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八年級作文指導

八年級作文指導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作文指導,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作文指導

八年級作文指導1

我努力將春天安放在時間之中,猶如我對肖培東老師及其《尋找春天》一樣。我只想把暫時的騷動變成永恆的寧靜。當“春天”與“尋找”這樣的語詞鋪展在我面前,我久久凝望。的確,春天是需要被尋找的,因着她的即逝感:當我們還在感歎冬日的凜冽,一不小心,我們就已處在夏日的燥熱之中了。“春天,不是隻有一個季節”,四月物語,四月悟語,我們充滿了太多的想象,對春天,對肖老師,對語文……春天、肖培東、語文,當我摩挲這些詞語的時候,我深切體會到文字的温度,語言的質感,語文的那些個深深淺淺。

第一次聽肖老師的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似乎無須努力回想,那情形便如昨日。當時的印象便是:這個男子好精緻、好雅緻!

我極少去定義一個人,因為作為個體的人是很難被定義的;更重要的是,在我看來,草草定義無異於一種粗暴與不恭。我能做的便是儘量尋找更多的證據來印證我最初印象的可靠性與合理性。閲讀肖培東,從此便開始了……

  一、讀肖培東,正是“二致”。

以怎樣的姿態來讀肖培東老師,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讀他的博客“我們的語文”,讀出了他的熱愛與堅守;讀他的課例,讀出了他的智慧與靈動;讀他的“鏡頭點評”,讀出了温暖與真誠……但這些或許會被時空的距離感消解。

2017年4月24日,廣東中山,全國三新作文教學活動。

第一次直面肖培東老師,我有些侷促與不安。奇怪的是,這樣的小心很快就在我倆的聊天中消散了。

“不着急”“慢慢來”,他總是對我這樣説。

“你看看課例吧,覺得有用的,就記錄一下吧。”他也這樣對我説。

“你休息會兒吧。”他曾不斷地提醒我。

他總是喜歡以45度角來看這個世界,眼裏滿是温情與和善。他看到停留在木棉樹上精緻的小鳥,他會歡脱地叫出“好可愛”卻不去驚擾它們。

肖老師喜歡用他的文字來歌唱美好,而我相信歌唱美好的事物能夠喚起人們的理想。這或許就是肖老師的生命姿態。我猜想:這樣的姿態一定會激盪、迴響於他的語文課……

這雖是我第一次與肖老師面對面的交流,但已堅定我之前對其精緻與雅緻的評價了。“精,擇也。”這是凝視與選擇;“雅者,正也。”這是思考與啟發。我能明顯感覺到肖老師用他的行動在教我——語文是關乎生命的。

  二、讀“肖文”,確如“二致”。

黃厚江老師主張,語文老師要帶着活的種子進課堂。這不只是主張,也是一種心志,更需付諸心力。肖培東老師的精緻恰恰呼應了黃老師的主張。肖培東老師上課極少用課件,在這些極少之中,“肖文”的圖標很別樣,這二字指向多元、內藴豐厚,但我願意相信:這恰是肖老師的別樣——別樣的理解、別樣的設計、別樣的期待……這也正是肖老師語文課的別樣。

《尋找春天》就這樣開始了。

請讓我——讓我們一道開始耐心地還原肖老師這節作文課的裏裏外外吧。

  【片段一】

“我換件衣服。”片刻,身着春天顏色的肖老師出現在面前,他欣喜得像個春天的孩子,出發了。

“這節課,就從‘落葉’開始吧。”肖老師看到中山春雨中滿地的落葉,捕捉到了“綻放——凋零”的輪迴結構。

春天顏色的衣服、片片落葉。這是課堂的第一顆種子。於是:

師:同學們,不用緊張,我們只是聊聊天。老師來的路上,看到了被春雨打落一地的落葉。當老師看着這些落葉,想起了很多。請同學們猜猜,老師想到了什麼?

