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錦集8篇

【精品】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錦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5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安全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錦集8篇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燙傷對身體的危害。

2、瞭解簡單的預防和自救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收集皮膚燙傷的各種圖片。

2、收集容易造成燙傷的高温設備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皮膚燙傷的各種圖片,瞭解燙傷對身體的危害。

(1)這些圖片上的人怎麼啦?他們怎麼會這樣的?你被燙傷過嗎?

(2)教師小結:這些人都是因為自己或別人大意把自己燙傷了,燙傷後有時會留下很難看的疤痕,有時會對自己的生活也帶來不利的影響。

2、討論生活中哪些東西會燙傷我們?

(1)哪些東西會燙傷我們?

(2)這些東西會怎麼會把我們燙傷的?怎樣做才能避免燙傷?

(3)幼兒園哪些東西可能會燙傷我們?

(4)這些東西會怎麼會把我們燙傷的?怎樣做才能避免燙傷?

(5)還有哪些東西會燙傷我們?對這些東西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3、討論一些輕度燙傷的處理方法。

(1)討論:如果我們不小心燙傷了,怎麼辦?怎樣處理才是最好。

(2)教師小結:燙傷了先用冷水衝一會兒,然後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蓋在上面不動,再找大人

幫忙上藥或去醫院。千萬不能隨意撥弄燙傷的地方。 如果燙得很厲害,就不能直接脱掉上面的衣服,不然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辨析、調查等活動,獲得安全使用家電的基礎常識。

2、掌握一些常用家電的正確操作方法。

二、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一些常見家電的使用説明以及注意事項。

三、活動課時:1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養成正確使用家電的良好生活習慣。

難點:看圖講述。

五、活動過程:

一、 認一認書上呈現的各種家用電器,説一説:自己家裏有哪些家用電器?各有什麼作用?

二、小組交流:

1、家用電器使用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電器的安全注意事項説給大家聽聽。

3、教師歸納:

有些家電使用時人不能離開;使用後要注意關閉電源。

三、辨 析:

1、仔細看看書上的幾種操作方法,評一評,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評一評,自己安全使用家電嗎?平時哪些做法是正確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四、課外延伸:

回家與父母、家人一起閲讀家電使用説明書,對照有關條目,檢查自己平時操作是否正確,有哪些行為需要改進。

教後記:

通過交流、辨析、調查等活動,使孩子瞭解了安全使用家電的基礎常識,掌握了一些常用家電的正確操作方法,培養了孩子正確使用家電的良好生活習慣。這種習慣不但影響孩子,也要孩子把課堂上所學的正確的用電常識告訴家長,使每個家庭都能受益。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常用的家用電器的名稱、用途。

2、通過遷移生活經驗,共同討論,獲得安全使用家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3、活動中能積極表述自己的意見,並認真傾聽他人講述。

活動準備:

家用電器的圖片、幼兒人手一冊書。

活動過程:

一、逐一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麼?師:它們怎樣才能工作,它們都需要什麼?

師:許多小朋友的家裏都有這些東西,他們都需要“電”才能工作,所以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家用電器”。

二、遷移生活經驗,共同討論安全使用家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師:使用家用電器首先要做什麼?師:通電源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師:使用時將插頭插在插座裏使電器通上電源,但是在插插頭是要注意手不能碰到銅片,更不能把手伸進插孔中,這樣容易觸電。

師:想一想,使用家用電器時,還要注意些什麼?

師:老師這裏還有幾個問題想問問你們。(題目附後)

三、引導幼兒看書

師:圖上小朋友在幹什麼?這樣做安全嗎?為什麼?

題目:

1、雷雨時最好不要使用家用電器,避免雷擊損壞家用電器。

2、家用電器的周圍不易潮濕,易發生漏電現象。

3、紙、書等易燃物不能長時間和電器放在一起,易發生火災。

4、電器通電時不能用濕布擦。

5、使用熱水器時,水燒開後最好將插頭拔掉。

6、進行維修時一定要確定電源斷開才可拆卸。

7、使用洗衣機時,要等到洗衣機的轉桶停止,才能打開將手放入。

8、電冰箱要定期清理裏面的物品,並清除其中的味道,保證食品的新鮮。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明白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

2、能説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3、增強安全意識,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2、一張對開大白紙(固定在黑板上)和一盒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

