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3W 次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找春天的活動,使幼兒瞭解春天的主要特徵。知道春天到來時,花草,樹木,小動物,河水等的變化。

2、培養幼兒的想象創造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審美塑美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愛幼兒園、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4、知道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並能為創造更美的自然環境多出一份力。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重點:

使幼兒瞭解掌握春天裏動植物及氣候的主要特徵,瞭解人們在春天裏的活

動,培養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環保行為。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正確地進行區域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卡紙一張,泡沫板一塊。

2、春天貼絨圖片若干。

3、區域操作材料:水彩筆,皺紋紙,各色卡紙,固體膠,膠帶紙,雙面膠, 廢舊掛曆紙、 、枯樹枝等。

4、預先教會歌曲《春天在哪裏》,春天課件一盤。

活動過程:

一、以“青蛙”媽媽邀請小朋友作客導入課題。

“青蛙”媽媽: 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温暖的春天來到,我家的大地上發生了許多變化,已經是一派新氣象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我家看看呢?

二、“青蛙”媽媽帶領幼兒參觀----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徵。

1.“青蛙”媽媽:小朋友你們看,去年我冬眠的時候,那邊草地上是一片枯黃,現在我們小朋友看看是什麼顏色呢?對了,小草長的碧綠的。我們可以在上面做遊戲了。那邊粉紅的,黃色的花我們認識嗎? (桃花,迎春花)哦,柳樹也長出碧綠的嫩芽了。快來看,池塘裏我的寶寶正向你們打招呼呢?(小蝌蚪)………

2、師:“青蛙”媽媽帶領小朋友看的都是春天的樣子,你們可要看仔細了,記住春天的主要特徵。

3、幼兒參觀,教師從旁做適當的講解。並拍下幼兒的活動過程。

三、遊戲——找春天。

1、師:小朋友們,春天美不美?老師悄悄告訴你,春天也來到了我們班。春天到底在那裏呢?請小朋友們分組在教室裏找一找,將你找到的春天貼到這塊泡沫板上來,讓蒼涼的冬天變成美麗的春天,好不好?

2、幼兒分組找春天,邊找邊唱歌曲《春天在哪裏》。

找到春天的圖片後貼到相應的位置上,然後回位,換別人來找。其他的孩子在座位上邊唱邊表演《春天在哪裏》。

四、總結春季主要特徵,加深孩子的印象,並教育幼兒要熱愛大自然,

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並能為創造更美的自然環境多出一份力。(播放課件)

師:春天真美啊!我們看看其它地方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指到什麼物體,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

1、介紹春天的花園。。有些什麼花?我們應該怎樣愛惜花朵?如何使花園更美麗?

2、春天的小河怎麼樣?怎樣愛護水資源,使小動物們生活得更好?怎樣

愛護小蝌蚪和小青蛙?

3、春天的山林又是什麼樣兒的?樹有什麼用處?如何使樹木更茂盛?

4、春天的田野都有些什麼東西?

5、春天裏的小動物怎麼樣了?我們怎樣愛護它們?

6、春天裏氣候是怎樣的?

7、春天裏人們都幹些什麼?教育幼兒要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幼兒自由討論)

五、引導幼兒以多種形式展示春天的美麗。

1、師:小朋友們將春天説得這麼美,春姑娘很開心,可她説,她不能總

在大班,她還要去打扮整個幼兒園呢!春姑娘請能幹的小朋友們幫她設計一幅幼兒園內的春景圖,你們會嗎?

2、教師介紹預先準備的區域材料,帶領幼兒欣賞成品,簡要介紹製作方

法。

3、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選活動區,進行區域活動。

4,活動中放《春天多美麗》歌曲。幼兒可邊做邊唱。

六、區域活動內容。

1、製作柳樹。

材料準備:枯樹枝、皺紋紙條、閃光紙剪成的柳葉若干,固體膠幾支,膠

帶紙一卷。

能力培養:培養孩子做事的耐心和細心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教育幼兒熱愛

自然、為自然環境多添一份綠。

2、製作迎春花和桃花。

材料準備:撿拾的樹枝、枝條若干、黃色和粉紅色花瓣、小綠葉、雙面膠、

膠帶紙等若干。

能力培養:培養孩子做事的耐心和細心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環

保意識。

3、自由繪畫春天物品。

材料準備:繪畫材料自備。

能力培養: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和想象創造力。

4、製作插花材料。

材料準備:廢舊掛曆紙、用過的插花海綿泥塊等。

能力培養:學習用廢舊掛曆紙製作花瓶、用用過的插花海綿泥塊進行插花

活動,培養幼兒創造自然美的能力。

活動後序:

活動一開始,即引孩子入境,使孩子產生探索的慾望。活動中採用孩子感興趣的錄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知識教育。接着,發動孩子自由尋找春天、介紹春天、設計春天,培養了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以至用,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尋找和收集竹子、竹製品,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用處。

2、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徵,豐富對竹子的認識。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帶幼兒到竹林裏去玩。

2、物質準備:在操場上佈置“竹林場景”、“竹子小展館”中展示師幼共同收集的竹子和竹製品的實物或圖片、教育掛圖、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以“到竹林去郊遊”引入,參觀竹林。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遊好嗎?來到一片竹林,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這些竹子長得怎麼樣、摸一摸什麼感受、聞一聞什麼味道?)

