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吆喝教學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吆喝教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8W 次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吆喝教學案(一)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吆喝教學案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2、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寫作思路,能將內容較多的東西有序地組織。

3、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

4、分析文中的表達手法,提高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5、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6、體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關注。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課前準備

學生提前到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老師準備錄音帶《賣布頭》。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廣告可以説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每天都接觸着廣告,哪位同學能説一下廣告的作用?對是為了宣傳產品讓別人來買的,就相當於我們所聽到的商販的吆喝。現在賣東西的吆喝聲已越來越少,但人們不會忘記看舊中國的電影街市中那商販的叫賣聲,如今這些聲音已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今天讓我們隨蕭乾的筆,一起去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聽聽那悠揚的叫賣聲吧!(先放《賣布頭》錄音片段)。

板書課題(示學習目標)。

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2、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導入:大家對現代京劇《紅燈記》中磨刀人吆喝的一句:“磨剪子嘞——搶菜刀!”還有十多年前有個小品中的吆喝“賣大米嘞——賣大米!”一定記憶憂新,下面請幾位同學介紹自己蒐集到的吆喝聲。

如果用心體會,就會發現這些商販的吆喝抑揚頓挫、生動風趣,真可稱得上是藝術了。

3、速讀課文(因已預習,可用跳讀),思考下列問題。

①課文主要寫了哪兒的吆喝聲?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②文章從哪段寫到了吆喝?這些吆喝聲是按什麼順序組織起來的?

③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找出這些語句看它們承較了哪些內容?

學生小組討論,在班上交流。(略)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吆喝教學案(二)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語(京白)介紹迴盪在京城衚衕小巷中的叫賣聲。

2.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

教學重點、難點

1.生動幽默的語言。

2.結構安排獨特。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預習

二、導人

教師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播放一些街頭叫賣的吆喝聲,增加學生的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瞭解。

作者簡介

中央文史館館長。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

(二)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至3段),總寫舊北京城街頭商販為招徠顧客而發出的種種音響。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體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至3段。

提問:文章開頭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重點寫什麼內容?

學生討論、交流。

寫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突出了叫賣者的本事:他們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要會現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正因為叫賣者的這些種種特點,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紹的各種吆喝聲。

④依據上面問題的討論,看看作者如何安排本文的寫作思路的呢?

小組討論、交流、明確。(略)

4、通讀全文你覺得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着怎樣的感情?

(學生課堂發表自己見解、歸納)

研討與賞析

導入:從課文中,我們領略到了舊北京形形色色吆喝的藝術魅力,作者用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來寫,令人愛讀。

1、思考探討下列問題:

a、在按“從早到晚,一年四季”時間順序介紹吆喝時,依次介紹了哪些吆喝?哪是具體描寫?哪是概括描寫?

b、為什麼介紹這些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這會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c、課文介紹了關於北京街頭吆喝的哪些內容?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2、研討、質疑:

a、文中用了大量括號,括號裏的句子或詞語有什麼作用?

b、為什麼作者要大量運用“京白”口語?羅列這麼多的吆喝聲,是不是繁宂了些?

c、學習本文的基礎,在對紛繁複雜的事物進行介紹時,如何才能做到有條有理,稱序井然?

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代表發言、歸納。

體驗與反思

1、學生自由選擇文中提及的吆喝聲,進行模仿,並由學生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等方面加以點評。

2、通過學習了本文,認識了許多舊北京的吆喝,針對於當前城市的吆喝(廣告語),你如何看待“舊”吆喝和“新”吆喝?(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佈置作業

1、在你的家鄉,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時時聽到各種各樣的吆喝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請描述出來200字左右。

2、自己為一種商品創造一則吆喝廣告。

板書設計

吆喝

蕭乾

器樂總領下文(4)早上(5)

早一晚(5—9)晚上(6—9)

口頭廣告引介紹敍述春夏

(口語濃厚)(4—10)一年四季(10)

聲樂——吆喝評論內容秋冬

(11—14)聲調

音韻節奏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吆喝教學案(三)

學習目標

1.從文學的角度來了解北京叫賣口頭藝術的內容,熱愛祖國博大文化。

2.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寫作思路,能將內容較多的東西有序地組織。(重點難點)

3.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

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招徠()鐵鉉()囿於()隔閡()

餑餑()秫秸()()商販()

吹噓()吆喝()小鈸()荸薺()()

2、作者簡介:

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作者圍繞着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2、在老北京,各種各樣的吆喝聲隨處可聞,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有條有理,絲毫不亂,是因為作者介紹這些吆喝時思路清晰。讀課文,想一想:

第四段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下面的段落分別按什麼順序寫的?

問題探究

1.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

2.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看這些語句,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

3.為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會嚇了個馬趴?這一定就是誇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