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2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探究能力、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皺紋紙、紗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大白菜葉、芹菜、細管(醫用採血管或口服液的吸管)、透明膠帶、放大鏡等

3、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花,塑料做成的樹。

4、課件、生活中的毛細現象視頻。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

1、會吸水的紙:

(1)把皺紋紙(長方形)的一端用膠帶固定在厚紙板上,用黑色簽字筆在皺紋紙另一端1/4處畫一個墨點。

(2)將厚紙板豎起來,讓皺紋紙尾端浸到水中,猜一猜,紙會怎麼樣?(水順着紙向高處爬,並帶着顏色向上擴散)。

問題:水為什麼會爬高呢?我們再做一個試驗。

2、會爬高的水:每人取毛細管一支,放入4種顏色水中,你發現了什麼?(顏色水順着毛細管向上爬)。

(教師總結:水會順着毛細管向上爬和擴散的現象,這是毛細現象。)發問題:為什麼水會順着紙往高處爬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紙,你現了什麼?

(紙有很細小的空隙,水會順着這些空隙向上爬,進行擴散)。

二、玩一玩:

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幫水搬家,繼續探究毛細現象。

1、教師:今天,老師這裏有許多水,可是它們現在住在小盤子裏太不舒服了,它們想搬到寬敞的`大盆子裏,怎麼辦呢?它們想考考你們。不用倒的辦法,用小盆子旁邊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説説:你是用什麼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説出自己是怎麼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那植物能不能吸水呢?)教師將前一天做的實驗(芹菜或白菜的根莖部放入有顏色的水中)觀察變化,,引導幼兒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

知識點:植物是通過根莖葉中的纖維管進行水和養料的傳送。

三、看一看

1、幼兒觀看生活的毛細現象視頻

2、我們身邊的毛細現象課件(老師抓拍幼兒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四、做一做這個環節將幼兒分組,每組幼兒做一項活動,最後合作打扮樹媽媽。

1、白花變彩花幼兒取一朵白花,想辦法怎樣讓白花變成彩花。(教師引導幼兒將花的一小部分接觸顏料水,觀察白花變彩花的現象)。

2、染色幼兒取一杯顏料水,放在大瓷盤上,用紗布和紙巾進行染色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水和色彩在紗布和紙巾中變化的過程。

3、彩色的樹:

將皺紋紙裹在飲料瓶周圍(多裹幾層),將高出瓶口的皺紋紙用剪刀剪開,擰成樹狀(可用透明膠帶將接縫處貼牢),做好後放入瓷盤中,往盤中澆彩色水和用毛筆刷,觀察水沿着"樹"上升和擴散的變化。

4、打扮樹媽媽幼兒將做好的彩色的花,裝扮在樹上。

延伸活動:找一找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毛細現象。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通過幼兒的看一看、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由淺入深地展開,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望,使幼兒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了更多的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提高了科學認知能力。

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我注重“三個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適時提供幫助),最小的干預(教師不干預代替,突出幼兒為主體),最多的鼓勵(肯定、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1。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讓幼兒在體驗、討論、遊戲、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自己,較好地達成本次活動的目標。(王靜)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2

目標:

1通過單手低手投擲的遊戲,提高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2通過遵守救火遊戲的規則,完成遊戲提高幼兒安全意識。

材料

保齡球、小球

情景:

大森林裏面發生火災了,請小小救火隊的小隊員們,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小動物們進行滅火,拯救大森林。

幼兒站在安全線外,用單手低手投擲的動作,將球(水球)投向保齡球(火焰)擊倒所有保齡球(火焰)完成滅火遊戲。

注:請幼兒投擲時,不要超過安全線,否則會被火焰燒傷。

規則:

(1)小班:幼兒在安全線外用球擊倒兩米外的'保齡球(火焰)。

(2)中班:幼兒在安全線外用球擊倒三米外的保齡球(火焰)。

(3)大班:幼兒在安全線外用球擊倒四米外的保齡球(火焰)。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3

目標:

1、通過遊戲培養孩子互相協調、團結友愛的精神。

2、鍛鍊幼兒手臂力量和培養幼兒之間的相互信任。

3、培養表演的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玩法:

3人一組,2人當轎伕,1人當新娘。當轎伕的幼兒將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對方的右手腕。蹲下,扮新娘的孩子分別將兩隻腳跨入兩轎伕的雙手臂之間,兩隻手分別搭在轎伕的肩上,"轎伕"立起,開始行走,大家一起邊走邊説兒歌。兒歌終止“新娘下轎”。換角色重新進行。

附:

兒歌:

吱呀吱呀動。七鉻七格蓬,花轎抬新娘,噼裏啪啦轟。

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4

活動設計背景

針對現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時不愛惜糧食,把米飯和菜故意掉在桌上,還相互打飯仗這種不良現象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人類為什麼要吃飯,知道吃飽飯的重要性。

2.讓幼兒瞭解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知道不愛惜糧食是可恥的行為。

3.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難點:幼兒瞭解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知道不愛惜糧食是可恥的。

活動準備

農民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勞動的.圖片,孩子們在不同情形下浪費糧食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在教師提問的基礎上,瞭解我們為什麼要吃飯。

1:我們平時都要吃飯,點心,水果,那我們不吃會怎麼樣呢?

2:幼兒自由討論

3: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吃飯,如果不吃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二.教師提問,你們在園裏吃午飯時是怎樣表現的呢?

1.幼兒回憶吃飯的情景

2.教師點評在吃飯時孩子們有那些不良行為,讓孩子們明白浪費糧食是可恥的。

三.教師出示農民不同時節在田裏耕作的圖片和孩子們在不同情形下浪費糧食的圖片。

1.幼兒觀察圖片後討論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和自己來浪費糧食的壞習慣。

2.教師總結;讓幼兒明白粒粒皆幸苦,從而教育孩子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四.教幼兒背誦古詩《鋤禾》,昇華愛護糧食的情感。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利用不同的圖片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討論,在討論中逐漸明白吃飯的重要性,知道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明白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但是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孩子們在理解浪費糧食是一種可恥行為有點難,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要隨時滲透愛惜糧食的觀念,在有條件的時候帶孩子們到鄉下走走,讓孩子們親身經歷勞動的艱辛,從而使孩子們的認識更加深刻。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2.體驗歌曲優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重點難點: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環境與材料: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體:驗歌曲優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一次備課

聽故事

--教師將歌曲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提問:故事裏有誰?他們的小船搖到了哪裏?他們看到了什麼?

欣賞歌曲

--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小聲跟唱,同時鼓勵幼兒為歌曲拍節奏。每聽一遍歌曲就變換一種拍節奏動作。這樣可以提高喲額聽歌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在聽歌的'過程中,由小聲跟唱到逐漸熟悉,學會歌曲。

合唱

--教師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傾聽並注意區分錄音中兩個聲部的演唱方法。

--請幼兒唱主旋律,教師配伴唱。

--幼兒分為兩組,在教師指揮下一組唱旋律,一組唱伴唱,並引導幼兒唱好歌曲中的頓音、漸強、漸弱。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三拍子音樂寧靜、柔和的氣氛,讓幼兒在聽聽、講講中熟悉歌詞。

2、根據音樂和歌詞內容,創造性地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感受。

3、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熟悉樂曲的旋律節奏。

2、音帶

活動過程:

一、律動《魚遊》進活動室。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到池塘裏看看小魚吧!

二、練聲:和小魚問好。

師:靜靜的小池塘真美呀!小魚們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好象在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讓我們跟小魚問個好吧!

