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範文(通用19篇)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範文(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8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範文(通用19篇)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

自從當了媽媽後對有關孩子方面的書籍格外的關注。不經意間在我們學校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當時看到作者培養出了一位優秀的女兒,出於好奇心借了這本書。但是借回來之後它就被我“雪藏”了。昨天聽到好姐妹聊到胎教的事情後我從把它翻了出來。

打開電暖,倚靠在牀頭,輕輕地翻開這本書讀了起來。語言簡潔樸實大方,讀起來不會拗口難懂,但景物的描寫又不乏優美。每一篇都是作者一家人親身經歷的故事,而每個故事當中也都藴含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由於精力有限昨天看了兩篇,第一篇是關於孩子課餘時間是否報補習班的問題。第二篇是關於自然教育孩子的問題。關於第一篇報補習班的事情,我之前在同事那裏有了解過一丁點,她們的孩子週末比平時還要忙。當看到那孩子疲憊忙碌的生活狀態讓人很心疼。但同事很無奈地説:“現在哪個孩子沒有幾個補習班?不報班不行的,等你當了媽媽就知道了。”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提倡讓孩子自由發展,不建議給孩子報很多個補習班,而且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位清華大學高材生。有關這個問題我開始跟老公討論了起來。當我一字一句認真地讀的時候,老公在一邊打趣。

“老婆,咱們的孩子才懷上五十天,你就開始為他計劃小學的事情了嗎?是不是太早了點呢?我有預感你以後肯定是那種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的媽媽。”聽到老公開玩笑的話我沒有回答,但我開始了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以後該以何種方式教育孩子呢?”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2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讓我知道了這本書,光看這個書的名字就知道是我現階段非常需要的精神食糧!

花了二週的時間,讓我細細的品嚐了她!才知道,這是一位非常平凡而優秀的媽媽所做的真誠分享。她用質樸而細膩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小學成長的點點足跡,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台階。恰恰是這些看似很樸實的詞語,卻讓我感覺到了真實,彷彿就是寫的我的困惑!

書中分成生活、學習、閲讀、品格四個篇章,每個篇章都讓我記憶猶新:

一、生活篇講了李若辰的父母是如何讓孩子走出課本,走出家門,給孩子一片廣闊的天地,讓她在玩中學、學中玩。

看到這些使我想起多年來教育孩子的林林總總,女兒上幼兒園對畫畫就有天賦,為此我們搬到縣城給她報了美術班,每星期六上課,這幾年每到暑假美術班會組織到山裏寫生一週,我都會陪孩子參加,學校只有我一個陪讀媽媽,我陪她和她的夥伴們一起看風景、畫畫、拍照……,有一張我給女兒打着傘,提着水,女兒在傘下畫畫的照片朋友想給我發到網上,説多麼好的媽媽呀,為了孩子全心付出,女兒還算幸福吧。我和李若辰的父母想的一樣,想讓她體驗自然、探求自然的神奇力量,讓她和夥伴們建立友誼鍛鍊她的人際交往。

相比,我也有許多做得不夠的地方,比如講到養殖和種植方面,她多次給我要求養只小狗,我一直沒有答應,我覺得太髒了,這也許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了,看到李若辰在家養動物,種綠豆牽牛花並觀察他們的生長過程,很羨慕他,有這樣愛護他的父母,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我也會努力克服,儘量給她提供多一些的體驗機會。

這本書使我讀懂了另一種教育,有太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借鑑,感謝安老師給我推薦了這本書,以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會取長補短,儘自己的努力給孩子創造更大的學習、生活、發展空間。

二、閲讀篇講述了李若辰的父母從小為她營造閲讀氛圍,陪她一起讀書。

在家庭條件不不好的情況下為了讓她能多讀書,為她買舊書,一有空閒就陪她到書店讀書,為她創造了喜歡閲讀、方便閲讀的好環境。並且借鑑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兒身上,還為我們推薦了不少好的書籍。

説到讓孩子閲讀我覺得這方面很重要,記得幼升小的暑假我就給她買了許多作文書,因為我知道上小學要寫日記、寫作文了。每晚睡不着的時候,我都會陪着她看這些作文書,漸漸的她也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今年期中考試她給我説,她和古佳寧的作文寫得好,老師在全班還讀了她的作文,她非常高興,我想這也為她熱愛寫作奠定了基礎。

當我讀完閲讀篇後,真感覺我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我買的幾乎都是教輔教材,這是我把成績看的重要的原因,今後我要讓她多讀一些文化類、科技類的課外書,讓她讀真正能幫助她心智成長的書籍。

什麼是教育?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才深深的懂得,其實就是"陪伴"。但這種陪伴的過程要求的是全家並肩行走,而且家長在整個過程中要,有心、用心、的陪伴。並且讓事事、時時、處處,都能成為與孩子溝通,和陪伴他健康成長的契機!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3

花了幾天時間,認認真真地把《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品”完,獲益匪淺,我深深知道陪伴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陪伴——我個人認為是這本書的詮釋,也是父母愛孩子的最高境界,沒有陪伴哪有那麼深的感悟,如何把孩子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寫得如此清晰﹑透徹。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熱愛孩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天職。而對於上小學的家長們,更應該耐心的陪伴,兒子上小學二年級了,學習看圖寫話和寫日記對兒子來説無疑是一個難題,識字不多,語言不夠豐富,要把文章寫得通順都困難,知道着急也於事無補,靜下心來,慢慢地跟兒子溝通。最初,我們先畫一幅畫,給畫想一個題目,再口述這幅畫的想法和意義,還好,我跟兒子都喜歡畫畫,所以,幹自己喜歡的事不厭倦,慢慢地能把一幅幅畫表述清晰,但要如何增加一些優美的語句呢,那就是大量的閲讀。作者也説到,有書讀,併為孩子營造閲讀的氛圍,還要挑選適合孩子閲讀的書,兒子喜歡閲讀,尤其喜歡看一些幽默的書籍,比如《小屁孩日記》﹑《一年級的小豆豆》﹑《幽默笑話》等等,但給兒子買的書很有限,後來聽一朋友説兩路口有一個很大的渝中圖書館,這無疑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福利,我迅速去辦了一張借書卡,每個月就可以為兒子免費借六本書,每次借書兒子都要強調“媽媽,你一定要為我借帶拼音版本的書喲”。呵呵!我笑着回答兒子,“好呀,不過,我們應該多識字,多積累詞語,這樣才能讀到更多更好的書,因為大多數的書是沒有注音的”。當然,兒子的語文老師在他們的寫作上也下了功夫,這學期還讓他們寫課內積累及課外積累的好詞佳句,這的確得靠平時的閲讀和積累,現在兒子寫話不怕了,能夠順利地寫好一篇通順的日記。

