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3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1

教學目標:

1、自我介紹,建立良好的師生初次見面印象

2、談語文學習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提學習語文的要求,規範學習行為

教學步驟:

一、開場白(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板書名字)我的父母希望我成為優秀的人,今天我更希望我的學生各個都成為優秀的人。在這個温和的九月我們初次相識,在以後的一年時間裏我們將朝夕相處,我希望和大家在語文學習的天地裏快樂地耕耘收穫,更希望和大家成為知心的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聊聊,讓我走近你,也讓你瞭解我。

二、語文學習的認識(讀書的作用)

我們同學從幼兒園開始認字,到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已經學了近十年的語文,那我想問問同學,學習語文有什麼用?

會聽説讀寫,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如果僅此,那我們只要學到小學的.程度就可以了。為什麼高中大學還要學呢?

巴金曾説過一句話:“人不是單靠吃米活着的”意思是説人除了物質需求外還要有精神需求。一個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學習語文,閲讀書籍就是我們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讀書已經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

閲讀使人充實,笛卡兒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在温州這樣一個非常物質的城市,人們浮躁功利,同學們平時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不順心的事情。如果在這個時候能靜下心來讀一篇好的文章,就像吃了一劑定心丸一樣地舒暢。

舉例子:一個學生很聰明,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即使趴着睡覺最後也能通過考試——當然成績是不理想的。他喜歡理科,不學語文,覺得語文學習沒用。性格偏激,行動魯莽,和同學老師關係緊張,自己也很痛苦,如果他能多讀一點書,陶冶性情,心態自然會平和許多。

古今中外有大智慧成大事業的人都是喜歡讀書的。古代有個錢思公家裏雖然非常富貴,但很少其他嗜好,曾跟朋友説:“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卧則讀小説,上廁則閲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宋代的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説:“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這就是著名的“三上”的由來。可見古人閲讀寫作思考之勤。

三、學習讀書三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提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3)“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1)是説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雖然環境不好,但應該登高遠眺,樹立大志。如果立志考浙大,縱然考不上,温大也必唾手可得。

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2)是説做學問成大事業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經過辛勤勞動的過程,“為依消得人憔悴”,就是説要像渴望戀人那樣,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帶寬也不後悔。

態度決定結果。

情商重於智商。

保齡球規則:10+10+10+10+10+10+10+10+10+10=300

9+9+9+9+9+9+9+9+9+9=90

語文學習重在日積月累。別忽視自己平時比別人少學一點。平時小小的差距會使你莫名其妙地落後。要重視自己比別人多一份努力,相信量變一定會達到質變。

(3)是説經過反覆追尋,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可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四、語文學習的要求

三要求:一預習的要求——①標段落②抄寫課文生字詞(註解)

二上課的要求——①圈點勾畫②寫批註

三課後的要求——①作業本②文海拾貝

準備三本本子:預習本(課代表1負責收發批改,每課一次)

練習本(課代表2負責收發,披閲,每課一次)

文海拾貝(教師批改講析,每週一次)

我會給兩位課代表各一張作業登記表,每次作業分五個等級登記。按一定比例記入學期結束的成績單中,未即使上交的你要向我説明理由。

五、結束語

所謂“教學相長”,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什麼疑問,意見,請向我提出來。你可以在課後跟我聊天,也可以在隨筆裏向我提出來,也可以在qq裏講。我希望成為你們的好老師,更希望成為你們的好朋友。

現在我需要兩個非常負責認真又能幹的課代表,如果有意向的同學課後可以跟我講一下。

課代表一定要選很負責很聽話的。最好有一個能力也很強的。可以向班主任諮詢,也可以向學生了解。也可以讓學生自我推薦。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2

一、教材內容總分析

課文開頭一段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説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説,物候現象彷彿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説法。

二、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並學會運用。

2、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並概括要點。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美的特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並概括要點。教學難點: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美的特點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本文的教學來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志趣。這篇課文同時也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科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必須扣住這兩個重點進行教學。概括要點就是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課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比如,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觀測對於農業有什麼意義等等。而學習本文的語言,主要是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特別是第一、二段描寫四季景象的`語言,要指導學生把它們積累下來並學會運用。

四、教學過程

一、學生活動:

1、閲讀課文,預習生字詞並解析成語的意思

你會讀加點的字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連翹、()翹、尾巴()觀測、()道觀、()差、異()差、遣()差、勁()參差()播種()耕種()落葉()丟三落、四()落、枕()

萌、發(翩、然()孕、育()簌、簌()銷聲匿、跡()風雪載、途()衰、草連天()

2、通過預習,收集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的農諺

二、教師活動:指導學習·研討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走進大自然,人會神清氣爽,心曠神恰。今天我們不是去領略大自然優美的風光,而是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祕,學習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説明文。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3、學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農諺,並解析是什麼意思。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給課文分層次並畫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物候學知識的?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讀第1至3自然段,根據下列問題評點課文

1、每個自然段寫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文章一開始從豐富的物候現象寫起,作者寓説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文中哪些詞語用得既準確又生動?有何作用?(在書上作好評點。)

五、教學評價設計

這節課我們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第1.2.3自然段的語言進行精點精評,特別是讓同學們收集農諺的過程,讓學生更學習到農諺和物候知識,從中我們體會了説明文中也可以對事物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既增強了説明的生動性,也增強了説明的文學性。這種寓説明於描寫之中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六、幫助和總結

這是一篇説明文,教學時可以淡化文體,只把它當作一篇科普文章來處理。所以,重點還是積累科學知識,學習文章語言。但也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從中學到一些讀、寫説明文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意識地使學生注意,説明事物不僅要注意準確、科學,而且還要力求做到生動形象。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説明順序。

2、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説明事物

3、瞭解物候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志

趣。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説明事物

教學難點:瞭解文中介紹的物候知識。

二、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本文的教學來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志趣。這篇課文同時也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科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必須扣住這兩個重點進行教學。概括要點就是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課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教學形式:由3至4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根據老師提出的思考題自學課文內容,然後集中討論,交流學習體會。再從若干組中選派若干名同學作代表上講台講課,聽後互相評議,教師適時點撥,最後歸納小結。

三、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

複習上節課內容,抽查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研討4—12段

自學思考題:

1、給4—12段分層,並用自己的話概括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

2、文中主要運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舉了哪些例子?各用來説明什麼問題?

3、第段分別説明了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能否打亂順序?為什麼?

4、研究物候學有何意義?

再次朗讀6—10段,思考:

(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麼説明方法來分別説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3)第10段中,“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可否刪去?為什麼?

教師總結:説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説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説服力,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説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三)、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説明事物多媒體顯示:我要求學生參考以上資料,結合自己對燕子的觀察瞭解,寫一段文字介紹燕子的某一特點,儘量體現説明文的科學性和生動性。學生構思寫作後,選三四位同學讀自己的片斷,其餘同學評價

(四)、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我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並説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繫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3、教師請有旅遊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遊中瞭解到的物候知識。

(五)、繼續探究課文、釋疑問難。幫學生解決學習中我問題。

(六)、走進自然暢談收穫。

(七)、佈置作業:鞏固基礎(文字資料,練習題)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1、把握老王形象。

2.體會人間真情,以善良對待善良。

3、品味作者平淡簡捷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不被人們注意,但他們真誠、善良,有着人間最美的真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著名作家楊絳的作品《老王》表現的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的。今天,我們就隨着楊絳先生,一同走入那個特殊的年代,一起走進老王的世界。

1、介紹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長篇小説《洗澡》。寫過《我們仨》,專寫她一家人。楊絳的先生是著名學者錢鍾書。《圍城》的作者,是高文碩學的現代鴻儒。

2、展示教學目標。

1)把握老王形象。

2)體會人間真情,以善良對待善良。

二、研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

標註生字詞

完成“老王基本情況調查表”

1、生字:塌( )敗 傴( ) 翳( ) 滯( )笨

愧怍( ) 惶(huáng)恐 取締(dì) 攥(zuàn)

骷(kū)髏(lóu)

解釋詞語:塌敗:塌陷破敗。傴:彎(腰)曲(背)。翳:眼角膜病變後留下的疤痕。

滯笨:呆滯笨拙。愧怍:慚愧。惶恐:驚慌害怕。

荒僻:荒涼偏僻。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時代。

扶病:帶着病做某事。 鑲嵌:把物體嵌入另一個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

2、 填寫老王情況調查表。

姓 名老王

職 業拉三輪車的單幹户

身 體 狀 況只有一隻眼,另一隻是“田螺眼”,瞎的。

居 住 條 件一個荒僻的小衚衕,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幾件塌敗的小屋

家 庭 成 員有個哥哥,死了;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

從老王基本情況調查表中,從老王的.職業、身體狀況、居住條件、家庭成員幾方面看,我們可以感知老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用一個字概括-----“苦”。

課文寫了那幾件事?

