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4W 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四本語文讀本(或別的書)、娃娃、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娃娃的照片; 教師:楊桃、從上面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學生照片、若干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認識老師手上的這個水果嗎?對,楊桃。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講一個畫楊桃的故事。畫楊桃的故事:一天,美術老師帶來了楊桃讓大家仔細觀察之後把它畫下來,淘氣也畫了一張。同學們看了都笑話他説:這哪是楊桃啊,分明是顆五角星啊!老師走過去看了看,不但沒有批評淘氣,還表揚他觀察很仔細,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從楊桃的兩端去觀察,楊桃看起來就像個五角星)楊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不一樣,那其他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是不是也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觀察物體。

二、探究體驗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四本語文讀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後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2)彙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台彙報。 先説你坐在幾號位,再説説你看到的是語文讀本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麼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書和照片收到抽屜裏。

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老師給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拍了幾張照片,我們看看它是誰啊?請出這位同學。請大家猜猜這幾張照片分別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請同學上來站在相應的位置。 先出示一張正面和一張背面。 當第三個同學上台找到位置後問下面的同學:他找的位置對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出示第4張照片問:這一張也是側面,和第三張的拍攝角度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2)小明他們也在給小動物拍照呢,我們去看看!書:67頁,例1。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給小恐龍拍照,下面三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請在照片下寫上小攝影師的名字。 這一張照片拍的是小恐龍的哪個面?是誰拍攝的?

(3)給小動物拍完照片,他們又被門外的小卡車給吸引住了。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卡車,這輛卡車在他們三個人的眼裏是什麼樣的呢?請你與下面對應的圖片連一連。書70頁,完成第一題。 投影訂正後收起書。

3.鞏固練習

(1)根據照片把具體物體擺到正確的方向:小動物太可愛了,老師也忍不住給小動物玩具拍了幾張照片,每個小組白色信封裏都有四張照片,它是汪老師分別從1,2,3,4號位拍攝的,請小組長按照照片背面的序號發給相應的組員。然後請大家根據手上的圖片,擺出這個娃娃的正確位置,要保證這個娃娃擺好後,每位同學觀察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彙報:請一位同學説説,你們小動物的臉面對着幾號位(小動物的正面對着幾號位)?

(2)換角度觀察:你想從其他的角度去觀察一下娃娃嗎?那我們來個找座位的遊戲,請小組長將這四張照片合起來洗一洗,正面朝上隨意的'發給每人一張,然後請大家根據組長髮的照片找到正確的位置坐下來。三點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動;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數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蓋坐好。看看哪一組找的又快又好。 訂正:每個同學是不是找對觀察角度了呢?我們可以這樣檢驗,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數字是一樣的就説明你們找對了。翻過來看看吧。四個人全找對了的小組請舉手。

(3)轉娃娃換座位:小娃娃朝一個方向坐累了,請小組長幫幫忙,幫娃娃換個方向,讓他們面向××,現在小娃娃轉方向了,同學們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觀察一下娃娃,你還能坐在原地不動嗎?想想你該坐在哪?請根據照片找到相應的座位。 説説你的座位怎麼變化了? 還原座位,小組長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鞏固拓展

(1)根據照片猜物體(體會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同學們喜歡猜謎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汪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給一些物體拍了照片,請同學們根據照片猜猜是什麼物體(出示從一個角度拍攝的檸檬照片,有的學生猜橙子)看來有時候,我們從一個角度觀察還不好確定,換個角度再來一張。(杯子)(冰箱、洗衣機)(書包)(筆盒)(河馬、大象)……適時問:這個照片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同學們真聰明,説到大象,汪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摸大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説:“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説:“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説:“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説:“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麼四個人的説法都不一樣呢?其實把這四個人説的綜合起來才是大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通過學習,學生既可以瞭解軸對稱現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數學欣賞能力和空間想像力。

教材以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剪紙圖案入手,從而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軸對稱現象。然後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猜一猜、剪一剪”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建立“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等概念。再讓學生判斷日常生活中的圖案以及舉例,進一步拓展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學情分析

二年級雪上活潑,富有好奇心,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對稱圖形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的活動,大膽的防守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啊橫的主題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學到知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對稱圖形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對稱圖形的概念,能正確找、畫對稱軸。

難點:準確找對稱軸。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課本P102、105頁。

學情分析:

複習米和釐米,使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有更深刻的認識,並能對一些實物的長度進行估算和測量,對於角和直角的複習,則使學生學會在幾何圖形中發現角和直角,並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複習觀察物體,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簡單物體的形狀,而複習認識時間,讓學生認識時、分和間隔5分鐘的時間的讀寫,並會運用時間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明確目標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一)米和釐米的複習

1、回顧梳理

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於米和釐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

2、表象與進率

(1)1釐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學生理解表象與進率,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釐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活動:演示米和釐米的長度。

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

3、估計與測量

(1)看書上第105頁第10題中的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

學生估計長度並彙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

學生活動。

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現出現的錯誤。

(3)引導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

學生先自己估計。然後教師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次請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並測量出黑板的實際長度。

4、組織完成104頁第9題

(二)觀察物體(課件出示汽車觀察圖)

1、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觀察物體時,要多

從幾個方向觀察。

1、 觀察圓柱,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2、 觀察球和正方體你又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3、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麼物體?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學生獨立完成105頁第11題。

教師巡視,對畫法不規範的學生及時個別指導。

2、想一想,填一填。

(1)測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作單位。

(2)一枚圖釘的長約1()。

(3)過兩點可以畫()條線段。

(4)學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釐米1釐米地數,數()次是9釐米。

(6)70釐米-15釐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釐米-28釐米=

1米-30釐米= 64釐米+28釐米=

四、總結評講,昇華目標

這節課你學到了的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77頁“搭一搭”

