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原則》優秀讀後感(精選14篇)

《原則》優秀讀後感(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4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原則》優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則》優秀讀後感(精選14篇)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1

任何組織或機構若想正常運轉,其工作原則必須與該機構成員的生活原則相契合。——瑞·達利歐

一個機構就像一部機器,主要由兩組部件構成:文化和員工。二者之間相互產生影響,因為機構的員工塑造了機構的文化,而機構的文化決定了選用什麼樣的員工。優秀的機構擁有優秀的員工和優秀的文化。優秀的員工具備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優秀的文化不掩蓋問題和分歧,而是公開妥善解決,喜歡讓想象力馳騁且願意開創先河。

首要原則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營造一種允許犯錯,但不容忍罔顧教訓一錯再錯的文化。意識到錯誤是事物演化過程中的自然連帶部分。不要糾結於一時的成敗,要放眼於達到目標。要觀察錯誤模式,判斷是否因缺點而引起。記住在經歷痛苦後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錯誤可以接受,哪些錯誤無法容忍,不要讓你的下屬犯不可接受的錯誤。

第二大原則是用對人。

之所以要用對人,是因為用人不當的代價高昂。要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要記住人與人存在差異,認識不同、思維不同使不同的人適合不同工作。對待你的團隊要像體育界管理者那樣:沒人能靠一己之力單獨取勝,但每個人都必須戰勝對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樣留住人。找人不僅是幹份具體工作,你還要願意與其分享你的生活。考慮薪酬時,要提供穩定性也要讓人看到機會。要記住維繫偉大的合作關係,比金錢更重要的是體貼和寬厚。

為了恰當地用對人,還要持續培訓、測試、評估和調配員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屬將經歷個人成長。要準確地評價人,不做“好好先生”。嚴厲的愛既是最難給的,也是最重要的愛(因為它很不受歡迎)。要知道了解人們怎樣處事和判斷這種處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結果,這比了解他們做了什麼更重要。

瑞·達利歐將做好橋水基金的方法總結為《原則》,涵蓋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總總,你總以為成功有祕密,讀完你可能發現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聽過,覺得不過如此——但説到,並且做到,這才是成就瑞·達利歐的祕密,這才叫原則。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2

跟風讀完了這本今年1月出版的暢銷書。我之前很少看經管或投資類的書,所以對這類暢銷書不是很感冒。但是這本書實在名氣太大,各種讚美之詞,所以忍不住就買來看了。還好這本98元的書物超所值。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個人經歷。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則。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則。我也就按照這個順序説説自己的感想。

一、個人經歷

先説説作者。我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投資這個領域,所以達利歐這個大咖還有橋水基金這個名字自己是第一次聽説。看完這本書,對於他的經歷最感興趣的是他對中國的極大興趣。他對中國非常有好感,他曾經讓他的11歲兒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獨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還有就是他對岐山書記不吝讚美之詞。而且聽説他現在每半年就來中國一次。他自己甚至開玩笑説上輩子可能是中國人。其次感興趣的是橋水這個公司。從這本書看看來,橋水公司對於外界來説是一個有點神祕的公司,甚至是有點邪教感覺的公司。這可能是因為橋水奉行的企業文化和一般西方企業奉行的自由和個性化的企業文化是相悖的。從本書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來,達利歐以及他所建立的橋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規則,相比起個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對於原則的絕對服從。他和橋水基金對原則的堅守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而是要記下來,甚至要用計算機把這些原則固化下來,而這些計算機固化下來的模型就是個人或者公司決策的依據。這種對於原則的絕對堅守造就了達利歐和橋水的成功。而他也在這本書裏把他運用的原則公開分享出來。

二、生活原則

這部分我覺得是本書的最最精華的內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優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質,在這部分裏,我認為達利歐就把這些優秀的品質總結出來,枚舉出來。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原則中選取出適合我們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則,一定會帶來成長,讓我們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順暢。生活原則最重要的前提是獨立思考三個問題:你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如何實現你的目標?第一個問題是探究內在的過程,答案是你的夢想;第二個問題是探究外在的過程,答案是現實;第三個問題是探究方法的過程,答案是你的決心。所以夢想+現實+決心=成功。仔細想想,很多人沒有成功是輸在了現實和決心,所以這個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現實是自己的能力和擁有的資源,真正理解現實最重要的一個標誌是認識到有些事是永遠做不到的。不要過於被自己的夢想感動,而要真正認識到個人的侷限以及對於失敗的承認。決心,這裏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並按照這個方法執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保有開放的頭腦,決心不是説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説擁有開放頭腦,知道什麼時候採用別人的決策。因為真正要堅定的目標是做出最優決策而不是你個人的決策。