一時間孩子們暢所欲言。

我以為看似簡單的提問背後藴含着肖老師的匠心,讓孩子們在猜想中敞開心扉走進老師的內心深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春天外顯物語的知覺喚醒師生對春天共通的情感體驗。在這樣的情感激發與平等之中,肖老師呈現了自己對春天的詩意表達。

  【片段二】

師:一片落葉,讓我們想到了春天。想到春天,我寫下了兩句詩:

春天,不是隻有一個季節;

春天,不是隻有一種綻放。

——肖培東

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句詩,你喜歡這首詩嗎?説説看。

對春天的表達,最好不過詩歌了。詩歌獨具的韻律與節奏、凝練的意象,與明媚、多情、憂傷……春天的諸多氣質切合,尤其着“季節”“綻放”二詞,將課堂聚焦的同時,由時間性的考察轉向對春天姿態(更多的是生命姿態)的體悟。這兩句詩,便也成了第二顆種子。它的功能在於:將上一環節孩子們對春天零碎的感知聚合,在此基礎上,再次將課堂打開,為孩子們後續表達定調的同時將思維層級往前推進了不小的一步。

  【片段三】

師:春天,不是隻有一種綻放。意思有不同的姿態和色彩。下面幾幅圖,老師以為每一幅都能看到春天。請你談談,從這些圖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呢?

此環節,我首先關注的是教師指令的發出。肖老師用了“看到”一詞而非“找到”或“藴含”,我猜想這並非只是教師話語的習慣而是有意為之。“看到”除了符合讀圖的特質之外,還能調動甚至打通學生感官理解的通道,具有光影之效。是為精緻的又一例證。

再次,就圖片呈現的策略而言,肖老師首先呈現了“荷葉露珠滾動”“小草鑽出大地”“瀑布流動”“奔跑的駿馬”四幅圖片。待學生表達後,再呈現了“千手觀音的舞蹈”“小女孩閲讀”“5·12汶川大地震”及“一個孩童行走在延展的道路上”。

倘若為了節省課堂教學時間,這些圖片本可以同時呈現。肖老師為何先後呈現?!這值得思考。我們不難發現:同為圖片,就類型而言,前一組側重自然,後一組側重生命。從自然感悟生命,由生命走向哲理,這是學生思維的延展與視閾的擴大,也暗合那兩句詩的內藴。於是乎,肖老師讓學生背誦兩句詩。

圖片,自然成了第三顆種子。就課堂效果而言,孩子們由前一組轉向後一組的“思考——發現——表達”,思維呈螺旋式上升之態。

  【片段四】

師:在文學家筆下,春天或許是這樣的。(展示朱自清先生《春》的片段,並請學生齊讀)

春天不僅僅限於花開和綠草,在我們的文章裏也有很多關於春的足跡,請同學們看看以下兩個單元的題目,你在課文裏找到春天了嗎?

其實,順着課堂的思路,在展現《春》片段之後,本可以截取單元篇目中的部分帶有“春意”與“春味”的片段,如《藤野先生》《海燕》等,然後讓學生談談對“綻放的春天”的理解。這樣似乎也可以達到尋找春天的目的,但肖老師並未這樣做。而是呈現第一二單元的目錄包括單元寫作主題,又將學生帶入一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一則學生要復現相關篇目的具體內容,二則要遴選具有春天內藴的片段,三則要合理有效的表達。這樣的教學立意顯得尤為高妙與開放,將學生放置於對單元內容的整合、具體體味作家的言語智慧之中,以水養水,以文學文,為下一環節張本。這也是“活種子”的“活處”。

至此,學生在與老師的對話中從生活經驗、思維發散、語料體驗等維度完成了對春天多元立體的尋找,課堂與思維的種子已萌芽,只待表達。

  【片段五】

師:現在我們以“我找到了春天”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構思吧。

學生構思列舉如下:

生1:小到自己的突破,大到國家社會民族,都可以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生2:面對學習生活中困難,我們敢於直面並戰勝它,從而實現自己的突破,我們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生3:我們總是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説話”,其實陌生人的一個微笑,一個善意的舉動,都會温暖我們,這也是一種春天。

……

師:同學們從實體的春天,走向了多樣的春天。請同學們回憶,你們期中考試作文題目是……(生答:幸福一直都在)那麼,(1)請回想當時如何構思?寫了什麼?(2)重新構思會寫什麼?