【教學目標】(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面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和實際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4)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體驗空間與圖形和日常生活的聯繫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準備】小立方體(學生用),大立方體(教師用),比賽記錄紙(每小組一張)。

教學前準備:(學生每四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活動中,我們常常要對一些物體進行觀察和分析。比如在語文課本里就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古詩人蘇軾有這樣一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誰來説説前兩句?生:----

師:橫看、側看、遠看、近看、高處、低處各不相同,這就説明了觀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也怎樣?(不同)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觀察由三個或四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由五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

板書:觀察物體----搭一搭

搭建一個由四個立方體組成的圖形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它?生-------師板書:觀察物體:正面、上面、側面。

師: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我們怎麼看才準確?生----

師:------注意位置和視線

師:一起觀察大屏幕看看從三個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圖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師:現在我們來觀察由五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我們分組進行比賽看看那個小組的同學能最快完成任務好不好?現在我們進行第一項比賽:請搞清楚要求後再動手!看大屏幕。師在講台上搭出圖形。強調學生先搭圖形在畫出平面圖形。

板書:觀察物體畫出平面圖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變換成以下的形狀,從不同方向再觀察,想象它的形狀,並畫出來。

畫一畫:生單獨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和想象的立體圖形)

交流:同組同學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後完成比賽記錄

展示作品:各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組比賽作品。

(2)觀察幻燈提問並小結:師: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為什麼只看到3個正方形或4個正方形?你想過為什麼嗎?這個物體不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嗎?應該看到5個才對呀,還有一個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來)被遮擋住了。師:雖然看不見,但它仍然是組成這個立體圖形的一部分。請分別指出從從三個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見的是哪一個?

(讓生上台指出是哪一個)

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項比賽:請你們從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搭建出立體圖形。出示課件並強調要求。

板書:從兩個方向的平面圖形搭建立體圖形

(1)屏幕出示,課本上從正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

(上面)(正面)

(2)師:這是一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上面和正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根據上面兩圖形搭出立體圖形)

(4)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5)師:請説一説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師:可以先根據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也可以根據上面的形狀,知道有一塊是隱藏的,再根據正面的形狀確定隱藏在哪一塊下面。

三反饋練習,深化體會認識。

1從二個方向觀察,能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

1)出示課本78頁試一試第一題圖

(正面)(左面)

(2)師: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4)師:注意到各組搭出的立體圖形,形狀都不一樣,你從中發現了什麼?為

什麼搭的不一樣嗎?(讓生認識到根據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

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形狀)

師:板書不能確定立體形狀

接下來再看:

2二個方向觀察可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數量範圍。

(1)出示試一試第二題圖

(2)師:引導生先從上面看,哪個位置有正方體,哪個位置沒有正方體。再從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幾個?最少有幾個?進行充分想象。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擺放實物搭出這樣的立體圖形,你從中發現了什麼?讓學生體會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雖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圖形,但可以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例1與做一做,練習十六第1、第2、第3題。(教材第68、第70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物體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過程,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3、憑藉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寫上不同文明用語的大正方體,實物數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師拿出寫了文明詞語的正方體。

談話: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寫着不同的文明詞,請你坐在你的位置上,頭不搖動,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不同方向的學生説。(學生有的説“您好”,有的説“謝謝”,有的説“對不起”。

2、提出質疑:為什麼他們向我們介紹得不一樣呢?誰説的正確的?你能説説他們分別是從那一面觀察嗎?(板書:前面 後面 側面)

教師指出:側面有兩個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們稱為左側面,右面看到的我們稱為右側面。

3、揭示課題:雖然是看到同一個正方體但是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個面的文明詞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引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初步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麼?

老師為每一組同學也準備了一隻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熊貓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黑板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從正面看,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從右側面看,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圓圓的尾巴,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從左側面看,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現在看到的是側面,剛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現在看到的是背面,剛才看到是側面。

質疑:為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座位,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後,你都想對熊貓説些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熊貓”,再交換位置,進行觀察,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充分體現《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做”)。

三、鞏固新知。

1、説一説。(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小動物們用照相機幫大象拍照,(出示動物拍照圖)這四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呢?(指名學生説一説。)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學生填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展學生的思維,還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看到自己的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四、課堂小結:

説一説,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側面 正面 後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物體的樣子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師(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你們拍過照片嗎?老師給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拍了幾張照片,你們想看嗎?(課件顯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過觀察學生髮現:從背面不能確定是誰)

師:從背面看很難確定是誰,我們讓她轉過來看看。(課件顯示女孩的側面照片,學生髮現:從側面也不能確定是誰)

師: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誰,應該從哪面拍呢?(生:正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正面,你們要立刻告訴我她的名字,好嗎?

2.師(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始讓學生在猜測中初步感知背面、側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詞,在學生興致勃勃的參與中,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合作探究,學會觀察

1.確定自己的位置。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可愛的機器貓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可是機器貓説了,小朋友們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靜靜地、仔細地觀察。(學生按要求四人一組圍着機器貓坐正)

(2)師:請坐在機器貓前面的同學舉起手,請坐在機器貓後面的同學點點頭,請坐在機器貓左面的同學揮揮手,請坐在機器貓右面的同學鼓鼓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並通過不同的方式互動,意在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注意力。

2.明確要求,觀察一個面。

師:機器貓可愛嗎?請小朋友面向機器貓坐好,頭不要偏、不要動,仔細觀察:在你這個位置,看到了機器貓的哪些部位?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1)學生獨立觀察後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師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學生彙報交流,在交流的同時,有的學生忍不住扭過頭去看其他學生觀察的那幾個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通過觀察機器貓的一個面並進行交流,初步感受到從不同的面觀察機器貓是不一樣的。由於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觀察的那幾個面,自然過渡到了下面的教學環節。

3.小組合作,觀察四個面。(觀察機器貓的前、後、左、右四個面)

