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作文9篇

文言文作文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4W 次

上學期間,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與駢文相對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文言文作文9篇

文言文作文 篇1

在古文佔統治地位時,白話文提倡者絕不妥協,據理力爭,而當中小學課本都被教育部規定只准用白話文後,白話文提倡者又提出古文不能完全拋棄,要請回來。

這表面上看是白話文提倡者的自相矛盾,實際上卻是一個理智的判斷,儘管白話文在現代生活中帶來了許多方便,但是白話文為我們帶來的許多好處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古文也很重要。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 幾千年史書典籍的承載者,我國悠久的歷史就如同波瀾壯闊的海洋,而正是一篇篇水滴般的文言文匯聚成了這海洋,它雖短小精煉,卻又字字深刻,唯有載着富含文言知識的船,才可在歷史之海中遨遊,品味古代中國的悠久文化,誠然,如今有許許多多的翻譯家已經將很多古書翻譯成白話文,但不親自品讀原文,又怎能真正瞭解其中藴含的深刻韻味?

況且,考古的發現日益增多,倘若不再教授中小學生文言文,以後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本國的文化,豈不笑話?

或許,並不能將所有人都培養成精通古文,飽讀詩書的人,但學生們學習文言文後也可以對古代文學有個大概認知,不至於成為一個對國家的過去一問三不知的人。

從現實意義來説,現代白話文的.確更方便易懂,適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文言文的文學意義是永遠不可磨滅的。文言文的存在,是對中華文化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是對一個人氣韻培養的最佳導師。

況且,古代有許多文學作品是現代白話文翻譯永遠不能解釋明白的。“只能現其形,不能顯其神。”説的正是如此,自古,有許多文學大家如孔子,老子,他們的話中都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白話文用數十倍的文字也難以説的清的。所以,古文是不可替代的,不能將古文的意藴強附於白話文之上,這樣的生拉硬套,只會使其真正的內涵蕩然無存。

因此,古文也很重要,我們要在學習白話文的同時不放棄古文。

白話文是現代文明的開始,我們要不斷髮展它,但文言文同樣也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我們要繼承它。

文言文作文 篇2

校園文學是當今主流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校園文學的主要寫作者是在校學生,這些人的綜合素質決定了校園文學的高度。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知識面狹窄,社會閲歷淺,寫作內容相對簡單。光有一對想象的翅膀,寫出來的東西會缺乏推敲;一味的借鑑又有斧鑿痕。時常可以聽到沒有東西可寫、不知從何動筆的抱怨。學生手上很少沒有作文書的,有的可能還有好幾本。可是佔有優秀作文書之多與寫出優秀作文之少之間已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何必捨近求遠,實實在在地抓住課本,好好地消化好編者精心挑選的範文,甚至只是文言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甚至創造新篇。

語文學習的魅力就在於走進文本,感知文意;走出文本,習得技巧。這就是有效地文學鑑賞。我們作文水平的提高正有賴於此。同樣是學習語文,有的人學了十多年依然寫不出隻言片語,就是寫了也語意不通;有的卻可以在高考那樣有限的時間裏,寫出文質兼美的文言應試之作;更有的少年成就文名,享受特招讀夢寐以求的大學。除卻天資,這對文本的鑑賞能力和水平就是關鍵了。

可是許多學生並不注重課文的學習,尤其時下高考題目和語文課本之間的聯繫不太緊密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對於文本鑑賞尤其文言文閲讀深惡而痛絕之。就寫作而言,這是捨本求末的做法。這樣做的惡果就是每到寫作文的時間他們感到度日如年,搜索枯腸依然一無所獲;或者東拼西湊、張冠李戴些“文章”來交差,更不用説創作了。這就是當前的現狀。

想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勢,只有狠抓文本鑑賞,提高鑑賞水平,以期寫作能力水漲船高。“文無定法”可是絕大部分的文章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要麼以情動人,要麼以理服人,要麼兼而有之。抓住情與理這個賞析點,一般能求得本質的理解。

