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1000字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5W 次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説。故事背景在1963年的喀布爾,講述了富人少爺阿米爾僕人哈桑之間的友情、親情、背叛及救贖。兒時,兩人一起成長,玩耍嬉戲。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善於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再追風箏的過程中,哈桑因機智勇被父親讚揚,但自己的寫作才華,爸爸並不看重。心態失衡的阿米爾在自己生日當天,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哈桑,導致哈桑一家流落異鄉。戰爭爆發,父親帶着阿米爾離開阿富汗,去了美國。多年後,成年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被父親朋友告知真相後,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開始自我的救贖。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1000字

回家的高鐵上,翻開這本書,初衷只是想打發旅途閒餘的時光,翻看幾頁後頗有感觸,文章內容沒有華麗詞藻的修飾,但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不同與以往看過的小説,大都是以愛情為主線進行講述。本文則主要是以兩個男孩之間的友情為主線,描述了一個人成長與救贖的過程。通篇閲讀後,淺談一些感悟。

一是,印象中的阿富汗更多是新聞中的戰火紛飛,整個城市殘垣斷壁,滿目瘡痍。不曾想過戰爭前的阿富汗是那麼寧靜與美麗。孩童們每日放學後,揹着書包在街道上追逐嬉戲,夜晚爬上樹枝,仰望星空,嚮往着成年後的美好。大人們早出晚歸,下班後約三兩好友小酌幾杯。然而突如其來的戰爭,卻將揮之不去的陰霾籠罩在國家的上空,城市失去了歡聲笑語,唯留惶恐不安。與之相比,我們生活的地方可謂是幸福至極,國家給了我們一個和平的環境,人們可以在這片土地安居樂業。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年一代,更應該全面提升自我,為幸福生活奉獻自己微小的力量。

二是,作者筆下的阿米爾少爺,出身貴族但自私懦弱,有着強烈的等級觀念,不論僕人哈桑對他多麼的忠誠,都無法換得他的尊重。讀後感當哈桑為保護風箏而遭欺凌時,阿米爾親眼目睹卻沒有膽量挺身而出。因為無法再面對哈桑,所以用栽贓嫁禍的的手段逼走他。然後他不僅沒有從逼走哈桑的行為中解脱,反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好似天平的兩端,略有差距,但不失平衡。哈桑一味的付出使得天平傾斜,他與少爺的關係開始發生變化,也導致後續的悲劇。身而為人,我們應該勇敢坦蕩,懂得感恩與回饋。儘管生活有許多的困苦,但我們仍需坦蕩面對少留遺憾。多年後回到阿富汗的少爺選擇勇敢地承擔應有的責任,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而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次自我的救贖都有一條成為好人的路,無法推卸的我們應該積極承擔。生活就是要求我們在風風雨雨中勇於前進,敢於擔當,在點點滴滴中細細回味每一份苦與甜。

最後,就是本書最有名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有三個人説過,哈桑對阿米爾少爺説過,在阿米爾前往阿富汗給予他出車導向服務的法裏德對阿米爾説過,以及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説過。“追風箏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爾,更是我們每個人。那支風箏象徵着友情、親情及美好的事物,為了心中的美好與守候,千千萬萬遍,努力追求,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