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語言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語言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6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語言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語言教案1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下雪了,大地一片銀裝素裹。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唱着歌的小貓、哼哼的小豬……他們拿種各樣的東西,急急忙忙地走着,他們去哪兒呀?他們在一起幹什麼呢?噢,原來……

(二)主題分析

這個故事介紹了幾種動物以及他們的叫聲,在輕鬆而又充滿懸念的氛圍中,孩子們可以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各種象聲詞。這是一個深受小年齡孩子喜愛的故事,他們喜歡悦耳的聲音,重疊有節奏感的象聲詞更能使低幼兒童產生親切感。

(三)情節分析

故事一開始匆忙奔走的各種小動物,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充滿閲讀的願望。

隨着故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動物加入到匆忙奔走的行列,他們到底去哪裏呀?強烈的好奇心將孩子們的視線緊緊抓牢。

原來,一羣動物朋友正在一起滾雪球、堆雪人呢!當答案揭曉後,孩子們禁不住被他們的快樂所感染。

故事結尾處小動物們驚醒了樹洞裏冬眠的熊叔叔,被生氣的熊叔叔追得抱頭亂竄的情形,就像孩子們頑皮惹了禍後四處逃竄的樣子,充滿了童趣與驚險,那份快樂也達至高潮。

(四)角色分析

銀裝素裹的大地上,空無一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唱着歌的小貓、邊走邊哼哼的小豬、嘰嘰叫的小雞、哞哞叫的小牛……他們身上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手裏拿着各種東西,有的是胡蘿蔔,有的是圍巾,還有的是水桶、手套……他們這是去哪兒呀?小動物一個個匆匆忙忙、連奔帶跑的樣子,在故事語言的反覆中,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充分引發了他們的閲讀興趣,也反襯出了動物們對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迫切心情。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白皚皚的大地,很簡單。大地上除了房屋、樹木,空無一人,只有各種匆忙奔走的小動物,突出了故事的主角,使孩子的視線一下子就落到了每頁主角的特徵上,更便於孩子觀察、發現和講述。

2、圖畫中藴藏的細節

故事中的主角除了叫聲不同,他們穿的衣服顏色也是不一樣的,紅、黃、藍、綠,使孩子在學習象聲詞的同時也積累了識別顏色的經驗。

故事每個跨頁中,除了匆忙奔走的小動物之外,還有一個小動物在街角、門後探出腦袋,睜着狐疑、驚奇的眼睛,一如孩子們好奇的心理,既點出了詢問“去哪兒”的主題又增添了畫面的情趣。

(六)語言分析

“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熊叔叔”,故事讓孩子們積累了動物名稱的經驗:表示小動物聲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嘰嘰、哞哞、唧唧喳喳、吱吱”,能使孩子們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叫聲與各種象聲詞;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用語,便於孩子們在生活中模仿運用。

出現的小動物,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孩子印象中小動物的名稱,或許是成人口中其叫聲的代名詞,比如:寶寶快看,喵喵來了。對於小班的孩子,應該給予正確、科學的語言信息。所以,知道小動物的準確名稱是此次活動的目標所在象聲詞往往與形象密切相關,孩子一聽到某種象聲詞,立刻可以喚起對某種形象的感知。如,聽到汪汪,就會想到狗。知道小動物的叫聲,並能與正確的名稱建立聯繫,有助於孩子的語言學習。

2、活動目標

(1)認識小狗、小貓等幾種小動物,能準確説出它們的名字,並瞭解動物的顯著特點。

(2)知道遊戲規則,體驗遊戲的快樂。

3、活動準備

圖畫書《下雪了》、PPT課件

圖片: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動物(小羊、小鴨、小鵝、老虎等)

錄音: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的叫聲

圖片:游泳池、操場、圖書室等場景

火車頭胸飾一個、小動物胸飾人手一個

4、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

①教師播放小貓、小狗叫聲的錄音:

—猜猜是誰在和我們打招呼?(結合幼兒講述,出示圖片。)

—他們是怎麼叫的?

2,教師播放小雞、小牛的叫聲錄音:

—這又是誰在叫呢(結合幼兒講述,出示圖片)

—咦?這麼多小動物,他們這是要去哪兒呀?

(2)故事欣賞

—(播放ppt課件。)剛剛你們又聽到了什麼叫聲?

—那是誰在叫呢?(出示故事中的動物圖片,教師點擊任意動物叫聲,幼兒説出小動物的名稱。)

(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小結:原來小動物的名字不同,他們盼叫聲也是不一樣的。

(3)遊戲:你去哪兒呀

剛剛你都看到了哪些動物?

