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2W 次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解讀畫面,感受、理解各種“愛”的表現, 並能大膽連貫地講述。

2、 在説説、拼拼、議議中,體會心中有愛的美好。

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公益廣告《family》《和諧生活》剪輯影片

2、《愛》課件

3、立體拼圖

(二)經驗準備:

有一定的環保知識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説説(目的:解讀畫面,感受愛家人的情感,體會心中有愛的温暖。)

1、欣賞“family”―― 這錄像裏有些誰?

2、認識“family”―― 哪個字母是爸爸,哪個是媽媽,哪個是孩子?

3、猜猜“family”――“family”可能是什麼意思?

4、家是我們心裏最重要的地方,説説家裏誰讓你最温暖?你讓家人温暖嗎?

小結:家人的愛讓我們時刻温暖

(設計思考――通過直觀的欣賞公益廣告,嘗試從自己對家人的愛出發,激發幼兒的回憶,説説熟悉的愛。)

二、猜猜講講(目的:猜測畫面,感受愛他人的情感,體會心中有愛的快樂。)

1、出示圖片,猜猜我們身邊發生的温暖故事。

出示六幅圖片線索,猜測故事

出示兩幅圖片線索,猜測故事

(設計思考――讓幼兒嘗試尋找圖片間的內在聯繫,在挑戰幼兒思維的同時,也滲透了愛他人的情感)

2、 欣賞視頻《和諧生活》(設計思考――採用和第一環節不同的策略,以視頻進行驗證)

3、 兩個故事中有個共同的地方你們能發現嗎?

4、 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你有過這樣的快樂嗎?

小結:身邊的愛讓我們彼此快樂。

三、拼拼議議(目的:拼圖組合,感受愛地球的重要,體會心中有愛的美好。)

1、如果沒有愛我們會怎樣的呢?

2、小組拼圖,嘗試推測圖片寓意。

3、四組合一,感受大愛。

(設計思考――在推進中,發現大愛是從每一個小愛開始的,地球的每個角落都需要愛)

總結:小愛讓生活美麗,大愛讓生命美好!關鍵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相信你們能讓明天更美麗。

活動反思

一、 內容選擇源於幼兒興趣所在

活動來自我們大班的主題《我們的城市》。在其中《廣告》這個活動後,我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廣告,常常在自由活動時聽見孩子在模仿廣告裏的語言或動作, “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在孩子單純的模仿廣告語時,我靜靜的思考,廣告除了能給孩子歡樂外,讓他們消費意外,還給孩子帶來了什麼?於是我開始留意起廣告來。有許多 “公益廣告” 深深感動了我。如何將這一類能觸動我們心靈的公益廣告帶給孩子,成了我設計這次活動的初衷。今天為什麼選擇央視的“family” 和東方衞視的《和諧社會》呢?第一個是他用了生動形象的字母動畫講述了一個家庭成長的故事,故事很短,但愛卻很深。而另一個廣告中講述了人與人之間助人為樂,相親相愛,社會是一家的故事。這兩個廣告所表達的離我們生活很近,孩子們很容易理解。其實教育資源往往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用心,每個資源都能變成教育的契機。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教學活動設計。

二、 價值體現源於孩子發展目標

《3-6歲幼兒學習發展指南》中指出:給孩子們一個積極的自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許多人的愛,他們習慣了獲取愛,而吝嗇於説出愛、付出愛。本活動以“愛”為支點,選擇生活中常見的愛心行為,讓孩子感受愛是雙向的,體會從愛家人――愛他人――愛地球的小愛到大愛的遞進。引導感受愛、理解愛、表達愛。讓孩子從小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愛的人。整個活動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有着深遠的意義,對於奠定健全的幼兒人格更是舉足輕重。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大班社會教案:我想知道上小學的事情

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為自己既將成為小學生感到自豪。

活動重點: 用清楚、簡潔的語言講述有關上小學的事情。

活動難點: 歸納整理談話內容。

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已經與父母交談過有關小學的話題。

活動過程:

1、表達想法:

“我們已經在家和父母一起交談了自己想要了解有關上小學的事情,你想知道些什麼?請你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告訴大家。”

(1)幼兒在小組內暢談自己的想法。

(2)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2、歸納彙總

“我們是否可以將大家的想法歸納為幾個方面?”

