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熱門】勵志演講稿範文彙總九篇

【熱門】勵志演講稿範文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8W 次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勵志演講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勵志演講稿範文彙總九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初一六班的曹雅媛。在上學期寒假,我讀到一本書,名字叫《 居里夫人傳》。對我的啟發特別大,今天就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因此我演講的題目是《居里夫人給我們的啟示》。

居里夫人的成就想必大家都知道。她經過艱苦卓絕地研究,發現了鐳和釙,並親自提煉出了珍貴的純鐳金屬。居里夫人傑出的成就獲得了人們的肯定和愛戴,她先後擔任過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位,接受了7個國家的24次獎金和獎章,最重要的是居里夫人是全世界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那麼,大家一定想知道居里夫人為什麼能夠做出如此優秀的成就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回味居里夫人的成長經歷吧!

在居里夫人的小時候,波蘭被沙皇俄國鐵蹄踐踏,波蘭人們時時刻刻不自由,生活屈辱。居里夫人看到自己的祖國和人民被俄國奴役,心裏很難受,於是從小就暗暗立志―――長大後一定要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這個崇高理想鞭策下,居里夫人一開始就忘我學習。她常常將自己置身於書的海洋―――圖書館,對知識如飢似渴,但從不為重物質生活所束縛。那時候物質生活極為匱乏,人們食不果腹,居里夫人也是因為沒有食物而經常被餓昏在圖書館的桌子上,甦醒後的第一件事情還是學習。到巴黎讀大學,居里夫人開始住在姐姐家裏,條件較好,可以不為生計所困,甚至還稍有情調,晚上還有時隨姐姐姐夫出入俱樂部。父親知道後,及時給居里夫人來信提醒她自己的人生使命。於是居里夫人馬上搬回學校,住進普通的學生公寓。巴黎的冬天非常寒冷,居里夫人沒有錢支付暖氣費和購買更厚的棉被,晚上睡覺時就把衣服蓋在被子上,常常被凍得瑟瑟發抖,儘管這樣,居里夫人仍然堅持住校,把絕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去。成家後,物質生活也沒有本質好轉,居里夫人就和丈夫一道在自家的馬廄裏開闢一個小空間作為實驗室開始了科學研究。為了省錢多做實驗,他們就在夏天多批發些便宜的水果,曬乾來製成果醬,為冬天存儲糧食。居里夫人一直都很勇敢、堅強和樂觀,她就是用這些來打到困難的,正如她的名言所説的一樣:“堅決不屈服任何困難!”“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私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善至美的境地。難能可貴的是,取得成績後的居里夫人非常淡泊名利:她放棄了鐳的專利,把自己親自千辛萬苦提純的鐳捐給她的祖國波蘭,大部分獎金則捐給了大學的實驗室。正如後來人評價的那樣,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她沒有閒暇去謀求個人的物質利益,完全投入純粹的科學研究!

同學們,居里夫人的故事是非常曲折而動人的,那麼我們要從中學習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從小要樹立崇高的理想。要將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繫起來,為中國民主富強而奮起讀書。其次,我們要學習居里夫人不向困難低頭的堅毅精神。居里夫人面對困難時名言是: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機會!在學習上對照我們自己,有時我們面對一道難題,瞅了幾眼便放在了一邊,當考試考到這個點時才在後悔:當時為什麼不勤奮一點。所以我們要用居里夫人的這種精神來激勵我們克服懶惰與恐懼,直面困難而勇往直前!最後,我們還要學習居里夫人志存高遠,淡泊名利。那就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不要被環境束縛,尤其不要被物質享受所誘惑,不要被自己的私慾所控制,要放眼世界面向未來而奮發圖強;取得成功後,還要頭腦清醒,不驕不躁。

在我演講的尾聲,讓我們來聆聽居里夫人最經典的原話,我們靈魂將得到一次昇華。居里夫人説:“我認為科學本身就是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員,也是一個小孩,他好像沉醉於神話故事中那樣,沉醉在大自然的景色中。這種魅力,就是使我終身能夠在實驗室埋頭工作的主要原因了。”

我的演講結束了,居里夫人精神則開始了對我們的鞭策!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2

我們談到愛的時候,把它縮小範圍到我跟別人之間的一種相愛。它有四個特色,同學們現在很年輕,先聽聽看,儘量去了解。

首先,愛是一種自我的投入。如果我愛一個人只是給他錢,只是給他東西。這叫做什麼?施恩。因為我自己沒有投入嘛,所以有些父母親給孩子錢,但自己不見得關心。同學們還年輕,有時候就發現説好像你更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但是萬一父母不能關心的話,怎麼辦呢?就很尷尬。我一個朋友他也是教書的,他跟我説,他兒子念大學,每一次回家的時候跟他説:“老爸,最近好吧”?他就説“你要多少錢”?為什麼?因為平常他跟兒子沒有什麼溝通啊,兒子碰到他也不太講什麼話,所以兒子一説“老爸,最近好吧”?他就知道兒子要錢了。就好像密碼,你的通關密碼,你説對了,就給你錢。這樣的關係我覺得不太理想,你最好怎麼樣呢,平常多互相溝通,一定要讓自己的生命可以投入到對方的世界,所以如果你今天要愛一個人,包括親情、友情以及愛情,都一樣。一定要有自我的投入,跟別人之間有一種互動,因為相愛是一種關係。關係是什麼意思呢?任何關係出現的時候,關係雙方都會改變。