這麼多小動物都去哪兒呀?

我們玩個遊戲,好不好?

怎麼去玩呢?(教師戴上火車頭胸飾。)開火車去吧。

哪些小動物想去呢?(出示小動物胸飾,幼兒能説出小動物名字的就把胸飾戴上。)

你最想到哪裏去玩呢?(場景圖片。)

玩遊戲:

玩法一:火車頭開起來,停在誰的前面,火車頭問:“×××(動物),你去哪兒呀?”“×××(叫聲),我要到圖書室去看書。”動物邊説邊跟在火車頭的後面。火車繼續開

依次詢問小動物,象聲詞回答正確的即能上火車。(詢問動物的順序要按照故事的情節,以使孩子理解故事。)

玩法二:火車頭還可以這樣問:“咩咩咩,你是誰呀?”“咩咩咩,我是小羊。”“小羊,咩咩,你去哪兒呀?”“我想到操場上去滑滑梯。”回答正確者即能上火車。

玩法三:火車頭可以動物特徵來開展遊戲,如“有翅膀,我是誰"“有翅膀,是小

雞”;“有翅膀,還能飛,我是誰”“有翅膀,還能飛,是麻雀”,等等。回答正確即能上火車。

(4)活動延伸

繼續收集其他小動物的圖片,説説它們的名字並學學它們的叫聲。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小動物,能準確叫出它們的名字,並學學它們的叫聲,還積累了一定的象聲詞,提高了發音及語言發展的能力。

在動動口之後,能不能動動手、動動腦,和小動物們一起去“堆”雪人,用各種材料

2、活動目標

(1)觀察故事角色手中的物品,説説雪人是用什麼做成的

(2)用自己喜歡的各種物品卡片,拼貼成一個雪人。

(二)活動準備

圖畫書《下雪了》、PPT課件

圖片: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動物(小羊、小、老虎等)

圖片:胡蘿蔔、圍巾、水桶、手套、長掃帚、樹枝、乾果,事先和幼兒一起繪畫:先用白色油畫棒畫出下雪的樣子,再用各色水粉塗“雪地”背景,大、小白色圓形卡紙片人手一份,各種物品小卡片:圓形的(水果、彩珠、鈕釦等)、三角形的(胡蘿蔔、黃瓜、茄子等)、長方形的(樹枝、花枝等)固體膠、抹布等

4、活動過程

(1)解讀故事情節

①欣賞PPT第1~16頁:。

一這是誰?,他的手裏拿着什麼?(或提問:××拿着什麼在急急忙忙地走?

一(出示圖畫書第15、16頁。)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

一他們都拿着什麼呀?(出示圖片。)

一猜一猜:他們拿着這些東西可能會去幹嗎?

②欣賞PPT第17、18頁:

一他們在做什麼事情呢?(堆一個“雪人”。)

一你們看見過小雪人嗎?小動物手裏的這些東西,可以做成“雪人”的什麼呢?

③想一想:

一你們看見過的什麼東西也可以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圍巾、帽子和手臂呢?

小結: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東西都可以用來“堆”雪人。

(2)“堆”雪人

一你們想不想也來“堆”個雪人?

材料介紹:背景圖、大小圓形紙片、各種物品圖片。

玩法:每人拿好事先畫好的背景圖,分別用各種材料拼貼成一個“雪人”。

教師關注:材料的適宜性;固體膠粘貼的方法。

(3)續編新故事

“雪人”完成後,幼兒可以選擇喜歡的小動物(特別是故事外的其他小動物)圖片

貼在作品上,用故事裏的語言説説:“××××,你去哪裏呀?”

幾個幼兒拿着作品排成一排,輪流用故事裏的語言説説自己的作品,連起來就是一

本新圖書。

(三)活動拓展

1、收集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説説它們的名字,並學學它們的叫聲。

2、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會發出叫聲,學學它們的聲音,積累更多象聲詞。

(四)閲讀區的活動

1、活動名稱:熊叔叔來啦

2、活動意圖:想象熊叔叔被吵醒後發生的事情,能大膽塗鴉並講述。

3、活動準備:彩筆、繪畫紙。

4、活動提示:

(1)猜想熊叔叔被吵醒、追趕小動物後可能發生的事情,並嘗試用彩筆塗塗畫畫。

(2)願意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介紹給別人聽。

幼兒園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猜謎活動,初步感受猜謎的快樂。

2、鞏固對某些水果特徵的感知。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秋季水果的謎語卡片

2、香蕉、菠蘿、哈密瓜、蘋果、桔子、草莓等各種水果,水果粘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1、教師:今天,有一羣水果寶寶來我們這兒做客。他們是誰呢?