陪伴孩子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應該有好的習慣,比如勤儉,獨立,懂得感恩,還要有一顆愛心,文中也提到,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這樣才能對學習充滿興趣,才會愛上學習,心中有愛的孩子,處處充滿歡笑,陽光,正能量,有愛的父母更能使家庭和諧,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的孩子會更健康成長。對我來説,也很幸運,雖然兒子的成績一直處於中等,但兒子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愛心,很善良的孩子,經常看到一些報道及周圍的人説起爸爸媽媽再生一個弟弟或妹妹而“遭遇”老大的強烈反對,以至於有些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對抗父母。而在我生了妹妹之後,兒子很開心,在我忙碌的時候還經常幫忙照顧妹妹,把自己的東西與妹妹分享,倆兄妹感情可好了。讓孩子心胸開闊,仁愛有禮,這也是我們父母希望的。

週末的時候,我們用一天時間完成所有作業,另一天盡情放鬆的玩,正如作者所説,“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讓孩子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性格變得陽光開朗”。孩子有一顆愛的心,愉悦的靈魂,這也是家長們的追求。

讓我們迎着陽光,帶着微笑,陪伴着孩子健康成長吧!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4

週六下午,南方的天氣也開始微微轉涼了,彼時我正喝着龍井茶,隨便翻看着《知道點。中國文學》。突然接到快遞電話,要下樓取件。當我牽着女兒的小手一起下去時,還以為又是孩子的樣刊。誰知一打開包裹,竟是我的試讀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我馬上放下正在看的《知道點。中國文學》,捧着新書讀起來。書的封面非常清晰。一條鬱鬱葱葱的道路上,一個母親和自己的孩子正在前行中,透過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濃濃的母愛和聽到了一路親切的呢喃。

我已經很多年看書就純粹看書,都不愛拿支筆畫重點了,但是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 和這無比温馨的封面圖畫,我竟不由自主的拿起鉛筆,準備好好來做閲讀記號。這種感覺久違了,從大學畢業後似乎都忘記這麼做了。

翻開封面,看到目錄,這個不一樣的目錄。出書共分為六個篇章。

首先是生活篇:劉老師(此書作者劉稱蓮,我簡稱劉老師)説玩物不一定喪志,尤其是説到家庭日,説到孩子要去親近大自然,我一一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劉老師説在週日不給孩子學習任何東西,就是要出去親近大自然,和同伴一起玩,我自己也一直是這麼做的。但是我看到老師説的“一個月才完成的拼圖”。我不禁臉紅了,我一直批評孩子沒有耐心,做一件事都是堅持一下就放棄了,可是孩子從小到現在,我基本沒有陪着孩子認真拼過圖,更不用説拼一個月了。孩子他爸更是小孩經常弄彩泥,弄得地板髒,於是他幾乎禁止孩子玩彩泥,更不用説大人陪着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拼圖,玩彩泥。我深感慚愧!感謝此書讓我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改進。

閲讀篇

劉老師説父母為孩子創造的閲讀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閲讀。要讓孩子有書讀,讀到書。劉老師提倡經常帶着孩子去書店,這一點我覺得我做得還可以,但是在反覆閲讀工具書上,我需要繼續鼓勵孩子。我旁邊有朋友在笑自己的孩子為何反覆看同一本書,並覺得奇怪時,我都有跟朋友解釋這是正常現象。

學習篇

劉老師説學習是一顆糖,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比喻,覺得非常新鮮,也非常準確。的確要想孩子熱愛學習,首先孩子必須熱愛學校,熱愛自己的老師。家長要去尋找孩子喜歡上學的“吸鐵石”,還有劉老師獨特的方法,去應對錯題,我覺得這非常有啟發性。平時我也喜歡把孩子的錯題集中記錄在一個本子裏,這樣需要複習時,先把平時出錯的題先鞏固。

品格篇

劉老師提醒家長想要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首先必須是尊重和孝順長輩,維護和愛惜班集體榮譽的小學生,我覺得這點很重要。有些家長往往忽視了,只在乎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品德素質的培養,那麼得不償失。從小就要教給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將來變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

讓天使自己飛翔。劉老師提倡家長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們完全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親子溝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做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必須注意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溝通篇

劉老師家用郵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視和愛,這樣孩子也會重視和愛自己,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讀到這本書,我好像找到了一本做個合格的小學生媽媽的教材,於是一口氣就把整本書讀完了,並且計劃反覆看。非常感謝劉老師把自己如此寶貴的經驗和大家分享,讓我們在育兒的路上有準備,有計劃,一路走下去,會輕鬆不少!

劉老師整本書都是用質樸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個小小的故事,讓人感受到陪伴也是愛,讓人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力,並且需要陽光和開放的心態。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所以不要因為自己的虛榮心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別人攀比。做家長的必須要有耐心,讓孩子在各個方面把基礎打紮實了,慢慢等待孩子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5

説實話,我很少讀國內的各種育兒聖經,覺得絕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論或者過分強調學習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學校老師推薦的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卻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書,作者劉稱蓮老師用一位母親温柔細緻的筆觸,從生活、閲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這六方面,通過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小事例講述了自己陪伴女兒的成長曆程,字裏行間充滿的是濃濃的父母之愛和睿智用心。在劉老師女兒成長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進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一家三口並肩行走的温馨足跡。

我們家也是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用心的,在讀書的過程中也不時把自己的育兒觀跟書中對比,很慶幸大部分的觀念都跟作者不謀而合,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習引導,則書中有些觀念是可以借鑑的。

無論是《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還是我們家的育兒觀,都可以總結為“尊重、陪伴、引導,見證孩子一路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權利,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跟孩子平等地溝通,尊重孩子的身心發育階段和特點,而不是用所謂的家長權威居高臨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發展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發展,都建立於此。

劉老師的這本書裏,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並沒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家長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導者,要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是把家長的意志強加於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時間,“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法阻擋的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家庭教育觀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很多時候都不禁會心微笑,同樣的“遊戲時間”和“家庭日”,女兒上小學前贈她的寄語和“要求”—認真地學、開心地玩,二者同樣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潤物細無聲式的閲讀習慣培養,給孩子打開一扇廣泛閲讀的門,通過各類書籍瞭解整個世界而不僅侷限在童話、公主之類孩童主題;從歸納整理自己的玩具書籍開始培養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技能,教會孩子錢從哪裏來,怎麼支配自己的零花錢;獲得知識比分數更重要,錯題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錯題就是一次進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象力;跟孩子隨時保持平等順暢的溝通……