(1)教師:假期的時候,小朋友能夠到很多地方玩。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十分危險,是小朋友不能去玩耍的。你明白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嗎

(2)幼兒自由發言並討論,教師在黑板上的大白紙上用圖夾文方式記錄大家都同意的幾點。

(3)教師小結幼兒所講的資料。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説出了很多不適合玩耍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不能去玩耍呢?讓我們一齊來看一看。

2、活動展開:觀看教學掛圖。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理解第一幅圖的資料,即建築工地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黴去哪裏了?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不能到建築工地玩兒呢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問題。

③教師小結:建築工地上都是沙子、水泥、鋼筋、石子等建築材料,不留意會被撞傷、砸傷。各種運輸車輛出入工地,不留意也會被撞傷。建築工地經常有高空吊物,滾落的材料會砸傷人。新建的建築物未安裝樓梯、門、窗等,如果進入其中可能會發生從高處跌落的危險。因此,建築工地十分危險,不能去玩耍。

(2)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第二幅圖的資料,即停車場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黴又到哪裏玩了?發生了什麼事?停車場有什麼危險?為什麼不能去那裏玩兒?

②幼兒觀察描述,討論後回答。

③教師小結:停車場裏隨時都有汽車駛進駛出,小朋友去那裏玩兒很容易被車撞傷,而且停車場裏汽車很多,駛進駛出時都會排放廢氣,裏面內含鉛,會引起小朋友鉛中毒,影響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因此不能夠去玩耍。

(3)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第三幅圖的資料,即倉庫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黴到哪裏玩兒了,發生了什麼危險?倉庫裏有什麼危險?為什麼不能去那裏玩兒?

②幼兒觀察描述,討論後回答。

③教師小結:倉庫裏會堆放很多的貨物、箱子。如果堆放得不牢固,或者堆放得比較高,容易滑落,小朋友可能會被砸傷。還有些倉庫可能堆放了危險物品,比如有毒的化工材料,會釋放出毒氣,導致人過敏或生病。因此,不能去倉庫玩耍。

(4)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第四幅圖的資料,即廢棄的場所危險,不能去玩耍。

①教師:小倒黴最後到哪裏玩兒了?發生了什麼?那裏有什麼危險?為什麼不能去玩兒?

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問題。

③教師小結:廢棄的礦洞裏,有很多滑落堆積的小石塊,會掉落砸傷人,還有可能會有很深的積水,很危險。被廢棄不用的廠房、煤窯也有很多危險,比如建築物不牢固會發生坍塌,人會被掩埋在裏面,十分危險。所以,被廢棄的場所千萬不能夠去玩耍。

(5)請幼兒整體閲讀幼兒用書第22~23頁資料,引導幼兒剋制好奇心,不去危險地方玩耍。

教師小結補充:除了以上的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以外,還有很多地點很危險,不能去玩兒,比如山洞、地洞、神祕地道等。去那裏可能會被卡住,還可能遇到蛇等危險動物,或者有很深的積水。小朋友不能因為好奇盲目進入,不然會發生危險。

3、活動總結:綜合前面幼兒討論的注意事項和幼兒用書的注意事項。

(1)教師:剛才我們瞭解了書上所講的一些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的地方,他們是建築工地、停車場、倉庫和廢棄的場所。我們再來看看一開始大家討論的,把沒有的資料補充上去吧。

(2)引導幼兒對照一開始討論的資料,將缺少的資料補充到黑板上的白紙上,構成的安全規則圖可用於區角張貼。

4、活動延伸:表演小倒黴的故事。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幼兒用書資料進行創編,並分組講述和表演。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5

“安全日”教育活動

活動名稱:安全上下樓梯

適合年齡:小五班(咪咪班)

  活動目標:

1、 知道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2、在情景表演中,感知要安全上下樓梯;

  活動準備:

在活動室內佈置成小兔的家,一幼兒或一教師扮演小兔,準備四、五樣小食品或禮物。

  活動過程:

1、遊戲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剛才我接到“小兔”打來的電話,他説今天是他的生日,請我們到他家做客。那我們就帶點禮物到他家去向他表示祝賀吧?帶什麼禮物呢? 取出幼兒可能説出的禮物四、五樣分給幼兒看,將幼兒帶到通向二樓的樓梯口處。

