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本來面目的成語解釋大綱

本來面目的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4W 次

成語: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的成語解釋

【成語】:本來面目

【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簡拼】:blmm

【解釋】:原為佛家語,指人的'本性。後多比喻事物原來的模樣。

【出處】:唐·慧能《六祖壇經?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宋·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

【示例】:這一潤色,留傳固然留傳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 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近義詞】:廬山真面目、真相大白

反義詞】:塗脂抹粉、喬裝打扮

【語法】:作主語、賓語;用於人與事物

【英文】: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日文】:本來面目

【德文】:das wahre Gesicht

成語故事】:佛教禪宗六代世祖慧能從小聽人唸誦佛經,心中有所覺悟,就到黃梅縣東禪寺投奔禪宗五世弘忍大師學習佛法,被祕密授與祖師衣缽,連夜逃到南方,遇到僧人慧明,要求講佛法。慧能説:“不思善,不思惡,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 成語接龍

【順接】:目下十行 目不交睫 目不別視 目不妄視 目不忍睹 目不忍覩 目不忍見 目不忍視

【順接】:案劍瞋目 稗耳販目 本來面目 避人眼目 避人耳目 播穅眯目 播糠眯目 不堪入目

【逆接】:秉要執本 不惜工本 不惜血本 澄源正本 除惡務本 慈悲為本 掂梢折本 根深固本

【逆接】:本鄉本土 本位主義 本同末異 本同末離 本固枝榮 本固邦寧 本地風光 本小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