師: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機器貓的一個面,如果不影響他人觀察,自己又能從不同的幾個面觀察,該怎麼辦呢?(學生建議可以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換位置觀察)

師:下面就請組內的同學互相商量換位置進行觀察,可以多換幾次,爭取把4個面都看到,並把它每個面的樣子記在心裏。

(1)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時指導學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換座位)

(2)全班交流。

師:每個小朋友都在前、後、左、右四個位置仔細觀察了機器貓,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課件依次顯示機器貓的四個面,最後四個面同時固定在一個畫面上)

師:這幾照片分別是從機器貓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給學生時間思考,再組織全班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先互相説一説,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達成共識: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機器貓的樣子也是不同的)

師(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體的樣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樣子綜合起來,才能形成對這個物體的全面認識。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還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與合作的“羣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樣子。此時的課堂呈現一片生機勃勃、有條不紊的學習場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學生不僅體會到了觀察物體的方法,而且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商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合作的意識。

三、鞏固運用,深化提高

1.試一試。

(1)觀察玩具恐龍(課本第67頁例1)。

先指名學生説一説三位小朋友分別在恐龍的什麼位置,再交流三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2)觀察數學書(課本第67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然後組織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課件出示三名學生觀察茶壺的場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壺圖片,讓學生思考分別是誰看到的。(先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2)課件逐一出示茶壺的底面和上面的圖片,讓學生想一想是從哪面觀察到的。

(先讓學生猜想,再拿出茶壺讓學生觀察,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3.用一用。

(1)課件依次出示從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體不同的幾個面,讓學生判斷拍的是哪個面,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如通過觀察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奮勇拼搏的側面照片和高舉五星紅旗的正面照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一些物體,仔細觀察並和組內的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在層層深入的練習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最後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延伸到課後,實現課堂內外的有效統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P38例1、以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知識重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圖形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從側面觀察圓柱體得到的是什麼樣的平面圖形學具、教具老師學生都準備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老師分別拿出不同的立體物體,讓學生説出立體物體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教學過程一、觀察者相對於物體的位置(同時要規範觀察位置的描述)(1)我們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要從不同位置、角度來來觀察,比如可以怎麼觀察

(學生:從前面、後面、左邊、右邊、下面、斜着…..萊觀察)

這時候學生舉出了很多從不同位置、角度。

(2)規範觀察位置的描述

為了統一,我們規定了正面、側面(左側面、右側面)、上面這幾個觀察位置。

二、觀察長方體的幾個面

(A)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並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麼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麼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抽小組彙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比如你看到物體的正面的時候,你就看不到物體的反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B)讓學生看書P38並完成P38的問題和填空。

三、觀察球體

老師拿出一個網球(體積比較大),現在老師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網球這一面定為網球的正面,那麼你現在是從什麼面來觀察這個球體的呢?看到的又是什麼樣的平面圖形?

(學生有從正面、下面、左側、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個圓形)

四、觀察圓柱體

(A)觀察圓柱體的上面

老師拿出一個圓柱形的茶葉罐

(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圖形是圓形)

(B)觀察圓柱體的正面、側面(難點)

學生從正面和側面來觀察,得出的圖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有學生認為是

這樣的圖形,上面兩條邊是彎曲的。

分析: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學生很容易得出是一個圓形,但是由於觀察角度以及光線作用於彎曲的圓柱體側面的原因,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側面不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課件,來進行講解

正面和側面上面(和下面)

五、學生看書P39並完成P39相關填空

課堂練習P39做一做

P40第123題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單擊此處輸入課堂小結]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8

設計提要:

“觀察物體”重在“觀察”。本課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為學生展開空間想象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觀察物體”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的層面上,本課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意在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三,本課中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代化工具,恰倒好處地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P41,觀察物體(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瞭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複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通過實際操作,結合學生的合理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複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從某些角度觀察物體時,會發生遮擋的情況。

教學準備:攝像機、多媒體課件、正方體、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層層推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二)。

2、觀察一個正方體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如圖,並擺放到合適的位置。)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我把它擺到這個位置上。請每個小組也拿出一個正方體,像老師這樣擺到你們桌子的正中央。開始吧!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正方體,從你現在的方向看過去,你看到了什麼?

應變預設:

學生觀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師要注意:1、指導學生調整觀察角度,儘可能垂直於被觀察的那個面的視角出發來觀察正方體;2、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完整,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我從( )方向看到( )個( )形。

3、觀察二個正方體

師:(添加一個正方體,如圖,拼成一個長方體)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添上一個正方體。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你們都還是隻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嗎?

師:我們已經在桌子上放了兩個正方體,為什麼左、右兩邊的同學還是隻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應變預設:

這樣的簡單的遮擋現象是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大部分同學應該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如果還有人不清楚,可以適當給予提示,讓他們明白,這是由於遮擋的緣故。

4、觀察三個正方體

師:(再添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請同學們再加上一個正方體,繼續觀察,現在,從正面觀察的同學,你們看到了什麼?

板書: 從正面看

師:從正面觀察到的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呢?請同學們都一起到正面來看看!

師:那從上面觀察會看到什麼呢?現在,也請大家一起從上面觀察觀察。

板書: 從上面看

師:請同學們再一起來觀察左面,還是看到三個正方形嗎?

板書: 從左面看

應變預設: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從正面觀察的同學,看到的是三個正方形;而從左側觀察的同學,仍然只看到一個正方形,這同樣是由於遮擋的緣故。

[評析: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這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又顯得自然、樸實、富有思考性。]

二、仔細觀察,探究規律

師:同學們真棒!不僅已經學會了觀察一個正方體,而且還學會了觀察由一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並且還能正確認識遮擋現象,你們真的了不起!

