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外出散步時,孩子們發現了一位懷孕的阿姨,許多幼兒對自己在媽媽肚子裏是什麼樣的、如何長大的非常感興趣,因此設計了這次活動。活動重點放在幼兒收集媽媽十月懷胎的資料,(包括圖片、照片、文字資料)和教師提供的影像資料上,讓幼兒瞭解胎兒的生長過程。本次活動以幼兒主動參與為主,自己收集、尋找獲得信息,(家長協助幼兒上網、去書店、諮詢醫生等,讓幼兒獲得知識),在收集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並通過集體活動,詳細瞭解胎兒在母體中是如何長大的。讓幼兒嘗試獲得知識的各種途徑。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用各種途徑獲得知識。

2、讓幼兒瞭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生長過程,知道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

3、教育幼兒尊敬媽媽,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收集大量的關於母親十月懷胎的資料,可由家長協助幼兒上網、去書店、諮詢醫生等方法獲得信息。

2、胎兒在母體中成長的、真實的影像資料、幼兒喜聞樂見的卡通影像資料、膠水、泡沫板

3、一位懷孕的母親

活動過程:

一、主題討論

幼兒通過自己收集資料,展開討論。

問題: (1)、你在媽媽肚子裏時,媽媽會有什麼反應?

(2)、你在媽媽肚子裏,餓了怎麼辦?

(3)、你在媽媽肚子裏,怎樣活動和長大的?

(4)、你在媽媽肚子裏時,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二、1、請一位懷孕的母親

讓幼兒有個直觀的瞭解,阿姨肚子裏有個小寶寶。自己沒出生前也是在媽媽肚子裏漸漸長大直至出生的,激發幼兒想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是怎樣長大的願望。

2、影像資料

通過影像資料,讓幼兒看到自己在母親肚子裏的真實影像,初步瞭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是如何漸漸長大的。

3、卡通形象

進一步加深瞭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是如何長大的,初步體會媽媽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三、佈置主題牆:媽媽孕育我

1、幼兒通過日常生活中對媽媽的觀察,誇誇自己的媽媽。“我的媽媽最能幹”。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幼兒自己動手把收集的資料貼在主題牆上,讓全班的小朋友都來分享,體會分享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回家後做幾件愛媽媽的事情,第二天開展主題討論:你是如何愛媽媽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稱和用途。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進行想象,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寶寶,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

二、理解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稱及用途。

(一)、寶寶要旅行了,來到數學城。

1、寶寶來到數字宮。

①數字寶寶會怎樣歡迎它呢?

②在數字城裏,寶寶應該叫什麼?

③你們在哪些地方見過零?

2、寶寶來到圖形宮。

① 圖形寶寶會怎麼歡迎它?

② 寶寶在圖形屋裏還可以叫什麼?(圓)

③ 幼兒玩:“捉迷藏”、“填格子”遊戲。

(二)、寶寶繼續出發來到字母城。

① 寶寶到了字母城又有了一個新名字,叫什麼?

② 歐和字母寶寶玩遊戲。

③ 寶寶在字母城裏還有一箇中文名字叫“喔”。

3、寶寶來到了音樂城。

① 小門鈴是怎樣唱的?

② 鼓勵幼兒聽一聽、唱一唱、拍一拍。

③ 寶寶在音樂城裏的名字叫休止符。

(四)、集體遊戲:“快快跳到這裏來”。

三、引導幼兒對進行想象創作。

1、寶寶最後來到了魔術城。

師:寶寶來到了魔術城,你能把它變成什麼?

2、幼兒討論想象操作。

3、幼兒互相講述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複習6、7的分解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6、7的加法運算。

2.學習6、7的加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的趣味性。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大的)

2.學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小的)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用教室裏現有的物品進行互動。如:教師先拿出3本書,問幼兒有幾本書?又拿出4本書,問幼兒總共幾本?進行點數並説出總數。

2.教師拿出教具購物券、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請幼兒拿出相應的學具。

3.教師讓幼兒認識購物券上的價格,先看看每個商品的價格,然後問幼兒:"6元購物券能買到哪兩樣東西?"請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一人拿6元分別買到了什麼?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後進行創設購物。最後讓每組幼兒回答自己用6元錢分別買到了什麼,教師總結。

4.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用7元錢的購物券買東西,遊戲規則同上。

5.聽辨反應:幼兒根據教師拍手的次數來舉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黑板上,然後,幼兒擺上加號和等號,請其他幼兒説出答案並用數字卡片擺出相應的得數。依次請幼兒輪流來遊戲。

