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10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並發現疊高的方法。

2、嘗試與同伴一起探究如何“疊高”,初步體驗探索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故事畫面。

2、積木、多種材質小棍棒、紙製隔板、懸掛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人,引發好奇

1、介紹故事名稱《月亮的味道》。

2、談談説説動物們猜想月亮是什麼味道。

二、觀察畫面,發現疊高的方法

1、有一天,一隻小海龜決心去摸摸月亮、嚐嚐月亮的味道。它找到一座高高的山,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龜還是夠不着。於是海龜叫來了許多動物朋友,它們用什麼辦法去嘗月亮的味道呢?(發現疊高。)

2、討論:

(1)小海龜為什麼要趴在最下面,它的竅門是什麼?(四條腿縮進身子裏,就像一塊大石頭,可以讓大象站穩)

(2)大象是怎樣在海龜背上站穩的?(四條腿併攏)

(3)長頸鹿怎麼低下頭,它的好辦法是什麼?(可以讓斑馬把兩條腿站在它的脖子上)

(4)獅子和斑馬為什麼要換方向站?(使兩邊重量差不多)

(5)小猴子和老鼠又有什麼竅門?(站立起來)

3、“咔嚓!”老鼠掰下了一片月亮,咬一口,冰冰涼涼的,就像雪月餅一樣。它把這片月亮分給朋友們一起品嚐,大家都覺得,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值了!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操作要求:

(1)設置模擬月亮的高度。

(2)兩人一組,合作運用積木進行“疊高嘗月亮”的遊戲。

(3)可適當選用紙板小棒等輔助物。

(4)在規定的時間內疊高,以夠到月亮為勝。

交流各組疊高的方法:有沒有用到動物朋友的辦法?還用到哪些新方法?談談各自的體會(例如:小心輕放,輪換搭建,共同商議判斷擺放的位置等)。

2、第二次探索。

(1)月亮跳了一下,即升高月亮的高度,談論:怎樣才能利用現有的材料夠到月亮?(啟發學習他人的好辦法繼續嘗試)

(2)想一想:還能不能找到別的竅門?

(3)在操作過程發生問題時思考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四、交流體驗

1、疊羅漢能疊那麼高,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沒有失敗過?最後是放棄還是繼續下去?

3、過程中是怎麼進行合作的?有沒有商量過?為夠到月亮而高興,體會大家一起搭建時必須互相商量和配合才能成功。

活動反思:

一、要注重引導,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教學從讓孩子觀察現實中月亮圖片開始,引出孩子對月亮味道的思考,把孩子從現實帶人到想象的天地中。“月亮是什麼味道的?”第一個孩子的回答很讓人驚喜“是月餅味道的。”而面對接二連三“草莓月餅味道”“檸檬月餅味道”,我給予肯定的同時沒有及時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導致對月亮味道的想象由驚喜變成了單調。在對水裏的月亮是什麼味道的想象過程中,孩子的回答都顯得那麼理性,“水裏的月亮是沒有味道的。”“它是月亮的影子,是假的。”“水裏的月亮是白開水味道的。”“是冰冰的、涼涼的。”,我提問了很多學生,試圖從他們中間找到富有童趣的聲音,但一個個的回答都是那麼的現實。這又一次讓我意識到,現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童趣和想象力,在這個充斥着電視、電腦等畫面感十足的信息時代,孩子見得多了,想得少了,過早的成人化了,童年都缺少了童趣。而課堂上,面對孩子們沒有童趣的回答,我應該要抓住這次的機會去激發、引導他們展開想象,但可惜沒有及時抓住這次機會。