2、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竹子:(集中討論,提問幼兒)

(1)看一看:竹子長得怎麼樣?它由哪些部分組成?

(2)摸一摸:竹子的杆、枝、葉分別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3)聞一聞:竹子有什麼氣味?

(4)敲一敲:敲敲竹子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竹子,聽聽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5)説一説:

A、竹子的哪些部位可以用來做成食品?(竹葉和竹筍)

B、誰最喜歡吃竹葉?(熊貓)

C、熊貓長什麼樣子呢?(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很可愛,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頭上長着一對黑耳朵,還有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大熊貓最喜歡吃新鮮的竹葉和竹筍)

D、誰喜歡吃竹筍?(人們,可以做成竹筍肉湯、竹筍飯、竹筍炒肉片……)

3、幼兒自由參觀“竹子小展館”,要求幼兒輕拿輕放。(我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竹製品,老師把它佈置成“竹子小展館”,請小朋友們去看看這些竹製品有什麼用?)

4、引導幼兒交流與分享:你拿了什麼竹製品?它有什麼用?(提問個別幼兒)

5、根據竹製品的用途將竹製品分類擺放。

這麼多的竹製品,可以怎麼分?(每個幼兒拿一件竹製品,按日常生活用的竹製品、竹樂器、竹玩具、竹工藝品……進行分類)

6、用竹樂器為熟悉的兒歌、歌曲伴奏,進一步感受竹樂器的音色和表現美。

(1)請個別幼兒快板朗誦《春風吹》。

(2)全班幼兒用竹樂器為歌曲《郊遊》伴奏。

活動延伸:

1、體育角:提供各種各樣的竹玩具,讓幼兒到操場上玩。

2、表演角:教幼兒學跳竹杆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

活動目標:

收集和分享關於動物的相關信息萌發初步的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動物書記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自由交流,説説自己喜歡的動物師;你最喜歡什麼動物?和身邊的小朋友説説為什麼喜歡他吧聊聊動物趨勢

二.給動物朋友分類師,出示圖片加入讓你給這些動物朋友分類,你覺得可以怎麼分呢?

師,讓我們看看各組的分類法發吧師,出了這些分類方法,你覺得還可以怎樣分

三.猜猜是什麼動物

師,老師選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來編一個謎語小朋友們猜一猜師,你有喜歡的動物米也可以推薦一個和小朋友們分想户外活動;

(9.50-10.15)《袋鼠三級跳》

活動目標:

1、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及協調能力

2、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隻布袋。

2、皮球若干、障礙物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

活動過程:

1、跟音樂活動身體教師扮演袋鼠媽媽,幼兒扮演小袋鼠,邊聽音樂邊活動身體2、幼兒學習雙腳行進跳幼兒練習,教師觀察個別幼兒示範雙腳行進跳"怎樣才能跳的又快又穩呢?"(幼兒交流討論)個別幼兒將雙腳放進布袋,進行雙腳跳,並進行簡單的追族遊戲。

3、幼兒遊戲"孩子們,你們的本領練的真棒,媽媽現在請你們到河對岸收糧食。"交代玩法:幼兒將雙腳放進布袋,進行遊戲。遊戲時袋鼠運球必須先跳過障礙物,到前方拿一個皮球裝進布袋,然後跳到"家"裏將皮球放在塑料筐裏。

4、結束遊戲,放鬆身體集體活動二(10.25-10.55)音樂;《小烏鴉愛媽媽》

活動目標:

1.積累一定的語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伴奏,感受樂曲的結構、性質及樂曲所藴藏的內涵。

2.發展幼兒感受的能力,激發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提高對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熱愛、尊重媽媽的情感。錄音機一台、樂曲磁帶幾盒、畫有"小鳥愛媽媽"幻燈片若干幅、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反思:

動物是小朋友們最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動物,小朋友們便滔滔不絕地講起與動物相關的故事,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那麼,怎樣讓幼兒瞭解動物,進而能根據它們的特徵、生活習性進行分類,並簡單的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呢?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新課程裏設計關於動物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能更加貼近動物、愛護動物。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讓幼兒觀察獅子、牛、燕子、雞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給孩子們一個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讓幼兒自己總結出動物的分類,使他們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野獸、家畜、飛禽、家禽的概念,進行一個概念上的提升。

孩子們對於動物的喜愛程度是根據小動物的可愛程度來決定的,我們班的孩子喜歡兔子、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通過遊戲的形式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教師以遊戲的身份介入遊戲中,既便於觀察幼兒又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動物找家》遊戲中幼兒又進一步鞏固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認識,另外在第二遍遊戲中,教師可以增加幼兒難以歸類的動物,再一次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幼兒在活動中增強了膽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能直接在遊戲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當然,在遊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還有三個家的佈置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場所的特徵應更加的明顯些,這樣“小動物”們就不會進錯“家”了。教師應該真正的參加遊戲,以獵人的身份去抓捕動物,這樣孩子們才會對遊戲更感興趣,才能起到預設的效果。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孩子們應該保護它們,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觀看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瞭解了動物為什麼會越來越少的原因,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真正瞭解到保護動物從我做起。

在教學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嘗試用這種形式來開展以後的教學中,充分拓展孩子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使自己不斷地進步、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一

活動名稱:馬路上的車子

重點領域:社會、科學

活動方式:集體

預設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馬路上的各種車子,瞭解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實況.