比如説你認識一個新朋友,你當然會問他手機幾號呀?怎麼聯絡呀?如果既沒有手機號碼也沒有聯絡,你跟他幾年沒見面,那怎麼叫朋友呢?所以真正的朋友出現的時候,彼此之間互相關懷,生命就多幾個支點,可以讓你遇到任何事情,有快樂的事,可以分享;有痛苦的事,可以分擔。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人生。所以你學習成長的過程一定要記得,快樂固然很好,但是痛苦也是生命裏面不可缺少的元素啊!包括生離死別,包括我們的身體有了問題,年紀慢慢衰老,最後面臨終點,也都是我們會面對的問題。所以我們看待人生的時候雖然年輕的時候比較樂觀,比較充滿希望,但是也要知道生命的陰影、生命的負面的處境,這樣你的生命才比較平衡,你跟別人來往的時候,也比較願意説我要在主體上,我的自我要投入,跟別人形成一種互相深刻的關係。 怎麼樣的關係呢?這是第二點,要互相關懷,一起成長。同學們今天在一起,同班同學很多是好朋友。為什麼?因為一起學習。千萬不要小看學習這兩個字,當你學習的時候跟同學一起,有一樣的老師、一樣的校園,有問題的時候大家一起來思考。有什麼校園裏面歡樂的事情,同學們組隊參加各種比賽得獎了,或者有人得到什麼樣的榮譽,大家都覺得譽有榮焉,這種感覺叫做什麼?叫做歸屬感。覺得我們是一個團體,沒有人不需要團體,團體的力量比個人要大多了,所以我們要知道,要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人最可貴的是什麼?在《論語》裏面,孔子的學生曾參説過一句話,他説: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君子之間來往的時候要以文,文代表文藝,文學、藝術都在內。我們在一起談問題呢,就要談談文學、談談藝術。四川是好地方啊,也就是古代所稱的“巴蜀之地”呀。我們都聽到了,自古文人多入蜀,很多有名的作家在這個地方寫出偉大的作品,我們稍微一思考就知道,像李白、像蘇東坡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天才啊。他們的作品就在這塊地上出現的。可以想象,當他們跟各位同學一樣,看到這些名山大川,看到自然風景,看到各種微妙的植物跟動物的時候,他們內心受到的啟發有多大。當他們跟朋友們互相來往的時候、互相思念的時候,下筆所寫的文章也可以啟發我們,讓我們感覺到心靈的一種震撼。所以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要知道,一起學習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文學、藝術大家談一談,會覺得生命很充實。孔子強調“益者三友”是哪三友啊?上次我來的時候印象深刻,因為同學們對於古典的,像《論語》、《孟子》的材料,背得很熟悉啊。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三種朋友有益,第一種,朋友非常得正直;第二種,友諒,朋友講誠信,也能夠體諒;第三種,友多聞。朋友呢,博學多聞。

當你要求有這樣的朋友的時候,你不要忘記,你自己也要成為這樣的朋友,否則別人為什麼跟你來往呢?所以我們在談到説人與人相處,除了自我投入之外呢,還要相互關懷,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個路才可以走得遠。第三個,還要自我提升。我們講自我提升是因為感情像光亮一樣,會照亮一個人內在的自我。同學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個老師説我很欣賞你,你馬上就覺得自己的生命被照亮了。因為平常你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如果你父母説,你一定可以做到,你馬上覺得有一種力量鼓勵自己。為什麼?因為父母年紀大,老師是我們的長輩,他一看就知道你有某一方面的才華可以發揮。通常我們自己不見得了解,我們只是年輕人嘛,好好唸書,好好聽話,過我們的日子,等到父母還有前輩、長輩告訴我們説,你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孩子,或是你自己交朋友的時候,發現有朋友特別欣賞你,這種欣賞也會讓你感覺到生命的振奮。為什麼?代表你的價值被發現了,你絕不會喜歡一個毫無價值的人,所以被你喜歡的人一定有某種價值被你發現了。你發現了之後呢,由於你的關懷使他這一方面產生一種自信,這是愛的最大的力量。 所以柏拉圖説過一句話,他説戀愛是神聖的瘋狂。很多人都喜歡“神聖”兩個字,但是不喜歡“瘋狂”這兩個字,我説明一下,什麼叫瘋狂,平常你過日子都是照自己的習慣來安排生活,然後有一天有一個人對你很有好感,你忽然覺得自己很特別,他怎麼對我很好呢?一定是我有過人之處啊。你就會覺得什麼?開始收斂自己,把自己的優點表現出來。

所以西方學者研究戀愛的時候,他主張有二度結晶的説法,第一度結晶是什麼?第一度結晶就是我從小對於異性的好感跟嚮往,我會集中起來結晶,投射在一個我喜歡的人身上,把他想成完美的對象,這是第一度結晶。但這樣還不夠,因為經過比較熟悉了,來往之後就發現他其實也很平凡,她也是別人的姐姐或妹妹,她也是別人的同學,但是我卻覺得她很不一樣,因為我把我的結晶投射在她身上,把她看作是完美的化身。但是交往之後發現她很平凡,結晶破碎了。這時候需要怎麼樣?第二度結晶,接受她就是她,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加在別人身上,而要就別人本身來加以肯定、加以欣賞,這才是真正的愛。否則我們今天談心中有愛,我希望每一個人都達到我的標準,你這麼高的標準誰達得到呢?那別人達不到的話,你就不愛他嗎?請問各位同學,你們的父母,不管你有沒有達到標準,還是一樣的愛你呀,並且是最愛的就是你啊,我這樣講,因為我自己是做父母的,有人跟我説你覺得哪個孩子長得最漂亮?我怎麼想都是我女兒長的最漂亮,但是我女兒有時候也抱怨,她説我長得像爸爸,怎麼辦呢?所以我們要了解,這種愛是沒有什麼客觀性的,愛是很主觀的。代表什麼?每一個人都很可愛,你也想變得美嗎?就找一個人愛你。誰愛你呢?從父母開始,很多人都愛你。