二、要注重想象,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

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面對這個問題老師要做的就是儘量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和機會。每一本繪本都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好素材,《月亮的味道》中“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封面上的圓月怎麼變成了封底上的彎月?”“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故事的最後,在小魚和月亮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等等,這些都可以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在設計教學時,整節課我為孩子創設的最大的想象空間是水裏的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小魚和月亮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請學生髮揮想象説一説,畫一畫。我考慮到了故事的延續性,覺得這樣順着故事的發展繼續往下想象是比較合理的,但忽視了在這樣的空間裏學生想象的餘地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思維受水的侷限,在他們的認知裏水就是沒有味道的,水裏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小魚是吃不到月亮的,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孩子的想象空間就變小了。正如課後研討時老師們提到了,如果改成你如何到月亮上去,去嚐嚐月亮的味道,可能面對這樣的情境,學生想象的空間會更大。

三、要注重語言訓練,培養孩子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學時就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時,我就重視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把話説完整,要注意觀察,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繪本《月亮的味道》和大多數繪本一樣,故事的發展中情節都是相似的,文字表達上只存在個別差異,這就成為了訓練學生語言的好素材。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語言表達適合從模仿開始,因此在教學《月亮的味道》時,我引導學生邊觀察圖畫邊聽我緩緩講述故事中小海龜和大象的情節,學生在兩次聽到小動物相似的話和月亮相同的反應後,就能自發的模仿繪本中的語言,然後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就漸漸變成了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用繪本語言進行講述。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小老鼠自己吃到月亮後是怎樣做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把“分享”的美好播種到了大家的心裏,分享會讓人感到快樂、幸福,心裏會甜甜的。體會到了分享的美好,我又讓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有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小動物們的團結,團結合作堅持不放棄,努力過後品嚐到了最美味的月亮,才有了擠在一起美美睡覺的温馨一幕。希望這次的繪本課後能將“分享”和“團結”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裏,在今後的行動中發芽開花。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衞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衞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動物之最",體驗交流分享的樂趣。

2、知道各種"動物之最",積累相關經驗。

3、主動探索"動物之最"的問題,積極尋找答案。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動物之最"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動物之最的話題。

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猜一個關於動物的謎語: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牆,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小朋友們猜出來了嗎?

提問:小朋友們真聰明,答案就是長頸鹿,你們知道長頸鹿為什麼長得這麼高嗎?它長這麼高有什麼好處嗎?

小結:長頸鹿是動物王國裏面長得最高的小動物,它長長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遠,很快就能發現敵情,這樣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還能吃到大樹頂上最新鮮的葉子呢!

二、辯論的形式,説説幾個"動物之最"

1、提問:你們知道最重的動物是哪一個嗎?幼兒辯論。

小結:(出示圖片),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動物,平均有26米長,平均體重有150噸。

2、提問: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動物是什麼嗎?幼兒辯論。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獵豹)獵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他的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相當於高速行駛的小汽車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測:有一種動物活了152年,據科學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歲呢!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中的老壽星(出示海龜龜)

三、出示一些"動物之最",幫助幼兒認識瞭解簡單介紹飛的最快的昆蟲,最小的鳥,最大的鳥,遊得最快的魚,最厲害的恐龍(依次出示澳大利亞蜻蜓,蜂鳥,鴕鳥,旗魚,霸王龍的圖片)

小結:今天我們看來好多的動物之最,有最重的藍鯨,跑的最快的獵豹,最大的鳥鴕鳥,最長壽的烏龜,飛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鳥蜂鳥,最大的鳥鴕鳥,遊得最快的魚旗魚,最厲害的恐龍霸王龍。

四、分組搶答遊戲,鞏固學習到的知識遊戲規則:將幼兒分成3組,舉手回答知道哪些動物之最,哪個小組回答正確的次數最多的獲勝。

教師小結講評。

附:

(1)脖子最長的動物是:長頸鹿;

(2)鼻子最長的動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長的動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動物是:獵豹;

(5)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動物是:河馬;

(7)唱歌最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活動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總體説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一)中1~10的數卡(2~3套),教學掛圖(四)中小動物樓房。

2.學具:操作材料,1個空白信封,鉛筆。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數字,你在哪裏見到過數字?它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2、引導幼兒從時鐘、電話、汽車站牌、商品標價等多方面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瞭解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你家的門牌號碼有數字嗎?門牌號碼上的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如果我們家中的地址沒有數字,會發生什麼問題?

