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雨巷》習題(含答案)

《雨巷》習題(含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1W 次

《雨巷》

《雨巷》習題(含答案)

1. 閲讀開頭和結尾兩節詩 回答為題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1.這兩節詩內容大致相同,這是什麼修辭手法?則對錶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1.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作用:一是反覆詠歎,加強感情的效果,體現詩人那種極度地寂寥。二是增加詩地音樂感。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作者在最後一節把第一節的“逢着”改為“飄過”有什麼作用

2.思路引導:

首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着這樣一位姑娘與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末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地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這是“我”在彷徨中思索,迷惘中嚮往的結果。“我”一方面覺得這樣的姑娘不可能出現,另一方面又不願放棄這種希望,國此是渴求與痛苦的矛盾心情的寫照。此時,“我”是繼續彷徨,繼續渺茫的希望。

參考答案:這一改,一方面表明詩人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詩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改變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3. 結着愁怨的姑娘。請問這兩節在藝術形式上有何特點?

《雨巷》的這兩小節,運用了象徵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於音樂性是這兩節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婉轉悦耳的樂感。

4. 關於戴望舒的雨巷,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是為了表達他的什麼感情?

全詩以其優美低沉徐緩的曲調,抒發了詩人極端的憂愁和追求無着的失落之情。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表現了詩人飄忽不定的愁悶和徒勞追求的空虛孤寂之情

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

5. 對於文章中的兩個主要意境描寫該怎樣欣賞和理解

1、《雨巷》中有兩個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濕,

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形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像空間。

我們可以把它“虛化”為一條“追求之路”,懷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裏徘徊不前,

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着什麼?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詩詞裏常見的意象。

丁香花常見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

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

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

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6. 雨巷的意境

背景:《雨巷》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意境:《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意境:《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點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裏,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裏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着一個沒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到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意境:藉着“雨巷”和“丁香姑娘”,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裏,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着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丁香姑娘”終於“飄”來,“她靜默地走近”,但只在眼前一閃,便“靜默地遠了”,轉眼間消失了,她的顏色、芬芳,連同她的“太息一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只留下“我”在雨巷中獨自彷徨。可見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此時,“我”已經不再對“逢着”丁香姑娘抱什麼希望了,只願“飄過”一個身影,得一點心靈的安慰。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 

7. 怎樣理解《雨巷》中的“雨巷”和“丁香”這兩個意象?

答: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裏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着一個美好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

《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也因此詩而成名,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詩中那位“丁香姑娘”更是讓人浮想聯翩。後人對詩中“丁香”的理解普遍存在兩種觀點。

丁香象徵愛情

詩人彷徨在江南的悠長的雨巷,等待着一位“丁香”般的姑娘和他的愛情。丁香一樣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夢的姑娘,帶有悲劇色彩,惆悵、嫵媚動人,高潔而孤傲。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姑娘終於來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樣”——看來兩顆心靈已經接近於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終於從身邊飄然而過,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兩人的距離又重新拉開。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鬱病,因而同病相憐;然而又正因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詩人只得又在彷徨中追尋他美麗的愛情。  

丁香象徵理想

《雨巷》寫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雖然字面上寫的是如何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可是結合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不難體會到這是戀愛情緒和政治情緒的契合,而不能僅僅當作戀歌。

詩歌描繪的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象徵當時黑暗的社會。詩人自己就是雨巷中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彷徨求索,尋找理想,那像夢一般飄過有着丁香般憂愁的姑娘是美好理想的象徵。詩人彷徨求索,但理想卻是可望而不可即。此詩表現了詩人從“五四”運動中激昂地飛騰起來的理想,同淹沒於血泊之中的大革命現實相脱節的悲劇感。

8. 閲讀<<雨巷>>第二節,想想看,這一節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有着怎樣的藝術效果?

第二小節: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着淡淡

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

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

9.«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於"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