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關於六年級包粽子作文合集六篇

關於六年級包粽子作文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7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包粽子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六年級包粽子作文合集六篇

六年級包粽子作文 篇1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這句民諺告訴我們五月初五以後,天氣漸熱,才可以放起厚衣服。這句諺語也讓我想起我們這個星期一,作文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端午節,舉行了社會綜合實踐了——“包粽子活動”。

陳老師跟我們講述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和習俗。比如:端午節的名稱有20多個: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浴蘭節等。據説五月初五那天,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為了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煮熟的米飯糰、雞蛋、鴨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我們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還有古時候人們認為在五月初五毒——蛇、蜈蚣、蠍子、蟾蜍和壁虎等有毒的動物出來咬人。於是家家喝雄黃酒,門口插艾草,菖蒲來驅趕妖魔,毒物等。人們還迷信地認為那天是“惡日”,生出來的小孩不能養活。否則男孩長大害父親,女孩長大害母親。那天還不能蓋房子,否則家裏人都成禿子等。

陳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這些傳説之後,就教我們包粽子。

只見老師把粽葉的圓頭往裏一卷,呈現出一個沙漏的模樣,把糯米放到裏面裝滿後,便用粽葉尖頭部分蓋住,最後用繩子繞緊打一個結,就這樣一個粽子很輕鬆地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照老師的樣子,把米裝進去。可不料,粽葉竟被我給捏爛了,我只好把米倒掉,重新再做一個。我又拿起了一片粽葉,與之前相比我小心多了。我把米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正準備扎繩子,粽子竟散了。我不由一股怒氣湧上心頭,乾脆扔下粽葉,坐在椅子上看她們包。這時,我看到我旁邊的女孩也是不停地失敗,但卻沒有像我一樣不包了,她一直還在努力地包着。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你不能像她那樣,堅持不懈?為什麼非要放棄?為什麼……”我又拿起粽葉,雖然還是失敗,但我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終於包好了一個,我心裏高興的比吃蜜還甜!

後來,陳老師又讓我們記住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她説,這些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根。

整個下午,我雖然只包了一個粽子,但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中往往包涵了太多太多失敗的苦澀!

六年級包粽子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家附近的一家大商場舉行一場包粽子比賽;懷着不同的目的,我和我奶奶一同來到了比賽場。我奶奶是個包粽子的行家裏手,她打算來參加比賽。我覺得這樣的比賽很有趣,擠進來看熱鬧。

像我一樣來看比賽的人很多,把比賽場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報名參賽的人也不少,賽場的組織者按報名的先後順序確定了一十四人蔘加比賽。參賽選手組合成兩個人一組,比賽一組接一組地進行。賽場的一張條形桌子上面,分左右擺放着兩盆洗淨的糯米,兩疊粽葉和兩束扎繩。比賽的規則和要求都很簡單,兩人同時開始,在三分鐘時間內包好的粽子數量多的一方獲勝,如果完成的數量一樣多,則以先完成最後一個的一方獲勝。

第一場出場比賽的是兩位老大媽。她們的手腳都很麻利,用粽葉造型,用勺子填料,用繩子捆紮,有條不紊。時間還只過得一分鐘,左邊那位胖胖的大媽已經包好了兩個粽子,右邊那位瘦高個的大媽稍微落後了一點點。高個子大媽見自己落了後,她不甘示弱,立即加快了速度,迎頭追趕……最後,胖大媽共包了七個,高人子大媽包了六個。

比賽一場比一激烈,觀眾的熱情也一浪高過一浪,場內不時響起一陣一陣的熱烈掌聲。我奶奶因為參賽選手的名額限制沒有參加比賽,她也成了一名粉絲。

六年級包粽子作文 篇3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粽子,這粽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粽子在別的同學碗裏。

其實包粽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着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為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粽子上。説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是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的時候,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粽子。我歎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説:“這真是個粽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的時候,這粽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粽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粽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為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粽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為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着同學們的粽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粽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六年級包粽子作文 篇4

我喜歡吃那香噴噴的粽子,但是我從來就沒有學包粽子。今天我們就向老師來學習學包粽子。我的心裏又是緊張又是激動。

我們上樓,站在桌旁,那是我的心像揣了一隻小兔子上蹦下跳。不只是激動還是緊張。這時老師來了,只見她嫻熟地拿起三片粽葉,用兩個拇指向裏一卷,像漏斗一樣。在裝上米,再把棕子往上一蓋,接着插上一根粽葉……我看着老師那麼熟,心想:應該沒那麼難,但當我包時,粽子就像調皮的小孩不聽使喚,把米撒到了我的`臉上。幸虧老師幫我制服了它。到了最後一步繫繩子,我覺得這是小意思,可它當我扣繩子時就當粽葉是滑滑梯,總往下滑,我氣極敗壞的對繩子説:“你學乖點,不然你就慘了!”

它好像聽懂了我的話,一個粽子大功告成。接着我又包了6個粽子,這下容易多了。

一回家我把粽子煮了,想:先把3個粽子給爺爺奶奶,再把2個給爸爸媽媽,自已留1個。爺爺奶奶誇我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在這次活動中,我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的真正的含義了!

六年級包粽子作文 篇5

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傳統節日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昨天,我和姐姐去超市買糯米蜜棗和蘆葦葉子,準備回家包粽子。傳統節日端午節當天,媽媽一邊給我聽寫生字一邊包粽子,姐姐也參與了包粽子。姐姐包的粽子造型非常好看,媽媽包的可就差遠。

剛包了一回兒,我姐姐突發奇想,要往粽子裏包火腿和海苔,然後姐姐專職包火腿餡粽子,媽媽包花生綠豆葡萄乾餡的粽子。姐姐包了十多個,媽媽包了十多個,她倆互不相讓。

閒話就説到這裏,下面我們開始吃粽子,媽媽還做了很多菜和魚湯。我吃的第一個粽子是海苔餡的,這個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愉快。

六年級包粽子作文 篇6

家鄉人包粽子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簡單,其中,又有多少汗水和智慧凝結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必須去包粽子,對農村人來説,這可是大事。

一大早,忙着去摘粽葉。父親説:“摘粽葉可講究了,要選又寬又厚的,這樣就不怕破了,要是你用大的,一煮就破。因為葉大的很薄,容易破。”大家摘的可利索,不一會就提來一大籃子粽葉。

別以為摘完了粽葉就沒事,還有一件大事在等着你,那就是調糯米。首先把洗好的糯米加些鹼,再和了,鹼要合適,等糯米全變黃了再加餡。父親放了些切好了的瘦肉加進去弄均勻,這就調好了糯米。也可以拿紅豆當餡。

一切準備停當,現在得包粽子了,父親拿起了三片粽葉,一大二小,還有一片尖朝上,一片尖朝下。擺放好粽葉後,捲成尖筒,手握牢,勺了幾勺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壓緊,又勺了一勺糯米,留了2釐米深。父親把它包好,用繩子紮緊,這便做好了一個小巧的粽子。父親告訴我:有功夫的人還能把粽子包成“尖牛角”“圓皮球”等等。父親叫我把粽子的葉尖剪掉怕煮的時候尖頭把其它粽子扎破。

端午節來臨了,大傢伙忙着煮粽子,大街小巷上處處飄着粽子的香味。

香噴噴的粽子端上桌來了,我們幾個小孩爭先恐後,生怕被別人搶去,拿了粽子就開吃。“哎呦,哎呦,真燙!”我把粽子放到了桌上,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吃起來,覺得異常的香。

吃到的一個粽子包含着多少智慧和汗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