2、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四)及信封,以“小狗郵遞員來到小動物樓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給誰”為由,引導幼兒討論分析原因。

三、討論明確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隔壁鄰居家的門牌號碼及樓上和樓下鄰居的門牌號碼又是多少。教師隨幼兒的講述進行記錄。

2、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門牌號碼,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師:你知道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1、討論: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為什麼前面的數字都是4呢?為什麼小朋友的家是401,樓上是501,樓下是301呢?為什麼後面的數字都是一樣呢?

2、引導幼兒發現門牌號碼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後面的數字則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401、501樓層不一樣,位置一樣,401、402樓層一樣,位置不一樣。

五、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

1、教師出示“小動物樓房”的作業單,交待設計門牌號碼的規則與要求。

六、 教師:看看小動物住在新樓房的哪一層?然後為每家設計門牌號碼。每家的號碼不能相同,要讓別人能從門牌號碼中看出每隻小動物住在幾樓,誰和誰是隔壁鄰居,誰和誰是樓上樓下的鄰居。

1、幼兒為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教師對出現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和幫助。

七、展示佈置設計結果,相互學習同伴間的各種設計。

1、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門牌號碼展示在絨板上,並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

2、觀察個別幼兒的作業單。

八、教師:這幢樓房都有哪些門牌號碼?它們一樣嗎?從門牌號碼中能夠看出××(如小狗)住在幾樓嗎?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隔壁鄰居?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樓上樓下鄰居?

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設計的門牌號碼,感受數字在表示門牌號碼時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好門牌號碼的一幢幢樓房組成一個小區,引導幼兒為整個小區內的每幢樓房設計樓號。

活動反思:

一開始我選擇的是情境導入,但其實數學領域的目標更多的是讓幼兒熟悉身邊的事物,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有趣。所以第一個環節我認為設置談話導入更能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也很感興趣,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各個樓房的層數、第幾間。但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示一棟樓房,並標明樓房的層數、第幾間的座標,讓孩子自己獨立看座標寫出各個小朋友所住的樓層及第幾間時,有個別孩子把樓層的層數與第幾間的先後順序寫反了。

我認為在活動中應該更多的讓幼兒去了解門牌號的作用,認識門牌號、理解門牌號的意義。而不是急於讓幼兒一定要掌握門牌號數字的意義。還可以引導幼兒找出門牌號的規律,門牌號數字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規律。

每一次的活動都是在鍛鍊自己,讓自己發現更多的不足之處。也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的旋律和AB結構,並能創造性的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做爆米花的過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得情趣。

3、愉快地、積極地參與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能創造性的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做爆米花的過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2、教學難點: 區分音樂AB結構。

三、活動準備。

音樂、微波爐、玉米粒、盆子。

四、活動過程。

(一)簡短談話,激發興趣。

1、出示玉米粒,把玉米粒放進微波爐,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孩子認真聽聽微波爐裏的聲音變化。

3、請幼兒品嚐爆米花。

(二)感受音樂,引發聯想。

1、欣賞音樂。

師幼共同欣賞音樂,教師根據音樂段落出示爆米花製作的過程圖片,讓幼兒充分體驗音樂A-B式的結構。

2、引發聯想。

師:聽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

師:你知道玉米粒是怎樣爆成爆米花的了嗎?(請幼兒説説自己的看法)

師:玉米粒在沒爆之前是怎樣的?那是怎樣慢慢變成爆米花的?你可以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現?(幼兒自由表現)

(三)傾聽音樂,自由表現。

1、自由表現。

教師播放A段音樂請幼兒表現玉米粒變爆米花的過程。

2、討論創編。

師:玉米粒在微波爐裏是怎樣轉?

