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古舜井情思散文隨筆

古舜井情思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7W 次

也不知道多少次路過古舜井,熟視無睹,從來沒有細看它到底是什麼樣子。不就是一口井嗎?在鄉間也不知看過多少回古井了,這東西對於我來説太過熟悉,激不起我的好奇心,倒是它的臉面挺吸引人的,———“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個不小的名頭,雖然在本市它的“級別”還不是最高的,但也值得一看了。

古舜井情思散文隨筆

今天正好又路過這片廣場,沒有什麼急事,就停步多看了幾眼,發現它有兩道花崗巖護欄,做的都挺精緻的,外圍的護欄圈起了十幾平方米的區域。在兩道護欄之間平台四角的位置,分別雕刻着與水井有關的圖畫,沒有名稱,我姑妄把它們命名為:掘井圖、提水圖、擔水圖和浣衣圖。靠西南面的一角是掘井圖,刻下了這口井的第一道年輪,一些青壯年勞力打着赤膊,肩扛手提,揮汗如雨,旁邊一口水井的雛形初現;往北是提水圖,兩個人用軲轆在提水,形象活潑可愛;順向東去是擔水圖,一個農婦挑着水桶擔水而去,看着她輕鬆的樣子,似乎還在哼着山歌;最後是浣衣圖,眾婦女圍在井旁洗衣,我似乎聽到了久遠的棒槌聲,還有嘻嘻哈哈的喧鬧聲。這幾幅圖,描繪了水井的形成和水井的功用,而水井的歷史僅看暗紅的'花崗巖井圈就可想而知了,它像一個禿了頂的草帽扣在井沿上,全身光滑,四分之一的區域明顯的凹陷了下去,由此可見它經歷了多少歲月的洗禮,説它見證了我們池州的歷史毫不為過。

這座古井為何以古舜名之,我查閲了有關歷史,“相傳為舜帝南巡時所鑿。當年舜帝在歷山隱居耕作,曾在草規庵旁修了一個蓄水池,史稱舜池,卻大雨不積滴水,常年乾涸,未能解決飲水問題。舜即帝位後南巡到貴池,總結了經驗,不再在山坡上修水池,而改為在低濕之處鑿井取水,從而開了池城鑿井的先河。”舜是上古時候的賢君,在堯遴選接班人的時候,看重了舜的賢德才能,力排眾議,把王位禪讓給了他。用現在的眼光看,他是一個民本主義者,處處為民眾着想。這口井即使不是真的是舜主持修建的,我也覺得它至少承載了民眾的厚望,希望像舜時代的太平盛世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我跨過井欄,走到了井台邊,心存的崇敬之情瞬間一掃而光,井圈內的兩口井眼讓人慘不忍睹。井眼很小,直徑不過50釐米的樣子,井壁都是花崗巖壘成的,可井裏卻漂滿了污物,什麼礦泉水瓶子,廢棄的廣告紙,甚至還有一些生活垃圾,不一而足,井水污濁難聞,仔細一瞧,水裏還有一些小動物在遊動,像小魚,又不像,大概是水裏寄生的小蟲子。我的心情陡然變得沉悶起來,即使這口井已失去了它的功用,但卻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難得一見的財富,我們沒有理由把它棄之一隅,不去珍惜,實在有損於我們池州作為文化大市的形象。

我們池州市區以水著稱,北靠長江,東臨平天湖,西依秋浦河,三面環水,而城裏古井眾多,據介紹,有十二處之多,用歷史的眼光看,這口井不但方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傳承了古樸的民俗文化,尤其是舜帝的功德在這口井裏也得到了體現。

坐落在市內的古舜井如此,其他地方的情況呢?這就不得而知了。退回井台,我的心情還是無法舒展開來,看來保護和珍惜歷史文物之路任重道遠,我們誰也不能置身於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