所以你覺得自己美嗎?當然美啊。這個美是相對的,這個我們以前分析過,千萬不要以為説有一個人是美的,而天下人都要承認。天下沒有這種事,我們人類太過於自我中心了,在《莊子》這本書裏面就提到,我們提到莊子的書裏面提到的美女是誰呢?西施,還有驪姬,都是美女。這兩位美女,魚看到她們,就立刻潛到水裏去了;鳥看到她們,立刻飛到天上去了;鹿看到她們,拼命的跑走了。看到沒有,這個魚跟鳥、跟鹿怎麼這麼沒有眼光呢?我把人類裏面最漂亮的西施跟驪姬拿出來給你們看,你們怎麼跑的那麼快呢?跟看到妖怪一樣的,為什麼?因為我們人類太主觀了。請問,對一條魚來説,最美的是什麼?當然是另外一條魚嘛;對鳥來説,最美的是什麼?另外一隻鳥啊;對鹿來説呢?另外一隻鹿嘛。所以我們人類太主觀了,以為人類的標準是一切的標準。千萬不要這樣想,這説明什麼?人類的標準不能普遍化,你個人的要求的標準也不能普遍化,古今中外有不同的美感,就看你每一個地方怎麼樣去掌握它。

所以你可能受別人影響,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獨到的眼光,要相信自己的眼光,當你發現一個人很美,值得欣賞的時候,代表什麼?代表你心中有一種理想慢慢浮現,照亮他的價值,他也因為你關心他、愛護他,他也會珍惜自己,他也覺得説居然有人喜歡我,代表我一定有某種價值,我要好好的表現出來。這個世界上不就是如此嗎,人與人相愛,到最後結果組成美滿的家庭,造成一個和諧的社會,不也是如此嘛。所以人類在愛的方面是有無限可能的,所以柏拉圖説愛是神聖的瘋狂,因為你平常正常的時候都是照着風俗習慣過日子,過一天算一天,顯不出生命的精彩。但是一旦有愛出現的時候,你就變得跟平常不一樣,他認為就有點像瘋狂了,這個人好像不太在乎平常的功名利祿,他反而會覺得生命有不同的價值值得珍惜。

所以愛一出現的時候有神聖性,神聖性就是把每個人都提到很高的高度,也確實如此。比如我們交朋友,交到孔子這樣的朋友就很幸福了,譬如在《論語》有兩段話,一段話是孔子有一個朋友過世了,孔子聽到之後,知道他沒有人管理,幫忙料理後事,就挺身而出,説我來負責。有朋友過世沒有人管代表什麼呢?家道中落,子孫不孝。孔子他願意來幫忙。我們説交朋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這種俠義精神在孔子身上表現出來。而另一方面,如果朋友很有錢,送孔子一輛車、一匹馬,孔子拿來就用,説一聲謝謝。但如果你家裏面祭拜祖先,用的祭肉切一塊給孔子,那個值不了多少錢,頂多十幾塊錢嘛,一塊肉,孔子跟你作揖拜謝,鞠躬九十度,這説明什麼?我們要以孔子來作為學習的對象,你要有一套價值觀。同學們今天很年輕,正是學習最好的階段,這種價值觀是重視人類的生命超過物質之上。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做子路,他學到這一點了。他有一個志向,他的車、他的馬、衣服、棉袍,跟朋友一起用,用壞了都沒有遺憾。不簡單吧,我到這個年紀還沒有見過一個子路,只見過半個子路,什麼叫半個子路呢?我跟他借車,他把車借給我,我把車開壞了,他非常遺憾,就是半個子路。真正的子路,我跟他借車,他車借給我。我把他車開壞了,他完全沒有遺憾,只説一句話,我開也會壞,所以你不要在意。這是孔子的學生。所以我們中國有這麼好的思想,你學會之後就感覺人類生命以物質做基礎、做條件往上面發展,人有身、也有心,還有精神的層次,一個人的成就絕不在於在外在有什麼樣的,賺了多少錢呀,或者是做了多大的官呀,絕對不止有如此。

追求富貴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只要是人都追求富貴嘛,因為社會需要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但是那些只是必要的條件。除了這個之外還可以往上走,追求我們心智方面的要求,包括不斷的求知,活到老、學到老,包括跟別人來往的時候感情越來越深刻。交朋友也是一樣,不用太多,但是每一個朋友跟你來往都覺得很放心,有你這樣的人做朋友,內心裏面很踏實,友誼貴在深刻。 英國一個作家,他寫一篇小説,男主角告訴女主角説,請你愛我少一點,可是愛我久一點。人也是一樣,情感貴在源遠流長,貴在長期維持,而不見得要求太過於狂烈,或者是一下就消失掉了,那樣子反而是一種激情而已。所以我們在談到愛的時候一定需要經過理性的思維,要知道説人活在世界上有生命就有力量,力量一定要擴散出去,它自然就產生各種愛的對象了。然後你對自己的愛要從四方面來看,接着你要去愛的時候,主體要投入,相互要關懷,主體要提升,讓自己有更高的價值可以呈現出來,最後要對人生抱着希望。

勵志演講稿 篇3

人生的過程中儘管不無遺憾,但我學到最價值連城的一課——逆境和挑戰只要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

我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艱苦,是殘酷而悲涼的。那時候沒有什麼社會安全網,飢餓與疾病的恐懼是強烈迫人。求學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貧窮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今天社會前行,新的富足為大部分人帶來相對的緩衝保障,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衝破匱乏與弱勢的侷限。我理解這些恐懼,因我曾經一一身受。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出路在哪裏?

七十年前這問題每一個晚上都在我心頭,當年十四歲時已需要照顧一家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沒有可以依靠的人脈網路,我很懷疑只憑刻苦耐勞,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讓我渡過難關?我們一家人的命運是否早已註定?縱使我能餬口存活,但我有否出人頭地的一天?

