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2W 次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要博覽羣書,全面發展,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為富國強民而不懈努力。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級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八個生字,會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閲讀,理解內容,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並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並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教學難點:

1.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並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三、教學策略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文章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各層次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一是讓學生了解周恩來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繫在一起,二是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足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題。

2.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的一至六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面對着繁華、熱鬧的租界地,面對着大伯含糊不清的話語,使他產生了哪些疑問?讀出相關的語句。

出示課件:

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3.只有十二歲的周恩來在聽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後提出了這麼多的疑問。而“中華不振”這個詞語在課文中多次出現,看來這個詞語一定很重要,那麼中華不振是什麼意思呢?

出示課件:

振:①搖動,揮動;②奮起,興起; ③救; ④振動。

【設計意圖】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出周恩來在疑問中不斷地追問和思考,感受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

(二)深入學習,品讀感悟

1.默讀課文的七、八自然段,那周恩來是從哪兒看出了中華不振的呢?畫出相關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

出示課件:

認真默讀課文的七、八自然段:

周恩來是從哪兒看出中華不振呢?用曲線畫出相關的語句並將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有感情地讀讀這些語句。

2.全班交流感受。

(1)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這一帶”和“別處”分別指的是哪裏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把感受充分地交流。

(2)而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突然發現有個中國婦女正在哭泣,而旁邊站着一個大個子洋人,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下面請同學邊讀原文內容邊填空。

出示課件:

她原指望( )。誰知( ),反而( )。( )。但是,( ),( )?只能( )。

再讀讀你們剛才填空的內容,就這些內容你們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將我們體會到的`周恩來的感受通過讀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藉助課前查找的資料,學習運用資料理解課文內容談感受。

3.總結學法。

通過讀七、八自然段,我們抓住了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並揣摩他的想法。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在後面的學習中還要用到這樣的方法。之前我們瞭解了中華不振的字面意思,現在也正是這種方法讓我們和周恩來一樣明白了“中華不振”的真正含義。

教師導語一:當時,中華大地民不聊生,可在這租界地裏……

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教師導語二:同學們,在租界地裏,我們中國人的遭遇是多麼的可憐可悲啊……

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4.師生對讀課文第九自然段。

師:當魏校長問大家為什麼而讀書時,有的同學説

生:為明理而讀書。

師:有的説──

生:為做官而讀書。

師:也有的説──

生: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師:而周恩來卻説──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同學們發言的場景周恩來看在了眼裏,發言時説的話他聽在耳中。而他卻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裏,沒有搶着發言。就還有我們剛剛學到的讀書方法猜猜周恩來在想些什麼嗎?你們可以結合上下文或資料來試想,然後把它寫在紙上。

出示課件: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裏,沒有搶着發言。他在想:______________。

周恩來此時不僅是他回答的語氣是清晰而堅定的,更是他經過沉思後做出的決定和他遠大的志向與抱負,同樣是清晰而又堅定。他不但是這樣説的,他的一生也是這樣做的。

(三)總結全文,感情昇華

是啊!周恩來就是這樣一個有着遠大志向的人,他的一生都在為這個遠大的志向而努力奮鬥。

出示課件:介紹周恩來的生平事蹟。

周恩來的一生不但是這些説的,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當他聽到中華不振時想到的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在思考中產生了問題。當他看到我們中國人倍受欺凌時他想到的還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因為他想到的是振興中華,不再讓中國人受欺負,所以才説出了這震撼人心的一句話,讓我們帶着感受再來齊讀課題。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你將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感人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學習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