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9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並體會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掩耳盜鈴”、“亡羊補牢”兩個成語的意思,練習用“只要……就……”和“從此”造句。

3、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其中一則寓言。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繫學習、生活實際,有一點感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王老師和大家一同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叫----“掩耳盜鈴”。

2、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課文題目中哪兩個是生字,這兩個生字你掌握了嗎?現在王老師板書,請你把這兩個字的寫法告訴我。

3、在某學生的提示下,板書:掩耳盜鈴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題字面意思

1、學生按下列要求自讀課文。

⑴課文較簡短,要求反覆朗讀,直到正確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減字、不錯字。

⑵思考:什麼叫“掩耳盜鈴”,請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

2、學生自讀課文,並思考問題。

3、檢查討論

⑴同桌互讀一遍,看看對方是否正確、流利地朗讀完全文。

⑵哪些同學在互讀過程中不小心讀錯了,請主動站起來,王老師再給你一次試讀的機會。(讀評)

⑶在互讀中誰發現對方讀得特別好,不僅正確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誰推薦給大家,請他來讀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學生讀師生評(誰讀得好?為什麼?)

⑷課文哪一句話説的就是“掩耳盜鈴”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⑸理解:“盜”、“掩”

①課題與出示的句子比較

盜: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沒有解釋,你可用哪一個字來代替?

a、教師引導板書:遮、堵、塞、捂

b、出示幻燈(課文插圖,説説用哪一個字解釋最恰當)

⑹用自己的話説説“掩耳盜鈴”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鈴)

⑺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一個關鍵問題:

這個人為什麼用掩耳的方式去盜鈴?

(或:這個人為什麼要捂住耳朵去偷鈴鐺)

三、圍繞重點問題細讀課文

1、為什麼用掩耳的方式去盜鈴?

⑴課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這個問題,指名讀。

⑵用自己的話説説他為什麼用掩耳的方式去盜鈴?

2、出示重點句:

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①圈點出“只要……就……就……”並板書。

②指名朗讀,要將關聯詞讀好語氣讀出來。(開火車讀)

③後兩個“就……”的內容能否對調一下,為什麼?

(“就……”的結果順序有先後,不能對調)

3、這個人為了偷鈴而且不被人發覺,他是怎麼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不就聽不見了嗎?

①指名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

板書:如果……就……

②將反問語氣改成肯定語氣,意思不變。

(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肯定就聽不見了)

③將反問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與前板書對照)

④這個人自以為自己這個想法怎樣?用一個成語就叫----(板書)自作聰明

⑤但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書)

⑥這個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兒?(同桌討論後回答)

(這樣做騙不了別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騙了自己的耳朵)

板書:自己欺騙自己

⑦結果怎樣?出示幻燈,讀最後一句話

4、引讀全文

師引:⑴那個人怎麼想到去盜鈴的?(生讀)

⑵他為什麼要用掩耳的方式盜鈴?

⑶他是怎麼做的?

⑷結果怎樣?

5、熟讀背誦:

自由背指名背

四、引導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盜鈴”成語意思

1、下面我們假設這個掩耳盜鈴的人被抓住後,站在主人家的大門口,羞紅了臉,可心裏還是不明白怎麼會一下子被別人發覺的。這時圍觀的人們七嘴八舌地批評教育着這個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圍觀者,你會怎麼批評他呢?請將你要説的話寫下來。

(只寫一兩句,但要寫到點子上,儘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幾個詞)

2、交流、引導、歸納(出示幻燈,學生上台交流,對着幻燈進入角色)

板書:錯、蠢

①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錯)

②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欺騙自己(蠢)

3、用自己的話説説“掩耳盜鈴”這成成語的意思:

⑴先説説它的字面意思,再説説現在常用這個成語來諷刺哪一種人?

(成語意思:捂住耳朵偷鈴,現在比喻蠢人自己欺騙自己。)

五、課外作業

1、抄寫詞語:

掩耳盜鈴偷走一碰發覺

2、造句:只要……就……

3、背誦課文。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講一個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當場被人發覺。故事只有5句話。先説那個人想偷人家門上的鈴鐺;接着説那個人知道手碰鈴鐺會發出聲音,別人就能發覺,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辦法;最後説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立刻被人發覺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這種人是極可笑的,諷刺做了不該做的事,自己欺騙自己的人。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聯繫學習、生活實際、正確處理類似現象的能力。

[重難點]

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語的意思。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解題。

1、師: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生:亡羊補牢、坐井觀天、狐假虎威??

