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有關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

有關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5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1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當聽到這樣一首首端陽節歌謠的時候,五月初五,端午節就已經悄悄地來了。

6月19日,我有幸被邀請到食堂包粽子,我的心情如浪花一般歡騰:我終於能嘗試一下包粽子的感覺了!粽子有三角形、四角形、方形等等,各種各樣。首先,老師先要我們看食堂阿姨們怎麼包,他們用熟練的手腳,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個粽子,看着這一幕,我真打心眼裏佩服她們,同時也默默地記着他們每一個動作。不久,就輪到我們自己嘗試着包粽子了:看着像小船兒一樣的一堆粽葉,我拿出兩片,把它們圈成一個漏斗形,再裝上一半漂洗過的糯米,可是正當準備放蜜棗的時候,突然,粽子漏米了,我手忙腳亂,誤打誤撞地把包到一半的粽子拆了,心情頓時失落極了:怎麼會這樣?該怎麼辦呀?這時,阿姨笑着走過來説:“你啊,裝餡的時候手抓太緊了,所以才會導致粽子包到一半就露餡了!”然後,我又繼續包起粽子來,可是這個難題解決了,另一個難題又“攻”過來了,綁繩的時候綁得太鬆了,又讓糯米“逃走了”!眼見着別人一個個都快包好了,我緊皺着眉頭,焦急萬分,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行,我得冷靜下來,得細心,好好檢查有沒有不嚴實的地方……然後,我拿起一根細繩,輕輕地,慢慢地綁緊。終於,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算把粽子包好了。一個,兩個……越來越熟練了。我細細地端詳着粽子;它有稜有角,象徵着屈原正直的一生;粽子中間的蜜棗則象徵着屈原一片熾熱的忠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蒸煮,粽子出鍋了,我輕輕地打開粽葉,暗香四溢。

吃着圓潤香甜的粽子,我不禁為能成長在中國這樣一個優秀的'民族而感到自豪!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2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等。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可以吃上好吃的粽子,粽子是用粽葉和糯米、蜜棗、花生一起包成的,香香甜甜的,可好吃了。説起粽子,還有段來歷呢,傳説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人們害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蛟龍最怕葦葉和五彩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跑了,這樣小魚和小蝦就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就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無比,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作紀念。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最古老的節日。我們的小區到處喜氣洋洋,一派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劃龍船、吃粽子、系五絲線等等。當然,我媽媽在太陽出來之前已將五絲線系在了我的手腕和腳脖上了。聽媽媽説,五絲繩也叫長命縷,是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夠長命百歲,多麼美好的期望啊!

晚上,媽媽買回來一包粽子。粽子用竹葉包裹着,彷彿一個個綠娃娃似的,老遠就聞到一股甘甜的清香沁入肺腑。剝開竹葉咬一口,糯米發紅,再咬一口,香甜潤滑,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一邊吃着粽子,我一邊想起了屈原這個歷史人物。當年屈原因被小人出賣,含冤投江自殺。當地百姓去汨羅江打撈屍體也沒成功,就向汨羅江中扔了雞蛋和熟米。據説這樣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

媽媽熬了草莓湯,紅紅的草莓襯着那濃濃的湯,真是一道美味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4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等20多個。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知道此消息後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後來,漸漸發展成賽龍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原因。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等形狀的,象徵着鳥語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免等。

因為相傳端午節是惡日。所以,端午節那天,家門口都要掛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把這些東西綁成一束,然後掛在門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插在門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國的文化真奇妙、豐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國人關注啊!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5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其中的一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它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

媽媽告訴我説我們土家族也過端午節的,咱們過端午節也是為了迎祥祈福,把芳香的粽子掛在胸前就是把美好的祝願帶在了身上。希望自己和家人都平平安安。

端午節有很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門口掛艾草等,有的地方還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繫上香囊佩戴,傳説有避邪驅瘟的意思。爸爸告訴我説端午節往江裏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是為了撈屈原的遺體。後來慢慢成了端午節最主要的活動了。小朋友們。端午節快到了。別忘吃粽子呦!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6

我還是孩子時候練過包粽子了,這麼多年來,早些年是我婆(重慶叫法,也就是奶奶)包辦了每年的這個事兒,後來去世後又由我母親做,粽子一直是我最喜歡食物,每年我們家都要自制兩種口味的 ,甜味的芝麻粽子和鹹味的蠟肉粽,配上鹹鴨蛋,雄黃酒外搽,一些時令蔬菜,門口掛上一種叫“石菖蒲”生植物,家家水缸裏放“石菖蒲根”就是我童年對端午的全部記憶了。

小時候,學着大人的樣子做“煤灰粽子”玩,做好了婆有口頭或一塊“花果糖”的獎勵,這樣就有了初步的“技術”了。但是這些只是遊戲,沒有真正完整地做過一次粽子就度過了我的童年。

母親是粽子就更加受到全家歡迎了,肉粽子嘛有鹽有味,我們是隻管吃不動手包,那真是舒服啊,後台我成家後也沒有“機會”(事實上是我們懶)每年母親包好後送到我家裏,也不去外面市場買, 擔心參假及衞生問題。

再後來父母去了北方,我們就沒有依賴的了,開始試試自己動手,嘿嘿樣式嘛還是沿襲我們當地那種尖角粽子,做不來以前母親做的“大頭粽”,前天妻子買好了材料,她不會,只好我動手了,做出 來的效果自然沒有商品那樣美觀,但是那種成就感就夠得意一陣的了,還專門給兒子留了點在極凍室裏。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7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中秋節,清明節,臘八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早上,我還睡意朦朧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粽子特有的味道,我立馬起牀洗漱完畢就迫不及待地跑向餐廳,我看到了兩種食物:綠殼雞蛋和我最愛的迷你粽。我剛坐到椅子上就狼吞虎嚥的開始吃起來,滿嘴的蛋黃香。

吃完早餐我們全家人一起出發去南塘去看賽龍舟,這裏熱鬧非凡,敲鑼打鼓,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只見選手們聽到鑼鼓聲就開始奮力向前劃,龍舟在水中飛快地遊動,我都看呆了,不久第一名龍舟就到達了終點。

看完了龍舟,我們走進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小飯館吃飯,我看見一張紙粘在玻璃上,上面寫着:端午節的由來,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楚王聽了奸臣的胡言亂語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得知楚國都城被佔領老百姓遇難,悲痛欲絕,五月初五這天,屈原縱身跳入泊羅江。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後。含着淚水來到了泊羅江。為了不讓屈原餓死,也為了不讓魚兒把粽子吃掉,他們就用若葉把粽子包起來,扔入泊羅江喂屈原。漸漸地,漸漸地人們的後代也學着前輩一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粽子。就慢慢形成了端午節,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