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四篇示例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四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3W 次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1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四篇

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寫好作文,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而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看電視、聽廣播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二、閲讀中滲透作文方法

閲讀是寫作的基礎,對於兒童來説,在大量識字後,應廣泛閲讀適合於兒童接受的文學性強的課文,接觸多種語言風格的文章,瞭解個性化的語言,這對於作文有重要意義。它可以讓學生懂得教科書不是高不可及的,它來源於生活,是人寫出來的。要引導學生學習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認識,避免概念化的思維方式。小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三、培養興趣,輕鬆寫作

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學生活動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動力。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是不斷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首先講明道理,引起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懂得,作文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離不開作文。如班級要評選“優秀班幹部”,我就在班內開展了評選活動,選出優秀班幹部,然後讓同學們討論他為什麼能被評選上。最後我提出一個作文題目:記一名“優秀班幹部”。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説了,也覺得寫文章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興趣和自覺性。

2、將作文教學巧妙地賦予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小學生活潑、好動,在玩中學,學中玩必定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譬如寫《快樂的課間活動》時有關“老鷹捉小雞”、“丟沙包”、“傳書包”等遊戲片段,我先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參加遊戲時的場面,回想遊戲時同學們的神態,重點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如“張開、閃、撲、躲、抓”等,再帶學生到操場上做遊戲。學生在緊張、興奮又快樂的氣氛中領會到神態、動作是怎樣的,然後再開始寫作,結果大部分學生都寫得內容充實、語句生動、條理分明。

3、用富有魅力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在課堂上,我先將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如:“狐假虎威。”提出問題:“誰能把這個故事接着往下寫?”並鼓勵學生放開膽子勇敢地寫。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學生一聽,個個迫不及待,互不示弱,拿起筆一鼓作氣地將故事續寫出來了。並且多數學生寫得都很具體、生動,有些學生還增加了一些情節,使故事變得更有趣。通過這樣形式的訓練,學生既感興趣,寫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4、在教學中應將起點放低,激發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學生寫作時每一點成績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哪怕“一個詞”都不要放過。他們從教師對待這些成績的態度中判斷老師對他們期望值的高低,老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成功。根據小學生喜愛表揚、鼓勵的特點,每次習作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要時刻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

四、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文不厭改”之説。何其芳同志曾説:“修改是作文的一個重要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對作文教學也有“要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確要求。那麼,如何進行作文修改呢?

葉聖陶先生説過:“修改文章的權力首先應屬於作文者本人,老師只給些引導和指導,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養成自己改的能力。”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自悟自查,學生自改。即學生作文稿擬好以後,安排專門時間讓學生自己讀自己的文章,邊讀邊感受,邊查邊改。一是感受情感強弱、停頓長短,查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二是感受語句是否含混彆扭,查語句是否明白通順;三是感受語言的表達是否與內容貼切,查用詞是否恰當;四是感受內容是否雜亂,前後意思是否重複,查段落層次是否清楚。

2、相互換讀,商議修改。教師一要根據教材訓練重點的要求,明確修改要點;二要明確修改程序,可以自己選擇夥伴,你讀我聽,對照作文要求相互討論,交流協商,然後動筆修改。如果二人意見一時不能統一,可通過查閲資料、請教別人等途徑解決。

3、選準範例,集體修改。教師可選出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學生作品作具體分析,引導學生集體修改,旨在教給學生修改方法,進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範例修改中,學生往往眾説紛紜,要引導其各抒己見,要在意見基本統一時決定怎麼改,不要走過場,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五、注重平時的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

2、通過寫日記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2

一、營造作文氛圍,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都強調了興趣的作用。作文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一旦學生有了強烈的興趣,就始終能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寫作任務,願意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進而從寫作中感受到源源不斷的快樂,那麼一篇優秀的作文便應運而生了。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當中,老師要營造各種寫作氛圍,使學生能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在選材、構思、佈局等一系列過程中“實現自我”,真正的做到“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此外,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該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學生的求知慾以及內在興趣都能得到極大地激發。

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摒棄了“審題式”的開場白,設計一些饒有趣味的問題或是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自己寫劇本,排練話劇、小品之類的小節目,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對寫作的積極性,還讓他們懂得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老師搭建的“平台”上,學生習作的熱情被逐步釋放出來。