3、師:選擇發言的一名學生講講知道的那則寓言故事。

4生:講故事??

5師: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從一個故事中得到一個道理。)

6、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掩耳盜鈴”,(板書),(“掩”、“盜”是什麼意思?“掩耳盜鈴”是什麼意思?誰能説説?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掩耳盜鈴》,認真欣賞説説這則寓言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説完整)

2、出示生字,學習理解。

(1)拼拼音讀生字

(2)組詞

(3)選擇一個造句

三、讀課文,理解內容

1第一部分(很想把鈴鐺偷走)

第二部分(想辦法)

第三部分(結果被發現)

2、偷鈴人明明知道什麼?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後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的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想了什麼辦法呢?

4、面對他這種想法,你想告訴他什麼?(你是個愚蠢的人,你不要自作聰明,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導朗讀,讀出自以為是的語氣。

5、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於是就按這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被人發覺)

6、小結:他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結果被人發覺了。我們再讀一讀課文,就會領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總結

1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什麼樣的人?

自以為是、自作聰明的人。

2再讀課,説説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不能自欺欺人,要踏踏實實做人)

3掩耳盜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五、聯繫生活

那麼生活中有沒有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

六、拓展延伸

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告訴大家我們要踏踏實實做人,不能自作聰明,自欺欺人。(給學生幾分鐘練習時間)找學生表演。

七、作業

續寫《掩耳盜鈴》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七冊第八單元的30課《寓言二則》中的一篇,出自《呂氏春秋 。自知》。這則寓言講一個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當場被人發覺。故事只有5句話。先説那個人想偷人家門上的鈴鐺;接着説那個人知道手碰鈴鐺會發出聲音,別人就能發覺,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辦法;最後説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立刻被人發覺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這個成語也常用來諷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戲自欺欺人的愚蠢行為。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習這則寓言時,鑑於四年級學生對寓言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教學目標設計為在對語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培養大膽想象的能力和積極探究能力,同時指導做事要多動腦筋,不能一視同仁、一成不變。四年級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雖容易把握,但對知識內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一定的學法上的引領與指導,方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教學目標】

1、知道“掩耳盜鈴”的含義。引導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可自作聰明。

【教學重點】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教學難點】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鈴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三勤四環節教學法

【教學流程】

一、定向、誘導

﹙一﹚誘導

1、激趣導入

出示鈴鐺並搖鈴鐺:孩子們,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説説表示聲音的詞。丁零丁零,鐺鐺,嘩啦嘩啦??(板書:鐺dāng象聲詞)。

強調:在“鈴鐺”中“鐺”讀輕聲。讀一讀。

2、引出故事:和這個鈴鐺有關的還有一個故事呢!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3、放動畫,聽故事

4、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講述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則寓言故事《掩耳盜鈴》﹙板書完整課題﹚。

過渡:請看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

﹙二﹚定向——出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題目意思,瞭解故事內容。

2、讀懂故事,理解寓意,學會做人。

二、自學、探究

﹙一﹚出示自學提綱: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題目的意思。

2、偷鈴人明明知道什麼?從書上劃出有關的句子,用“只要···就···”説一句話。

3、 偷鈴人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你認為他的想法對嗎?

4、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不就聽不見了嗎?

5、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自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

﹙四﹚成果彙報

1、掩耳盜鈴的意思: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鈴人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

3、偷鈴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偷鈴人這麼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了壞事想讓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諷刺做了不該做的事,自己欺騙自己的人。

三、討論、解疑

1、課文學到這兒,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嗎?

2、預設:那麼生活中有沒有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我們遇到這些事該怎麼做呢?﹙小組討論,代表彙報。﹚

﹙學生抄襲作業;老師看到沒有學生提問,被學生的假象迷惑,以為學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卻挺而走險;社會上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置法律、整改於不顧,最後出事了??﹚

﹙要實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裝懂。﹚

四、反饋總結

1、 反饋學習:請運用本課學到的知識,選擇填上成語——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1)。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

(2)。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 )吧!

