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4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徵文了吧,徵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的有關文章。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1

“民亦勞止,訖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緣於1979年12月6號,就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問題回答了__的提問,提出了在中國實現“小康”的發展目標。用“小康”這個詞來表述“中國式的現代化”,提出了連普通百姓也能聽得懂的奮鬥目標。“小康”是“四個現代化的最低目標”,就是還不富裕,但日子好過,社會存在的問題能比較順利地解決。”“目標放低一點好,可以超過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一直以‘兩個一百年’為奮鬥目標,苦幹實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小康由人民上升到全民,由生活發展為社會,小康社會的高質量的如期完成被賦予了神聖的結局和不容失敗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關鍵一步。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領域全面和區域全面,對應的新目標是發展協調性和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以“五位一體”為主導,同步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民主、文化軟實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堅持任何一個方面也不能滯後。另外城鄉區域共同發展是長久以來的重點。“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和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我們要統籌兼顧城鄉發展,縮小差距,優化平衡。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覆蓋的人口要全面,照應了新目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一切依靠人民羣眾,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第一生產力,沒有全民建成小康社會就沒有全面小康。因為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我們要加大力度,保障基本民生。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全面小康是針對全國講的,不是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達到同一水平。”所以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好高騖遠,我們要本着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總體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創新驅動成效和定型各方面制度等新目標。

總之,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到了關鍵決勝時期,我們要一鼓作氣,堅決打好攻堅戰,立下愚公志,勇於擔當,以畢生的決心,昂揚的信心,踏實的專心,投身新的歷史進軍,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2

1月6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來到他所在的寧鄉市代表團,與代表們一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他強調,寧鄉市要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的寧鄉篇章。

市領導廖建華、彭楠,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勛爵參加審議。

分組審議讓基層代表“唱主角”。現場,市人大代表孫勇、易紅科、葉妙、徐海、賀雪輝、劉躍華、胡宇、喻尚、劉佳玟、鄭旗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聯繫各自工作實際,就鄉村振興、精準脱貧、農村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城鄉公交一體化、全域旅遊、園區發展等方面踴躍發言、各抒己見。

“支持長沙市外環線高速寧鄉段建設。”

“推動中小微企業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作,鼓勵其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讓青年人才回到家鄉有事幹、有錢賺,留得住、待得下。”

“充分發揮長沙科教人才資源優勢,實現產學研融合發展。”

“進一步加大農村公交投入,科學設置公交車線路、班次,方便百姓出行。”

……

審議中,代表們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實事求是、言簡意賅,回顧工作客觀實在,未來目標清晰明確,是一份凝聚人心的好報告,讓人聽了備受鼓舞。

胡衡華認真聽取代表們的`發言,並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出迴應。他説,過去一年,寧鄉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幹部羣眾,緊緊圍繞建設更加富饒美麗幸福的現代化寧鄉,奮勇擔當、奮力拼搏,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趨優的良好態勢。市人大代表們站在全局高度、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熱點,提出相關建議,既反映了百姓心聲,也體現了使命擔當。相關市直部門要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迴應羣眾期盼、解決羣眾訴求。

胡衡華強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的一年,寧鄉市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五大方面”再發力,讓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要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再發力,全面完成脱貧攻堅任務,建立健全穩定脱貧長效機制,認真抓好城市特殊困難羣眾幫扶;紮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確保溈江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特別是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要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上再發力,在抓產業鏈建設上下功夫,一手抓精準招商,一手抓精準培育;在抓創新能力提升上下功夫,為搶佔制高點、提升競爭力積蓄後勁;在抓園區提質升級上下功夫,鼓勵園區開展“畝產論英雄”改革,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要在提升城鄉品質上再發力,圍繞打造一流中等城市,進一步抓好交通融城、片區建設、功能提升和鄉村振興等工作,讓宜居宜業宜遊成為寧鄉一張亮麗的名片。要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再發力,臨近年關,特別要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要在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上再發力,聚焦忠誠乾淨擔當,高素質、專業化選人用人,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3

