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範文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8W 次

導語:《螢火蟲之墓》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户,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裏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範文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範文【1】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開始的這句台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注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説:“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裏吧!我聽嬸嬸説,媽媽已經死了,就放在墳墓裏。”清太聽了妹妹的話,強抑多時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他們的媽媽已經在空襲中被炸死,他一直瞞着妹妹説媽媽身體不舒服住在醫院裏。節子蹲在那裏傷心地嘟囔着:“為什麼身體不舒服就死了……”

可愛的節子!她都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死,她住在嬸嬸家裏的時候半夜會突然想起媽媽,哭叫個不停,可是她現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媽媽已經死了的現實,不願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不願遭受嬸嬸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裏生活,相依為命,她只是個四五歲的孩子。

戰爭讓清太和節子失去了媽媽、失去了家,他們雖然能幸運的逃過飛機的轟炸,卻逃不過飢餓的糾纏,可愛的節子,那個抱着糖果盒開心的蹦蹦跳跳歡呼着終於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後還是沒有逃過飢餓和風濕這兩個死神,她手裏拿着哥哥帶回來的西瓜,卻再也睜不開眼,臨死之前,她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哥哥:哥哥,謝謝你!

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又下來了,它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毀滅這個殘酷的結尾!!!

影片的結尾呼應了開頭,清太,這個堅強的日本少年,不久後也餓死在街頭。兄妹倆終於在另一個世界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那是一個暗紅的世界,螢火蟲漫天飛舞。

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動畫片,導演並不是赫赫有名的宮崎駿,而是一個叫高畑勛的人。這真是一部感人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對中國的'影視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們曾貧窮,所以有了錢之後急着炫耀;我們曾備受欺凌,所以在站穩了之後首先要嘲笑一下對手,朝着對手吐幾口唾沫,告訴對手,老子站起來了;我們曾軟弱,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要為自己樹立無比強大的形象,過去、現在、將來,我們一直無比強大。

我們的電影,關於對那場戰爭的描述,從不“示弱”,《地雷戰》、《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我們無比智慧勇敢,敵人無比低能弱智;我們無比強大,敵人無比弱小;我們總是勝利,敵人總是失敗……我們的電影太多的是表現我們的勇敢、智慧、頑強、強大,唯獨沒有人性的表現,沒有讓人感同身受的真實的歷史。我們是像電影中那麼所向披靡嗎?我們死了多少人?敵人死了多少?我們的國土有多少曾經淪陷?我們出了多少漢奸、日偽、白軍……

你連自己都感動不了,怎麼能感動對手?怎麼能讓對手承認自己的罪孽?因為你沒有從心理上征服對手,征服“小日本”。

我們沒有感動自己的電影,更沒有感動對手的電影,因為我們不願“示弱”,我們害怕暴露自己的軟弱,自己的渺小,我們喜歡把自己塑造的無比強大。《舉起手來》、《小兵張噶》、《亮劍》……,全體人民看的眉飛色舞,讚不絕口,可這不過是一種集體自慰罷了。我看到的是中國電影意淫對手的無比強大,而我們本身卻恰恰相反;我看到無數的男阿Q、女阿Q、老的少的阿Q造作的表演以及興高采烈的歡快的臉……

建國已經六十年,改革開放以及三十年,我們強大了起來,可我們仍然沒有勇氣,或者説沒有意識去把我們真實的歷史,特別是抗日戰爭的歷史用影視的形式做人性的表達,沒有想着去感動對手,感動其實與我們是一樣具有人性的日本人。

看了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我流淚了;看了魯迅的《傷逝》,我唏噓不已。但是至今我沒有看到一部中國電影讓我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苦難而落淚。而“小日本”的《望鄉》,還有今天我才看到的《再見螢火蟲》(應該叫《螢火蟲之墓》更恰當),我竟然為我一直最痛恨的日本鬼子落淚,因為我從這兩部電影中看到的不是我以前知道的“日本鬼子”,而是有血有肉、值得同情的、活生生的人,是可愛的節子,是堅強的清太,是美好的人性。

我也看過《小兵張噶》,好聰明、好勇敢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確實有過,現在依然有,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就是其中一個,但是,我們的歷史中更多的是像節子那樣心地單純、被戰爭毀滅的幼小的生命,因為歷史並不僅僅是英雄的歷史,也是普通人的歷史、即我們每個人的歷史,為什麼忽略了表現普通人,表現自己?表現普遍人性?

