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名人有關秋天的經典文章

名人有關秋天的經典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3W 次

導語:秋天到了,天空一碧如洗,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下面名人有關秋天的經典文章,歡迎閲讀:

名人有關秋天的經典文章

  《秋天的況味》作者:林語堂

説北京的秋天最像秋天,但秋天的北京對於我卻只是一大堆凌亂的印象。因為我很少出門,出門也多半是在居家周圍的郵局、集市活動,或寄書,或買菜,目的明確,直奔目標而去,完成了就匆匆還家,沿途躲避着兇猛的車輛和各樣的行人,幾乎從來沒有仰起頭來,像滿懷哲思的屈原或悠閒自在的陶潛一樣望一望頭上的天。

據説北京秋季的天是最藍的,藍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幾朵白雲,白雲就像海上的白帆。如果再有一羣白鴿在天上盤旋,鴿哨聲聲,歡快中藴涵着幾絲悲涼,天也就更像傳説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但我在北京生活這些年裏,幾乎沒有感受到上個世紀裏那些文人筆下的北京的秋天裏美好的天。沒有了那樣的`天,北京的秋天就僅僅是一個表現在日曆牌上的季節,使生活在用空調製造出來的曖昧温度裏、很少出門的人忘記了它。

北京秋天的下午,我偶爾去菜市場採買。以前,北京的四季,不但可以從天空的顏色和植物的生態上分辨出來,而且還可以從市場上的蔬菜和水果上分辨出來。但現在的北京,由於交通的便捷和流通渠道的暢通,天南海北的水果一夜之間就可以跨洋越海地出現在市上。尤其是農業科技的進步,使季節對水果的生長失去了制約。比如從前,中秋節時西瓜已經很稀罕,而圍着火爐吃西瓜更是一個夢想,但現在,即便是大雪飄飄的天氣裏,菜市場上,照樣有西瓜賣。大冬天賣海南島生產的西瓜不算稀奇,大冬天賣京郊農村塑料大棚裏生產的西瓜也不算稀奇了。市上的水果蔬菜實在是豐富得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東西多了,就沒有好東西了。

北京的秋天最為著名的地方就是香山,而香山的名氣多半是因為那每到深秋就紅遍了山坡的樹葉。長紅葉的樹木多半是楓樹。我猜想,當年曹雪芹曾經爬上過香山觀賞過紅葉,納蘭性德也上去過,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也上去過。周作人在那附近的廟裏住過很長時間,寫出的文章裏秋氣瀰漫,還有一股子樹葉的苦澀味道。我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始終沒去過香山。但似乎對那個地方並不陌生,那漫山遍野的紅葉在我的腦海裏存在着。如果真去了,肯定失望。我知道看紅葉的人比紅葉還要多,美景必須靜觀,熱鬧處無美景。

現在是北京秋天的一個下午,我打破下午不寫作的習慣,坐在書桌前,回憶着古人關於秋天的詩句來結束這篇文章:“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秋風忽灑西園淚,滿目山陽笛里人”,“楓葉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古人有“悲秋”之説,大概是因為秋天的景象裏昭示着繁華將逝,秋天的氣候又暗示着寒冷將至,所以詩中的秋天總是有那麼幾分無可奈何的淒涼感。但也有唱反調的。李白就説:“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劉禹錫説:“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杜甫説:“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黃巢説:“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放百花殺”;毛主席説:“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但即便是反調文章,也沒有把悲變為喜,只不過是把悲涼化為悲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