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2016教學常規月徵文2000字

2016教學常規月徵文2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6W 次

導語: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教育規劃綱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小編整理了2016教學常規月徵文2000字,歡迎參考。

2016教學常規月徵文2000字

【篇一:2016教學常規月徵文2000字】

伴隨課堂改革的進一步實施,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努力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積極投身教學改革中,大膽實踐與探索,創造了許多具有時代氣息的經驗和方法,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值得珍視和肯定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教研中,我們發現,有些“經驗”,教學行為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或矯枉過正,主要有以下三大誤區:

 一、太注重形式

此類表現為: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持否定的態度,喜歡搞花樣,追求形式,具體顯示為:

1、學習方式形式化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領悟的問題,演變成自主表面化,合作無效化,探究隨意化。自主的表面化的常規做法是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哪些地方不懂,自己思考,教師引導,初一看是沒什麼問題,但問題是,教師沒有指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歸類,也沒有提供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所謂的“引導”是把學生引入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環節中,學生思維的空間和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顯然受到了限制。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對於調動學生積極性,打開沉悶的課堂確實是一種好方式。這種氛圍是需要營造的,然而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有的教師一遇到有問題,立即分組討論學習,這樣的結果是除了熱鬧,毫無實效。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的做法是問學生有沒有疑問(當然是有)接下來的工作是探究。有的主張所有問題都交給學生探究,有的卻是從不探究,一味讓學生接受。這些都是探究隨意化的表現,無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2、教學態度形式化

以前的教學主張是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現在倡導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這兩種論點都不全對)許多教師在這種思想影響下,“非左即右”,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是進步。但是有的人在教學中片面追求個性化教育,忽視了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肯定了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勇氣,卻不對發言中明顯的錯誤及時糾正,他們認為這樣的態度是正確的,因為完全尊重了學生,殊不知這種形式化的東西不能讓學生真正成長。

二、無實效內容

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一定的文本為基礎展開。教學中鼓勵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但是要防止脱離教材任意發揮。否定“課本中心”是對的,但文本依然是語文教學的首要憑藉,有的教師對文本的理解忽視了,過多過早的補充內容,有時課堂早已不是語文了,有的乾脆脱離文本,作不着邊際的延伸與拓展。

閲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這個過程充滿了創造。在閲讀教學中,應該在重視文本的基礎上合理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閲讀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重視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沒有把握好“度”的結果是閲讀教學毫無實效。

感悟和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中多次出現的兩個概念,語文學習中的體驗與感悟要真切,倡導個性化體驗。追求讀書中“真情實感”和有見解的感悟與體驗。然而在什麼樣的前提下,在什麼時候,怎樣讓學生感悟與體驗,有的老師缺少細緻的研究和設計,在實際操作上,極易走向形式與簡單化。

  三、過分重電教

電教即電化教學,最常用的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可否認,電教化教學的獨特的優越性:克服傳統教學中的一些不足,提高課堂效益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過密的使用電化教學,對教學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在:有的教師過高的估計了電教的作用,電化輔助教學代替了教學;先進的教學手段與相對滯後的教學方法之間產生矛盾;重視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忽視了抽象思維的培養;重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跟着“屏幕”走。

對於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三大誤區,對於在教學中所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我們不得不進行冷靜的思考,對學生、對教學、對自己的思考,我認真思考了以下問題:

1、教學需要什麼樣的形式?

單單討論教學的形式好象立足不穩,教學應該需要不同的形式。可是,沒有形式,就沒有實質內容。我們總是通過一定形式將知識傳給學生,培養他們的能力。我想,教學的形式應該是“推陳出新”的,沒有繼承的創新是缺乏生命力的,任何革新都是在原有模式上的發展與創造,但並非是對現有模式的全盤否定。在繼承中去創新,讓創新的花開在傳統教學精華的沃土之上,使之根深葉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而,教學的形式也應該是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的。

2、怎樣武裝自己?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怎樣讓學生喜歡你以及你的工作呢?我想。首先自己要熱愛語文,要用自己對語文的喜愛影響學生,讓他們也愛上語文。其次只有自己對學生傾注了愛,學生才能愛你教的語文。第三,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轉變觀念,用現代教學理論武裝自己,還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還要虛心向學生請教。

真實的課堂教學是一節一節上過來的,既然是工作,就不能有水分,因而,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紮實推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1、依然重視“雙基”

以前,基礎紮實被簡單的理解為知識數量的堆積,學生長時間超負荷的強化訓練,對語文學習產生了牴觸情緒,課改之後,風向突變,“雙基”漸漸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其實,懂得語文教育規律的人都知道,對於提高語文素養的一些不可缺少的訓練是應該的,不能因為矯枉過正就一概否定。如果幾年的語文學習下來,學生連基本的文字積累和語言運用都不會,那豈不是語文教師的真正悲哀?因而,我們要大張旗鼓地説,“雙基”依然重要,我們要依然重視。

2、踏實地進行語文教學。

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我們教育學生要認識真、善、美。這種薰陶是潛移默化的,我們應該是真實的,不能因為別的人要聽課,或者是要上公開課,就帶領學生集體作秀,這樣的行為是誤人子弟的。語文課堂也應該是樸實的,它不需要華麗的詞藻,新鮮離奇的遊戲,流於形式的活動,應該根據學生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合理的,能引導學生學習理解的環節,這樣的課堂才是紮實的。一堂課真實了,樸實了,紮實了,才能是充實的,這樣的課,學生才是喜歡的,才是樂意的,才是主動的。