2、讓幼兒懂得安全上下樓梯的道理,學習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①、師:“小兔”的家就住在這個樓上,他剛才在電話裏告訴我們上下樓梯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為什麼呢?不注意安全就會怎樣呢?怎樣上下樓梯才是安全的呢?(讓幼兒邊説邊用動作演示)

教師小結:上下樓梯時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眼睛看着前方,腳踩穩台階一級一級向前走;人多時要一個跟着一個,不擁擠,不搶先;上下樓梯時都要靠者右邊走,如果拿者東西上樓,應一手拿東西,一手抓扶把,這樣做才是安全的。 ②、教師帶領幼兒上下樓梯,提醒、幫助上下樓梯動作不協調或有不安全行為的幼兒。

③、教師帶領幼兒到“小兔”家,將禮物送給“小兔”,向他表示祝賀、集體唱《生日快樂》歌。“小兔”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小朋友與“小兔”告辭。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6

1、活動目標

1、瞭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產生的危險。

2、會安全使用文具,能夠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規則。

3、通過討論,初步建立班級的文具安全規則。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活動過程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教師:文具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經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們知道文具使用不當會很危險嗎?下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活動展開: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

(1)教師:請小朋友翻開書的第2頁和第3頁,仔細看看每一幅圖,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在使用哪些文具?他們使用文具的方法對嗎?

(2)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自由閲讀和講述畫面的內容,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和討論畫面內容。

①教師:老師這兒的大圖和你們書上的小圖是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都講了些什麼。

②逐一討論掛圖中相關的內容。這個男孩在做什麼?咬鉛筆會有什麼危害呢?(鉛筆不能咬,會造成鉛中毒,會把細菌等有害的東西吃到肚子裏,還會使小朋友的牙齒歪斜)

③討論其他內容。

④教師小結:這幾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確,這樣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3、活動展開: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最後一幅小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畫完畫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時還應該注意什麼?

(2)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大白紙和一盒水彩筆。每組推選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請他用圖或圖夾文的方式表現大家討論的內容。

(3)幼兒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組的想法表現出來。

(5)分享各組討論內容。

4、活動總結:安全使用文具規則。

教師引導幼兒回顧集體制定的具體的行為規則,進行總結。

5、活動延伸:張貼安全使用文具規則。

安全使用文具規則的參考範例

(1)、使用文具時,保持坐姿端正,正確用筆。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筆尖對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畫棒、水彩筆在皮膚或衣物上亂畫。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齊。

(6)、寫完字或畫完畫要把手洗乾淨。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頭鋒利的剪刀,使用見導師咬集中將身,不能一邊説笑一邊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對着別人亂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2、讓幼兒知道正確安全的使用剪刀這學習工具;

二、準備材料:奇奇頭飾、剪刀(尖頭的一把、幼兒剪刀一把)卡紙(各種顏色若干分以及剪出許多不同的東西如:小花,眼鏡,蛋糕等)字卡、大範例、紙盒等

三、教學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 2、律動;3、提問導入:(變魔術)

師:小朋友看李老師這裏有一個盒子,裏面裝的是什麼呢?好的,現在老師伸手進裏面去摸,老師唸咒語,芭拉拉小寶貝,變變變加上表情動作把剪刀拿出來,啊,小朋友這是什麼?剪刀,對,剪刀是用來幹嗎的?剪東西的。對,剪刀有什麼用處呢?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剪刀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奇奇的小剪刀》小朋友安靜坐好來認真地聽故事,不要有聲音。

(二、)故事欣賞:1、助教表演;2、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師:奇奇手工課學會使用剪刀,他拿剪刀幹什麼了?幼:做壞事。 師:小朋友在使用剪刀時注意什麼?幼:注意安全。

師:最後奇奇的剪刀有什麼用處?幼:剪出許多好看的東西。 故事小結:小朋友,奇奇最後正確的使用他的小剪刀,剪出許多漂

亮的東西。奇奇的剪刀真神奇。

(三)、兒歌教學:

剪刀的用處很大,正確使用可以剪出好多東西,如果不正確使用會把人弄傷的,下面我們來學兒歌《小剪刀用處大》:

1、老師讀,要求(幼兒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字不出聲;)

2、幼兒跟老師讀一遍,(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讀輕聲)

3、幼兒集體朗讀一遍(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聲音洪亮)

