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怪誕行為學》讀後感

《怪誕行為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1W 次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怪誕行為學》讀後感,歡迎來參考!

《怪誕行為學》讀後感

  【篇一:《怪誕行為學》讀後感】

我的一位朋友在跨國公司任職,他每次乘飛機旅行總要到機場的西餐廳就餐,至少得喝杯咖啡。這些事他本可以從從容容地在家裏或附近的什麼地方解決。據我所知,機場的餐飲並不比其他地方的更好,價格卻要高出很多。但是,朋友仍然保有這個小小的“嗜好”。我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他説,機場的高價消費讓他感到有一種“懲罰”了公司的快感。當然,我的這位朋友絕對不會利用職權把公司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但是,為什麼他會利用政策之便讓公司遭受損失呢?

讀完《怪誕行為學》後,我才明白當公司與員工的關係完全成為市場規範下的產物時,社會規範就會永遠退場。換句話説,公司與員工的關係符合理性經濟學所謂的“成本—收益”原則,雙方都拼命想從對方那裏多撈一點“好處”。如果雙方關係在市場規範下,那麼員工每週工作40小時,公司付給員工相應的報酬,這是“在商言商”。而在社會規範下,公司會給員工提供子女“日託”服務、免費午餐、給予生病時的照顧和在經濟蕭條時不裁員的承諾。在市場規範下,僱員很難對公司保持較高的忠誠度,而社會規範是激勵員工保持忠誠的最好辦法。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創新遠比製造重要,人力資源也比機器更有價值。越來越多的公司看到和僱員建立社會規範的優勢。如果要將員工的潛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單純依靠交換原則下的市場規範是不可能的。國有企業曾一度是社會規範的“化身”,它的終身僱傭制、良好的福利都吸引了許多優秀人才。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也面臨着人才流失的問題。如何建立一套更為優化的制度,在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使組織既能保持高效運作,又能促進企業與人的和諧發展,這是今天許多國企面臨的重要課題。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會按照“成本—收益”原則來進行決策。但這個世界上還有大量用理性經濟學原理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為什麼富人會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為什麼別人的選擇會影響我們的偏好?為什麼我們會瘋搶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為什麼我們白乾活高興,幹活賺錢反而不高興?為什麼面對非現金資產我們更容易不誠實?諸如此類。行為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這些問題。

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人的行為,是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結合。同時,它需要通過大量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結論,因此又被稱為“實驗經濟學”。實驗經濟學顛覆了傳統的理性經濟學假設,更加符合現實世界中人類的思維模式。它從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引發讀者對習慣性事物的反思,並把這種反思引向市場機制的選擇、社會道德重建以及民族矛盾衝突等關乎人類福祉的主題上。行為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的結合對於我們研究發展出一套更加有效的社會機制和自我調節機制很有幫助。

該書的作者丹·艾瑞里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最終卻因他個人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成就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使他能夠從心理學的角度進一步思考人類決策背後的非理性因素。正如艾瑞里所言,他寫作該書的目的是“使人們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我們和周圍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動力是什麼,影響人們決策背後的心理機制是什麼”。它能幫助我們看到某些錯誤的發生是有系統、有規律的,看到我們一錯再錯的原因,從而設計出更好的應對措施來避免重複失誤。

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現象,尤其在不確定的轉型時期,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如房價暴漲暴跌、自殺人數的增加、仇富和拜金、與瀆職等等。因此,行為經濟學對轉型中的中國不僅有理論意義,而且有更多現實意義。

該書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學學術著作,它所研究的事物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讀起來妙趣橫生。讀過之後,你會對人類的行為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它將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篇二:怪誕行為學讀後感】

人難以借用“理智的名義”作出決定。

人都認為在自己在做重大決定時,是慎重考慮的,其實不然。有時,人在某時做的決定,雖然在當時認為自己沒有錯誤,但是過了那段時間,發現自己的決定是種錯誤。當時信誓旦旦認為,自己的決定時正確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人在做出決定時,有時是帶有情緒和衝動的,而情緒化會較長的存在而影響自己的決定,而不是短暫的過一點時間。所以,只有在自己沒有情緒的情況下作的決定才是準確地。

一、人喜歡比較和攀比。

當有兩種類型的食物供你選擇,比如A和B,這時,這時多半難以選擇,因為屬於不同的類型。如果這時再有一個A-,情勢立馬發生變化。在A和A-中,容易做出明智的決定,但是在兩種不同的類型,是無法選擇的。所以,大多數人都會去選擇A。

一個人要有自己的預期,不要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比如你的語氣收入是A,已經達到,但是有朋友是A+,此時,人應該冷靜下來,而不是被別人的思維或處境所左右。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如果作出某個決定,對自己和家人有什麼影響。

