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蘭陵王:千載之下淚悠悠

蘭陵王:千載之下淚悠悠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4W 次

導語:蘭陵王有着短暫而傳奇的一生,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著名的人物吧!

蘭陵王:千載之下淚悠悠

時光回到了一千四百五十五年前的的北齊,北周軍戰陣前的將領均盡皆股慄、畏葸不前,只有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臣子幕僚人人都須溜拍馬、諂媚爭寵,只有他正直灑脱、坦率真誠;王室成員個個皆三妻四妾、荒淫無道,只有他痴情專一、守身如玉。

我不止一次的在歷史的紙頁間凝視過他的雙眸,也不止一次的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感受過他的故事,他是那樣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存在。

他就是與潘安、宋玉、衞玠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的蘭陵王。

這個被譽為“北齊戰神”的面具下的悲情王子有着成為傳奇所需的一切必要條件。

他出身神祕。蘭陵王本名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他的父親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長子文襄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姓氏也沒有。《北齊書》中記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記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一句“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讓他的身世顯得撲朔迷離,也隱隱的預示了這位王者既定的命運。

他驍勇善戰。蘭陵王先後任幷州刺史、尚書令、大司馬、左丞相,在突厥圍攻晉陽和北周多次來襲的戰役中擔任主帥,大敗敵軍。尤其是在洛陽城外的邙山之戰中,他頭戴假面、身先士卒,帶領五百名騎兵殺入重圍,像一把鋭利的尖刀破開北周軍的戰陣,鼓舞了士氣、振奮了軍心,後大敗宇文護,解了金墉之圍,取得了邙山大捷,威名大震。此役後,北齊將士們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

他音容俱美、品行高潔。《北齊書》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邙山之戰中,蘭陵王率五百騎殺入重圍,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其頭戴假面,城中的人難辨敵我,要驗其正身,此時本該無比喧囂的戰場卻變得萬般安靜,他緩緩摘下面具,絕世的容貌,傾倒了將士、驚豔了時光。《北齊書》還這樣記載了他高潔的品行:“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吾本無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嘗入朝而僕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武成賞其功,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債券,臨死日,盡燔之。”

他用情專一、富貴不淫。史書上鮮有對蘭陵王感情的記載,我們只知道他的妻子名曰鄭氏,但我們依然可以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中窺見一二。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北齊王室以其荒淫無道而臭名昭著,彼時早已打破一夫一妻制,而蘭陵王仍只有王妃鄭氏一人,可見其用情專一。後來武成帝獎賞他的功勞,命令賈護買妾二十人送給他,他只接受其中的一個,亦可知其富而不淫。

然而他的種種高潔的品格與那個時代和社會顯得是那樣的格格不入。在一個小人當道的社會裏,君子註定要成為悲劇。

邙山之捷後,在《蘭陵王入陣曲》的一次演出中,後主高緯對蘭陵王説:“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真誠坦率地講出:“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覺得“家事”二字刺耳,就起了殺意。蘭陵王察覺後,就故意收受&賄賂,好讓後主覺得他貪圖錢財沒有政治野心。他的部屬尉相願勸告他,皇帝既然已經忌諱他,現在這樣做只會給人口實,並出主意讓他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去朝內外一切職務,不要再幹預政務。他真這樣做了,有病也不治療,以免高緯再盯住他。

可惜,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公元573年五月,高緯的毒酒終究還是送到了他的面前。史書這樣記載了那一幕: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範飲以毒藥。長恭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妃曰:“何不求見天顏?”長恭曰:“天顏何由可見!”遂飲藥薨。

蘭陵王其實早就預見了自己今日的結局,從老將斛律光被誘殺的那一刻起,他的內心就生出了一種深深的幻滅感,並開始隱隱作痛。可他仍舊一如既往,他只是希望自己固執的堅守能喚醒這個昏聵的王朝。可惜,一切都是徒勞。他就像一朵高潔的白蓮花,兀自孤獨地綻放着,想以自己的芬芳和聖潔來淨化這個塵世的渾濁。

都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裏憶平生。我忍不住遙想着蘭陵王端起酒杯的那一幕,漆黑的夜裏,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他從清澈見底的杯中看到了自己俊美的面容,他苦苦凝視着自己的眼神,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深深的回憶。我想象着他的回憶、我理解着他的回憶、我追索着他的.回憶。

他回憶着自己親率500騎殺入重圍、解困金墉的豪壯;他回憶着眾將士演奏《蘭陵王入陣曲》的激越;他回憶着為消除帝王猜忌而收受&賄賂和稱病不出的懦弱;他回憶着與妻子談笑風生、你儂我儂的甜蜜……

從回憶中醒來的蘭陵王,綢衫已被淚水打濕,他緩緩地望向窗外,眼神裏顯出了前所未有的決絕和凜然。他知道他再也不用因擔心高緯的猜忌而去收受&賄賂,做違背良心的事了、再也不用目睹着國家有難而稱病不出了,從此他將真正地成為自己,萬念俱灰的他旋即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蘭陵王不愧是一個風華絕代的王者,真誠的生、坦率的死,以這樣的方式留給後世的人們無限的唏噓和感慨。

在他留給後世的美麗遐想中,最動人心魄的莫過於《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曲調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此曲誕生後,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後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為“軟舞”。至北宋演變出詞牌名《蘭陵王》,周邦彥、辛棄疾、秦觀等詞人先後以其作詞,多發如泣如訴的悲情。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裏説“至末段,聲猶激越”,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後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説法,已經“殊非舊曲”了。以後,該曲在中國漸漸失傳。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分真實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覆演奏此曲。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獨舞表演節目。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着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祕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後,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

從公元541年到公元573年,蘭陵王走過了三十二個春秋,他的一生如曇花般短暫、也如煙花般絢爛。他縱橫疆場、馳騁拼殺的身影給中國歷史留下了一個悽迷悱惻的神話。

位於河北邯鄲的蘭陵王墓的墓園大門的牌匾上刻着孔令德先生的一幅對聯

“憑弔當年名將,肝膽照河山,戍紫金玄塞,荒原野疇,邙山突圍,西境禦敵,定陽擒賊,怎奈無辜於天反遭鴆,一代柱國遺憾恨。

追憶昔日王勛,英風貫日月,為文韜武略,帥威臣廉,功高弗傲,富貴不淫,債契何討,但有大德行地而稱頌,千載蘭陵享春秋。”

這幅長聯可謂精準地概括了蘭陵王享壽短暫卻歷經鋒鏑的一生。

在魏晉南北朝那個動亂的年代裏,封建割據、政權更迭、戰爭連綿、民不聊生。音容俱美、品行高潔、戰無不勝的蘭陵王遂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寄託,也成為了後世飽經戰亂、期待和平與安寧的百姓的寄託。於是他的故事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傳頌中變得愈加的傳奇、愈加的驚心動魄。

千載之下,蘭陵王橫刀立馬的身影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故事並未在歷史泛黃的紙頁間風乾,他的傾世容顏、他的絕世品格、他的傲世武功都在後代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不斷演繹、不斷延展,無數的男女依然一次次在他的傳奇中潸然淚下。

我想,這個九泉之下的悲情王子應該可以瞑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