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5W 次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2、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右的'擺放物體。

3、養成大聲講述操作的習慣。活動準備:排隊標記圖,小動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圖片,瓶子與蓋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排隊標記

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呀?對了,這是排隊標記圖,排隊標記圖表示要給小動物或者小物品排隊了,應該在哪裏排隊呢,對,要從紅旗後面開始排,排在紅線上面,一個跟着一個排。

二、給小狗吃骨頭

教師:小狗出來玩啦,狗媽媽叫小狗要排好隊才能出去,小狗遇上了難題,我們不會排隊怎麼辦呢?小朋友會排隊嗎?一起幫幫小狗吧。

示範小狗在排隊標記圖上排隊

教師:小朋友們,小狗排好了隊,在外面玩得很開心,一會兒後,它們肚子餓了,我們來分肉骨頭給它們吃好嗎?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一起來分一分。

示範一一對應地給小狗分骨頭

教師:咦?是不是全部小狗都有骨頭吃了?沒有,一隻小狗沒有骨頭吃,那是小狗多還是骨頭多?

引導幼兒説出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一隻小狗沒有骨頭,小狗比骨頭多。

三、瓶與蓋比多少

1、 情景導入

教師:狗媽媽在家大掃除的時候,找出了許多瓶子和蓋子,你能幫瓶子找到蓋子嗎?

教師: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

2、重疊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一樣大的瓶子和蓋子若干,與幼兒討論。教師:用什麼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引導幼兒將瓶與蓋重疊對應(一個蓋子蓋在一個瓶子上),再説説誰多誰少。

3、並列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從小到大有蓋的瓶子一套,與幼兒討論:用什麼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4、教師:如果不用蓋子蓋瓶子的方法,還有什麼辦法能找出瓶子與蓋子誰多誰少呢?引導説出並列對應的方法。

四、活動結束

小狗謝謝你們幫它們排了隊,分了骨頭,謝謝你們,瓶子和蓋子也在你們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再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比較高低並嘗試用語言進行描述。

2.感受模仿小烏龜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三種不同高度的長凳各兩條(每種高度的長凳上貼上一種顏色的即時貼)

2.貼有紅貓和黃貓圖片的小籃子各一個;貼有紅房子和黃房子圖片的玩具筐各一個。

3.紅黃兩色小魚積木片若干。

4.活動前場地上長凳的擺放如下圖:

【活動過程】

一、爬小橋(比較兩座橋)

教師引導幼兒做做模仿小烏龜的動作。

教師出示紅色小貓的籃子,引導幼兒為小紅貓抓紅色小魚。要求:從小橋的下面爬過去,每人抓一條紅色的小魚,再回來餵給小紅貓吃。

-----提問:兩座小橋爬起來感覺有什麼不一樣?哪一座小橋更難爬?

小結:紅色的橋高一點,黃色的`橋低一點。

教師出示黃色小貓的籃子,引導幼兒為小黃貓抓黃色小魚。

-----提問:藍色的橋和黃色的橋比,誰高誰低?

小結:藍橋高,黃橋低。

二、連小橋(比較三座橋)

----提問:剛才是紅橋高,現在是藍橋高。那麼這三座橋放在一起,到底誰最高呢?

教師搬過一邊的藍色長凳,放在紅、黃長凳中間。

-----提問:現在看出來了嗎?誰是最高的?誰是最低的?

小結:比較高低的時候,把兩座橋靠靠近,就知道誰高誰低了。紅橋最高,藍橋低一些,黃橋是最低的。

三、走小橋

師:這麼漂亮的小橋,走上去會是什麼感覺呢?我來走一走吧。

-----提問:我從這裏走過去,是越走越高?還是越走越低?

教師示範從紅橋走向黃橋,邊走邊念兒歌:小烏龜,走小橋,越走越高,越走越高。教師請一個幼兒再次示範,帶領全體幼兒一起跟着念兒歌。

-----提問:剛才這座橋是越走越高的,如果要再搭一座越走越低的小橋,這邊應該放什麼顏色的橋?

教師請幼兒一起幫忙將紅色長凳與黃、藍長凳連接。

教師帶領全體幼兒從第二座橋走過,同時一起念兒歌:小烏龜,走小橋,越走越低,越走越低。

小結:我們從最高的小橋出發,越走越低啦。

教師出示紅貓和黃貓的家,分別放在兩座橋的一邊。請幼兒幫小貓把小魚送回家,請幼兒分別從兩座橋上走過去,邊走邊念兒歌,並把手裏的小魚送到小貓的家裏。

《烏龜過橋》這個活動,老師不僅讓孩子在遊戲當中感受模仿小烏龜的樂趣,還在遊戲當中引導孩子比較高低,順利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使幼兒獲得了發展,那麼,對於這節活動,老師們有什麼想法,可以根據以下3個拋問去交流。

拋問:

1.本次活動指向的兒童比較的能力主要是什麼?

