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9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3W 次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9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用破舊教學材料開展遊戲的快樂

2、懂得雙手輪流替換投擲

3、提升動作的協調性與正確度首要模式

集體課時佈置:一課時,30分鐘要點

難點要點:在學習雙手輪流替換投擲的過程內,體會用破舊教學材料開展遊戲的快樂

難點:配合得當地雙手練習輪流替換投擲教學預備

經驗預備:

課前懂得做韻律操

物質預備:

每個人三(錫都)箇舊雜誌揉成的紙團、揹簍8只、錄音機、韻律操磁帶

教學過程:

一、開始

1、在Music的伴樂下,孩子跑進入場,聽鼓聲繞場所做走、跑、跳的遊戲;

2、孩子集中成4路縱隊,做韻律操。

二、基本

1、自由探究時期孩子每個人一個紙團、自由玩、看誰玩的方式最多,幼兒教師叮囑孩子留意安全。

2、導入學習時期

①請1名孩子演示,幼兒教師解説動作要點:先用手輕握紙團舉起手到小耳朵旁、側身、兩腳自然分開,揮手將紙團丟到外面。

②孩子自由練習,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③孩子站成四隊,魚貫練習,幼兒教師查驗孩子投擲的狀況並總結。

3、温習加強時期①遊戲“小衞士撿垃圾”2遍玩法:8名孩子當“教學畚箕”,背部小揹簍,其餘孩子都當“撿垃圾小衞士”。“小衞士”把垃圾拾起丟到“教學畚箕”中,“教學畚箕”迅猛躲避,不讓“小衞士”把垃圾丟進自個兒的揹簍中。約定的時間“教學畚箕”裏的紙團最少的為勝利者。

②遊戲“小衞士運垃圾”2遍玩法:孩子站成四路縱隊,隊列的一端各放一筐“垃圾”,另一端各放一個空筐,上插一塊“垃圾回收站”的牌子,每隊孩子按順序將垃圾桶裏的紙團放到垃圾回收站中,每一次唯有運一個紙團,先運完的1組為勝利。

三、結束

1、唱《環境保護小衞士》的'樂曲自由舞蹈;

2、收拾教學教學材料。

擴展教學:將紙團放於教學區中,孩子自由教學時可在過道上接着練習。

教學講評:

一、設計用意這一次教學的目標是練習雙手輪流替換投擲,滲透的環境教育目標是在環境保護遊戲中體會運用破舊物件的愉快。所以,在探究時期,幼兒教師給予孩子每人一個雜誌團的紙團與充分的時間讓孩子自由探究,從感情視角出發激起孩子的共鳴,在加強時期,以“小衞士撿垃圾”、“小衞士運垃圾”的遊戲進行,教學的困難程度也由易到難。教學融合孩子的年紀特徵,採用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有意思的模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寓教於樂,進而增添孩子的環境保護觀念,此外,將單一、無趣的投擲動作變為有意思的教學遊戲。

二、效果講評教學的基本讓孩子自由玩紙團,發現紙團的玩法,很好的顯現了自我獨立性,讓孩子在發現中學習,有利於培育孩子的革新能力。運動技能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通過“小衞士撿垃圾”的遊戲有效地融合了環境保護教育並進而温習了所學的動作。這節課的要點是對孩子開展上肢動作的練習,與此同時也重視融合渾身其餘各部位的練習,通過“小衞士運垃圾”遊戲,使孩子上腿部及渾身有了配合得當進一步提高。此外,將環保的遊戲融進動作的教學裏,孩子興致非常高,使教學達到了高潮。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迷路之後該怎麼辦,瞭解如何正確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後不要害怕,要大膽、禮貌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活動準備:故事內容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趙老師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

2、師:我們一起聽聽它遇到了什麼問題。(出示PPT)

二、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師:鼠先生遇到了什麼問題?

