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9篇

【必備】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8W 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9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為,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着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視頻:《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我不怕》PPT

2.歌曲《小兔子乖乖》

活動過程

一、歌曲引入,瞭解哄騙提問

1.播放歌曲《小兔乖乖》。這首兒歌小朋友們熟悉嗎?這首兒歌的名字誰知道?那《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2.小兔子開門了嗎?

3.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

教師小結:小兔子讓大灰狼把尾巴從門縫裏伸進來瞧一瞧,判斷出這不是媽媽的尾巴。小兔子真聰明,遇到問題不慌不忙,動腦筋想辦法,值得我們學習。

4.提問:如果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做呢?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引導幼兒聯繫實際思考判斷。並通過追問: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

教師小結:當敲門的是自己熟悉的叔叔、阿姨時我們可以開門,不認識的人我們就不能開門,我們把這些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5.討論:為什麼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呢?(會騙人、會偷東西、會把小孩帶走……)教師小結:對,陌生人有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

二、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1.有個叫小雨的小朋友自己在街上玩的時候碰到了一位陌生的阿姨,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2.播放視頻《不跟陌生人走》,到"阿姨想帶小雨走"停止。

提問:

(1)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

(2)為什麼?

3.我們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樣做,繼續播放視頻,請幼兒看完後提問:

(1)那位阿姨是怎樣把小雨騙走的呢?(她説媽媽有事,請她來幫忙接小雨的)

(2)這位自己稱是媽媽同事的阿姨小雨認識嗎?

教師小結:所以無論別人怎麼説,只要你不認識的人都是陌生人,陌生人都不能輕易相信。(通過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進一步瞭解"陌生人"的含義。)

(3)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麼辦法救小雨呀?

(4)我們怎樣判斷陌生人説的話是真是假呢?

(引導幼兒通過討論得出一些常用的判別方法,如:給家裏人打電話,詢問警察叔叔,找老師幫忙等等)

4.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會被賣掉,被帶到其他的地方去,就見不到媽媽了)

5.總結:所以我們堅決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現在我要來考考咱們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知道遇到陌生人應該怎麼做了。

情景一: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事情?(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提問: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播放情景二:陌生人給小朋友好東西吃。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陌生人給小朋友東西吃)提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播放情景三:陌生人帶小朋友找媽媽。

問題:遇到這幅圖上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教師小結:我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好人,但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也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走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能夠認識交通信號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3.知道要在成人的帶領下走斑馬線過馬路。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準備:

每人一幅交通信號圖、小人圖片30、小星星音樂、紅黃綠信號燈各一個、方向盤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2分鐘)

提問: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老師向他們問好,唱一首歌曲吧!《小星星》。歌曲中唱到小星星像什麼?眼睛一閃一閃的!那小朋友們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嗎?

二、展開:(12分鐘)

1.出示紅綠燈一閃一閃。(1分鐘)

提問:馬老師就知道有一樣東西會像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今天老師把他請到了咱們班。請看,原來馬路上的交通信號燈。(小朋友的.眼睛真厲害,觀察到了這麼多一閃一閃的東西,讓我們來看看小朋友講到的交通信號燈吧!)

2.提問: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交通信號燈在馬路的什麼地方嗎?他有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的燈表示什麼意思?我們看到她後應該怎樣做?(2分鐘)

小結:十字路口通常會有交通信號燈,一般有三種顏色:紅色、黃色、綠色。紅燈亮時,過馬路的人就要停下來,站在路邊等待;綠燈亮時,才可以過馬路;黃燈亮時,要停下來等一等,如果已經走到馬路上了,就要加快腳步趕緊走到馬路對面。

3.小朋友們的小眼睛很厲害,觀察的很仔細,那你們的小腦袋聰明嗎?現在老請小朋友跟老師説一説關於紅綠燈的二個,看誰能夠記住!(1分鐘)

兒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4.現在我們玩個關於交通信號燈的遊戲好不好,老師來扮演紅綠燈,小朋友扮演小司機。汽車在出發前小司機們一定要念兒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唸完兒歌后,小朋友們模仿開汽車的動作。當老師出示綠燈時,小朋友應該怎樣做?黃燈、紅燈怎樣做?一定要看交通信號燈哦!(3分鐘)

我們先來學下小司機吧!