1=C—F 3/4拍1— 2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7

活動目的.:

1、利用學具進行規律排序訓練。

2、培養幼兒發散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六型學具人手一套和掛圖。

活動過程:

1、幼兒排隊找規律,引出課題。

幼兒按拍一下手拍一下肩、拍兩下手拍兩下肩的規律進入活動室。

2、:“請你照圖繼續擺”。

出示下列掛圖,讓幼兒觀察數秒鐘,啟發幼兒説出規律,並繼續往下襬。

(1)一長一短:兩根學具棒、一根學具棒

(2)一紅一綠:一根紅學具棒、一根綠學具棒

(3)三種顏色三種形狀:紅圓、黃三角、綠正方形

(4)單雙數:1、3、2、4、5、7、6、8

3、:“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請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規律排序(一種底色一種類別、兩種底色兩種類別……六種底色六種類別)。最後讓幼兒自己定標準自己擺,培養他們的多向思維能力。

活動延伸:

按一男一女、一男兩女、梳辮子不梳辮子、戴眼鏡不戴眼鏡、高矮等標準讓幼兒排隊出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8

 【設計意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都會碰到和測量有關的活動,由此引發了這個課例。在實驗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對比性比較強的軟尺和硬尺;在測量的對象方面,我儘量選取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且有特性的物品,比如人體、桌子、皮球等。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上採用提出假設――動手操作――記錄信息並得出結論的形式。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軟尺與硬尺的區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通過實驗的過程,培養幼兒探索事物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內放:軟尺、硬尺、白紙、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觀察軟尺和硬尺,初步瞭解它們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用途。(幼兒自由分組坐好。)

師:(出示直尺)這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請幼兒自由講述。(出示軟尺)這是什麼?你在什麼地方見過它?

教師小結:我們把這種身體軟軟的、可以彎曲的尺子叫做軟尺,身體硬的不能彎啦的叫做硬尺。

2.通過猜測、實驗,進一步瞭解軟、硬尺各自的`優點。

(1)以遊戲情境,引發幼兒探究軟、硬尺不同優點的興趣。

師:有一天,硬尺碰到軟尺,硬尺説:“瞧你的身體軟綿綿的,能有什麼用處啊?”軟尺不服氣地説:“我的用處呀,比你還要大呢!不信,我們就比比吧!請小朋友來做裁判。”

(2)教師出示記錄表,師生一起進行猜測並做記錄。

師:老師這裏有四個任務,請小朋友來猜一猜硬尺和軟尺誰能完成這些任務。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並在教師的幫助下將預測結果記錄在總表

“硬尺與軟尺”活動集體記錄表

幼兒姓名: 班級:

項目

猜測

試驗結果

測量皮球的周長

量一量小朋友的腰圍

在白紙上畫一個正方形

測量桌子的長度

(3)幼兒分組實驗

師:不行,這樣不公平。硬尺和軟尺都不同意這樣的結果,它們要小朋友做裁判,幫助他們找出正確地答案。

老師請幼兒進行實驗操作,講解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要求:每組請一名小組長來領用品收用品,分工合作,輕聲交談。每一項用兩種尺進行測量,進行對比。請小組記錄員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上。

“硬尺與軟尺”活動幼兒實驗記錄表

幼兒姓名: 班級:

項目

猜測

試驗結果

測量皮球的周長

量一量小朋友的腰圍

在白紙上畫一個正方形

測量桌子的長度

(4)交流和討論。

實驗結束,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每組的測量結果,看看實驗的結果和猜測有什麼不一樣,説一説軟尺和硬尺各自的優點,並做總結記錄。

3.教師用情境性的語言小結軟、硬尺的特點。

師:硬尺説:“啊,原來你的身體軟軟的,能夠隨着物體的曲線變換形狀,測量起圓的東西來比我方便多了。”軟尺説:“你也很不錯啊!要畫直線的時候我就不如你了。”他們在實驗後都發現了別人的優點,還成了好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助,再見!

