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6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自主探索、討論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在活動中體會螞蟻團結協作的精神。

3、嘗試表現螞蟻王國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細緻的觀察螞蟻,大膽的表述。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範畫一張(上面有用白色油畫棒畫的螞蟻),自制魔術棒一支(在水粉筆的另一頭貼上一顆星星)。

2、每組一張白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3、螞蟻圖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題激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就藏在這張白紙上,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現在楊老師就把它變出來好嗎?(變出小螞蟻)

2、哦!原來我們的新朋友是螞蟻,請小朋友看看螞蟻是什麼樣的?

 二、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

1、師:請小朋友來説一説螞蟻是什麼樣子的?

2、螞蟻的身體有幾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兒的描述,同時給出科

學的名稱---頭、胸、腹三部分)

3、螞蟻的頭上長了什麼?(一對觸角、眼睛、嘴巴)

4、螞蟻有幾條腿?長在哪裏?(請幼兒點數)

小結:原來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着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着六條腿。

5、師:小螞有不同的顏色,你們見過什麼顏色的螞蟻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瞭解螞蟻生活習性

1、螞蟻的食性

師:原來螞蟻有不同的顏色,你們知道小螞蟻喜歡吃什麼嗎?(幼兒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觸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隻小螞蟻出去找吃的,它剛出去沒多遠就找到一塊大蛋糕,可是這塊蛋糕比螞蟻大,它怎麼也搬不動。它想請它是好朋友來幫忙,可是螞蟻又會説話,哪它會怎樣告訴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幫助呢?(用觸角)

3、螞蟻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螞蟻請來了朋友幫忙一起把這塊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裏走了,小螞蟻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了,你們想想它們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哦!螞蟻有特殊的本領,每次螞蟻離開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時候,它就會釋放一種氣體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螞蟻離開自己家多遠,都會跟着這個氣味找到自己的家。

4、螞蟻的家

(1)師:螞蟻聞着氣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螞蟻的家在哪裏?它是家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

(2)螞蟻是一個人住呢?還是很多人住?(羣居)螞蟻喜歡羣居,它們的家會有什麼樣的建築(育嬰室、國王的宮殿、儲藏室 、休息室等等)

5、螞蟻的分工

螞蟻的家真大呀!那你們知道螞蟻的家裏都有誰嗎?它們分別是做什麼的!(分別引出母蟻、父蟻、工蟻、兵蟻)

母蟻(蟻后):螞蟻家族中體形最大的,蟻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蟻寶寶後它的翅膀就會脱落。

父蟻(雄蟻):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飛行,和母蟻交*。

工蟻:負責找尋食物,照顧蟻寶寶。

兵蟻:負責保護螞蟻家,防止敵人來侵入它們。

小結:原來螞蟻的家是一個大家庭,人們都喜歡叫它“螞蟻王國”。

  四、螞蟻王國。

螞蟻王國裏真熱鬧呀!現在請小朋友們也來設計一個熱鬧的螞蟻王國好嗎?

1、交待繪畫步驟。

2、幼兒作畫。

小百科:螞蟻(ant)是一種昆蟲,別名蟻、玄駒、昆蜉、蚍蜉螞,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有21亞科283屬,中國境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讓幼兒簡單瞭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祕。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釐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興趣。

師:這是什麼?我們用它來幹什麼?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説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錶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隻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準。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並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並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準。絕大多數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出歎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麼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飛、爬、跳。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遊戲,看看裏面躲了一隻什麼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並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裏。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於什麼?螞蟻呢?為什麼説它們是昆蟲?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徵。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麼也是昆蟲?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遊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麼昆蟲,想一想它是怎麼運動的,它愛吃什麼。幼兒尋找並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教師小結: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説一説你是什麼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麼食物?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採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佈遊戲規則: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來源於幼兒生活,或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所熟悉所關注的周圍事物。這節活動《神奇的水》來源於教材本身,是幼兒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東西,它以教材為載體,充分挖掘孩子的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創新玩法,大膽想象。此活動鼓勵孩子大膽實踐,敢於嘗試新辦法。在此基礎上,注重了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等方面的滲透和培養。

