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毛筆用途及種類介紹

毛筆用途及種類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2W 次

導語:大家會寫書法嗎?懂得書法的人,一定知道不同的毛筆,有不同的寫法。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毛筆的分類及用途,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毛筆用途及種類介紹

  鼠須筆

傳説王羲之用“鼠須筆”書寫《蘭亭序》,因《蘭亭序》被後人推為“天下第一行書”,故“鼠須筆”亦被人們豔稱。但託名王羲之《筆經》雲“:世傳張芝,鍾瑤用鼠須筆,筆鋒勁強有鋒芒,餘未之信,鼠須用未必佳,甚難得。”這位託名者對鼠須制筆持懷疑態度。實際他是在説“《蘭亭序》未必是用鼠須寫的。宋人《負喧野錄》捲上雲:“古人或用狸毛、鼠須,今都下亦有制此筆者,大抵只是於兔毫中入數莖同束。聞之工者雲:“但可以助力,且作美觀。”又,宋莊焯《雞肋篇》捲上雲“:其用鼠須,只一兩莖置筆中。”可知宋代所制鼠須筆,已是有名無實,只是入一兩莖同束而已。

  檾麻

筆毫輔助毫料之一。檾麻,俗稱“青麻”,錦葵科,一年生草本。製作毛筆所用系其莖杆纖維。檾麻生長至莖杆由綠而成黃色,籽成黑色時收割,除去根部,摘盡其葉,漚於水中,至其皮能順利剝下時撈出。取其皮剝下曬乾。切成每段約60釐米長,捆紮成把,再次浸入水中,約二三日後取出,除去殘留在纖維上的表皮及泥土等物,用骨梳將纖維直梳順。再次捆紮成把,曬乾備用。由於檾麻纖維挺而直,能越梳越細,直至與獸毛尾毫那樣細,且不易折斷,吸水後能變影。其表面粗糙,故用作毛筆筆柱中的襯墊材料,能將筆心攏抱不散,且吸墨較多而吐墨均勻,又能增強筆腰的彈性,有“加健”的作用。且檾麻耐腐蝕,使用中其壽命較獸毛長,故為製作毛筆的理想材料。古代制筆家很早就發現檾麻的這種用途。如傳王羲之的《筆經》中就提到“參之以檾”。又,明屠隆《考磐餘事》中則雲:“用檾貼襯得法,毫束而圓。”可見在筆毫中摻以檾麻,由來已久。但在近現代毛筆製作中,卻很少用它。這是因為用同樣售毫作襯墊材料,可在水盆中一次完成,不必從另一水盆中反覆梳理檾麻,然後把它與獸毫組合在一起。,這樣會費工費時。再從購筆者方面來説,很有可能認為在動物性毫料中雜有植物性的縣委,易誤會是一種“摻假”,所以就沒有人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了。

  白雲筆

兼毫類書畫用筆之一。用山羊毛及鼬尾毛製成,故又稱羊狼毫。規格有大、中、小三種,名為大白雲、中白雲、小白雲。此筆以鼬尾毛與山羊毛摻勻卷在中間,故較純羊毫為健,較狼毫為軟,剛柔相濟,為目前常用的書畫筆之一。

  捲心

兼毫筆筆式之一。其式為先以硬毫(如紫毫)捲成圓錐形的筆心(或稱筆柱),然後把軟毫(如羊毫)裹在外面做為披毫。常見的有“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筆,就屬於捲心筆式。其較大的如“條幅”的捲心紫羊毫筆,則稱為“大卷心”。兼毫筆的另一種做法,是在軟毫(如羊毫)中摻入適量健毫,如狼毫,為一側,另一側則不摻健毫,從摻有健毫處捲起,一次捲成,則稱為披羊兼毫,與捲心筆有別。

  鬚眉筆

一種用紫毫製成的筆頭細長的畫筆,亦稱“小純毫”,“紫毫鬚眉”。可用於畫人物鬚眉及面部線條,或用於工筆畫花卉畫中的.葉筋或勾勒較細的線條。清,鄒一桂《小山畫譜。畫筆》“:……而又不如湖州之小純毫筆為妙,蓋純用紫毫二三十根製成,極尖極細,可勾眉目,可勾葉筋,能細長而有力,能圓健而有力也。”

  水筆

毛筆筆式之一。其筆頭一般以短狼毫摻以白麻絲為心,外層則以兔毫為披。因麻絲能多含水分,故此筆用後宜套於痛筆帽中,使筆頭上經常保持一定的水分,故稱水筆。其名目有“:烏龍水,奏本,綠穎,京莊等,筆頭多短而鋭,宜於書寫小楷,舊時多用於繕寫公文及記帳之用。清樑同書《筆史》雲:“劉必通,孫枝發,今世京師散卓,水筆,此二家最擅名”》

  烏龍水

水筆名,烏龍水為水筆之代表產品。主要毫料為狼毫與兔毫或兔花毫為被,被毫染以黑色,故稱‘烏龍水”。此筆用後,宜套於銅筆帽中,使筆頭保持一定的水分。此筆以江蘇鎮江,揚州,一帶所產者為佳。