前段時間,我們一家人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五個故事充滿了喜劇色彩,電影院裏不時爆發出笑聲。但笑着笑着,我的眼淚卻不知不覺流了下來。電影裏的人對家鄉深沉的愛和無盡的眷戀,深深打動了我。我發現,爸爸媽媽也好幾次偷偷抹眼淚。

我的家鄉在江西玉山,幾年前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哥哥,離開家鄉來杭州生活,爸爸媽媽創業打拼,我們兄弟倆讀書學習。作為生活在異鄉的人,家鄉永遠是我們心中最牽掛、最温暖、最柔軟的地方,對思鄉情結最能產生共鳴。

離開影院,我問爸爸:“你小時候,我們老家是怎樣的?”爸爸説,記憶最深的是家鄉的泥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走在路上,鞋子就被雨水和泥巴裹住甚至浸透了,深一腳淺一腳,一不小心就會摔倒。一到晚上,外面沒有路燈,一片漆黑,大家只能待在家裏。每到夏種秋收時節,大人們就起早摸黑地幹活,小孩子也得下田幫忙。媽媽還告訴我們,外公年輕時,住的還是土房子,一到下雨天就到處漏水,老鼠也到處打洞。而且村子裏不通電,用的是煤油燈,一陣風吹來,微弱的燈光就滅了,吃不飽穿不暖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家鄉玉山並不是這樣的啊!就在今年國慶節,我們一家回到了久別的老家。遠遠望去,村前的高鐵猶如一條巨龍遊走在起伏的山坡上。村後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稻田,金燦燦的稻子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一排排白牆紅瓦的樓房,整齊漂亮,特別引人注目。屋前清澈見底的小溪歡快地向前流淌,乾淨寬敞的柏油路直通家門口。我的家鄉,完完全全是個美麗鄉村啊!

一走進院子,我就被奶奶種的花花草草吸引住了,忍不住想去摸一摸,聞一聞。一旁的爺爺笑眯眯地説:“要不要觀賞一下我在後院種的菜呀?”我高興地點點頭。爺爺種的菜可真多,小青菜、韭菜、辣椒……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走進新造的樓房,樓上樓下傢俱齊全、嶄新漂亮,各種各樣的家電應有盡有。爺爺奶奶的生活愜意自在!

到了晚上,路燈亮了。我們走出家門,一路上發現家家户户門口都擺放着幾個大垃圾桶,上面寫着“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家鄉的人們也在做垃圾分類這麼“時尚”的事情啊!不遠處傳來了輕快的音樂,那是奶奶、阿姨們在跳廣場舞。小公園的椅子上,坐着幾位長輩,他們在談論今年莊稼的收成,不時感歎着機械化操作的神奇。還有幾位阿姨也熱火朝天地聊着,仔細一聽,原來她們在交流網購的經驗。家鄉的生活,真是新潮時尚,緊跟時代步伐呀!

我對爸爸説出了我的疑惑。爸爸告訴我,我們的國家在飛速發展,奔向全面小康。我們的家鄉也緊隨步伐,不論是交通設施、居住環境,還是農業生產力,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

聽了這些,我覺得我生活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幸福了。我相信,我們的家鄉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當然,我也得加油努力學好本領,長大了能像電影中的主人公一樣,為家鄉出力,為祖國奉獻力量!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4

火災、疫情、經濟動盪……一次次危機席捲世界,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親歷了抗疫的堅守,更見證了時代逆行者的勇氣和智慧。我們身處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一個需要光的時代。為此,_推出《致敬2020行動者聯盟》系列策劃,將通過“風財訊超級財經周”對話世界芯、“千人訪談實錄”見證城市革新、“我和我的家鄉”獻禮全面小康、美好鄉村協奏曲記錄扶貧攻堅點滴,及首檔倡導生活美學探祕居住空間進階的“國巢”系列策劃,用紀錄片、短視頻、人物專訪、深度特寫等方式,關注大時代中的微小個體,記錄不平凡的你我,致敬行業向上的力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我們經歷了疫情、油價暴跌、高考改期.....這片土地,不是第一次遭遇災難,也不止一次見證過惶恐、無奈、困守,但沒有一個人,會停止反擊。我們在各自的陣位,戰鬥不止,守護我和我的家鄉,堅守我和我的城市。