1、 送冰。

2、 送默存去醫院。

3、 板車加邊。

4、 送雞蛋香油。

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老王具有什麼樣的品質啊?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善”

三、老王是個什麼樣的人?

填寫:一個 的人。

學生總結:

一個地位低下的人:

他姓名中只有姓,沒有自己的名字,和阿長一樣。説明他普通、沒有地位、不被重視。普通的只叫個老王就夠了。他的職業是個三輪車伕。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説明收入低。

一個孤獨的人:

生計是單幹的,常有失羣落伍的惶恐,是精神的悽苦。因為老王是單幹户,人家都排擠他,他遭到了同行的冷落, “乘客都不願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麼。”乘客也都不信任他。沒有家人,沒有親人,無人牽掛。

一個到了生活絕境的人:

綜合他的情況看出來的。這是個生活到了絕境的老王。家庭住址荒涼破舊。身體不健康,勞動受影響。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淒涼艱難。一輩子很苦。死了埋在不知名的什麼溝裏。活着像個孤獨的遊魂,死了也沒有好的歸宿。可以想到老王的世界是怎樣的蒼白和悽苦。

一個實誠。厚道的人:

送冰,他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價相等。他缺錢,但掙錢實在,做生意從來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願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説明他不耍滑,實誠,人老實厚道。

一個淳樸善良的人:

送默存去醫院,老王幫我把默存扶下車,卻堅決不肯拿錢。

關心他人。老王給他的平板三輪裝半寸邊緣防止乘客掉落,寫出老王對老先生關心,於細微處體現了老王的善心。

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臨終前給我送雞蛋香油。除了表達對作者一家一直以來給予的關心和友愛感激,也是在傳達自己心中的那份友情。或者就是把我們當成親戚一樣看待了。這時的老王生活更加貧困,病入膏肓時還惦記着我們家。看到了真情的回報和人間的温暖。可見報答恩情在他心中的重量。

四、小結:

1、生字詞。

2、老王苦、善。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5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優美的語言中內含豐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採用第一人稱,藉助豐富的想像,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2、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熾熱(chi4)禱詞(dao3)執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饋贈(kui4)憔悴(cui4)真諦(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鑲嵌(xiang1qian4)

翱翔(ao2)喪籲短歎(xu1)千山萬壑(he4)

2、解釋下列詞語。

執拗: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贈送(禮品)。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恆不變。

長吁短歎: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歎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

二、導入

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和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選自《淚與笑》。《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裏選的是其中兩首。

三、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感情和節奏,初步體會兩首詩表現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浪之歌》。

1、朗讀課文,學生在散文詩旁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

如《浪之歌》開頭寫浪花對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潑的,她像一個純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戲在海岸身邊……

學生討論、交流。

2、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加以評析。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確: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

(二)學習《雨之歌》。

1、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加以評析。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2、理解文章豐富的內藴。

明確:風情雨態是難以描摹的,更何況所寫的並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場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繪了種種的雨:輕輕灑下的,如金線瀉地,珍珠拋落;伴同雷電而來的,瓢潑而下,療救飢渴的大地;叮咚作響的,輕叩着人們的心扉。

作者藉助豐富的想像,藝術地描繪了“雨”的生活,借寫雨來讚頌人類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愛,並藉以袒露詩人自我仁愛博大的襟懷,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寫雨的精魂,精魂離不了形體,從形體描摹入手,從與各種各樣外物的關係中展開,不求工巧,而求離形得魂,從一枝一葉中讓人想見全貌。如第四節寫雨在雲彩和田野間傳信,天低雲暗,雨絲綿綿,似乎把雲彩與田野連結起來了,雨霽風止,雲淡了,龜裂的土地平復了,確實如“這位乾渴難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醫治。”“雨”是曠達的,對於自己的放逐,雖然有過淚,但它明白。“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於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對“死”的淡然態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來的結局,因此甘於犧牲自己,造福萬物。