(1)師生共同歸納整理大家的想法:

有關生活方面、有關學習方面、有關人際交往方面。

(2)依據歸納的問題,教師與幼兒一起分別做好記錄。

活動二: 活動名稱:我要上小學了 活動目標: 學習表現背面人的行走動態。

活動重點: 表現出背面人的動態。

活動難點: 表現出人行走的四肢變化

活動準備: 繪畫用紙、水彩筆、剪刀、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1、回憶參觀小學的情景:

“你在小學裏看到了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2、討論:

(1)“你會買怎樣的書包?什麼式樣?什麼顏色?”

(2)教師演示背面背書包人的動作,重點是人行走的四肢變化。

3、幼兒表現:

(1)幼兒作畫,教師提醒幼兒要將人畫得大一些。

(2)幼兒用剪刀沿着人物的外輪廓線剪下(要留白色的邊線)。

4、分享:

(1)欣賞同伴的作品。

(2)介紹作品的內容,為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而感到自豪。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學習本領需要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成功。

2、能大方自信的説出自己的外貌特點,展示自己的本領,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在學習本領時周圍人對自己的關愛和鼓勵,樹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瞭解每位幼兒的本領,並請幼兒準備才藝展示。

視頻、音樂、攝像設備等。

活動過程:

一、採用遊戲激趣法,引導幼兒説出漫畫人物的外形特點及他們的本領。

二、採用交流展示法和讚賞激勵法,引導幼兒大方、自信的説出自己的外貌特徵、展示自己的本領,感受自己很棒,樹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1)採用小遊戲"快樂大搜索",引導幼兒説出自己的外貌特徵。

(2)鼓勵幼兒自信的説出自己的本領。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本領。

三、採用觀察分析法和設疑提問法,通過觀看《鷹爸爸和小鷹》的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懂得學習本領需要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成功,同時也離不開周圍人對自己的幫助、支持和鼓勵。

1、分三段播放動畫視頻。

第一段重點提問:小鷹為什麼要學飛?它學會飛了嗎?為什麼?

第二段重點提問:鷹爸爸對小鷹做了什麼?為什麼要把小鷹推下去?

爸爸把小鷹推下去,發生了什麼事?

第三段重點提問:這次小鷹為什麼會飛了?

這次小鷹為什麼能勇敢的跳下去?

2、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在學習本領時是怎樣克服困難的,得到過誰的幫助和鼓勵。

四、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向幫助過自己的人表達感謝之情。

1、觀看錄像,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懂得媽媽在學本領中對自己的期望。

2、鼓勵幼兒充滿自信、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並向幫助過自己的人表達感謝之情,鼓勵幼兒學好本領,樹立自信!

活動反思:

導入中的猜人遊戲是在一次學習中教育活動中的的一部分,我根據自己的教育活動引用了猜人遊戲部分。根據大班的孩子有表現和競爭的慾望,特別是自己已有的本領,都是爭先恐後的展示。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在遊戲中興趣都特別的高。對具有挑戰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大班孩子,通過各種方式努力得到成功,讓孩子們有成功感。大部分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在展示自己本領的部分,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我應再適當的引導,讓每個還都有機會展示。

小百科:本領即能力,就是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並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能力總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動相聯繫在一起的。離開了具體活動既不能表現人的能力,也不能發展人的能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讓幼兒自我嘗試操作,知道手的用處很大,不僅能感知物體的屬性,還可以用手做許多事情。

2.培養幼兒勤快、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

3.學會注意保護自己的小手。

【活動準備】

1.把幼兒分成六組,為每組幼兒提供一種操作內容。

(剝豆、皮球、套圈、繪畫工具、泥工、抹布)

2.活動前收集用手做事情的照片。

3.錄音機一台,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放《新的小手歌》錄音磁帶,做手的模仿遊戲,引出課題

二、讓幼兒嘗試操作各種材料,感知手的作用

1.我們的手不僅能做模仿遊戲,它還具有許多本領,請你們摸摸桌上的物體,有什麼感覺?幼兒自由觸摸,感知物體的屬性。

小結:我們的手能通過觸摸,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

2.出示照片,讓幼兒仔細觀看照片,和同伴大膽討論後回答,手能做哪些事?