師:爆米花爆開時還可以怎樣表現?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試試看。

教師播放B段音樂請表現幼兒爆米花轉動過程過程和爆開的樣子。

(四)完整表演。

幼兒跟隨音樂完整地表現爆米花的全過程。

(五)結束活動。

把爆米花帶回去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教學反思。

我組織的是大班音樂活動《爆米花》,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首先,新《綱要》中提出:“讓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本活動正是貫徹了綱要的這一精神,讓孩子在音樂中盡情地創作和表現,體驗其中的樂趣。

其次,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首先讓孩子通過視覺、嗅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去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多種形態,為後面的創編活動作鋪墊。然後用圖譜配合音樂幫助孩子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再設計學做爆米花的情境引導幼兒創造性的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爆米花的過程和造型。最後讓幼兒隨音樂大膽表現,自由創編。

第三,活動中,我注意積極引導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讓孩子隨音樂創造性地自由表現,而不是把孩子變成機械式的技能訓練,讓他們充分的體驗到了創造表現的樂趣。

雖然我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但是有不足之處,比如:對孩子的能力和各方面的情況都瞭解不夠,有些孩子雖然能夠根據音樂的變化而變化動作,但有些孩子還是要經過提醒,説明還是有小部分的孩子不太熟悉音樂結構,需要在今後教學工作中加強音樂欣賞以及創編動作方面的教學。

在我上完這節課的時候,專家指出幼兒在看微波爐爆爆米花的過程時用時過長,而且微波爐裏的光線太黑,應該把燈都關了,讓孩子更仔細地觀察,效果會更好。專家還指出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放手不夠,經常要求孩子們做完動作後就坐回小椅子,怕孩子會亂。我在活動過程中確實存在這些問題,怕放手,特別是在進行啟發式的提問或對孩子評價時怕孩子太亂,會聽不清楚我説的話,不按要求去做。在今後的活動中我還要不斷總結提高,學會如何大膽放手讓孩子自主的學習,做到收放自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快樂和重要。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自制小動物若干、錄音機、故事磁帶、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知

1、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看幻燈

2:誰在快樂的飛翔?

大河馬分別遇到了青蛙、鴨、松鼠,它們會説些什麼?

(小動物想飛上天,大河馬請來好朋友天鵝,乘它們上天。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

5、大河馬幫助青蛙、松鼠,它們全都飛上了藍天。

二、啟發、想象

1、小動物都飛上了於,大河馬的心裏會怎麼想呢?

2、大河馬會很高興的。(因為它幫助小動物飛上了天)

大河馬不高興。(它很孤單)

大河馬心裏有點不高興,臉上笑嘻嘻的。(它看到小動物飛上了天很高興,自己沒有飛上天有些難過。)

3、大河馬會對小動物説什麼?

4、小結:小朋友説得真對,大河馬幫助小動物飛上了天心裏真這興。可是,它又有一點不開心,它想,要是能和小動物一起飛上天玩,那多好呀!

5、教師提問:小動物在幫大河馬想辦法了,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好辦法呀?

6、幼兒自由結伴討論,老師傾聽、指導,啟發幼兒想象,幫助大河馬飛上天。

7、小朋友想了許多好辦法,誰先來告訴大河馬?

(乘飛機、把大

河馬變小坐着氣球上天、乘熱氣球上天、裝上翅膀等等)

8、教師驗證:小朋友想了這麼多的辦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來試試!老師運用動物圖片。

大河馬乘熱氣球飛上天。

用蹺蹺板把大河馬送上天。

大河馬裝上兩個翅膀飛上天。

老師也幫助河馬想出一種辦法,讓大河馬坐大鳥飛上天。

9、我們想出了這麼多的辦法,小動物想的是什麼好辦法呢?

三、體驗、交流

讓幼兒自由表達自己所見、所想。小動物讓大河馬吹很多很多氣球,把氣球都系在一起,大河馬拉着就能飛上天了。

2、小結:一個氣球力氣太小了,許多氣球紮在一起就能把胖胖的河馬送上天。多虧小朋友和小動物幫忙想辦法,現在大河馬也飛上了天,它真高興啊!它要謝謝小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名稱:三隻想生病的小狗

活動目標:

1.欣賞和理解故事《三隻想生病的小狗》,懂得關心家人

2.能大膽、積極地參加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老師裝作咳嗽幾聲説:今天老師生病了,真不舒服。小朋友有生過病麼?你們覺得生病怎麼樣?想不想生病啊?

