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5年陝西户籍改革最新政策

2015年陝西户籍改革最新政策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7W 次

陝西省發改委、公安廳、人社廳、教育廳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啟動實施陝西省户籍制度改革。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將在今年6月底以前實現城鄉統一的“居民户口”登記,陝西省“農業”和“非農業”户口區分將成為歷史,西安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將建立積分落户制度。

2015年陝西户籍改革最新政策

  今後陝西省每位公民的户口均統一登記為居民户口

3月19日,省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此舉標誌着陝西省户籍制度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意見》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寬户口遷移政策;要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尊重城鄉居民自主定居意願,依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不強迫農業轉移人口落户城鎮;要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實施差別化落户政策;要堅持統籌配套,提供基本保障。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全省在6月底前將實現城鄉統一的户口登記,這意味着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户口性質的城鄉二元户籍制度在陝西省將成為歷史,今後陝西省每一位公民的户口均統一登記為居民户口,體現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根據陝西省城鎮化建設規劃目標,2015年要實現全省統一城鄉户口登記管理,完成陝西省實有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户,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2%,讓在城鎮就業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能夠逐步享受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這是一個重要的目標。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業”和“非農業”成歷史

陝西省在6月底以前實現城鄉統一的户口登記。這意味着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户口性質的城鄉二元户籍制度在陝西省將成為歷史,今後陝西省每一位公民的户口均統一登記為居民户口,體現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落户城鎮和建立新型户籍制度

陝西省將進一步調整户口遷移政策,統一城鄉户口登記管理,完成全省實有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為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提供支撐。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户,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2%,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的新型户籍制度。

《意見》強調,改革將堅持積極穩妥,規範有序。優先解決存量,有序引導增量,合理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落户城鎮的預期和選擇;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羣眾意願。依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不強迫農業轉移人口落户城鎮;堅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緊密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實施差別化落户政策;堅持統籌配套,提供基本保障。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下一步,各地、各有關部門將按照省政府《意見》的各項要求,做好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農村產權、財税等相關經濟、社會領域配套政策的立、改、廢工作,促進陝西省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進。

  西安“積分落户”由市政府制定實施細則

在調整户口遷移政策方面,全面放開了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户限制:凡是在縣級市市區、縣政府駐地鎮及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員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户口。

同時放寬市轄區落户條件:在陝西省市轄區(西安市市轄區除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員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户口。

1.有合法產權住所;

2.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租借、寄住)並連續居住1年以上;

3.有合法穩定就業並交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對西安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見》中提出,要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有序辦理、公平公正”的原則,合理設置落户積分分值,建立積分落户制度。具體實施細則由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

  為農業轉移人口建立集體户

在創新人口管理方面,將建成覆蓋全省人口、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以人口基礎信息為基準的陝西省實有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此外,還將建立社區集體户,把進城落户農業轉移人口納入社區服務管理,在社區、居民小區設立集體户,解決符合落户條件,户口願意遷往城鎮,但在城鎮無自主產權住房、無法在實際居住地址落户人員的落户地址問題。

  持居住證享有當地户籍同等權益

陝西省居住證制度實施兩年來,已累計制發居住證270萬張,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放在逐步拓展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領域和範圍上來,確保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衞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

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主要從完善農村產權制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服務,擴大城鎮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醫療衞生服務,拓寬住房保障渠道,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等幾個方面加強和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

昨日上午,省發改委、公安廳、人社廳、教育廳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啟動實施陝西省户籍制度改革。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將在今年6月底以前實現城鄉統一的“居民户口”登記,陝西省“農業”和“非農業”户口區分將成為歷史,西安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將建立積分落户制度。

  今後陝西省每位公民的户口均統一登記為居民户口

3月19日,省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此舉標誌着陝西省户籍制度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意見》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寬户口遷移政策;要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尊重城鄉居民自主定居意願,依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不強迫農業轉移人口落户城鎮;要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實施差別化落户政策;要堅持統籌配套,提供基本保障。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全省在6月底前將實現城鄉統一的户口登記,這意味着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户口性質的城鄉二元户籍制度在陝西省將成為歷史,今後陝西省每一位公民的户口均統一登記為居民户口,體現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根據陝西省城鎮化建設規劃目標,2015年要實現全省統一城鄉户口登記管理,完成陝西省實有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户,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2%,讓在城鎮就業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能夠逐步享受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這是一個重要的目標。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西安“積分落户”由市政府制定實施細則

在調整户口遷移政策方面,全面放開了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户限制:凡是在縣級市市區、縣政府駐地鎮及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員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户口。

同時放寬市轄區落户條件:在陝西省市轄區(西安市市轄區除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員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户口。

1.有合法產權住所;

2.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租借、寄住)並連續居住1年以上;

3.有合法穩定就業並交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對西安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見》中提出,要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有序辦理、公平公正”的原則,合理設置落户積分分值,建立積分落户制度。具體實施細則由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

  持居住證享有當地户籍同等權益

陝西省居住證制度實施兩年來,已累計制發居住證270萬張,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放在逐步拓展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領域和範圍上來,確保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衞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

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主要從完善農村產權制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服務,擴大城鎮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醫療衞生服務,拓寬住房保障渠道,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等幾個方面加強和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

  為農業轉移人口建立集體户

在創新人口管理方面,將建成覆蓋全省人口、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以人口基礎信息為基準的陝西省實有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此外,還將建立社區集體户,把進城落户農業轉移人口納入社區服務管理,在社區、居民小區設立集體户,解決符合落户條件,户口願意遷往城鎮,但在城鎮無自主產權住房、無法在實際居住地址落户人員的落户地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