學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經能夠有意識地關注自己身邊的周圍事物,而且對身邊發生的事物產生了探究慾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見。他們善於觀察和思考,還能產生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動中,讓孩子動手操作,仔細觀察,鼓勵孩子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説出來與大家分享。教師力求通過設置一定的情景,為他們提供一些藴含教育目標的適合他們的材料,讓孩子自主參與,積極探索,通過體驗過程,交流經驗達到教育目標。鼓勵孩子從多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多種辦法解決問題。

教法

本次活動採取了談話法、遊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實驗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學法

本次活動引導幼兒採取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進行學習。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的設計注重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努力探究問題的能力。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勇於探索,用不同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設計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水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基本特徵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2、樂於參與科學實驗,體驗科學實驗與合作的樂趣;

3、能通過實驗發現水的其它特徵。

活動重點:瞭解水無色、無味、透明的特徵(突破策略:使幼兒通過比較、觀察的方法來發現水的基本特徵)

活動難點:通過實驗發現水的其它特徵(突破策略:教師提供實驗材料,引導幼兒分區玩水,同時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在讓幼兒自己進行總結)

活動準備:

兩半瓶水(蓋上粘有顏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頭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魔法變變變

幼兒觀察水,師將準備好的有顏料的水瓶拿出來用力搖晃使水變色

詢問:

1、老師手中是什麼?

2、水現在變成了什麼顏色?神奇嗎?

二、認識水

1、師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兒觀察,並詢問幼兒其不同之處(請幼兒來聞一聞,嘗一嘗)。

2、幼兒總結: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三、玩水體驗,找出水的其他特徵

1、幼兒分組入實驗區進行實驗

實驗一區:幼兒用槽管進行實驗

實驗二區:幼兒用方糖進行實驗

實驗三區:幼兒用泡沫紙和石頭進行實驗

2、請幼兒總結玩水中發現的水的其他特徵

幼兒一:發現水可以流動

幼兒二:發現水可以溶解糖

幼兒三:發現水有浮力

四、生活中的水

1、討論發現生活中水的作用。

2、如何在生活中合理用水(出示生活中浪費水和節約用水的圖片供幼兒判斷)。

活動總結

1、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應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請幼兒去活動區繼續玩水體驗玩水的樂趣。

活動反思:在進行實驗活動中部分幼兒沒有進行動手操作,幼兒之間沒有很好的合作意識,而我並沒有進行干涉。這致使部分幼兒做些無關於實驗的事,而幼兒也沒有直接得到結論。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提升幼兒間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讓位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活動,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體,體積越大水位升得越高這一現象。培養幼兒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三、適用對象

大班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玻璃瓶一個(內裝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雙、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兩種不同規格)、鐵彈珠、水彩筆、記錄卡、有色橡筋。

五、活動過程

引入:故事《烏鴉喝水》。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飛呀飛,終於發現了一隻瓶子,瓶子裏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裏的水又少,烏鴉怎麼也喝不着,怎麼辦呢?……烏鴉銜來一些小石頭,放入瓶中,瓶裏的水慢慢地就上來了。現場演示:讓幼兒往一個裝有水的杯中加入石頭,看水面有什麼變化?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將兩個質量相等、體積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麼變化?

幼兒討論。

(1)一樣大、一樣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後,水面是一樣高低。

(2)水面一個高,一個低。

試一試,幼兒將瓶子同時放人兩個裝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標出水升高的位置。

説一説我的發現。

兩個瓶子沉入水中後,兩個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樣的。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將兩個重量相等、體積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麼變化?

幼兒討論。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兩個瓶子一樣重,水面上升一樣高。

試一試,幼兒取出體積不一樣、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時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標出水升高的位置。

説一説我的發現。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動三

探究的問題:將兩個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麼變化?