2、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及口語表達的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的交通安全與意識.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提醒幼兒按時入園。

2、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預設:

1、觀察活動前組織談話,引起幼兒參觀的興趣,並告訴幼兒到馬路去看什麼,怎麼去,並提出注意事項。

2、帶領幼兒步行到馬路邊進行觀察活動。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路上種來來往往的車子。

看看自己認識哪輛車?它叫什麼名字?它的樣子是怎樣的?外形大小怎樣?顏色怎樣?有什麼用?車子是怎樣在車道上行使的……

(2)引導幼兒觀察紅綠燈、人性橫道線及當時車輛、行人過路口的情景,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

3、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觀察到的所見所聞和同伴、老師、家人交流分享。

觀察記錄:

1、由於是第一次集體外出,所以孩子們都顯得高興及興奮。在聽完我介紹後,他們紛紛議論“譁,老師和我們上街看車啊!”“嘻嘻,真好啊!”(我特別叮囑幾個特別活潑的小男孩要遵守紀律,他們一臉認真地點頭答應。)

2、“出發了”“到了”“哇,好多車!”走了一段路後,我們順利地來到了目的地——南環路,並一字排在接到護欄內刊車道上的車。

不用我多提醒,孩子們一直認真地觀察、議論一輛輛過往的車,從顏色、名稱、車速……無所不談。

由於當時位置看不見“紅綠燈亭”,所以一些幼兒自言自語:為什麼這些車一時好多,一時沒有車過?李安小朋友聽見了便説:“當然了,路口有紅綠燈控制的啊!”

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們等前面年齡班的幼兒走了,我們便前去觀察了路口的車輛行駛情況,並觀察了人行橫道線、紅綠燈、車拐彎……

3、第二天,便有大部分幼兒一回到幼兒園便把口述作業交到班上了,還一臉的高興與回味。

活動反思:

出於考慮安全等因素,我們已經很少帶幼兒外出。但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相信,老師和幼兒都喜歡外出觀察、參觀,實地地看、現場地説,比空洞的説教更有實際意義。

看着孩子們高興地和同伴議論,高興地向家長講述,我心裏也很高興,畢竟也是成功的一次外出參觀,儘管時間很短,但意義與作用卻很大。

活動二

活動名稱:我是小司機

重點領域:健康

活動方式:分組

預設目標:

1、能依據交通指示標記,看信號改變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

活動準備:

膠圈若干、交通指示標記(停車P拐彎)、繞杆4支

活動預設:

1、幼兒手握方向盤(膠圈)做開車狀,隨音樂進入操場。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準備活動。

2、“小司機”練本領。

教師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機”。

3、幼兒在教師的囗令下走跑交替。出示相應的交通指示標誌,幼兒按指揮信號做模仿動作。

“綠燈”:小司機做開車快跑狀。

“紅燈”:小司機原地走跑狀。

“彎道”:小司機轉動方向盤做轉彎狀。

“停車場”:小司機模仿剎車動作。

教師出示不同交通標誌,幼兒做

“小司機”遊戲。

4.遊戲:過隧道

讓幼兒自由兩人搭成“小隧道”,輪流當小司機穿過小隧道。

5.放鬆動作。帶領幼兒做擦車、洗車的動作。

觀察記錄:

1、2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握着方向

做鑽走跑的動作,一會停一會開,孩子還提議鑽過滑梯的山洞,在門囗的斜坡來回“開汽車”(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認識所要懂的交通標記,他們很聰明,馬上領會其遊戲的要領,分成兩組進行遊戲。

有個別的孩子為爭着排第一,碰撞到旗杆,於是與他們討論怎麼解決。前一組上的幼兒和後一組上的幼兒有不同的表現,先上的孩子要教師來解決,後上的孩子則提出解決的方法。

4.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玩“過隧道”時,我馬上調整遊戲方案,和他們一起定下規則。他們在自己定的規則中愉快的遊戲,並瞭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

5.放鬆的環節幼兒則跟着教師做同樣的動作。

活動反思:

在這個遊戲設計上,孩子所要遵守的遊戲規則很簡單,因此玩起來很容易進入角色,教師不僅是他們的設計者、支持者,還是他們的監督者。在發現孩子違規時給予指出,使孩子不致於把遊戲規則丟棄,由此至終向目標靠近。教師也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當出現孩子的需要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能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還學會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活動三

活動名稱:我喜歡的車

重點領域:科學、語言

活動方式:集體、小組

預設目標:

1、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車。

2、根據車子的特徵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玩具汽車若干

活動預設:

1、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車子。

向幼兒問一些問題,幫助幼兒與大家分享。如:這是什麼車,是什麼顏色的,車子是誰送給你的,為什麼喜歡,車子要怎麼玩,玩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情……

2、介紹之後,請幼兒將車子排列

整齊,放在教室的桌子上觀察這些車子,説一説:哪些車子是紅色的;哪些是車子的大手;哪些車子的大門可以打開;哪些車子只有輪子……

3、請幼兒對車子進行分類,並説

出他是怎麼分的,如顏色、大小、功能輪子、天窗……只要説得有理即可。

4、請幼兒聽教師指令分類遊戲。

如顏色、大小、功能輪子。

5、遊戲:《各種各樣的車子》

由教師出題讓幼兒回答:

——你要上車,告訴開車的人要到哪裏。(出租車)

——失火的時候,一定需要它幫忙。(消防車)

——抓壞人的時候,警察就會開着它出來。(警車)

車子前面有一個長長的手臂,很有力氣,可以挖土。(挖土機)

——專門裝垃圾的車子。(垃圾車)

——可以救人的車子。(救護車、警車、消防車)

——搬家時用到的車子。(卡車)

觀察記錄:

1、讓幼兒拿自己的車向別人介紹,也許是孩子的天性,一拿到車子,他們會交換來玩,從孩子的語言交流中多數圍繞:車子怎樣玩?有什麼功用?所預設的問題只有在教師的提示下,有的會回答,有的不會回答。

2、孩子之間根據自己的車子的類型、顏色,進行區分。從他們語言、手勢看得出,孩子很瞭解自己的車子,能主動向別人介紹。潛移默化中促進孩子之間的交往能力有了提高。

3、4所提的問題是孩子不理解的,於是拿顏色來示範分類,是示範過後,孩子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有按車輪的數量分;有的按車門打開與不打開……

在活動中,孩子發現幾個人一組進行歸類好玩一些,其中有一個人做主持、裁判,玩起來公平些,可以各抒己見,學會包容。

5、孩子要通過答問題,都聚精會神的

聽,每聽到一個問題,他們馬上找相應的卡片來搶答。看來他們對車子有一定生活體驗,所以喜歡,感興趣。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預設中,幼兒可以彼此交換車輛來玩,他們會找平時好夥伴來分享。也使得一些遙控車、軌道車在孩子的介紹中,彼此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培養孩子有玩具大家玩的意識。

在給車子分類時,有孩子提出按顏色分類;按車子的用途來分……,還學會幾個一組,看來孩子們漸漸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這個活動成功在於是幼兒所熟悉的、喜歡的,他們在活動就表現積極主動,會的幫助不會的孩子,從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驗成功的喜悦。也使我感到孩子喜歡內容,課就上得得心應手,常規就好。所以,課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更易提高幼兒與教師的能力。

活動四

活動名稱:到車子裏看看

重點領域:社會、藝術

活動方式:分組、集體

預設目標:

1、初步瞭解汽車的基本構造。

2、豐富詞彙:引擎、方向盤、安全帶。

3、學習遵守參觀規則。

活動準備:事先聯絡有車子的家長,提供車子讓幼兒參觀。

活動預設:

1、活動前組織幼兒談話,引起幼兒參觀活動的興趣,明確參觀時應注意的規則。

2、將幼兒分組進行參觀,提醒幼兒進入車子裏要專心聽,看車子裏有哪些重要的部分。

3、請講解人員介紹汽車的基本構造,如車門、車窗、引擎、輪子、方向盤和安全帶等,並讓幼兒看清楚。

4、回到教室之後,請幼兒説説參觀的心得,並將看到的情況畫下來,與大家分享。

觀察記錄:

1、一聽説要參觀汽車,孩子們都興奮不已,有的説自己坐過汽車,有的模仿開車時手握方向盤的轉彎動作……

我特別叮囑班上幾個較調皮活潑的小男孩要遵守參觀規則,李俊澤説:“是不是不能亂動車上的零件?”陳俊宇説:“要遵守紀律……”

2、全班幼兒分成三組逐一在小操場參觀樑曉文爸爸開來的小汽車

3、樑曉文爸爸媽媽像專職售車人員一樣,分別向幼兒詳細地介紹了汽車的標誌、外形、顏色、內部構造……還讓孩子們逐一當駕駛員學開車的樣子,孩子們嘰嘰喳喳,圍着車子轉悠,聽完介紹後上上、下下車子,興奮不已。

4、孩子們迫不及待的將自己剛才參觀的情景告訴樑老師和同伴,還沉浸在剛才的興奮之中。

他們根據參觀情況畫出了別人不容易看懂的畫,但他們能清楚地介紹自己所畫的畫的內容。

活動反思:

由於樑曉文父母的積極配合,使得活動能順利開展。生動、直觀的過程讓孩子們易於接受和理解,親自的觀察、觸摸相信一定比看圖片觀察的印象要深刻。

活動前注意和家長交流,説明活動的目的、要求,所以家長的表達、配合較到位。他們的參與使教學活動形式更豐富,也袮補了一些幼兒園欠缺的資源。充分利用家長、社會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是開展好各項活動的途徑之一。相信,只要是從孩子角度出發,合理利用,家長是會鼎力支持的。

主題活動《車子叭叭叭》總結與反思: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通過觀察、欣賞各種各樣的車子,玩形象逼真的玩具車,共同分享玩車、坐車的經驗。讓幼兒從中認識到不同的車子,知道它們的名稱,認識它們各自的外形及主要內部結構,並瞭解它們的用途,還學習了按照車子的特徵進行分類,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車子的認識,還知道了為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及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建立了基本的交通安全觀念,並養成良好的過馬路、乘車習慣。

回憶過去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活動,我們今天所開展的主題活動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改變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在嘗試和實踐的過程中我也獲得了許多啟示……