5.小朋友們真是遵守交通規則的小司機,給自己棒一個。(2分鐘)

提問:看老師除了交通信號燈,還帶來了什麼?(出示斑馬線)你在哪裏見過他?他叫什麼名字?他是幹什麼用得?

小結:一般斑馬線會出現在具有過往行人的路口;他叫斑馬線因為他想動物斑馬身上的花紋!斑馬線主要是保護行人的作用。人們走在上面會安全的,因為汽車、自行車啊看到斑馬線上有人經過的時候,就會慢慢的減速、停下來的,先讓人們走過去!小朋友外出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牽好爸爸媽媽的手,走斑馬線哦!

6.現在就請小朋友輕轉小椅子,我們一起做遊戲。(3分鐘)

指導語: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幅畫有斑馬線、紅綠燈的圖畫,小朋友手中還會有一個小人,這個小人就是你的小寶寶,今天你帶他過馬路。當老師説紅燈亮時,你應該帶他怎樣呢?看誰能把自己的小寶寶安全的帶過馬路!

三、結束。(1分鐘)

小結:小朋友們真是聰明、靈活的寶貝。現在讓我們開着小汽車去小邊喝水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沒有以小班式的口吻對孩子進行對話,聲音尖、語速快。在遊戲中,遊戲的時間以及設計考慮的不是很細緻。在紅綠燈遊戲過程中,知識不嚴謹,沒有按正常的紅綠燈顯示出示。活動時,幼兒的常規欠一些。

改進措施: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語言上要親切,與孩子儘量保持平等的距離。在紅綠燈遊戲時,請孩子分組進行遊戲,遊戲中出示紅綠燈變化時,要符合現實現象。在第二個遊戲,將幼兒在紙上操作改為佈置場地,讓幼兒實際進行體驗如何過斑馬線。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幼兒對活動增加趣味性。

小百科:交通信號燈是指揮交通運行的信號燈,一般由紅燈、綠燈、黃燈組成。紅燈表示禁止通行,綠燈表示准許通行,黃燈表示警示。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有益的學習經驗:

1.通過故事懂得,不能憑自己力氣大就欺負弱小者,無論什麼人都要禮貌謙讓。

2.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

準備:

《小熊讓路》故事教具一套(森林背景圖一張, 人物畫:小熊、小花貓、小公雞、小猴、大象)

《小熊讓路》相關的視頻

活動與指導:

1.教師出示小熊貼絨,介紹小熊的人物特點:長得胖胖的,力氣很大很大。今天就講一個關於他的故事,名字就叫——《小熊讓路》

2.教師演示教具並播放故事。(故事見附錄)

3.提問:

(1)故事叫什麼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

(2)為什麼小熊欺負小兔、小花貓、小公雞,而不敢欺負大象?他這樣做對嗎?

(3)力氣大就可以欺負人嗎?大象的力氣比小熊大,為什麼他就不欺負人呢?

(4)大象給小熊讓了路,為什麼小熊不好意思了呢?你們猜他心裏怎麼想?他明白了什麼?以後他會怎麼做呢?

4.小結: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憑自己力氣大就欺負弱小的人,無論什麼人都要懂禮,講謙讓、説話要和氣。

5.結合幼兒日常表現,教師請幼兒自己想一想有沒有欺負人的現象,今後打算怎麼做?請大家互相監督和幫助,做一個禮貌、謙讓、受歡迎的小朋友。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在這個課件中讓孩子要愛護小動物、講究衞生和注意日常生活。以課件的形式生動的表達更能讓幼兒明白。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對生活習慣有正確的對待。

2、讓幼兒區分正確生活習慣和錯誤的生活習慣

三、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圖片

四、過程建議

第一步:問幼兒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讓幼兒自己回答)

第二步:大家觀看課件(教師邊看邊講解)1、大家説裏面誰是好孩子呢?2、看完以後,試着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講課件的內容,這樣有利於鍛鍊幼兒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步:用圖片來講解好孩子應該怎麼樣做,並讓幼兒説説自己應該在幼兒園和在家裏應該怎麼樣做老師和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第四步:設計一個場景,讓幾個孩子參與不同的角色,其餘的孩子來判斷是否應該那樣做是不是一個好孩子。

第五步:教師總結以上的.過程,並讓孩子更理解做好孩子的重要。

五、延伸提示

1、鼓勵孩子們以後要養成好孩子的生活習慣。

2、家長和老師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也能主動讓一讓別人,作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透過遊戲讓幼兒體驗互相謙讓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體驗遊戲圖片分析兒歌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繫有細繩的小球礦泉水瓶子

活動過程:

1.遊戲“逛公園”

1)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五個幼兒。

2)教師向幼兒説明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誰。(紅色代表媽媽,綠色代表爸爸,藍色代表哥哥,白色代表爺爺,粉色代表小妹妹。)

3)幼兒將小球放入瓶子(公園)中,教師引導幼兒:公園裏有什麼,你們在公園裏玩得開心嗎?