師:如果我像這樣再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這就成了一個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了。同學們想象一下,從正面、上面和左面觀察這個物體,你可能會看到怎樣的形狀呢?

師: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師:現在,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再添加一個正方體。

師:擺好了嗎?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是否與你剛才的想象相同呢?

1、從正面觀察

師:好,同學們,從正面觀察,你們看到怎樣的形狀?

師:(把攝像機擺到正面,將這個物體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雖然這是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可是由於遮擋的緣故,從正面觀察我們仍然只看到了這樣的三個正方形。

板書: 從正面看

2、從上面觀察

師:現在我想問問,從上面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嗎?

師:哦,“多了一個正方形”!好,老師這裏就有一個正方形,誰能把它擺在黑板上合適的地方,拼出你從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應變預設:

一般會擺出如下圖的兩種形狀,老師都應給予肯定,不過,黑板上只保留從正上方觀察到的如上左圖的形狀。

師:(用攝像機拍攝這個物體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從上面觀察,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這一組有三個正方體,另一組有一個正方體,所以從上往下觀察,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

板書: 從上面看

[評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觀察成果,着眼於兩組與一組的不同展開教學,重點突出,學生的思維也更加集中。]

3、從兩側觀察

(1)從左側觀察

師:現在,我們再從左側來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只是這樣的一個正方形嗎?

師:“不是”?那誰來説説你們看到了什麼樣的形狀?

師:哦,你們看到了“兩個正方形”!誰能上來擺一擺嗎?

板書: 從左面看

師:(把攝像機擺到左側)從左面看,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我們已經知道前面一組是由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為什麼從左面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2)從右面觀察

師:現在,請大家都到右側觀察觀察,看看你們又看到了什麼?能不能把你們看到的畫到紙上。開始吧!

應變預設:

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明確:這是由幾組正方體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組各是什麼形狀?它們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問題,學生就會把看到的形狀畫出來了。

師:畫好了嗎?誰願意把你的作業拿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師:(把攝像機擺到右側)從右側觀察,我們仍然看到有兩組正方體,我們看到的每一組都是一個正方形,它們組成了這樣的形狀。

板書: 從左(右)面看

應變預設:

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的右面,學生可能會發現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也分別相同,這時,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師:請大家翻開課本P41頁,把例題3補充完整。

[評析:由於舊知識的鋪墊,例題自然呈現,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親身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大膽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攝像機),適時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困難。]

三、應用規律,拓展延伸

師:如果我們把這兩組正方體適當分開,再把這一組豎着擺放,這就組成了教材P41頁做一做圖中的樣子,請看大屏幕:

師: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然後獨立完成。

提問:(1)從上面觀察,為什麼紅色的這一組的正方體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這是由於遮擋的緣故)

(2)為什麼從左面看,綠色的小正方體不見了呢?(因為綠色的小正方體被前面紅色的小正方體擋住了。)

(3)從右面看,會觀察到怎樣的平面圖形?(由上面兩個紅色正方形和下面一個綠色正方形組成的一個豎着擺放的長方形。)

應變預設:

“做一做”與例題3中的物體都是由兩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但是,由於它們擺放的位置不同,所以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和所發生的遮擋現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問題,學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變化。

師:(在綠色小正方體上面多加了一個綠色小正方體,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次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和剛才的圖形比有什麼變化?

師: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現在從各個方向觀察這個物體,你會看到什麼?和剛才看到的圖形比,有什麼變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討論討論。

[評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來作為學生的鞏固練習,並對這題練習進行充分挖掘,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拓展延伸,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四、動手拼組,大膽想象

師:(課件出示)我從正面觀察,看到了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同學們猜一猜我觀察的物體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小組合作擺一擺。擺好之後,請老師看看!開始!

師:同學們真有創意,擺出了這麼多不同形狀的物體。請問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每個小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為從正面看可能有遮擋的情況,我們還不能確定到底是有多少個正方體組成的。請大家接着看屏幕,(課件出示下圖形狀)從左面看,老師仍然只看到了這樣三個正方形,同學們,請你們再想想,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究竟是怎樣的呢?

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師:請同學們互相合作,調整一下你們已經擺好的物體,使它從正面看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從左面看也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

師:都擺好了!現在,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呀,仍然不能確定!那老師再給一個條件,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師:從上面觀察,老師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請你們根據這個條件,再次調整你們擺好的物體!

應變預設:

學生擺的'時候要明確:1、這個物體一共是由三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2、至少有一組是有三個正方體的。

師:看來,這次正方體的個數能夠確定了,每個小組都是用了五個正方體來擺這個物體。

師:現在,哪個小組願意用攝像機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呢?

[評析: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這裏,教師設計了動手操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切實體驗空間觀念的形成。]

五、全課總結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美麗的圖畫。(課件播放廬山美麗的風景圖結合古詩《題西林壁》,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數學知識!)

3、最後,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認識我們的世界,瞭解我們的世界,長大以後造福我們的世界!

[評析: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繫,同時尋找大自然中的數學現象,深切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二)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注重設計開放式的教學環節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並利用攝像機這一先進的教學工具,使課堂變得新穎、有趣、更有實效!

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篇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層次分明。從教學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最後到觀察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這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活動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教學中,我不僅設計多種多樣的觀察活動,而且注意設計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切實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三、現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

本課中,我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代化工具,將實物圖發展為平面圖,使抽象而難以描述的圖形具體呈現,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同時,也恰倒好處的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後面、左面、右面)上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過觀察和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

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難點關鍵:根據物體所呈現的形狀去確定觀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書包,足球,同學、校門、教室的照片,微課,課件。

課前準備工作:

背誦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學都喜歡故事,下面老師就和我們一起分享一則成語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問:看完了這則故事誰能告訴老師,這幾個盲人摸的是同一頭象,

為什麼他們描述出這頭大象的樣子不一樣呢?