三、工作原則

簡單來説橋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則就是極度求真,極度透明,創意擇優。相對於生活原則的普適性,工作原則在中國公司中還是要有所取捨的。我當然喜歡這樣的企業文化,可以在一個公開,透明,公開辯論,可信度評分的環境中工作。但是我覺得以現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的現實,很難應用這些工作原則。首先國企不適合。國企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就不能提供一個這樣的環境,而且在人員素質和信息化能力方面還不具備這樣的專業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適合,畢竟這樣大規模原則應用對於一個快速反應的中小企業反而是一種負擔。那像那些獨角獸公司呢?可能是最適合移植這種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對於中國人本身文化裏面的隱晦有一種擔憂,即便是最年輕的新新人類是否能夠容忍這種極度透明。因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時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對所有的會議錄音,單説這一原則,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過,不論是哪種企業類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鑑這些規則,適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則。

四、總結

這本《原則》確實是一本非常好的書,閲讀起來也很過癮。裏面有許多幹貨,值得多看幾遍。這本書適合各類人羣閲讀,可以作為成長類書籍,也可以作為日常心理學書籍,還可以當作管理聖經,人力資源經理在招聘和績效管理的參考。裏面提到的可信度評分方法相對於績效評價或許更有價值。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3

《原則》一書內容十分豐富,作者Dalio將自己超過四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創業經驗和盤托出,向讀者娓娓道來。我想,無論讀者是誰,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大概都會從此書中受益。也正是因為如此,每位讀者閲讀後的體會和收穫也將很不相同。我在這裏談談令我感受最深的幾點。

首先,要多做有意義的思考。本書一開始,就開明宗義地提出了三個問題:(1)你想要什麼?(2)現實是什麼?(3)你打算怎麼做?如果不打算稀裏糊塗地過一輩子,這幾個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想清楚的。一開始的時候,或者在很長時間內,我們也許對這幾個問題都沒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隨着我們的閲歷增長,人生目標也在不斷變化。但我們必須經常思考這幾個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於自己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現實之間有差距,這很正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選擇接受現實,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現實,那就需要制定出一個行動的計劃,讓現實逐漸向期望靠攏。我們可以短時間生活在期望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時間長了肯定行不通。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期望和現實往往也都在不斷變化,因此這是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最理想的狀態是,我的期望總是設定得比現實高那麼一點,這樣我既有動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於因目標定的太高而氣餒沮喪。

其次,是要極端誠實、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這裏説的誠實,不是説不能欺騙別人,因為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根本就不在討論範圍內。這裏的意思是説,要極端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性格如何,我們的強項和弱點是什麼,我們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別人幫助。我們可以嘗試,可以提高,可以失敗,但不能偽裝。如果不能對自己誠實,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我們就很難進步,就無法擁有更加有意義和成功的人生和職業。

和多數人的觀點不同,Dalio告訴我們有弱點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在他看來,他沒有遇見過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經歷當中也會不斷遇到各種挫敗,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弱點所導致的。但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夠正視自己,能夠克服弱點,並不會讓自我感覺阻礙自己的進步。這一點對我們來説尤其重要。我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們的弱點會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業績上。在市場面前,我們的自我感覺或者面子毫無價值。比如,我們做錯了方向,難道市場會顧及我們的面子問題而改變其運行方向嗎?當然不會。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認識錯誤、糾正錯誤,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第三,和上面那點相關聯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失敗。我們不是不可以失敗,而是該如何去面對失敗,是被失敗打倒,還是把失敗當作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從中汲取經驗而完善自己?個人如此,機構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歷史舞台。Dalio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幾十年前道瓊斯指數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數目前還在指數當中,就是這個原因。尼采説過,“凡是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更強大”。沒錯,但前提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

在如何面對失敗的態度上,古往今來人們的分歧其實還是挺大的。我有種感覺就是我們的文化似乎對失敗非常不寬容。比如,在歷史上,如果是武將戰敗了,那麼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比較悲慘,一般是要被軍法處置的,比如被斬首。如果是文臣失敗了,比如推行某種變法失敗,那麼等待他們的常常是身敗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譴責。這些情況在我們的歷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觀西方,對失敗就寬容很多。比如在古羅馬,戰敗的將軍一般不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除非有通敵賣國的嫌疑;相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被重新啟用,繼續在戰場上馳騁。古羅馬人認為,敗軍之將從失敗中學到勝利所不能帶來的寶貴經驗,而且軍人的榮譽感會驅使他們今後去追逐輝煌的勝利。