3、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點已不用多言,但其運用應當遵循教學本身的規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不能無視教學實踐效果而不加選擇的運用。在實際的電化教學中,應當注重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因課制宜的原則。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用的,即使能夠找到現成的課件,也應該有適當的取捨。二是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的原則。電化教學所帶來的直觀性將大大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實際的電教課中,要真正發動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進而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三是輔助性原則。電教化教學畢竟是輔助教學手段,讓學生一直跟着媒體轉,無視文本的學習與研究,是不可取的。

我們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認識了教學中的誤區,才能不重陷泥潭;只有對自己的教學不斷反思,才能使工作更上一個台階;只有務實的進行課堂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有新氣象、新收穫。

 【篇二:2016教學常規月徵文2000字】

課程改革已走過了近十個年頭,伴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我們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觀念如果能真正落實,肯定會促進教學行為的革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語文新課標的字字句句閃爍着 以人為本的絢麗。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在學習中樂於與人合作,共同探求,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新潛能,是教師責無旁貸的天職。投身課改,立足課堂,勇於實踐,積極創新,並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

一、多彩朗讀,培養審美情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是師生都陶醉於琅琅的讀書聲中。缺少了朗讀,語文課似乎就失去了活力。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朗讀方面的指導。

每接手一級新生,在第一堂語文課上,我都會藉助一兩首小詩向學生講講朗讀的基本要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給學生以具體的朗讀指導。用優美的範讀來啟動課堂,激發學生的情感,用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品析人物形象、用比較朗讀法提升學生的語感、我還嘗試過用表演朗讀給學生生動直觀的印象。多彩的朗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是師生都陶醉於琅琅的讀書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力求帶領學生在多彩的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讀寫結合,探索作文思路。

閲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一雙美麗的翅膀。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困擾着我。根據 讀寫結合 的原則,我對作文教學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究。

學生閲讀時間少、閲讀量不足,寫作文時往往無從下筆。我精選跟作文話題有關的美文,在作文課上印發給學生閲讀,要求學生圈點勾畫,然後在課堂上交流,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材。另外,課文是最好的範文。我常常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思路,學習謀篇佈局的技巧。

針對作文批改低效的問題,我改變了批改的方式。選擇各個層次的作文,打印分發給學生,同樣要求學生寫出旁批後課堂交流。因為是評價同學的作文,學生積極性更高,課堂上常常擦出智慧的火花,曾經枯燥的作文課煥發了生機與活力。閲讀同學作文,強化了對作文訓練重點的理解。

另外,失誤作文,常常被我們忽略。其實,只要認真閲讀,及時反思,它會成為非常好的作文課教材。例如,在《也美麗》的半命題作文訓練之後,我發現學生在對題目的理解方面有明顯的失誤,我緊緊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品析 美麗 、 也等詞語,重新審視題目的含義,我把這次的指導過程記錄整理成論文《審題也美麗》,發表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教學通訊》。

 三、巧用媒體,發揮教輔作用

多媒體教學在八十年代已經開始出現,但當時是採用多種電子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綜合運用與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技術又稱多媒體組合教學或電化教學,九十年代起,隨着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多媒體計算機已經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使用地位。

恰當地使用多媒體,發揮其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重要作用。

可激趣。一堂課,猶如一篇文章,需要一個 鳳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功能,實現了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可示範。學習優美的詩歌散文,可以採用優秀的範讀課件;賞析優美的句子,可以課件示例,然後引導學生品析美文。

可連綴。課件可以穿針引線,把幾個環節連綴成一體,尤其是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環節多、活動豐富,用多媒體課件提示活動環節,能有效有序的組織教學。

可增容。多媒體課件可短時間內提供較多信息,課外資源融入課本,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可參考。多媒體課件豈止是輔助教學,還可幫助老師備課。一位老師告訴我,他上課用課件的時候並不多,可是他經常下載課件來看,原因就是課件展示的是製作人的思路,多參考幾個課件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理清思路,可以博採眾長。

  四、潛心教研,反思教學得失

教學相長,生動的課堂激發了我教學研究的興趣。課後及時地積累、反思、總結,是教學創新的契機。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常常有這種感覺,上完課後,對課堂教學的得失有了深切的體會,回到辦公室,就趕緊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進行反思。如果還覺得困惑,就翻看《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學習》等教學期刊,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功夫不負有心人,陸續有文字刊登在了國家級、省級報刊上。閲讀教學方面,《龍説 解讀》發表於《中學生讀寫》,《九枚硬幣教 推敲 》發表於《中學語文教學》,《都是 我 給惹的 禍 》發表於《語文報初二版》。作文教學方面,我着重從審題立意、選材構思等方面,做一些探究。2007年,《審題也美麗》發表於《語文教學通訊》,《選材宜獨特》獲山東省案例評選三等獎,《讓素描清晰、生動起來》、《留心亮麗風景》發表於《作文與考試》,《要善於通過事件塑造人物》發表於《作文》。另外,還有十幾篇寫作指導、名著導讀和閲讀訓練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

 五、關注個性,發掘學生潛能

語文教學的真諦是讓孩子懂得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善於從生活中發展自我。為了擴大學生的閲讀面,我發動學生定期摘抄美文,稍作編輯,裝訂成冊,就成了一本班內《讀者》。在互相傳閲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在文章的後面。為了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我鼓勵學生從課堂作文和週末隨筆中挑選自己滿意的作文,發表在班內刊物《清風》上。這兩個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創作激情,提高了動手能力。除此之外,我還積極組織學生向報刊投稿。我指導學生在國家、省級刊物多次發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