2.故事裏有三隻想生病的小狗,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為什麼想生病啊?

二.聽講故事《三隻想生病的小狗》

1.從“灰狗媽媽有三個寶寶”到“有媽媽陪着還有好吃的”

提問:哪個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三隻小狗為什麼想生病?

2.繼續講述故事,“三隻小狗覺得生病真好”到“媽媽只好去買”

提問:三隻小狗真的生病了,灰狗媽媽是怎麼照顧他們的?

3.教師:灰狗媽媽一會要給三隻小狗喂藥,一會又要給三隻小狗買好吃的,灰狗媽媽真是辛苦啊!

4.從“三隻小狗病好了”到最後。

提問:小狗的病好了,灰狗媽媽怎麼樣了?灰狗媽媽為什麼會生病呢?三隻小狗這樣做對嗎?

:小朋友們淋雨受涼會使我們生病,因為照顧小狗而勞累的媽媽也會生病,我們要保重自己的身體,不能淋雨受涼,不能給爸爸媽媽添麻煩。

三.討論、提問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與幼兒圍繞掛圖的畫面進行討論。

2.提問:

(1)夜裏,三隻小狗發燒了,灰狗媽媽在幹什麼?

(2)灰狗媽媽生病住院了,有一天三隻小狗帶了水果去給媽媽吃,他們都帶了什麼水果?水果是從哪裏來的?

(3)灰狗媽媽出院的時候,三隻小狗對媽媽説了什麼?

3.聯繫實際,引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問題:

(1)你喜歡三隻小狗嗎?為什麼?

(2)你想不想生病?為什麼?

(3)平時我們生病了,我們的媽媽是怎麼樣照顧我們的?

(4)媽媽對我們那麼好,我們可以幫媽媽做些什麼呢?

活動延伸:我們都有一個好媽媽,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給媽媽添麻煩,而且要懂得關心家人,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用AAB排序規律為媽媽設計項鍊。

2、表達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重點與難點:

用AAB排序規律為媽媽設計項鍊。

活動準備:

1、知道媽媽的生日。

2、掛曆一份、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説媽媽生日

幼兒交流,説説自己媽媽生日是幾月幾日?

小結:通過交流,每個人不但知道了自己媽媽的生日,還知道了其他小朋友媽媽的生日。

二、送媽媽禮物

1、媽媽過生日了,你會送媽媽什麼禮物?

小結:過生日可以送給媽媽很多很多禮物,可以自己折花、也可以給媽媽買蛋糕唱生日快樂歌、還可以抱抱親親媽媽。

過渡語:一位小朋友的媽媽要生日了,她為媽媽親手串了一根項鍊。

2、項鍊美嗎,為什麼?

小結:項鍊很美,因為項鍊上有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排列的很整齊,是有規律排列的。又是小朋友自己親手製作。

3、幼兒觀察討論項鍊是如何有規律的排列。

小結:要想讓項鍊上漂亮,一定要有規律。

三、設計項鍊

為自己的媽媽設計一根項鍊,要求項鍊一定要有規律。

1、幼兒用AAB的排序規律為媽媽設計項鍊。

2、你是怎麼樣給項鍊排列的?

活動延伸:

1、媽媽生日除了送項鍊,還可以送什麼禮物?