教育沒有點金術,成功亦沒有標準,“健康、善良、快樂”,這是我們對採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教育的成功;內心的安寧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們只願陪着我們的孩子,見證她一路成長,綻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6

在申請這本書之前,我就已經從很多優秀的家長那裏得到了許多關於這本書推薦,所以自己對劉稱蓮老師的這本書很是嚮往,感謝感謝喆媽公益閲讀使我有幸閲讀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這本書共分生活篇,閲讀篇、學習篇、品格篇、心理篇、溝通篇六大部分。劉老師用質樸而細膩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小學成長的點點足跡,讓我這也陪女兒馬上就要度過六年小學生活的媽媽感觸頗多。

生活篇。劉老師説玩物不一定喪志,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輕輕鬆鬆地學到了課堂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尤其是説到家庭日,説到孩子要去親近大自然。對此我想我們努力也給了洋洋精彩的户外活動,只要洋爸在家,他總會在週末帶上洋洋去郊外、植物園遊玩。每個假期我們都會選擇到外地旅遊,我們也跟劉老師一家一樣,在青島欣賞到海上日出,那噴薄的日出不只讓孩子感到心靈的震撼,就是我們這些大人也為些感歎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劉老師説在週日不給孩子學習任何東西,這一點我們可能沒有做到,有點小遺憾,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怕孩子傷不起。不過好在孩子並沒有因此埋怨過我們,畢竟她在這種學習中找到過好的朋友,結識了好的老師,也提高了學習的成績,自己認為還是利大於弊的!

劉老師説要帶着孩子養殖與種植,體驗生命的神奇。我們也曾帶着洋洋來觀察動植物。因為過敏,我們喜歡動物,但只養過小魚;我們喜歡植物,家裏卻只有吊蘭。小魚我們家養了一缸又一缸,送朋友,送親戚。每一次小小魚兒的誕生都是被洋洋發現,但真正伺候“月子”卻要靠我們兩位“高級月嫂”了。

閲讀篇。劉老師説父母為孩子創造的閲讀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閲讀。要讓孩子有書讀,讀到書。劉老師提倡經常帶着孩子去書店,這些我們肯定能夠做到。洋洋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閲讀,還沒有真正認字時,每晚睡前都能自己翻書近半小時,但是在讀報這方面我起得模範作用不好,因為我不太關注時事新聞。洋爸帶着孩子看新聞時,還總被我以各種藉口調台了。今年還是洋洋當上了晚報小記者,我們才開始訂晚報。不過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現在每天中午我們都聽新聞廣播,讓孩子儘量接觸時事,追蹤新聞熱點。

學習篇。劉老師説孩子喜歡學習的前提是必須熱愛學校,熱愛自己的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這一點洋洋並沒有讓我費多少心思來引導她,她的學習興趣一直很深厚。

劉老師説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可能我們沒有像老師這麼用心。洋洋的很多習慣並不好,現在我們努力調整,真得很困難。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專時專用,還有每天的預習和複習,階段性的小結、這些學習習慣都是在老師的強制下洋洋才會做,很少形成自己的自主學習習慣。看來我們還要努力引導洋洋在這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主動學習習慣。

品格篇劉老師提醒家長想要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首先必須是尊重和孝順長輩,維護和愛惜班集體榮譽的小學生,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劉老師還提醒我們要做一個不隨便丟棄東西的小女孩,這一點洋洋要格外關注呀。因為她是一個典型的丟三落四的小馬虎。對於錢,首先可能我們也不是很寬鬆的家庭,再次我們讓洋洋自己管理她的稿費,所以這樣洋洋也知道不能亂花錢!

心理篇。讓天使自己飛翔。劉老師提倡家長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們完全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這一點可能我們做得不可以,因為沒有過多的時間來陪伴洋洋上下學,很多時候都是她自己去努力。這一點她的能力可能比很多同學要好得多。劉老師説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機會,這一點我們也努力做到了,六年級雖然很關鍵,但我們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沒有讓她再上作文與閲讀班。

溝通篇 劉老師家用郵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視和愛,這樣孩子也會重視和愛自己。我們家裏是通過小紙條來進行愛的溝通。這個篇章裏我很欣賞那個“契約約束”,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學會規則,還讓孩子真正體會了家庭平等。很值得我們借鑑。

整個讀書的過程,我不停地在對照自己的行為,與劉老師比我覺得自己真不能算一個合格的小學生媽媽,應當努力改進的地方還很多,非常感謝劉老師把自己如此寶貴的經驗與我們大家分享,讓我們在小學的最後一個學期還有機會努力,為初中,乃至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7

在網上看到《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覺得心裏有些觸動,正好兒子剛上高中,我就毫不猶豫的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是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了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沒有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很少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等等,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回想兒子在上小學的的時候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時,我沒有吝嗇錢,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但遠遠不夠。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包括了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8

今天讀完了全部內容,最深的感受就是感動。全書的內容淺顯易懂,就是一個個生活細節的真實寫照,可是被如此用心的媽媽記錄並感受了下來。被媽媽如此用心的愛包圍着、環繞着,本書作者的女兒想不成才都很難吧,哈哈。

本書的作者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全部的愛和包容,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成長軌跡,總結下來,有三點值得讀者們學習效仿:

一、每次遇到學習或成長中的一個難題,作者都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上,去和孩子一起面對解決。這樣的.方法,為孩子以後面對一些學習或生活的難題時,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即:把自己放到當事人的位置中,一起協商解決,而不是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俯視地解決;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這種尊重不僅指小的方面,在大的方面,作者也是先考慮孩子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考慮家長的經驗。這樣做慢慢形成了孩子獨自決斷的非常重要的能力,這個能力,應該是一生都受益無窮的;

三、作為孩子的媽媽,在書中也是無意地透漏了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閲讀了很多育兒和教育方面的書籍,即:作者對教育孩子的這些理念建立在閲讀大量的書籍之後,就是説,作為孩子父母本身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的。只有先照顧好了自己,這種照顧既包括身體的照顧,也包括精神的照顧,才能在一定量的知識體系裏,帶着獲得的智慧和理性,充滿信心地去引導孩子。所以,自我成長,永遠是每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項之一。

讀完此書後,更深地體會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任何一個方面的困惑、不解、矛盾和不知所措,在對應的書中都能找到答案,關鍵是願不願意去找,去發現。一旦找到了,這個解決辦法必定是受益匪淺和長久的。

再次感謝本書的作者,幫助我解決了面對上小學一年級女兒的許多不知所措,不僅解決了,而且現在非常地確定自己要怎麼做,如何做,希望更多的人能讀一讀這本書,謝謝!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9