(3)。有 的 同 學 做 練 習 冊 上 的 題 目,照抄後面的答案,這不是( )、自欺欺人嗎?

2、總結:是呀,自欺欺人,最終還是自食其果 ,讓我們做一個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人,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盜鈴

小偷

響←碰←鈴 ◇鐺→偷→捂耳朵→被發覺◇

自作聰明,十分愚蠢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4

《掩耳盜鈴》是一則寓言故事,講一個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來比喻蠢人自己欺騙自己的行為。這則寓言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學生不難理解,不過對其寓意的把握還需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

我運用“三勤四環節教學法”教學本課,在上這節課時,我本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利用實物———小鈴鐺導入課題後,接着從課題入手質疑:什麼是“掩耳盜鈴”?通過查字典理解“掩”和“盜”的意思,學生很容易就説出了“掩耳盜鈴”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鈴鐺的意思。緊接着我就追問:這個人為什麼要捂着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鐺呢?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己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理解偷鈴人的心理活動:“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是就聽不見了嗎?”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平台。此外,上課伊始,我運用多媒體 展現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引導學生揭示寓意的過程中,我並沒有直接把含義告訴學生,而是先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如:偷鈴的人認為把耳朵掩起來就聽不見鈴聲了,對嗎?鈴鐺一碰就會響,偷鈴人知道這個常識嗎?他最後偷到鈴鐺了嗎?你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顯出來。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能説出偷鈴人很愚蠢,很笨,是個自作聰明的人。“討論、解疑”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我們遇到這些事該怎麼做呢?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昇華了寓意,讓學生切實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後我再小結歸納,板書“自欺欺人”,並出示完整的寓意。

總的來説,這堂課上的比較順利,學生也理解了寓意,不過課後想來,我並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整堂課,我的講解並不多,全是讓學生探討交流,可是每一環節的問題是我設置的,學生還是被我牽着鼻子走,處於被動地位。如果上課伊始,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我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思索,探究的過程,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理解本文意思,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朗讀、背誦這則寓言。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略)

二、揭示課題、解題

1、聽故事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這個名字:掩耳盜鈴(板書),讀題。説説“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連起來説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了,我們來走進這個故事。

三、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字典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畫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和結果怎麼樣?指名説一説,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課內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義:掩——捂,盜——偷、竊,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

(2)在書上畫出“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齊讀。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槌兒打鐘的後果,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同示思考題: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兒砸鐘的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麼?

②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

(4)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於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砸鐘的後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

(6)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小故事。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鐘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鈴的人愚蠢可笑在什麼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麼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後,指名回答。

2、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説説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掩耳盜鈴》。

4、總結擴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鈴”的事?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並體會其中的道理。

2、學習“掩耳盜鈴”的成語。

3、朗讀課文並能背誦。

4、表演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有一定的感想。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板書課題,回想以往學過哪些寓言故事,説一説。

2、這些寓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點出學習寓言的目的。)

3、板書:掩耳盜鈴(解釋“掩”和“盜”的意思)

二、學習寓言―――《掩耳盜鈴》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抓住偷鈴人的心裏的想法讓學生找出句子,用“――”劃出,並指導讀出自以為聰明的語氣,再結合偷鈴人的想法提出問題。(生提問)

3、教師歸納出學生的問題:

(1)是什麼讓他想到捂住耳朵去頭鈴鐺的?

(2)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3)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4、四人小組帶着問題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5、彙報自學情況並從中悟出寓意

@結合課文出現的關聯詞“只要……就”、“剛……就”進行語言訓練。

@從那個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6、表演課文,通過角色的互換再次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四人小組先排演,教師巡視指導,並挑選出較精彩的小組進行表演,最後採訪扮演偷鈴鐺的學生,讓他説説自己做得對不對或讓觀眾評一評。

三、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看到、聽到或自己做的類似《掩耳盜鈴》的事例,説一説。

四、拓展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像《掩耳盜鈴》這些寓意深的故事,誰能把你平時聽過或看過的寓言故事講給大夥兒聽聽,一起分享一下呢?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掌握學習理解詞語的三種方法。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練習複述課文。