幼兒討論。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兩個瓶子一樣大,水面上升一樣高。

試一試,幼兒將兩個瓶子同時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標出水上升的位置。

説一説我的發現。

它們是一樣大的,但不一樣重,重一點(裝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會不會升高呢?

六、注意事項

每個小實驗前,教師應指導幼兒檢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這樣便於比較實驗結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

(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

(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沉與浮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裏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裏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裏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為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為什麼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

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麼,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裏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名稱:科學:落葉樹和常綠樹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幾種常見樹木的認識,形成落葉樹、常綠樹的概念。

2、學習將對落葉樹與常綠樹進行分類。

3、發展幼兒觀察與比較的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各種樹葉,放在小籃子裏面。觀察認識各種常見樹葉。

活動過程:

1、複習對幾種樹木的認識

教師:我們小朋友每天上幼兒園都能看見許多樹,你見過哪些樹?你見過它們的名字嗎?

出示幼兒已認識的落葉樹與常綠樹的葉子,提問:這些是什麼樹的葉子?葉子是怎樣的?這些樹在秋天有些什麼變化?

2、觀察樹葉,按顏色歸類,瞭解樹葉的差異。

(1) 引導幼兒先説説自己帶來的樹葉,再按照樹葉的顏色進行分類。

(2) 比較不同顏色樹葉的差異。

教師:秋天到了,彩色的樹葉真美麗,黃樹葉、紅樹葉與綠樹葉,有什麼不同?

(3) 哪些樹木到了秋天會落葉?哪些樹木到了冬天光禿禿的?還有哪些一年四季是常綠的?

(4) 教師與幼兒一起概括常綠樹、落葉樹:

有些樹到了秋季,樹葉很快就枯黃落下來,最後樹枝上是光禿禿的,這些會落葉的樹,我們叫它們什麼樹呢?(落葉樹)

告訴幼兒常綠樹並不是不落葉,常綠樹的葉子長老了也會落下來,一次落下幾片,但新的葉子也在不斷地長出來,所以樹上總有綠色的樹葉。

3、引導幼兒説説自己帶來的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鼓勵幼兒上來,分別將常綠樹和落葉樹放在兩個筐子裏面,對樹葉進行分類活動。

4、帶領幼兒到户外觀察樹木,找一找:常綠樹和落葉樹。

在活動開始前,利用晨間活動,有意識的讓孩子觀察周圍的樹,活動結束後,利用户外活動,讓孩子找找幼兒園裏的落葉樹和常綠樹。

活動反思:課後帶幼兒到校園裏去找校園裏的落葉樹和常綠樹,孩子們找到了桃樹、柳樹,枇杷樹,柳樹是落葉樹,桂花樹,松樹,廣玉蘭是常綠樹,結合課件裏的各種樹,梧桐樹、松樹、柏樹,使孩子對常綠樹和落葉樹有了更好的認識。有好多的問題,我都讓幼兒自己來回答,讓他們共同來分享各自的經驗,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經驗,孩子們記憶深刻。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幼兒瞭解手機的功能和用途,學會在生活中觀察、發現。

2、通過小組討論激發幼兒的研究性學習意識,啟動幼兒主動探究問 題的願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手機廣告的報紙、關於手機資料的書籍、記錄紙、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出示嘉興手機城羣眾搶購手機的畫面

2、多媒體出示一羣人在車上、家裏談論關於手機的話題

3、投影出示關於手機廣告的報紙

提問: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一些錄象、投影都與什麼有關?你對手機熟悉嗎? 你對手機又知道些什麼?