2、在個別化學習過程中,可以按照AAB的排序規律給媽媽設計蛋糕等。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設計層層遞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數學活動生活化、遊戲化”為主旨,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將抽象的按規律排序具體化、生活化,從而幫助幼兒輕鬆的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給媽媽製作生日禮物,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團結協作、關注他人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

3、複習鞏固10以內的加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數字卡若干、10以內的加減題卡、電話號碼聯絡卡、鉛筆、橡皮若干。

活動過程:

1、玩遊戲“碰球”,複習10以內數的組成。

教師:“我們來碰球,我的球和你們的.球合起來是10、9、8、7、6、5等等。”

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速度相應地加快或放慢。

2、請幼兒説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並用數字卡排出來。

教師請個別幼兒對每個數字編出相應得數的加減算式。

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幼兒園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對每個數字編出相應得數的加減算式。

3、分組遊戲“打電話”。

⑴教師為每組幼兒提供一張電話號碼紙,每名幼兒答一道題,把得數寫在下排空格內,完成後傳給下一位幼兒,最後一名幼兒報出完整的電話號碼。

⑵每次遊戲後,師生共同檢查號碼是否正確,鼓勵那些完全正確的那一組。

⑶然後更換號碼紙,繼續遊戲。

4、利用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來設計試題卡,與同伴互相交換進行口算,看誰能正確地説出對方家的電話號碼。

5、延伸活動:

請幼兒各自把自己好朋友的電話號碼記錄下來,並經常聯絡。

把電話號碼紙放到“數學區”,幼兒利用區角活動時間進行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進行完10以內加減法之後進行的,結合《我要上小學了》這一主題,組織本次活動的意義不但變相地複習10以內加減法,也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情感交流的平台。孩子們就要離開幼兒園了,就要分開到不同的小學去了,離別之情不言而喻。為了以後更好地聯繫,分別記一下好朋友的電話號碼是很有必要的。

此次活動在紅纓教材《幫我學數學》的指導下,以遊戲的方式進行的。這次活動就是在遊戲中複習10以內加減法。教師平時會列出算式要求幼兒把得數寫出來,而這個遊戲是要求幼兒看着得數説出算式,所以訓練幼兒能夠靈活運用學過的加減法知識,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

利用電話號碼來説出算式題,剛開始孩子們感到不太適應,但慢慢地孩子們思維變得活躍了,感興趣了。孩子們對10以內加減法掌握的熟練程度決定着他們出題的速度的快慢。

在遊戲過程中,需要幼兒具有共同協作能力。而幼兒在此次活動中,互相鼓勵、互相加油的品質讓我非常感動,在有的幼兒出題比較慢時,孩子們會不斷給他鼓勁,並衝他伸出大拇指,相信他很棒!得到鼓勵的幼兒就能很快説出來了。孩子們這種協調合作能力是難能可貴的,對於這種精神,我大大表揚了他們,我希望這種精神在各種活動中都能得到很好地體現與發揚!

小百科: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生蛋和熟蛋的特徵,

2.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並用標記區分生蛋和熟蛋。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並用標記區分生蛋和熟蛋。

活動準備:

電筒、生雞蛋和熟雞蛋人手一個、鞋盒若干、盆子

活動過程:

一、猜測生蛋和熟蛋

1.師: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可是它不小心弄混了,要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它,猜一猜哪一個是生蛋寶寶?哪一個是熟蛋寶寶?

師:在猜之前我先要考考大家,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那誰有好辦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呢?

幼: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搖一搖,轉一轉(教師同時將這些辦法記錄在記錄表上)

2.幼兒探索操作,並請幼兒交流自己是用什麼好辦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教師用標記記錄下來。

二、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

師:現在海寶要用好辦法來做實驗,並且要把實驗的結果用標記貼在蛋上,做區分。

1.搖一搖,通過感官感知生、熟雞蛋的不同

師:海寶先邀請兩個蛋寶寶都要開始玩搖搖樂的遊戲,請每個小朋友拿好自己的兩個蛋寶寶,仔細的聽一聽?