2、師:鼠先生為什麼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為鼠先生迷路了)

3、師:鼠先生應該怎麼辦?幼:可以問警察,可以做記號等。

(二)觀看故事後半部分。

1、師:那最後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嗎?幼:找到了。

2、師:鼠先生是用了什麼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兒:問了許多的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與幼兒角色扮演。

三、經驗遷移。

1、師:鼠先生迷路了之後是通過問路的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小朋友一個人在外面迷路了該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指導)

2、小結:迷路後可以使用的辦法有,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父母手機號,打電話給家人;向路上的行人問路;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

3、我們回家後可以問問家長還有什麼好辦法,下次活動時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們高興的擁抱在一起,那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嗎?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於整理玩具都有一定的經驗,他們會把玩具放回原處,也知道娃娃類的玩具放在一起,汽車類的一起,機器人類的在一起,但他們在收玩具時缺乏策略,沒有考慮到玩具的容納關係可以節省很大的空間。所以,設計本次集體活動,幫助孩子獲得玩具收納的策略,獲得經驗的提升,幫助孩子在以後的自由活動中合理地收納自己的玩具。《新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社會活動《小熊回家》,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幫助孩子獲得玩具收納的策略,在今後的自由活動中合理地收納自己的玩具。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引起興趣,瞭解什麼是搬家。第二環節,場景介紹,瞭解哪些東西需要搬。第三環節,情景操作,觀察幼兒搬家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在幫小熊搬家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

2、引導幼兒聯繫實際,嘗試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課件、小熊家的場景、各類玩具、日用品、筐、袋子、繩子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瞭解什麼是搬家

1、這幾天有個小朋友告訴我,他們要搬家了,你們有沒有看見過搬家呀?搬家是怎麼回事呀?(幼兒自由暢談)

2、小結:搬家就是從現在的家搬到新的家裏,包括現在家裏的很多東西都要一起搬過去。

二、場景介紹——瞭解哪些東西需要搬

1、小熊家門口有什麼?(有花園、有車庫)

2、小熊家裏又有什麼?(有傢俱)

3、小熊發愁了,因為今天它有好些東西要搬到新房子裏去,這麼多的東西它搬也搬不完,小熊有些什麼玩具呀?我們一起去看看。

4、小結:小熊的玩具好多好多,有小汽車、布娃娃、機器人、小火車、小珠子、小飛機。

三、情景操作——觀察幼兒搬家的方法

1、你們願意幫小熊的忙嗎?不過小熊説了請你們幫忙搬的時候可得動動腦筋,想想用什麼好辦法才能又方便又省力,記住還要把東西放在家中合適的地方,我這裏有些袋子、繩子,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幫幫你們的忙。

2、幼兒實踐(教師觀察)並介紹經驗。

3、你們用了很少的時間就幫小熊搬好了家,小熊謝謝你們。

(1)你幫小熊搬了什麼?

(2)你用了什麼好辦法搬的?(你是怎麼搬的?)搬好的東西放在哪裏?

4、事情一多,小熊把儲存在舊房子地下室裏的東西忘記搬來了,我們來看看是什麼?

5、小熊真着急,現在時間挺緊張的,你們能不能一個人一次就把這些玩具都搬到小熊家?(你有什麼辦法説給旁邊的小朋友聽聽,請一個幼兒嘗試)

6、討論:某某小朋友用了什麼辦法,一個人一次就把所有的玩具都搬走了?如果是你來幫忙,你還會用什麼好辦法?(發散思維,再請兩個小朋友來試一試)(一次就把許多東西搬走的辦法真是省時間,用自行車來幫忙的方法還可以省力。)

7、小結:今天這麼多小朋友想到的辦法都能幫小熊一次就搬走它的玩具,真是了不起,謝謝你們,下次小熊有困難還請你們來幫忙。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序 動畫片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孩子們從動畫片中學知識,學做人的道理。我們這些成年人也是在不同種類的動畫片中成長起來的。

把動畫片中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與音樂聯繫起來,這是我們正在大膽嘗試的內容,通過動畫片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和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活動名稱:白雪公主

年齡班:中 班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會議“白雪公主”動畫片中的主要人物,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外形特徵;

2、聽辯小三、大二、減三和絃,並與“白雪公主”中的人物相聯繫,感受各種和絃的特點;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1、“白雪公主”的錄像帶; 2、彩虹紙、剪刀、膠棒、亮紙、黑色塑料袋、棉花等

教育過程:

一、啟發提問

1、與幼兒一起回憶“白雪公主”中都有哪些人物?