【設計評析】

因為做中學強調的是在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參加實踐,幫助幼兒學會獨立做事,學習記錄與表達,養成遵守規則和尊重他人的習慣。所以在實驗的設計上以簡單、易操作為核心,力求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同時使用情景性的語言使孩子們在實驗的過程中感覺輕鬆、愉快、不枯燥。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小的爭論和意見,比如有的用軟尺和硬尺都可以,但在記錄時他們都能商量着解決這些問題。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了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9

幼兒園大班繪本故事教案:老鼠娶新娘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含義,明白任何事務、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點的。

2.喜歡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學習取長補短。

3.體驗婚嫁帶來的喜悦氣氛和抬轎子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歡慶音樂一段。

2.《老鼠娶新娘》系列圖畫。

3.故事背景音樂一段。

4.漢字卡片:太陽------照;烏雲------遮; 風------吹; 高牆------擋;老鼠--------打洞; 貓-------抓;

取長補短

活動過程:

1、導入: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音樂,你來聽聽看在這段音樂里人們會在做些什麼事?

幼兒討論(高興的事、結婚)都是高興的事情,今天老鼠村也發生了一件高興的事情!

(2)_出示圖片:花轎

提問:什麼時候會坐轎子?今天老鼠美叮噹也坐上歐陸花轎,當了新娘。

2、老鼠娶新娘

(1)美叮噹要出嫁了,她要找一個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出示循環圖)她找到了太陽、雲、風、高牆、老鼠小阿郎、貓。你們覺得他們中間誰是最強大的新郎呢?為什麼?

(2)美叮噹到底會嫁給誰呢?我們來聽聽故事。

講故事(邊講邊演示圖片,故事背景音樂輕輕響起)

提問:你覺得在這個故事裏誰是最強的新郎呢?他有什麼本領?幼兒講到誰就出示子卡。

小結:他們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分別是……,但是沒有人是最強的。

3.最強的你:

小朋友你們有最強的地方嗎?我們把最強的地方叫做長處,你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嗎?每個人都有長處,有長處,可真好,因為長處會讓我們很棒。

4.不強的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但每個人也有不夠強的地方,我們把不強的地方叫做短處,你知道你的短處是什麼嗎?請2—3個幼兒回答。你們能夠知道自己的短處,真好,因為只有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夠進步!

5.朋友圈:

我們都有長處和短處,今天老師帶你們來玩一個朋友圈的遊戲(用你的長處去幫助別人,你的短處請別人來幫助你,這就是取長補短)出示子卡。

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當我們取長補短,互相幫助時,就會變得很強大。

6.美叮噹的新郎。

世界上沒有最強的.人,那美叮噹到底該找誰當新郎呢?(可提示:找不到最強的,但可以找最喜歡的,誰最喜歡她呢?)美叮噹嫁給了老鼠小阿郎,他們結婚了!看圖片(結婚音樂起)

7.遊戲:《抬花轎》

美叮噹坐着花轎結婚了,我們也來玩抬花轎的遊戲。

遊戲開始:選一個女孩子來當新娘,新娘拋繡球選新郎!請2個男生來抬花轎,迎親隊伍出發了!

推薦理由:我推薦此活動的理由是:

1、有效提問,讓孩子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能力和客觀困難。

自信是確立自己能力,有把握去完成所承擔的任務,敢於追求目標的情感體驗。《老鼠娶新娘》,原本是一個帶有濃濃氣息的繪本故事,經過編者對教材的挖掘和設計,巧妙的尋找到了切入點,抓住繪本的中心思想及其精髓,通過幾個有效提問,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的人性特點,通過這次教學活動讓幼兒理解,讓幼兒自豪的找出自己的強項。

2、積極合作,真誠欣賞他人的強項。

自信心強的孩子能在新的活動任務前不膽怯,能主動參加;討論時能大膽發表意見,不輕易改變主意。活動中通過“抬花轎”這個遊戲,讓幼兒嘗試與同伴積極合作,共同組隊、討論遊戲的形式,提供了讓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的教育平台。

