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精華】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大膽運用彈彈圈、呼啦圈、球、沙包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發展創造力和協作能力。

2、得到平衡、彈跳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感受與他人共同遊戲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

4、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喜歡進行準備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將幼兒帶入健康、快樂、運動的世界。

(二)、遊戲部分:

1、協作遊戲——運球大作戰出示家長與幼兒自制弾彈圈體育器材,家長與幼兒用彈彈圈運球比賽,分為5組,看哪一組用的時間最短,且球不着地為勝!

2、協作遊戲——接沙包比賽家長扔沙包,幼兒用彈彈圈接沙包,分5組,在一分鐘內,看哪組接到的沙包最多為勝。

3、跳圈比賽——每組利用兩個呼啦圈,家長跳圈,幼兒就把後面的呼啦圈擺在前面,看哪一組最先到達目的地就獲勝!

4、夾球跑——幼兒抱球從起點跑至終點,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在腿間,走回起點,快者獲勝。(如球掉了需撿起夾住繼續走)四、結束部分身體放鬆運動:聽音樂做青蛙跳、小兔跳、小鳥飛、小魚遊。

5、整理活動——讓幼兒將各種材料、器械進行整理,帶回。

(三)、活動總結

天氣較冷,在活動過程中,積極的通過熱身活動和緊湊的環節來達到活動的強度和密度,並讓幼兒身心愉悦的參與其中,讓幼兒在每個環節都能有所獲得。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遊戲,活動中,幼兒情緒很高,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鍊,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活動量適中,是一節成功的遊戲教學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念兒歌。(重難點)

2。通過學念兒歌,感受下雪後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動物們搬新家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房子,提問:小動物們的房子是怎麼樣的?

(以直截了當的方式進入主題,為下面理解兒歌做鋪墊。)

二、操作教具,理解兒歌內容。

(一)紅房子是小兔的家

教師指點紅房子,請個別幼兒猜猜:紅房子是誰的家?

那我們一起去敲敲門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嗎?”“唉!來了”提問:是誰呀?紅房子是誰的家呀?引導幼兒學説短句:紅房子是小兔的家。

(二)綠房子是小鳥的家

教師指點綠房子,請幼兒猜猜:綠房子是誰的家?

那我們一起去敲敲門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嗎?”“唧唧喳喳”提問:是誰呀?引導幼兒學説短句:綠房子是小鳥的家。

(三)黃房子是小貓的家

教師指點黃房子,請個別幼兒敲門:“咚咚咚,有人在家嗎?”“喵喵喵”引導幼兒齊説短句:黃房子是小貓的家。

(四)藍房子是小狗的家

教師指點藍房子,齊做敲門狀。“咚咚咚,有人在家嗎?“汪汪汪”引導幼兒齊説短句:藍房子是小狗的家。

(五)教師小結:紅房子是小兔的家,綠房子是小鳥的家,黃房子是小貓的家,藍房子是小狗的家

(給每位幼兒提供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幼兒都能投入到活動中來。利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學説短句)

(六)操作圖片,引出兒歌后半部分

有一天,天空下起雪來,“下雪了,下雪了,紅房子,綠房子,黃房子,藍房子,一座,一座,全都變成白房子”操作教具,將房子覆蓋上白色的房頂,提問:這些房子都怎麼樣了?(全都變成白房子)

(以小故事形式引出兒歌后半部分,讓幼兒在看看,説説的過程中理解兒歌,感受下雪後的變化。)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

2。引導幼兒跟着教師完整學念兒歌二、三遍。

3。結合肢體動作邊念兒歌邊表演。

4。分男、女幼兒表演兒歌。

(結合肢體動作邊念兒歌邊表演,增加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一、遊戲目標:

1、對遊戲活動感興趣,願意參與角色遊戲活動。

2、樹立遊戲規則意識,遵守遊戲規則,養成三輕的遊戲常規。

3、按角色職責遊戲,能與同伴合作遊戲,友好相處。

二、遊戲準備: 娃娃家、理髮店、醫院的玩具

三、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討論,激發幼兒遊戲的願望。

師:娃娃肚子餓了怎麼辦?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要做哪些事?

你開的理髮店來了顧客,你要怎樣為客人服務?

你是醫院的醫師,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為病人看病?

2、幼兒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當誰?在理髮店你想當什麼?在醫院你想當什麼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輕",愛惜玩具及材料。

(2)幼兒按意願選擇遊戲角色:你想玩什麼遊戲?喜歡扮演什麼角色?怎麼玩?應注意什麼?