幼兒1:老師,我知道有“白雪公主和王子”。

幼兒2:有王后

幼兒3:有七個小矮人。

2、老師:那王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穿什麼樣的.衣服?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這些人物在片中的外形和衣着有什麼特點?請幼兒用詞語來形容一下這些人物

幼兒1:王后有點像女巫。

幼兒2:是個邪惡的人。

老師: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她邪惡了?

幼兒2:女巫給白雪公主毒蘋果的時候,她的眼睛。

幼兒3:王后總穿黑色的衣服。 老師:那皇后為什麼總穿黑色的衣服呢?

幼兒4:因為黑色讓人覺得心裏不舒服。

幼兒5:黑色的衣服,在王后黑天做壞事的時候不容易被人發現。

3、老師:白雪公主是什麼樣的人?

幼兒1:讓人覺得很美

幼兒2:善良

幼兒3:我覺得白雪公主像雪花一樣。

4:老師:七個小矮人長的什麼樣呀?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幼兒1:帶着小帽子。

幼兒2:每種帽子的顏色還不一樣。

幼兒3:六個小矮人有鬍子,一個年輕的沒有鬍子。

幼兒4:我覺得他們有點愛開玩笑。

二、聽音辯人物

1、老師:今天,老師把“白雪公主”中的人物請到了班裏,在他們出來之前,都會有一段音樂,咱們小朋友猜一猜這是哪個人物來了。

2、請配班老師彈奏大三和絃。(注:三種和絃在同一音區,出現的方式、節奏相同)

幼兒1:七個小矮人。

幼兒2:不是,像王子和公主。

幼兒3:好像就是白雪公主。(幼兒出現爭議,相互在下面議論)

老師:“彆着急,再聽一聽下面這段音樂,你們認為是誰?”

3、演奏小三和絃

幼兒1:這是七個小矮人。 老師:為什麼?

幼兒1:因為這段音樂比剛才的聽起來細、尖。

老師:為什麼聽起來細、尖的就是七個小矮人呢?

幼兒2:因為小矮人小,細、尖的音樂讓人覺得年輕。

幼兒3:小矮人很淘氣,這段音樂聽起來讓人覺得高興。

4、老師:請幼兒比較大三和絃和小三和絃。

幼兒1:第一段音樂像白雪公主,因為聽起來很美。

幼兒2:讓人覺得心裏舒服。

老師:請出白雪公主,(在大三和絃的伴奏下)“白雪公主”肯定幼兒的説法。請出“七個小矮人”(在小三和絃的伴奏下),肯定幼兒的説法。

5、彈奏減三和絃 (幼兒有的捂耳朵,有的打了個哆嗦,有的哎呀呀的叫)

老師:這是誰來了?

幼兒:是女巫。

幼兒1:好可怕呀!

幼兒2:可真難聽。

老師:出示女巫(在減三和絃下)

6、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三種和絃的音質特點,請幼兒多聽。

三、動手操作:

1、引發幼兒要表演“白雪公主”的通話劇的興趣 (老師:三位主要人物都到氣了,你們想不想也演一次白雪公主的故事呀?)

2、幼兒分成小組進行主要人物的道具製作。

活動評價:

教師能從幼兒的特點和興趣出發,把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中的人物與音樂、美工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在回憶故事情節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彙的運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豐富。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積極的思考,努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活動表現出的興趣很大。通過對人物性格的理解,使幼兒分別明白了大三、小三、減三和絃音質特點,以及不同的音樂能刻畫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來這樣比較抽象的概念。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幼兒懂得環境衞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2、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難點重點

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活動準備:

掛圖,光碟。

活動過程:

1.播放一段環境優美的片段之後,向小朋友提問,想去這裏玩嗎?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想!問:為什麼呀?答:有鳥,有花,有樹,好,下面我們看一下這幅掛圖。

2.接着,展示一幅環境惡劣,垃圾滿天飛,動物餓死,樹木枯萎的掛圖,問:小朋友,小白兔怎麼了?答:死了。問:它們為什麼死了?答:沒有東西吃。

3.通過用片段和掛圖的對比,向孩子們講訴了良好的環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污染的環境給人類和動物帶來的'危害。告訴幼兒良好的環境是靠每個人從生活的點滴做起。

4.讓幼兒自由討論,如何讓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周圍變得更乾淨?

