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下冊《放下你的鞭子》教學設計

初二下冊《放下你的鞭子》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7W 次

  【初二下冊《放下你的鞭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初二下冊《放下你的鞭子》教學設計

(一)在整體把握劇情的基礎上,瞭解街頭劇政治性、鼓動性、時效性、通俗性相結合的特點。

(二)能通過劇中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分析賣藝漢、香姐、青工三個形象的特點。

(三)釋讀以下字詞:

俏皮作揖騷動暴躁糟蹋魯莽掩面南腔北調

生吞活剝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

(1)讀順文:注意聲情並茂地朗讀,可以三人一組“演讀”。

(2)讀懂意:瞭解劇情大意,圈出最能表現人物個性的台詞或舞台説明。

(3)知背景:

①街頭劇的特點。街頭劇又稱活報劇,是一種反映時事新聞的短小活潑的戲劇樣式,因常在街頭演出而得名。街頭劇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鼓動性、時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當時時代的最熱門的話題。《放下你的鞭子》是街頭劇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劇作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造成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慘境況,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發出了強烈的控訴。劇中父女兩人的遭遇,在戰爭初期具有廣泛的概括意義,容易激起觀眾的感情共鳴和民族義憤,曾經產生了很大的宣傳教育作用。在表演藝術上它採取了靈活的形式,如讓演員混雜在觀眾中間等,使戲劇效果更為逼真。有些流動演劇隊,一日之內連演數場,盛況不衰。當時被戲劇界合稱為“好一計鞭子”的三個劇作中的另外兩個——《三江好》、《最後一計》,在初期也頗為流行。

②時代背景: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相繼淪陷,大批東北人被迫逃進了關內。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國。廣大民眾急需發動和組織起來進行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應運而生。它不管在哪裏演出,無不激起觀眾對日寇的極大的仇恨,不知有多少熱血青年就是因為看了這個街頭劇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戰場。在抗日戰爭中,《放下你的鞭子》這樣的街頭劇,成了團結民眾、發動民眾、鼓舞民眾奮起抗戰的有力武器。

(4)查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的圖片、音像資料介紹給同學。

2?開課導語

茅盾在第一次全國文代會所作的報告中説:“當抗日戰爭初起,全國文藝工作者都非常興奮,立即組織了許多演劇隊、抗宣隊,到農村和部隊中去,寫出了許多短篇和小型的作品,如短篇小説、報告、活報劇、街頭劇、報告劇、牆頭詩、街頭詩等。儘管這些作品還存着嚴重的缺點,但沒有人能夠抹煞它們在抗戰初期所起的宣傳作用。”“好一計鞭子”就是對當時頗為流行的三個劇作《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後一計》的合稱,這些短劇在戰爭初期具有廣泛的概括意義,容易激起觀眾的感情共鳴和民族義憤,曾經產生了很大的宣傳教育作用。有些流動演劇隊,一日之內連演數場,盛況不衰。

 (二)活動過程

1?“聽讀”,研讀的準備

(1)聽讀的操作

請四位同學演讀課文,一人讀舞台説明,其他三人分別有情感地演讀三個角色。其他同學在聽讀的過程中可以一羣眾角色共同參與。

(2)聽讀的深化

這幕在當時激起觀眾的感情共鳴和民族義憤的短劇究竟寫了些什麼內容?

提示:可由學生自由回答,注意引導學生從劇情、主題的角度去概括。

2?“研讀”,欣賞的準備

(1)學生活動要求:結合課後練習題,將自己讀的感受與聽同學讀的感受結合起來,討論形成自己的看法。

(2)教師輔助策略:啟發學生瀏覽重要段落,然後結合“思考與練習一”思考。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提示同學先給人物定位,再結合個性化語言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要點:

賣藝漢——定位:流浪關內,衣食無着、窮困潦倒、賣藝為生的難民。

——個性:①流浪賣藝多年,沾染江湖習氣,保持愛國之心。

②生活逼迫,長期飢餓,一時忘情,抽打女兒。

——語言:“如今正是國難當頭……現在咱們大中華給東洋小子欺侮得可憐,老百姓又逼得連一句氣話都不敢講,咱們雖然是走江湖的,可總也有一點兒愛國的心眼兒”,控訴日寇的侵華罪行的“九一八小調”。“今天小子承你們先生的好意,打得我清醒了過來,告訴我團結大眾的力量去找我們的生路……”

——意義:流亡內地的.東北難民的縮影。

香姐——定位:一位流亡關內靠賣藝為生的窮苦女孩。

——個性:乖巧懂事,她餓得實在沒有力氣了,仍然“勉強支起身體”想要繼續賣藝,直到“倒在地上”。當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時候,她一點也沒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這一切都是因為飢餓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是“可恨的東洋鬼子”。

——語言:“沒有飯吃的時候,還顧到什麼好心腸呢?這種心境,沒有捱過餓的人是不會懂的——先生,這種生活我們已經過了六年了。”“東洋鬼子呀,可恨的東洋鬼子,奪了我們的家鄉,搶去了我們靠着活命的田地。最可恨的,我的媽也被他們殺死了”。“其實你就是把全部家產交給他們,還是要你的命。”“我一點怨恨他的心也沒有,因為我懂得捱餓是怎麼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難過。”

——意義:一個十七八歲的、因東洋鬼子而失去家園的、過着顛沛流離生活的女孩子。香姐的命運激起了人們無限的同情和民族義憤,據説在當時演出時有不少羣眾把這當成了真實的事件。

青工——定位:一個有着愛國主義思想,有着強烈的正義感和高度覺悟的青年工人。

——個性:見義勇為,對香姐的命運表示深切的同情。

——動作:奪下了“賣藝漢”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來。

——語言:“我們都是一樣窮苦的人,用不着誰來欺侮誰。”“在這世界上不應該有這種人吃人的道理!”“我告訴你們,使你們挨冷受苦,無家可歸的是日本帝國主義,是不抵抗的賣國漢奸!”“只要大家齊心,團結起來,這力量比什麼都大。”

——意義:具有高度的覺悟,是正義的化身,民族精神的化身。青工的話,不僅僅是對“賣藝漢”説的,更是對廣大的觀眾説的。在青工的感召下,觀眾喊出“對呀!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去打倒我們的仇人”,正是喊出了億萬人民共同的心聲。

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分析戲劇人物的方法,可以小説人物的分析方法來類比。

3?“欣賞”,表演的準備

(1)教師組織學生觀看《放下你的鞭子》、《兄妹開荒》等街頭劇的錄像。

(2)根據本劇的手法,從班級小事入手,自編自演小劇。

(三)活動延續

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自編的小劇,同學投票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