自從有了孩子以來,特別是孩子上小學以來,陸陸續續讀了一些關於孩子教育與成長的書,説實話受益良多。就像有人説過,我們購買了一個新產品會有一個説明書,而我們生了一個孩子,作為新手上路的父母,我們沒有慣例可循,我們在摸索中前進,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其實有了孩子,特別是孩子上小學以來,我發覺做父母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孩子大了有他獨立的思想和想法,他的想法越來越與我們的想法不一樣,如何在這中間引導他的想法符合我們自己的想法,其實我自己都有點困惑。關於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有時我覺得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成績時一樣會緊張,會覺得有壓力。特別是二年級開始,我覺得應該讓孩子自己學習,養成不需要媽媽的習慣,可是他的成績就會起起伏伏,很多知識掌握得不牢。在這中間是一種糾結與擔心的心情,特別是當孩子成績不好,表現不好的時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所以讀了這本書,我還是有一些觸動的,我希望用一些適合孩子也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培養孩子。讓我自己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長,而不是我去代替孩子成長。很可能現在孩子一時表現會不到位,希望在以後的時間讓孩子能夠自由快樂的成長。我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他所發生的一切,然後陪着孩子一起面對,一起成長。

然後,在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學校和老師,我很慶幸給孩子選擇了一個開放而擁有良好校風的學校,很慶幸孩子遇到了有愛心而且認真負責的老師,在這方面我要做的就是經常跟老師溝通,發現孩子的問題,與孩子一起共同面對,並解決問題。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老師,愛上學習,讓他在健康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0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是一位平凡而優秀的媽媽所做的真誠分享。她用質樸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小學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台階。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觀點給了我啟發和共鳴,也讓我深深的審視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再頑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只是如何發現它。邵思文是從小就是一個很頑皮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幾個男孩子上課打鬧,被老師請到教室外反省,沒想到,這幾個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盡頭的小屋子裏去撒尿。DANNY老師發現後,當然是氣炸了,但他沒有馬上批評孩子們,而是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孩子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想要上廁所,而教室外沒有廁所,不得已選擇了那間屋子。DANNY老師發現孩子們找到了“上廁所”這個問題解決方法,雖然這個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揚了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問題,接着讓孩子們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解決——拿着拖把去打掃了屋子,最後讓大家想想這個事件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孩子發言很踴躍,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辦法。在孩子貌似鐵定被批的行為下,DANNY老師發現了孩子能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個小小的閃光點,並鼓勵孩子放大這個閃光點,獨立解決更多的問題。其實教育就是發掘孩子閃光點,並引導孩子把閃光點擴大,成就更多閃光點的過程。

學習的本質就是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人的一生,一直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跟學歷無關,即便擁有再高的學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讓我們受益終身的就是好的自學方法,為什麼有的人看了書就是看了,沒有感悟沒有收穫沒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書,連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會總結會積累會成長。只要我們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方法,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難題就可以解決,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書中給我很多幫助孩子養成學習好習慣的方法,很實用,很有效。

所以,讓我們放低期許,放慢腳步,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引導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1

在卓然的推薦下,拜讀了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類書籍,充滿了説教,這本書,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將自己和孩子的互動通過很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讀的過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優秀的家長嘮嗑,聽她講述自己的育兒經驗,很温暖、很舒適,所以第一時間推薦到了兒子的班級圈裏,讓和我一樣同樣面臨幼升小的家長們受益,今天重新抽時間把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做個梳理,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劉老師講到“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輕輕鬆鬆學到了課堂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其實在家裏我們更應該給孩子一個研究性的環境,還孩子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讓孩子回到家後依然只抱着課本和練習冊。”

在這一篇章中,“遊戲時間、家庭日”這兩點是可以借鑑的地方。

遊戲時間指的是每天孩子寫完作業後,陪孩子玩遊戲,可以選擇室內、也可以户外,時長根據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而定,可以半小時,也可以一小時,最主要的是選擇孩子喜歡的,而且家長要全身心投入、高質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動。可以是看電影、去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等,也可以是爬山、運動、遊戲等,總之,走出去,親近自然,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二、閲讀篇——泡在書海里

劉老師講到“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閲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閲讀。對於閲讀,家長要做的就是: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要讓孩子讀到書。‘有書讀’就是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讀到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書。”

在這一點上,其實自己做的還不夠,雖然每晚睡前有親子閲讀時光,但沒有培養起孩子自主閲讀的習慣,書也固定放在書櫃裏,並沒有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雖然自己有讀書的習慣,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時間,他在家的時候卻很少閲讀,因為覺得無法專注,反而是拿手機比較多,所以給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媽媽經常看手機、不喜歡讀書。

所以,打算從以下幾點進行調整:

第一步就是把書散落在家的各個角落,不要怕亂,要讓孩子隨時隨地有書可讀。

第二步是選取一些不那麼燒腦的書,等孩子在家的時候讀,要讓他看到爸爸媽媽也在讀書,從而去影響他、帶動他。

第三步是每週帶他去書店泡一下午,讓他接觸不同門類的書。

閲讀習慣的養成太重要了,必須從小建立。

三、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

劉老師講到“小學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的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學習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可以借鑑的地方有以下三點:

1、要多讓孩子從體驗中認識這個世界,通過體驗來學習。

學習是隨時隨地的,不是説只有在課堂上聽講抑或是寫作業才是學習,孩子從事的每一項事情都是在學習。比如爬山可以讓孩子瞭解大自然,種植和養殖可以讓孩子瞭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務也能讓孩子從身體力行中學習人生的技能。所以

2、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經營好和老師的關係、和同學的關係。

孩子愛老師,才會喜歡老師教授的課程,才有可能學好這門課程。所以家長要心懷對老師的欣賞和感謝,並把這份欣賞和感謝傳達給孩子,引導孩子喜歡老師、崇敬老師,想辦法讓孩子從老師那裏接受正面的影響。此外,和同學關係好,才會喜歡學校,才會在學校有一個好心情,平時要多創造讓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間。

3、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

學習習慣包括每天的預習和複習、階段性的小結以及課外閲讀等,這些習慣一旦在孩子10歲之前養成,對他後面的學習乃至將來的工作、生活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一章節作者也介紹了很多她們家培養好習慣的一些方法,比如專時專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錯題本等等。

在這方面,我還是比較重視的,早早就利用時間管理的一些技巧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做手賬,把需要完成的事項按清單列下來,完成一項就打勾,還有自制了好習慣養成表,逐項培養他的各項生活、學習習慣,接下來就是持之以恆的堅持。