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

作文教學究其實質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的生活素材進行綜合思考和書面表達的一種教學,生活基礎是作文的源泉。陶行知先生也曾説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泉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小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活潑而富有生命力,可是一寫作文內容就驚人的相似。這就需要老師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索取素材了。

一個年輕的畫家曾經向莫奈求教,莫奈指着天空、樹木和水面説:“你的老師在那裏,向它們請教,聽聽它們的傾訴吧!”從大師的話中不難看出生活對於創作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多的豐富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景,養成多看、多聽、多想的習慣。老師要有計劃地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促使其形成觀察的能力,“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學生頭腦中積累的材料多了,寫作時就不愁沒有東西寫了。

三、引導學生讀有所悟

古人曰“勞於讀書”確可“逸於作文”。這與我們熟知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一樣的。”所有的文學作品多是萬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的總結和作家情感的鑄煉,是作家形象思維和熾烈的情感對社會生活的寫照。現在的學生多是作文於課堂,囿於課本,與社會相接觸的機會少一些,而閲讀可以説是間接地生活積累,正好彌補了這個缺口。實踐也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豐富學生的閲歷,增長見識,擴大視野,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

古人讀書講究一個“化”字,即對讀的書要消化。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説:“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糟粕也。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採花而釀者蜜,非花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我們在引導學生讀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感受,去聯想,去認知,吸收文章的營養,並且堅持做好讀書筆記,使之能為我所用,這樣一步一步積累下來,寫起作文來才能左右逢源。

四、講究“真”字,表達真情

巴金先生曾説:“我們寫作只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説,有感情要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作文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所表達的應該是學生的真情實感,“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之基,“真性情”是文章的靈魂,人和文是永遠不能分離的。過去,我們總是希望學生在習作中反映出他們善良、勤勉、友愛、誠信等高尚的真,因為這正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可是,學生作文中一旦流露出自私、虛偽、缺乏毅力等尚待引導的“本真”,我們就可能斥責學生,讓他重寫。實際上,後者的出現並不是壞事,因為它反映出學生沒有説假話,沒有隱藏真實的自我。小學生正處於對社會認知朦朧的階段,有着極強的可塑性。只要老師能善於抓住機會,善於引導,就能夠使學生在作文活動中接受思想和靈魂的洗禮,逐步淨化內心世界,使讀書與做人,作文與做人實現紅花綠葉一而二,珠聯璧合二而一的統一。

讓學生們在生活中説真話,做實事,腳踏實地,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在作文中敢於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顯示自己的心理歷程,讓自己在自己的作文王國中自由翱翔,真正達到“人融於文,文高揚人”人文合一的境界。這也是作文教學要追求的真理。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3

一、找靈感,激興趣

每當拿到一個新的題目,同學們總是撓着頭問:“老師,要寫什麼啊?”“老師,我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挑起他們的靈感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表達慾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活動是兒童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説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繫兒童好玩的實際,讓孩子在玩中找靈感,在玩中挖素材。寫作文即寫生活,像《課間十分鐘》《一次難忘的比賽》《快樂的—節課》等類似題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比比皆是,這就要求老師善於組織學生活動,有目的地讓學生先盡情地玩,在玩中找到樂趣,活動後老師再適當點撥,學生自然心領神會,就不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反之,類似的記敍性的文章,教師讓學生坐在課堂裏,憑空想象,除了幾個作文功底好的,其他的無非憑空捏造,七拼八湊,寫起文章來了無生趣,還謊話大話連篇,不堪入目。

二、學會觀察,感受生活,發現素材

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寶庫。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着不計其數的新鮮事。而學生卻往往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因為孩子們認為作文要寫就寫大事,對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重視。鑑於如此,老師一要引導學生多體會每天生活中的樂趣。如“每日一憶”的寫作訓練,想想什麼事可以挑選出來寫;二要多發現,不要以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義,讓學生知道只要對自己值得記或有教育意義的事都可以寫出來。如“做作業抄別人的”被老師批評是壞事,但使我認識到做人要誠實;“放學,我與人打架”,老師的教育使我明白同學之間要團結……文章是需要有感而發的,孩子們只有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體驗真實的生活,才能發現寫作的“源頭”——五彩紛呈的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創作出一篇篇佳作來。

三、啟發思維,大膽想象

作文,離不開想象。學生在習作中的想象分為細節想象和組合想象。細節想象,就是根據一定的生活環境,在頭腦中對特定事物所進行的細緻描繪;組合想象,就是根據多種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頭腦中對特點事物所產生的形象。如看圖作文、擴寫、縮寫、想象描繪都是少年兒童把自己的願望和理解加以具體化的一個思維過程。