四、小結:小朋友今天我們知道奇奇的小剪刀很神奇,那我們小朋友的剪刀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小朋友今天晚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用你們的小剪刀剪出什麼漂亮的東西來呢?明天小朋友把它帶來給老師看。

五、延伸部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出外面去看一下,有什麼東西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小朋友找出來告訴老師。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8

“安全”是幼兒園及班級必須放在工作的首位。孩子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孩子生命健全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不能光講道理,要利用一切機會及時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園一日生活構成了幼兒園課程。而日常生活中的入廁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每天都要進行的且又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它不僅是滿足幼兒生理需要的途徑,而且又是引導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點,是生理、心理迅速、連續發展的時期,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可塑性,正確的培養就可以為其將來的發展,在其身體、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質奠定很好的基礎。入廁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智力、情感、獨立性、克服困難等能力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入廁教學現狀

在幼兒園領導的引導下,對《綱要》精神的深入學習和貫徹實施,本班對入廁教學管理越來越重視。教育環境中的盥洗室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幼兒教學的又一陣地。雖然,班級教師對這一教育在意識上引起了重視,並逐步在行動上得到了落實,但據自身經歷的瞭解,在入廁生活環節中,存在問題多多,困惑連連。

問題一:在對幼兒園安全事故的不完全統計中,有相當一部分事故是發生在入廁環節中。如:小朋友在入廁小便時,由於地面較濕,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在地,額頭磕在小便槽的邊角。又如:在小朋友集體小便時,一女孩在褲管拉到一半跨小便槽時,小腳踩在了便槽裏,接着整個身體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驚嚇後,以後不敢獨立小便了。 問題二:班上有一個叫喬喬的小朋友的生物鐘跟別人不一樣,每到中午進餐時"老師,我要大便",弄得老師胃口都沒了,且拿他沒辦法。這天,洗手的小朋友過來彙報:"老師,喬喬大便拉在了上面。"聽了小朋友的彙報,老師一臉的不高興,馬上拉長了臉,邊過去邊對大聲斥責喬喬説:"你怎麼大便拉在哪裏都不知道,每天這個時候拉,臭死了。"後來的幾天,小朋友的家長替孩子向老師請假説:"寶寶不喜歡幼兒園的廁所,他怕在幼兒園拉大便"。

問題三:盥洗室成了孩子們藉口逗留玩耍的場所。如:在一教學活動中,某一調皮幼兒要求小便,雖然活動前都小便過,但怕他小便在身上,就答應了幼兒的要求,然而,要求小便的幼兒一去不回,在盥洗室盡情玩耍起來,而專心於教學活動的老師也早已忘記了孩子的小便行為,結果,孩子在盥洗室裏度過了大半個活動的"快樂"時光。 問題四:一孩子正在便後擦屁股,只見他屁股翹得高高的,手裏拿着一大疊手紙,拉玩後就拿起一張紙(較大的完整的手紙)擦起了屁股,一擦,手紙中間用力被擦破了一個洞,他馬上一扔,再拿一張紙來擦,然後又有一個洞,再扔??,拉一次大便,手紙用了一大堆,屁股擦得並不乾淨,且手上也弄髒了。(在家都是家長幫助,在幼兒園裏由於對老師的陌生,所以不好意思向老師開口。)

二、原因分析

當前,我們都理解"一日活動都是課"的含義,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那為何仍會頻頻出現類似以上的問題呢?我細細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無系統的教育目標、計劃

儘管一日活動都是課這一理念在教師們的腦海中紮下了根。但由於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脱節,教師們對一日活動中的集體教學、自選遊戲等都制訂了具體明確的計劃、目標,而對於生活活動,特別是入廁教學活動,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計劃,更沒有細化的內容。以上問題的出現都是教師忽視幼兒入廁教學、忽略幼兒入廁能力培養,對入廁教學盲目化、隨意性的反映。

2、平時缺少對幼兒的入廁技能指導

小班的孩子的入廁技能是在一次一次的學習和實踐中習得的。由於教師心中無目標,腦中無計劃,因此沒有詳細的階段性的內容實施,也就缺少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導,從而導致幼兒不會正確洗手,不會正確使用手紙擦屁股,養成了不良入廁習慣,最終發生了本不該發生的入廁安全事故。如問題一、三等。