我們每個人,從家鄉來,建設我們共同的家園,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離不開每一位建設者的努力和付出。

致敬全面小康路上的每一份力量。

_年度獻禮特別企劃『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再度起航,開啟一場致敬家鄉、致敬城市、致敬日新月異新時代的感恩之旅。

本次活動_聯動全國百城千企,覆蓋千餘城市地標建築,輻射56萬社區2億家庭9億人羣,同時,_等媒體將全程跟蹤報道。

我和我的家鄉作為_2020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特別策劃,將分為“歸來”、“共生”、”座標”三大篇章,攜手地方房協,追溯企業發源地,策劃系列H5專題報道,品牌官在線打CALL,還將以企業多區域、多領域佈局為角度進行原創特寫,另外,還會聚焦都市圈發展下的城市機遇“再躁”、城市區域發展“印跡”盤點、城市項目新地標打卡、線上房展會,為家鄉、為城市、為企業、為社區點贊!

地產企業作為小康路上的主力軍,承接的不僅是區域城市化的建設,百姓安居需求的滿足,更是美好城市的演繹者,幸福鄉村的承建人。歸來仍是少年,第一篇章“歸來”攜手地方房協,回溯房企發源地和成長路徑,匯聚數十位企業品牌官集體發聲,致敬每一位新時代家鄉的建設者和地產企業的時代責任心。

第二篇章“共生”,聚焦城市建設發展,挖掘城市貢獻代表企業,以城市論壇/沙龍的形式,打造年度城市高端圈層聚會,共話城市與房企雙贏發展。與此同時,中國首檔倡導生活美學聚焦居住空間屬性進階的探祕類視頻欄目——“國巢”將在全國重要城市上演,聯動鳳凰文化書院和優質居住項目,首季將推出12集,共記錄12個城市的優質居住空間,邀請文化、設計、地產等多領域跨界專家和愛好者,進行沉浸式體驗和對話交流。

另外,第三篇章“座標”將覆蓋全國千餘地標性建築,實地打卡網紅地標。_還將舉辦全國百城凰家探盤和示範項目線上巡展,走進項目售樓處,探尋人居新標準;邀請專家、異業、地產人等城市建設者見證者,線上直播,跨屏對話,從點至面、從宏觀到微觀,記錄我和我的家鄉新風貌。

此外,我和我的`家鄉將協同“風巢”走進全國超1000社區、商場、寫字樓,觸達近千萬多個行業的高端精英人羣,聯動線上互聯網線下户外廣告全流量路徑,實現線上線下全方位傳播。

與此同時,作為2020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圍繞扶貧工程的四大篇章,_也在發揮媒體平台的深度整合能力,搭建扶貧專業報道平台,展現扶貧成果的同時賦能品牌成就。我們將圍繞企業的扶貧策略及優秀案例成果分享等,展開扶貧的專業、立體報道策劃。用“暖新聞”報道企業扶貧戰略和項目成果;面對面採訪扶貧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用“扶貧歲月”V故事講述扶貧中的人和事;實地調查記錄,深入走訪扶貧項目,對話扶貧專家探索脱貧之道,用紀錄片的手法,呈現“時代新鄉村”風貌;同時,還將聯動扶貧代表、跨界KOL、地產負責人,以直播特賣的形式,對扶貧工程項目進行的支持,聚焦扶貧商品的電商化轉型,彰顯地產企業社會使命感。

讓光照進家鄉和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我們相信,這裏的每一天都日新月異,這裏的每個人都正為生活努力。

這是對家鄉和城市的深情禮獻,也是對美好生活最樸實的記錄和致敬。

告白我和我的家鄉,致敬全面小康路上的每一份力量。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5

四年級下學期,真是一段特別的時光,我被“困”在奶奶家回不了武漢。大半年的時間裏,我都待在奶奶家學習、生活、玩耍,和農村生活來了一次最親密的“接觸”。

以前去奶奶家,最多住三五天,和堂哥堂妹瘋玩幾天,路還沒有混熟就得回家了。那時,我只覺得農村沒有家裏衞生,想買零食吃也不方便,唯一覺得好玩的就是將奶奶家的雞趕得到處亂竄。但這次讓我有了新的認識,農村原來可以這樣美,不僅風景美,這裏的人個個心也特別美!