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對事物的再思考。學生對熟知的事件往往覺得無法入手。這時,教師應充分啟發學生,引出他們的記憶資料,把內存信息轉化為語言。例如寫《釣魚》為題的文章,教師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釣魚前,你和誰釣魚?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邊你做什麼?別人在幹什麼?你下鈎之前要做什麼?下鈎後出現了什麼現象?釣魚時你心裏怎樣想的……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他們在腦海中就會有許多的感性材料,在寫作時才會言之有物。

四、學習寫作方法,在寫作中積累經驗

內容、語言的.積累,都是為了進行寫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有少部分學生在素材積累上很認真,但是一遇到寫作,他們的文章內容張冠李戴、詞不達意。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他們在寫作時缺乏選取和突出素材中有效信息的能力與機智,對素材的處理能力不強。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只顧積累,輕視運用,不能把運用和積累有機結合起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要讀寫結合,掌握寫作方法,在寫作中積累。

列寧提議:“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下水”前要指導學生掌握方法。葉聖陶明確指出:寫作方法的積累,功夫在平時。因此,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也尤為重要。我在閲讀教學中,不僅注重指導學生學習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如開頭、過渡、結尾的寫作方法;對比、誇張、比喻、擬人等寫作技巧;心理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語言描寫等表現手法,還注意把握好閲讀和寫作的結合點,使學生在學會了文章中的寫作知識後,趁熱打鐵,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練習寫作。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寫作訓練可以讓學生不斷提高素材、語言的整合能力。只有不斷練習寫作,積累寫作經驗,才能熟練掌握寫作的方法。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把蒐集到的素材不斷地運用到各種話題中,強化素材運用能力。指導學生寫各類日記,就是一種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它能促使學生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習慣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並能做到專心致志,開動腦筋,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來。為了讓學生勤於寫作,不斷積累,我每天進行“課前三分鐘活動”。即在每天進入新授課前,擠出三分鐘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讀書筆記交流所用。我鼓勵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一方面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同時,可以把教室的空白牆壁設計為“小作家園地”,張貼學生的優秀習作,激勵學生不斷寫作。

五、多批少改,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葉聖陶説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話説得不假。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但是,學生的經歷與學識的限制,使得他們不可能個個都是寫作能手。當他們的文章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時,教師一定要及時又準確地指出來,並儘量寫上評語,如果能夠面批,則要當面詢問他的寫作意圖,這是最理想的。還可以經過老師點評後,讓學生二次作文,修改自己的文章後再抄清,也可以在二次作文時讓學生之間互相換着修改。如此不厭其煩地讓學生修改,讓學生寫,進步才會快。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琢始成金”。教師千萬不要大筆一揮,洋洋灑灑為學生補上你自認為很理想的一段。這樣,一方面學生的思維畢竟跟教師有所不同,難以理解教師的修改意圖,另一方面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助長了學生的惰性。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4

一、圍繞識字教學,注意説話訓練

識字是小學生進行閲讀和寫作的前提。加強口頭語言的訓練,又是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首先,從組詞開始,引導學生説簡單的話,把識字跟學生已有的語彙基礎聯繫起來。擴大學習範圍。既要保證教會學生讀音、偏旁,又要啟發學生從已經掌握的詞彙中説出與新字有關的詞。其次,再根據這些詞説一句話,更進一步通過聯想後,讓學生説一段意思完整的話,用上所列出的詞語,久而久之,學生不僅理解了字的意義,還同時進行了口頭組詞、造句説話的訓練,逐漸的學生就有了想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動機,教師再加以因勢利導,運用擴充句子的辦法,引導學生把話説得更生動、準確,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提高,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此,還要利用朗讀、背誦、複述課文、看圖説話等形式,為學生創造條件,採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從小愛説、想説、敢説、按規範説話的能力,為今後寫話、作文做好充分準備。