我迅速發現沒有什麼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專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區分出來。若果成功是我的目標,駕馭一些我能力內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轉逆境十分重要的關鍵。我要認清楚什麼是貧窮的枷鎖—我一定要有擺脱疾病、愚昧、依賴和惰性的方法。

無論在言談、許諾及設定目標各方面,我都慎思和嚴守紀律,一定不能給人囂惰脆弱和倚賴的印象。這個思維模式不但是對成就的投資,更可建立誠信;你的魅力,表現在你的自律、克己和謙遜中。

所有這些元素連接在一起功效非凡:它能漸漸凝聚與塑造一個成功基礎,幫助你應付控制範疇以外的環境。當機遇一現,你已整裝待發,有本領和勇氣踏上前路。縱使沒有人能告訴你前路是什麼一道風景,生命長河將流往何方,然而,在這過程中,你會領悟到邱吉爾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難就是贏得機會。一點點的態度,但卻能造成大大的改變。”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

勵志演講稿 篇4

清華大學的老師同學們,來自各個高校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想説明一下,我沒帶講稿,因為我是個喜歡自由發揮的人。“自強之星”的起源比較簡單,因為我覺得人在某一個階段總是需要有人推一把。我認為自強有兩個概念,首先是自己要強,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説明自己要強。其次,在自我強大的同時,在關鍵時刻要有人能夠幫助你,和你一起共同強大,這也是我們拿出5000萬設立團中央“新東方自強基金”的初衷。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不一定走得很遠,因為一個人太孤單,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願意再往前走,也不一定有人看得到你,所以就容易停止進步。如果是一幫人一起走,有兩個好處,第一會願意走下去,因為別人都往前走,你不走,就掉隊了。掉隊以後會很孤單,人是社會羣體動物,願意待在一羣人中間,這羣人都往遠方走,你一個人不走就很難受。第二會受到鼓勵,因為團隊的作用是當發現有一個人落下來的時候,大家可以幫助你一起往前走。

在新東方有這樣一個活動,凡是新東方的老師和員工,都要參加50公里徒步活動。頭一天下午開始走,一直走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住帳篷,第二天繼續走。第一天走得很興奮,第二天走得很辛苦,但是很少有人掉隊,除非真的受傷了或者膝蓋出問題走不下去,否則的話一定沒有人掉隊。我屬於暴走型的人,走到半路即使腳上走出泡了,也會把泡裏的水放出來繼續走。只要是走到終點的人,最後談體會都有兩個感受,第一從來沒想到自己能走這麼遠,因為50公里不是短的距離,第二從來沒想到這樣有成就感。

一個人幹活,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得到尊嚴和自尊,尊嚴是被別人尊敬,自尊是看得起自己。你自己真的把事情做的很好,就會感受到一種自尊。但有時你自己覺得好,別人不一定覺得好,你打遊戲第一,別人不一定看好你,按照社會評價標準,社會價值體系,大家都説你做得好才能贏得尊敬。比如陳景潤一輩子待在家裏研究數學,一走出門就撞上電線杆,因為眼睛高度近視,但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即便一個人單幹的時候,也要考慮做的事情對自己和社會是否有價值,考慮社會價值,有的時候是我們做事情的一個標準。

我們一旦選擇做一件事情,原則上是必須做完的,因為做不完,最後會導致一種失敗失落的心態,一種挫折痛苦的心態,甚至是一種自卑的心態。當然,我們可以選擇過一種安逸的生活,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考清華大學,沒有人強迫你考試考高分,這個世界永遠有選擇。往前走會有痛苦,沒有人不説高考是痛苦的,但痛苦為什麼還要選擇往前走?因為人為了未來某一個點,這個點可能是幸福點,也可能是成就點,願意在現在付出。這就是我們人區別於動物的地方,人願意為了未來在今天更加的努力。為什麼我們願意忍受今天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付出的話,人生的未來會更加痛苦。幸福永遠是一個點,而奮鬥和痛苦是一條線,只有走完那一條線才能到達那個點。

比如爬山,從山腳往山頂攀登的過程其實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會累,爬到山頂看山下的風景時就會感覺到幸福。當你站在山頂,看到遠處有更高的山,你是飛不過去的,一定要再下山再上山又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中國兩個喜歡登山的企業家都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一是王石,還有一個是我的校友黃怒波。他們每次下山回來,都暗下決心這輩子再也不爬山了。但休息一段時間後,他們一定會再爬,他們征服的不是山頭。人來或者不來,山依然是一座山,山有自己的尊嚴,不需要人去征服。人為什麼要征服山呢?其實征服的不是山,人是在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會產生一種生而為人、生而為贏的自信和驕傲感。

我經常帶新東方人到周邊沒有人煙的地方去徒步50公里,一般人走到25公里時就不想走了,這時有三個選擇,第一是走回起點,是25公里;第二是坐在那裏不走了,方圓25公里都沒有人煙,不是餓死就是渴死,或者迷茫而死,第三是可以選擇走向終點,也是25公里,還有香噴噴的烤全羊等着你,所以人生最好的選擇就是走向終點。

人生的25公里出現在什麼時候?就在你們這個時候。你們這個時候,奮鬥到考進大學,往回走走不回去,在大學不能不進步,唯一的選擇就是往前走。每個人的生命目標不一樣,你的生命目標是什麼,你的生命對你來説是不是付出了努力,是不是得到了精神享受,是不是得到了心靈滿足,這是非常重要的。關於未來,你可以是希望掙錢,希望出名,希望做企業,哪怕説想做和尚,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志向。真正做成像弘一法師那樣的和尚是很了不起的,前半生享盡世俗生活,後半輩子穿破袈裟吃蔬菜,成為中國宗教界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其實這也是我們判斷自強的一個標準。像金晶這樣腿有殘疾還能把中國的火炬傳到世界,用最英雄的形象展示我們中國人頑強不屈的一面叫自強。人最怕的就是心靈殘廢了,人生才會可怕。比如説我,我身體很健康,但坐在金晶和葉喬波邊上,我覺得很慚愧,跟她們相比我的心靈可能還不如她們健全。當身體健康,卻心靈殘廢、精神殘廢的時候,才是最悲慘的時候。

對於自強結果的評判,不是未來擁有多高的社會地位,多麼安逸的生活,而是在所有這些的背後,我們選擇的事業對自己的意義和對社會的意義。自己做的事情是心靈滿足的,對得起社會良知,對得起社會的普世價值標準,這就是屬於心靈的'滿足,就是對於自己所存在的意義的肯定。從社會判斷標準來説,做一個對社會至少無害,最好有用的人,是最低標準。做持續的英雄式的人物是需要修煉的,我們至少可以努力做到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應該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