四、品格篇——我們要彼此聽話

劉老師講到“小學階段的孩子需要培養品德和學習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長成一個負責任的人,就要趁早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並盡其所能教會孩子,獨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學校學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習得。”

劉老師用大量的筆墨給我們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對女兒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習慣、培養責任心和集體意識等。

好的性格,是先於成績顯露於人前的,比起才華,一個人的品德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價值觀也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處、獨立生活、不給人添麻煩、包括要有責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讓孩子做的機會很少,導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來要以身作則,不斷的提供給孩子各種動手的機會,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他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自信的額、負責任的人。

品德培養是伴隨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響孩子,教育是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要足夠耐心,也給孩子一些時間。

五、心理篇——讓天使自由飛翔

劉老師講到“如今的孩子同樣有非常大的能量,他們完全可以照顧自己。家長應該從過去指導者的角色變為陪伴着和引導者,在適當的時候給與引導,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親子溝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溝通,是讓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教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決問題。避免河東獅吼、機械的説教、無聊的吵鬧,雙方必須平心靜氣的敞開胸懷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合適的時間、適合的方式有計劃的實施教育,良好的親子溝通才能體現。融洽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要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長大,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六、溝通篇——換個方式表達愛

劉老師講到“在親子關係裏,父母和孩子的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方式,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可阻擋的那麼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劉老師講述了她們家的溝通方式,比如在家裏設‘郵筒’BBS、契約約束。批判了‘直升機父母’的錯誤做法,並提出家長要適度的懶一點,示弱一點,多給孩子留有足夠的空間。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在陪伴中傾聽、理解孩子,成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灣。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認識,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種愛,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將深沉的愛化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全身心的愛護孩子,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2

非常感謝可馨的老師們推薦閲讀了這本通過真實的育兒過程、字裏行間處處體現家長對孩子用心陪伴的好書,抱着取經的態度、帶着教育過程的困惑,仔細的拜讀了劉稱蓮女士的教育智慧結晶。作者用質樸的語言、細膩的筆觸、平凡的小事、用心的陪伴,鋪就了孩子通往名校的堅實台階,處處體現了家長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

讀完整本書,感觸頗多。教育孩子非一日之功,必須家長持之以恆,用心終有回報,潤物細無聲的堅持本身也是一種教育。身教重於言傳,營造合適的環境影響孩子,生活之中處處用心,約束自己的言行更能收穫教育的成果。教育無小事,偷不得懶,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都是家長偷懶或漫不經心造成的。

整本書分了六個篇章介紹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此我也分六個部分歸納總結了一下對各篇章的讀後觀感。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人生就是為了笑起來,我們成人尚且需要排解生活中的壓力、尋找生活的樂趣、保持愉快的心情,何況孩子呢?現在的孩子難得的週六日也被填滿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有幾個是孩子真正的興趣呢?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可以在田野裏盡情的歡笑,可以撲蝴蝶、捉蜻蜓、看螞蚱、逗蛐蛐,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可能都只能在書上看到這些小動物們。

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也剝奪了很多孩子們應有的樂趣。玩物並不一定喪志,相反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輕鬆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適度的引導孩子玩,可以讓孩子在遊戲中鍛鍊心智,提高受挫能力,增強交往能力,還可以在運動中鍛鍊身體,調節心情,增強自信,促進睡眠。

讀完本篇後,我們家多了很多親子時間,我會帶着可馨爬山、散步,也會與她嬉鬧追跑,嘗試了許多以前因為怕冷感冒或是自己偷懶就沒有陪伴可馨做的事情。

二、閲讀篇:泡在書海里

想要讓孩子愛上閲讀,家長就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閲讀的氛圍,家裏要有適合孩子讀的書,並且通過家長的潛移默化讓孩子接觸到書。

我本人也比較喜歡閲讀,可馨經常笑言我把家搞成圖書館了,但雖然家裏有書讀,也有適合孩子讀的書,但以前總是沒有用心的引導過孩子去讀書,放任了孩子被動畫片等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事物所吸引。

自從讀過本書後,我不再責怪孩子將她的兒童讀物散落的凌亂,也不再為了自己可以收穫安寧的時光而放任孩子看動畫片,我驚喜的發現,孩子真的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就會收穫什麼。現在可馨不再吵着要求看電視,而是吵着要求聽故事,而且聽過一遍的故事基本都可以複述下來。

三、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

小學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地成長進步。因此,我們家長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孩子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從而愛上學習。

從可馨身上,我就發現,小孩子其實一般都很熱愛學校,需要家長們引導的實際上更多的是如何讓孩子在被老師批評了的情況下還保持對老師的熱愛,如何在孩子與小夥伴發生矛盾的情況下還保持對同學的熱愛。

小孩子一般都很聽老師的話,但如果能讓孩子再喜歡上自己的老師,這樣孩子在犯錯誤被批評的時候會減少很多牴觸情緒,反而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嚴厲正是老師對自己的愛。書中作者就採用了很好的方法,觀察每位老師的特點,並在孩子面前評論老師的優點,孩子聽家長説的多了,自然就會喜歡自己的老師了。我沒有書中作者的智慧自己悟到方法,但看了本書後笨拙的有樣學樣,驚喜的發現孩子果然也會説她喜歡某某老師。

小孩子之間發生一些小矛盾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長大可不必太看重這些小事情,只需要引導孩子遠離危險,寬容待人,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四、品格篇:我們要彼此聽話

父母的榜樣力量非常大,我們孝敬父母,孩子才會孝敬我們,要想讓孩子將來成長為一個孝順的人,家長只需自己做到孝順就可以了。

在家裏作關於孩子的決定前,事先徵求孩子的意見,達成一致才去實施,這樣做,不僅是尊重,也讓她在不斷做出選擇的過程中學會為自己負責。

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珍惜東西,勤儉節約,從小養成孩子珍惜文具食物的習慣,長大了孩子就會更懂得珍惜感情、家庭、工作等。

關於家務,要給孩子機會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瞭解家長幹活的辛苦,才會更珍惜勞動成果,並且還能早早學會生活的技能。

就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他在學習上肯定也收穫了許多,而且他們肯定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成長為他本來的樣子。

從本書中學到如此之多的家長智慧,深刻的反省自己以前是有多麼的無知與懶惰,不肯給孩子在犯錯中學習生活技能的機會,武斷的替孩子做很多的決定,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反而是在錢物上一味的滿足溺愛。現在我也在逐步的改變,爭取與孩子共同進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還遠,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不斷摸索。