一旦學生明白了情感在先,圍繞情感選材才是記敍文的真諦,那麼應試作這類文章便不再是難事,還能舉一反三進行更有意義的創作。像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高明的鑑賞家用自己的理解化用舊材料而寫出的傑作。我們像古人一樣用心體驗生活,用高尚的情感洗滌心靈,提升人生的品味,學習古人寫人記事的方法,一些回憶類文章,祭文,課本劇,演講稿學生創作便陸續在週記中出來了。這些作品雖然語言不夠成熟,但是體現了對生活嚴肅的審視,從中學生的獨特視角展現的一方情感天地。有的作品參加全國作文競賽獲了優勝獎,有的在校刊上發表,有的在教師的公開課上使用。來源於課內的鑑賞知識化成的'驕人成績,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對高中生來説,文言文最有借鑑價值的還屬《鄒忌諷齊王納諫》《燭之武退秦師》《伶官傳序》《過秦論》這類經典的政論文,古人以文取士,短小的篇幅中就融貫滿腹經綸,超卓的見識。有機會學到歷朝歷代最頂尖的論文,集眾名家之智慧,本來就是當代中學生的幸運。學生寫作議論文的示例也正在此。事實上,中學生存在議論文寫作障礙。這與他們對政論性文言文的牴觸情緒不無關係。只有真正認識到了這些文章的價值,他們才能學到精髓,並且把論説的技巧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領悟能力高的還能得到見解上的突破,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用義正詞婉的方式來寫作時事評論,雜文,演講稿等論説性質的文章。展開辯論賽,背誦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教育學生寫作時要像這些經典的論説文一樣,抓住一條根本原則:以理服人。文章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禁得住推敲。

鑑賞《陳情表》這樣既以情動人又能以理服人的巔峯之作,更是要用心理解,反覆朗誦,融會貫通,成為寫作的高標,化為自己的東西。

學習文言文,能讓人注意説話的策略,幫助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但可以提供行文要以情動人的示範,而且以理服人的思路對作文對做人都收益終生。課內文言文有效鑑賞,多學善思,擇取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對校園文學的繁榮無疑起着積極促進作用。

文言文作文 篇3

伊人獨醉,相思瘦;落花悠悠,誰把痴情守?

深宮秋月,不知人間,幾何輪迴轉?夜半風聲,露濕階,空將詩語,榭紛沓。一片寂靜,瘦是影悲轉涼。幾番凝吟,幾輕彈? 幾多繁華,久傾城?幾多情愁,染指寒?夜涼,心落愁,無處鶯歌,憑欄對。獨坐小樓,西風涼。一處茫然,不知誰簾卷?踏瀾衾閒,晚風月,一地輕紗,誰輕舞? 落紅花開,點滴愁,半籮香玉,碎了誰的心?寒香衣別,多少青燕,早已是,悄然岸邊,離散。一指凝香斷,各自天涯,倫紅袈裟,細作他人門前花。蒂落一聲風骨,換的紅顏水。落幕芳馨,情似遠 冷顰畫月,誰將心染的.碧玉透?

蹙暮綺雨,幾知音?思念留影煙花碎,一曲斷魂,誰雨蝶?雨露,空寂,秋風寒。唔夢思源,殘紅深,一片瀟湘,簪花冷。畫暮一輪秋月涼,誰將白露吟成霜?玉樓畫春,階幾何? 秋風梓涵,問一卷,風雲愁。臨寒嬌筱,誰將花語,顰眉榭?冰清若曦,一紙捻紅,水中花。梳粧凝紅,問誰肯一紙袖紅,緹縈?殘紅吟月,衣香冷。庭院深深深,有幾許?點滴清萼,都是愁。古來瘦詞,寂寞添衣,心還寒。空霖塵雪,西風又涼,誰把輕愁捻?