要求:請你輕輕地從盒子裏取出蛋寶寶,然後放在耳邊搖一搖,聽一聽!有聲音的蛋寶寶就貼上五角星,把它和另一個蛋寶寶區分開來!先完成的小朋友做好,老師就知道你已經完成了。現在輕輕開始!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視,操作過後教師指導一名幼兒演示操作

師:請你來説一説你感覺到1號蛋寶寶是怎麼樣的?2號蛋寶寶呢?(1號蛋是晃動的,有聲音的;而2號蛋是不晃動的,沒有聲音的)教師把結果記錄下來。

師:那我們先給會發出聲音的1號蛋寶寶貼上五角星吧!

2.照一照,利用光線區分生蛋熟蛋的不同

教師請幼兒來示範電筒的使用方法

師:接下去海寶邀請來小電筒,等一會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大電筒,請你小心的把蛋寶寶放在電筒上,而且要用身體把光線擋起來,仔細的看一看,哪一個蛋寶寶是透光的!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先給透明的那個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幼兒小組操作,討論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誰來説一説?(引導幼兒發現透光和不區別)

在投影一下,教師驗證幼兒的發現:原來1號蛋寶寶是透光的,2號蛋寶寶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教師記錄下來)師:好,那我們給透光的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3.轉一轉,通過旋轉區分生蛋和熟蛋

師:接下去海寶要請兩個蛋寶寶進行轉圈比賽了,看一看,他們誰的本領大!

要求: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盒子,所以請你把你的蛋寶寶分別用小手讓它轉動起來,看一看哪一個轉的快!就把五角星送給他。

幼兒小組操作:將生蛋和熟蛋分別放在桌上的盒子裏,然後讓幼兒用手轉動雞蛋,並在會轉的雞蛋貼上五角星,教師在旁指導。

師:你發現了什麼?幼:一個雞蛋寶寶轉的很快。

師:現在我們看一看記錄表,他們搖的時候有聲音,在電筒下看是透光的,請你們來猜一猜,這些蛋寶寶是生蛋還是熟蛋呢?

幼:生蛋,因為生蛋寶寶裏面是液體,所以會發出聲音,看上去透明的,而且轉的很慢。

4.教師將貼有兩個五角星的1號蛋敲開,放在盆子中,驗證猜測,並小結:原來,生蛋裏面是液體,搖一搖會發出聲音,照一照,看一看會透光,轉一轉能夠轉的很慢,有這些特徵的蛋就是生蛋。

那誰來説一説,有哪些特徵的是熟蛋呢?

幼兒驗證自己的蛋寶寶,猜測正確的幼兒舉手。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這麼多方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在生活當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回家你可以試給爸爸媽媽看一看!

活動延伸:

請幼兒撥蛋並品嚐熟蛋。

活動反思: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意在創設一個情境,讓幼兒在猜測中激發起興趣,但是提的問題不是很到位,應該更改為“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在不敲碎蛋寶寶的情況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你有什麼好辦法?”,將“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問題去掉,猜測過後,可以根據教師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判斷是否可行,從而在第二環節添加一個步驟,幼兒自由探索,並且交流“你會有什麼發現?”在環節二中,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為三個小操作,第一個操作幼兒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而在第二個操做中,活動中我使用了幼兒操作代替教師教的辦法,但是發現不可行,還是需要教師教幼兒使用電筒,並且,如何照一照雞蛋,從而有利於幫助幼兒操作探索,並且省去了臨時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環節;在第三個操作中,同樣也發現了幼兒轉的時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像教師一樣雙手轉雞蛋,但是有的幼兒是單手轉雞蛋,從而導致熟雞蛋沒法轉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請一名幼兒上前來掩飾轉雞蛋的方法,讓幼兒從中發現在轉圈比賽時需要我們用力轉,才能真正的比出轉圈本領大的雞蛋,因為又添設了一個再次操作的環節,所以時間有些拖沓。在討論中,其他教師也認為可以適當調整三個操作的順序,從而便於幼兒在照一照操作時,仔細的探索,在照一照時需要教師的細緻要求,如電筒的擺放位置,電筒照的時候該如何握,最好夾在腿的中間,將雞蛋放在電筒上面,而且需要用身體遮擋住其他光源,才有利於實驗成功。在第二教中,教師們都設想了多種操作的情況,從而讓幼兒更自主。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因為一時疏忽,讓幼兒也敲了生蛋,所以幼兒敲雞蛋的技能還沒學會,把蛋都打在外面了,所以在活動調整後,需要引導幼兒敲熟蛋,從而便於延伸活動品嚐雞蛋的開展。