五、心理篇:讓天使自己飛翔

家長應該做一個陪伴者和引導者,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長大,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跟我們的父母相比,我們現在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使自己與孩子都受到了約束,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實現自己我價值,應該讓孩子努力的去發展自己的能力,這樣孩子會越來越棒。

和諧的親子關係才是有效溝通的基礎,家長如果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便會很好的回報家長。傾聽是親子溝通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聽孩子説話要用心並且全神貫注,放下自己的事情和想法,否則孩子感受到你的敷衍就不肯對你敞開心扉了。

家長要用描述的語言跟孩子説話,把做一件事情的具體環節告訴孩子,而不要簡單地用抽象的詞語要求孩子,鼓勵與希望會更促使孩子朝着家長希望的目標去努力。

六、溝通篇:換個方式表達愛

在親子關係裏,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效果。要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家長除了每天提供給孩子足夠的吃、穿、用的東西之外,有時候確實需要一點小小的創新,給平淡的生活加點作料。對孩子來説,感受到父母的重視和愛,才能學會重視並愛惜自己,這樣才會有足夠的自信。

書中作者家的“郵筒”、“BBS”、獨特的愛的表達方式、“家庭手冊”、“偷懶的”父母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有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以及作者對孩子的愛。通過閲讀本書,我發現將孩子養育成人,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很漫長,容易讓人筋疲力盡,需要家長保持一顆陽光樂觀的心,運用家長的智慧與耐心,與孩子共成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再用工作忙、壓力大、心情不好來做藉口,不再依賴學校和老師,要自己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教育無小事,做一個有心、用心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與用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3

堯堯還有一年半就要上小學了,為了將來能遊刃有餘的擔任小學生媽媽的角色,本週我花了大概3,4天的時間讀完了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完後感覺收穫良多。以下是我覺得值得大家注意的幾點:

首先,應該鼓勵小孩子多玩、多運動,在玩樂中學習,能夠彌補在一般意義的學習中學不到的知識和能力。例如,爬山、拼圖等能鍛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經常運動能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

第二,多讀書,多多益善,養成閲讀的習慣。可以經常去圖書館讀書。這一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現在很多圖書館都鼓勵在裏面讀書,可以在圖書館裏閲讀很多的書,這是在家裏閲讀沒法比的。遇到特別好的書也可以買回家裏反覆閲讀。輸入多了,知識面自然擴充了,輸出也會變得相對容易。

第三,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説,如果暫時跟不上學校進度,家長也不用着急,重要的是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且每個孩子都有其擅長和短板,家長應該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特點,並針對特點制定對應的措施。

第四,經常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給予肯定,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五,引導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只有喜歡老師,才會喜歡上學和學好老師教的課程。

第六,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規定的時間裏做定好的事情,如果臨時有變化,也要彼此協商好彌補的方式。

第七,如何學好語文?多輸出,例如多寫日記等,如果孩子不會寫,可以口述,家長記錄。如何學好英語?多輸入,每天聽英語音頻,逐步背誦好的語句。

第八,在孩子低年級時,要多陪孩子讀書、遊玩,多鼓勵孩子,滿足孩子對於親情的需求和對於自己的認可。在孩子高年級不需要自己時,適當放手,不隨便干預孩子的事情,使孩子不對自己形成依賴,也不使自己對孩子形成依賴,彼此獨立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第九,多和孩子溝通,不利用家長的權威隨便決定孩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而是大家商量着來。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長首先要做到,例如,不許孩子上網玩遊戲,家長就不應該上網玩遊戲。孩子最善於模仿,一般家長喜歡幹什麼,孩子也會喜歡幹什麼。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4

近段時間,有幸拜讀了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劉老師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睿智用心深深打動了我。在書裏,陪伴也是一種愛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大。

對於陪字,我是有着深切的體會的。雖然身為教師,但同時我也是一位家長。在向家長們學習的同時,我也在自己摸索着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在對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時,作者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用心之深打動了我,也觸動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時間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沒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時間我在幹什麼?

現在想來,恐怕不是我沒有時間,而是認為對孩子的陪伴不那麼重要。現在更深切的明白:對孩子的愛不是給他攢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禮物、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體現在我們是不是能真正靜下心來,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在陪伴中傾聽孩子、理解孩子,成為孩子的心靈港灣。

孩子們稚嫩純真的心靈還感受不到物質的重要。他們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擁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裏自己是多麼的重要;需要父母給與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當自己失敗時、受挫時、父母會在家裏等着他,給他安慰,而不是他一個人孤零零的承受。

説到這裏我還是深感愧久,自從有了閨女,我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了她的身上,對兒子的照顧太少了,總認為閨女小,需要更多的關愛,完全忽略了兒子的感受,我常對兒子説,你是哥哥要讓着妹妹,雖説也不錯,但在兒子心裏也許不這樣,總認為媽媽不管我了。有段時間兒子到家就發小脾氣,我批評他,老大不小了,怎麼能那樣。後來才想,原來這是兒子在發泄心中的不平,細想是自己的不對,這些曰子對兒子的陪伴太少了,應該多些時間陪陪這個小孩。

現在懂得了: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用錢,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5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育兒方面的書也看過不少,但我最喜歡的是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屢看不厭。書中以劉老師的親身經歷,從生活、學習、閲讀、品格、心理、溝通6個方面詳細列舉了很多育兒的方法和故事,真實又實用,讀後讓人收穫頗豐。這次我就從學習、閲讀、溝通三個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學習篇裏,劉老師提出“興趣班的選擇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這點我特別贊同並深有體會。我是在女兒四年級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四年級之前我給她報過四個興趣班,先後是舞蹈、美術、游泳和電子琴,與其説“興趣班”不如説“課外班”恰當些,因為這些班除了“美術”是她喜歡的,其它三個興趣班都是我為了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強加給她的,特別是電子琴,錢花了不少也沒學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最後她痛苦的對我説“媽媽,我壓根就不喜歡電子琴,我也沒這天賦,就別再折磨我了,放過我吧”!最後我果斷放棄了。而她喜歡的“美術”到現在還堅持着,每次去上課都很高興,因為喜歡,所以進步也快,尤其兒童畫方面,已經畫得特別好了!