(學生思考交流。)

師:(總結)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化”,即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化寬為窄。

如果説前四個環節是為尋找春天的蹤跡,處於口頭表達的層面,那麼此環節則就成了思考結果的外顯,用書面語言組織“找到春天”的衝動、興奮與歡愉,側重對孩子們思維與言語優劣的評估,消除口頭表述之“輕”從而坐實書面表達之“重”,使課堂落地。或許我們會有這樣的疑惑:“回憶並重構期中作文”這一環節是否有必要?我的思考是:(1)喚醒學生最近的作文記憶,“幸福”是虛化的春天。學生在“反思——重構”中可以印證之前思考表達的有效性與合理性;(2)從課堂結構來看,我們總是習慣於以封閉性的結尾保有課堂結構的謹嚴與完整,但肖老師的課堂處在“開合”的思考與行動結構中,讓孩子們學會遷移、應用與拓展。

當然,我以為在構思與重構之前,如能記錄並呈現師生共同探討的結果(或板書或課件),或重錘敲打或為學生後續寫作提供依據,會不會更好一些?

公眾對語文教師的想象似乎是這樣的:具有豐厚的學識與儒雅的氣質、具有悲憫的同情心與同理心、具有人文視野與詩意的情懷、具有獨立之思想與自由之意志、具有科學理性的論辯精神……以此為先在的觀念,人們對語文課的期待自然不會將就。肖培東老師的“肖文”對語文、對語文課堂從不將就——款款的眼神、詩意的語言、優雅的動作、自然的生成……總讓我們覺得時間走得太快。

八年級作文指導2

  訓練目標:

1、學會從生活中選取典型材料,表達文章中心。

2、學會抓住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人物思想情感。

  訓練重點:

挖掘細節的魅力,展現人物思想情感。

  訓練題目:

以“走進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以記事為主的記敍文。

要求:(1)題目自擬,緊貼話題。(2)敍事清楚,抒寫出真情實感。(3)600字左右。課前準備:

1、聽唱一首自己最喜歡的關於歌頌父母的歌曲,説一件父母給你印象最深的事。

2、製作多媒體課件。

  訓練時數:

二課時

  導寫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課前播放MTV音樂《父親》《牽心》《懂你》中的一首。

2、調動學生情感,請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及自己的`所想。

  二、温情導入:

友情、親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只要我們生活在世間,或者説我們還活着,我們就離不開親情。可以説,世間的每一個人都浸泡在博大無比的友情和親情中,世間的每一個人都在為親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間的每一個人無不對友情和親情在意,世間的每一個人無不渴望天空般高遠大海般深邃的友情和親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友情的絕唱;“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親情的極致。古往今來,友情和親情曾被多少詩人謳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親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誰也説不清道不明。個人心中都珍藏着對親情的不同感悟。今天我們就以“走進親情”為話題,寫一篇同學們自己詮釋的親情篇章,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感悟,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寫出不同的親情獨白。

  三、明題定標:

以走進親情為話題,寫一篇記事為主的記敍文。

要求:(1)題目自擬,緊貼話題。(2)敍事清楚,抒寫出真情實感。(3)600字左右。

  四、 寫作導航:

(一)、解讀親情:審題

親情,顧名思義是“親人的情誼”,它與友情、愛情、鄉情、師生情、同學情、愛國情等是有區別的。在審題時,應注意分清,不能混淆。

(二)、回憶親情:選材

同學們,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便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親情。回味一下家庭生活,你便會在親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裏,一個隨意的動作中,一句最平常不過的叮嚀中,一件日

常的瑣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悠悠親情。

1、説説十多年中你所記得的父母親最感動你的事。

2、説説十多年中你令父母感動的事。

(三)傾聽親情:

子女的話:

隨着自己愈長大,看着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父母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地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想起他們。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温馨很久。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對待你。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父母的話:老人安養院牆上的一篇文章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一下,讓我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你從哪裏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説的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閒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湧上心頭。

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若為人子女也不懂得怎樣體諒他們,那他們只能於痛苦中度過餘生,黑暗中逝去??