·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讓幼兒暢所欲言。把對手機的一些瞭解由教師彙總(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動主題,佈置任務

1、師:小朋友,剛才大家都説到你對手機的一些瞭解,但關於手機的知識還有很多,例如:發展史、機型、品種、使用注意點等等,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關於手機的問題。

2、發放填寫關於幼兒想了解手機的哪些知識的表格

3、集體彙總,確立研究小組預設成立四個小組。

4、幼兒共同討論、尋找合作伙伴——進行問題的解決

5、展示幼兒活動的成果

三、教師總結:本次幼兒活動情況。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並能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願意為維護環境衞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垃圾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認識不同功能的垃圾桶。

活動難點:能根據垃圾的特點進行正確分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有關垃圾的分類。

物質準備:各種垃圾圖片、藍色、綠色、紅色、黃色垃圾桶四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剛剛喝了酸奶,那酸奶的盒就變成了什麼呀?我們一個班就這麼多垃圾,那全幼兒園小朋友都喝酸奶會製造多少垃圾?那全世界呢?

我們現在來看一個小短片,看完之後説説你有什麼感受。

二、過程

1.播放宣傳片?

師:(1)你從視頻中看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

(2)如果我們幼兒園也這樣,你喜歡嗎?為什麼?

(3)那我們班現在這麼多酸奶盒垃圾應該怎麼辦呢?

2.知道不同顏色垃圾桶有不同的功能。

(1)你們見過什麼顏色的垃圾桶?在哪裏見過?依次出示。

(2)為什麼顏色不同呢?想告訴我們什麼。請小朋友説一説除了顏色不同你還發現有什麼不同?(標誌)

(3)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呢?(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環的垃圾,材質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

(4)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廚餘垃圾桶呢?(剩菜剩飯、瓜皮果核、肉、蛋)

(5)什麼樣的垃圾放在有害垃圾桶呢?(含汞類,電池類、廢水銀温度計、油漆、殺蟲劑)

(6)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其他垃圾桶呢?(不能歸於以上三類的垃圾,危害較小,無法再次利用。包括一次性餐具、煙蒂、毛髮、瓷器碎片)

3.通過操作,幫助幼兒將垃圾正確分類。

(1)今天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正確分類。

(2)驗證是否正確。

4.那小朋友知道這些垃圾收回垃圾站後去哪裏了,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一下。

三、結束

1.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麼呢?

2.今天我們這麼多的收穫,回家可以當一個小小考官,考考爸爸媽媽,它們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活動總結

活動由播放宣傳片導入,幼兒觀看後,能夠切實胡感受到,垃圾對地球生物胡危害程度,激發了幼兒保護地球的慾望。活動中通過材料的操作,便於幼兒更清楚的瞭解垃圾分類的標準,滿足了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達到了預期的活動目標。過程中採用動靜結合和可視性材料的呈現,更有利於幼兒的理解和學習,效果很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體驗過濾活動帶來的喜悦。

2、敢於大膽嘗試,勇於探索與表達。

3、初步瞭解污水淨化的過程,掌握過濾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過濾方法

難點:掌握多種材料過濾和同種材料多次過濾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台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憶水變乾淨的好辦法?

(過濾法、蒸餾法、明礬淨水)

今天小古老師把“過濾法”好朋友請到了這裏,小朋友想不想認識它們呀?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怎樣把髒水變乾淨

1、提出實驗要求:幼兒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兒將過濾後的水放置展示台上並介紹自己的方法

小結:材料種類越多,過濾出來的水越乾淨

三、探索: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1、引出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提問:現在我們瞭解了材料層數越多,過濾出來的水越乾淨,那如果我們只用一種材料有沒有辦法過濾出那麼幹淨的水呢?

2、實驗展示:請個別幼兒演示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小結:剛才我們發現水變的越來越乾淨,原來同種材料通過多次過濾也能讓水變得更乾淨。

四、第二次實驗:我的水更乾淨了

1、提出實驗要求:用同種材料組合過濾或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2、分享交流:幼兒將第二次過濾後的水放置展示台

提問:我們現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結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乾淨?