常常聽媽媽説“天地有大美”,每當這時候,我就對媽媽説:“媽媽,你的話太高深了,聽不懂。”於是自顧自地該幹嘛幹嘛,才不聽媽媽嘮叨呢。但這次在奶奶家我似乎感受到了媽媽説的“天地有大美”的意境了。奶奶家在桂林,一條小河環繞村莊,緩緩流向田間地頭,村的背後是一座大山,大大小小的.樹木,顏色不盡相同,站在奶奶家的屋頂上,一眼望過去,層巒疊嶂,好看極了。每當上完網課,我喜歡讓媽媽帶着我去後山轉轉,每次總會有驚喜的發現。記得今年3月份,踏入林中的那一刻,我被震撼到了。漫山遍野開滿了豔麗的映山紅和白色的小野花,這裏一朵,那裏一株,紅豔豔嬌滴滴的,點綴着淺綠、墨綠的葉,真是別具一番風味呀!這也許就是媽媽説的“天地有大美”吧!我還和媽媽興奮地採了一大束映山紅帶回家,精心地養護着。在山裏我們總能發現有趣的東西,有一次發現一種野果子,紅紅的,圓圓的,媽媽説她們小時候經常吃,我試了試,還真甜!還有采竹筍、採野菜、採蘑菇……似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收穫,我感歎道:“大自然真像是一座寶藏啊!”媽媽説:“是啊!因為這裏的自然被保護得好,所以才有這麼美麗的花朵和這些豐富的美食,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呀!”聽完媽媽的話,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愛護環境的好學生。

田野是我的另一大樂園,這一切對我來説都太新奇啦!每天上完網課,我就和妹妹往田野裏跑,那兒就像有魔法似的吸引着我們。二月份,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橘子樹,一眼望不到頭,黃澄澄的沃柑和砂糖橘掛滿枝頭,我猜想這要是都放一起,得裝好多車吧。讓我特別開心的是玩累了我們可以隨便摘着吃,時間久了我和妹妹都知道哪棵樹的橘子甜,哪棵樹的橘子不甜。到了三月份,油菜花在田間依次盛開,點綴着這片原野。小小的花朵特別吸引小蜜蜂,也吸引着我,我喜歡和油菜花比身高,我也喜歡在油菜花田裏鑽來鑽去,花香在鼻子邊飄蕩,花枝親吻我的臉頰,每當這時我真想變成一朵花啊!就這樣,我們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快樂地玩耍着,經常忘記回家吃飯的時間,害得媽媽總是到處喊我們,那聲音在田野裏迴盪,我覺得真幸福!

迎來了四五六月份,奶奶比以前更忙了,我也跟着熱鬧起來,幫助奶奶翻土、種菜、種花生、種稻子……有一次我跟着奶奶翻土,我翻得特別帶勁,大約才過了十幾分鍾吧,我的手開始疼了起來,鬆開一看,手掌上居然鼓起一個泡來,疼得我“哎呦哎呦”地叫了起來,害得我好幾天才好。後來我問媽媽,奶奶的手為什麼不起泡呢?媽媽説:“因為奶奶經常勞動,天天下地幹活,我們吃的新鮮的青菜、絲瓜等等都是奶奶種出來的,所以工具都認識奶奶了,當然不起泡了。等你勞動多了,也一樣不起泡的。”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怪不得奶奶的手看起來這麼黑、這麼粗糙,但看起來又是那麼有力氣。勞動很辛苦,但勞動也讓我們收穫了很多。“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勞動讓我知道了食物得來真是不易啊!奶奶家的左鄰右舍也一樣,田間地頭都種着各式各樣的蔬菜,多得吃不了的時候大家還相互分享,都不希望新鮮的食物被浪費掉了。