啟示一:從“學”到“做”,讓孩子親身實踐。

有一位教育專家曾經這樣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學習是聽過就忘記,看過就記住,做過就理解。”這句話很好地闡明瞭孩子的思維和學習方式:直接行動思維接受知識的速度優於具體形象思維,更優於抽象邏輯思維。因此,為幼兒創設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幫助他們獲得知識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徑。所以,活動中,我們帶幼兒到馬路上看來來往往的車子;將小汽車開到幼兒園讓幼兒仔細觀察車子的內部結構;看特別錄製的車子vcd片;蒐集各種玩具車子和幼兒玩車子的相關遊戲;學“小司機”開車,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觀念;用紙盒製作“環保小汽車”……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為孩子的親身實踐創設了大量的機會,變以往被動的知識接受,為如今主動的操作、探索和學習。

啟示二:從“教師”到“家長”,充分把握家庭教育資源。

通過對一些平時對班級的主題開展關心較多、並對孩子的探索活動支持較多的家長,和另一些由於工作繁忙等原因,對孩子主題探索活動支持較少的家長的比較,我們發現:那些參與較多的家長在教育觀念上更新得較快,教育理念更先進,教育方法也更科學。同時,這一部分幼兒對主題活動及其它探索活動的興趣也明顯增強了。他們的探索能力不斷提高,已經開始積累一套屬於自己的探索方法,相應的知識經驗也日漸豐富。因此,我們將如何充分發掘家長資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們通過“家園園地”、“温馨通知欄”“早送晚接面談”“家園户外聯誼活動”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和介紹有關主題的內容及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反應情況等。還不時佈置一些小任務(如蒐集各種車子玩具模型、圖卡、圖書、掛圖、vcd等;收集牙膏紙盒;帶孩子到街上觀察各種車子;聽孩子口述,並記錄孩子的發言……)在孩子回家後,協助和支持幼兒完成任務。並邀請有車子的家長進一步到園協助主題活動的開展。

從主題活動開展以來,我們逐漸將主題活動由幼兒園單方構建,推向了家園共建,展開以“主題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家園話題。不少家長談到了孩子在班級開展主題活動後的變化、自己在教育觀念上獲得的啟示,以及是如何隨之改變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給其他家長不少啟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散文《花樹》。

活動準備:

1。樹林背景圖一幅。

2。鳥、兔、松鼠、畫家、調色板等教具。

3。鳥、兔、松鼠頭飾各一,畫筆、顏料若干。

4。配樂散文錄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①出示背景圖,提問: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②這棵樹上有好多漂亮的花朵,這是一棵“花樹”。是誰把這棵樹打扮得這麼漂亮的?讓我們一起來聽散文《花樹》。

2。欣賞散文前半部分 ①有表情地朗誦散文(可以配上合適的動作),提問:是誰把這棵樹打扮得這麼漂亮?它們是怎樣把大樹變成花樹的? ②操作教具,啟發幼兒分段欣賞,分別説説小鳥、小兔子、小松鼠是怎樣打扮大樹的,並用合適的動作表示出來。 ③將幼兒分成三大組,分別扮演三種小動物,邊朗誦邊表演。 ④請三位幼兒戴上頭飾表演,同時播放配樂散文,及時根據幼兒的表演情況加以指導,可視幼兒興趣適當增加表演次數。

3。欣賞散文後半部分 ①操作教具,朗誦後半部分,並當場在“樹幹”上畫上花朵。 ②提問:畫家叔叔説了些什麼?他是怎麼打扮這棵花樹的?

4。討論活動 ①為什麼説等到下雪的時候,樹林裏還有一棵開滿花朵的大樹? ②你聽了這篇散文有什麼感覺?

5。創編活動 ①啟發幼兒討論:還有誰也會來打扮這棵花樹?它們是怎樣打扮的? 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並根據幼兒回答情況適當給以幫助、整理,引導幼兒學習同伴創編得較好的句、段。 ③假如讓你來打扮這棵大樹,你會怎麼做? ④鼓勵幼兒在美術活動時,一起把花樹裝扮得更漂亮。

延伸活動:

在牆面上提供大小不一的多棵樹幹,鼓勵幼兒想像“還有什麼小動物來打扮大樹,它們在大樹上留下了什麼樣的圖案”,合作完成“美麗的花樹林”牆飾,體驗合作的愉快。

附:花樹

有誰在鋪滿落葉的地上放了一塊圓圓的、花花的東西。小鳥好奇地飛下來,在上面轉了一圈。咦,小鳥的腳丫變成了花腳丫,它得意洋洋地在樹上踩出一串花花的腳印。小兔子看見了,跑到上面打了個滾。哇,小兔子變成花兔子了,小兔子在大樹幹上蹭了幾下,大樹幹變成了花樹幹。

小松鼠搖着尾巴在上面跳了幾下,嘿,小松鼠成了花尾巴松鼠。它在樹枝間跳來跳去,大樹變成了花樹。畫家叔叔回來了,他看見圍着大樹蹦蹦跳跳的松鼠、小兔和小烏,驚奇地叫起來:“你們都成了小畫家,把這棵樹打扮得好漂亮。” 畫家叔叔撿起調色板,用畫筆刷刷刷地往樹上畫了好多漂亮的花朵,花樹更好看了。

