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造句 > 呆若木雞造句

呆若木雞造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導語: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今天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了更豐富的知識,希望對你們有用!

呆若木雞造句

  知識拓展:

讀音:dāi ruò mù jī

註釋: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出自:莊周《莊子·達生》與列禦寇《列子·黃帝篇》:“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莊子·外篇·達生》紀渻子爲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紀渻[〔渻〕音shěng。]子爲王〔王〕指齊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 [〔雞已乎〕意思是鬥雞養好了嗎?]曰:“未也,方虛而恃氣。”[〔虛而恃氣〕虛浮驕傲,而且自恃意氣。,通“驕”。]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猶應向景〕還是聽到聲音或者見到影像就有所反應,意思是心還是爲外物所牽制。向,通“響”。景,通“影”。]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性,可以理解爲作爲鬥雞的基本素質。]全矣,異雞(別的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近義詞:呆頭呆腦 張口結舌 泥塑木雕 目瞪口呆

反義詞:矯若遊龍

  【成語辨析】

莊子認爲,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實可以鬥,可以應戰,可以嚇退羣雞。

活蹦亂跳、驕態畢露的雞,不是最厲害的。

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纔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敵人望風而逃。木雞不易得,養雞人知道。武林高手難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雞”,這是鬥雞追求的境界。不是驕氣,不是盛氣,最終是一分呆氣。(黃明堅)

要是形容一個人有些呆頭呆腦、癡傻發愣的樣子,人們往往會用“呆若木雞”這個貶義詞。然而,褒義詞。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篇》,原本是個寓言。故事講的是:因爲齊宣王愛好鬥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爲齊宣王訓練鬥雞。過了十天,齊王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隻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齊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爲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

又過了10天,齊王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爲紀渻子認爲這隻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10天,紀渻子終於說差不多了,它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這隻雞放進鬥雞場。別的雞一看到這隻“呆若木雞”的鬥雞,掉頭就逃。“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戰鬥力,貌似木頭的鬥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鬥雞望風而逃。可見,鬥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

莊子這則寓言很有趣,同時也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讓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莊子看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出來的也許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卻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別人誤解爲膽怯。但是,如果真正處於非常境況時,這些人往往能夠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能力。莊子通過這則寓言,也許是在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

  呆若木雞造句

1、小明上課絲毫不聽,時不時呆若木雞,連老師也無可奈何。

2、小紅的爸爸不幸在搶險救災中犧牲了,小紅聽到這個消息後突然呆若木雞。

3、聽到這個壞消息,全班同學都呆若木雞,心裏暗暗爲災民們祈福。

4、小明失手打翻熱水盆,嚇得呆若木雞。

5、小明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老師問他問題,他總是呆若木雞。

6、 館長雙手撐着地,跪在那裏,呆若木雞,好半天才轉過頭去。

7、 一連幾個小時他呆若木雞地站着。

8、 我坐了下來,呆若木雞。

9、 我太過震驚,呆若木雞。

10、 她嚇得呆若木雞,眼睜睜地看着劫匪們離去。

11、 那人一下仰臥在地,驚訝地看着他,呆若木雞。

12、 我們一下子就停在了那裏,呆若木雞。

13、 旁邊的光緒呆若木雞,面如土色。

14、 把孩子整治得呆若木雞,全無生氣,結果“中國的男女,大抵未老先衰,甚至不到二十歲,早已老態可掬”。

15、 等着檢票的人各種若有所思或者呆若木雞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