小結:手的用處很大,能做許多的事。

3.每組幼兒自選操作材料,用手操作。

(操作內容有:剝豆、繪畫、做泥工、拍皮球、套圈)

提出要求:邊操作邊觀察,你是怎樣用手來做事的?

4.每位幼兒操作後,教師請2~3名幼兒到集體面前邊用手操作,邊講解用手操作的過程。進一步感知怎樣正確地用手來操作物體。

5.集體討論:假如沒有手會怎樣?

6.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手?

小結:不玩尖鋭的東西,不做危險的事,並注意保持手的衞生。

三、讓幼兒用勤快的手,為集體做好事

1.小朋友都有一雙勤快的手,請你們用手把我們的教室打掃乾淨。(用抹布等)

2.組織幼兒勞動。(放歡快的音樂)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的來源及處理方法。

2、激發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1.ppt課件:垃圾分類與處理

活動過程

一、美麗的公園

1.觀察圖片:公園

教師:你們看,公園裏美嗎?公園裏的什麼很美麗?為什麼?

2.激發幼兒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圖片:隨意丟瓜皮、果殼、包裝盒的行為。

討論:隨意亂扔的行為對嗎?應該怎樣做?

知道應該將瓜皮、果殼、扔到垃圾箱內。

二、瞭解垃圾的來源及處理方法

課件:垃圾分類與處理

1.哪些地方會產生垃圾?

(工廠、菜場、餐館、賓館、辦公室、家庭、超市等等。)

2.討論:垃圾最後都到哪裏去了?

3.教師小結: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後,由環衞工人收集起來運走。

大部分會被埋到填埋場,但填埋場既佔地方又不利於環境保護。

有的垃圾會被送到焚化爐焚化,但這又會排出有害煙霧。

三、瞭解垃圾的回收利用

課件演示

1.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為他們是用大自然中的寶貴材料製成的。

討論: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為什麼?

2.垃圾中可以再生利用物品大致可分四類。

(1)金屬。如可樂罐等回收後送往工廠,可以再生為各種金屬物品;

(2)紙張。利用舊報紙、包裝盒、包裝紙等做原料,可以製成各種餐巾紙、紙盒等;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經過清洗、消毒後,可以重複使用;

(4)塑料、香蕉。如酸奶瓶、廢輪胎等經過加工可以製成其他塑料、橡膠製品。

四、不會腐爛的垃圾

觀看課件

1.塑料不容易腐爛,是白色垃圾。

2.樹葉,紙製品等時間久了可以腐爛。

3.告訴幼兒:不要隨地亂扔那些不會腐爛的廢品。

五、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由垃圾再生材料製成的?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樹與人類、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關係。

2、懂得感恩,對周圍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在老樹長大的過程中有誰幫助過它,它們是怎麼樣幫助老樹的?

二、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第一部分。

師:老樹長大的過程中,有哪些朋友幫助過它呀?

2.聽故事第二部分。

師:原來這麼多的朋友都幫助過老樹,所以老樹對大家説了“謝謝”,聽了老樹的感謝,它的朋友們會怎麼回答呢?

3.聽故事第三部分。

小結:原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三、聯繫生活,懂得感恩。

1.師:我們小朋友就像一棵小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也得到過許多的幫助,你得到了些什麼幫助?誰願意來説一説。

2.幼兒討論並講述。

四、活動延伸。

製作愛心卡,請幼兒記錄如何回報愛自己的人。

活動反思:

樹在幼兒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對於孩子來説是十分熟悉的。本次活動主要以孩子通過線描畫來表現“樹”線描畫對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説,也並不陌生,之前也已經接觸過了。所以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都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線條、形狀來進行繪畫。如,在畫一棵樹的時候,她們先用各種線條來畫,然後用各種形狀來裝飾這棵樹,憑着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了各種不同樹,達到了活動的預設目標。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發揮。但是,還是有個別幼兒不懂的如何運用各種線條和形狀,只是一味地簡單畫上幾個大圖案,然後塗上顏色。看來這些個別的幼兒還是無法接受新事物,不能運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指南》藝術領域2—1—3“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一)運用多種感官較仔細地觀察草的特徵。