(鈴聲響起)教師:“公園裏着火了,大家快跑!”

(鈴聲結束)幼兒鬆開手,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你們從公園跑出來沒有?為什麼沒有跑出來?結果怎樣樣?你們又是怎樣跑出來的?

小結:公園裏着火了,大家都趕緊往外跑。有的人互相擁擠,只顧着自己,結果誰也沒有跑出來。都受傷了,有的人互相照顧,一個一個地跑,就全都跑出來了,誰也沒有受傷。

2.討論:大家就應讓誰先跑,誰最後跑?為什麼?

3.第二次玩“逛公園”的遊戲,鼓勵幼兒按照大家討論的順序從公園裏出來。

4.看圖講述:這些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做得對不對?我們就應向誰學習?

5.兒歌:“拍手歌”。結束活動。

附兒歌《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世界有我也有你。

你拍二,我拍二,大家生活在一齊。

你拍三,我拍三,互相謙讓很簡單。

你讓我來我讓你,和諧社會更美麗。

活動延伸:

在幼兒園放學回家的`時候,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樓道的擁擠狀況,讓幼兒瞭解擁擠的害處,在實際生活中明白要讓老人和小孩先走,走的時候靠樓梯的右邊,不能擁擠。同時號召家長也一同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教育幼兒養成互相謙讓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讓幼兒體驗互相謙讓的重要性。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也能主動讓一讓別人,作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方法:體驗遊戲 圖片分析 兒歌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 繫有細繩的小球 礦泉水瓶子

活動過程:

1.遊戲“逛公園”

1)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五個幼兒。

2)教師向幼兒説明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誰。(紅色代表媽媽,綠色代表爸爸,藍色代表哥哥,白色代表爺爺,粉色代表小妹妹。)

3)幼兒將小球放入瓶子(公園)中,教師引導幼兒:公園裏有什麼,你們在公園裏玩得開心嗎?

(鈴聲響起)教師:“公園裏着火了,大家快跑!”

(鈴聲結束)幼兒鬆開手,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你們從公園跑出來沒有?為什麼沒有跑出來?結果怎麼樣?你們又是怎麼跑出來的?

小結:公園裏着火了,大家都趕緊往外跑。有的人互相擁擠,只顧着自己,結果誰也沒有跑出來。都受傷了,有的人互相照顧,一個一個地跑,就全都跑出來了,誰也沒有受傷。

2.討論:大家應該讓誰先跑,誰最後跑?為什麼?

3.第二次玩“逛公園”的遊戲,鼓勵幼兒按照大家討論的順序從公園裏出來。

4.看圖講述:這些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做得對不對?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5.兒歌:“拍手歌”。結束活動。

附 兒歌《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世界有我也有你。

你拍二,我拍二,大家生活在一起。

你拍三,我拍三,互相謙讓很簡單。

你讓我來我讓你,和諧社會更美麗。

活動延伸:

在幼兒園放學回家的時候,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樓道的擁擠情況,讓幼兒瞭解擁擠的.害處,在實際生活中知道要讓老人和小孩先走,走的時候靠樓梯的右邊,不能擁擠。同時號召家長也一同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教育幼兒養成互相謙讓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社會領域的目標重點是要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同時《綱要》也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過程,應當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

在進行社會領域活動主題“葫蘆兄弟”下,其中有製作名片的活動,活動目的是體驗與父母一起動手製作,與父母一起用繪畫、書寫、剪貼等方式製作自己的名片,在實際進行這個活動時,我們感到僅是這樣一個活動沒能充分挖掘出“名片”作為現代交際工具的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活動進行了深化、拓展,縱向的活動有收集名片,從而讓孩子對名片有一個具體的、外觀的,內容上的瞭解,再自己製作名片。同時在班級內,利用名片進行交流活動,對名片的作用有所瞭解,感受。