生:因為他們摸到的部位不同。什麼原因導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師:站在不同的方向,導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覺到的大象的樣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樣子也會不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邊素材,創設探究知識

(1)觀察就是仔細看,老師拍了兩張咱們教室的照片,你們看看哪張照片是教室的前面?為什麼?-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講座、鐘錶……2號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間教室,怎麼會看到不同的樣子呢?

(因為拍攝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攝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後面的樣子,站在教室的後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樣子。)(板書前面、後面)

(3)、歸納:因為我們所處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板書:方向不同 形狀不同)

2、設計活動,再次體驗

師:剛才小朋友表現的非常好,大多數同學已經掌握了觀察的精髓。接下來我們去觀察一個實物書包。

觀察之前有兩個問題: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觀察書包,觀察書包的哪幾個面?—前後左右面,誰能先拿着書包向我們説説書包的前後左右面如何去辨認?

生:彙報!(當我和書包方向一致時,我的前後左右就是書包的前後左右,所以書包)

(2)師:你如何去觀察書包的四個面?

生:下座位,其實就是變換方向

師:還有沒有其它方法?—轉動書包

看來方向改變的方法很多,就要我們看情況選擇適合我們的方法。

師:現在看看活動要求,誰來讀讀:

活動要求(三點): (佈置2)

1)、2人一組;

2)、從四個面進行觀察;

3)、對書包小聲説説:“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麼?……”。

重要的文字讀三遍,讓我們一起把紅色詞語讀三遍,好嗎?

集體彙報,交流反饋

1)、PPT演示書包前後左右四個面,分別説説: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麼?……(注意提示觀察的都是形狀而非顏色。)

2)、同一個書包,為什麼看到的樣子不同?

(板書: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狀不同)

3、解疑答惑,鞏固新知。

我們今天知道了—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一定是不同的。

這句話對嗎?想想?

瞧,老師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個什麼?足球,我們要從前後左右觀察這個籃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麼圖形 —圓形。那麼誰願意把這句話修改一下?

我們的結論: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還可更簡潔的説成: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書:可能)

三、總結全課:我們今天學了

從不同方向,前後左右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現在讓我們稍作休息,來玩一個遊戲吧!

四、課間休息:(佈置3)

小遊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説動作你來做

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老師和大家一起做,高舉左手,老師怎麼和大家的`不一樣?老師做錯了?你們做錯了?呢我們為什麼不一樣?老師的右邊是哪邊?左邊呢?前面呢?後面呢?

呢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後左右嗎?這樣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後左右一樣呢?我該怎麼站?—後腦勺面向大家,這回對了嗎?

我們一起來做一遍: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五、鞏固練習

1、遊戲做完了,我們接下來要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了?來看這道題,誰願意當個小老師給我們來講講?—播放試題微課

2、誰能象剛剛的小老師一樣,再試試。

下面那幅圖是淘氣看到的?(畫“√”)

和他一樣嗎?你觀察的很仔細,獎給你個貼畫?誰來説下一道題。

3、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連一連。

你不但觀察仔細,而且反映的相對快,貼畫獎勵給你!下來就要所學知識解決點實際問題了,

4、看!這有兩張學校大門的照片,誰來看看哪張是在學校外面拍的,為什麼?另一張呢?

看來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獎給你個貼畫?

5、還有點時間。我們來一起分享幾組圖片好嗎?猜猜看!

美好的時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詩,全課小節:

同學們,不同的方向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

在生活中也適用,曾經就有這麼一首詩巧妙地寫出了這一數學現象,這就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讓我們在用這節課的知識再去體會這首詩的含義吧。

七、實踐延學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觀察家裏的物品,説給爸爸媽媽或好朋友聽,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師相信你一定説得非常好。

八、板書

觀察物體

前面

後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狀不同

右面

左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

本單元主要是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這是學習空間與幾何知識的必要基礎,對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單元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本單元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以後還將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本課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具體情境——四名同學分別從前面、後面、左面和右面分別給一個小猴子實物玩具照相展開,通過學生的觀察,再結合課本上給出的從四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圖,讓學生判斷四種形狀究竟是誰看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同的,並讓學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進行對物體的觀察,他們從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對於處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一事實,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不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學認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來強化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更加豐富的與數學有關的信息。

1.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 教學之前,可以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係。

2.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備正面、側面和後面有差別的實物,可以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個實物,也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這個物體,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該物體是什麼樣的,使學生通過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1 觀察物體1課時

2 練習十五1課時

觀察物體。(教材第90、第91頁的內容)

1.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

2. 知道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 憑藉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師:同學們,你們聽説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嗎?

如果學生知道,請學生講給大家聽,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簡單把故事內容介紹給大家聽。

師:你們説為什麼故事中的每個人説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呢?

生:因為他們每個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師: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結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學例1。

師:我們最熟悉的學習環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張照片,請仔細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頁例1圖。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張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張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為我們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講台上,就可以看到課桌的後面,所以我確定第一張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張應該是在教室的後面拍的,因為照片上可以看見課桌抽屜的一面,應該是在教室的後面。

師:説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後面,站在教室的後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結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學例2。

師:(出示小猴子玩具)這是什麼?喜歡嗎?

師:現在老師把小猴子放在講桌上,請四個同學到前面來,分別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後面、左面和右面。

學生舉手到前面來,按位置站好。

師: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還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後面,有後腦勺,還拖着長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邊身子,並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邊彎過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邊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從我的左手邊彎着的。

師:他們説的你能聽明白嗎?老師想知道,這左邊和右邊有沒有明顯的區別呀?

生:左邊看到的和右邊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小猴子的尾巴那。

師:能説具體點,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還是右面嗎?

生:我們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邊,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們的右邊彎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邊,那它的尾巴就在我們的左邊彎着。

師:説得真棒!拿出你準備的玩具在小組裏觀察,看看你們的觀察結果怎樣?