夜色傾城,開不完的相思花,滴不盡的相思淚。夢迴斷橋邊,伊人獨醉,相思瘦。落花悠悠,誰把痴情守?已是碎夢守無邊恨,最是紅顏痛今生。花滿樓,情滿裳,看不透,煙花綻放,明月冷。望月凌波, 寸腸斷,繁華一季轉身空。望斷紅塵,琉璃空,誰把紅粧秀?秋水茯苓,月華如指尖沙漏,心事殘綣,夢如殘紅落。雨蝶飛花,愁滿樓。記當年雲台,你我紅塵碧影共沾花。一身青衣染得粉黛美。一簾花轎映紅燭。而如今早已是,人去樓空。只剩紫薇花兒凝香,伴的孤山獨綾影。哪去尋你萬千塵?等我硃砂淚,點的胭脂碎。花開花落有落看,一年又一年,紅顏寒香,冰凝花,淚落盡……

文言文作文 篇4

呱呱墜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到二十歲,還不知道牛的樣子。幼小的豬,(小孩)每天都吃它的肉;等到成年,也不能分辨豬的公母。人們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然而最終卻不知道狡兔有三窟。在那個時候,兔子從洞穴裏出來的神態,不是街市之中能夠看見的。

現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塵埃飄拂,遮天蔽日。土地乾裂,縫隙大可容人。南疆大雨滂沱,洪水肆虐。遇到這樣的水災,草舍都被沖走。想修繕而不能,人們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這樣的異象,並非上天的罪過。

你難道看不見砍伐樹木焚燬森林,草木葱鬱的山變得荒蕪。極目遠望,萬山都光禿禿的。百尺高的竹子,都做成了竹筷子。對於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與)劇毒蛇王,都成為盤中美味。工廠黑色的廢氣蒸騰上升,上達瑤池。貧窮之地招徠商賈,以增加他們的財富。然而方圓千丈之內,連蘿蔔都不能生長,九天之上,星河也不能看見。

哎!人們漫山遍野地設下捕獸的機關和抓兔子的網。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河海里的'水已變得漆黑,各種廢水還在不斷向其中排放。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砍木伐竹,張弓等獸,以至鹿不能奔跑,鳥不能自由飛翔,螞蟻不能羣居,野獸鬃毛豎起也不能看見。這是天災嗎?是人禍啊!

人們呼吸着濁氣,整天昏昏沉沉。天不再藍,水不再清澈。沒有烏雲,天空為何陰沉?旭日升起,太陽光彩明亮的樣子也不復存在。看人間,鳥飛而不敢落下,很少能看見野獸成羣奔跑,在這樣的時候,到哪裏去能乞求到青天?

慶幸的是人知道這種災難,人能夠改變這樣的狀況。然而,國家制定法令,民眾有幾個能遵守執行,就無法知道了。

現在天下多災多難。北國井枯,(即使)陳後主再次到來,(也只)當與姓孔與姓張的兩個妃子一齊死在井底;南疆大水,(即使)大禹還活着,(也)只能扼腕歎息。人們不歸罪於自己而歸罪於造成旱災的鬼怪,不責備自己卻責備共工。不可這樣做啊!城市的發展不能急功近利,應當考慮到子孫後代。人們已經知道後果的嚴重性。然而力行改變,則是那些當權者要思考的。阿諛奉承的小人,捨棄而不要憐惜;國家的蛀蟲,捨棄而必定要追究。

我所夢想的是,河流邊上,楊槐青翠叢雜,舍邊空地上,柳樹榆樹稀疏而均勻地排列着。芳香的蘭花和野草長得十分茂盛。看見柳枝,但人們不去折斷它;看到草坪,但眾人不去踐踏。在街巷之間徘徊散步,眼睛不再迷茫,鼻子不再堵塞,鳥悠適而不怕人,鯽魚偶爾被水邊的動靜驚走。

人是天地所生。現在反而殘害萬物,這(如同)是生下來就吃母親的野獸。現在不應當目光短淺,遺禍子孫。應當作長遠之計來福廕萬代。

今天我執筆於此,所想的是,屋旁長有早蟠桃一株,如今應果實累累。桃樹的枝丫斜伸向水面,我想再駕小舟,拾起它落入水中的桃子,扔進豬圈。坐在銀杏樹下,觀看兒童在樹下嬉戲,在磚鋪的小道上閒適地散步。扼腕歎惜水中沒有種植菱藕幾株。夏天炎熱的時候,就可以摘菱聚蓮,燒煮成粘稠的粥,侍奉親長。

