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五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4W 次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五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被綁架後的自救方法。

2、能夠保持鎮定和勇敢,隨機應變。

3、提高警惕,形成用知識和智慧自救的意識。

4、能説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演習用的道具(刀、面具、警察、帽子)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背景圖,並提問。

(1)教師:仔細看看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2)引導幼兒討論畫面內容並説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圖上畫的是一名小朋友被壞人綁架的情景。萬一小朋友遇見綁架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活動展開:逐幅討論小圖上的內容。

引導幼兒觀看掛圖或幼兒用書上的小圖,並討論。

(1)觀察幼兒用書第30頁第一幅小圖。

①教師:第一幅小圖上壞人拿刀威脅被綁架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②她有沒有哭鬧,或是反抗呢?

③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④教師小結:這個小朋友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壞人,我們看到這個小朋友很勇敢,她沒有大哭大叫或是反抗,而是比較安靜。這樣做可以使壞人不傷害他。面對歹徒,記住不要哭鬧和直接反抗,否則可能被壞人打傷。

(2)觀察第30頁第二幅小圖。

①教師:第二幅小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仔細觀察圖,你有什麼發現?她這樣做有什麼用?

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壞人在開車,趁壞人不注意,小朋友將頭上的髮卡取下來,悄悄地扔出車窗外。小朋友萬一被綁架、被歹徒拉上車時,要儘量留下自己的物品、記號,方便家長和老師及警察尋找,同時要記下路線。

(3)觀察第31頁第一幅圖。

①教師:這是哪裏?被綁架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②幼兒觀察描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壞人在便利店買食物,小朋友趁他不注意,乘機跑到人多的

地方,向路過的警察(或保安及其大人)求助。如果有機會到人多的地,可以乘機逃跑,或找周圍的大人、警察求助。

(4)觀察第31頁第二幅圖。

①教師:這幅圖上小朋友到了哪裏?她在做什麼?

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警察叔叔將小朋友送到公安局,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記憶向執

勤的警察叔叔描述壞人的特徵。在遭遇歹徒時要牢記歹徒的外貌特徵以及曾走過的路線、到過的地方等情況。

(5)幼兒自由閲讀幼兒用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被綁架時自救的方法。

3、活動總結:被綁架時的自救方法。

教師:如果小朋友被壞人綁架了,首先要鎮靜,不要慌張,不要哭鬧和直接反抗,要機智應變,牢記壞人的特徵、車牌號、走過的路線等,儘量沿路留下自己的物品、記號,趁壞人不注意時跑到壞人多的地方求助等。記住一切方法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少傷害。

4、活動延伸:被綁架演習。

(此環節可在另一時間專門進行,目的是提高幼兒的應變能力。)

(1)教師:現在我們來模擬一下被綁架的情景,誰願意來試一試?配班教師扮演綁匪,主班教師扮演保安,另找兩名幼兒扮演人質和警察。

(2)讓班上幼兒分組進行演習,請其他組幼兒根據表現進行評價。

(3)教師總結:如果遇到被綁架的情況,一定要勇敢鎮定,隨機應變,想辦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以及自己的智慧保護自己和解救自己。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看法交流不同意見,合作意識和遵守規則的意識得到鍛鍊和提高,最後幼兒都達成一致觀點,壞人來了要選擇躲避 是最安全的,提高了安全意識。另外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鍛鍊和提高,目標完成了。

不足:這堂課設計主要是引導幼兒通過討論能形成自己對“遇到壞人,怎麼辦?”深入的理解。可是整堂課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1、多媒體課件不夠清楚;

2、在“智力大比拼”這個環節對幼兒組織調控欠佳,個別幼兒只顧自己説話,而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令到這個教學環節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3、在語言表達藝術方面,我急需增強;有點給大娃娃上課的感覺。

4、在教學設計上,應該更體現創新,儘量使形式多樣、有效,適合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

5、由於緊張,出現了許多不必要的肢體語言。

總之,在日後的教學中,我將吸取這次教學的教訓,從幼兒角度出發,設計出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在語言藝術上,平時多訓練自己,多聽老教師課,在教學技能上,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使自己儘快進步。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產生的危險。

2、會安全使用文具,能夠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規則。

3、通過討論,初步建立班級的文具安全規則。

4、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活動準備

常見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鉛筆等)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教師:文具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經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們知道文具使用不當會很危險嗎?下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活動展開: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

(1)教師:請小朋友翻開書的`第2頁和第3頁,仔細看看每一幅圖,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在使用哪些文具?他們使用文具的方法對嗎?

(2)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自由閲讀和講述畫面的內容,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和討論畫面內容。

①教師:老師這兒的大圖和你們書上的小圖是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都講了些什麼。

②逐一討論掛圖中相關的內容。這個男孩在做什麼?咬鉛筆會有什麼危害呢?(鉛筆不能咬,會造成鉛中毒,會把細菌等有害的東西吃到肚子裏,還會使小朋友的牙齒歪斜)③討論其他內容。

④教師小結:這幾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確,這樣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3、活動展開: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最後一幅小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畫完畫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時還應該注意什麼?