3、讓孩子動起來,成為活動的主角。

自主性即不依賴他人,不受他人的干擾與支配,自己思考、自我判斷、自我行動。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徵,也是人素質的基本核心,它體現在自身特性與社會特性兩個方面:主體性、主動性、上進心、判斷力、獨創性以及自我控制、自律性、責任感等。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成了故事的主角,大家説説自己的強項,説説同伴的優點,老師得心應手地建立起了師幼心靈互動的平台,師生互動之間的對話關係,呈現出相互作用、相互依託、平等交往、相映成趣的美好景象,揭示出“沒有最強,只有更強;每個人都有強項,有了朋友的幫助,你會變得更強的”人生哲理。活動讓我感覺教師真正是孩子的夥伴,或者説是教師真正將孩子放在了平等地位。沒有板起面孔訓人,沒有高高在上的指令,只有“小夥子,你真行!”的讚賞、“試試看,行嗎”的鼓勵。這都源與教師心裏有愛,有對孩子的愛,有對這份工作的愛,這樣才能克服很多消極的、不愉快的情緒,才能從教育中體會到快樂,也才能把快樂和愛播灑給孩子。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10

目標預設: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温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並用句式長長的線説出來.

3、幼兒學會關愛長輩.

4、學習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温馨的情感交流.

難點: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並用句式長長的線説出來.

教法學法:

談話、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

1、小朋友家裏都有哪些人呀?

2、如果想外婆了該怎麼辦?

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認真傾聽.

三、和幼兒討論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温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強調故事名字,幼兒説一次.

2、外婆愛不愛小女孩〔打電話、圍巾〕,小女孩愛不愛外婆?你是怎麼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畫〕幼兒觀察小女孩的畫顏色像什麼?

3、教師解説陽光線,讓幼兒感受外婆的.温暖.

4、你的外婆愛你嗎?怎麼愛的?你愛外婆嗎?怎麼愛的?引導幼兒關心老人〔打電話、去看她〕

四、找一找故事中長長的線和生活長長的線.

1、教師和幼兒一起找,並讓幼兒句式長長的線完整的説出來.〔外婆和我之間有一條隱形的線〕

2、生活中的線〔電線、縫衣服的線、鞋帶〕

五、角色表演

1、你會打電話嗎?如果給外婆打電話我們要給外婆説什麼?教師引導:你好!謝謝!再見!

2、教師扮演外婆,請小朋友和老師表演並用禮貌用語.

六、結束

1、鼓勵幼兒回家給外婆打電話.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11

目標:

能根據兒歌形式創編內容。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準備:

請幼兒帶一些燈籠來園。

過程:

1、複習兒歌《花燈謠》

師:“上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的`那首兒歌,你們還記得嗎?”(記得)

“那兒歌的名字叫什麼?”(花燈謠)

“我們大家用好聽的聲音來念一念吧!”

幼兒齊念兒歌。

2、創編活動。

①提問:

師:“元宵節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花燈?你喜歡什麼燈?”

②幼兒相互討論。

③請幼兒大膽發言。

④將幼兒喜歡的花燈創編到兒歌裏面,並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創編的兒歌念給好朋友聽。

3、教師簡單小結,用小紅花鼓勵積極創編兒歌的幼兒。

延伸:請幼兒試着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寶寶和浩浩。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體驗歡快的節日氛圍。但是由於我們的孩子很少見過花燈展。因此活動環節一中我將“帶領幼兒欣賞花燈改為利用幻燈的形式讓幼兒觀察、欣賞花燈。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12

【活動要求】

1.通過玩圈,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2.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協調能力及合作能力。

3.培養遵守紀律的習慣。

【活動準備】

圈人手一個,錄音機,磁帶,兩根懸掛好的lO米長繩(如圖):兩根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幼兒手拿圈自由進入場地,聽到哨音集合成4路縱隊做圈操。

第一節:上肢運動第二節:下肢運動

第三節:體側運動第四節:體轉運動

第五節:腹背運動第六節:跳躍運動

二、基本部分

1.玩圈。

(1)師:我們每人手中都有一個圈,圈可以有很多玩法,看哪位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

(2)幼兒分散玩圈。

(3)集中演示,師:哪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有幾種玩法?