文言文作文 篇5

中國,五千年的時光,世代無數文人墨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以唐宋為代表的期間,李白、王安石、白居易、蘇軾、蘇轍……用手中的筆,描畫出巧奪天工的佳句名篇,給中華文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讓後世傳誦萬年。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古詩文。

我更喜歡古文,喜歡它所反映的思想、社會、文化、內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人生真理,盡深藏在這片海洋,等待着發掘。

就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留下那篇告誡兒子的《誡子書》。當時諸葛瞻僅有八歲,後來卻能承父遺志為國奮鬥一生,直至最後與自己的兒子一起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無怨無悔。

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呢?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訴孩子: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確志向,不平心靜氣就不能實現遠大目標。由此可見,想要成功就離不開明確的目標。但如果只顧得空想,只顧得挖空心思想如何爭名奪利,“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又怎會成功?所以,只有記住“澹泊明志,寧靜致遠”,人才能走得更長遠,

又像“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你的年齡與時光一起飛馳離開,志向和日月一起遠離,於是就變成枯枝落葉。多麼巧妙的比喻,枯枝落葉,一種毫無用處,毫無存在意義的事物,只能被拋棄,被遺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是如此,今亦如此。那些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社會也會拋棄他,世界也會拋棄他,上帝亦會拋棄他。

又如一篇《周公誡子》,周公告誡兒子如何為王一方。要“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要禮賢下士,要“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只有始終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才能治理好國家,成為一代明君。

“積土成山,風雨生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這是古人的、文言文的智慧。

文言文讓我成長,我喜歡這樣的文言文。

文言文作文 篇6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歎,其悲歎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繫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易當為客字之誤)。

餘歎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戳)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幹餘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餘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文言文作文 篇7

挈竹榼以逸緻兮,披鶴氅而登台,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攬清風以盈袖兮,樂語文而開懷。

樂語文也,勝景每覽,好懷常開。

若夫春也,初雷數聲,殘冰幾塊;近郊紫紅,遠山青黛;飛絮競逐,遊絲相賽;粉蝶戀花,黃蛺繞菜;簾外燕舞堪憐,柳底鶯穿可愛;鳥鳴春眠不覺,花落未掃猶在。

夏也,朝雨迷濛,暮雲靉靆;葉浮飄萍,波翻細麥;淺澗水靈,深林天籟;東海濤驚,北澤浪駭;芰荷覆水景緻,牛鷺留人風采;西園草盛徑迷,南嶺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雲梨白;薄霧可織,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涼槐;靜菊獨傲,過雁相排;丹楓爛漫之極,白鶴野閒之太;碧落爽朗無雲,銀河澄瑩如帶。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蘇幕密遮,紅櫻輕擺;寒燭影煌,暖日杳靄;絲竹冬丁,舟橈欸乃;翠竹環繞地閣,臘梅暗發山脈;涼風遍地驟馳,瑞雪漫天撲蓋。

語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養人之態。

語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後之宅;高朋座滿,雅客常來;美韻眾和,佳釀頻釃;歌闌箸落,宴罷冠歪。

語文者,如同窗舊交,忘機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氣概;可與登楚岫,渡秦淮,遊閬苑,醉蓬萊,攀絕壁之青松,撫窮鄉之古柏;指杏酒以約沽,臨陂路而議買。

語文者,如綺閣綠眉,雕樓青睞,霧寰杏眼,雲鬢桃腮;可與之泛舟江南,繫馬河外;盡歷三湘,遍遊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邊塞。

無語文也,則競夜無眠,終宵多hài(這個字打不出,豎心旁加“亥”,《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字,釋為:〈書〉形痛苦;愁苦。)。

苔痕侵壁隱憂,蛛網掛檐叵耐,盡懷低落之情,更無高馳之態,若抑鬱於前失,如唏噓於新敗,顧瘦影以自憐,遣愁懷而無賴。

以至傷途窮而路末,怨時蹇而命乖,向牆隅以流涕,聞畫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幾載?每登高臨遠,觀雲望海,必曰:“不登象ya牙之塔,何愛雞肋之才?不付此生語文,何惜數尺病骸?”