大半年在農村的生活,讓我愛上了這個美麗的新農村,這裏山美水美人也美,奶奶説:“農村變得越來越美麗啦,日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好的。”嗯,奶奶,我以後一定會常回去看看的!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6

很多人問我:“你的家鄉在哪裏?”那一刻,我總會自豪的説,我的家鄉在美麗的莒口茶布村。

別問我為什麼會這麼自豪,這麼愛莒口茶布村,那就讓我帶你走進我的家鄉,你就知道我為什麼會這麼的熱愛?相信你走進我的家鄉後,你一定也會喜歡上它。

沿着寬寬亮亮的柏油馬路漫步,路兩旁種着許多美麗的鮮花與植物,一座座青翠起伏的羣山,一排排的小洋房,旁邊圍繞着青色的草,翠綠的樹,抬頭是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耳聽旁邊小鳥的嘰嘰喳喳的叫聲,讓你感覺生活在畫中。

每次回到家鄉,我的心情都非常的愉快,我可以在家裏自由自在的跑上跑下,不用擔心,車來車往,閒暇時我可以跟姐妹們一起在家院子裏的小池塘餵魚撈魚,或者是在家門口的院子裏種.種花種.種菜,還可以在院子裏烤地瓜,撿石子做遊戲。要是家裏玩膩了,還可以跟姐妹們一起出去亭子裏散步,亭孑周圍還有許多娛樂設施,我們可以在那盪鞦韆,坐蹺蹺板……。現在的村裏,到了晚上也是非常的熱鬧,廣場上大媽們健身,旁邊棋牌室裏村裏的老人們在那裏喝茶、聊天、打牌,非常的熱鬧。

媽對我説:“小時候的家鄉可不是這樣的,我們小時候住的房子都是磚房、土坯房,而不是現在的小洋房,以前的道路也不是這麼的寬敞,都是泥巴式的小路或沙子的,晚上村裏燈早早的.就滅了,漆黑一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個窮鄉僻壤的小村莊真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現在我們莒口茶布村不僅有青山綠水,更有給村民帶來財富的金山銀山。真得感謝中國共產黨的好領導,感謝改革開放的好政策。”

媽媽口中的家鄉,我沒見過,但是現在的家鄉,我非常的喜歡,也非常的熱愛,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給予我們家鄉神奇的變化,這樣看你們是不是也很喜歡我的家鄉呢?要是喜歡,歡迎你到我們的家鄉來做客。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徵文7

10月底,由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府扶貧辦、省衞生健康委、省文聯和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南京市委宣傳部和新華日報社全媒體視覺中心等單位承辦的“我眼中的全面小康”攝影作品展圓滿落幕,展出期間,五處展區展區現場觀眾達920多萬人次。

618幅照片、19幅海報大部分來自投稿,人民羣眾成為“全面小康”的定義者和見證者;圍繞“人民至上同心戰疫”“強富美高新江蘇”“美好生活美麗江蘇”“交通強省”“城鄉新貌”等五個專題,利用雨花台烈士陵園、玄武湖樑洲廣場、南京地鐵鼓樓站、高鐵南京南站、南京規劃建設展覽館西門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因地辦展”,與人民日常生活“無縫”交融。一幀幀無意間映入眼簾的“小康光影”,瞬間喚起“人在畫中游”的幸福感、獲得感,江蘇兒女共建美好家園的信念由此更加澎湃和堅定。

“變化”,“我”眼中的關鍵詞

南京高淳,退圩還湖後農民“枕”湖而居,時光在幸福裏行走;滬蘇通鐵路開通,南通大媽坐動車組團出遊,爭相沖着鏡頭“比V”;“來,笑一個!”——古稀老人舉起自拍杆和“姐妹”合影,並不熟練的動作裏有好奇,有憧憬......什麼是全面小康,人民羣眾説了算。而“變化”,可能是人們感觸最深的字眼。