4、幼兒遊戲:教師觀察幼兒利用遊戲材料進行交往的情況,以角色身份指導幼兒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或句子進行交流,並學習禮貌待人。

5、評價:

1)今天你玩得開心嗎?為什麼?和誰做了哪些事?

2)表揚在遊戲中能堅守崗位的幼兒。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兒童化的散文詩,培養幼兒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

2、通過總結、對比,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和含義,並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3、培養幼兒創造性和發散性的思維能力。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讓幼兒嘗試敍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帶領幼兒觀察過夏天的風景,並對夏天的天氣特徵有所瞭解。

(2)物質準備 有關夏天景象及天氣變化的錄像帶、圖片(人手一份)、實物投影機、字卡、散文詩錄音帶。

活動方法:

觀察分析法、直觀表達法、激發法、辨別法。

活動過程:

1、瞭解夏天的景象及天氣特徵。

讓幼兒自由表述夏天的特徵。教師指導語: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有什麼感覺?小動物、植物和天氣又會是什麼樣子?

2、幼兒根據圖片自編詩歌。

教師指導語:還記得前幾天我們去找夏天嗎?現在你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圖片,請你們用好聽的話將它們編在一起。幼兒自由粘貼有關夏天的圖片。打開實物投影機,請部分幼兒編排講述。

3、欣賞散文詩並進行比較。

肯定幼兒的創編成果。請幼兒對比和欣賞散文詩《夏天》並提出問題:這首散文詩和你們編的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它是怎樣説夏天的?與錄像帶結合再次欣賞。

4、活動延伸 學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出示字卡,進行識字教育,用圖片製成小書《夏天》,進行創編活動。

各領域滲透

1、科學:雲、閃電、雷、雨的形成;科學實驗:缺水的花草等。

2、藝術:畫夏天、歌曲《夏天的雷雨》。

3、健康:夏天到了應該怎樣保護自己,學游泳。

生活中滲透 户外散步時讓幼兒感受和講述夏天的氣息。

環境中滲透 環境佈置:夏天到了。

活動評價。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元,角,分。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微,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遊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重點:

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活動難點:

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面值。

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

2、學具: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教法:

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遊戲法,操作法

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

(1)、教師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為人民幣,它分為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知道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國微)幼兒依次認識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兒一起辨認人民幣上不同的面值,瞭解它們的意思。

2、瞭解等量關係: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係。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於幾角?"

二、遊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裏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裏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瞭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後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後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後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動評價。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場,超市等地方詳細看一看大人如何購物,如何使用人民幣,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的:暖色調的認識與運用。

教學要點:以棒棒糖的形態讓孩子練習圓形的排列組合、互疊重複,同時認識、區分冷暖色彩,及掌握暖色的運用。

教學材料:水粉顏料、水粉畫工具、8開水粉紙。

教學過程:

1、觀察與思考:觀察圖片中的樹,樹有哪些主要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樹的特點,樹幹與樹枝的關係)

2、認識暖色調:認識與發現暖色調的特點?暖色調有哪些顏色(紅、黃、橙等)

3、作畫提示:選擇暖色調進行繪畫,選用白色畫樹幹,暖色畫圓形練習,表現一顆很多棒棒糖的樹。提示兒童注意圓的大小、疏密變化。

4、作業評賞:對主題突出,構思飽滿,色彩對比強烈的作業給予表揚及鼓勵。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有趣的兩面鏡

  【設計思路】

朋友出差回來,送我一面精緻的兩面鏡,我帶到教室裏,引發班上孩子的濃厚興趣。單面鏡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們非常熟悉它、喜歡它;而對兩面鏡孩子們則見得較少,但它非常有趣,它所照的物體成像有不少的變化,有趣、易觀察又好操作,是科學活動的好素材。興趣是幼兒自覺學習和發展的動機力量,鑑於此,我生成並設計了《有趣的兩面鏡》這一教學活動,旨在通過對兩面鏡的成像操作,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發展探索、觀察、思維以及表達的能力。

  【活動目標】

1、觀察兩面鏡夾角的變化所帶來的物體成像數量的變化。

2、嘗試記錄兩面鏡成像的現象。

3、樂意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1、一面大的兩面鏡;每人一面單面鏡、兩面鏡、各種立體小玩具。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瞭解單面鏡的成像現象。

(1)教師組織幼兒自由地照小鏡子。

師:“小朋友們長得真可愛!老師今天特意為每一位小朋友準備了一面小鏡子,讓朋友照一照自己可愛的樣子。看一看,你在小鏡子裏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麼呢?”

(2)幼兒同伴間相互交流。

師:“你發現鏡子裏有幾個自己?”