學生在小組合作觀察,交流觀察結果。

師:現在請大家仔細看圖,想一想:你能知道這幅圖中的圖片是誰看到的嗎?

出示:教材第90頁例2圖。

學生觀察後,交流明確:第一幅圖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圖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圖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圖是小梅拍到的。

師:同學們,經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相同的物體,看到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親自觀察實物,體會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構建空間觀念】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於觀察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觀 察 物 體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

前面

後面

左面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節課以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導入,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導入的設計很有特點,既幫助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搭建認知平台,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 主體參與,探究新知。

始終圍繞“自主參與、深刻體驗”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地探索新知,並且要注重個性化教學方式。

A類

連一連。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B類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能正確辨別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形狀)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B類:

教材習題

第91頁“想想做做”

1. 第二張照片是在學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張是在學校裏面拍的。

2. 略

3. 略

練習十五。(教材第92、第93頁的內容)

1. 鞏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觀察物體的時間順序與所看結果的聯繫。

2.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鞏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觀察物體,知道了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明確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知道觀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可能不同,那麼觀察角度不變,如果物體是運動的,不同時間看到的結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頁第3題。

師:這是小明準備過馬路時,一輛汽車從他的面前駛過,拍下來的照片,你覺得哪幅圖是小明最先看到的?為什麼?

生:應該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圖,因為第二幅圖中的汽車是剛剛開過來,還沒有超過斑馬線。

師:那麼接下來該是看到哪幅圖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應該是第三幅圖,因為這幅圖中的汽車剛好在斑馬線上。

師:那第一幅圖就是最後拍到的。根據汽車先是沒到斑馬線,然後是正好在斑馬線上,最後是剛離開斑馬線,按這樣的順序確定了這三幅圖的順序。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明的位置變了嗎?為什麼看到情況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沒變,但是汽車是運動的,所以看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觀察角度的變化或被觀察物體的運動,都可能使觀察的結果不同】

師: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練 習 十 五

觀察角度的不同,觀察到的結果可能不同。

聯繫生活,實踐運用;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繫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創造大量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學生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數學確實就在我們身邊。

A類

連一連。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知道是從哪個角度看到的結果)

B類

觀察下面左邊的三個物體,從上面看到的是什麼形狀,用線連起來。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B類:

教材習題

第92頁“練習十五”

1. 略

2. 左邊:小女孩兒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兒看到的是長方形。 右邊:小女孩兒看到的是第一幅圖;小男孩兒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圖是第三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二幅圖是第四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三幅圖是第二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四幅圖是第一個小孩兒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圖是第二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二幅圖是第四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三幅圖是第一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四幅圖是第三個小孩兒看到的。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今天周老師和我們三(3)班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接觸過觀察物體了,今天的觀察物體咱們就從這個圖書櫃開始。

二、多重觀察,豐富認識。

(一)初次觀察,認識三個面。

1、觀察圖書櫃,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1)出示圖書箱,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説一説這個圖書櫃的正面、上面和側面。(2-3人)

(2)小測試,看誰反應快,老師指圖書箱的一個面,學生快速搶答。

(3)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①(出示洗衣機的正面、側面、上面三張照片)想象一下這個家用電器原來的樣子,説説它是個什麼家用電器?(出示洗衣機整體圖,驗證學生的想法。)這三張照片分別是洗衣機的那三個面?

②(出示電冰箱):如果也給電冰箱的三個面分別拍三張照片?也請你們想象一下分別是什麼樣的呢?(課件逐一展示三張照片,點名學生逐個回答。)

總結:其實像圖書櫃、洗衣機、電冰箱這樣的物體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一般情況下把有門的一面稱為它的正面,與門左右相鄰的兩個面是它的側面,頂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觀察長方體,對比發現如何確定物體的正面。

(1)觀察長方體,説説長方體的正面是什麼顏色?(老師轉動三次,請學生説説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顏色)

小結:只要正對着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組活動,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頭放低一點,説一説你看到的正面是什麼顏色的?(2-3分鐘)

選擇兩組交流後思考:“為什麼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你們卻看到了三個不同顏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結論:像長方體這樣的立體圖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對着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圖書櫃這種生活中的物體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有門的一面定為正面。

【設計意圖:學生對於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是有一定的瞭解和生活經驗的,因而選擇學生熟悉的圖書櫃,從適合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合理地組織學習材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地從數學的角度認知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同時,通過生活中有門的物體和沒有門的立體圖形的對比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交流中認識怎樣來確定物體的正面。從而更好地實現知識、能力、情感的遷移。】

(二)二次觀察,體會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結果不同。

(1)學生觀察圖書櫃

(事先在圖書櫃兩側寫四(6)班和向陽小店,坐在兩側位置的同學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信息)。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這個圖書箱從哪個班借來的?

②這個圖書箱是哪裏買來的?

③坐在中間的同學沒舉手,難道我們觀察得不仔細嗎?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師觀察圖書櫃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想一想老師看到了幾個面?

②比你們多看到了一個什麼面?

③為什麼會比你們多看到一個上面?

④你們也想看嗎?可以怎麼辦?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物體時還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設計師

小組合作設計:老師應該站在哪裏? (3-4分鐘)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時相機教學觀察方法,不僅要正對着門而且視線要低於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側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側面,還能看到上面。

【設計意圖:“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同、認識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學習內容、一樣的學習過程、同樣的學習環境,其學習的感受、體驗是不一樣的。在這裏還由於每個學生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就有所差異,適時提出三個巧妙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通過不同體驗的交互與碰撞體會到觀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這時,教師也加入觀察的行列,和學生共同探究發現,觀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設計師的活動,鞏固了學生前兩次的觀察所得。三個環節遞進展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認知從對具體事物的外在觀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內在的`理性認識,這樣的觀察不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觀察,體會一次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談話:觀察物體是有學問的,有時我們能看到一個面,有時我們能看到兩個面,站在一個合適的角度,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三個面,那麼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呢?