3、教師缺乏耐心,訓練方法不當

在教育中,有時候老師也較重視幼兒入廁教學管理,但由於訓練方法過於簡單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傷了幼兒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如問題二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4、家園配合不到位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中普遍存在重早期智力開發、學習能力培養,而忽視早期自我服務能力培養,許多孩子本該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了。特別是我們小班孩子大多數是由家長代為穿脱衣服,一切生活技能不給孩子鍛鍊機會。

三、概念界定

幼兒入廁教學: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生活環節。指教師在管理幼兒大小便活動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由於大小便活動與洗手活動緊密相關,因此,本文所指的幼兒入廁教學中包含了入廁時的洗手教學管理。

四、幼兒入廁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制訂幼兒入廁教學的目標

1、學習安全有序入廁,學習正確的入廁方法

2、知道便後要擦屁股,會主動向老師提出要求,學習便後正確的洗手方法

3、知道入廁時不要玩耍,要注意安全

二)教學原則

1、個體差異原則

每個幼兒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這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後天的因素。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成員不同教養觀念、行為的影響,導致了不同的能力差異。如:同樣是小班孩子,能力強的孩子能按正確的方法入廁,而能力差的孩子連褲子都不會脱。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必須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加倍關注能力差的幼兒。

2、表揚鼓勵原則

積極的鼓勵和表揚是幼兒成長、建立自信的基石。在剛剛入園的小朋友中,有許多幼兒由於膽小,又不適應幼兒園的蹲廁,因此,常常害怕入廁,從而也就經常大小便在身上。還有幼兒因為不會大小便而不願上幼兒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親近幼兒,給予幼兒積極的鼓勵,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入廁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對幼兒的點滴進步予以表揚,讓幼兒體驗到自我服務與管理的成功與喜悦。

3、隨機教育原則

在幼兒入廁活動中,常常會出現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當班老師必須抓住教育契機,針對幼兒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的教育。處於真實情境中的即時教育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成效。如:在一次集體入廁活動時,一調皮幼兒在便後洗手時,將小手指塞進了水管裏,水花四濺,他開心極了,可旁邊的小朋友卻被水花濺濕了衣服和頭髮。這時,教師就馬上阻止其行為,在不傷害幼兒自尊心的前提下,組織幼兒討論水花四濺的原因,講解其科學道理,滿足幼兒慾望。然後再讓幼兒説説這種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通過教育,避免日後此行為的再次發生。

4、循序漸進原則

正確入廁方法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目標和內容的安排上必須由易到難。如在有序入廁的內容與要求上:小班的孩子要做到學習安全有序入廁(在老師的提醒下有序入廁);

三)實施入廁教學的策略

1、多樣法學習正確的入廁方法

1)童謠法

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童謠幼兒非常喜歡朗誦,也利於幼兒接受理解。幼兒在誦讀童謠的同時強化和約束着自己的行為。例如:在讓幼兒排隊入廁時學念兒歌:小朋友,有禮貌,一個一個排好隊,前面有人等一等,前面沒人再上去,知道排隊來入廁。在學習擦屁股時念兒歌:小手紙,手中拿;小屁股,翹起來;手紙對準小屁股;輕--輕地擦一擦,再把手紙折一折,然後再來擦一擦,屁股擦得真乾淨。在洗手時學説兒歌:小朋友,來洗手,伸出手,淋淋濕,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裏洗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最乾淨。

2)榜樣法

孩子常規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從遵守規則、執行規則到內化為自己自覺行動的過程,即是一個從他律規則轉變為自律規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榜樣、獎勵非常關鍵。因此,我們在培養幼兒良好入廁習慣時經常運用榜樣、獎勵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兒行為品質。如在組織幼兒排隊入廁時,讓未輪到的幼兒欣賞有序小組幼兒的良好行為;在組織幼兒洗手時,組織幾名洗手方法好的幼兒進行示範,通過榜樣示範,幼兒欣賞,使他們產生要學習的心理氛圍,然後要求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良好行為,形成習慣。然後組織幼兒互相學習欣賞,使幼兒產生自豪感。

3)家園聯手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熟悉、最親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有了家長的配合教育那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把對孩子入廁方面的要求,通過各種形式告知家長,如:家長會、電話、家園聯繫窗等,請家長配合並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分析原因、商量對策,家園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家長在家也對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讓孩子學習自己主動入廁,這樣家園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順利地學會了自己入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