《昔日塌陷地,今日潘安湖》是來自徐州攝影愛好者高剛的投稿作品,如驚鴻一瞥,折射出有形態、有質感的“美麗江蘇”。在採煤塌陷地基礎上經生態修復蝶變而成的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與從前的坑窪破敗、灰頭土臉形成天壤之別。曾在當地煤礦工作的高剛親歷了從煤礦關停、村民搬遷、生態修復,到“綠水青山終成金山銀山”的全過程。他曬出了一組舊照:佈滿陰霾的天空、衰敗的廠房、地表塌陷形成的灰色湖面,被夷為平地的廠區舊址上,挖掘機揮舞着鐵臂……“現在潘安湖可成了徐州的勝地,”高剛笑着説,“湖畔商品房林立,開發商們紛紛瞄準了這塊好地方!”

陡山村,“抖”起來。位於淮安盱眙縣天泉湖鎮的陡山村,幾年前還是閉塞落後的經濟薄弱村,今年就拿下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美譽。在當地攝影愛好者劉喜賢的無人機鳥瞰視野下,陡山村置身森林“綠肺”,依山傍水,如詩如畫。小山村如何“抖”起來?劉喜賢説,當地除了以特色林果產業撬動經濟發展,目前還在打造民宿旅遊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環境衞生長效整治,基本上做到雨污分流,村莊開啟了“美顏模式”。幾天前,“家醫有約”護健康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走進陡山村,為老人等特殊羣體上門診療。“咔嚓——”穿着紅色馬甲的醫務志願者入村到户診療的奔忙場景,又被他定格下。

“自古昭陽好避兵”,説的是興化垛田水網密佈、形同迷宮的地理特點,而在當地攝影愛好者宋乃進拍下的《千垛美路》中,一條蜿蜒雄美的公路從城區直通千垛菜花景區,兩側是搖曳的碧波和凌波仙子般的垛田,以鄉野新景折射出“十三五”期間我省綜合交通大建設、大跨越、大發展的輝煌成就。宋乃進回憶,“六七十年代,鄉下人進城只能坐船,一坐就是半天;後來,有了從鄉鎮到城區的公路,但農村交通仍然不便;去年千垛美路建成,農民進城方便了,也吸引了外地人和城裏人來垛田‘打卡’。如今,這條興化人‘家門口的公路’已經被交通運輸部評為‘最具鄉愁的路、最有人氣的路’。”

自豪,江蘇兒女記錄家鄉變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體是人民,建設者是人民,受益者也是人民。或架起“長槍短炮”,或放飛無人機,或數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記錄家鄉城市的發展點滴,一場“小康”作品展生動彰顯了江蘇人民對家鄉發展變化的自豪感、成就感,也體現了“我”對美好生活的獨特理解。

站在南京規劃建設展覽館西門廣場,望着玄武湖方向如織的遊人,落日熔金中的紫峯大廈裝扮着城市的天際線,此刻抬頭瞥見南京攝影家林琨的《大美金陵》,圖中美景和身邊實景相互映照,令人頓生自豪之情。五橋合龍、58公里濱江風光帶、搶建南京“火神山”、援鄂白衣勇士出征、高淳漆橋老街慢生活……由林琨拍攝的一批南京城市剪影均入選“小康”作品展,以普通市民“主動記錄”的姿態,留存了城市發展的重要“斷面”。林琨以前在國企工作,由於熱愛南京和攝影,後來乾脆辭職成為自由攝影師。“五橋合龍前,我就不斷關注施工進度、持續跟拍;‘濱江風光帶’概念自提出後,我就分季節、分段記錄它的每一種風光;疫情期間,我利用無人機全方位立體記錄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分院的'擴建工程,拍攝出《南京‘火神山’建成記》……我希望我的鏡頭不僅可以告訴人們南京是座怎樣的城市,也能解釋她為什麼能發展成今天的樣子。”林琨説。

