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4篇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3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4篇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看着我的粽子發笑:“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温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燙死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真好吃。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2

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年度過的端午節有所不同,今年我是在補習班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往年的端午節是和家人一起度過。

今年在補習班和大家一起包粽子來歡慶節日,老師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材料,有棗、糯米、蜜棗、粽葉、絲線等。往年我們家總是外婆一個人辛苦的包粽子,媽媽在旁邊打下手。今年是老師做好準備工作,同學們打下手,其樂融融,快樂無比一。因為我們大家都不會包粽子,首先老師給我們示範一下,先把粽葉捲成不帶口的漏斗形狀,然後放一些糯米進去,不要放太多,一小半的位置就好,再放入蜜棗,最後再放點糯米蓋上蜜棗就行,用粽葉裹起來,再用絲線綁緊,這樣一個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輪到我們大顯身手了,我拿起粽葉捲成漏斗狀,但是下面總是漏米,我的心開始緊張了,因為我剛才誇下海口説這種小事太簡單了,我全包了也沒問題。粽葉像泥鰍一樣滑溜溜的,不聽從指揮,滑來滑去的,米總是漏下來,我費了好大工夫,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粽子,包下一個的時候,我就熟練多了,這時的我很有成就感,因為我的媽媽都不會包粽子。這時我看了下四周的同學,有的都已經包好了,並且包的還很漂亮,當然還有比我更笨的,我們大家把桌子上弄的亂七八糟,過了好長時間,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完工了,就差上鍋煮了。

老師把鍋裏填滿水,開始上鍋煮,過了有一個小時,我們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應該是快熟了,不一會兒老師端着熱氣騰騰的粽子進來了,我們好像沒吃過似的,亂搶一空。自己動手做的就是不一樣,吃起來特別的香。

今天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端午節,集體生活給我們帶來快樂,勞動成果給我們帶來成就感。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3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一起,並稱中華三大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説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説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裏。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後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消息,他難忍亡國之痛,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救他,競相划船尋覓並向水中拋粽子。

還有的認為過端午是為了驅邪避毒。《楚荊歲時記》説:“五月五日,士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户上,以禳毒氣。”《風俗通》中説:“五月五日以彩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着端午節清晨到野外採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還有的認為端午節源於夏至,即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

范曄的《後漢書》就持此説。

端午節的八年級作文4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個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門前插一束艾葉,他淡淡的清香瀰漫在空氣中,使人聞着,感覺神清氣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

十年前,我才四歲,外婆在五月五這一天在房門上插上那麼一束葉子很長的葉子。我問外婆:“外婆,這是什麼?”“這是艾葉。”外婆一邊説一邊插艾葉。“為什麼要插艾葉?”我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為了避邪。”外婆邊説邊從凳子上下來,走進廚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後面,走了進去。

只見桌子上有幾片比剛才插的艾葉還大很多的葉子。只見外婆從眾多葉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個三角體,把像米的東西倒進去一些,但這種米比較小,然後外婆抓幾個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進去,然後再把剩下的葉子繞着這個三角體轉。

從旁邊的繩子抽出一根,把三角體綁起來。按照這個步驟做了十幾個,放到蒸籠裏,開始蒸這個東西。“外婆,這是什麼?”“這是粽子,很好吃的。”“為什麼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這個愛國詩人是什麼?”“孩子,你還小,等長大了,你就知道了。”

過了一段時間,外婆叫我去吃粽子,外婆為我掰開葉子,裏面是個三角體,還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粽子,該去看龍舟了。外婆把我帶到了河邊,只見河邊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聲助威,只見河裏有幾條龍船,幾個人在使勁地划着。

又是一年艾葉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