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八篇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7W 次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八篇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最近讀了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教學故事》一書,我被管建剛老師的教學深深的打動,對我有很大的教育。我初帶語言,本身作文就不好,這本書就像是及時雨,滋養了我,為我怎麼教作文給予很重要的指引。

管老師用具體、生動、細膩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他和他的學生們之間的小故事。既有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也有為雞毛蒜皮事情的爭執;既有師生之間的支持和友愛,也有中間發生的矛盾衝突。這些都是學校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但它們在管老師如數家珍般的敍述中,件件都是那麼令人難忘。

管老師認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與交流,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只能學生親歷、親為、親悟、親身體驗”,“學生是作文教學的主人”,“學生的生活是自己寫作的金礦”,“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一座寫作的金礦,學生的作文是自己開發內在的金礦,是開發生活的金礦”為此學生永遠要放在第一位,教師只不個是一個寫作的引領者,於是,管老師的教學貫穿“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的原則,讓學生的寫作在生活實踐中積累提高,而教師通過“評講”的方式來激發學生,使學生興趣增長,能力增強,寫作目的更為明確。

管老師創建的《評價週報》成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溝通交流的平台。只要你想寫,只要你想表達,《評價週報》都可以作為你抒發的平台。讓學生願意寫,有話寫,而不是東拼西湊,照搬人家的東西、表達別人的意見。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寫你想寫的話,這不就是最好的鍛鍊寫作水平的方法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能提高孩子寫作水平的方法其實就是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管老師通過《評價週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寫作潛力,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素養。

這本書給我的感動太多太多,管老師那執著的教育信念更是讓我深深敬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將如他一般,努力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孩子們支撐起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寫作空間。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閒暇中,我有幸拜讀了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雖然現在正值新課程改革之際,似乎這本書的出書時間並不符現代教育潮流,但它卻給我的收穫頗多,感觸頗深,使我受益匪淺。文中生動的實際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如一汩汩清泉、一絲絲雨露滋潤着我的心田。

蘇霍姆林斯基文中的這段話深深影響着我,他説“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應當先做些什麼,才不至於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而提高自身素質的首要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也許有些教師會抱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還要組織參加各種活動,教學工作整天忙得團團轉,身體已筋疲力盡,哪有時間騰出來讀書?”對此,我也有同感。但我想只要我們自身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計劃、學習計劃,總是能擠出時間來的。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古人云“善讀之可以醫愚”,因此,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讀書是很有必要的。讀書不光要讀所任學科的有關書籍,還要讀學科以外的書籍,要做到博覽羣書,因為現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學科以內的知識,現代課程是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也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有豐富、生動的語言,敏鋭的思想,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熠熠生輝。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於他廣泛閲讀的緣故嗎?所以,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備“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其次,我認為想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還必須虛心向他人學習,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在文中所講的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蘇霍姆林斯還教我們怎樣學習他人的教育經驗,他告訴我們,要把別人的經驗學到手,——這首先意味着:要理解一件事取決於哪些條件。否則,既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學到別人的經驗。他説,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因此,學習優秀教師的經驗,不能完全照別人的辦法教,按照別人的辦法教,教學效果是遠遠不如別人的,它需要自己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當然還需要全面地觀察、瞭解學生,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當然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光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還要學習他人的班級管理經驗,想想為什麼別的班級教師在與不在都一樣,一樣地秩序井然,而自己的班級就遜色多了,這就需要自己向他人學習,要向許多有教學管理能力的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治理之道,然後在自己的班級中進行全面瞭解,把這些經驗進行篩選,選取有價值的經驗在班級中運用,並不斷地摸索、研究,最後找到最適合管理自己班級的有效方法。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只有管理好班級,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書中還有許多我們還需要學習的教育思想理論,如“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評分應當是有分量的”、“學科教學中的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教給學生觀察”、“怎樣使小學生願意學習”、“必須教會少年閲讀”、“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教學中的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教育和自我教育”、“我怎樣寫教育日記”、“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怎樣教育學生熱愛勞動”、“課堂教學與課外閲讀”、“提高教學質量的幾個問題”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題,都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很有幫助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閃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着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初次瞭解美學這門學科,一般會感性地認為這是一門關於美的學問,什麼是美,怎樣欣賞美。在閲讀美學的相關經典著作之後,對美學會有一個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比如李澤厚的《美的歷程》,這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學著作,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作為讀者自然很好奇,這究竟是本怎樣的小書,在當時影響了那麼多的年輕人。

由於一開始就對本書存在閲讀的“期待視野”,希望從書中瞭解作者對美學獨特的見解,而《美的歷程》讓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在介紹 “美的歷程”時的連貫性、簡潔性。

雖然本書也像其他著作一樣分了章節,按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介紹從遠古圖騰時代的藝術萌芽到明清文藝思潮的興起的各時代藝術特徵及美學思想。“那人面含魚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斕的青銅器,那琳琅滿目的漢代工藝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那道不盡説不完的宋元山水畫,還有那些著名的詩人作家們屈原、陶潛、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畫像,它們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觸到的這個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麼?”時代精神的火花在這裏凝凍、積澱下來,傳留和感染着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常使人一唱三歎,流連不已。我們在這裏所要匆匆邁步走過的,便是這樣一個美的歷程。作者在開篇就以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學意象吸引着讀者。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這個寒假,我無意間翻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沒看幾頁,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愛到底是什麼?帶着疑問我跟隨亞米契斯,走進了他構建的“愛的國度”。

在書中亞米契斯告訴我們:愛,是科雷蒂對他父親的崇拜,雖然他父親只是一個木匠,但在科雷蒂心中,他父親是最偉大的;愛,是作者的父親,在家裏經濟不太好的時候,自己省吃儉用,卻滿足了作者的需求;愛,是三年級的羅貝蒂奮不顧身救出了正要被公共馬車撞上的一位小男孩,而自己卻被車輪軋傷了一隻腳……

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我恍然大悟:愛,她看不見,摸不着,聞不到,但只要你用心去體會,就能發現她的身影,感受她的氣息。愛,就藏在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裏。愛,是給成天為你着想的母親捶捶背;給工作勞累的父親泡杯茶;給關節不好的奶奶端洗腳水;給受委屈的同學一個擁抱;給辛苦的老師一個微笑……只要做個有心人,愛是無處不在的呀!