2、逐一出示水果,擺放在桌子上,引導幼兒向水果問好。

3、教師:水果寶寶準備了許多小禮物,他們想請小朋友猜個謎語,猜對了,就把這些禮物送給大家。

二、學習猜謎。

1.教師説謎面

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坐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

2.逐步分解謎語,引導幼兒學習猜謎的方法。

(1)提問:“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坐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教師:這種水果不是單個的,是幾個連在一起的。

(2)提問:“少時喜歡穿綠衣”是什麼意思?

教師:這種水果沒有成熟的時候是綠色的。

(3)提問:“老來都穿黃衣裳”是什麼意思?

教師:這種水果成熟時就成黃顏色的了。

(4)教師小結:每句話都告訴我們與這個水果有關的一個特徵,

把所有的這些特徵合起來,我們就知道是什麼水果了。

3.請幼兒從桌上的水果中找出這種水果。猜對了就把香蕉粘紙送給幼兒,

粘貼在他們的衣服上或額頭上。

4.教師説謎面

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

(1)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

提問:“紅果子”告訴我們什麼?

(果子是紅紅的)

(2)提問“麻點子”告訴我們什麼?

(上面有一粒粒像芝麻一樣的東西)

(3)提問:“咬一口,甜絲絲”告訴我們什麼?

(味道是甜甜的)

(4)請幼兒猜謎,並把這種水果從桌上的水果中挑選出來。

(5)教師把粘紙禮物送給幼兒,鼓勵幼兒學説謎語。

三、跳水果邀請舞。

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貼在額頭上,扮演水果娃娃。

2.在節奏感強、熱烈歡快的音樂聲中,教師當邀請者做邀請動作,請幼兒到場地中央歡快地舞蹈,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

幼兒園語言教案3

一、教案目標

1、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感受身體活動的快樂,樂意參與學習和表演的活動。

2、有節奏的朗誦。

二、重難點和教育策略

重點:有節奏的朗誦,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難點:扮演角色,並在詩歌中改編人稱代詞。

教育策略:

1、情境法:用各種道具扮演角,使幼兒有身在其中的感覺。

2、法:通過引入主題,提高幼兒積極性。

3、創編法、練習法。

三、教案准備

鬍子、頭巾、雞、魚、菜各12個、籃子。

四、教案過程

(一)《買菜》

1、引題

(出示籃子)——這是什麼?我們能用它幹什麼?

2、

⑴陪媽媽去買菜——我來做媽媽,誰願做我的小乖乖?(請一位幼兒)

教師一手提籃,一手攜着幼兒,邊走邊説:“小乖乖,上菜場,陪媽媽,去買菜。”

⑵選菜——菜場到了,小乖乖買什麼菜?(面向全體)我和小乖乖選了什麼菜呀?(雞呀、魚呀、大青菜)

⑶抬菜——這麼多菜怎麼拿回去呀?我們一起用兩隻手抬,哎唷哎唷抬回來。

(二)欣賞和學習

1、清誦——買菜的真有趣,我把買菜的事編了一首,名字叫《買菜》。(朗讀)

2、聽錄音,邊拍節奏。

3、跟着錄音學念一遍。

4、分組練習,請幼兒分成兩組,先後隨媽媽去買菜,同時念。

(三)改變個別名詞,練習鞏固

1、如果媽媽去上班,家裏還有哪些人可以去買菜?

2、請個別幼兒扮演奶奶、爺爺找乖乖去買菜。

3、請男孩做爸爸,女孩做乖乖一起去買菜。

(四)結束部分——買了這麼多菜,放到娃娃家給娃娃做好吃的。

幼兒園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擬人的手法表現春天的美好景象。

2.嘗試續編散文詩,並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想象。

活動準備

1.課件-花園裏有什麼

2.繪畫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説一説:花園裏有什麼

教師:現在已經是春天了,我們的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花園裏有什麼不一樣?

二、學習散文詩《花園裏有什麼?》

1.教師朗誦散文詩,幼兒欣賞。

2.教師:春天的花園裏有些什麼?他們都在幹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擬人的表現手法:

如,柳樹姑娘長長的辮子在微風裏飄來飄去,蚱蜢在草地裏學跳高。

3.教師播放散文詩,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三、續編散文詩《春天,花園裏有什麼?》

1.教師:春天的花園裏,還可以看到些什麼?聽到些什麼?