二、幼鵝效應和羊羣效應

人往往採用第一印象作為評價的標準,對人的態度,對物品的價格都會以第一次接觸的為標杆。

人會因為別人評價的好壞,而作為評價的標準。

三、免費

免費的效用,是做事沒有代價的獲取。抓住了人的心理弱點,認為免費是沒有代價的。在產品營銷時,可以採用這個策略,加大產品銷量,這在全世界都通用。但是消費者需要名字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購物滿**面運費)。

四、社會規範和市場規範

這個世界有兩種規範。一種是市場規範,另外一種是社會規範。市場規範,存在於日常經濟來往中,比如某人加薪升職;社會規範,存在於有益道德層面,比如給予別人幫助,給予別人關愛等。人需要妥善處理好這兩種規範,不要在需要社會規範的地方使用經濟規範。(某些人就算白乾活也願意,這就是社會規範的作用)

五、當理智遇到“性”

在“性”的刺激下,人的選擇將會截然不同,將會大膽和不顧後果。

  【篇三:怪誕行為學讀後感作文】

最近看了一本書——《怪誕行為學》,這本書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描述人類的非理性行為,乍一看似乎是跟經濟學相關的,實際上卻是和我們的日常行為和生活關係緊密,我沒有把它當作一本告訴我怎麼做生意的書,而是把書中所講映射到生活中,讓自己明白了一些看似平常卻出人意料的道理。

傳統經濟學認為,我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所作出的一切決策都是明智和最優的;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的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卻遠非傳統經濟學家所説的那樣完美。作者丹。艾瑞里將心理學引入經濟學的研究中,告訴我們非理性是人類的本能,是主宰人類行為和決策的隱形力量,非理性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可以預測和把握的。作者觀察世界的方式異乎尋常,對日常生活中的事非常細心,這本書不僅讓我理解了一種非理性的經濟學,其實更多地讓我感同身受於自己每天生活中點點滴滴。

第一章讓我印象深刻,為什麼我們喜歡比較和攀比?多數人只有到了具體情境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生活,直到親戚、朋友有一天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過的日子正是我們所憧憬的。一切都是相對的,這就是關鍵所在。作者的這些話同樣讓我恍然大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總是感覺到痛苦無比,因為當我把生活中的運氣與別人相比時,就產生了嫉妒和羨慕。我想大多數人與我都經常有着這樣的感受,我們經常寬慰自己説,想開點,各人有各人的命,只要自己努力,總有一天會得到自己想要的,自己也會擁有那一切。但其實,我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馬克。吐温曾經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寫道:“湯姆無意間中發現了人類行為的一個重要定律,那就是要人們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這件事的機會難以獲得即可”。在第二章,書中以這段看似有點難理解的話來開始解釋供求關係的失衡,解釋了黑珍珠如何從無人問津變為了稀世珍寶。對於生意我真的一竅不通,然而我卻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為商家把那一串普通的黑珍珠映襯在一串串寶石項鍊中間,環繞在最當紅明星名媛的粉頸上,因此它從不知價值幾何的東西被捧成了稀世珍寶。在日常生活中,我似乎也經常被類似的奢侈品或高檔的事物迷惑過,其實應該冷靜下來,認真清點一下生活中的點滴,曾經迷惑喜歡的不行的事物,現在依舊喜歡嗎,它真正被需要真正物有所值嗎?就像第三章節中提到的免費的代價反而讓我們花費更多,因為免費的真正誘惑力是與人類本能地懼怕損失相關的,但是我們卻為此消費了更多無關的東西。不管什麼時候,總有某種非理性的東西在我們的思想裏,所以我們還是要儘量保持清醒的頭腦,自我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最近看了這本書,我總在做白日夢,説不定有一天,我們也能很好地把握這種非理性行為做個成功的人。

書中的第八章——多種選擇的困境:為什麼我們希望所有的門都開着?我就經常在面對多個選擇時猶豫不決,反而比沒有選擇留地時更加煩擾。書中講了項羽破釜沉舟打敗敵人的故事和一些我們在面對選擇時的困境,我們怎麼才能擺脱這種非理性的衝動,不去追逐毫無價值的多餘選擇呢?通常困擾我們的不是缺乏機會,而是機會太多,令人眼花繚亂;我們可能往往認識不到,無論哪種情況,保留餘地的同時我們也放棄了別的東西,我們應該果斷地關上該關上的門。我們總是不斷在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做到一切,可以成就自己期望的一切,所以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全面提高自己,必須對生活中的一切加以嘗試,必須在有生之年把人生必看的1000種東西全部看遍,就算看了999種也不行。然而,我們卻把自己搞得勞累不堪、心力交瘁。

這本書還有很多寫的很好的東西,對很多非理性行為做出了合理的解釋並且聽起來不無道理,在每次看完一個觀點或是一個小故事之後,總能引起我的共鳴或是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點滴並審視自己的一切。看完這本書之後更覺得自己應該有點改變,更清楚去思考自己想要什麼,不要輕易被誘惑,果斷地做出選擇和合理的決策。但我深知惡習難改,那些非理性的衝動也難以自我控制,不過它讓我更瞭解了自己,更瞭解了大多數人,我想這便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的最大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