6.幼兒完成《課堂活動冊》"神祕花園":教師引導幼兒先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徵分類,然後按照分類列算式,並進行加法運算。

活動延伸:

在班內的區域《陽光超市》,利用學具購物券和標價商品,教師讓幼兒想想,7元購物券可以買3樣或4樣商品,可以買哪些,有幾種方法。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得數是6、7的加法,教材從前面的“一圖一式”過渡到“一圖兩式”,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相應的兩道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繫。

例題的教學我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讓學生説一説圖意,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多多加強指導與訓練。

“試一試”通過由兩部分物體合成的一幅圖,引導學生學習計算相應得兩道得數是7的加法算式,進一步體會相應的兩道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繫,初步學會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推想出相應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從而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

課內容是教學《和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計算學習課,但實際我覺得重點是一堂算理的認識課,口算固然是低年級數學中的重頭戲,但對於得數是6、7的加法,由於學生在幼兒園與平時的生活中,對於這些算式已有所接觸,在計算方面暫時不是難點。因此,課堂上我着重引導學生用三句話表達圖意,但事實上,不少學生“能説”,但並不“善説”,要表達清楚題目的意思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還需要我們逐步訓練,循序漸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瓶中取珠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辦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並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木珠和鐵珠放在脈動瓶中;小棒、筷子、鐵絲、吸管、磁力棒、雙面膠(小組一份);操作框、幼兒記錄單(兩種顏色)、記錄單的架子和記號筆。

教師材料:創設情景、幼兒實驗材料一套、透明膠、記錄單、磁性板;視頻展示儀、數碼相機、電腦。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教師出示材料,創設問題情景。

創設問題情景一:師操作把珠子放進瓶子裏),用什麼辦法把珠子取出來?

創設問題情景二:如果把這隻瓶子固定(師用透明膠固定瓶子),在瓶子不能動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把瓶中的珠子取出來?

  三、幼兒進行猜想和記錄,並交流不同的想法。

1、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想出辦法,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材料,認識材料。

3、出示記錄單,瞭解猜想記錄的要求和方法。

4、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

5、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想。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選了什麼材料?你準備怎麼做?

師:你為什麼用這個辦法?能説説你的理由嗎?

師: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選了不一樣的材料?為什麼?

  四、幼兒進行實驗和記錄,驗證猜想,教師巡迴指導。

(一)第一次實驗

1、教師提出實驗前要求:

2、幼兒第一次實驗驗證,並記錄。

3、第一次實驗後交流。

師:用你們猜想的材料取出珠子了嗎?

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説説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鐵珠的幼兒交流方法)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説説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木珠的幼兒交流方法)

(二)再次實驗:

1、出示實驗記錄單二,瞭解記錄要求。

2、幼兒再次實驗和記錄。(教師巡迴指導,並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情況)

3、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情況。(在視頻前)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是從不能動的瓶子裏取出了木珠和鐵珠,如果瓶子裏掉進去的是玻璃珠呢?能用什麼方法呢?我們回去後再試一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蒐集關於樹的多種用途的資料;錄象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瞭解到的關於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2、組織幼兒觀看蒐集到的一些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樹各部分的作用。

教師小結:樹根可以吸收、儲藏水分和養分,抓住泥土,使樹幹牢固;樹根可以雕刻成工藝品,有的可以入藥、治病。樹幹能為樹葉輸送養分;樹幹可以做傢俱、工具、造紙,有的樹幹還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膠樹的樹幹汁可以做膠鞋、輪胎。樹葉可以給草食動物做食物,還可以遮陽、做書籤、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藥、有的可以做種子。

3、引導幼兒討論森林與人類、動物及環境的關係。

(1)與動物的關係: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舒適的居住場所。

(2)與人類的關係:調節温度,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藥材、食物。

(3)改善環境:防風固沙、防暑降温、減低風速、保持水土、淨化污水、減少噪聲等。

4、組織幼兒觀看錄象,進一步瞭解樹木的作用。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演唱自己名字的過程中產生自豪感和愉悦感,體驗與同伴互動演唱的快樂。

2、能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準高音部分;並能自如地接唱。

3、幼兒能根據歌曲的情緒特點,創編有趣的動作自由的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1、與歌曲內容相關的課件2.歌曲圖譜一張3.配樂演唱錄音活動過程:

一、通過練聲,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1.客人們就要出場了,我們可以怎麼樣歡迎他們?

2、請幼兒嘗試一邊傾聽歌曲旋律一邊有節奏地拍手。

二、結合課件和圖譜,分析理解歌詞,進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緒特點

1、播放課件,引出歌詞內容第一位客人叫什麼呢?還有一位小客人,她叫什麼名字?客人們是怎樣介紹自己的?