只允許勝利而不能容忍失敗還將引發更多的問題,比如不敢嘗試,比如當事人想盡辦法掩蓋失敗。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智者做過很多的論述。對於我們來説,這問題非常關鍵。在金融市場上,失敗是常態,有個説法是:長期來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經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傳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達到70%,你就是上帝。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4

《原則》這本書讀完有一段時間了,一是自己有點懶,二是書的內容有點宏大,好像抓不到重點,所以拖了一週多的時間才寫一些讀書感受。

作者是瑞·達利歐(RayDalio),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於他獨到的投資準則改變了基金業,美國CIO經理人雜誌稱其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1、內容梗概

書的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創業,創業失敗,人生低谷,然後再次創業,得到回報;第二部分講述生活中的原則;第三部分講述工作中的原則。如果讓我説整本書的最大收穫,我想結論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質量的過一生。

2、大體感受

對於生活,要獨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現狀是什麼樣的,然後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學會做最優抉擇,評估和診斷現狀,頭腦開放的思考,在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不要讓人腦情緒部分控制我們,讓我們有太多畏難情緒,進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難,並且思考應對措施和改進。

對於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開放,並且讓員工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並且有意義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機制化,並且在更高的層面去觀察思考流程、機制,不斷的反饋優化。

對於工作部分,再分享三個小點:

A、對於錯誤的態度。可以接受錯誤,不能接受一錯再錯,員工做一些事情,犯錯誤可以儘量避免,但總會發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錯誤,會影響員工放開手腳、大膽嘗試,但是如果是一錯再錯,那態度和聰明度都有問題。

B、人各有所長,合理使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或者擅長的領域,要儘量標籤化員工的擅長點和性格點,匹配合適的工作,並且對於崗位,建立匹配模型,讓合適的人做最有效率;對於自己,也要認清自己不擅長的地方,遇到問題的時候,去請教那麼在該領域擅長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來的人。

C、建立反饋機制。反饋是最高效的進步方法。對於流程,要有反饋然後改進,反饋點可以來自於結果和目標的對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過程中的邏輯方法,修正;對於個人,要經常自我反思,沒有反饋、思考的做事情,進步很慢,就好比,有100個數字,從1-100,我需要猜出來你選了哪個數字,如果沒有反饋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饋的話,2的7次方是128,那麼1-7次就可以猜對,大大提高效率。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5

當初在看到《原則》這本書的時候,我原以為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寫的、有着固定套路的勵志暢銷書。不過在我深入閲讀以後發現,這本書其實和同類的書籍有着很大的不同。

該書的作者達利歐是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誰也都不曾想到,在達利歐初入股票市場的時候,由於他那自大和自負的性格,加上他的錯誤決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點面臨破產,並且不得不像父親借錢來維持生計。在那次教訓之後,作者學會了謙卑,並決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統和原則。而他之後也將他公司的原則和祕密一一向世人公開,希望可以幫助所有人努力,不斷進步,實現生命的最大價值。

《原則》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段,第一段是寫達利歐成立橋水基金到現在的故事,後面兩段講的則分別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則”和“橋水的工作的原則”。作者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他將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經驗知識總結起來,讓自己即使在無知的情況下,也可以知道該怎麼做。作者相信,只有通過將個人原則逐條記錄下來,然後準確的執行它,人才能跳脱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發的想法。

一、有明確的目標。有的人在追求一萬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駕駛一輛名貴的車,但其實這樣很少會有快樂的感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千萬不要把成功的標籤誤認為是成功本身。我們一定要確立追求的方向是什麼。還有,如果你把目標設定為能力範圍內可以實現的事,那麼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記住,偉大的期望創造偉大的能力。

二、找到問題。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問題視為能令你進步的機會。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這麼做,因為那些問題會暴露他們的缺點。他們通常會避而不談,或是很抗拒。但對於我來説我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從我進入大學以來,我非常正視我的拖延習慣問題,縱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卻不會採取任何的行動。而現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會及時踐行,為自己未來留下生命足跡。

三、保持頭腦開放。有沒有遇到過當與人討論時,對方是有多堅持他的想法是正確的,而你的想法是錯誤的。一個頭腦、思想封閉的人,他們有太多先入之主,結果是他們不斷地只看自己喜歡的事物,不斷地在自己的盲點上撞牆。所以我常常跟人們説多元地閲讀的重要性。訓練自己分析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讓你的自我意識或思維盲點阻礙你向前。我確實也有過與人發生爭執時,自己也變得情緒化,而對方認為我不成熟、沒本錢與他爭辯。這其實是毫無意義的。大多數人認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認為這是學習的機會。每次在分歧中能學到東西、並在其中願意改變自己想法的人,會收穫很多。而那些仍堅持自己的想法、頑固地拒絕學習和改變的人,他們又會有多大的價值產生呢?

