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大纲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玉篇:卅,先闔切,三十也。又輻字,疑本或作輹。易小畜輿,脫輻......

  • 《抱朴子内篇》校刊抱朴子内篇序大纲 道家宗旨,清净冲虚而已。其弊或流为权谋,或流为放诞,无所谓金丹仙药、黄白玄素、吐纳导引、禁咒符箓之术也。秦汉方士,绝不附会老子。即依讬黄帝,亦非道家之说。汉书艺文志以黄帝诸篇,分属道家神仙,盖本七略。七略又本於别录......

  • 《庄子》庄子?外篇?马蹄第九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

  • 《文子》道德大纲 文子〔平王〕問道,老子〔文子〕曰:學問不精,聽道不深。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達。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故聽之不......

  • 《列子》杨朱第七 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既贵矣,奚不已焉?曰:为死。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名奚益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凡为......

  • 《莊子集解》外篇第八駢拇大纲 蘇輿云:駢拇下四篇,多釋老子之義。周雖悅老風,自命固絕高,觀天下篇可見。四篇于申老外,別無精義,蓋學莊者緣老為之。且文氣直衍,無所發明,亦不類內篇汪洋俶詭。王氏夫之、姚氏鼐皆疑外篇不出莊子,最為有見。即如此篇,首雲&lsquo......

  • 《庄子》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

  • 《庄子》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

  • 《庄子》庄子?杂篇?说剑第二十八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

  • 《文子》守平大纲 子〕曰:尊勢厚利,人之所貪,比之身則賤,故聖人食足以充虛接氣,衣足以蓋形御寒,適情辭餘,不貪得,不多積。精目不視,靜耳不聽,閉口不言,委心不慮,棄聰明,反太素,休精神,去知故,無好無憎,是謂大通。除穢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何為而不成。知養......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二天地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郭云:均於不為而自化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郭云:一以自得為治。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於天,本於有德而成于自然。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成云:玄,遠也。玄古聖君,無為而治天下,自然之......

  • 《庄子》庄子?杂篇?说剑第三十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

  •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佚文大纲 余手校抱朴子,因繙检群书所引见,往往有今本所无者。随见随录,省并複重,得百四十五事。辄依本书大例,以其言神仙黄白事者,为内篇佚文。其馀駮难通释,为外篇佚文。各一卷。长白继昌。(明案此录系严可均代辑,见铁桥漫稿卷六,参全......

  • 《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 《文子》守無大纲 老子〔文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撓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

  • 《抱朴子内篇》卷十九 遐览大纲 或曰:"鄙人面墙,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定,干戈戚扬,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苦意极思,攻微索隐,竟不能禄在其中,免此垄亩;又有损於精思,无益於年命,二毛告暮,素......

  • 《列子集釋》卷第二 黃帝篇大纲 〔注〕稟生之質謂之性,得性之極謂之和;故應理處順,則所適常通;任情背道,則遇物斯滯。〔解〕此明忘形養神,從玄、默以發真智。始其養也,則遺萬有而內澄心;發其智,則化含生以外接物。故其初也,則齋心服形,不親政事;其末篇也,則贊......

  • 《文子》守清 老子〔文子〕曰:人受氣于天者,耳目之聲色也,鼻口之于芳臭也,肌膚之于寒溫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為君子,或為小人,所以為制者異。神者,智之淵也;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則心平。人莫鑒于流潦而鑒于澄水,以其清且......

  • 《庄子》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

  •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目录 畅玄卷第一仙药卷第十一论仙卷第二辨问卷第十二对俗卷第三极言卷第十三金丹卷第四勤求卷第十四至理卷第五杂应卷第十五微旨卷第六黄白卷第十六塞难卷第七登涉卷第十七释滞卷第八地真卷第十八道意卷第九遐览卷第十九明......

  • 《老子校释》第七章大纲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嚴可均曰:長久者,河上、王弼長下有且字。謙之案:傅、范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長久。又天長地久,蓋古有此語,此引而釋之耳。故能長久。謙之案:故字碑本磨滅不明。長久,各本作長生。嚴可均曰......

  • 《老子校释》第六章大纲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云:‘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云:民莫不穀。毛傳並......

  • 《庄子》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

  • 《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囗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 《老子校释》第十三章大纲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嚴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下,景福本作寵為上,辱為下。李道純曰:寵為上,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