3、學習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寓言成語複習。

導入:上新課前,老師想考考你們,敢挑戰嗎?聽聽題目要求:仔細聽老師的敍述,同學們寫出相應的成語。

1、用句子描述成語的意思。(指明上台寫)

坐井觀天:講的是一隻青蛙坐在井裏看天,比喻見識少。

亡羊補牢:羊接二連三的丟失,才想起修補羊圈。教育我們有了過錯,要及時彌補。

狐假虎威:一隻狐狸接着老虎的威風作威作福。比喻仗着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2、小結:剛才所寫的成語都是我們學過的寓言故事。(板書:寓言)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什麼是“寓言”嗎?(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生活的道理。)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新的寓言。(打開課件,板書:30《寓言兩則》)

我們學習語文就應該這樣,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才能又快又好。

二、整體感知。

1、從昨天的預習中,誰知道課文寫了哪兩則寓言?(板:掩耳盜鈴、守株待兔)

過渡:我們學習課文往往是從題目開始,讓我們仔細地來看看這兩個題目。當我們手中沒有任何工具書時,你怎樣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

2、解釋課題。指名解釋“掩耳盜鈴”的意思,這就叫逐字解釋法。誰再用這個方法來解釋“守株待兔”的意思?

在學習中除了逐字解釋法,你們還有什麼好辦法來理解詞語?(師適機概括可用工具書、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掩耳盜鈴》。

3、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從故事中找出一句來解釋題目的意思。(指名回答,師表揚:“你讀得真仔細!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小結:,聯繫上下文,運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詞語,這就是一種解釋詞語的好辦法,在今後的學習中,同學們可以經常使用。

三、學習《掩耳盜鈴》

學習第二段

1、課件示句子: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1)從句子中找找,他是怎麼做的?指導學生抓住動作詞語朗讀

(2)(示鈴鐺實物)瞧!這就是鈴鐺。指導學習“鐺”字

(3)面對他這樣的做法,你有什麼想告訴他的嗎?(引導學生認識到他的錯誤)

2、過渡:咱們都知道這樣的做法會被人發現,那個盜鈴人知道嗎?從書上找找,那句話告訴了你?

(1)課件示句子比較:

A、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想起來,立刻會被人發覺。

B、他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想起來,立刻會被人發覺。

自由讀這兩句話,看看有什麼不同?多了“明明”,能説明什麼?

(2)指導朗讀,引讀:他明明知道。他清楚的知道。

3、(教師搖鈴鐺)聽聽,就是這清脆的聲音,你能用個詞來描述嗎?

(1)學習丁零丁零的讀法,指導學習“零”字。

(2)你還能説出那些描寫聲音的詞語?(評價:看來同學們積累的象聲詞還真不少。)

4、過渡: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後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鐺的念頭,反而想辦法去偷。

(1)課件: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你們説這是個好辦法嗎?

(2)可他認為是好辦法嗎?指導朗讀,讀出偷鈴人沾沾自喜的樣子。

5、確實,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咱們連起來讀一讀吧。(讀第二段)

學習第一段

1、過渡:我就不明白了,大家都知道會被發覺,他自己也知道,那他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找找原因。(示第一段)

3、指明讀,你從那個詞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很想)指導朗讀,板書:想偷鈴鐺

學習第三段

1、那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盜鈴的後果,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還是將手伸向了鈴鐺,可事實證明他這樣的做法是錯的。(課件示第三段)板書:被人發覺

2、“沒想到”説明了什麼?指導朗讀

迴歸全文

1、讀完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適機板書:自欺欺人)

(1)引導説出“明知故犯”:他很蠢,明明知道偷鈴鐺會被發現還去偷,這就是……

(2)你還可以用哪些四字詞語來概括這個人?(引導説“心術不正、自欺欺人”等)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平時,我們要多讀書,多積累。

2、過渡:我們讀的讀,聽的聽,故事已經在我們的腦袋裏住下了。誰能試着有滋有味地把課文讀一讀?(出示課件指導朗讀)全班讀

我們的朗讀,只要抓住重點詞語,就能把故事讀得生動了。

3、過渡: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現在我們來試着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説説這個故事吧。指明上台講故事,講完後讓講故事的學生説説:你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傢什麼?(若能背誦,及時鼓勵“你真棒!這麼短的時間能把課文一字不漏的説出來”;師接着引導“誰還能用自己的話來説説這個故事?”)