(二)初步瞭解小草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在草地上做過遊戲,觀察過小草的。

2.愛護小草的警示牌、空白警示牌若干。

3.掛圖(《草地上的動物》)。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小草的特徵,懂得要愛護草地。

難點:創編愛護小草的警示語。

活動過程

(一)可愛的小草

1.感受園內春天的景色,引發對小草的關注。

(1)春天到了,你們看花園裏的花都怎麼樣了?(花兒兒都開放了。)

(2)草地上的小草變得怎麼樣了?(草兒變得綠綠的。)

2.感知草的特徵

(1)你的腳(手)碰到小草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感受小草特徵的特徵一:小草是軟軟的,小草的尖尖頭碰到手時還感到有點刺刺的、癢癢的。)

(2)我看到你把小草輕輕地壓下去,你發現小草會怎麼樣?(引導幼兒感受小草特徵二:小草有彈性,壓下去,還會彈起來。)

(3)誰聞到小草的味道了?我們一起聞一聞,感覺怎麼樣?(引導幼兒感受小草的特徵三:有清香味。)

3.教師小結:春無的小草變得綠綠的,摸上去軟軟的,刺刺的,很有彈性有還會發出清香味。

(二)小草好朋友

1.感受在草地上運動時不容易受傷又很快樂。

(1)誰來説説剛才你和小草是怎麼做遊戲的?(幼兒自由表述。)

(2)在小草上打滾感覺怎麼樣?你們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們都是在哪裏舉行足球比賽的嗎?為什麼一定要在草地上踢足球?

2.教師小結:草地就像綠色的大牀、綠色的地毯,我們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傷。

3.知道小草是很多食草動物的食物。

(1)你們還在哪裏見過草地?你們]喜歡草地嗎?你們知道哪些動物也喜歡小草?為什麼?(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瞭解草地是很多動物棲息的家園,小草是很多食草動物的食物。)

4.教師小結:小草不僅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也是動物們的朋友。

(三)我們愛小草

1.觀賞愛護小草的警示牌,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1)我們在公園的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牌子,猜猜看,這些牌子想告訴我們什麼?(出示製作好的警示牌,引導幼兒欣賞並討論上面的內容。)

2.創編愛護小草的警示語,參與愛護小草的行動。

(1)有些地方的草地上還沒有這樣的警示牌,我們一起來做一些吧,你想怎麼告訴大家要愛護小草呢?(幼兒創編,教師將幼兒創編的警示語記錄在空白的警示牌上。)

3.教師小結:小草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小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要求】

1.讓幼兒瞭解水的一些特性,並通過操作,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激發幼兒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興趣。

2.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操作和較完整連貫地表達。

【活動準備】

1.瓶子、蓋子、磁鐵、小泡沫板、石塊、木塊、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積木。

2.記錄卡、筆、操作盤、玻璃水缸。

3.毛邊紙和書面紙折的船。

【活動過程】

一、老師介紹準備的各種材料物品(幼兒説、老師説)

二、幼兒實驗(一)

提出嘗試題:你們知道盤中的東西放入水缸後會發生什麼現象?請把你看到的結果用↑↓的符號記在記錄上(↑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幼兒解題:將自己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什麼東西沉下去、什麼東西浮上來。

討論:為什麼有的瓶子是浮在水面上、有的瓶子沉在水下?

指導:空瓶子蓋上蓋會浮在水面上,因為它輕;盛滿水的瓶子蓋上蓋就沉在水下,因為它重。

三、幼兒實驗(二)

提出嘗試題:用什麼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幼兒解題:介紹各種方法。

指導:幫助歸納可以有幾種方法。

四、幼兒再次實驗(三)

提出嘗試題;你能不能用剛才介紹的各種方法試一試,將浮在水上的東西沉下去,讓沉在水下的東西浮上來,每做一次,在記錄卡上做一個記錄。

指導:水有浮力,當放進水裏的東西的重量大於水的浮力時,東西就往下沉;當放進水裏的東西的重量小於水的浮力時,東西就浮在水面上。

五、幼兒實驗(四)

提出嘗試題:把兩隻不同紙折的小船放進水裏,看看小船會怎麼樣。(裝進同樣的小木塊)

幼兒解詞:毛邊紙折的船沉得快。

指導:紙吸足了水分就沉得快。

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