我媽媽曾經跟我講過,真正關心你的人,會指出你的缺點,而那些默不作聲、與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確幸小時候就已經將這番話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個指出我的不足、與我審視問題、給予我回應的朋友。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聯想到電影《英雄本色》裏面,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所説的那句經典對白:“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不想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而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則。之前所一直堅持的原則,或許被時間或社會慢慢磨減了。當能重拾自己的原則,並一步步地去實踐,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順利。

所以,雖然改變的過程很痛苦很困難,也可能人生一場,終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難出頭。但是為了身邊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都要更像着陽光,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6

原則是一本結合了心理學,管理學和哲學的書。

作者是目前世界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RayDalio。整本書主要分為三部分,個人經歷,針對個人的生活原則以及針對企業管理的管理原則。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背景介紹,幫助讀者來理解作者的行為處事的模式,以及背後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以橋水為例,詳盡的介紹了Dalio是通過設立怎樣的制度來幫助企業發展的。這部分也是讀起來最吃力的部分,因為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了,可能企業家讀起來會更有收穫一點。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橋水這樣的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公司。作者提出的理論有值得采納的部分,但全部照搬的話未必適合每個行業,畢竟不同行業有各自的行業特點。

最讓我受到啟發的是第二部分的兩個觀點。

第一,保持開放的頭腦。

書中提到人們對自己總有一個誤會,誤會自己總是對的。所以一旦有別人提出反對觀點,人們大腦中的最古老的杏仁核會支配我們對這種疑似攻擊行為做出反擊,後果就是兩個互相不接受對方的意見,造成了無效的談判,浪費了大家的時間。討論事情永遠是以找出最優解為目的,而不是去説服別人相信自己的觀點。

第二,比觀點更重要的是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時背後思考的邏輯。

不管是在微博,優酷還是b站都能看到網友因為各自不同的觀點而互相進行人身攻擊,這種行為當然是沒有意義又愚蠢的。其中他們最後演化成人身攻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人試着從邏輯的角度上去理解對方的觀點。每個人的觀點行程都跟他周圍的生長環境,家庭教育,生活閲歷,個人習慣有關。在不理解對方的環境下單純的就對方的觀點進行指正,強調你怎麼和我觀點不一樣是物化對方的一種行為。

最後讀了一些關於商業的書,雖然看起來非常吃力。經常讀到睡着,但看完以後還是受益頗多,不同學科的書籍往往能給人提供新的視野,這也就是讀書的樂趣吧。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7

歷時兩個月,這次終於一口氣讀完了剩下的部分。

橋水公司的做法一直是被媒體議論紛紛的,甚至被多數媒體認為是:反人性化管理的。因為,達里奧提倡的“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公司文化,使得員工之間似乎沒有了隱私,並且無法適應這種文化的員工會迅速被清除出公司。

但是達里奧看到的是另一個方面:他看見極度透明的時候,人人都可以迅速知道自己隊友在幹什麼,自己隊友的能力範圍,從而迅速地提高效率。

所以,達里奧被認為是個異類。

他把公司和員工都全部都客觀地、冷血地量化了,全部認為是機器。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來讓橋水公司運轉。

但是就達里奧個人而言,不可否認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準確預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準確預測2010年歐債危機。他用計算機來為他記載下各種他想到的、需要的原則,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可以説,如果一個人能夠將自己一生的軌跡標準化,也可算是一種奇蹟了。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8

僅從本書論,作者可説是一個激進的達爾文主義者——自然會走向整體的最優化,而不是個人的最優化不進化,就死亡生活根本不關心你喜歡什麼……然而,其開宗明義之擁抱現實,應對現實確是生活之真諦。生活並非為取悦個體而存在,個體卻必須在痛苦中反思、前進;現實可能並不如你想象中的温柔,但如果你不能直面承擔、並正確決策、行動,那這本不温柔的現實,可能會對你更加殘酷!