四、明寓意

1、這個盜鈴人被抓後,站在主人家門前,羞紅了臉,低下了頭。如果你就是旁邊的圍觀者,你會怎麼批評他呢?

2、這個寓言就告訴了我們(示課件朗讀寓意)

3.你還有什麼想法?你可以用一句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掩耳盜鈴

想偷鈴鐺――掩住耳朵――被人發覺

(自欺欺人)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理解本則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2、會用“一……就……”造句。3、有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掩耳盜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手港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教學難點“掩耳盜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教具鈴鐺一隻、課件。

初讀

啟發導入

整體閲讀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上説説“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麼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説説“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為什麼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果怎樣?

質疑問難

導讀提示

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齊讀課題

回憶或查字義,説一段話,初步理解題目。

個人讀後兩人互檢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邊讀邊標號,思考第1自然段內容並回答問題。 2分

3分

教學過程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時間

議讀

指出重點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想了解的內容就該是課堂上優先講解的內容:

尊重學生,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並且表達出

來。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後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説説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4.出示幻燈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2.“明明知道”什麼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麼?

4.鈴鐺為什麼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

鐺會發生什麼現象?

5.“碰”和“響’’之間什麼關係?

6.為什麼會被發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係。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默讀標句子

整體感知第2段內容。個人感悟重點內容。

指名讀,回答問題。

讀句子,討論。

體會“一…就”的句式。

運用句式説句子。讀第2句

讀句子,理解“掩住”做動作,理解句子,掩住誰的耳朵,誰聽不見響聲,讀句子,體會心情,達到有語氣朗讀。默讀,畫詞,訂正區別“偷”與“拿”,“偷”與“盜”用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説一段話。

25分

教學過程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時間。尊重孩子們讓他們用自己習慣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表演動作。用動作概括出題目。 2分

8.從剛才有想法到現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果怎樣呢?

讀第四句,説出意思體會“碰”與“發覺”的關係。用“一…就”句式説話。

體會心情

有語氣朗讀

3分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加強小

組學習。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後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為什麼?

②他把耳朵掩住,為什麼還被人發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後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1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讀書,朗讀,

表達吸收。

討論,談體會。交流,抓“明明知道”和“沒想到”。運用“一…就”的句式。

練習鞏固有感情朗讀。 5分

板書設計明明知道碰→響→發覺

掩耳盜鈴掩伸偷

沒想到碰→發覺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並體會其中的道理。

2、學習“掩耳盜鈴”的成語。

3、朗讀課文並能背誦。

4、表演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有一定的感想。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板書課題,回想以往學過哪些寓言故事,説一説。

2、這些寓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點出學習寓言的目的。)

3、板書:掩耳盜鈴 (解釋“掩”和“盜”的意思)

二、學習寓言―――《掩耳盜鈴》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抓住偷鈴人的心裏的想法讓學生找出句子,用“――”劃出,並指導讀出自以為聰明的語氣,再結合偷鈴人的想法提出問題。(生提問)

3、教師歸納出學生的問題:

(1)是什麼讓他想到捂住耳朵去頭鈴鐺的?

(2)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3)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4、四人小組帶着問題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5、彙報自學情況並從中悟出寓意

@結合課文出現的關聯詞“只要……就”、“剛……就”進行語言訓練。

@從那個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6、表演課文,通過角色的互換再次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組先排演,教師巡視指導,並挑選出較精彩的小組進行表演,最後採訪扮演偷鈴鐺的學生,讓他説説自己做得對不對或讓觀眾評一評。

三、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看到、聽到或自己做的類似《掩耳盜鈴》的事例,説一説。

四、拓展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像《掩耳盜鈴》這些寓意深的故事,誰能把你平時聽過或看過的寓言故事講給大夥兒聽聽,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書設計:

29、寓言兩則

掩耳盜鈴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誰知 剛……就……

小學課文《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篇10

一、 指導與理論依據

1、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實踐能力。

2、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和愛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發展。