聞到些什麼?

(如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小溪在歡快的歌唱、聞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兒嘗試根據自己的想法,續編散文詩《春天,花園裏有什麼?》。

四、 畫一畫

1.教師:春天的花園裏有那麼多好朋友,我們把它們畫出來吧!

2.幼兒操作,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花園。

3.交流展示。

幼兒園語言教案5

活動內容

語言活動:小風車

活動目標

1.樂於朗誦兒歌。

2.感受玩風車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風車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一、在草地上自由探索風車的玩法

教師出示風車,介紹名稱,請幼兒想辦法讓風車轉起來。

二、欣賞並學習兒歌(重點)

1.風車有幾瓣葉子?長得想什麼呀?

2.你是怎麼玩風車的?你跑起來的時候,風車的葉子怎麼樣?

3.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4.引導幼兒討論兒歌裏説了什麼。

5.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幼兒嘗試跟念。

三、邊玩風車邊念兒歌(難點)

1.幼兒邊玩風車邊念兒歌。

2.教師可以提問:如果你想玩別人的風車應該怎麼説?當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你要怎麼説?

幼兒園語言教案6

名稱一:大家玩得真高興

內容: 大家玩得真高興(閲讀)

材料: 圖片、兒歌《大家玩得真高興》

過程:

1.幼兒隨意閲讀,教師個別指導。

2.教師出示掛圖,朗讀兒歌。

3.幼兒邊看書邊聽教師朗讀。

4.教師放慢速度,引導幼兒跟讀兒歌。

建議: 教師活動前將兒歌錄音,活動中可以多次播放錄音,便於幼兒反覆感受和模仿。

附兒歌:大家玩得真高興(韓敍)

小朋友,快來看,幼兒園裏玩具多,有汽車,有積木,還有一個布娃娃,你來玩,我來玩,大家玩得真高興。

名稱二:我陪娃娃出去玩

目標: 聽信號穩步地四散走

材料: 穿線的舊紙盒、娃娃等玩具若干只

過程:

1.幼兒每人一輛拉線的紙車,自主地挑選一隻玩具娃娃放在拉線紙車裏,在場地上四散隨意走。

2.幼兒走了若干圈後,聽到教師説“娃娃要回家了”的信號後,將娃娃拉到家門口,放娃娃到老師身邊休息。

3.師生交流遊戲情況。

4.幼兒再次選娃娃,進行“我陪娃娃出去玩”的遊戲。

建議: 1.拖拉線的長約80cm,線不宜太細。

2.娃娃家的門口要設4-5個,避免幼兒擁擠。

幼兒園語言教案7

一、設計意圖

《家》是一首兒童詩,主題簡單,內容淺顯,富有情趣,貼近幼兒生活,很受幼兒喜愛。在教學這篇詩歌時,我主要是針對兒童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例如:提問學生,你感覺小魚在水裏遊的怎麼樣。所以讀的時候就要讀得輕快一些,美一些。同時注重幼兒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最後,進行拓展,讓幼兒展開想象,説説什麼地方是誰的家,幫助更多的動物和植物找到家,培養幼兒的愛心。並讓幼兒説説自己的家,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家的熱愛。同時,針對“家”,進行提問:“現在小鳥、小魚都沒有了家,我們應該怎麼辦?”在教學中貫穿環保教育。

二、活動目標:

1、能正確、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並説一説小鳥、小魚、白雲、寶寶他們各自的家在哪裏。

3、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對自己所住社區的熱愛,同時滲透環保教育。

4、讓幼兒學習觀察周圍事物並仿照詩歌的結構特徵,發揮個人的想象創編新的詩歌。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鳥、白雲、小魚、房子、小河、大樹、藍天圖片,頭飾。

四、活動重、難點:

難點:讓幼兒學會仿編詩歌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家”的含義。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喜歡自己的家嗎?説一説什麼才是家呢?

生:……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真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個好朋友(白雲、小鳥、小魚),(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你們想知道它們的家嗎?好!老師請你們聽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家》(板書)接下來,希望你們認真聽,用心記,詩歌裏都説了誰的.家?他們的家是什麼樣子?

幼兒觀看配樂幻燈片,教師朗誦詩歌,給幼兒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初讀指導:

提問:剛才詩歌裏都説了誰的家?

1、你認為小鳥、小魚、白雲的家在哪裏?

2、他們的家都是什麼樣子的?