只有表現普遍人性,才會產生經典,中國影視才會有出路,只有讓現在的日本人看到那場戰爭中的中國的節子和清太,日本人才會認識到曾經犯下的罪孽,才會服罪,我們的影視要感動他們,像他們感動我們一樣,而不是一味的愚蠢的“示強”,一味的意淫,做既沒有思想,也無藝術可言的電影。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範文【2】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兩年前,就是這樣一句開頭,將我帶入二戰戰末兩個日本孩子的命運,時常想起,仍然不能自已。

當美軍的戰機從日本民居上空呼嘯而過,少年清田揹着四歲的妹妹節子,站在惶恐逃竄的人羣中,躊躇的望着家的方向,終於還是沒有等來將妹妹託付給他的母親。

無數的燃燒彈夷平了他的檐角輕翹的靜謐謐的家,還給他渾身纏滿繃帶的母親,繃帶下本應是母親美麗眼睛的地方趟着血水,白生生的蛆蟲從繃帶縫隙中翻滾而落。

這個時候,他的妹妹節子正蹲在窗外操場上玩沙,看見哥哥歸來便滿心歡喜得撲上去,央求要見媽媽。

少年慌亂的搪塞:“媽媽還有好多事情,明天吧。”

節子嘴脣一撇,低着頭,終究還是沒有忍住得抽泣起來,夕陽把小女孩垂頭靜止的影子拖得老長,少年在單槓上徒然的翻動,一圈,又一圈。鏡頭令人窒息的維持了十秒鐘,我的心收緊了,因為節子那個不祥的影子,也因為我並沒有在少年眼中找到堅強。

情節在節子一塵不染的笑聲中朝着悲劇發展

父親陣亡;

少年在這樣的打擊下一蹶不振,不堪姨母刻薄的目光執意帶節子出走;

兩個孩子住在湖邊洞穴中,第一次偷農家柿子時,節子問“可以嗎?”,狼吞虎嚥的少年忙不迭的點頭。節子説“哥哥我覺得這不對勁”,少年卻在偷竊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偷農人的菜,乘大人們空隙避難的當口偷走別人家的東西換米;

節子病倒了,戰時卻換不到治療用藥。少年取出母親最後一點存款為妹妹買來想吃的西瓜,節子卻再也無力睜開眼睛。。。。。。

反戰題材的影片汗牛充棟,唯有這部不時出來驚擾我。片中隱晦的刻畫了兩個日本,男性的日本和女性的日本。男性的日本在中國的土地上偷東西,女性的日本問 “可以嗎?”;男性的日本為他的“大東亞共榮圈”燒殺擄掠,女性的日本説“哥哥我覺得這不對勁”。女性的日本善良且無辜,被炸得體無完膚,難道不是家裏的男人在外頭的愚蠢行進造成的嗎?

四歲的節子默默承受了母親的死訊,默默為哥哥縫衣服,做飯。最大的奢望是舔一舔水果糖。她的生命像螢火蟲的光芒一樣黯淡短暫,可是她依然在死前無怨無悔的説了一聲“哥哥,謝謝你。”

戰爭。

這場戰爭曾經把我們的世界變作一個開滿野花的墳場,一株被劈作一半將生命定格於戰爭開始的樹,一隻古戰場上踉蹌着的翅膀殘缺的蝴蝶。

二戰留下的五千萬人類亡靈離我們有半個世紀了,戰爭又何嘗遠離過人類半刻?它依然在地球的許多角落為無數的節子製作着大號的命運衣裳,這衣裳套在人類小小的身體上太不相稱。猶太人曾對納粹屠殺者説“我們不會忘卻,更加不會饒恕。”現在巴勒斯坦把這句話還給以色列人。地球上,愛變得如此困難。

我們還在為我們灰暗底色得世界塗畫着蛇行黏稠的血像個不知血為何物而亂塗鴉的孩子嗎?至少男性的日本仍擎着他耿耿的頸脖,美利堅興致勃勃的炸平一個又一個的中東小國像在玩一場電腦遊戲。人類慣於安慰自己了,而戰爭帶來的一切傷痛根本還未退去。《聖經。雅歌》:回母親哪裏的路已經沒有了。他們是你的兄妹啊,愛他們吧!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範文【3】

時看這部影片時,雖然感覺傷感,但其實更多的感覺是憤怒,那個任性哥哥憑什麼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把年幼的妹妹帶向死亡。

實際上,高畑勛是用哥哥這一角色來象徵日本軍國主義、日本帝國,年幼的妹妹象徵盲從的日本人民,這部片子不是叫人傷感,而是促人反思,反思喪鐘為何而鳴。

影片之所以會令人傷感,主要是因為“妹妹”被定義為年幼無知,才會跟隨“哥哥”走上死亡之路,“妹妹”真是無辜的受害者嗎?在納粹帝國被最終擊敗的柏林戰役中,城防司令請求希特勒允許疏散柏林的居民,希特勒拒絕並狂怒的喊到:“德國人民選擇了我,他們應該為他們的選擇做出犧牲”。所以戰後德國的兩任總理先後下跪道歉,懺悔德國人民曾經用自己的雙手把惡魔推上了寶座。而這一點是日本到今天也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