同時,我們專題組本期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利用資源達成社會領域總目標,而同伴資源的利用是我們研究內容其中的一點。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的考慮,我們組織了這樣一次班際間的交流活動。

活動名稱:

交往活動――我的新朋友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交新朋友的願望,感受新朋友的快樂。

2、進一步瞭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膽地介紹自己,與同伴分享、合作。

活動準備:

1、錄音帶:歌曲《友誼舞》《找朋友》。

2、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一張名片,自帶一件物品。

3、請幾位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做客人。

活動過程:

活動前半部分在菠蘿班、香橙班兩個班上分別進行

一、遊戲《猜猜我是誰》,引入活動。提問:

1、剛才參加遊戲的小朋友,蒙上了眼睛,為什麼都能很快猜出後邊的小朋友呢?(因為我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天天都在一起,很熟悉了,我們都是老朋友了。)

2、我們菠蘿班的老朋友天天都在一起,你們快樂嗎?

3、為什麼很快樂?

4、那如果我們有了更多的朋友會怎麼樣呢?

5、你們想認識新朋友嗎?

二、兩位鄰班教師(本班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帶着禮物出現。

“噹噹噹……”響起敲門聲,老師打開門“真巧,一説到新朋友,現在就有新朋友來了。請進!”

新老師與小朋友打招呼,並分別作自我介紹。

三、幼兒做自我介紹

1、剛才我們認識了新老師,現在怎樣讓新老師認識我們呢?

2、請幼兒分別用名片、口頭介紹。

3、名片上面有些什麼內容?(姓名、電話號碼、住址……)

4、師小結名片的作用。(名片能讓別人記得更清楚,更長久。)

以下部分兩個班在音樂廳進行

四、自主交往活動

老師聽説香橙班的小朋友也在尋找新朋友,老師和他們約好了在音樂廳見面,現在,讓我們帶上名片和禮物,一起去認識新朋友吧。

1、音樂開始,兩個班的小朋友分別從兩個門進入。

香橙班:你們好,我們是香橙班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樂心情!

菠蘿班:你們好,我們是菠蘿班的小朋友,菠蘿菠蘿,健康快樂!

兩個班老師分別作自我介紹。

2、幼兒自主交往。

五、小結,請幼兒和自己新認識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老師: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你是怎麼去認識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麼?你感覺怎麼樣?

小結:和朋友在一起真快樂,朋友越多,我們的快樂也多。

六、音樂《找朋友》,結束

老師:認識了新朋友真高興,現在我們和新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吧!

園長點評:

1、因有前期班級幼兒在一起學習生活,相互熟悉瞭解以及好吃好玩的東西及趣事分享的快樂體驗。此活動,教師以“猜猜我是誰”喚起幼兒認識新朋友的激情,好!

2、活動中,教師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認識新朋友的方法,並設置情境讓幼兒親身參與交朋友的活動中,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行為都有一定的發展,好!

3、幼兒社會性中的交往、合作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社會組的教師關注了“如何利用各種資源達成社會領域目標”的問題,我相信,老師們對資源的理解是全面的,這是涉及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人與環境等的多種因素,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和整合幼兒生活世界中的可利用的資源,以幼兒的興趣為基點,立足於幼兒現實與長遠的發展,以幼兒喜愛的方式,預設或生成一些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因而,本次社會活動以“認識新朋友”應該説在上述問題上得到了突破,好!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回憶過生日的經驗,能用語言表述過生日的情景。

2、樂意參與集體活動,感受過生日的快樂,增進同伴間的感情。

3、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生日歌的磁帶。

2、事先佈置好生日樹(上有12根樹枝)。

3、每個孩子的生日小卡片。

4、生日調查表(幼兒和家長已經完成)。

活動過程:

一、放生日歌引出課題,請幼兒談談自己過生日的經歷。

1、這是一首什麼歌曲?

2、什麼時候要唱生日歌?

3、幼兒講述過生日的情景。

平時你是怎麼過生日的呢?(請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説)

4、有那麼多的人關心你,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5、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嗎?