三、細讀詩歌:

(一)學習第一句

1、出示:森林,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這是誰的家?”,

③它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小鳥在家裏快樂地飛。如果你是一隻小鳥,在森林裏飛翔,會有什麼感覺?誰可以讀出小鳥快樂的心情。)

2、指導朗讀;

小鳥住在森林裏,森林就是它的家;

樹兒多,葉兒茂;小鳥天天愛着它。

3、為什麼説森林是小鳥的家?小鳥為什麼愛着它?小鳥在森林會做些什麼?(小鳥在森林裏搭窩,自由自在的飛來飛去,小鳥離不開森林,樹林媽媽保護着小鳥,所以説森林是小鳥的家)。

(二)學習第二句

1、出示:小河,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這是誰的家?”

③它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2、指導朗讀:小魚住在小河裏,小河就是它的家。

河水清清草兒綠,小魚天天愛着它。

3、説一説小魚為什麼天天愛着它的家(小魚離不開河水,如果沒有河水,魚兒就無法生存,所以説小河是魚兒的家,小魚天天愛着它)

(三)、學習第三句

1、出示:藍天,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這是誰的家?”,

③它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白雲在藍天中開心地散步?

指導朗讀:白雲住在藍天裏,藍天就是它的家。

天空明媚陽光好,白雲天天愛着它。

2、提問:為什麼説藍天是白雲的家?

小結:一朵朵白雲飄浮在藍天上,藍天襯着白雲,白雲離不開藍天,所以説藍天是白雲的家

(四)幼兒自主仿編詩歌

1、讓幼兒説説自己的家在哪裏。

2、你家是什麼樣子的。

3、你愛你的家嗎?

4、用詩歌的形式進行創編

我家住在____,____就是我的家

我的家____,我天天愛着它。

5、學習第四句:寶寶住在社區裏,社區就是我的家。

花兒開,社區美,寶寶天天愛着它。

現在,我們知道白雲、小鳥、魚兒、還有種子都離不開自己的家,所以,小朋友從小要保護學會保護環境,(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不能讓他們沒有家,對嗎?

六、全班齊讀全文。

七、拓展練習:

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動物、植物,因為現在環境污染,他們還沒有家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幫他們找家。你能找到嗎?

練習什麼地方是誰的家。請同學回答,並把自己的答案告訴大家。我為馬兒找了家,草原是馬兒的家。

八、配樂朗讀:

要求:邊讀想像小詩中美麗的圖畫,讀出它們快樂、自由、高興、熱愛的心情,看誰讀的好,還可以用自己的動作表現詩歌內容。

九、小結:

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生:學習了《家》這首詩歌)知道了什麼?(生……)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家》這首很美的小詩,表現了小鳥、小魚、白雲及小朋友對家的熱愛,回去請小朋友用你的畫筆把它們的家畫得更美、更漂亮、讓它們更愛自己的家,好嗎?

幼兒園語言教案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剪紙的興趣,引導幼兒喜愛民間剪紙藝術和欣賞窗花的情趣。

2.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學會三次對邊折、對角折剪紙的方法。

活動準備:

彩色手工紙若干、小剪刀每人一把,範畫數張。

活動過程:

1.欣賞分析:

1)欣賞範畫窗花作品

出示範畫:這是什麼?在哪裏見過?什麼時候人們張貼這些窗花?人們為什麼要貼這些東西呢?(喜慶、漂亮。。。)這些窗花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你們想不想剪這些窗花?下面咱們就學習剪一些簡單一點的窗花。

2)師幼一起剪窗花,注意製作步驟,剪出各種花紋。

正方形的紙對邊折兩次、對角折兩次,左手拿中心點在紙的邊沿剪出三角形、半圓形等,也可以把正方形的四角剪掉成圓形的作品。

2.操作體驗:

1)幼兒操作,老師提醒幼兒手拿住中心點,避免剪壞。

2)鼓勵幼兒剪出不同的花樣,有創新。

3.欣賞分享:

張貼窗花,集體欣賞,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感受喜慶的氣氛和成功的喜悦。

教師小結:

主要總結圖案的對稱、形狀等。等以後過年過節還有結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我們自己的剪紙貼上,那多好啊!

幼兒園語言教案9

活動目的: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感受兒歌中表現的意境美。

2、能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對兒歌的理解。 

3、學會在遊戲中有感情地朗誦兒歌,理解詞語:望、晃、蕩。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倒影”現象,萌發幼兒的興趣。

2、創設“小池塘”的情境,指偶若干,相關的電腦課件。 

活動指導要點: 

1、以蛙叫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帶幼兒到小池塘邊,引導幼兒觀察小池塘周圍的環境,發現水中的倒影和風吹水動、倒影動的現象,初步感受兒歌中表現的月夜的優美意境。 

3、以“小青蛙帶來了好聽的兒歌”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兒歌一遍,提問:兒歌美嗎?這麼美的兒歌叫什麼? 

