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行萬里路讀一卷書的人生感悟

行萬里路讀一卷書的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4W 次

我不是一個愛旅遊的人,當然就更談不上旅行了。

行萬里路讀一卷書的人生感悟

小時候周圍的同學朋友,有不少已經隨父母走出自己居住的城市甚至是國家,而我最遠的出行,就是坐火車回老家農村奶奶家幾次,還有小學時跟媽媽單位組織的旅遊團出去玩了幾天。小小年紀已經暈車的我,除了記得一點路途中的勞頓和不適,幾乎沒有在記憶裏留下任何美景和趣味。

等到第一次來到首都北京,看到了電視和照片裏的天安門,已經是我大學畢業那年了。

或許是因為成長的年月裏沒有太多機會去看外面的世界,沒有經歷過離開和遠方的美好與新奇,又或許天性中就是一個更喜歡安頓簡單和當下温暖的人,所以,很多年來,旅遊這件事,對我更像是一種被書籍和照片所説服的,人生中不得不經歷的美好,卻總帶着那麼一點被動或不得已的氣息。

這些年來,雖然不能算是一個哪裏也沒有去過的人,雖然最遠的飛行已經是跨越了幾萬公里的異國,但是安靜下來想想,卻好像是沒有真的去過哪裏。服務口號

沒有真的去過哪裏的意思就是,在那時那地的那個我,沒有讀出(更不要説讀懂)當時的山水當時的春色,當時的別人當時的自己,除眼目所見耳朵所聽之外,藴藏在更深之處的意義。

關於旅行的意義,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阿蘭·波爾頓寫的《旅行的藝術》,很慚愧,不愛旅行的我沒有讀過此書,只是時不時地在某些關於旅行的意義的`文章裏,看到過隻言片語,我承認有些語言和思考很深刻動人,也肯定這樣的文字和意識對於未信主之前的我,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但是現在我明白,這樣看上去充滿藝術氣息又不乏哲思的文字,最終還是將人們引向了一個更高更危險的慾望懸崖,那個懸崖的名字叫做:自己。安慰死者家屬的話

也許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出發,喜歡上了別處,因為可以遠離此處索然無味甚至令人心生恨意的環境、工作、人羣。不光是通過旅行,也包括閲讀,網絡,戀情,所有那些能帶給人新鮮感受和心靈呼吸的經驗。

信主之前的許多年,我也經歷過許多這樣的出發,這樣的心靈放逐,但是幾乎每一次過程當中和迴歸之後,我都發現那些看到和經歷過的一切,對於治癒我心靈深隱的殘缺和洗濯我靈魂暗藏的污濁,幾乎沒有任何益處。

原本,那就不是旅行或任何試圖尋找新鮮體驗的經歷,可以承擔的使命。

所以,我絕對不會相信阿蘭·波爾頓在《旅行的藝術》中所説的:“時常走訪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罪惡的必要良方。”我也未曾見過任何一個人通過旅行真正完成了心靈的自我救贖。殘缺的依舊殘缺,污濁的仍然污濁。

當然,也許真的存在這樣的人,只是沒有被閉關自守孤陋寡聞的我遇到過。如果你遇到過,請你告訴我。

今天的我,只單純並堅定地相信:無論你是在路上還是在家中,無論你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離開了上帝,離開了基督,你的內心就是顛沛和紛亂的,你就無法承載那些靈魂深處深重的憂傷和罪惡。

因為你站在天地間卻不認識天地,停留在內心裏卻不認識自己。

《聖經》羅馬書1章20節説:“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不記得在哪裏看到過一句話,上帝給了人類兩本書,向人啟示祂自己,一本是《聖經》,一本是“自然”。我覺得蠻有道理。

所以,這次長時間的旅行,於我而言,是在行萬里路的過程中,慢慢學習去讀這一卷書,讀得很淺,且剛剛開始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