所以對於興趣班的選擇,我很贊同劉老師説的兩個原則:第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難學好。

在閲讀篇裏,劉老師説:“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閲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閲讀;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看電視。”對這句話我感同身受。從二寶4個月,我就開始給他讀各種繪本,一直堅持到現在。所以他的語言發育的比較早,一歲半的時候,所有的話都會説了,現在兩歲八個月,經常會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語。從二寶會走路開始,我就在家裏的各個角落放上書,好讓他能隨時拿到書,看到書,所以現在他每天都會靜靜地看上幾本書,每次都能堅持一個小時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暫時放在了鄰居豔豔家,忙完去接他的時候,豔豔開門就説:“你兒子懂的可真多呀,會講那麼多故事,説話還會用成語,你怎麼教的?我兒子每天淨吵着看電視,不讓他看就鬧。”我説我家8年都沒電視了,客廳裏放的最多的就是書,每晚都堅持給他讀繪本。她説“天哪,不看電視,那怎麼受得了,我給他也讀過繪本,可就是堅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決不了她的問題,然後謝過,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眼裏父母就是自己的標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約束,談何要求孩子呢!

在溝通篇裏,有一節是講關於學生給老師送禮物的。有孩子讀書的父母都知道,每逢過年過節,尤其是“教師節”,孩子們都會送些小禮物給老師,以此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很多家長也支持孩子們這麼做。我的女兒一直也是這麼做的,她送給老師的有時是一個蘋果,有時是一束鮮花,去年教師節的時候,女兒自己做了一隻呆萌的小兔子送給了老師,結果晚上老師在朋友圈裏還曬了她的禮物,評論里加了一句“我喜歡這個小呆萌,謝謝寶貝兒”,女兒看到後興奮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兒放學回到家卻對我説:“媽媽,媽媽,告訴你個祕密,今天我去老師辦公室的時候,她正在打電話,我聽她説“回頭我把票給你的兒子,讓他給你帶回去,以後不要再送這種禮物了,你的心意我領了,即使你不送禮物我也會好好教育他的!”然後把電話就掛了,看着挺生氣的。媽媽,你説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貴的禮物給老師呀?”我説:“也許吧,不過你不能在班裏説這件事哦!”女兒答應着回房了。

這件事我一直記在心裏,至於該怎樣給老師送禮物,我比較贊同劉稱蓮老師的觀點:“作為學生和家長,尊敬老師是應該的。不過家長應該本着尊敬老師、感謝老師、愛戴老師的宗旨去準備禮物,應該傳達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聲,而不應該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應該以貴賤來衡量禮物的價值。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孩子就會懂得,對老師真正的感恩並不體現在教師節禮物的貴重上,而應體現在每一個對老師充滿感情的日子裏,而教師節,則只是一個表達感恩之心的好機會罷了!”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教師節,還是其它節日,給老師送禮物時,都應該遵循這個宗旨。禮物是輕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情義是重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6

經過老師推薦,在網上購買了《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看過很受啟發。小學是孩子成長的的重要起點,這幾年的時光和經歷,決定和影響了人生後面的大半輩子。還覺得當家長的,應該要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現在的人都越來越忙,很多都用自己太忙了找理由忽略孩子的陪伴。現在正是孩子成長中的敏感期,時間很快就過了,正當以後意識到,想彌補的時候,也可能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把機會錯過了。有以下幾個方面感悟:

一、生活篇:

越玩越出色。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有個疑問終始在心裏,玩怎麼可能讓孩子出色呢?當我看完此書之後,我才會明白,這裏的玩決不是孩子隨便的玩,而是家長用心的陪伴。文中劉老師的女兒,在未考入北京大學,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就在家裏和自己的先生制定了遊戲時間和家庭日。遊戲時間是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進行的,因為孩子知道寫完作業了,有好事情等着自己,所以寫作業的效率和速度反而更快了。專注力也更高了。想起我自己,孩子在我的督促下完成作業之後,讓她自己檢查,然後我抽查,如果發現問題,就令其重寫,而且還罰她多寫。因為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導致孩子做作業開始拖拉,完成作業效率很低,質量也不容樂觀。劉老師在孩子作業完成後陪她玩撲克牌、下五子棋等,也不會故意讓孩子,培養女兒“輸得起”的品質。相比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還欠缺很多,在外面遇到挫折時就很脆弱了。這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地方。

二、閲讀篇:

泡在書海里。想想自己都不是很喜歡拿起書本讀書,就在手機上看。對些,我有些懊悔。平時老是埋孩子不喜歡讀書,買在家的書也沒有全部讀完,原來原因在我這裏,不是孩子自己。我覺得改變從現在開始,調整自己的閲讀方式,陪着孩子一起讀書,給她創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做個好好讀書的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引導孩子讀好書,陪着孩子一起成長。

三、學習篇:

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對於小學生來説,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孩子的預習和複習,每個單元的小結,每天讀些課外書,這些我覺得孩子還是堅持得較好。但有時也有放縱的時候,偶而的缺失給孩子造成還不能自覺去完成這些事情。一個習慣的初步養成需要21天,而一個習慣的基本養成需要90天,也就是3個月,要讓一個習慣固定下來的話,需要家長和孩倉一起堅持3個月。孩子習慣的養成對家長的耐心是一個強有力的考驗。總結自己,原來是自己這一關還沒有過,卻變成了對孩子責任。反省自己,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習慣的培養。

四、品格篇:

孝敬父母,從大人做起。對於家長來説,不僅孩子要有好的學習習慣,還應該培養好的品德和學習技能。現在的社會“啃老族”和“白眼狼”越來越多,隨着孩子不斷長大,孩子會從各個渠道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對於孩子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小時候看到自己家長的做法,這些做法會潛入他內心深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小孩始終會長大融入社會,應該讓孩子從小就考慮他人的利益和集體利益,他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培養起來,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家長必須帶好頭。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寶,小皇帝、小公主太多,如何培養他們是我們每個家長值得深思的事情。

五、心理篇:

讓天使自己飛翔。孩子終究會長大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就像小時候只有大人把手鬆開,孩子才能走穩。人生的路也應該如此,放手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孩子才會成立獨立的、自信的、負責任的人。在上個寒假期間,我同孩子商量對冬令營的事情,5天4夜。面對從小在我身邊長大的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的呵護,孩子卻願意選擇嘗試自己在外那樣久。面對孩子渴望的目光,儘管心中萬分不捨,卻也尊重了她自己的選擇。去的時候各種叮囑孩子全都拋在腦後,自己張開小翅膀好好的飛翔。回來發現孩子進步真的很大,以前我都以為很多不能做的事情現在自己全都能做了。這是我對女兒的第一次放手,經過這一次,我也放心了,決定放手讓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自由了,還得到了鍛鍊,我也被解放出來,做點自己的事情了。

六、溝通篇:

換個方式表達愛。現在孩子還小,我和她沒有祕密,每天孩子回來都會跟我説學校的事情,有趣的,難過的,受表揚,挨批評的還有小朋友之間的祕密。但是隨着孩子的不斷長大,她的內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要標我們家長也需要跟着成長,改變和孩子互動的方式,避免引發衝突。現在是的電子保姆的時代,應孩子的要求,她也申請了微信,在她的朋友圈裏只有爸爸和媽媽,有時我們也用微信交流。有時我會給孩子留便條,她也會給我留,告訴我的一些想法。我認為同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達到最終的效果這是最好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做個最瞭解孩子的父母和有心、用心的家長,是我們所追求的,改變自己因為“工作忙,壓力大,沒時間”而滋生出來的理由,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現目前家庭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一起努力。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7

假期選書,看到了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大致翻閲了內容發現作者講的都是非常貼近生活的她和孩子的點滴成長故事。於是確定借閲此書,希望也能為今後我和孩子的小學六年生活做出指導。

本書共有六大主題,分別是生活,閲讀,學習,品格,心理和溝通。每一部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是極其重要的,缺一不可。每一部分的內容都很實用很精彩。通過一個暑假的細細品味,説一説我感受最深的一章,那就是關於閲讀。

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我深知閲讀的重要性,孩子入學後出現表達差,讀書難,理解力差,成績不穩定,這都和閲讀有關,沒有閲讀的積累,何來表達力、理解力?現在小升初考試改革,閲讀能力的好壞成為考察孩子優秀與否的主要手段,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家長要問了:老師,我家孩子雖語文不好,但數學還行,算術還可以,每次只有後面的解決問題出錯多,沒仔細讀題!但事實是:目前一年級,數學信息少,計算方法又非常簡單,瞎蒙也許都能做對,家長認為沒仔細讀題的孩子也許根本就不會讀題(不會閲讀提取信息)。而隨着孩子年級升高,題目數學信息量增大,會閲讀就能讓孩子會自主提取有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優秀的孩子更優秀。

可見閲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想讓學習後進生進步,要先從閲讀下手。從小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能讓孩子愛上閲讀呢?當然第一點就是需要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讀書氛圍和良好的安靜的環境。家長要自己喜歡讀書才行,當你捧着一本書坐在那靜靜閲讀的時候,孩子肯定會好奇,大人在看什麼書呢?書真的有這麼好奇和神奇嗎?為什麼大人會這麼喜歡看書呢?孩子們有了這些想法,估計也會不自主地拿起一本書來看呢。只要孩子能拿起書來,相信會有一本書是他喜歡的,是他感興趣的。當然這個就需要家長仔細觀察,看看孩子到底喜歡哪種類型的書。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適合他的,並且他喜歡的書來讀。此外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閲讀的平台,比如在客廳裏設置一個大大的書架,方便孩子隨時取來閲讀。正如書中説的,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閲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閲讀;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看電視。對於閲讀,家長要做的就是:一要讓孩子有書讀,二要讓孩子讀到書。“有書讀”就是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讀到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書。

對於書的選擇,除了書本還有課外閲讀內容,這點毋庸置疑,其次報紙雜誌等也必不可少,它可以成為閲讀餐桌上的小菜,對於孩子來説更容易消化吸收且不失經濟實惠,因為較容易獲取因此能隨時隨地進行,讓閲讀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種習慣。其次工具書作為尚未廣泛接觸網絡的小學生來説也是孩子獲取知識,感受濃郁文化氣息的一種重要書籍。

閲讀是為了豐富視野,是為了提升自我認知,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有着深遠的意義。這本書讓家長對孩子們的閲讀有了指導和借鑑,也為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指明瞭方向。孩子的成長成材不可複製,但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鑑、模仿,希望和孩子們一起進步,快樂的陪他們走過充實的小學六年。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8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愛在自由裏》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媽媽,她心中有愛,盡家庭所能給孩子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尊重孩子的個性,滿足她在每個成長階段的需求,養育了一個自信陽光獨立的女孩。媽媽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看到她的特點和需求,能夠不斷地學習和觀察,覺察反思教育方式,這是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學習和反思的。

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時代,我們作為父母中的一員,需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努力提升自我,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積極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就像一顆小樹苗,當它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就會枯萎。我們就是給予孩子陽光和雨露的那個人。

愛在自由裏。

什麼是愛?父母總是把對孩子的控制和操縱,甚至體罰和毆打,説成是愛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卻是情感的疏離。愛在自由裏,愛就是給孩子創造自由寬鬆的成長空間,而不是把孩子緊緊攥在手裏,讓他窒息。

人生就是為了笑起來,其他都是細枝末節。

人從出生到終老,經歷了風風雨雨。反思一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沒有了快樂有趣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培優班。生活中除了學習,成績,似乎其他的都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看着孩子垂頭喪氣的臉,老氣橫秋的面容,家長卻視而不見,完全忘記了自己小時候燦爛天真的臉。我們要笑對人生,做喜歡的事情,珍惜每一天。當生命最後一刻來臨時,當體驗了在生死邊緣走過的時刻,人好像一下子頓悟了。生命也會變得與眾不同。

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卻被人為地壓縮成了單調的色彩。

孩子的成長,家長能做的是陪伴傾聽,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長之路。古話説,兒孫自有兒孫福。現在的家長會為了擇校出國捨棄很多犧牲很多,如果孩子按照家長的期待成才成器,家長心裏會暗自高興和欣慰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不枉此生的努力。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家庭的付出都會有同樣的回報,到那時就會陷入無法排解的低落。其實不必過於擔憂和焦慮,儘自己所能就好,根據孩子的節奏去調整就好,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誰都不是完美的,家長總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化身。期望過大,失望跌重。客觀地看待,積極去面對。不期待完美,但求他能認識自我,找到適合的方向,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美好。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後感 篇19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一個書店,我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

這是一位平凡而優秀的媽媽所做的真誠分享。她用質樸而細膩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小學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台階。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吸鐵石",增進溝通的"家庭郵筒",培養契約意識的"家庭守則";媽媽"隨意"散放的書刊,爸爸"刻意"設計的歡迎回家儀式……書中處處綻放着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孩子的成長是自然且獨特的,父母要學會將深沉的愛化為耐心而温暖的守候,放低期許,放慢腳步,陪孩子度過無悔的小學六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時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小學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薄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這本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案例和方法,並且非常實用。每個人成長的家庭環境不一樣,所處的社會環境也不一樣,家長的素養水平也不一樣。家庭能夠培養教育出什麼樣的人來不是一個定數,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要想培養出優秀的人來,家長無條件的愛與付出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在父母言傳身教和默默地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走過初中、高中,乃至於她將來的人生。從孩子無意識地學、去做,到孩子有意識地學、去做,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標誌。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要把父母的愛化為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