4、配合課件和音樂,請幼兒再次完整欣賞兒歌,提問:兒歌裏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在幹什麼?(進一步感受兒歌中優美的意境,並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望、晃、蕩”等這幾個詞。) 

5、鼓勵幼兒大膽地為兒歌設計出與他人不一樣的動作,並啟發幼兒思考:要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朗誦這首兒歌?為什麼?

6、幼兒手持指偶,帶其它的小動物到小池塘邊玩遊戲。 

7、與小池塘裏的小動物告別,結束活動。

幼兒園語言教案10

活動內容

語言活動:熊寶寶的餐巾紙

活動目標

1、樂意傾聽故事,學説故事中的句子。

2、瞭解紙巾的作用。

3、激發幼兒樂意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掛圖《熊寶寶的面巾紙》、cd、 小熊手偶、每人一包紙巾、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熊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1.師:小熊口袋裏裝了什麼東西?你們知道嗎?

2.師:面巾紙可以拿來幹什麼用呢?

二:聽錄音:《熊寶寶的面巾紙》

1. 邊出示掛圖邊聽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 師:剛才你們聽到故事中有誰?

師:他們在幹什麼?

師:熊寶寶又做了什麼?

師:他是怎麼説的?

三:幼兒邊看圖邊看故事(重點)

1. 師:小狗、小鴨和小貓得到了小熊寶寶的幫助後他們是怎麼説的?

師:熊媽媽是怎樣誇獎熊寶寶的?

四:幼兒嘗試講和老師一起講故事

1.教師講再次故事。

2.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講故事邊做動作(難點)。

幼兒園語言教案11

設計意圖:

西瓜是幼兒經常吃、喜歡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長平時不能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知西瓜的特徵以及西瓜與人們之間的關係。我們選擇西瓜作為教學內容,是為了引導幼兒在觀察和品嚐的過程中,發現西瓜的主要特點,瞭解怎樣吃西瓜、為什麼吃西瓜、什麼樣的西瓜更好吃等內容。

活動目標: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徵。

2、通過比較、品嚐,體驗新品種無籽西瓜的優點。

活動準備:

1、外形各異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無籽西瓜若干。

3、餐巾、點心盤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份。

4、課前請幼兒洗淨雙手。

活動過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樣吃西瓜”的問題

[評: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課題,既能啟發幼兒聯繫自己的經驗,又能激發幼兒討論的興趣。]

教師講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問:1、猴王是怎樣吃西瓜的?2、你們是怎樣吃西瓜的?

二、請幼兒在許多瓜果中挑選出西瓜進行觀察、品嚐

1、這裏有許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評: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知道西瓜的多樣性,同時也鍛鍊幼兒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麼樣的?

(1)請各組幼兒觀察桌上的西瓜,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並進行適當引導。

[評:每組一個西瓜為每個幼兒直接感知提供了條件,保證了幼兒的自主活動。教師克服了怕幼兒不會觀察、怕紀律難以維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讓幼兒充分觀察,從而瞭解了

幼兒的觀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參與該活動是否主動、積極等情況。]

(2)請幼兒表述各自的探索過程和結果。

小結:有的西瓜是圓圓的;有的瓜皮是深綠色的,有的是淺綠色的,還有的是帶花紋的;西瓜是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地響,推一推還會滾動。

[評:在幼兒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安排了讓幼兒表述的環節,這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和感知結果,以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可讓幼兒猜測,以引起他們對觀察、探索西瓜內部特徵的興趣。)

(1)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麼?

(2)根據幼兒的表述教師小結: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導幼兒感受無籽西瓜的優點

1、請幼兒品嚐無籽西瓜,説説它和剛才的西瓜有什麼不一樣。(特別甜,吃起來特別方便。)

2、根據幼兒的討論作一小結,讓幼兒感受科技新產品的優點。

[評:無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時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兒通過比較,感受到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好處。]

附 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羣猴子。有一天,一隻猴子撿到一個大西瓜,就把它送給了猴王。

可猴王不會吃西瓜,於是它就招來許多猴子問:“誰知道怎麼吃西瓜呀?”其中一隻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隻老猴子卻説:“不對,不對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對,是吃瓤的!”於是猴子們就爭吵起來。

最後,猴王聽信了老猴子的話,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則吃到了甜甜的瓤。

幼兒園語言教案12

活動內容

藝術活動:漂亮的小紙袋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蘸印或粘貼的方式來裝飾紙袋。

2.體驗裝飾紙袋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隻紙袋,各色紙片,膠水,抹布。調好各色顏料的顏料盤,紙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袋,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教師以紙袋的口吻説:“春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也想要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誰願意來幫助我呀?”