3、努力構建靈活開放的語文教材體系,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

4、利教利學,為教師、學生留有開發選擇、創新拓展的空間。鼓勵教師適當調整、補充、重組有關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需要。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的26課《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寓言《掩耳盜鈴》主要描寫這位偷盜者的心理活動及行動,他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鈴響,別人也同他一樣聽不見,真是愚蠢。文中的主人公的言行令人啼笑皆非。預言就是在勸誡人們不要幹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教學中不必引導學生探究是否真有掩耳盜鈴這樣的人或事,也不必追究掩耳盜鈴的人只有兩隻手,一隻手去摘鈴鐺,另一隻手怎麼能同時捂住兩隻耳朵這樣的問題。所以要根據指導要求,突出重難點,加強整體綜合的感受,體現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好心奇讓他們對語文學習抱着較高的興趣和熱情,這對語文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最初的優勢,並努力讓他們繼續保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語文課既要儘量滿足學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學生最初語言文字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課堂規範的養成。在一二年級時打下了一定閲讀理解基礎上,還要鼓勵多角度思維和發表不同見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通過演示法、講述法,使學生體會寓言故事的真正寓意。老師講解和學生自學相結合,使學生更易領會這課文的意思。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聯繫學習、生活實際、正確處理類似現象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示意圖

1. 引導談話,揭示課題

2. 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3. 課堂自學,深入理解

4. 理解課文,體會內容

5. 揭示寓意,擴展

6. ,作業佈置

(二)教學具體過程

一、引導談話,揭示課題。

1、 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從一個故事中得到一個道理。)

2、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掩耳盜鈴”,(板書),從課題上同學們就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掩”、“盜”是什麼意思?“掩耳盜鈴”是什麼意思?誰能説得更具體一些?

3、課題中有兩個生字,這兩個生字你掌握了嗎?現在老師板書,誰願意試着把這兩個字的寫法告訴大家。在學生的提示下,板書“掩耳盜鈴”,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1、 請看錄像,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2、 我們課本把這有趣的故事寫了出來,打開書自由地讀一讀。

三、課堂自學,深入理解。

1.提學要求,佈置自學。(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①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②勾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③在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後面做上記號。

④思考題目“掩耳盜鈴”的意思。

⑤完成學習任務後同小組交流。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出示字詞投影片檢查字詞的讀音及詞語理解。

②指讀課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説出題目的意思。

3.激發學生情趣。讓學生看《掩耳盜鈴》動畫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理解課文,體會內容。

1、讀了這則寓言,你知道了些什麼?(為了讓你的發言更精彩,再讀課文。)

2、學生交流彙報

(1)“明明知道”是什麼意思?偷鈴人明明知道什麼?讀出來(勾畫明明知道這句話),他還明明知道什麼?(發覺後會被…)帶着這種體會再讀這句話。

(2)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後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的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書上找一找,並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對他這種想法,你想告訴他什麼?(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導朗讀,讀以為是的語氣。

(4)、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於是就按這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指導朗讀。(我們再讀一讀課文,就會領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擴展。

1、 我們來演一演這則寓言,怎麼樣?我扮演偷鈴人,你們為我配音,行嗎?要配好音,你們應該怎麼樣(認真讀)。

2、我是一個偷鈴人,我幹了這件蠢事,多少年來一直生活在人們蔑視的眼中,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話想對我説,讓我明白一些道理嗎?學生自由説。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看看我們身邊,有這種現象存在嗎?

六、作業佈置。

1、: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想欺騙別人,結果只是欺騙了自己的人,所以説是自欺欺人。

2、作業: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以及朋友聽。

(三)板書設計

想偷鈴鐺——掩住耳朵——被人發覺 (自欺欺人)

五、學習效果

1、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藉助文本,品讀語言文字,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加強訓練閲讀能力。同時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2、關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能力的訓練。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及時調整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通過對學生進行、學生之間的互評等方式,讓學生在寓言故事中感受現實生活中的情境。

六、與以往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注重與前邊所學寓言緊密銜接,給學生創造學習環境,自然引入本課。

2、大膽結合教師指導,激發學生自學熱情,使學生真正地走進課文的寓言故事中去,捕捉和把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以讀為本,再度的基礎上深入到課文的理解中去。通過教師指導要求、學生自學,最後教師再指導的過程,鞏固學生的理解和體會。

4、落實積累,通過表演和配音形式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感悟。

5、課外延伸,擴展到更高層次,注重語文課程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