(開火車介紹自己的生日)

二、介紹生日樹

1、這是一棵生日樹,1代表1月,猜猜這裏應該是幾月

2、讓幼兒知道生日樹上有十二棵樹枝,正好表示十二個月。

三、師生共同佈置生日樹。

1、請幾位小朋友看着自己的生日卡來説説自己的生日在哪一月?你的生日卡應該掛在哪棵樹枝上

2、分組讓幼兒把卡片掛上去。

3、掛好後幼兒之間互相檢查。

4、比較生日樹各個樹枝上卡片的多少,得出哪個月份生日的人最多

5、小結:生日樹的用處還真大,有了它不僅可以美觀我們的教室,它還可以提醒我們每個月都有誰生日呢。

6、分享調查表

師:每個人都要過生日,你還知道其他人的生日嗎?

原來昨天,我們每個小朋友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了生日調查表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1)請若干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

(2)幼兒互相介紹。

四、師生同唱生日歌。

1、過生日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啊。知道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生日,那麼當他們過生日的時候,你會給他們送什麼禮物呢?

2、小結:一句祝福的話,一個擁抱等也是很好的禮物。

3、過集體生日,體驗集體生日的快樂。

(1)你們知道嗎?這個月我們班有位小朋友生日了,她是誰呢?請這位小朋友上來,今天我們一起為xx小朋友過生日,好嗎?

(2)我們應該對xx説些什麼祝願的話呢?(教師引導)

(3)xx心情怎麼樣?讓我們把這開心一刻永遠保留下來吧!(師生拍照留念)

(4)放《生日快樂》歌,師生一起唱。

活動反思

過生日是孩子們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盼望的一件事,説是過生日孩子們都能滔滔不絕。這是一個對於所有孩子來説都感到特別親切的一件事,但大多數孩子提起過生日往往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日。只是單純的想從長輩那裏獲取,卻從沒有想到反哺與期待,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過生日為切入口,圍繞一棵生日樹鋪張開去,開展了活動生日樹,其目的是讓幼兒在回憶過生日的經驗,能用語言表述過數日的情景。在參與揚集體的活動中,感受過生日的快樂,增進同伴的感情。活動開始我播放生日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聽到這首歌曲就知道是生日歌,是過生日的時候唱的。活動中厚幼兒講解自己的生日過程時有不少的小朋友都能講出以往的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有介紹的機會,讓每個孩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接着向幼兒介紹生日樹衣,讓幼兒觀察樹上有幾個分叨叉,每個分叉上有什麼。通過觀察幼兒發現樹上有12徹個分叉,每個分叉上都有一個數字。活動前,家長在家桌鋨鎦幼兒記住了自己的生日是幾月份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幼兒就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掛照片的地方。整個活動下來孩子想像豐富,都能把照片貼在自己的位置上,記憶力好的幼兒中還能記住別人的生日,整個活動達到了預定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分享就是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玩具食物或圖書等)或快樂的事與小夥伴分享。

2、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並與同伴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驗分亨給別人和日己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幼兒提前帶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品,如一個玩具,一本書等佈置“我喜歡的……”展示台。

2、《一粒穀子》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收集幼兒在家中以及幼兒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課件。

3、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5頁。

活動過程

1、參觀“我喜歡的……”展示台,請幼兒介紹自己最歡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喜歡。

2、教師出示一袋穀子,告訴幼兒是小雞要分享給小朋友的,幼兒打電話感謝小雞,引出活動。

3、教師結合圖片,講述故事,知道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

提問:小雞貝貝在院子裏找到一粒穀子時,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貝貝的同伴吃到穀子時候心情是怎樣的?貝貝的心情怎麼樣?我們該像小雞貝貝學什麼?

教師小結:小雞貝貝有好東西總是願意與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別人一起吃,有好玩的東西和別人一起玩,分享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4、“我會分享”實踐活動。

幼兒自由結伴交換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圖書。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在分享中學説禮貌的語言,如,請、謝謝等,分享中要愛護別人的圖書玩具,玩完了及時還。

5、教師及時將幼兒在活動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進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樂,同時請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做的。

6、教師和幼兒討論在班級中建立“分享角”繼續分享自己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午飯時請小朋友吃米飯,分享小雞的禮物。

2、閲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5,並鼓勵幼兒在家將自己的物品與家人以及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認知和判斷對於幼兒來説都比較容易,難得是體驗,只有真正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樣幼兒才能真正明白為什麼分享是一種好行為。我覺得這次活動還是很合適中班的孩子,可以促進幼兒將認知轉化為行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分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