故出師訪友,夜坐書齋;遺策常求,古書每猜;閲文沉醉,讀詩盡呆;眼澀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誦心惟不怠。

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緻,可遣懷,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緻,可開懷。

文言文作文 篇8

吾班有學子名曰錢辰者,體態擁胖,高大壯碩,肥臀圓腰,人皆喚以“力士”之名耳。夫辰者性憨厚無心計,雖力大而樂交弱者,喜玩笑,善滑稽,人俱樂與其往來嬉鬧。辰功課不佳,不善學術,常為師所重責,而明日即忘之,復嬉笑如初。然辰寬厚實誠,嘗助班級以其力也。

舊班中缺水,水桶若空空,師令餘等搬水歸而充之。班中無一人應,人人環顧而視,良久,無一挺身者。師怒,喝叱曰“爾等碌碌無人為用乎?斯等微事而面面相覷耶?”人皆鴉雀無聲,伏於桌而環視愈急。班中有吳昊者,平日力能扛桌,未有其比。而穩坐如磐石,合目而無起身之意。錢辰昂然環視,笑而起身,大呼“吾願往!”,遂亢亢然括步而去。如風而歸,負水桶於肩上,面色微紅,其狀如昔烏獲、孟賁故容。辰弛桶安於機中,遂悠然笑而大步歸位。班中膽虛者弗敢正視之,俱垂首。而錢辰忽滑倒,如熊覆地,狼狽不堪。眾皆笑之,辰顏色不改,乃肅然而坐。眾笑良久方止。

辰之趣事類此多矣,吾等課餘之時憶之,不覺笑而失聲。今記其事蹟,不覺愈感可笑也。

文言文作文 篇9

是日高考,書“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時維六月,序屬仲夏。榴花綻紅,清荷吐綠,輕舟晚楫香風細;鴛鴦戲水,白鶴亮翅,柳枝搖曳湖水平。乘假日,風吹衣袂,花迎樹陰;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憶往昔,唐風宋韻,過長街十里,盡是人間繁華;歎而今,閭閻撲地,皆為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何缺青雀黃龍之舳。於是餘有歎焉,斯大同盛世,風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怡人。嗚呼!陶陶然之樂哉。 然則,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為貓,本在捉鼠;子為人,本在圖學。倘若忘本,將何以立身治國,何以齊家平天下?

不為學者,學書學事學志氣,枉費七尺之軀;不為圖者,圖家圖民圖天下,怎稱炎黃子孫?學為本,終身勿忘。忘本者,如離江之水,無以致遠;忘本者,若無澤之鑑,豈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賢,一代風騷,長劍天涯,酒過三巡還依舊,笑星醉春風;勉吾輩,義氣書生,筆走龍蛇,大鵬一日乘風起,直上九萬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書生,春風得意,何曾聞失路之人?昔精忠嶽將,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傷哀怨痛深藏處。忍堪回首,國無路,泱泱中華如何復?悲乎!今大同盛世,樓高但憑雲飛過,水深且任魚縱橫;英雄俠肝義膽,神遊五湖四海;君子風度翩翩,靜對天地變幻。十里碧陰,亭中誰在鬥奇葩?才子風流,六丈高樓,聽風聽雨聽天下,心懷廣宇。

大同盛世,無戰火之憂,無貧寒之苦,學而優則仕,不曾聞失路之人。我莘莘學子,幸遇時機,尤當圖學治國,不可忘本。貓捉鼠,人圖學,此天之道也。

嗚呼!閒書草草,幸承恩於盛世;拋磚引玉,是所望於羣英。隨賦對聯一則,勉吾學子,聞雞晨舞劍,懸樑夜讀書。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俠肝義膽,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蒼穹,名垂千古,揮灑磅礴氣勢。

望學子,風華正茂,舞慧筆長靈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書寫萬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