大家都跑來看這棵漂亮的樹:“這下好了,等到下雪的時候,我們的樹林裏還有一棵開滿花朵的大樹。”

《花樹》反思:

活動中,我運用了現代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課件這種聲形並茂的教育輔助手段,它形象生動、聲形並茂的特點很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活動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也有點不適應,顯得有些拘謹。在我的引導和啟發下,再加上課件的吸引力,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了,而且還能大膽想象,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在引導幼兒觀看完課件後,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傾聽,並回答我的提問,而孩子們都只是一個勁兒地描述自己看到了什麼。我非常理解,孩子們之所以會答非所問,主要是受常規的語言教學模式的影響。我想在今後的活動中要注重開發孩子們的智力,突破常規的影響,讓孩子們更好的發揮。

這次參加活動的幼兒大多是大一班的,在活動開展之前,我適時的與孩子進行過交流,但對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還是不夠了解;因此,對整個活動的開展是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我和孩子們都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的活動難免會緊張不適應;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許多發現性的問題要問得恰到好處,問得及時、妥當,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地調整。

孩子們不能完全掌握的時候,教師的示範就是孩子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和途徑。所以,適當的示範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另外,教師還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孩子們真正投身到活動中來,從而使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使活動變得更具有效果和教育價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瞭解。

2、認識沙漠裏的駱駝,瞭解駱駝的主要特徵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活動準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瞭解駱駝的主要特徵。

(1)教師:畫面上有什麼?駱駝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駱駝的身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殊的用處?

(3)教師:駱駝喜歡吃什麼?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

(4)教師:駱駝有什麼用途?

(5)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裏,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裏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幹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裏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峯。可以分為單駝峯和雙駝峯。駝峯可以儲藏營養。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裏。駱駝是沙漠裏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1)教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沙漠裏有什麼?(仙人掌、蠍子等)

(3)教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瞭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裏生活的動植物。

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4、引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

(1)觀察畫面,説説:沙漠裏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麼名字?

(2)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膽小先生

活動目標:

一、通過故事讓幼兒體驗作品幽默的情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地續編故事,並嘗試故事表演。

活動準備:

1、課件

2、用積木和其他材料佈置好膽小先生家的場景、

3、小老鼠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放課件,介紹故事主人公及他的房子。

二、講述及續編故事。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膽小先生的家是怎麼樣的?膽小先生有沒有放了母老鼠?請持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分坐成兩組,各自講講理由。

2、講述故事的第二段,提問:膽小先生有沒有和老鼠換房間?為什麼?老鼠換了房間後,他們做了些什麼?請持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分坐成兩組,各自講講理由。

3、講述故事的第三段,提問:“大老鼠要將膽小先生趕出房子,膽小先生答應了嗎?請持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分坐成兩組,各自講講理由。

三、完整欣賞課件,聽故事。

四、討論:

1、你有什麼害怕的經歷?害怕什麼?

2、如果你遇到害怕的事情會怎麼辦?

鼓勵幼兒做勇敢、有力量的人。

五、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嘗試表演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來源於幼兒生活,或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所熟悉所關注的周圍事物。這節活動《神奇的水》來源於教材本身,是幼兒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東西,它以教材為載體,充分挖掘孩子的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創新玩法,大膽想象。此活動鼓勵孩子大膽實踐,敢於嘗試新辦法。在此基礎上,注重了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等方面的滲透和培養。

學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經能夠有意識地關注自己身邊的周圍事物,而且對身邊發生的事物產生了探究慾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見。他們善於觀察和思考,還能產生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動中,讓孩子動手操作,仔細觀察,鼓勵孩子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説出來與大家分享。教師力求通過設置一定的情景,為他們提供一些藴含教育目標的適合他們的材料,讓孩子自主參與,積極探索,通過體驗過程,交流經驗達到教育目標。鼓勵孩子從多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多種辦法解決問題。

教法

本次活動採取了談話法、遊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實驗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學法

本次活動引導幼兒採取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進行學習。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的設計注重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努力探究問題的能力。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勇於探索,用不同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設計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水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基本特徵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2、樂於參與科學實驗,體驗科學實驗與合作的樂趣

3、能通過實驗發現水的其它特徵。

活動重點:瞭解水無色、無味、透明的特徵(突破策略:使幼兒通過比較、觀察的方法來發現水的基本特徵)

活動難點:通過實驗發現水的其它特徵(突破策略:教師提供實驗材料,引導幼兒分區玩水,同時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在讓幼兒自己進行總結)

活動準備:

兩半瓶水(蓋上粘有顏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頭

活動過程:

*激趣導入――魔法變變變

·幼兒觀察水,師將準備好的有顏料的水瓶拿出來用力搖晃使水變色

詢問:1,老師手中是什麼?

2,水現在變成了什麼顏色?神奇嗎?