2.請你分析本次活動中幼兒獲得了哪些方面的發展?

3.請例舉幼兒在户外活動大型運動器械時,可以積累哪些空間認知的經驗?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我們班幼兒年齡不均,男孩子佔三分之二,幼兒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兒喜歡觀察新鮮事物,樂意在玩中學識。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通過卡卡熊過生日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並展開教學。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學習用簡短的句子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貓、小魚圖片和白紙若干。

2、貓媽媽頭飾1個。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

教師扮演貓媽媽:“小朋友們好!知道我是誰嗎?……你們能不能幫我喂喂我的貓寶寶呀?讓我先來教教你們怎麼喂貓寶寶吧……”

2 基本活動:

(1)教師示範:

a 先給小貓排隊

向幼兒説明要求,喂小貓的時候要説:“一隻貓吃一條魚”

c 引出多和少(貓的圖片比魚的圖片多1―2張)提問:為什麼這隻小貓沒有魚吃呀?幼兒討論,教師從旁引導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讓做得對做得好的幼兒上台來邊做邊講

(4)鞏固複習:教師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兒來説操作過程

3 鞏固複習:

(1)教師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兒來説操作過程

(2)讓部分幼兒扮演小貓,部分幼兒扮演小魚,讓幼兒練習操作過程

(3)“送貓寶寶回家” ――讓幼兒把自己得作業放到教師指定的地點

活動延伸:

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玩具和器材讓幼兒更多的操作比較,加強記憶。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正確感知圖形的基礎上,學習按圖形的某一特徵(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2、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學習説:“我把×形×色送給你吃”。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片若干、食物餅乾、小碗和幼兒人數相等、盤子6個、小動物頭飾6個、3個有標記的籮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給餅乾按形狀分類。

師:寶寶們,今天兔媽媽開了一家餅乾店,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師:寶寶看!這些餅乾長得一樣嗎?幼:不一樣。那現在請寶寶睜大小眼睛仔細觀察一下盤子裏的餅乾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形狀、顏色)誰來介紹一下,你看到的是什麼形狀的餅乾?

師:總結:寶寶觀察的真仔細,兔**的餅乾店裏,有紅的、有綠的、有圓的、有方的、還有三角形的餅乾。

2、師:兔媽媽店裏的餅乾真多呀!我們一起來把這寫餅乾分一分吧。怎麼分呢?(幼兒討論)好,我們一起回座位想個辦法吧。

二、認識形狀標記按形狀分類。

師:寶寶看!這是兔媽媽準備的籮筐,這個籮筐是誰的家呢?你怎麼知道的?這是形狀標記,啟發幼兒想一想:這是什麼標記呢?(帶領幼兒讀一讀標記的名稱)那麼這個籮筐裏放什麼樣的餅乾呢?誰來放放看。提醒寶寶邊送邊説:×形餅乾,我送你回×形的`家。(依次出示三個籮筐,放完後師幼集體檢查)

三、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嘴巴顏色形狀喂餅乾。

師:寶寶真聰明把餅乾都整理好了,餅乾店開業了誰來嚐嚐好吃的餅乾哎,寶寶看誰來了?小貓喜歡吃什麼樣的餅乾呢?(引導寶寶觀察小貓的嘴巴)對呀!小貓喜歡吃圓形的綠餅乾。

師:我先來喂,小貓我給你吃圓形的綠餅乾。誰也想來喂小貓吃的呀?(幼兒2——3個)小貓説餅乾真好吃,看又有誰來了?誰來喂他吃呢?(可以一人喂大家説)小貓、小狗吃的正開心的時候,看!又有誰來了,依次出示四隻小動物,寶寶看看他們要吃上樣的餅乾呢?

師:一下子來了這麼多的小動物,兔媽媽忙不過來了,誰願意來幫助兔的?(幼兒集體喂)餅乾喂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喂的對不對。

師:小動物們都吃飽了,他們高高興興回家了。(放進籮筐裏)

四、品嚐活動

寶寶真能幹,兔媽媽為也感謝寶寶還給寶寶準備了獎品呢,這些獎品在這個箱子裏,猜猜看會是什麼獎品呢?(請一個寶寶上來看看箱子)師:寶寶喜歡吃什麼樣的餅乾呢?好!我們一起去洗乾淨小手來吃餅乾。

教學反思: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愉快地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操作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過程中教師為幼兒充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幼兒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一)感知同樣長度的物品因擺放方式不同,佔據的空間不一樣。

(二)對物品本身的長度與佔據空間位置的關係萌生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能判斷長短。

(二)物質準備:三條長短不一的和三條一樣長的實物圍巾、狗圖片、幼兒《數學》第19頁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2.冬天是怎麼樣的`呢?引導幼兒大膽説出來。

(二)送圍巾

1.出示三塊圍巾,請幼兒説説哪塊長,哪塊短。

2.(出示大中小三隻狗)這塊最長的圍巾送給誰?最短的送給誰?為什麼?