2、完整範唱歌曲,進一步理解歌詞並感知歌曲的情緒特點湯米和卡秋沙要合作演唱,仔細聽!唱的最多是什麼字?

3、教師指圖,引導幼兒唸誦歌詞我們一起試着説説他們好玩的介紹吧!

三、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快樂學習並表現歌曲

1、教師指圖演唱、幼兒跟唱,結合圖譜練習高音和接唱部分為什麼這個小氣球飛的那麼高?

還有飛高的小氣球嗎?它和前面的的高氣球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自主演唱,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3.鼓勵幼兒在快樂的演唱中自主創編動作。

你想加什麼有趣的動作來表現快樂的心情呢?

四、引導幼兒填名字演唱,使其產生自豪感,體驗與同伴互動演唱的快樂

1、幼兒探索自己名字的唱法

2、利用課件中幼兒的照片,玩遊戲“唱唱你和我”,體驗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樂趣遊戲玩法:當大屏幕裏的照片滾動起來,幼兒一起倒數:3、2、1,停止滾動,屏幕出現兩名幼兒的照片:這是誰?請大家一起唱出他們的名字。

教師採訪被唱到名字的幼兒:大家在唱你們名字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

五、遊戲“找朋友”,接唱自己的名字,感受歌曲和遊戲帶來的快樂

1、教師示範,引導幼兒發現遊戲玩法。

2、幼兒遊戲,教師隨機指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激發幼兒的自豪感。

2、知道我國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並猜猜認認這些象形字。

3、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有趣的漢字),漢字卡片:人、口、手、牛、羊、馬、魚。

活動過程:

(一)找漢字。

進入課件我是中國人二(有趣的漢字),點擊按鈕:弟兄不一樣。

畫面上有什麼?(有字……)

這些文字一樣嗎?(不一樣)

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幼兒回答)

中國使用的文字叫什麼?(漢字)點擊畫面中的漢字進入另一畫面。

小結;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文字,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圖猜字。

點擊按鈕;看圖猜字。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畫面上有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漢字“火、山、日、月”的圖畫部分)

點擊“火、日、月、山”進入另一畫面,移動鼠標到“?”上。

這是什麼?你是怎麼認出來的?

引導幼兒發現“象形字”是從各種形象的圖畫中演變過來的。

小結;象形字就是模仿一些事物的外部形狀造出的字,它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三)我認識的漢字。

你們會認漢字嗎?

引導幼兒交流關於漢字的經驗。

出示卡片,你認識它嗎?

説一説,讀一讀,你認識的漢字?

活動延伸;請幼兒在活動室或周圍的環境中找找自己認識的漢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2、理解減法應用題中總數與部分數的關係。

3、引導幼兒回顧生活情景,仿編:"求剩下"的減法應用題。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超市環境,熟悉10以內的分解。

2、遊戲經驗:會玩"馬蘭開花"3、環境準備:超市場景(內有5個陀螺,7個桔子,5個蘋果),情景表演,筆,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馬蘭開花

二、集體活動

1、請幼兒一起説一説超市裏有什麼物品?分別有幾樣?

2、觀看情景表演:超市裏有5個陀螺,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説:

您好!我要買2個陀螺。售貨員給他2個陀螺説:"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3、教師提問:超市剛才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我們要把超市發生的這件事情編成一道減法應用題。

聽教師完整示範講述"減法應用題"

4、觀看情景表演:超市裏有7個桔子,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説:

您好!我要買4個桔子。售貨員給他4個桔子説:"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5、教師提問:超市裏剛才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6、誰能根據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這個應用題可以怎麼寫算式?

7、觀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裏有5個蘋果,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説:

您好!我要買3蘋果。售貨員給他3個蘋果説:"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8、教師提問:"超市裏剛才發生了一件買蘋果的事情,誰能根據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

這個應用題可以怎麼寫算式?"

小結:孩子們,我們發現在三道應用題中每次都問了一個什麼問題?

只要我們應用題裏問還剩幾個,那這個題就是減法應用題。

9、請幼兒講述算式中哪個是總數?哪個是部分數?理解算式與應用題的對應關係。

五、、探索發現:

1、課件遊戲(幼兒用書P11,請幼兒看圖,理解題意,仿編應用題,照着寫減法算式。)

2、請幼兒根據圖意編應用題。

3、請幼兒根據算式編應用題。

六、、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擺放一些減法算式卡,讓幼兒自由進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