*認識水

·師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兒觀察,並詢問幼兒其不同之處(請幼兒來聞一聞,嘗一嘗)

·幼兒總結: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玩水體驗,找出水的其他特徵

·幼兒分組入實驗區進行實驗

實驗一區:幼兒用槽管進行實驗

實驗二區:幼兒用方糖進行實驗

實驗三區:幼兒用泡沫紙和石頭進行實驗

·請幼兒總結玩水中發現的水的其他特徵

幼兒一:發現水可以流動

幼兒二:發現水可以溶解糖

幼兒三:發現水有浮力

*生活中的水

·討論發現生活中水的作用

·如何在生活中合理用水(出示生活中浪費水和節約用水的圖片供幼兒判斷)

活動總結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應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請幼兒去活動區繼續玩水體驗玩水的樂趣。

活動反思:在進行實驗活動中部分幼兒沒有進行動手操作,幼兒之間沒有很好的合作意識,而我並沒有進行干涉。這致使部分幼兒做些無關於實驗的事,而幼兒也沒有直接得到結論。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提升幼兒間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初步能配合鼓聲跟隨竹竿跳出步伐。

2 體驗跳竹竿舞的樂趣,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10根5米長的竹竿,小鼓一面,故事《媽勒和怪獸》課件。

2 《跳起來》和《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竹竿舞錄像。

3 紅、黃、藍、綠小圓點,壯族男女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做律動《跳起來》。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師生用壯語問候)勒寶好!勒少好!老師好!我們再用壯話跟客人老師打聲招呼吧!我們聽音樂,跳起來吧!助教播放《跳起來》音樂。(過門開合手,第一句歌詞幼兒做師公舞的基本動作。第二句歌詞幼兒跑去找一位好朋友撞屁股。)

(這一律動簡單、有趣,幼兒發出了開心的笑聲,為這節課鋪下了壯族的特色和遊戲的基調。)

二、講述《媽勒和怪獸》的故事

教師:勒寶、勒少,黃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媽勒和怪獸》的故事,什麼是媽勒?壯語裏“媽”就是媽媽,“勒”就是孩子。(助教播放課件。)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壯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怪獸經常出現。搶走糧食,傷害人們。怎麼辦?媽媽和她的孩子想了很多辦法趕走怪獸,他們發現怪獸都很害怕一種腳步聲“咚咚,噠噠”,他們還發現敲竹竿也能嚇走怪獸。於是,他們用怪獸害怕的腳步跳過敲打的竹竿戰勝了怪獸。為了慶祝勝利,人們跳起了竹竿舞。竹竿舞於是流傳了下來,豐收了、勝利了、過年了、過節了、高興了,人們都跳起竹竿舞。

(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教師邊講述邊做動作,加強幼兒對踏跳步的認識。)

三、觀看竹竿舞錄像,學一學動作,師敲鼓為幼兒打節奏

1 教師:竹竿舞是怎樣的,你們看過嗎?(幼兒:看過。)黃老師請你們看一段“三月三”歌圩竹竿舞的錄像,小朋友要認真看哦,看完了我們還要學一學。可以嗎?(助教播放錄像,幼兒觀看錄像。)

教師:叔叔阿姨跳得好看吧?我們來學一學怎麼樣?

四、師生扮演媽勒。配合鼓聲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

教師:我們來扮演勇敢的媽勒,我是“媽”媽媽,你們是“勒”孩子。我們一起去戰勝怪獸,好嗎?怪獸害怕什麼呢?誰可以跳一跳?(教師請兩名幼兒示範,教師嘗試讓第一名示範的幼兒腳步配上鼓聲,發現很困難,教師放棄。)我們都來試一試。(全體幼兒園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1 教師示範,幼兒尋找舞步特徵。(踏、跳)教師:剛才我們的腳步是怎樣的?(教師發現這樣問幼兒很久沒回答上來,於是。教師把動作分解示範,幼兒才回答出踏、跳。)對了,媽媽來教你們讓怪獸害怕的腳步吧。我們的腳步是這樣跳的:一隻腳先踏一步再跳起來,然後換另一隻腳,踏下去再跳起來。踏一跳、踏一跳、踏一跳。

教師:孩子們,跟着我一起來。踏一跳、踏一跳。(全體幼兒圍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2 引導幼兒發現舞步特徵。

教師:有些孩子還沒學會,為了讓大家都學會這個腳步,媽媽請你們分清踏和跳兩個動作誰是重的誰是輕的,幼兒很快就回答踏是重的,跳是輕的,教師於是再讓幼兒踏跳體驗輕重。

3 師生共同製作圖譜。

我們畫一畫圖。把這些動作記錄下來好嗎?踏是重的我們用什麼來表示?跳是輕的我們用什麼表示?(幼兒自由討論。他們大都同意重的用石頭表示,輕的用紙、羽毛、棉花糖、白雲等表示。)教師在竹竿線上畫下石頭和白雲。教師手指石頭和白雲,口唸踏、跳,全體幼兒練習。(教師發現這一圖譜不是很有效,很多幼兒根本沒有看圖譜。自顧自地練習。)

教師:孩子們,跟着媽媽去趕走怪獸吧。預備一起!