二、嘗試創作。(重點,難點)

1.教師講解紙球蘸色的方法。

2.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紙球蘸色。

3.幼兒自由選擇裝飾紙袋的材料。

4.幼兒自由操作,教師給予適當幫助與指導。

5.教師及時發現幼兒有創意的裝飾方法,並及時給予鼓勵與引導。

三、給紙袋找好朋友

幼兒將製作好的紙袋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引導幼兒學會交往,學會分享。

幼兒園語言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2、幼兒樂意根據已有經驗,大膽地想象,仿編詩歌。

3、能夠認讀漢字“天空”、“樹木”、“草地”、“河水”、“花兒”。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幼兒已認識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字卡各一。

3、“天空”、“樹木”、“草地”、“河水”、“花兒”字卡。

4、背景音樂磁帶一盤、自制魔術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複習內容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寶盒,它的本領可大了,能變出很多東西,它在變東西時有一句咒語:“寶盒,寶盒,變變變。”我們一起説咒語,看它今天想給我們變什麼。

教師帶孩子説兩遍咒語

2、師:看!它給我們變出了什麼呀?(字卡)

老師抽一張讓小朋友識認,請最先認讀出字卡的小朋友來抽下一張卡片。以此類推。

總結:現在來看看寶盒都給我們變出了什麼?(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

師:現在它們都要回家了。糟啦,寶盒還沒有學會把它們變回家的本領,這可怎麼辦啊?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二、出示背景圖,引出詩歌

1、寶盒告訴我,它們的家就在這幅圖上,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都有什麼呢?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天空、樹木、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分別和這些地方打個招呼,例如:天空你好!天空再見!

2、這麼多的地方,哪裏才是白雲的家呢?(請一個小朋友説説並把它送回家。強調用一句完整的話説)如: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3、分別請小朋友吧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送回家,並引導説出每句詩歌。

4、幼兒再次説詩歌。

老師記性不好,你們願意再告訴老師一次它們的家都在哪嗎?

5、教師小結

説的太好啦!你們剛剛説的話放在一起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你們編的這首詩歌裏,你們幫白雲它們做了一件什麼事情啊?(找家)對,它們在你們的幫助下,都找到了家,寶盒給你們編的詩歌去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家》。

6、幼兒完整朗誦詩歌

老師還想聽你們編的這首好聽的詩歌,幼兒完整朗誦詩歌,教師同時出示兒歌漢字。

三、仿編兒歌並創編動作

1、教師:寶盒聽説我們班的孩子最愛動腦筋。它讓我考考你們: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

2、教師總結幼兒仿編的詩歌

藍藍天的天空是天陽、飛機、月亮、星星……的家;密密的樹林是狐狸、大象、獅子……的家;……

3、寶盒説我們班的孩子都是最聰明的,讓我們學小鳥飛出教室,帶它參觀參觀我們的幼兒園吧!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語言教案14

一、 教學目標

1、 欣賞成語故事《狐假虎威》,通過觀察圖片、查字典等方式,初步瞭解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嚴嚇唬百獸”的含義

2、 藉助聽錄音、參與故事表演,豐富故事表演的語言表現力。

3、 能與同伴合作表演,在角色分配時能服從負責人的安排。

二、 教學準備

1、 字典

2、 投影片、電腦。

3、 故事錄音。

三、教學過程

(一)呈現畫面,幼兒猜測成語內容。

1、教師:誰來告訴客人老師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成語?

2、教師:今天我們要學一個新的成語,這個成語我先不説,想請小朋友們根據一幅圖來猜猜看是什麼成語?

3、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聽成語故事錄音,幼兒進一步瞭解成語的內容及含義。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學説角色語言。

教師:這個成語到底説的是什麼,請你們來聽一聽。

教師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

2、再次聽故事,幼兒學習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教師: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這次聽的時候會説的小朋友可以跟着錄音一起説,看誰説得像狐狸和老虎的聲音。

(三)幼兒瞭解成語的含義。

1、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釋。

教師:狐狸是靠什麼來嚇唬小動物的?

教師: “狐假虎威”這個成語説的又是什麼意思?