二、培養觀察能力,加強寫話練習

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但會説話不等於會寫話,所以,在低年級教學中,除了繼續圍繞識字教學,通過用詞造句,擴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形式,讓學生學語言的書面形式外,還要注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事物,加強寫話練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先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的方法,在開展觀察活動的初期,學生中往往會出現:對生活中常見的,觀察時熟視無睹,不留心,不用心,有的圖紅火,看熱鬧,看過了事,印象不深;有的不會觀察,東瞧瞧,西看看,雜亂無序。針對這些情況,可以給學生講些動人有趣的故事和傳説,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最吸引人的故事,到開始觀察時,還要引導學生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由內到外,由整體到局部,由大處到細節,按順序觀察靜物;觀察動景時,還要注意開始怎樣,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結果、原因如何?在觀察中適當加以提問,開拓學生們的思路,引起他們的豐富聯想和想象,進而促使學生們的觀察興趣越來越濃,而且條理清楚,不零亂,完整統一。

同學們有了觀察興趣,學會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導他們把觀察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先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隨後讓同學們把所説的話寫在作業本上。為了促使學生們經常通過觀察練習寫話,從二年級下學期起,就開始讓他們記日記。寫日記是寫作訓練中最基礎、最有效的一項訓練措施。因此,教師要監督學生每天寫日記,並要認真、反覆批閲,長期毫不鬆弛地訓練下去,則功到自然成,以後的寫作能力將會有較快的提高。

三、結合閲讀教學,提高寫作水平

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課內外閲讀,讓學生多讀書,多看報,多聽看少兒廣播電視節目,讀懂課文中的習作例文、經典課文,多看或多聽小學生寫的優秀習作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豐富語言,言之有物。小學閲讀教學,應從記事、寫人兩方面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做到讀中有練、練中有讀、讀練結合。

1、記事。記事就是把事物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在閲讀教學中要着重講解記敍事情發展情況的三種方法:一是順序。四、五年級的課文大部分是用順序的方法來寫的記敍文,是學習的好教材,讓學生反覆閲讀,然後把重要句、段默寫下來,讀的熟了,記得多了,學生就逐漸理解和掌握了順序記事的寫法;二是倒敍。為了教會學生用倒敍的方法,可以選出相關的倒敍、順序寫法的段、章節加以比較,明確不同點。

加以區別。倒敍用的好。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給人以懸念;三是插敍。通過大量的閲讀。讓學生知道什麼叫插敍,在文章裏怎樣用插敍,插敍有什麼作用,通過這樣的閲讀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技巧。在閲讀教學上,我還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內外閲讀,練習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由內到外,或由外到內等按照空間順序記事方法寫文章,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水平。

2、寫人。記敍文的人和事是不可分割的。有的記敍文以寫一件事為主,這件事裏可能説到幾個人,有的記敍文以寫一個人為主,可能説到這個人的幾件事。因此,學生學會了寫事的方法,還必須同時學會寫人的方法。寫入的方法很多,一是練習寫人物的外貌,即肖像描寫。肖像描寫必須抓住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態來寫。這種方法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展示人物精神境界。教材中有不少句段是寫人物的外貌的,可讓學生重點閲讀,並按性別、年齡特徵分類,抄在佳句本上,經常背誦;二是練習寫人物的言行,即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刻畫人物的言行,是記敍人物的主要方法。為了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可以採用“閲讀――觀察――仿寫”的方法,先讓學生閲讀有關課文,然後在組織學生觀察。之後再仿寫。

四、注重寫作指導,突破命題作文關

低年級的説話寫話訓練,雖然給三年級的命題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不意味着這一關就算突破,更不能以此來忽略這一關。命題作文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對學生的思維來説,它是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次飛躍,因此,必須突破這一關。首先,搞好由寫話到命題作文的過渡。一、二年級時搞一些説話、寫話基本訓練,但這種説話、寫話,不受一個具體題目的限制。而命題作文卻要受到限制,這樣就有個不適應、不習慣的問題,為了使學生由寫話逐漸過渡到命題作文,剛開始時可以讓學生搞一些重新排列句子,用詞寫話的練習,即老師故意把一篇短文的句子打亂,讓學生寫一篇短文把詞語全部用上,學生通過練習,逐漸弄懂了在一個具體題目下,要寫些什麼內容,而且應該先説什麼,後説什麼,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給命題作文搭好橋樑。

其次,指導學生學會審題,命題作文的初期,學生作文中文不對題的毛病較為普遍,主要原因是,弄不清題目的要求,即不去審題。教學中,可以採用通過一些具體題目的剖析比較,指導學生審題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推敲,弄清題目中每個宇詞的含義,還可以把幾個相近的題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進行審題,減少離題現象。當然教師在命題時,堅持題目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與節假日活動三結合的原則,題目要小,要具體,儘量合乎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多出幾個題目,便於學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