小百科:雞蛋又名雞卵、雞子,是母雞所產的卵。其外有一層硬殼,內則有氣室、卵白及卵黃部分。富含膽固醇,營養豐富,一個雞蛋重約50克,含蛋白質6-7克,脂肪5-6克。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是人類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民樂中熱烈歡騰的氣氛,引導幼兒瞭解和喜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2、引導幼兒欣賞樂曲,分辨樂曲結構。

3、培養幼兒與同伴相互協調配合的好習慣,體驗舞龍的樂趣。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環境創設:

用綢帶、綵帶、鞭炮、龍的圖片、梭龍道具、民樂樂器(鑼、鼓、鈸等),裝飾活動室四周,營造喜慶的氛圍。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通過反覆感受音樂,感知全曲旋律昂揚,熱情洋溢,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

感知樂曲的結構。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VCD盤。

2、樂曲圖譜。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在歡快的《喜洋洋》樂曲中,教師帶幼兒跳舞進入活動室入座。

二、欣賞錄像,初步感受樂曲。

看完錄像後,教師提問:

1、你們看到錄像裏的人們在幹什麼?為什麼要舞龍?

2、我們現在也一起來學着舞龍的動作,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嗎?(再次播放錄像,幼兒自由表現)

小結:舞龍是民間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活動。每逢有重大節日、慶祝活動的時候,我們縣區都會以舞梭龍來表達歡慶。

三、再次完整地欣賞樂曲。(放音樂磁帶)

欣賞後,提問:

1、聽完這首樂曲,你們心裏有什麼感受?

2、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麼?

小結: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國著名作曲聶耳根據古老的民間樂曲《倒八板》加以改編的。這首樂曲旋律昂揚,熱情洋溢,表現一種熱鬧喜慶的氣氛,適合在歡騰熱鬧的場所播放。

3、想一想,這麼熱鬧歡騰的音樂,還可以在什麼時候播放?

(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

四、分段欣賞,深入的理解與感受。

教師:“這首樂曲有幾段?”(三段)

1、教師出示圖譜(一),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欣賞第一段音樂後,提問:“聽了這一段音樂,你感覺怎麼樣?”第一段有幾個樂句?(3個)我們給它取名為A段。圖譜一(略)

2、幼兒邊看圖譜(二)邊欣賞第二段音樂後,教師提問:“第二段音樂和第一段音樂相似嗎?”聽了這一段音樂感覺怎麼樣?我們給這一段音樂取名為B段。

圖譜二(略)

3、幼兒邊看圖譜(三)邊欣賞第三段音樂後,教師提問:“這一段音樂與第幾段音樂相似?(A段)有哪兒不一樣嗎?”(結尾部分)第三段音樂有幾個樂句?(4個),我們給它取名為C段。

圖譜三(略)

4、教師小結:《金蛇狂舞》分三段:A、B、C段。

五、整體欣賞,自由表現。

1、過渡語: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小朋友們一定會很開心。現在請你們選擇一樣梭龍道具或是樂器,一起舞起來吧。

2、幼兒自由選擇道具,在音樂聲中大膽創作表現。(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相互合作)

活動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並能豐富音樂想象力,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素質;音樂欣賞也是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通過欣賞作品,能從中體會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抒發情懷,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節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由於它的樂曲結構是幼兒不易掌握的,於是我採用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分辨樂曲結構,幫助孩子去體驗音樂和表現音樂,解決了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另外,在進行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道具充分利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可以説孩子們已經主動投入並沉迷在音樂之中,他們在主動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將活動達到**。

整個活動都是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