五、小結:

1、其實過濾法好朋友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家中淨水器就是依據過濾法發明的。(觀看淨水器原理視頻)

2、今天我們嘗試了用多種材料過濾和同種材料多次過濾使水變乾淨,知道水變乾淨非常不容易,希望我們小朋友平時多注意節約用水,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選自遼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節主題活動《節約用水》生成的一節科學活動,與幼兒繼續探索水的奧祕。水是萬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種形態,各種狀態存在於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

對於水與幼兒的關係,幼兒有着較為直接的感受和體驗。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新的學習活動,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活動前與幼兒共同複習了《節約用水》,觀看了兩個水被污染的視頻,一個是以水中魚為第一人稱闡述的,一個是以水為第一人稱闡述的,並在結束時介紹了三種把水變乾淨的方法,為本次課做鋪墊。

為了使幼兒能順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髒水變乾淨,在課前我不斷實驗,嘗試變化材料和增減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從紗布換成密度較高的類似PVA無紡布的洗臉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兒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髒水等。最後決定用棉花和手絹兩種材料與幼兒共同探索如何把髒水變乾淨。

本次活動幼兒全程興趣較高,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設計意圖

説起綠色食品這個名詞我們都不陌生,但或許在成人和小孩的心理都認為綠色食品就是一些綠顏色的食品如:西瓜、黃瓜、蔬菜等食品。其實綠色食品是有它真正的含義的,充分認識綠色食品並且瞭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尤為重要,這是我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在,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採用了實踐操作法,讓幼兒自主操作,加深印象,在每個環節留給孩子更多的是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時間。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誌,知道綠色食品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乾淨的水源、純淨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幼兒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充分認識綠色食品的含義。

難點:讓幼兒瞭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學具準備:綠色環保標誌、非綠色與綠色食品卡片、配套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誌,直接引題。

1.請幼兒仔細觀察標誌上的圖案,猜想像什麼?

(直接引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標誌上的圖案,從而瞭解標誌的真正含義。)

2.教師向幼兒講解標誌上圖案所藴涵的意義:綠色食品的標誌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寓意為植被在陽光的照耀下長的枝繁葉茂,從而形成一片綠色的環境。整個標誌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

3.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

找一找,把綠色食品的放在有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把非綠色食品放在有非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

4.為什麼這些食品不是綠色食品?可能是什麼原因?

(以同樣品牌的牛奶作對比。)

小結:同樣的牛奶一個有綠色食品標誌説明它是純天然的食品,而另一個則是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往牛奶裏添加了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有害的東西,所以不能稱綠色食品。

(在認識標誌的基礎上,嘗試把所帶的食品按照標誌分成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兩大類,進一步加深對標誌的認識,並通過驗證比較給幼兒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瞭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看一看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為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裏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 為什麼?説出你的理由。

(2)農田裏用髒水澆灌,旁邊也有黑煙。

提問:這農田裏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為什麼?

(3)山清水秀風景地。

提問:這裏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

成綠色食品?為什麼?

2.師生共同總結:只有有了乾淨的水源、純淨的空氣 ,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我們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綠色食品,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本環節讓幼兒瞭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是活動的難點,通過直觀的教具,運用明顯的'對比,啟發幼兒想象、瞭解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

三.創造綠色環境從我做起。

1.討論: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環境被污染的現象, 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重點突出廢舊電池和塑料製品的危害)

2.爭做綠色小衞士。

幼兒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説。

(本環節的重要提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會有更多綠色的環境?”引起幼兒的共鳴。相互交流中產生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3.户外實踐

師:綠色小衞士們,現在我們一起用我們想到的辦法去清潔我們的校園吧!

(通過活動使幼兒真正瞭解綠色食品來之不易,並且學會了看綠色食品的標誌,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總結

由於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弱,要求幼兒自覺抵制垃圾食品,還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耐心的對幼兒正確引導,達到教育幼兒拒食垃圾食品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於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後,都圍着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於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瞭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並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後告訴我,是什麼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範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小結:“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為什麼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請告訴大家,為什麼輪子是圓形的?”