  奏本

水筆名。舊時常用以書寫奏摺,本章之類的,故名。其毫料為兔毛中之花毫。其筆桿染為黑色,以有別於其他水筆。此筆以揚州一帶所產這為著名。

  綠穎

水筆名。因外被之毫為綠色,故名。其毫料以狼毫摻以麻絲為柱。被毫則用淮兔尖或花毫。此筆以江蘇揚州一帶所產者為著名。

  京莊

水筆名。其所用毫料,與綠穎相似。只是筆頭染有紅色,其品種有“仿古京莊”,“殿試京莊”等。此筆以江蘇揚州一帶所產為著名。

  紅描

一種以狼毫、兔毫製成的兼毫畫筆。筆頭短而鋭,宜於勾描較細的線條,也有用以書寫小楷或着色,因其被毫染成紅色,故稱,或稱“紅豆”、“紅毛”。清《繪事瑣言》:“小幅小著色宜用紅描,紅描者京師筆工所造硬尖水筆,用兔毛兼毫為之,以著朱綠重色,飽而仍尖”。又云:“舉一紅描而蟹抓、點花俱可省矣。開面、鬚眉,亦可擇紅描之尖細者用之。”

  蟹爪

一種用兔毫所制、筆頭短而尖鋭似蟹爪的畫筆。一般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可用以勾勒較細的線條,如人物畫中的衣折、頭髮、鬚眉,亦有用以畫小幅山水中的山石。清鄒一桂《小山畫譜。畫筆》“:山石用蟹爪。”《紅樓夢》第42回中薛寶釵所開的畫具單子中有;“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即指此筆,因系南方(指江、浙一帶)所產,故稱“南蟹爪”,北京所制,有將被毫染成紅色者,即稱“紅描”或“紅豆”。

  排筆

用多支散頭羊毫筆串聯成排,謂之“排筆”。一般用於礬紙絹時刷膠礬或裱畫時刷糨糊之用。較狹的排筆,亦用於繪畫中大面積烘色,有闊狹多種。清《繪事瑣言》:“排筆系礬絹礬紙所用以刷膠礬者,皆非落墨着色烘染所用”。這裏所説的當指較闊的排筆。曹雪芹《紅樓夢》第42回薛寶釵所開繪畫用品單中有“頭號排筆四支,二號排筆四支,三號排筆四支”。

  圭筆

一種筆頭細小的毛筆,其筆頭一般不到一釐米長,筆毛少至可數。因筆頭纖細,故筆根植在細管中,再裝入筆管。筆頭最細者,細管可有兩層。其筆毫用羊毫制者稱為“羊圭”或“白圭”,用狼毫制者稱為“狼圭”,用紫毫制者,稱為“紫圭”,此筆一般用於陶瓷,美術設計畫稿,戲劇化裝等。國畫中的工筆畫則偶爾用之。

  玉筍

筆名。為湖筆中的傳統產品。以羊毫製成,筆身較粗,筆頭短胖如筍,故稱。或俗稱“大蒜”筆,一般有大號,二號,三號,三種,適合書寫較大的字。

  大染

即大號染色筆。一般用羊毫製成,繪畫時着色烘染所用。分大,中,小三種,即稱大染,中染,。清《繪事瑣言》:“今畫家所用之筆,南北殊制,大小各色,約稽其名,亦有數種:大染,小染”又云:“染筆宜用羊毫。”曹學芹在《紅樓夢》第42回中,薛寶釵所口述的繪畫用清單中有“:大染4支,中染4支,小染4支………”

  細腰葫蘆筆

明代筆型之一.其筆頭腰部略細,上下鼓起如葫蘆樣,故稱.明屠隆<考磐餘事.筆箋>":舊制筆頭,式如筍尖最佳,後變成細腰葫蘆樣,初寫似細,宜作小書,用後腰散,便成水筆,即為棄物矣,當從舊制可也".由於有這樣的缺點,以後罕有制者.台北故宮博物館藏有明嘉靖年制彩漆雲龍筆,其筆頭有做細腰葫蘆樣。

  三副二毫筆

古代筆式之一,元孔齊<靜齋至正遺篇>:予幼時見筆之品,有所謂“三副二毫筆”者,以兔毫為心,用紙裹隔年羊毫副之,凡兩層。可知所謂“三副”是指三層副毛,副毫之間,用紙隔開.“二毫”是指兔毫與羊毫兩種毫料,今稱“兼毫”。

  三副筆

古代筆式之一,其筆頭副毫共有三層,內用紙裹兩層隔開,故稱。北宋時宣城諸葛氏善制此筆,宋歐陽修<聖俞惠宣洲筆戲書>詩:“聖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筆。宣人諸葛高,世業守不失.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黃庭堅<林為之送筆戲贈>詩“閻生做三副,規模宣城葛........”史容<山谷外集詩注云":三副,棗核,散卓,皆筆名。”

  二毫筆

指用兩種毫料製成的毛筆,今稱兼毫筆.一般是用較健的毫料做主毫,以較軟的毫料做副毫,取其剛柔相濟,宜於書寫.南宋<負喧野錄.二毫筆>雲:“歐陽通以狸毛為筆,以兔毫覆之,此二毫筆之由始也.以羊合兔,盛於今時,蓋不但剛柔得中,差宜作字,且價廉工省,故人所競趨。”但以兩種毫料制筆,由來已久,並非始於初唐之歐陽通,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筆墨>所載三國韋仲將<筆方>,即系用兔毫和青羊毛二毫制筆。又,晉崔豹<古今注>:“蒙恬始造秦筆耳,以拓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可知二毫筆,至少在秦代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