五、口頭仿寫訓練

朗讀《浪之歌》第五節“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鑽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歎,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

要求運用“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來説一段話。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説話要有一箇中心,前後句連貫,銜接自然。

六、拓展閲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學生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並摘抄散文詩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説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後又説一遍……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後的祭獻。

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羣鳥一起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比的獨眼向我凝視。

我飲着朝露釀成的瓊漿;聽着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會。

七、小結

紀伯倫《組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採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裏,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在《雨之歌》裏,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

八、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教學反思

《組歌》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佳作,作者紀伯倫。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是以熱烈的愛情作喻,對中學生來説比較敏感。所以,我最初對這篇文章的處理原則是:朗讀為主,稍作點撥,點到為止。把教學重心放在第一篇《浪之歌》上。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作者在抒情的同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在以《浪之歌》為代表的語文閲讀教學中,我預想體現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盡全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主宰課堂的主人。但最大的感受還是感覺設計課的時候想達到的效果和真正通過上課達到的效果的差距比較大。分析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己對學生預習情況的瞭解不夠充分,另一個原因自己對各個教學環節把握不夠熟悉,對詩作詞語的推敲不夠到位等,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學生髮散性的問題回答。

《浪之歌》是紀伯倫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詩,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對詩歌意象的重點講解。預設問題時,也沒能本着循序漸進的手法,讓學生一步步領悟出“浪”的形象。在通讀幾遍課文後,考慮課堂時間分配問題,就匆匆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浪”的代表形象,問題的難度比較大,卻沒考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行文用句方面有何不理解的地方。

現在想想,將教學的環節相對調,讓學生們在美讀中品味情感,領悟意象,效果應該會比這節課好很多。反覆地美讀課文,學生們會逐步體會出,作者筆下的事物,都藴含着深刻的情感。這樣就能感受到“浪”的一個博愛形象,一個奉獻形象,一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守護者的形象。更能深知作者是一個有着大愛的人,如此課文的主題便突顯出來,情感自然就能不期而至。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6

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瞭解本文説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

附:板書設計

生物入侵者是什麼

生物入侵者怎麼樣

怎麼辦

教學程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解

1、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

2、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3、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閲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採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1、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2、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1段)

3、擺出現象:——(段)

4、《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5、揭示態度:——(段)

6、採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1、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説明順序

a.常見的説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麼説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説明順序的好處。

2、學生討論後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

層次分明。

3、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説明方法

a.本文主要採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説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c.説説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的作用,並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

説明。

小結

1、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2、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問題的説明文。它向我們説明了什麼是生物入侵以

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為

我們寫作説明文提供了借鑑。

教師出示一隻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説明方法中

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説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説

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

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麼做?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7

教學重點:

一、體會作者抓住了蘇州園林的哪個特徵,又是怎樣突出這個特徵的。

二、學習本文嚴謹的結構層次。

三、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四、熟悉説明方法,學習用比較的方法説明事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

一、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意圖,進而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理解結構。

二、在把握全篇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強對説明文的分析掌握。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説明文知識

2、作者簡介及寫作緣由

3、字詞

4、朗讀課文,找出説明對象

5、理清結構,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段意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找出説明對象的總體特徵,並分析作者通過哪幾個方面來突出這幾個特點的。

2、明確本文的説明順序。

3、以課文第4、5節為例,指導學生掌握説明文閲讀重點。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同學們已經提前預習了《蘇州園林》,那麼請大家先看兩段影片,請你們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蘇州園林?你是根據什麼判斷出來的.?你認為蘇州園林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葉聖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看看他是

怎樣抓住蘇州園林的特點來進行説明的。

二、朗讀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説明蘇州園林地位的詞語,分析。

明確:標本——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為代表的事物。表明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讀者閲讀的興趣。

三、朗讀第二段,找出蘇州園林具有怎樣的總體特徵,才能成為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提問:為了達到這一標準,作者認為設計者和匠師從哪幾個方面下了功夫?

明確:四個講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提問:本段具體説明了蘇州園林哪個特點?

蘇州園林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什麼?

為了什麼這一特點,作者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作比較、打比方)

五、閲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練習:(學生思考、討論)

(1) 用“||”劃分這段文字的層次

(2) 這段文字的説明對象是 ,其中又以 為主。

(3) 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徵是

(4) 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 。

(5) 分幾個方面介紹池沼?