當我們已經在社會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不管是財富上的還是其他方面的,我們就要有願意付出的心態。大家都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億萬富翁到教堂捐一百萬想進天堂,被上帝擋住了,有一個老太太捐了一毛錢就進了天堂。這個億萬富翁非常生氣,我為什麼捐了一百萬不能進天堂,上帝為什麼這麼不公平?上帝説,你捐了一百萬是你的百分之一,老太太捐一毛是她的百分之百,所以你進不了天堂,她能夠進天堂,當然公平。我想我不會帶着我的財富走進墳墓,我會把這個錢交給社會上最需要的人。當我想進天堂的時候,我希望上帝會説你沒拿出百分之百,但是你拿出了百分之九十,夠了,你進去吧。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5

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陰影》。

“我崇拜誰?―我自己。”“如果沒有自我,宇宙人類將是廣裹的虛無。”“我是偉大的,自我萬歲!”

這些言論也許我們並不感到陌生,儘管這種醉心“自我”常常會導致毀滅“自我”,但這充滿了“以我為中心”的唯我主義的思想卻並非隨着一個人的墮落而銷聲匿跡。

“自我中心”是一種極端利己的腐朽思想,它把個人作為生活的根本出發點和唯一目的,這種狹隘的人生觀只會埋沒一個人存在的價值,讓無休止的自我設計把心靈的沃土蠶食成荒蕪的沙漠。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只為家庭活着,這是禽獸的私心;只為一個人活着,這是卑鄙;只為自己活着,這是恥辱。”任何人都不可能脱離社會而單獨生存

正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的:“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説是靠着他本身的力量,不如説是由於他是偉大人類社會中的一個成員。從生到死,社會都支配着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是一片沃土,為個人成長提供着豐富的養分,同時依靠個人的奉獻和回報,得以永不枯竭。然而,一些信奉“自我中心”説的寄生者也在這裏貪婪地享受,在囿於自我的狹隘天地裏尋求不斷膨脹的個人慾望的滿足,割裂同社會、同他人脣齒相依的利害關係,結果只能使自己成為涸轍之附,很快走向覆滅。

縱觀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造就了一代代拱尚“自我中心”説的封建帝王,他們養尊處優,為所欲為,結果呢“長治久安”、“萬世基業”,不過是歷代君主的一枕黃粱,憤怒的人民一次次大水扭舟,“自我膨脹”終難免自食其果。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説的:“利己的人最先滅亡,一旦他們生活中的‘我’被損壞了,他們就無法生存。他們的面前一片昏暗,只有利己主義和註定的悲哀。但是,如果人不僅為個人活着,而且是把自己融化在社會裏,那便很難殺死他。因為想殺死他,就必然殺死周圍的一切,殺死整個國家、整個生活才行。”的確,當今社會裏也有許多人,在以“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信條鞭策自己,默默奉獻着光和熱。他們雖然平凡,卻將在與整個社會的融合中獲得永生。

當代青少年在優越的環境中,很容易受到“自我中心”不良思潮的浸染。誰若被這副枷鎖套住,必將由於揹着沉重的“自我”包袱而遠遠落後於時代社會。愛因斯坦説過:“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中解放出來。”他還曾説:“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對我來説,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這正是自我解放的真實寫照。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潮是脱離國家前途,脱離人民希望的。俗話説:“活着為自身,不如一根針。”渺小的自我,如果不融人到集體、社會中去,便一文不值。超脱於自我私情之上,人才能獲得更廣闊的馳騁天地,創造更高的人生價值,才會在順境中冷靜清醒,不至於忘乎所以;在逆境中堅忍不拔,不至於灰心喪氣。人需要有一種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它像人的脊樑,支撐着人們傲立於生活的風雨之中,那就是獻身於社會,獻身於人類。把你的視野投向那光明的遠方,渺小的自我將顯得微不足道。人生,將在光明與醒凝的搏鬥中放出異彩。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6

秋意漸濃,迷濛雨霧裏的一中頗有一番“層林盡染”的韻味。我不由得想起,在一中生活的這九十多個日日夜夜。

還記得我們踏着金色的季節進入一中,帶着滿酬的壯志,火熱的情懷,將我們的青春安放在這裏。那些懵懂而充滿希望的少年,將在這裏張揚生命的光鮮,領略知識的無限。古老的校園裏跳動着我們年輕的容顏,帶着成長的疼痛與愉快,我們要在這兒,在一中,揮灑三年汗水,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每一天,我們在晨曦中醒來。朗朗的讀書聲層層疊疊地響起,奏響了校園的第一曲樂章。旭日東昇,校園裏的一切都開始忙碌了起來。看,一支粉筆,兩袖清風,那是一中老師們真實的寫照。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那是一中學子們靚麗的風采。夜晚來臨,燈影稀疏。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與學習,夜幕下的一中,寧靜而不同。我們褪去一身疲憊,也開始醖釀下一個美好的明天。

人來人往,潮起潮落。我們要在一中度過三年春秋。在一中的三年裏,每一輪太陽都是新的,每一片葉子都是綠的,每一顆心都是堅定不移的。拋開過去,一中是我們新的起點,它不是囚禁我們三年的牢籠,它是讓我們放飛夢想的沃土。它的每一滴露水,映射出我們的笑容。每一縷輕風,凝載着我們的思緒。一中,這個即將承載我們三年歡笑與淚水的家園,這個即將呵護我們三年的避風港灣,這個讓我們揮斥方遒,盡情揚灑的樂園。我愛它,愛它的古老,愛它的穩重,愛它給予我的一切,愛它無私奉獻的歲月。我愛一中,我不要等到三年過後要離開要失去的時候才説我愛它,我不要等到流淚哭泣時才記得它給我的感動。一中用它寬容的心容納我們,用它樸實的心教育我們,用它仁厚的心孕育我們。一中的點點滴滴,我們要從現在開始珍惜。

春華秋實,落葉歸根。深秋裏的一中氤氲着一層淡淡的水汽,窗外隱約的山峯柔和而美麗。空氣中的涼意敵不過我們鏗鏘有力的心跳。

一中,一中!讓我們大聲的呼喊:一中,我愛你!