小結:“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裏、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後在街上、家裏、商場裏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後請你們再來討論。”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於“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看看、聞聞等形式,瞭解春天花朵的各種形態與美。

技能目標:學習用相應的詞、句表達自己的發現、感受。

情感目標: 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認識春天常見的花活動難點學習用相應的詞表達自己的感受活動準備前經驗準備帶幼兒實地去觀察物質準備各種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導入:

帶幼兒觀察植物角,引起幼兒興趣。

回憶春天看見過的花。

今天我們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基本環節:

  二、帶幼兒實地觀察我們看到了哪些花?重點觀察:桃花、玉蘭樹、風信子等。

從花的外形、顏色等方面仔細觀察、比較。

學習用好聽的詞、句來描述。

教室用貼板收集幼兒找到的花,並標上序號和花名。

教師:我們今天認識了這麼多什麼花?你最喜歡哪朵?

  結束:

  五、引導幼兒萌發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

不同的聲音。

2、願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的結果。

3、發展聽覺分辨能力,激發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經驗準備: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2、物質準備:

(1)、每組桌面上分別放置小鼓、三角鐵、木魚、小鈴、圓舞板、鈴鼓等各種樂器以及瓶蓋等。

(2)、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杯、線、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錄有各種悦耳及刺耳聲音的磁帶、錄音機一台。

活動過程

  1、通過探索,感知聲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樂器,讓幼兒瞭解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今天來了很多小樂器,你們試一試,應該怎樣演奏他們呢?

請幼兒自由玩樂器,並探索使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可以敲、搖、碰、拍、彈、晃等。

教師小結:樂器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發出聲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過操作,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介紹小實驗方法:將瓶蓋放在小鼓上,邊敲打小鼓邊讓幼兒理解物體

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地再次玩樂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瞭解人發出聲音的原因。

教師:我們人站着不動,為什麼會發出聲音説話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嚨,喊“啊——”。然後請幼兒説一説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感知聲帶的震動)。

師幼共同小結:不論什麼東西,振動了才會發出聲音,不動它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2、自主嘗試,探索聲音

(1)請幼兒嘗試讓活動室裏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剛才使什麼物品發出了聲音?用的什麼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結果。

(3)教師小結: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發出聲音,發出聲音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

  3、聽聽玩玩,辨別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説一説,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叫音樂,大家都喜歡聽。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聽多了會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説悄悄話,避免產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導幼兒利用收集回來的物品來自制玩具,如紙盒琴、紙電話、七音瓶等。然後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樂器,體會聲音的奇妙。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合作,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

2、探索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壘高,發展幼兒空間想象力,及使用測量工具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牛奶盒40個(4份);

捲尺一個;

記號筆(紅黑各一隻);

記錄紙;黑板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形成小組 交代任務,四人一組進行小組遊戲,並給小組起名。 師在黑板上設計表格,並將每隊自己確定的標記請隊員畫在表格上。如(草莓隊、西瓜隊等) 提出遊戲要求:四人合作壘高,要求壘的穩,所有的牛奶盒必須搭完,鈴聲響遊戲結束。 二、初次合作壘高

幼兒壘高,教師巡視。

三、小結

初次壘高 成功了嗎?為什麼成功?成功用什麼標記表示;失敗又可以用什麼表示。 請每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記錄。 討論為什麼壘的有高有矮?(不一樣的搭法有不一樣的高度)

四、再次壘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穩。

五、討論

1、哪組最高?怎麼看出來?

2、測量。師示範測量,幼兒在表格中記錄。

3、為什麼一樣多的牛奶盒會搭的不一樣高。

六、第三次壘高,決出冠亞軍

幼兒自己測量壘高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決出冠亞軍。 討論用什麼標記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體討論

怎麼樣才能壘的高又穩? 高:豎起來的層數越多越高。 穩: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兩個橫放在一起。 還要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