(2)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大白紙和一盒水彩筆。每組推選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請他用圖或圖夾文的方式表現大家討論的內容。

(3)幼兒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組的想法表現出來。

(5)分享各組討論內容。

4、活動延伸:張貼安全使用文具規則。

安全使用文具規則的參考範例:

(1)、使用文具時,保持坐姿端正,正確用筆。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筆尖對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畫棒、水彩筆在皮膚或衣物上亂畫。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齊。

(6)、寫完字或畫完畫要把手洗乾淨。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頭鋒利的剪刀,使用見導師咬集中將身,不能一邊説笑一邊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對着別人亂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除了用自己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還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展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通過真實的案例,我向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幼兒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發言積極踴躍。課件、圖片的運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教育。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內容:活動中的安全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增強幼兒遵守活動規則的意識,遠離不安全因素。

2、尋找教室裏的不安全因素,並貼上標記提醒同伴。

活動準備:

1、小朋友户外活動的圖片

2、紅色標記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户外活動時的圖片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玩什麼?你覺得他們這樣玩好嗎?也許會發生什麼事?

(會摔跤、會打痛、會從玩具架上掉下來等等)那你覺得應該怎麼玩,小朋友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引導幼兒大膽交流)

二、尋找教室裏不安全的因素

①師:剛才,我們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動時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的教室裏、午睡室、衞生間都有許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裏的黑板、桌椅等,裝水的茶桶等等,如果……

②小朋友兩兩結伴去尋找教室裏有什麼地方是不安全的。

③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後,為不安全的地方貼上紅色警告標記,提醒孩子注意。

三、小結:剛才,小朋友找出了許多不安全的地方,並給它貼上了紅色標記,下次小朋友看見這些紅色標記的地方就要更加註意安全,好嗎?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獨自在家的一些安全知識,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玩危險物品、不做危險動作,不亂摸電器開關等。

2、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

3、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

4、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獨自在家的一些安全知識。

2、難點: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機、磁帶、自制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導入活動

⑴生活片段事例《明明怎麼辦?》

片段內容:星期天,媽媽去市場買菜去了,只有小明一個人在家,他正在認真地玩拼圖,這時門外傳來“咚咚”的敲門聲,小明問:“是誰呀?”一個陌生的聲音答:“我是李阿姨,找你媽媽有點事,請開門。”小明犯愁了,該不該去開門呢?

2、提問:(1)什麼人在敲門?

(2)小明該去開門嗎?

(3)如果輕易給陌生人開門會發生什麼危險?

(4)小明該怎麼辦?

教師小結:當爸、媽不在家時,有陌生人來敲門,不能輕易給開門,要先問清楚來人是誰?找誰?告訴來人等到家長回來再來,或讓來人在門外等,也可以到爸媽上班的地方找等等。

  二、討論

1、如果是你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辦?(加深幼兒的印象)

2、如果你一個人在家,你可以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三、遊戲《評評看》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認真觀察下面四幅圖中,當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哪一位小朋友做得對哪一位小朋友做得不對?圖片內容:

⑴拿小刀、剪刀等尖利的東西來玩。

⑵自己拿電器的插座插。

⑶在椅子、桌子上跳來跳去。

⑷一個人靜靜地看電視。

2、提問:哪些行為是危險的?為什麼?我們該怎樣做?

3、教師小結結:當父母不在家時,我們要注意安全,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玩危險物品、不做危險動作,不亂摸電器開關。

  四、結束環節

有一首歌曲是説一隻兔子也和你們一樣聰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是怎麼做的,放《小兔子乖乖》請小朋友欣賞,活動結束。

活動廷伸

幼兒自制圖《如果我獨自在家我會......》

教學反思

本活動是為了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而設計的,在活動中我通過課件、圖片,幫助幼兒瞭解一個人在家,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玩危險物品、不做危險動作,不亂摸電器開關等安全知識,小朋友對本活動很感興趣,在幼兒討論的時候,我提供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的時間,讓每一名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使幼兒的已有經驗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嘗一嘗,摸一摸認識我們身體中的消化器官及消化流程。

2、懂得要如何愛護我們的消化器官

活動過程:

1、通過猜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白胖子),品嚐花生米引出食物吃進人身體後去了哪裏?

2、幼兒猜測食物會進入身體哪些地方。

3、邊聽老師講<花生的旅程>邊觀看視頻、初步瞭解人的消化流程。

4、看圖片回憶花生經過人體哪些器官,遇到了哪個朋友,結果變成了什麼樣、並在自己身上找出相應的位置。

5、學習器官兒歌加深印象。

6、情景導入:小主人在冬天非要吃雪糕,咬一口,凍的牙齒打哆嗦,嚥下去食道都快凍僵了,可他還要吃、胃也不舒服了,胃很生氣決定和其他消化器官藏起來要罷工!

(1)你覺得這個小主人好不好?

(2)要是你是小主人,你會怎麼辦?

7、看圖通過提示,找到相應的器官,並粘貼到原來位置。

活動延伸

我們幫小主人把消化器官們送回了家,但是小主人卻不知道怎樣保護它們就不會生氣?小朋友們快幫小主人想一想,怎樣保護它們就不會生氣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