1、活動探索:變換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

出示活動要求:(1)把長方體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動。

(2)先選一個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幾個面?

(3)站起來換一個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2、交流觀察活動體會。

每組請代表交流小組內的觀察結果,視頻展示,再次驗證一次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設計意圖:觀察長方體物體時,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當學生意見不一時,如何消除學生之間的紛爭?教師權威的武斷的裁決不是明智的舉措,那樣不會讓學生口服心服。這裏,藉助提前錄好的視頻,讓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親自觀察,通過大屏幕能夠看到觀察的結果,人人擔當裁判的角色,真可謂“眼見為實”,棘手的問題在事實面前頓時化為烏有。】

(四)觀察正方體,不斷重組,消除疑點。

1、觀察一個正方體: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出它們的形狀。

2、觀察兩個正方體(橫着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3、觀察兩個正方體(豎着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4、小遊戲,搭一搭。

用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

(1)從正面看到的是

(2)從正面看到的是

(3)再添加一個,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從正面看到的還是

【設計意圖:觀察正方體是從一個到兩個,兩個再到三個。從觀察一個正方體這個具體實物到觀察兩個正方體的實物找出相應的面,再到根據相應的視圖擺出三個正方體拼搭的實物。這一過程,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從而給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和成功的機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引導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台。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台,然後互相説説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台。現在請同學們來説一説,你看到的講台是什麼樣子的?

2.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説,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説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説説你的收穫嗎?

六、作業佈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台、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後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麼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課程標準教材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l、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數學思考:

在觀察簡單物體的活動中,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

在觀察活動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觀察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的設計意圖:

《看一看(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夠在具體情景中,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教材從情境入手,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拼擺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而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看一看(一)》,設計這個觀察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紙箱,讓學生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進行實地的觀察體驗,再通過找一找、連一連、看一看、想一想及數學遊戲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學生狀況分析

本課是在一年級學習"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讓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指導學生有秩序地參加教學活動,在觀察、拼擺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而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運用所學知識,

讓學生把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辨認準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為本課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觀察、操作、小組活動、討論等環節中進行,所以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再通過變換角度的觀察,學生從感性上有了真正的體驗,學起來比較輕鬆,但對判斷所觀察的物體形狀還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五、教學設計

(—)問題情景

(課件演示配音)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生活着一頭非常美麗的大象,笑笑、淘氣和機靈狗都想看看大象長什麼樣子,於是他們來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後他們向智慧老人介紹了大象。笑笑説: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鼻子,兩個耳朵像蒲扇"氣説:大象是兩根柱子上頂個門,門上有一條擺來擺去的長鞭";機靈狗説: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牆壁"。智慧老人不解地問:"我聽説,那裏只生活着l頭大象,你們怎麼看到了3頭大象呢?"他們三人一口同聲地説:"只有1頭大象呀!"。這是怎麼回事呢?(逐一呈現他們所看到的圖象)

【利用"淘氣、笑笑、機靈狗看大象"這一情境導入新課,可以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這一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l、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1)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坐好來看你面前的紙箱,互相説一説你坐在什麼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麼顏色的?(學生活動)

(2)彙報。

(3)你們看得很仔細,如果不停地換位置觀察,從中你能發現什麼?小組內討論一下。(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氣看到大家學的這麼棒,有些不服氣,想考考你們的眼力,接受挑戰嗎?

看誰能快速的找出第幾幅圖是誰看到的。書上P26連一連。

2、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1)通過觀察活動,你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位置看紙箱,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請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紙箱的幾個面?

(2)我們以小組來活動,驗證一下剛才我們猜測的看到紙箱的幾個面是否正確?(學生活動)

(3)彙報。你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幾個面。

A:一個面的。請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個面的同學站起來。(正對着長方體的正面或從上往下看,或拿起來看底)

B:兩個面的。請在你的位置,看到兩個面的同學舉手讓老師看看。旁邊的同學走到他的位置檢查檢查,是不是能看到長方體的兩個面。

C:三個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親身體驗:請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紙箱,最多隻能看到紙箱的三個面,並能具體地説出在哪個位置能看到哪個面。】

3、認一認:正面、側面和上面

(1)自學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課件:笑笑配音)其實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有自己的名稱。答案就在書上的P26頁。可是我沒有看懂,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可以教教我嗎。你們現在看到的(綠顏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麼嗎?依次揭示上面和側面。(這個呢?)

(2)變換擺放長方體的位置,分別指出它的正面、側面、上面。

(3)出示課件:同桌互相説一説,你現在看到的長方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並通過變換擺放長方體的位置,分別指出它的正面、側面、上面的活動加深理解。】

(三)應用與擴展

1、遊戲一:

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智慧老人送給大家一個小禮物,快去看看吧!請以小組為單位從紙箱中任意摸出一個物體,只要你能指出這個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這個禮物就歸你了。聽明白了嗎?

2、遊戲二:

五顏六色的長方體多漂亮呀,喜歡嗎?

下面我們用手中五顏六色的長方體玩一個猜顏色的遊戲。(如:你的正面是紅色,上面是綠色,猜一猜,下面是什麼顏色?)

3、遊戲三:

機靈狗、笑笑、淘氣看到的禮物各是什麼形狀的?書P27第3題。

4、遊戲四:

猜猜看(出示美麗的學校照片):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上面拍攝的。

5、遊戲五:

小小攝影師:看到別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親自拍拍照片?老師來做照片中的人物,你來當個小小攝影師如何?不過我有個要求:我想要一張我側面的照片,那你應該站在什麼位置拍攝?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結

這節課上到這裏,就要結束了,誰能説説你有哪些收穫嗎?