當然,作者對五項抉擇、創意擇優等決策、管理方法也有其可取之處,但憑心而論,這些方法對管理者、員工之最根本要求——極度開放、極度透明,在當前之中國絕難做到!故作者本人最為看重之第二部分,我們中國讀者卻多無具體感受了。

最後,借作者原話——與失敗比起來,我對乏味和平庸的恐懼要大的多——與君共勉。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9

追求幸福和快樂是人之常情,但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要經歷更多的痛苦。痛苦和快樂是相對的,相輔相成的,並且是可以相互轉變的。人生苦難重重,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唯有痛苦方能給人帶來教益。痛苦讓我們清醒,幫助我們進步。自然的一項根本法則是為了贏得力量,人必須努力突破極限,而這是痛苦的。我們所做的伸展就是突破人的極限,通過痛苦磨鍊挖掘潛力,得到成長和進步。

人們的逆境是不可避免的,你一生中必定會經歷某個一敗塗地的時刻。你可能工作失敗,家庭失敗,失去親人,遭遇嚴重事故或疾病,或者發現你想象的生活永遠遙不可及,總會有某些厄運找上你,那時你將深陷痛苦,可能覺得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力量,然而你幾乎總是有這樣的力量,戰勝痛苦,取得成功,得到更大的快樂。

人生的成功取決於你應對挫敗,承受痛苦的能力。承受痛苦,越戰越勇,越挫越強,造就偉大。但人們承受痛苦的能力有時是有限的。這需要保持平衡,適當放鬆,保持活力,以利再戰。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10

隨着飛速的現代科技促成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部分新興媒體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形成一大批“標題黨”式新聞人。《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一書中,講述的就是新聞從業者的須知和公眾的期待。

現代社會中,標題黨式新聞和虛假新聞充斥着公眾的生活,而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人應該怎麼做呢?這本書給出了答案:作為新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事實。新聞工作的首要原則就是真實,這是新聞與生俱來的天性,在新聞的寫作中,我們必須瞭解事實、尊重事實、傳播事實。

其次,我們應該知道:新聞工作是為公民服務的,我們發現新聞、發掘新聞就是為了讓大眾瞭解這個世界。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説,新聞的服務功能就體現在它的質量上,所謂的優質新聞,就是完整、全面地提供了新聞信息,使受眾充分了解實情,更讓受眾生活的更加美好。

最後,我們還要清楚新聞的作用:新聞工作有輿論監督的作用,新聞人應當利用這一作用充分為大眾服務。新聞人應當做一個社會的監督者,為那些想要發出聲音卻無能為力的人發言。

我想以後也能成為一個新聞人,對公眾負責,對良心負責,用我的能力去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11

本月有幸樂讀中獎,書名是《原則》,聽書名以為是一本講枯燥的理論型知識,但收到書之後從包裝上課很高大上,便迫不及待的打開書看了起來,本書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金融投資機構橋水的創始人瑞·達利歐,本書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達利歐的個人經歷簡介,作者認為通過敍述他的真實故事,可以便於讀者判斷書中的原則多大程度上適於讀者自己和所處的環境。作者回顧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將自己受益匪淺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掙扎的糾結都一一陳述,拾起珍珠串成項鍊,最終構建出了這些讓人信服的原則。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則。其實達利歐的初衷是寫一本工作原則的書,但在寫書的過程中發現他在橋水實行的工作原則背後的基礎是他的生活原則,兩者是無法分開的。所以在最終的這本書中,生活原則部分是整本書的“真正的核心,因為他將説明為何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原則應用於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橋水的工作原則,其實這些工作原則只是生活的原則在集體中的自然推倒。它們遵循生活原則的基礎,描述的是認同這些生活原則的人如何在集體中達成1+1>2的效果。

對我印象最深的三句話是:你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面對事實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這就是我們做事的原則。現在出版的這整本《原則》實際上是作者計劃中的上半卷,隨後會有經濟原則和投資原則組成下半卷。

不論是書的內容,還是字裏行間透露出的這位傳奇人物的坦誠、通達帶來的感染力,都值得一讀。我更期待讀他的下一部。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12

説來有點慚愧~去年的熱銷書我今年才看完。

這本書適合處於各個階段的人去閲讀,不管你是學生黨還是上班族亦或者是企業家。

這本書其實就講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一個投資生涯歷程的回顧,第二部分講的是生活原則,第三部分講的是工作原則。

這些生活原則與工作原則,其實都是來自於作者的生活,條例非常的清晰,覆蓋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又非常的簡明扼要!