(三)會變化的圍巾

1.把三塊同樣長短,但分別是摺疊、彎曲、拉直的圍巾放在展示台上,問幼兒哪一條圍巾長?

2.根據幼兒的回答,當場把這些圍巾全都拉直,説説它們是否一樣長,為什麼。

3.再次把圍巾折回原來的樣子。

(四)長頸鹿排隊

請幼兒翻到幼兒《數學》第19頁,點數長頸鹿的數量,並比較一下哪隊長頸鹿排的隊伍長?哪隊短?為什麼?

四、活動延伸

(一)在生活中尋找同樣長度的物品。

(二)將教具投放在區角中。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按大小特徵排序並進行相應的匹配。

2、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皮球大小各1個,圖片,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大熊和小熊)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瞧!他們是誰啊?出示圖片(小熊大熊)兩隻熊哪裏不一樣?你們能猜出誰是大熊誰是小熊啊!為什麼? (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師:你們都認識了這兩位客人了,你們怎麼跟他們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實物直觀比大小

師:大熊和小熊想來做運動帶來了一個球 (出示大皮球).你們説這個球應該給誰呢?

你們覺得這個球是大球還是小球啊?為什麼?

我再拿來一個球,現在請你來比一比,哪個球大,哪個球小?你們是用什麼辦法比出來的呀?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較出大小,一個東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個好朋友跟它一起比,兩件東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誰大誰小.(目測法)

三、幼兒實物探索

師:兩隻熊啊,今天還帶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麼呀?請你找出大的東西用手上的.貼貼紙貼在它身上.教師和幼兒邊説邊檢驗.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現在我要加大難度靠考考你們,咦?又滾來一個球,現在三個球請你説説看哪個最大哪個最小?請個幼兒來從大到小來排排隊,再請個幼兒從小到大排排隊.

五、分辨圖片大小

師:兩隻熊非常開心又來了一隻熊,她來了,現在請小朋友説説哪個熊最大,哪個熊最小?請幼兒從大到小排序. 三隻熊現在要去動物園找朋友做遊戲.看是什麼動物?你能給三隻熊找到相應的好朋友嗎?為什麼?

小結:大熊要找大的動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動物做朋友,剩下來的動物就可以和中間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兒操作,檢驗

師:動物園裏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都已經放在你們的小凳子底下了,你們拿出來看看,請幼兒舉起手中大的動物搖搖,再舉起最小的動物搖搖(幼兒上來粘貼)現在請你們幫他們找朋友吧.

師:你們看,大熊中熊,小熊他們的朋友可真多啊,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是不是他們的好朋友?(比對大小,如發現錯誤,請幼兒指出糾正)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學習3以內的數數。

2、學習單位量詞,瞭解數的實際意義。

3、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卡片

2、1—5圓點卡片和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説話

1、出示圖片,你們找找看圖片上那些東西只有一樣?

(請幼兒上來邊點邊説。)

教師:一隻小豬、一個水桶、一塊肥皂、一條褲子……

2、教師:那你們再看看那些東西是有兩樣?

(讓幼兒個別回答,説出物品的單位量詞,如果幼兒一開始説不出來,教師可以幫忙提醒。)

3、圖片上有數字“1”和數字“2”表示的東西,你們看看有沒有用數字“3”表示的呀?

(幼兒個別回答)

二、認識數字

1、剛才你們找到圖片裏有一隻小豬,一塊肥皂,那你們看看這張原點卡片用什麼數字寶寶

來表示啊?為什麼?

(教師出示圓點卡片。用“1”來表示,因為有一個圓點。)

2、教師:我這裏還有兩張原點卡片,你們找找誰是這兩張卡片的好朋友?

(幼兒個別上來操作)

三、編數數歌

1、教師:現在老師有一首很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學呀?

2、教師範念:

你數1,我數1,1只小豬來洗澡;

你數2,我數2,2條毛巾擦擦背;你數3,

我數3,3滴水珠淌下來。

3、提問:兒歌裏説了些什麼?(幼兒個別回答,教師)

4、教師:你們一起來跟我念一遍兒歌好不好啊?

四、

今天我們學會了3以內的數數,還學了數數歌,你們回家幫這首數數歌編一套動作,明天來幼兒園告訴我好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