(4)師:下面請小朋友試一試你沒有玩到的方法。

(5)幼兒再次分散嘗試練習。

2.遊戲“網小魚”。

教師做魚翁,用圈做網,小朋友做小魚,在池塘裏遊,被網住的魚,站到池塘邊,要求幼兒跑時用前腳掌着地。

3.跳圈。

每組小朋友互相合作,用圈排出與別的組不同的圖形,教師引導幼兒嘗試跳圈的'方法,請個別幼兒來跳給大家看,共同總結出每一組圈的跳法。

師:請小朋友來跳圈,自己組的跳過之後,可以去試試其他組的跳法,注意落地時要前腳掌着地。

4.坐纜車。

(1)師:小朋友們都動腦筋想出了圈的多種玩法,現在,老師也想出了一種玩法。

介紹遊戲“坐纜車”:這裏有兩座山,要想從這座山去玩,必須坐纜車方能過去,誰來試一試坐這纜車?

要求:兩臂伸直,用前腳掌着地跑。

(2)幼兒練習坐纜車。

教師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以比賽的形式進行遊戲。

要求纜車到站後,雙手輕輕鬆開(然後排到隊尾),下一站的纜車才能繼續開。場地如圖:幼兒需跳起才能拿到圖。

○○○○○|←――10米――→|○○○○○

○○○○○|←――10米――→|○○○○○

三、結束部分

坐花轎放鬆,結束此課。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能根據音樂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動作,並能聽音樂按時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3、培養孩子注意傾聽的能力,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錄好的音樂“誰是小熊”若干遍。

2、小熊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打招呼:

“你們好!你是漂亮的女孩子,你是聰明的小男孩,我還知道你都是大班的小朋友······”(根據幼兒當時表現的情況進行簡短的,為孩子創設一個輕鬆的活動環境,拉近幼兒和老師之間的距離。)“那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簡單的。)

二、熟悉歌詞:

1、“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出示小熊)這是誰?”“你們知道他是一隻什麼樣的小熊嗎?”(教師講解,這隻小熊幹什麼都慢吞吞的,吃飯慢,走路慢,説話也慢的一隻小熊。

“你們喜歡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嗎?”

“那我們來玩一個‘娃娃找家’的遊戲,看看誰是那隻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好嗎?”

2、老師和幼兒一邊玩遊戲一邊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有節奏地説歌詞,和幼兒一起手拉手走成圓圈,小椅子比老師和幼兒的人數少一把,也圍成圓圈。當説到我們要找到他時,幼兒和老師迅速找到一把椅子坐下,代表找到了家,沒有找到椅子的小朋友就是那隻慢吞吞的小熊。

老師問:“小熊是誰呀?”

引導幼兒回答:“小熊就是他。”同時,指着那隻“小熊”。鼓勵“小熊”後,遊戲繼續開始。

2)根據幼兒掌握歌詞的.情況,遊戲反覆進行幾次。

三、邊唱邊跟音樂做遊戲。

1、“有一個喜歡聽音樂的人把這個遊戲配上了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幼兒和老師一起欣賞音樂。)

2、“這首歌裏除了用唱的方法,還用什麼方法告訴我們歌詞了?”

3、再次欣賞音樂,提問:“你聽了沒有歌詞的地方想做什麼動作?” “有歌詞的地方呢?”(幼兒討論,師引導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4、“那我們就聽着音樂來試一下,加上自己想的動作。”

幼兒聽歌曲做遊戲,體會歌曲節奏的快慢,以及間奏處怎麼處理。

5、 “中間沒有歌詞的地方我們應該怎麼做呀?”

發現問題:“聽到什麼聲音時我們馬上坐下。”(嗒的聲音)

6、問題:兩個人做到同一把椅子上怎麼辦?······

7、最後一遍小椅子的把數同幼兒的人數,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家”,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

“你們真棒,這麼快就學會這個小遊戲了。你們玩兒的高興嗎?累不累?今天我們就玩到這裏,下次我會帶更好玩的遊戲給你們,再見。”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遊戲、樂器伴奏、動物扮演等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2.瞭解音樂的兩種不同節奏並感受音樂的強弱。

3.在樂器伴奏活動中提升節奏感,掌握恆拍。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目標重點】:

聽辨音樂速度(節奏),音樂的強弱。

【目標難點】:

對恆拍的掌握和合奏樂器表演。

【活動準備】:

道具:軍鼓,碰鈴若干,大小貼紙若干;

音樂:《鞋匠之舞》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T:小朋友們,今天大森林裏要舉辦一場森林舞會,你們想去參加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我們先來聽一聽今天舞會上的音樂。

播放音樂《鞋匠之舞》。(教師編舞步),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跳。

2.分析音樂的強弱

T:音樂已經結束了,那我來問個問題,你們聽到了幾段音樂?

這兩段音樂給你們什麼樣的感覺?誰來説一説?

T:我們發現了,第一段音樂聽上去沉重一些、渾厚一些,那我們用大的音符來表示;第二段音樂聽上去明亮一些、輕鬆一些,那我們用小的音符來表示。(教師分別在黑板上貼大小音符各一張,表示兩段音樂。)

第一段音樂:

T:小朋友們已經知道這段音樂的聲音比較沉重、渾厚,那我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段音樂適合哪些動物來跳舞呢?(請小朋友表演,可表演多種動物。先是個別表演,然後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聽着音樂表演)

第二段音樂同第一段

3.樂器伴奏(分析音樂的節奏)

T:小朋友們,你們還聽出來兩段音樂的其他不同的地方了嗎?(回顧第一環節中的律動遊戲,讓小朋友想起兩段音樂的節奏不同,同時聽音樂貼大小貼紙,輔助幼兒掌握節奏。)

用不同的節奏,拍身體各個部位

T:沉重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慢,是……的節奏,明快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快,是……的節奏

T:今天舞會上為你們準備了好多樂器(軍鼓、碰鈴若干),小動物們想邀請你們來為他們伴奏,你們願意嗎?

T:小朋友們請拿出你們座位後面的樂器來。你們知道怎麼伴奏嗎?

軍鼓的聲音是怎樣的?哪位小朋友來説一説。(碰鈴的聲音是怎樣的?)

那跟前面兩段音樂中的哪段音樂有一樣的特點呢?

T:那麼在待會兒的'樂器伴奏中我們就邀請拿軍鼓的小朋友聽着第一段的音樂伴奏,拿碰鈴的小朋友聽着第二段音樂伴奏。

T:那現在我請拿到樂器的小朋友分為兩隊(播放音樂)

(強化幼兒對聲音強弱的感知,使懂得不同的樂器對應不同的小動物跳舞的音樂)

4.森林舞會

T:舞會即將開始,我們需要十位小小音樂家,其餘的小朋友就一起來模仿小動物跳舞吧。(選出十個小朋友,請其餘的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T:森林舞會開始羅~

音樂響起,小小音樂家們聽着音樂敲打自己手中的樂器,其餘小朋友聽着音樂模仿動物跳舞(要求踩準節奏)

在歡樂的舞會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我講授了《森林舞會》一課,學生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他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15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競賽遊戲的快樂。

3、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4、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環保)

1、師幼合作用廢舊報紙捲成紙棒作成小樹苗。

2、場地佈置如圖,終點放兩個廢舊蛋糕盒。

活動過程:

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1、帶幼兒到户外場地。隨着老師的節奏跟着老師活動身體各部位:

頭部運動、手臂運動、腰部運動、腳部運動、關節運動。

2、我們要去做運送小樹苗的`小勇士了,先去觀察一下地形吧。

跟着老師環場地慢跑兩圈。

活動反思:

我設計活動時,考慮用活動的趣味性吸引幼兒思考,使用掛圖和錄音作材料。在教學兒歌時我充分創設情景教學,體育與圖片結合,把抽象的內容讓幼兒得到具體感知,幼兒能積極參與。幼兒連續複述掛圖內容時,有部分幼兒不夠大膽發言,以後我會給他們更多鍛鍊的機會,使全體幼兒投入活動中。如果我重新上這一節課,我會加強師幼互動,給幼兒更多自由發言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