教學反思

1.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基本意識到良好的環境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增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2.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發言的機會較少,片段播放的比較抽象,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這些問題。

3.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我覺得很有必要從生活的點滴中教會他們,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生病的人需要別人的照顧和關心。

2.讓幼兒瞭解如何照顧病人。

3.能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表達對病人的關心。

4.領會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重難點:

説説自己的親人或好朋友 生病時自己應該怎樣做。

讓幼兒學會怎樣關心他人。

活動準備:

圖片、動物頭飾

活動方法:

通過看圖引導幼兒學會關心他人,我採用了提問法、引導法、遊戲法。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生病的感受,激發對生病同伴的關愛之情。

1.小朋友,今天我們班有誰沒有來幼兒園,她怎麼了?

2.小朋友,你們生過病嗎?哪生病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誰會關心和照顧你呢?他們是怎麼關心照顧你的?(讓幼兒舉手説説自己的感受)

二、師出示圖片,理解內容。

1.師出示雞媽媽生病圖片,問:雞媽媽怎麼了?(生病了)哪雞媽媽的心情怎麼樣呢?(很難受)這時雞媽媽就需要什麼呢?

2.出示雞寶寶圖片。問:雞寶寶是怎麼做的?(指明幼兒説一説)

3.出示鴨媽媽圖片。問:鴨媽媽是怎麼做的?

問:雞媽媽得到這麼多人的關心和照顧,現在她的心情怎麼樣?

4.老師小結:雞媽媽生病了很難受,雞寶寶給她喂水、喂藥,還有鴨媽媽送來了禮物,問候他。還有其他好朋友打電話來問候,雞媽媽心情好了她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了。

5.幼兒根據實際生活經驗,討論該如何照顧和關心病人。

三、遊戲方式,引導幼兒瞭解在生活中如何關心他人。

1.指一名幼兒扮演有病躺在桌上,再讓幾名幼兒給他喂水,問候、並送來禮物。

2.讓扮演有病的幼兒如何表達他人對她的關心。

四、小結

每個人都會生病,生病了很難受,同時也需要別人的關心和照顧。以後你的'父母或好朋友生病了我們要好好地關心和照顧他們,讓他們早日恢復健康。

教學反思:

這次三課活動我上的中班社會《雞媽媽生病了》,讓幼兒知道生病時需要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和照顧病人。活動中我設計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提問方式引導幼兒生病心情怎樣,誰會關心和照顧你;第二環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知道雞媽媽怎麼了,誰來關心和照顧,又讓幼兒討論我們應怎樣關心照顧病人;第三環節遊戲活動讓幼兒扮演角色去關心病人,既回顧本節活動內容,又讓幼兒真正明白怎樣關心和照顧病人。整個活動幼兒表現是很好的,能積極參與活動。活動流程我覺得還是比較清晰,因為幼兒都有生病的經驗,她的想法及語言表達體現較充分。但是活動重點把握不太好,主要表現在出示雞媽媽生病圖片時,老師引導過快,應作為重點引導雞寶寶、鴨媽媽是怎樣關心和照顧的。活動中老師的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大。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取長補短,爭取做得更完美。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什麼蛋是什麼小動物生的。

2.在認識蛋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製作蛋沙拉的過程中形成文明的好習慣,享受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每位幼兒家長聯繫好,請他們幫忙從雞蛋、鴨蛋、鴿子蛋和鵪鶉蛋中任選一種蛋帶一隻來園。

2.幼兒人手一隻盆子、一隻碗和一隻勺。

3.教師自己也準備一些各種蛋特別是鴿子蛋和鵪鶉蛋。

4.準備一些毛巾及做蛋沙拉用的熟的切成小快的土豆和白煮蛋,一瓶沙拉醬。

5.一隻明爐、鏟子、油、鹽、味精、料酒等調味品,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挑蛋。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很多的蛋,請你們挑一隻你喜歡的蛋,然後説説你挑了一個什麼蛋?它是誰生的?