[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説一説,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説一説,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説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想也許是大班額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會更容易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對於大班額的教學,我更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3.在課堂上曾出現這麼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後,彙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説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説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鋭的發現他説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於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説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裏都有什麼呀?誰來説一説?老師今天也帶大家去動物園看一看,多麼漂亮的孔雀呀!快來給它照個像!

教師出示課件“觀察物體”。

師: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誰照的嗎?

學生分組活動,派代表説出答案,教師操作動畫,對答案予以鼓勵。

師:你們説得很對!看!美麗的孔雀都開屏了!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於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對物體的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

2.

師: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走到教室中間):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老師手上的小汽車,然後説一説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説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師:還有誰看到小汽車得車頭?請舉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三個小朋友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後)連線。

師:如果我們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你能試着畫一畫麼?

教師指導學生用玩具汽車做模型!分別觀察汽車的前、後、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

1.下面這些圖都是誰看到的呀?

問:考慮一下,如果只給你一個角度的圖片,你能認出它嗎?

2.老師這裏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得是什麼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教師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

後面

側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P41,觀察物體

(二)。

二、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兩個簡單物體組合,能辨認正面、側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狀。

(2)能根據觀察兩個簡單物體組合看到的某個面的形狀,用同樣大的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兩個簡單物體組合,體會物體與它相對應的平面視圖的轉換與聯繫,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和空間位置的關係,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觀察幾何體的興趣,願意對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不同角觀察觀察、分析多個物體的組合體,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難點: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教具準備:農遠設備、光盤、正方體、正方形紙片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出示愛心箱,提問:同學們認識它嗎?(認識,是捐款箱)

師:對,這是捐款箱,去年5月12日,汶川地區發生了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同學們曾通過這個愛心箱,為四川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獻出了一份愛心。

要求: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愛心箱”,並請你告訴我,在你的位置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或哪幾個面?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呢?觀察後指名回答。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是的,我們最多能看到這個物體的三個面。同學們知道,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狀不同,要想看清物體的形狀,必須從各個角度觀察。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觀察物體”。教師板書

二、新授

1、談話導入:“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先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老師和幾位新同學,你們想認識他們嗎”?①(播放光盤)在“指一指,誰是它的正面、上面、側面”?處暫停。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誰是它的正面、上面、側面?”(教師強調:我們這裏説的正面、側面、上面指的都是從垂直的角度看的。)指名回答。好,我們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②(播放光盤)在問題:“你知道它是那個立體圖形嗎?”處暫停。

師:“同學們,你們是怎樣認為的呢?指名回答。“恩,‘可能’這個詞用的真好”。是啊,這個物體可能是長方體,也可能是正方體,還可能是別的物體下面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物體”。③(播放光盤)到“通過這個遊戲,你們有什麼感受呢?”停。

師:哪位同學説一説,你有什麼感受?(我覺得只看到物體的一個面,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我們來看電視機裏的同學們是怎麼回答的。④(播放光盤)到“電視機前的同學們,你們也擺一擺吧。”

2、教學例題:

師:“同學們,你們聽清楚電視里老師的要求了嗎?”拿出你們手中的正方體擺一擺,並且從不同角度觀察觀察。(同學們可以下位觀察)

學生觀察後,教師出示下圖並提問:同學們,觀察好了嗎?(觀察好了。)

提問:“上面的圖形分別是小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同桌先説一説,再指名説一説。)

我們看電視機裏的同學是怎麼回答的。⑤(播放光盤)到“通過上面的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呢?誰來説一説?”

師:“通過上面的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呢?誰來説一説?”(觀察物體,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我們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⑥(播放光盤)到“電視前面的同學們,你們也一起來擺一擺吧。好,開始吧。”處停下。

師:“同學們,我們也動手擺一擺吧。用4個正方體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好,同學們已經擺好了,哪位同學起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擺的呢?”指名説説。多請幾位同學説説,最好是不同的。提醒學生注意語言的組織。師:“同學們擺的都不錯”。“我們看看電視裏的同學們是怎樣擺的,又是怎樣説的。和我們擺的一樣嗎”?⑥(播放光盤)到“用老師給的正方形擺出你從正面看到的形狀。”處停止。讓班裏的同學先用手中的正方形擺一擺。同組的同學互相説一説,你正面的物體的形狀是怎樣的?並用我們手中的正方形擺出正面看到的圖形。 “好。同學們擺好了嗎?誰給大家展示一下!”請兩位同學説一説。

師:“我們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⑦(播放光盤)到“你知道這三幅圖分別是他從什麼位置看到的'嗎?”停。師:“小強是這樣擺的,和我們擺得有什麼不同?”

師“這幾幅圖分別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呢?”指名回答。

我們再看電視機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⑧(播放光盤)到“電視機前的同學們,你們也試一試吧?”停。

3、課堂鞏固練習:

師:我們也來擺一擺。看看有幾種擺法?不做評説,然後和電視中的小朋友對照一下,看是不是都擺對了。“好,我們來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⑨(播放光盤)到“趙晶的回答,可以這樣一直襬下去。”停。師:“同學們,你們看趙晶同學多愛思考,你們有沒有想到?好,請同學們接着看電視。” ⑩(播放光盤)到“電視機前的同學們,也請你們動動腦筋。”

師:“如果只用4個小正方體,可以有多少種擺法呢?”指名回答。好,我們再來看電視。⑾(播放光盤)到“你有什麼感受呢?”停。

三、總結:師:“是啊,你們有沒有什麼感受?或者説有什麼收穫呢?”

四、思考:

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下面物體從各個方向觀察,你會看到什麼?教後反思:

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選定一個角度觀察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捐款箱、電視櫃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説一説,而是設計了離開位置觀察、拍照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文具盒、小正方體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物體,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説一説,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説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