江蘇書展上,兩位中學生捧着剛買的書匆匆走過的身影,被有心人定格下,成為“我”眼中的一抹小康風景。小康路上,總有書香為伴。2013年至2019年,我省成年居民綜合閲讀率從82.2%提升到90.16%,走過十年的江蘇書展功不可沒。以今年7月落幕的第十屆江蘇書展為例,主分展場圖書銷售額高達7833萬元,專題講座、名家籤售、新書首發等閲讀推廣活動線下“開花”、線上火爆,江蘇書展App新鮮出爐、將持續整合閲讀分享活動直播資源,藉助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的全國首個“移動書展”,僅書展開幕當天就吸引1600萬人次“雲打卡”……“我”理解的美好生活裏,有濃濃的書香繚繞。

一面簇新的紅旗,在黃海邊防的開山島上空招展;周總理塑像前,延安老區人民齊唱家鄉新篇;風雨如晦的南京大屠殺前夜,國際友人約翰·拉貝慷慨陳詞,謀劃建立“安全區”……“小康”展覽上,江蘇原創話劇《守島英雄》、原創歌劇《周恩來》《拉貝日記》的演出畫面,局部呈現了近年來江蘇戲劇的發展成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旅廳通過制定鼓勵政策、設立基金,極大推動了江蘇戲劇創作;江蘇大劇院等藝術殿堂把‘請進外國、外地高質量舞台項目’與推動本省戲劇藝術發展有機結合;主旋律、正能量戲劇創作呈井噴之勢,創作表演人才健康成長,走進劇場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展覽策劃團隊成員、著名編劇毛貴民説,“總而言之,‘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已經成為江蘇戲劇界的一項共識,也代表了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渴求。”

奮鬥,小康路上最美風景

“看了這場展覽,覺得很提氣!”帶孩子來雨花台烈士陵園緬懷英雄的市民周舟,不經意在烈士紀念碑西側迴廊邂逅了“人民至上同心戰疫”專題圖片展:手術畫面中,寓意“兄弟齊心,其‘力’斷金”的江蘇援鄂醫療隊標誌鼓舞人心;一位大爺在醫生守護中醒來,“天終於又亮了”;一道樓梯劃分開的上下兩户人家門口,社區志願者分頭叩門服務;“神獸”歸籠,直播帶貨衝上風口,復工復產秩序井然……在周舟看來,凡人英雄們雖然不曾像雨花英烈那樣做出撼天動地的壯舉,卻代表了和平年代裏踏實奉獻、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堅韌力量。

南京郵電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的“90後”輔導員劉偉,最近帶着該學院300餘名“00後”學生參觀了“強富美高新江蘇”專題圖片展,當他看到圖片裏,家庭醫生上門為老人診療、校車護送農村娃上學的鄉村新貌時,感觸尤其深刻:“小時候我們蘇北農村裏都是坑坑窪窪的泥路,下雨天上學很是犯愁。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村裏沒什麼活力。現在不一樣了,農村經濟社會方方面面蓬勃發展,好多村民選擇留在家門口工作和創業,年輕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有了更多的人生選擇。我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學教師,除了感慨、感激,更要銘記立德樹人的使命,培養更多的優秀學子,來把新時代新江蘇建設得更加美好。”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一場“我眼中的全面小康”攝影作品展回眸了人民羣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更營造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濃厚氛圍,為決勝全面小康凝聚起強大信念。“實幹,創造性地幹,心無旁騖地幹——小康源自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每個人兢兢業業地工作。”省委黨史工辦調研員陳亦工説。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擼起袖子加油幹,低調務實不張揚,這是江蘇人身上的鮮明特質,也是江蘇走向更美好未來的推動力量。

“為展覽選圖片時,一幅幅動人的戰疫圖景,讓我時常感動得流淚,流了一次又一次。”毛貴民深情地説,“我想起《英雄兒女》中王政委對王芳説的話:‘我們歌頌英雄們,是為了叫大家跟你一起流眼淚嗎?我們是要用英雄事蹟鼓舞大家!’希望江蘇兒女們能夠燃起鬥志、奮力拼搏,迎着困難向前進,奪取‘雙勝利’,開啟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