勵志演講稿 篇7

我其實很羨慕現在的大學生們,不是因為年輕,也不是因為漂亮,我羨慕是因為,在更年輕的時候,他們多數人比我順利一些。

在十幾年前,我因為在校外兼職拍廣告,曠課超過了學校規定,被大學趕出來,那種感受就相當於,你跳傘跳到一半,發現傘包沒了。我覺得我被摔得粉身粹骨,有一種死過一次的感覺。

我認為這就是我之所以為我的開始。如果沒有那段令我恥辱不堪的經歷,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活着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一個選擇或者一個一個無奈,很多時候也是一個一個問題。可能因為有過死過一次的經歷吧,所以那時,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人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當時看了一本書叫《活着》,那本書裏最後一段説,活着就是活着,活着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我想,也許活着的意義就是在追求活着的意義。聽上去很拗口吧?如同前任特首曾蔭權説的,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不斷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所以你看,其實大家都搞不明白什麼是價值,什麼是意義。

我有時候也會問,田樸珺又是誰呢?有時候呢,我常常覺得自己是樓下的那名保安小哥。因為他經常會問三個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到哪裏去?你要做什麼?我總是喜歡反覆問自己,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呢?從我的人生經歷裏體會到,活着的意義是讓自己變得更美好,從而增加這個世界的美好。

如果沒有被勸退那段令我恥辱不堪的經歷,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我認為這是我對於生活意義追尋真正的開始,卻是被動的,極不情願的。常常有人説,這是命運跟你開的一個玩笑。而我不這麼看,因為,這個玩笑也太大了點兒,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稱為“慘烈失敗”的經歷。

總之,我希望從書中學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度過那段恥辱的時光,那幾個月不敢見人,走到地鐵裏,都低着頭。那時,我日夜攻讀《卡耐基人際關係學》,坐地鐵看,坐公交看,坐馬桶看,手不釋卷,用句話説:這人魔怔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因為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的為人處世方式有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同學曠課,只處罰我,為什麼我被處罰,沒有一個老師替我説話,為什麼我被處罰,沒有一個同學出來挺我,不但沒人挺我,説不定還會點贊。

既然正途把我趕出,我就走一條野路子吧,後來,我嘗試過很多方式來尋找“什麼是我想要的”。從那以後,我開始問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從學校出來之後,我到香港拍戲,開始了演員生涯,現在有人説那時的田樸珺是個二流演員,有人説是個三流演員,有人説是個八流演員,總之,這個不入流的演員,一邊靠演戲生活,一邊在地產公司學着跟合同,學着怎麼談成一個項目,怎麼做個好的商人,學着怎麼依靠自己,學着不依靠青春活下去,還要活得有尊嚴,還要活得有意義。

如同一個國家一樣,每個人的歷史構成了ta的現在。歷史無處不在,站在你們面前的我,就是由我的歷史構成的。這些被稱為“人生經驗”或者“人生經歷”的東西,就是我的一個一個的小故事,也有人把這個叫做“成長”。這其中的一部分,編成了我今年出版的一本書《習慣就好》,這本書印刷之前,我拿到樣書的設計封面和內文的時候,突然有個可怕的想法:這個人就是田樸珺麼?不,絕對不是。這個書裏的人,只是田樸珺想讓你們看到的那個田樸珺,絕不是田樸珺本人。有誰知道,光是封面圖片我就改了九次?

人生的意義是要自己更美好,那通過什麼途徑到達這種美好呢?我認為是“豐富性”和“可能性”。反過來會有人問,如何實現這種“豐富性”和“可能性”呢?去儘可能地增加經歷,擴大心胸。胸大不大不重要,但是心胸一定要大,尤其是女孩兒。

20xx年,我有了不錯的積蓄。當我財務自由之後,我反而決定蹲下來,看看人生究竟還有多少種可能。就在所有人認為我將繼續把地產生意做下去,我做了一個決定:放棄生意,去紐約。我想,既然,沒有讀完中國的大學,就在美國找個大學繼續讀吧。

感謝在紐約的一年,讓我認識到一個被稱為偉大的城市,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偉大,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人生構建的可能性與豐富性。我愛上了這座城市,以至於在我出版了講述紐約遊學生活的隨筆集《習慣就好》之後,還意猶未盡地重返紐約,把書裏的內容拍成了紀錄片《謝謝你,紐約》。

一個我在紐約求學時的故事

我的教授莎士比亞課的老師,要求我們背誦《哈姆雷特》,那是大段大段的古英文,這對一個外國人來説簡直不可思議,就像讓美國人背誦李密的《陳情表》一樣艱難。但他為了教授學生,將近80歲的老人,在我面前痛哭表演,他告訴我怎麼理解一部戲,他説,“你能想象,一個女人,深入骨髓地愛着一個男人,但男人卻瘋了,曾經所有的美好都飄散了,這個女人的愛,只會更加熾烈更加痛苦更加絕望——所以她會痛徹心扉地説出,‘誰料過去的繁華,變作今朝的泥土。’”老先生已經泣不成聲,躺坐在地板上,完全變身為奧菲莉亞,這讓我理解了什麼是悲劇,悲劇的經典定義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你看。那之後我幾個星期都在看那些古典英文。他讓我愛上了莎士比亞,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去專門學習莎士比亞戲劇和古典英文。

在紐約,因為我的好奇,我得以接觸到華爾街的細節,也體會到了最最普通的紐約人的人情冷暖。提到紐約,大家還會想到什麼?財富?紐約就是個猶太村,那裏居住了很多猶太人。那麼,就再講一個猶太人的故事吧。