幼:我挑的是雞蛋是雞媽媽生的……

二.摸蛋。

1.師:現在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蛋和別人的蛋有什麼相同的和不同的?

幼:我的蛋比他的大。我的蛋比他的顏色深。

2.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蛋你見過那些?

教師總結:小朋友帶來的各種各樣的蛋。他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摸上去都是很光滑的。

三.認識蛋清和蛋黃。

1.師:你們知道這些光滑的蛋殼裏到底藏了些什麼東西呢?我們打開來看一看就知道了。

2.教師介紹磕蛋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並提醒幼兒要注意衞生。

3.幼兒動手磕蛋,教師在旁協作指導。

4.幼兒個別回答。

教師總結:不管什麼蛋,裏面都有黃顏色的叫蛋黃,透明的粘糊糊的叫蛋清。蛋清煮熟了之後才叫蛋白。

四.教師現場煮蛋。

1.師:今天老師來為小朋友們做一道好吃的蛋做的菜好嗎?

幼:好。

2.教師邊炒蛋邊提問:

1)師:小朋友你們吃過那些菜是用蛋做的?

幼:番茄炒蛋、荷包蛋、番茄蛋湯。

2)師:蛋除了可以做好吃的菜之外還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點心呢!你知道那些點心裏有蛋嗎?

幼:蛋糕、蛋卷、蛋黃派。

延伸活動:製作蛋沙拉。

3.師:我們一起來學做好吃的蛋沙拉,並開一個“蛋的party”吧!

4.師:介紹製作蛋沙拉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

5.師:好,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去參加“蛋的party”吧!(舞會音樂響起)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沙拉。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啟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裏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裏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説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麼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説: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麼,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裏沒事幹。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説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為什麼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為什麼?

(2)為什麼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才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遊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遊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瞭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説説這是過什麼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説説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着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台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説説自己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吃過什麼餡的元宵。

備註: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説。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説,教師瞭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目標

1、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間真摯的友情。

2、懂得朋友間應互相關心、幫助。

準備

青蛙、癩蛤蟆的布絨玩具或自制指偶。

過程1、青蛙和癩蛤蟆真要好。

――請幼兒完整傾聽一遍故事。

――生日那天晚上,癩蛤蟆為什麼着急?它擔心什麼?

――再次請幼兒完整傾聽一遍故事。

――癩蛤蟆準備好長繩子、提燈、平底鍋,想去幹什麼?

――青蛙為什麼來遲了?它為什麼要送癩蛤蟆一個枱鐘?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癩蛤蟆是一對好朋友?

2、學學青蛙與癩蛤蟆的對話。

――出示青蛙、癩蛤蟆的布絨玩具或自制指偶,引導幼兒思考:癩蛤蟆看到青蛙來了心情怎樣?該怎樣表現?

――教師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癩蛤蟆”,表現癩蛤蟆連珠炮似的發問過程,引導幼兒體驗癩蛤蟆焦急、關切的心情。

――教師扮演癩蛤蟆,幼兒扮青蛙,學學它們的對話。

3、有朋友真好。

――癩蛤蟆看到好朋友青蛙沒來,十分擔心,青蛙是為了給好朋友準備生日禮物而遲到的,它倆互相關心,真是一對好朋友。

――有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嗎?

――有的小朋友暫時沒有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呢?