現在腦中還一直記得作者一直在文中提到的一條生活原則:一定要做到頭腦極度開放。作者似乎把這一條視為生活原則中最重要的一條!

作者在書中也給出了很多做到頭腦極度開放的方法。但是我覺得做到頭腦開放真難啊!

然後就是工作原則中,作者視為最重要的一條:極度透明,極度求真!

説來還是有些慚愧,這部分我讀的懵懵懂懂……很多地方理解不是很深刻,可能是我沒有全身心投入到書中吧~

但是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我覺得我十年之後再來看,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味道!

雖然這本書的翻譯有些生硬,讀起來有些拗口,也不想小説那樣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所以讀起來有些枯燥,但用心去讀,不理解的句子多看幾遍,再不理解就返回上一頁再看一遍!所以這本書又打破了我的記錄,以前看劉欣慈的《三體》看了十多個小時哈哈!然而這本書《原則》我看了38個小時多,包括我一開始聽了一些部分,願意花這麼多時間是因為學到了很多,看的同時也在不斷做筆記,所以這本書《原則》推薦給正在努力中的你?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13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最重要的因素。親情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什麼樣的關係是良好的?ray dalio認為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指開放誠懇的關係,人們彼此坦誠相待。反過來説,如果戴着一張虛偽的面具,別有用心的跟人相處,那麼不能稱得上是有意義的人際關係。ray dalio的觀點給我帶來的啟發是,不論跟誰相處,都應該保持開放誠懇。

我們人生似乎面臨一個“要麼全得,要麼全失”的選擇,在投資這件事情上,要麼冒很大風險追求高回報,要麼降低自己的風險,滿足於取得較低的回報,這時候你需要耐心地做出選擇,通過這種方式,你將摸索出如何盡最大可能讓二者兼得。儘管這個過程很艱難,但你需要不斷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滿足於最初對你顯而易見的選擇。在個人職業生涯上,一種想法是安於現狀,日復一日打工,另一種想法是自己創業做,兩條路看起來只能是選擇其中一個。很顯然,現狀並不令人滿意,按照dalio的觀點,我應該繼續尋找出路,相信終有一天會找到。直接辭職顯然把自己搞得壓力太大,現階段應該是多做一些小嚐試,看看自己是不是這塊料,尋找工作中的“聖盃”。

ray dalio的投資方法論看上去很靠譜,確定投資原則,利用歷史數據測試,實際運用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不斷完善決策體系。利用計算機和程序跟蹤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全球經濟,根據最新進展做出最有可能有利於自己的調整。這不就是現在很熱門的大數據分析嗎?利用大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出當事件A發生時,有多大的可能性事件B也會發生。這個方法是科學合理的,就得朝着這個方向走。不斷去磨練自己的決策原則。

《原則》優秀讀後感 篇14

《原則》這本書在年初很火,一直打算看一下,最近終於將本書提上了閲讀日程。説實話,看完後並沒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有收穫但與之前的期待是不符的,原因應該是目前的我還沒有親身的實踐體驗,而且也不會立馬去用到書中的原則。

這是一本手冊,作者瑞?達利歐作為全球知名對衝基金的創始人,將一生中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則進行了記錄和總結,橋水公司以這些原則為基石,參考、學習、執行和監督。作者在人生的晚年階段將這些原則公開,希望能給世界帶來幫助。

隨思

這本我讀起來還是有點無聊乏味的,就像在讀一大堆的公式定理,這很大一個原因是不太適合現階段的我。因此不能一味追那些經典好評的書籍,適合現在的自己的書就是好書,能有收穫的書就是好書。

作者如此強調原則,與作者的「把做事和投資決策的方法轉化成計算機算法」強烈信念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極度透明和極度公開也是希望增強公司成員的確定性,減少不確定因素,畢竟是做對衝基金,一點差錯就可能導致傾家蕩產。相比當下重視相關性而忽視因果關係的機器智能,作者偏愛強調強因果關係的專家系統,這也是其經歷和行業所決定的。

結合自己的情況,説一些自己的感觸。

當你開始建立自己的原則,並在人生歷程中不斷調整、加固,慢慢你就會塑造出你自己,你自己和他人都能更好地認識你,幫助你更好的做出決策。

以前面對質疑和批評,總會本能地抗拒和拒絕,希望以後以更開放和謙遜的態度去對待,不要過分在意所謂的面子和自我虛榮。

建立一種坦誠的文化,出問題時及時找到錯誤去修補,並找出如何避免再次重犯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去隱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