我剛到紐約的時候,請一個猶太木匠爺爺做訂做了一個滿意的書架。由於書架太高,我又請他做個梯子,先付了一半的定金300美元,約定十天後交貨。十天之後,我沒有收到梯子,卻接到了爺爺的電話,他對噴漆廠的工藝不滿意,需要退回重做,晚兩天交貨。沒想到兩天之後,他親自上門來,沒有帶來梯子,卻退還了300美元的定金,他説油漆重做的效果依然不滿意,只能取消訂單了。

他費工費料已經做好了,又是配合我書架的特殊尺寸,我不要的話,就得由他承擔全部損失,於是我説可以要,但他卻堅持自己的意見,我無奈,只好同意作罷。

這次拍攝《謝謝你,紐約》時,我們攝製組特意來到木匠爺爺的店。我們才發現,這位木匠爺爺他的作坊非常偏僻,只有四十多平米,堆滿了木板。他的身上,作坊裏,甚至辦公室,都落着厚厚的木屑灰。可以想象,我之前那個梯子所造成的600美元損失對他來説,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問他,當時您為什麼把定金退給我?爺爺説:我做了40多年的木匠,沒交過一個不滿意的貨。

在我看來,當世俗的絕大部分眼光都還停留在“財富權利大於一切”時,木匠爺爺讓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豐富性”,他證明了一件事:他人對你的尊重,不僅是因為你的社會地位,或者你的財富,而是因為你本身要有足夠的尊嚴,有尊嚴地堅持着自己的原則,有尊嚴地尋找着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意義。

求學之後,我開始習慣用文字表達自己,在這我特別感謝邀請我寫專欄的那位雜誌主編,我不知道他憑什麼能斷定我會成為一個專欄作者。今天站在這裏,我也在學着成為一個好的演講者。求學的經歷,文字的經歷,讓我能夠學着坦然面對各種褒獎和非議。

60年前,BobDylan也問過這個問題,“一個男孩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一個男人”,對女人何嘗不也是如此。

有一天晚上,我餓了,拉開冰箱找吃的,發現冰箱裏還有一排雞蛋,其中一個是帶毛的。在這一剎那,我想起剛入職場時,我很自卑,身邊人都大學畢業,就我是個肄業生,總覺得不好意思。同是冰箱裏的雞蛋,為什麼你們歧視我,他們説,因為你是個獼猴桃。對呀,本來我的人生,也許應該像那排渾圓的雞蛋,我卻活成了一隻獼猴桃。

對,我要勇敢地承認:沒錯,我就是那隻獼猴桃!它還有一個很文藝的名字,叫做“奇異果”。

勵志演講稿 篇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來説説夢想。

夢想,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了太多太多。有人説:有理想併為之奮鬥的人一定是堅強的人,有夢想並陶醉其中的人一定是浪漫的人。而我想説:夢想,真的很美,擁有夢想併為之奮鬥的人,更美。

認認真真地看完了《開學第一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小時候,夢想真的很簡單。那時候我們不管夢想是否現實,科學家,藝術家,老師,醫生,等等一切美好的職業都能成為我們夢想中最美好的點綴。也正是因為這些美好的夢想伴隨着我們一步步地成長,到如今,我們已經學會為着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我們已經懂得追逐自己的夢想,並且不放棄。

我想,夢想貴在堅持。尋夢的旅途是坎坷的,夢想的終點是遙遠的,但是未來卻是光明的。當一個身體殘缺的人為着夢想不懈地努力,當劉偉用那雙人人都擁有的平凡的腳彈奏出一首首不平凡的鋼琴曲時,你是否想過自己對於夢想的態度,是否真的堅持過?當孟衡在水中起伏的時候,當他因夢想失敗而憤怒地嘶喊的時候,他父親告訴他,這只是夢想的第一步,跌倒了,再站起來。一個成功背後至少有一千個錯誤,我們永遠都只能是倒下了再站起來。

我想,夢想貴在腳踏實地。馬雲説的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説:其實夢想不必要很大,只需要覺得你能做得到。夢想永遠跟眼淚和汗水是在一起的。假如夢想離開了眼淚和汗水那就變成亂想和空想。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夢想,我不例外,你也不例外。但是,你是否真的有努力地去追求過?

夢想是可以傳遞的,韓璇的夢想是做一名教師,可是他卻已經無法實現了。而如今,我站在這裏,追求着我的夢想,也是做一名教師的夢想。説實話在這之前,我從沒真正地意識到將來我要做一名人民教師。可是就從現在開始,就從演講開始,因為這是為成為一名合格教師所做的鋪墊,這也是我尋夢途中的一塊基石。對於這個夢想的未來我似乎還缺少點信心,因為就目前的我,我們而言,距離成為一位合格教師的資格還差很遠。但是我想借章子怡最後的那句話與大家共勉:“為夢想,做一個堅強勇敢的女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9

親愛的20xx級同學們:

今天是公元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三日。此刻,全球交大人的目光正聚焦於會場,聚焦於你們,20xx級交大新生,來自115個國家的1萬2千多名新交大人,交大歡迎你們!