(6) 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是 。

(7) 這段文字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8) 文中“假山的堆疊,可以説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中的“藝術”和“技術”有什麼不同?可不可互換?

六、配合圖片,簡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問題:

(1) 概括本段的段意

(2) 指出本段運用的説明方法。

(3) 這段文字除用説明這種表達方式,還用了什麼?作用是什麼?

(4) 本段的説明順序是什麼?

七、提問: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後,為何又寫了7、8、9段?

這三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説明蘇州園林的?

八、整理説明順序:概括——具體 主要——次要

九、歸納説明文閲讀的重點:

(1) 明確説明對象

(2) 弄清所説明的事物的特徵

(3) 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

(4) 瞭解使用的説明方法

(5) 明確説明順序

(6) 把握説明文的結構

(7) 在説明文中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運用及效果

(8) 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十、本課小結

十一、佈置作業:作文《我們的校園》

要求: 1、認真觀察,抓準特點

2、按照一定的説明順序

3、用3~4種説明方法

4、字數:500字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和屏風的圖片導人。

2、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二、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思考:

1、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1、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2、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一)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説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⑴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⑵ “…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説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二)1、文中運用哪些説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説明文。

⑴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⑵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説明對象服務,且使説明語言更生動。

四、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説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説。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着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六、作業

把課堂上所説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學着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9

教學目標

1、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説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湧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的《三峽》。

二、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讀準字音:

(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教師伴音樂範讀。同學嘗試朗讀,請一名同學伴音樂讀,學生評點。教師指點: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略慢,讀出悽美之氣。

五、析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1、問: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請男生找出三峽山的特點,以三峽的山是……。

(三峽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

3、請女生找出三峽水的特點,以三峽的水是……。

(三峽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盪的、淒寒的……)

六、探究閲讀,瞭解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這篇文章雖然既寫了山又寫了水,但從文章寫作目的和內容來説,側重於寫什麼?

(水)

2、有一個順序嗎?

(寫山是為了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最主要的特徵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悽婉。)

3、請學生説一説家鄉不同季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徵,課後編一本集子——《家鄉美》。

七、延伸閲讀,培養熱愛祖國的激情

請同學説説三峽大壩竣工後景色會有什麼變化?如:

大壩建成以後,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後,“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後,“迴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為大壩蓄水會導致污染。

大壩建成之後,遊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問:三峽即將發生許多變化,那麼,這個新的三峽和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相比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結語: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祕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恆的讚美。但願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

八年級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積累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關的文言知識。

2、瞭解陶淵明,並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感情。

3、把握文章的敍事線索,主要內容,深度情感等寫作特色,並能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勾起了無數人的嚮往和追求,我們不僅要能夠在這個虛幻的桃花源裏欣賞風景,更要在此提升學生的心靈境界。由於初三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只要課上老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做好領路人,讓學生如臨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進陶淵明的內心世界,理解他的社會理想。故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利用學文言文的方法積累常用文言知識。

2、使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的順序、詳略,體會優美、精煉的語言。

3、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新課標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認為教師應教給學生學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了誦讀法、想像法、小組討論法等,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美的意境讓學生彷彿置身於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處,走進陶淵明的內心去理解他寫作的意圖,並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延伸,讓學生也來創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茂盛的桃林中,走來一位詩人,滿懷愁緒、憤慨與無奈,曾經滿懷豪情,胸懷天下,不料社會動亂,一片污濁。於是他獨善其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不逍遙自在;於是他歸隱田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好不悠閒愜意;於是他寄情山水,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用曠達的胸襟去包容命運的不信與悲哀。

今天,讓我們尋着這位詩人的足跡,走進桃花源,去聆聽詩人對理想的訴説,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説,師補充)

三、出示學習目標(2課時的總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瞭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並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

4、理清文章的敍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迴環,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四、稍作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瞭解文意。

藉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後提出來全班討論。

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如:

(1)書中註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

(2)古今異義字詞;

(3)通假字;

(4)一詞多義;

(5)同義詞;

(6)成語;

(7)句子翻譯;

(8)故事內容等。

五、課堂提高,優化練習

請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學”“桃源放牛”“桃源作客”“桃源遊戲”等角度,自選一個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描繪,不少於200字。

六、總結得失,練習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