2、藉助字典,進行解釋。

教師:大家説了很多,準確的意思是什麼陳老師也説不清。不過,有一位好朋友可以幫我們的忙,教師在詞典上找到註解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讓幼兒觀看同時讀出註解。

(四)表演成語故事。

1、教師:我們今天學了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這個故事裏有些誰?那你們會不會把這個成語表演出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排練表演。

3、幼兒在集體中表演。

4、根據幼兒的表演情況進行討論。

可從幼兒的動作設計、語氣語調、銜接等諸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園語言教案15

一、教育教學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和保護小動物的美好情感。

2、對文學作品有興趣,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3、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天鵝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醜小鴨》故事大圖書一本、幼兒小圖書人手一冊、天鵝頭飾一個、音樂磁帶《天鵝湖》一盤活動過程一、情景設置,激發興趣。

老師頭戴天鵝頭飾邊舞邊來到幼兒的面前,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出故事《醜小鴨》

二、出示大圖書,感知故事內容。

1、展示大圖書第一頁:鴨媽媽正在孵小鴨,看着小鴨一個個破殼而出,它可開心了。

請幼兒説一説圖上有什麼?圖中講了什麼意思?

2、展示大圖書第二頁:可有一隻小鴨過了幾天才出殼,模樣又醜又土。

請幼兒説一説小鴨們長得都一樣嗎?不一樣的小鴨能和他的哥哥姐姐們相處好嗎?

3、展示大圖書第三頁:哥哥姐姐都認為醜小鴨太醜不願意理它。

請幼兒説一説哥哥姐姐們為什麼不喜歡醜小鴨?

4、展示大圖書第四頁:農莊裏的雞鴨和哥哥姐姐都欺負醜小鴨。

請幼兒説一説農莊裏的雞鴨喜歡醜小鴨嗎?它受歡迎嗎?它高興嗎?那它應該怎麼辦呢?

5、展示大圖書第五頁:醜小鴨在農莊實在呆不下去了,就離開了農莊。

請幼兒説一説醜小鴨還在農莊嗎?它為什麼離開農莊?

6、展示大圖書第六頁:醜小鴨來到一個沼澤地裏住下。有一天,飛來兩隻大雁,他們正在捉弄醜小鴨,被獵人打了下來。

請幼兒説一説醜小鴨去了哪裏?發生了什麼事?從圖上看它高興嗎?

7、展示大圖書第七頁:獵狗抓了一下醜小鴨沒抓着,就走開了,醜小鴨認為獵狗都嫌它醜,更傷心了。

請幼兒説一説獵狗抓到醜小鴨了嗎?醜小鴨為什麼更傷心了?

8、展示大圖書第八頁:天冷了,一個老婆婆收留了醜小鴨,可老婆婆的貓和雞又成天欺負它。

請幼兒説一説誰收留了醜小鴨?老婆婆的貓和雞喜歡它嗎?

9、展示大圖書第九頁:下大雪的時候醜小鴨被貓和雞趕了出來,在水裏快凍成冰了,幸好一個農夫救了它。

請幼兒説一説下大雪的時候醜小鴨被誰趕了出來?它冷嗎?有沒有人救它?誰救了它?

10、展示大圖書第十頁:可在農夫家沒多久醜小鴨就跑了出來,不久春天到了,它看到幾隻白天鵝優雅地在水裏遊着。

請幼兒説一説醜小鴨一直住在農夫家嗎?春天來了,它看到了什麼?

11、展示大圖書第十一頁:醜小鴨很羨慕它們,當醜小鴨低下頭時從水中的倒影發現自己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

請幼兒説一説醜小鴨喜歡白天鵝嗎?可當他低下頭時發現自己變成了什麼?它是從那兒發現自己變成天鵝的?

12、展示大圖書第十二頁:大天鵝熱情的歡迎它的到來,幾個孩子發現了,高興得大叫:"看呀!那隻美麗的小天鵝,它是新來的!"請幼兒説一説天鵝歡迎醜小鴨變成的小天鵝嗎?人們喜歡它嗎?它高興嗎?請小朋友做一個既開心又幸福的表情。

三、聽故事、看圖書

1、發給幼兒每人一本醜小鴨小圖畫書,幼兒邊看邊聽,老師聲情並茂的讀"醜小鴨"的故事。

2、提問:

醜小鴨為什麼麼被別人叫醜小鴨?開始它生活的快樂嗎?後來醜小鴨經歷了那些危險?"醜小鴨"有什麼夢想?它的夢想實現了嗎?如果你看到一隻"醜小鴨"會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