請把此文章轉發給你的朋友,讓他們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愛情可以重新再找尋,但父母一生卻只有一個,要珍惜、珍重。

小結:同學們剛才用自己一顆感恩的心,回憶了自己十多年來與父母、親人相處的感人情節,再次印證了親情的可貴和難得。“發乎於情,情之於文,情乃文以本,文乃情之聲。”在選材上,應注意着重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來寫,可寫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親戚之間的或親人之間的生活經歷,情感波折、動人故事、感人真情。寫作時,應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情感積蓄,而不能一味地敍述或編造別人的故事。有些同學作文時,自己明明生活在江南水鄉,卻偏偏要寫山溝裏山娃子山妹子的生活;自己明明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讀書,卻硬要編南方都市裏打工妹打工仔的故事;由於缺少較深厚的文學功底,文字駕馭能力也不太強,儘管寫的是親情,但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矯揉造作,虛假不真實,造成的後果就是不能打動上帝——讀者,作為抒寫真情實感的文章,這類怎麼可能感動讀者呢?總之,選材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選取最熟悉、最動情的材料,避開盡人皆知的材料,選取只有我知的材料。

(四)感悟親情:立意

親情涉及的內涵豐富而精深,由於生活中每個人的經歷、思想、修養等方面的差異,

對親情的表達、理解也不相同。因此,在立意上,可以寫褒揚親情,因為擁有親情;可以寫渴望親情,因為失去親情;可以寫呼喚親情,因為親情被遺忘;可以寫正視親情,因為親情被踐踏;當然,如果有較深的寫作功底,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另闢蹊徑,頌揚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人間親情。但在寫作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提醒自己不能遠離或偏離“親情”這個話題。

(五)抒寫親情:構思

“親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寫法上要注意化虛為實,使之具體化、形象化,為此,必須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對所寫實例必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刻畫。針對這一話題,在文體上,我們可儘量選擇記敍文、散文、隨筆等文體來寫,結構形式可以多元化。(創新指導:作文創新,就是換一種方法來寫作文,換一個材料來寫作文,換一個角度來寫作文,換一種眼光來寫作文,換一種思維來寫作文。)抒寫親情時,可以記述一段故事,也可以描寫幾個片段,語言要富於形象、生動性,把人物的精神品質、思想感情要細細地、充滿感情地表現出來,避免通篇是平板單調的敍述性語言。要使語言富有形象性,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在文章中學會運用細節這種表達方式,細節的刻畫,是這類文章的靈魂。要學會綜合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來寫人記事,傳情達意。同時,還可以運用一些常見的修辭,如比喻、排比、擬人、引用等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品味:具體生動顯深情

A概括性文字:《愛的弧線》

將走的時候,姐姐、姐夫、小外甥一家人出來相送,母親腿腳不方便,我沒讓她出來。可車啟動了,我卻看見母親在遠處揮手送我,那手臂就是一道最美的弧線——愛的弧線。

具體性文字《愛的弧線》

將走的時候,姐姐、姐夫、小外甥一家人出來相送,母親腿腳不方便,我沒讓她出來。我們在車裏坐定,朝着窗外的人揮手,就在這時,我看見不遠處的土坡上,母親不知什麼時候,也出來了,風很大,母親倚在牆角,也正向我們告別,她吃力地想抬起被病痛折磨的手臂,沒起來,又試了一下,還是沒起來。車已經啟動了,當我向那坡上掃去最後一眼的時候,母親的手臂已在空中劃上一道最美的弧線——一條比疼痛更長的——愛的弧線。

B概括性文字:《閲讀父親》

父親臨走時從內衣口袋裏拿出20元錢,對我説了幾句就回去了。

生動性文字:《閲讀父親》

“這是20元錢,別餓着??“臨走時,父親撩起了一層厚厚的棉衣,從內衣口袋裏小心地掏出厚厚的一疊紙票,遞到我的手上,”“其實,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樣長大??”説着麻利地拎起被包,撮上肩,轉過身子,向門外走去。

(六)品味經典親情:

1、人世間有三大感情:親情友情和愛情,世間沒有絕對永恆的友情和愛情,但是親情卻是永恆不變的。

2、“親情”是人類最無私的情感,最珍貴的財富。但因為它來得太容易,而又不求回報,常常被大家忽略。

3、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還有誰是遮蔽我的傘蓋。

4、世界上只有這樣一種吻,不是膚與膚相觸,而是心與心的結合,就像我和相依為命的母親。

5、父母之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梁實秋

  五、範文(略)

  六、自主作文

1、蒐集材料,互動交流。

2、選擇材料,擬寫提綱。

3、構思擬稿,點評修改。

  七、改稿謄抄教師巡查並個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