2、探索兩面鏡有趣的物體成像現象。

(1)認識兩面鏡,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師:“今天老師除了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面小鏡子外,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另一種鏡子,你們看,它像什麼?它是怎樣做成的?”(出示特大的兩面鏡)

(2)師:“這種鏡子就叫兩面鏡。它非常好玩!可以慢慢地打開,還可以。慢慢地合起來。”(老師邊講邊演示)接着老師邊看邊作驚訝狀説:“咦!這兩面鏡真好玩!還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我在兩面鏡裏看到了什麼有趣的現象呢?”

(3)師:“那我究竟看到了什麼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請小朋友把你們桌子上的兩面鏡拿起來玩一玩,看一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呢?”

3、幼兒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兩面鏡成像的有趣現象。

(1)幼兒照兩面鏡,老師觀察指導。

(2)組織幼兒相互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在兩面鏡裏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和一面鏡子裏照出來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

4、幼兒第二次探索,進一步感知兩面鏡有趣的物體成像現象。

(1)幼兒用各種立方體小玩具和兩面鏡玩一玩,進行探索,教師注意觀察和指導,並鼓勵幼兒相互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發現了這麼多有趣在現象。其實,兩面鏡還會變更多的戲法呢!看,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小玩具,請小朋友用這些小玩具和你的兩面鏡一起玩一玩,看看你們還能發現什麼更有趣的現象?”

(2)組織幼兒交流探索的結果。

師:“剛才,小朋友用小玩具和兩面鏡一起玩了玩,又發現了什麼更有趣的現象呢?”

5、幼兒第三次探索,感知兩面鏡夾角的變化所帶來的物體成像數量的變化並記錄結果。

(1)教師鼓勵幼兒繼續探索並記錄,教師注意觀察和指導。

師:“我們的小朋友可真能幹,又發現了這麼多有趣的現象。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把這些有趣的發現給記錄下來。那麼,該怎麼記,記在哪呢?請小朋友看黑板上的這張記錄表。”

(2)教師介紹記錄表格:“第一行是兩面鏡的標記。第一個圖是兩面鏡完全打開時的標記(邊講邊演示);第二個圖是兩面鏡合攏時,張口大一點兒的標記;第三個圖是兩面鏡再慢慢合攏,張口小一點兒的標記。這第二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給小朋友記錄用的。如果,你是用小魚跟兩面鏡玩的,你就在第二行的第一個空格里面畫上小魚的標記,然後根據上面的標記,看看小魚在這種情況下(指第一標記)小魚像的數量是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分別指第二、第三標記)小魚像的數量又是多少?然後,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可以用數字表示,也可以用畫圖來表示。下面,請小朋友去試一試,邊玩邊記錄吧。”

(3)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單,組織幼兒講述記錄結果。

師:“你是用什麼跟兩面鏡玩的?發現了什麼規律?”

6、將幼兒作業記錄裝訂成冊,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玩兩面鏡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探索出當兩面鏡完全打開的時候,物體像的數量最少,只有一個,當兩面鏡慢慢合攏的時候,物體像的數量就越來越多,並把它記錄下來。現在,老師把小朋友的記錄裝訂成一本書,取名叫“我們的發現”,在教室掛起來,好嗎?”

  【活動評析】

幼兒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問題有着天生的好奇和探究慾望,《有趣的兩面鏡》就是因幼兒的興趣生髮出來的。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誘發幼兒的認知衝突,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和猜想。幼兒有了猜想和問題,併產生想尋求答案的願望,主動探究才會進入真正的準備狀態。接着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我指導他們通過自身的探索,對兩面鏡進行感知、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其間,我尊重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積極正確評價每一個幼兒的探究行為,對認真探索、積極動腦的幼兒加以肯定和表揚;對能力差的、依賴性較強的幼兒總是給予鼓勵的支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進一步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探究活動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在探索中得以充分發揮,目標大成度高。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空氣在哪裏

活動名稱:空氣在哪裏活動目標:

1、讓幼兒親自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無色、無味,到處都有。

2、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慾望和興趣。

  活動準備:

魚缸(內盛水)、玻璃杯、手絹、幼兒每人一個塑料袋、每組一瓶水、若干吹起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塊等。

  活動過程:

1、小實驗:手絹為什麼不濕?

(1)教師舉起玻璃杯,請幼兒看被子裏有東西嗎?(沒有。是空的)(2)杯子裏真的沒有東西嗎?(教師把手絹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壓入水下)請幼兒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3)到底濕了還是沒有濕?我們拿出來看看。(教師拿出手絹,請幼兒摸一摸,手絹沒有濕)。

(4)手絹為什麼沒有濕呢?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裏有什麼東西擋着不讓水進去呢?(請幼兒討論,説説原因)。

(5)教師進行第二次實驗,將杯子壓入水下後傾斜,使氣泡冒出。

(6)引起幼兒注意:哎呀!什麼跑出來了?