建議

1、生日那天,癩蛤蟆不見朋友青蛙前來,心中湧現出一連串可怕的遐想,它準備去救助青蛙。作品對癩蛤蟆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和動作描寫得十分細膩,真切地傳達了它們之間純潔、真摯的友情,質樸但具有感染力。2.該活動可重點引導幼兒瞭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從而對自己的交往行為產生影響。

附:有朋友真好

生日那天晚上,癩蛤蟆燒了很多很多好吃的菜,還準備了蛋糕。他説:“青蛙還沒有來。” 他看看鐘,鐘上的針不動,這才想起鍾已經壞了。他開了門望着外面,天已經暗下來了,看不見青蛙。 “等得我真心急。”癩蛤蟆説,“青蛙會不會遇到了可怕的事情?會不會跌進一個深深的窟窿裏,出不來了?如果真是這樣,我就永遠看不到他了!” 癩蛤蟆第二次開門,仍舊沒看見青蛙。

他説:“青蛙會不會在樹林裏迷路了?他是不是着涼,淋濕了,餓壞了?他會不會讓大野獸抓住,給大野獸的尖牙齒吃掉了?”他大哭起來,“我的好朋友永遠不會和我在一起過生日了!” 癩蛤蟆在地窖裏找了一根長繩子,説:“我用它把青蛙從窟窿裏救出來。”他又在閣樓裏找到一盞提燈,説:“青蛙看見燈,就能夠走出樹林了。”他又在廚房裏找到一隻長柄平底鍋,説:“我要用它來打那隻大野獸,把它的尖牙齒全部打下來。”癩蛤蟆拿着繩子、提燈、平底鍋,大聲喊着:“青蛙,不要急,我來幫助你了!”癩蛤蟆跑出房子,咦,前面就是青蛙。

青蛙説:“癩蛤蟆,你好!我來遲了,很抱歉!我是在給你準備禮物。”癩蛤蟆問:“你沒有跌進深深的窟窿裏嗎?”青蛙回答:“沒有。”癩蛤蟆又問:“你沒有在樹林裏迷路?”青蛙回答:“沒有。”癩蛤蟆又問:“你沒有被一隻大野獸吃掉嗎?”青蛙回答:“沒有,完全沒有。”癩蛤蟆説:“哈哈,和你一塊兒過生日多麼愉快啊!”癩蛤蟆打開青蛙的禮物,是一隻美麗的新台鍾。兩個好朋友坐在火爐旁邊,一起吃蛋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綱要》在科學目標裏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將生日派對這一真實的生活情景引入幼兒的學習生活中,通過超市購物、開火車、送禮物、統計等環節,涉及了數的分解組合、排序、量詞的正確運用、分類、統計等方面的數學知識。讓幼兒感受數、量的關係,提高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能力,彰顯幼兒的數學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幼兒感受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以及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小貓寫給小朋友的.信??小超市及超市商品(根據幼兒人數確定商品數量的多少)?商品標籤?購物劵?1-24的數字胸卡分類櫃?統計卡?生日派對的用品?樂曲《開火車》《生日快樂》?售貨員

2、知識的準備:學習正確運用數量詞?如:一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出話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我收到一封寫給我們中四班小朋友的信,你們猜猜這封信是誰寄來的?信裏説什麼了?(教師出示信)

2、教師給幼兒念信,提問:小貓請我們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我們該為小貓帶些什麼呢?(禮物)

二、超市購物,為小貓送禮物

1、超市購物。交代注意事項:購買禮物的時候,小朋友要看清楚商品的價錢,該用多少錢去買。

2、小朋友排隊結賬,"售貨員"要注意看幼兒付的款對不對。

三、參加生日派對1、放音樂《開火車》,幼兒排成一隊模仿開火車去參加生日派對。要求數字

1當火車頭,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2、給小貓送禮物。每個幼兒説一句"小貓,祝你生日快樂,我送你一?"

3、統計統計參加生日的人數,男孩子()人,女孩子()人;統計各類禮物的多少。幼兒按照玩的、吃的和文具統計各類禮物的多少

4、慶祝生日,共享美味,分享快樂全體幼兒為小貓共唱《生日快樂》歌,慶祝生日,吃生日蛋糕,分享小貓節日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