五、敢於嘗試運用竹竿舞的基本腳步跳竹竿

1 嘗試跳過靜止的竹竿。

教師:孩子們,竹竿那邊有隻怪獸。現在是收穫的季節,怪獸又出來搶人們的糧食了,我們一起用腳步聲嚇走它好嗎?準備好了嗎?預備一起!(一次)

教師小結:你們這樣的腳步是不能嚇走怪獸的,為什麼?(幼兒很快回答:我們的腳步不夠整齊。)怎樣使我們的腳步整齊?(幼兒回答這個問題很困難。)教師:咱們分組跳竹竿。孩子們看看你們鞋面上都貼着不同顏色的圓點,我們請紅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一排,黃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二排,藍色的站第三排,綠色的站第四排。紅隊先跳。黃隊等紅隊跳到第二根竹竿時再跳進去……預備一起!(個別幼兒不明白如何分組,所以浪費了一些時間。教師也沒有強調統一先出右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齊度。)

2 嘗試跳過敲打的竹竿。

(1)幼兒嘗試用踏跳步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的腳步比第一次整齊多了,只用整齊的腳步聲。威力不夠大,想想看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東西敲打出讓怪獸害怕的聲音?(竹竿)我們請客人老師來幫幫忙,她們敲竹竿,我們來跳,有人敲有人跳好嗎?

教師:竹竿敲起來了,有媽媽在,孩子們不要怕,我們是勇敢的媽勒!預備一起!(竹竿敲起來後,幼兒有些害怕,比較亂。教師此時如果請個別幼兒示範跳過去,也許這節課會更精彩!)

(2)教師小結:這一次不夠整齊,有些孩子看到竹竿敲起來了,就很害怕。竹竿敲起來了,跳過去時我們注意把腳抬高一點點,還是用踏跳步跳過去,孩子們,加油!

(3)分男女跳竹竿。

教師:你們想不想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樣跳的?我們先請女孩子,男孩子當評委。教師:女孩子跳得怎樣?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好!(這一環節,想讓幼兒分組休息,男孩的回答,讓我對自己的提問效果產生了懷疑。)接着男孩跳女孩當評委。

(4)全體幼兒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男女孩一起跳過去,團結起來,爭取一次就把怪獸趕跑好嗎?有沒有信心?孩子們羣情激憤,昂首挺胸,表情凝重。

教師:怪獸被趕跑了,我們勝利了!耶——!(幼兒歡呼雀躍!)孩子們,剛才我們當了一回勇敢的“媽勒”。你們真棒!現在呀,每年“三月三”為了紀念勇敢的媽勒,慶祝豐收,人們總會跳起歡快的竹竿舞。(助教播放竹竿舞錄像)我們壯族是個熱情好客的民族,現在我們戴上帽子,掛上壯錦袋,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好嗎?客人老師請你們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助教播放《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幼兒戴帽、掛壯錦袋時間稍長了些,這一環節有些聽課教師建議是否可以提前。)

自我評價

1 基本完成目標。

2 扮演角色練習腳步,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學習,保持了較高的積極性。

3 圖譜不是很有效,部分幼兒已學會腳步,故不看圖譜,自顧自練習。

4 分組後,幼兒仍沒能很整齊地跳竹竿,也許是教師在幼兒剛學會腳步的基礎上就想讓每組幼兒同時跳竹竿,為難孩子了,也許是教師的引導策略不夠好。

他評

1 圖譜的石頭和白雲應在同一直線上。最好能區分左右。

2 需不需要圖譜,關鍵取決於幼兒的學習需不需要。

3 踏跳步是兩個不同的指令,而鼓聲卻是“咚咚,噠噠”,是否可以把鼓聲改為“咚噠、咚噠”。

4 幼兒跳竹竿的節奏慢了些,加快可能更符合孩子特點,跳起來感覺也會輕鬆些。

5 提示統一先出貼有顏色圓點的腳(右腳)也許會提高整齊度。

6 跳竹竿時,沒有個別幼兒表演是一大遺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

2. 學習故事中優美的語言,並根據故事展開豐富的想象.

準備:

月亮變化圖4張,衣裳圖3張

紙,剪刀,膠水,蠟筆,記號筆等.

過程:

1. 談話導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課題.

(1) 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師: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抬頭向天看.(月亮)

(2)師:冬天到了,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厚厚的衣服.月亮姑娘呀她也覺得很冷,想去做一件衣裳,那你們想想月亮姑娘該做什麼樣的衣裳呀? 幼兒討論

2. 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

(1) 教師講述第一段

提問:a﹑哎呀,為什麼裁縫師傅給她做的衣裳會穿不上呢?(因為她長胖了一點,好象彎彎的鐮刀)

b﹑那該怎麼辦呀? 幼兒回答。

(2)教師講述第二段。

提問:a、這回裁縫師傅給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嗎?(不能)

b、唉!到底是怎麼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長胖了,彎彎的像小船)

(3)教師講述第三段。

提問:a、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嗎?(不能)為什麼?(因為她又像一隻圓盤子了)

b、裁縫師傅會不會再給她做衣裳了?(不會,因為她的身材量不準)

c、為什麼她的身材會量不準?(因為她每天都在變化)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們接下來再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3. 結合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月亮姑娘是怎麼變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像眉毛,好象彎彎的鐮刀,彎彎的像小船,圓圓的像盤子。

4. 給月亮姑娘做衣裳。

(1)師: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着,平時呢我們小朋友也可以觀察一下月亮的變化。現在月亮姑娘還沒有穿到合身的衣裳,晚上出來她會冷的呀!如果請你來當一回裁縫師傅,你會給月亮姑娘做一件什麼樣的衣裳?幼兒回答

(2)幼兒製作衣裳,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