(7)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8)請一個幼兒拿出來看看,到底濕了沒有?讓大家都來摸一摸。

(9)再請幼兒討論,手絹為什麼濕了?

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空杯子裏為什麼會跑出泡泡來?第一次實驗有泡泡嗎?杯子裏是空的嗎?

小結:第一次手絹沒濕是因為空氣在杯子裏,水進不去。第二次杯子傾斜空氣跑出來,冒出氣泡,水就進去了,手絹也就濕了。

原來杯子不是空的,裏面裝滿了看不見的空氣。當空氣在水裏變成了氣泡,我們才能看見它。

2、找空氣(操作)。

什麼地方還有空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給幼兒提供充氣玩具、塑料袋、塑料管、水盆、土塊、磚塊等材料)。

(1)指導玩充氣玩具的幼兒,想辦法讓它癟了,再讓它鼓起來,從而感知充氣玩具有了氣就鼓鼓的,沒有氣就癟了。吹進氣一壓軟軟的,打開蓋子對着臉擠一擠,涼颼颼的。有風,是空氣跑出來了。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它。

(2)指導玩塑料袋的幼兒離開座位四散到教室前後、各個角落"抓空氣",讓幼兒用塑料袋把空氣變成可看到的氣包。

(3)指導玩塑料管的幼兒(每人一個),往水中吹氣可看見許多泡泡,從而得知人身體裏也有空氣。

(4)指導幼兒想辦法看看土塊、磚塊裏有沒有空氣。

3、讓幼兒走出教室找一找,什麼東西里、什麼地方還有空氣。

4、教師小結,並結束活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養成打招呼的好習慣。

2、讓幼兒知道打招呼的方式又哪些。

活動準備

各種打招呼的圖片,教學用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老師和小朋友們問好。

1、教師上前和每個小朋友握手進行問候“妮妮好、皮皮好、樂樂好……!”

2、教師提問“小朋友老師剛才在做什麼呀?”(握手)

3、教師“嗯,握手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握手不能亂握,要用自己的右手握對方的右手,動作要輕,不能攥的太緊,時間不能太長,而且一般都是女士先伸手,男士不能先主動握女士的手,這樣不禮貌。”

4、教師“那你們知道人們之間為什麼要打招呼嗎?”

5、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6、教師小結:打招呼是為了表達感情,表示禮貌。這樣人們就會快樂,願意在一起,可以説話聊天,一起吃飯,學習等等。

7、中國人除了喜歡用握手的方式打招呼,老北京人們見面時用膝蓋碰對方的膝蓋,表示問好。首先兩個教師進行演示。

8、請幼兒兩個人一組,對中國打招呼的方式進行討論和表演。

二、教師出示外國人打招呼的圖片。

1、教師出示:兩個英國人一男一女以吻手的方式打招呼的圖片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他們在做什麼?”(叔叔在親阿姨的手)

3、教師“那你們知道叔叔問什麼要親阿姨的手嗎?”

4、幼兒自由發言,説出自己的看法。

5、教師“你們看他們是中國人嗎?”(不是,是外國人)

6、教師“恩,他們是英國人。他們國家在男士碰到女士的時候,打招呼的方法,就是要求男士要吻女士的手被,吻一下,輕輕拿起女士的手還要輕輕的放下。這是英國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的方式。”

7、教師邀請幼兒上前表演英國人打招呼的方式。

8、教師出示:兩個毛利人一男一女在以碰鼻子的方式打招呼的圖片。

9、教師:“這是兩個毛利人,小朋友知道他們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了吧?”(在打招呼)

10、教師“恩,這個國家的人和英國人又不一樣了,他們喜歡在打招呼的時候,相互碰碰對方的鼻子,但同樣要輕,不然鼻子就要出血了。”

三、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象、創造還有那些可以打招呼的方式。

1、教師“小朋友們,現在就請你們開動腦筋,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打招呼的方式好不好。”

2、幼兒兩兩一組互動交流,教師邊參與邊觀察。

3、小結:請小朋友説説你創造了哪些打招呼的方法?

四、播放音樂伴奏《找朋友》。

教師“讓我們一起邊唱邊來找朋友,到了“敬個禮”的地方我們要把詞改掉,換成其它打招呼的方式,每次都不能一樣哦!看誰變得多,朋友認識的多。”

五、活動延伸:瞭解一些國家和民族飲食方面和中國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