你們從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相聚於交大。你們當中,有來自江西的李陽同學,你因為對希格斯粒子的興趣和嚮往浩瀚無垠星空的壯闊與神祕來到了交大,也許這幾天還來不及像傳説中的學長那樣去感受大草坪的星空,就要馬上投入忙碌的選課和學習;來自遼寧的丁正一同學,剛滿14週歲的你,也許一邊正與父母道別,一邊就要自己去尋找,在這近五千畝校園內的上院、中院和下院;來自意大利的Stefano Colpani同學,你從地球的另一端,飛行近萬公里,來到交通大學,也許還來不及調整時差,你就要去熟悉南洋、宣懷、叔同,那麼多承載交大文化的校內路名。

來到交大,我相信你們除了興奮和激動外,會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有些迷茫和疑惑,當熱鬧的新生入學季過去時,會有什麼開始在你心底積澱,讓你們在大學階段養成獨立的人格、造就更好的自己。今天我講演的主題是獨立,我想與你們一起探討獨立的三個方面:“自信”、“自勵”、“自省”,希望從自我認同、自我驅動和自我審視這三個角度與你們一起思考獨立的含義。

獨立之一——自信。同學們,你們都是在競爭中勝出的佼佼者,相信你們一定比同齡人多一份自信。然而,來到交大,你會發現周圍都是和你一樣出色的同學,他們甚至比你想象得更加優秀。第一天開班會,同學們互相自我介紹時,也許你會發現鋼琴十級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坐在你身邊的同學就曾經代表國家在世界舞台上演出;做過學生幹部也並不代表什麼,你的三位室友可能恰好是三個不同高中的學生會主席;第一次課程考試結束後,身邊的同學也許輕鬆地拿到九十分,而埋頭啃了好久參考題的自己剛剛勉強及格。這個時候,緊張和焦慮會讓你的自信開始瓦解。當你們只看到別人的優點,而看不清自己的追求,就會產生迷茫和不自信。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自己,就是要毫不猶豫、毫不退縮地追逐自己的夢想,建立獨屬於你的自信。在座的哪位同學有自信在火車上高聲演講,對着全體乘客談論你的夢想?剛剛畢業的安泰經管學院的黃冬昕同學在大二時就勇敢地跨出了許多人不敢走出的這一步。他帶着一把小提琴、一個揹包和50元現金隻身上路,通過火車上的表演和演説籌集到4850元錢,他完成了跨越15個省市的夢想,並把除去旅費的錢全部捐獻給公益事業,為農村孩子帶去了希望。自信是點燃夢想的火種,因追逐夢想而燃燒激情才能產生真正的、持久的自信。我希望,每一名交大的學子都能夠不受外界的干擾,獨立地學習和思考,大聲説出內心深處的夢想,用自信去奏響你們人生的每一個樂章!

獨立之二——自勵。今天,和你們一同坐在台下的還有一位我特意為你們請來的嘉賓。20xx年6月15日的凌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這位年僅25歲女孩的眼睛,發現了人類苦苦找尋半個世紀的希格斯粒子的存在!這位發現“上帝粒子”的女孩就是你們的學姐,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xx級校友楊明明。正是楊明明和她團隊的發現為的諾貝爾物理獎做出了重要貢獻,也讓霍金輸掉了那個100美元的賭局!從交通大學畢業之後,楊明明赴MIT攻讀物理學博士,並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待就是三年多。那一段時間,除去每天三四個小時的睡眠和休息外,她沉浸在實驗室中,觀測、研究、討論,與數以千計的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們交流、PK、碰撞。楊明明將這段經歷作為她至今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一段生命旅程。她説:“我就像一束光一樣在時空中旅行,直到我發現可以讓我停留的領域。從希格斯預言到上帝粒子被證實,用了將近50年的時間。能夠在我們的時代,和那樣一羣忘我的同事們並肩奮鬥,親眼觀測到上帝粒子,已經可以終身無憾了。永恆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永恆的意義就在於經歷永恆的每一個瞬間。”是什麼讓楊明明持續燃燒自己的激情,義無反顧地去探索宇宙最終極的奧祕?我認為,是一種內生驅動的自我激勵!自勵,就是始終保持追求卓越的慣性,它源於內心深處的熱愛和矢志追求的純粹。用熱愛激勵自己,你會發現自己身上藴藏的無窮潛能;用純粹激勵自己,你會發現挫折不過是一時的風景。自勵是持續創造激情的過程,也是知識探究的不竭動力。我希望,每一名交大的學子都能夠在自我激勵中保持獨立的創造,多一份熱愛、多一份純粹!

獨立之三——自省。今年6月,我在和畢業班學生座談中,聽到他們對大學生活的精闢總結“上大學的過程是從不知道到知道再到不知道的過程。一開始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逐漸才知道自己不知道;後來又不知道自己知道、再後來才能知道自己知道;到最後是以為自己都知道,才知道自己還有更多不知道”。真正的“知道”和“不知道”都來源於自省,自省就是要在一次次審視中超越自我。你們有這樣的一位師兄,他叫戴文淵。他在校時就讀於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曾在第29屆世界ACM大賽中奪得全球總冠軍,但榮譽和光環並沒有讓他迷失自我,反而讓他自省人生真正的價值所在。畢業後,戴文淵在自己的興趣驅動下,先入百度,幫助百度建起了中國最大最成功的學習系統,被譽為遷移學習領域天才少年,獲得百度百萬美元最高獎。短短三年,年僅29歲的戴文淵就晉升為鳳毛麟角的T10級百度科學家,這幾乎是在百度工作的眾多名校畢業生追求一生的目標。站在前進的路口,戴文淵又一次審視自己,詢問自己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方向會在哪裏。20xx年,這位被IT界精英膜拜的大神再次選擇自我超越,與全球頂尖的數據科學家一起創立“第四範式”公司,志在用數據刻畫規律,讓數據創造價值,“用技術改變世界”。角色在變、領域在變,不變的是他通過自省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態度。同樣,你們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就是一個自省的過程。自省的前提是“知道什麼對自己更重要”。在學習過程中找到“什麼比分數更重要”;在研究過程中找到“什麼比論文更重要”;在人生規劃中找到“什麼比職業更重要”。我希望,從今天起,每一名同學都能夠通過尋找這三個“更重要”,將自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自我超越中去實現獨立!

同學們,大學生活本身就是從確定性思維到批判性思維,從隨流從眾到內心覺醒的轉變過程。獨立,是你們人生必經的道路。從今天開始,我希望你們能夠開始自覺地走向獨立,在你們成長的道路上,不要害怕失敗,更不要拒絕改變,願你們在“自信、自勵、自省”中無所畏懼、披荊斬棘,努力成為你們想成為的那個人。獨立,讓你們在未來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