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閒遊見聞散文

閒遊見聞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7W 次

六月份的節日中,最讓人覺得慶幸的是懷念完讓我們惋惜又苦澀的兒童節,緊接着就是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粽子、艾草暗香四溢的季節,和老公一起跟着我們西航的户外羣去袁家村、唐昭陵……

閒遊見聞散文

還不到7點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起牀、洗漱、收拾整理好户外的用品。太陽公公像個怕見世面的小姑娘羞澀地在天空中東躲西藏,也無暇顧及早晨驅走霧霾後清新的空氣。自顧自地和忙於生計的人們玩捉迷藏的遊戲。無人理睬而且迫於無奈的太陽公公縮頭縮尾地登場亮相了。在西航廣場的一角也看到了承載我們一起去袁家村的專車了。緊接着就有幾個素不相識且穿着休閒户外服飾的人們進入了我們的視線。有祖孫三代的五口之家,還有三口之家其樂融融的温馨感在整個車廂裏瀰漫着,溢出了車窗外。路旁的野花野草伴着疾馳而過的汽車的風力,都不約而同地向我們揮手祝福。

透過車窗看見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矗立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隔離帶上的無名花都在爭奇鬥豔地競相開放,雖沒有牡丹富貴的花容、絢麗的色彩,但也為世界增添着自己僅有的顏色。生長在那卵石縫隙裏的小草也不甘示弱,雖然身軀很小、看起來很瘦弱,常常會被人忘記、它們卻從不計較,還依然為我們廖若晨星地吐露着淡淡的綠。疾馳的汽車把它們通通地甩在後面,越甩越遠、直至徹底的消失……

隨着喧囂的城市漸漸的消失,農村的鄉土氣息越來越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醒目的路標牌,赤裸着身子堅守在烈日下的工作崗位上,就好像辛苦勞作的大哥大姐們一樣為我們的出行和生活做着貢獻。藍底白字的“禮泉、昭陵”顯得是如此親切,如此迫不及待。崎嶇蜿蜒的柏油馬路延伸直至山頂,馬路的兩旁就是附近農民的果園。不時的就會看見在果園裏辛苦勞作的農民大哥大姐們。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服,扁擔壓彎了他們的脊背,泥土沾滿了他們的褲腿,烈烈炎日塗染了他們的膚色,歲月雕刻了他們的皺紋。他們不愧為大自然的“美容師”。枝繁葉茂的杏樹、蘋果樹整齊地排列在高低不一的梯田上,一串串青黃色的杏笑嘻嘻地在枝椏上蕩着鞦韆,套着袋子的蘋果好像情竇初開的小女孩,含羞且懼怕地躲藏在葉子後面,微風吹來它們也不由自主地窺探着路人。大自然的“美容師”看着自己的傑作,掛滿枝頭的杏和壓彎枝椏的蘋果樂在心裏甜在嘴裏。走在微陡的盤山路上,汽車的馬力不斷地加大,發動機發出刺耳的轟鳴聲。我們第一站就是要去參觀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園——昭陵。

就在半山腰處,在蜿蜒的盤山路上有一個老人佝僂着背,身上的衣服早就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嘴裏叼着一個長長的煙管,破舊的煙袋在胸前隨着人的腳步不時搖晃着。他吃力地拉着一個砍下的大樹枝,張牙舞爪的樹枝佔據着公路一半。脖子上的青筋凸顯着,好像小蟲子趴在曬黑的脖子上。臉上流露着淡淡的笑容,笑容彷彿是從溝壑般的皺紋裏蹦出來的。或許盤算着這麼大的樹枝可以供他做幾頓紅燒肉,或許盤算着可以給幾株江豆苗搭架用了,或許可以使自家的柴垛子達到預想的高度……老人慢慢地在我們車的後視鏡裏消失,讓我想起逝去多年的爺爺了,已是古惑之年的爺爺拉柴的一幕幕在我的腦海裏顯現。為了一家人做飯用的柴火,已過60的爺爺背不動柴火了,就用肩扛、手拉着柴火回家。就是這樣瘦弱的背影養活着我們一家老小,雖是粗茶淡飯但也可以填充肚皮的。

讓人們嚮往已久的昭陵漸漸地揭開它那神祕的面紗,巍峨的九峻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它周圍均勻地分佈着九道蔓延起伏的小山樑好像眾星捧月一樣圍坐在它的左右。

看到這挺拔奇絕的美麗風景,看到小山樑高高拱舉起來的九峻山,就想起了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的創始人——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就長眠於此。恍惚間,我彷彿看見我們的雄才偉略的太宗皇帝、賢淑智慧的長孫皇后手挽着手站在巍峨的九峻山遠眺着他的子民們,安逸舒適地生活着。

從昭陵驅車前往袁家村的時候,就在九峻山的半山腰看見了韋貴妃和長樂公主的陵寢了,這是離昭陵最近的妃子、公主的陵寢。可見李世民除了長孫皇后以外最為受寵的妃子和公主,路旁有零星的幾個果農在路邊賣杏,羣主和我們都一致要求下車自己採摘點杏。感受一下采摘帶來的快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年紀稍大的老人,穿着很樸素,並且説話時嘴不停地抖動,看着他們面前擺放着幾箱黃燦燦的杏,讓過路的人不由地流口水。羣主上去説:“您好,老師傅,我們想自己摘點杏好嗎?”老師傅説:“我們家的杏成熟的不多,沒什麼可採摘的。”我又問了一句:“師傅,你這杏多少錢一斤?”他就説15元一斤,我就納悶了,在城裏4元一斤的杏怎麼在地裏就要翻幾倍呢?我們也知道農民種地的確很不容易,但是也不能漫天要價呀,碩果累累的'杏依舊在枝椏上蕩着鞦韆,樹下躺着熟透且沒有及時賣出去的爛杏,可憐巴巴地等待結束着自己的生命。最後我們一車人不約而同地上車了。那個老人依舊坐在馬路邊等待着他稱心的買主呢。

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民俗村——袁家村,驢拉磨研着辣面子,白嫩的豆花,醇香的糧食醋……用上你的鼻尖,彷彿一下回到從前。走進民俗一條街就會把你肚子裏的小饞蟲一下子給勾引出來,“眼大肚子小“的説法由此而來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羣頂着炎炎烈日在品嚐着各種小吃,無任何添加劑的辣子染紅了他們的嘴角。飄着肉香的醬豬蹄大油彷彿快要滴下來了,視肉如命的老公看到醬豬蹄已經挪不動了,孰不知口水在心裏已經流了多少。就順勢慷慨解囊地買了三斤。好不容易我們在一家的農家樂裏找見了我的最愛——攪團。

走進乾淨衞生的農家樂,一羣打扮不俗也不豔但看上去很精幹利索的農村婦女,圍着花色各異的圍裙,帶着曬斑且顯得有點略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笑容裏刻着我們陝西人特有的忠厚、好客、樸實、豪邁的情懷。我要了一碗攪團,吃的時候我覺得辣子有點少,就對她們説了一句,能不能再放點辣子,那個看上去很精幹利索的大姐,就真爽快地説了一句:“能來這裏的人都是自家人,不要説是辣子,就是要什麼,只要我們有的都可以給的。”你直接在我們的廚房裏需要什麼就放什麼,最後竟然給我端來了辣子碗和盛菜的盤子。這不就是我們陝西人特有的“要鞋給襪子”好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