愛,也在潛移默化中延續。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時,常看見媽媽主動的給老人們讓座。不知不覺中,我也養成了這種習慣,只要在公交車上看見需要幫助的老人,我就會條件反射式的站起來讓座。每當看到那些老人臉上綻開的笑容的時,我的心裏美滋滋的,感到特別愉悦!

愛是平凡的,也是濃重的。你可以在不經意間表達你的愛,而在不經意間你又收穫了愛;你我一起行動吧,讓愛溢滿你我的生活!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咬人的夏天》給我了許多感悟,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態度......

比如“白山林”這個故事,説的是一對父子,家裏貧困,聽説,有人打到了一隻狐狸,買了不菲的價錢,他們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借來了一把槍來到了森林裏,但直到天黑才打到一隻非常醜陋的兔子,這時才發現自己迷路了,他們心裏十分害怕,點點燈光給予了他們的希望,父子倆朝着燈光走去,發現了一位守林人,守林人好心地個給父子倆指路,並將他們留宿。一早起來,守林人出去打獵了, 當他們準備繼續打獵時,發現椅子上多了張精美的狐狸皮,父親起了霸為己有的念頭,看守林人要回來了,一把抓起狐狸皮,藏其棉衣下,叫兒子趕快走,走在後面的兒子發現了沒藏緊的狐狸皮,告訴了守林人,並和守林人説明了家裏的貧困,守林人將狐皮送給了父子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以誠信為本,不能像父親那樣不經過他人的同意,擅自拿別人的東西,像守林人一樣寬容大度,心胸能容納天下之物。

《咬人的夏天》給我許多感悟,希望大家能讀一讀這本書。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我很喜歡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很難想像一個外表如此粗獷的有林旋風之稱的男人有着如此温柔的情感,有着如此細膩的文筆,有着如此澄淨的心靈。今天讀了他的《寫在水上的字》,這種感覺愈發強烈了。不信,你也讀一讀這篇散文:

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因為在水上寫字,無論是多麼費力,那字都不能永恆,甚至是不能成形的。

如果我們企圖停駐在過去的快樂裏,那真是自尋煩惱,而我們不時從記憶中想起苦難,反而使苦難加倍。生命歷程中的快樂和痛苦、歡欣和悲歎只是寫在水上的字,一定會在時光裏流走。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

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着。

身心俱幻,正如在流水上寫字,第二筆未寫,第一筆已流到遠方。

愛,也是在流水上寫字,當我們説愛的時候,愛之念已流到遠方。

美麗的愛是寫在水上的詩,平凡的愛是寫在水上的公文,愛是誓言是流水上偶爾漂過的枝葉,知道是落葉的因緣到了,樹葉才會掉下。在一羣陌生人之間,我們總是會遇見那些有緣的人,等到緣盡了,我們就會如夢一樣忘記他的名字和麪孔,他也如寫在水上的一個字,在因緣中湮滅了。

生活中為什麼會有恐懼、驚怖、憂傷和苦惱?那是由於我們注視寫下的字,卻忘記字是無們在一條源源不斷的水上。水上的草木一一排列,它們互相併不顧望,順勢流去。人的痛苦在於前面的浮草思念着後面的浮木,後面的水泡又想看看前面的浮木。只要我們認清字是寫在水上,就能夠心無掛礙,沒有恐懼,遠離不切實際的夢想。

在洶湧的波濤與急速的旋渦中,順流而下的人,是不是偶爾抬起頭來,發現自己原是水上的一個字呢?

讀罷此文,我的思緒好久才從散文的意境回到現實中來。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裏,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温“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大自然裏有各種生物,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和昆蟲。

大自然給予了萬物生長,昆蟲也是由小小的幼蟲而變成的。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告訴了人們昆蟲是怎樣來的,昆蟲的天敵是什麼。

法布爾熱愛昆蟲,他喜歡這個昆蟲世界。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動物:蟬、萊粉蝶、蜜蜂、蠍子、節腹泥蜂……他進入了昆蟲時間,細心觀察,反覆做實驗,知道了昆蟲的各種習性和生存方法。

《昆蟲記》讓我知道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這本書把昆蟲當成人來寫,使人感覺身臨其境。原來我覺得屎殼郎很噁心,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它們是大自然的清道夫,我也漸漸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原來的我覺得蜜蜂很可惡,為什麼要和人們同歸於盡呢?現在我知道是因為它扎向人們,刺會連同一部分內臟一起存留在皮膚上,所以它們才會與人們同歸於盡。我知道,蜜蜂也有難言之隱。

夏日的音樂家—蟬,在枝頭放生歌唱,許多人覺得是噪聲,喜歡聽這種音樂的人寥寥無幾;神祕的隱士—蠍子,在人類看來,它是危險的,但它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

我喜歡這本書,法布爾用他幾十年的時間來觀察昆蟲,為的是自己,為的是他人,為的是世界!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往探尋案。《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的氣力。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説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説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説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説,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期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很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説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榜樣——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天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實在他的意義已經融進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進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輕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假如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天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往,甚至投進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進安利柯的生活,我走進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往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假如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以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知己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進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由於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闊別我們,非凡是闊別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往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往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