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集錦9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3W 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集錦9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制作簡單的風箏。

2.感受風箏奇特的造型、豔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所帶來的美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視頻或組織幼兒閲讀幼兒學習資源第27頁。

2.教師教學資源《風箏飛上天》。

3.三角形白紙、長方形、棉線、吸管(,見幼兒活動資源包)剪刀、透明膠帶、雙面膠。

4.教師提前做好風箏。

5.請家長在活動前利用週末帶幼兒去放風箏。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師教學資源,欣賞各種風箏奇特的造型、豔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帶來的美感。

(1)教師出示幾種形態各異的風箏,引導幼兒觀察風箏的造型、顏色及圖案的特點。

(2)引導幼兒細緻觀察風箏的構造。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風箏上的骨架和引線,瞭解它們的用途。

2.教師講解風箏的製作方法。

(1)在三角形的風箏面上設計並畫出漂亮的圖案,注意圖案的兩邊要對稱。

(2)在長方形紙的短邊上交叉來回剪,注意每一條都不能剪斷,剪出風箏的尾巴,然後粘貼在風箏面上。

(3)將吸管粘在風箏面反面的邊緣及中間做風箏的骨架,用棉線穿過中間的一根吸管打結即可。

3.指導幼兒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制作簡單的風箏。

(1)教師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分小組合作,創造性地製作不同造型的風箏。

(2)教師重點講解交叉來回剪的方法,幼兒不要將紙剪斷。

4.鼓勵幼兒展示自己製作的風箏。

活動延伸:

1.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提供不同形狀的紙、不同材料(如冰糕棒、竹片等),啟發幼兒設計並製作各種不同造型、不同圖案的風箏,具體做法可參照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7頁。

2.教師帶領幼兒到户外嘗試放風箏,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方形的特徵。

2、鍛鍊孩子們的肌肉。

3、學會區分各種大小的方形並能按大小分類。

活動準備

方形的物品,各種大小的方形箱子,各種樣式的磚塊,彩紙,膠水活動內容

[導入]

1、通過唱"長方形"這首歌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

-我是一個長方形請你把我要記清四條邊,四個角對邊,對角都相等。

[展開]

1、找一找周圍的方形物體。

- 我們教師裏有哪些東西是方形的?

- 一起來觀察老師準備的方形物品。(書,手冊,練習冊,日曆,方形的色盤,紙抽)

2、研究一下方形的物品,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觀察書,手冊,練習冊等等物品,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3、印出各種方形。

① 準備好各種種類的方塊。(正方形, 長方形, 大小不一的方形)

② 是包裝紙貼在牆上。(先畫好作為背景的包裝紙。)

③ 用方塊蘸上顏料印在包裝紙上。

4、把蓋子正確的蓋好。

① 把有各種大小蓋子的箱子準備好。

② 把箱子和蓋子打亂分開,然後再把正確大小的蓋子蓋回箱子上。

5、用活動紙中的材料表現出方形。

① 讀動畫書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豬三兄弟) (我們來給第三隻小豬建一座堅實的房子吧。)

② 準備一張和活動紙中磚牆一樣大小的彩紙。

③ 用彩色貼在小豬的磚牆上。

[]

1、 讓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遮蓋、連接等方法讓畫面豐滿。

2.喜愛生活的城市,培養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勇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照片若干。

2.細銀筆,色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介紹

通過參觀區角——我住的城市,激發創作的慾望。請幼兒介紹自己照片在哪裏拍的。

(二)觀察、比較、組合

1.小恐龍住在城市裏,放假了他要到森林去,向他的朋友們介紹他的城市。

2.小恐龍出示圖1。

A、小馬説:“原來你們城裏人各管各過日子、沒有朋友。”

B、討論:為什麼小馬會這樣説呢?(房子一幢幢自己管自己)

C、小恐龍該怎麼對小馬説呢?(讓幼兒想主意:房子有高有矮、有前有後,一幢幢緊緊挨着,好像你拉我的手、我拉你的手)

D、嘗試在房屋之間用添畫的方式表現連接和重疊。在城裏大家互相關心,手牽手可要好了。

3.小恐龍出示圖2。

A、老鷹説:城裏好擠,哪像我們在天上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

B、小恐龍説:城裏有高架路的,於是他畫了一條高架路,朋友問:高架橋怎麼是透明的呀?小恐龍為難了:怎樣才能使高架橋不透明呢?(請幼兒想辦法)

C、小恐龍先來到高架橋,高架橋上看得真清楚,彎彎的高架橋,左邊房子手拉手、右邊大廈肩並肩都是好朋友,高架橋真方便1

4.小恐龍把修好的圖畫給朋友們看(圖3)。

5.討論:畫面上什麼先畫?什麼後畫呢?什麼地方“跳過去再畫呢?”想一想,還能有幾種方法來畫城市的房子和路?

6.朋友們都説城裏真好!可是城裏還有好多好看的建築和道路,請小朋友也畫張城裏的圖畫帶給森林中的朋友們看!

(三)幼兒創作繪畫

1.聯繫生活經驗,聯想印象深刻的房子和道路。

2.嘗試表現某些前後關係,如房子手牽手,大廈肩並肩,房子和道路的交叉。

3.用銀色筆畫在深色紙上,注意畫面豐滿,線條疏密有變化,局部輔以蠟筆塗色。

(四)觀賞

使用底紋,連接成一幅城市地圖,用走迷宮的方法玩城市觀光的遊戲,想想:有幾種路線可以走遍城市的景點?

附:設計意圖和評析

城市是我們生活、學習、成長的所在,它每天都有變化,這個變化是日新月異的。城市和我們的孩子一起成長,我們的孩子是我們這個城市未來的主人,這就意味着我們作為教師更有責任促使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去關心、去發現周圍環境的變遷,去了解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係。

在孩子們中,我經常聽到他們談論城市中的方方面面如“我家在XXX小區,門口有門衞看門的。”“我家樓下開了個超市。”“昨天,我爸爸媽媽帶我到新房子去了,那裏離市中心很近!”這説明孩子已經漸漸地對周圍的變化發生了興趣,對成人語言的頻繁使用,可以説明他們是十分關心身邊的成人對城市的註解的,但是都只在似懂非懂之間。何不設計一個系列活動,讓他們真正地對自己所住的城市來個近距離的接觸呢?於是我就設計了這個系列活動。這個活動由:“我們居住的城市、世界著名城市、我們夢中的城市”三個部分組成。

在活動中,我先嚐試了攝影作品的展示,讓幼兒通過對各類地理環境、惡劣氣候的對比懂得了保護綠化就是保護了我們生存的地球的道理。還設計了外出的活動,讓幼兒通過直觀的感受了解到我們的城市在環保方面的成就,特別是感受到綠化植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還讓孩子們做一回小小護綠使者為綠化環境美化城市出了一點力。

逐漸的,我發現孩子們對小樹、小草都比以前長了個心眼,散步時,小手裏再也不見了小花的花瓣、小草的葉脈,孩子們自發地關心起自然角來了,還像模像樣地在花園裏深呼吸,説“呼吸新鮮的空氣!”這比我們“千呼萬喚”都有用。

孩子們對城市的理解還在於對城市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瞭解。我覺得要使孩子們認識到城市並不是一個人的“孤城”,而是好多人的“羣體”,大家在一起要友愛、互相幫助,要有合作的精神,要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

於是我在系列活動中,設計了《小恐龍的城市》。這個活動是美S-活動,通過“小恐龍”這個角色來展開,我把情境設置在“小恐龍”把城市的圖片介紹給他的朋友們這個過程中。“小恐龍”和孩子們一樣生活在城市中,而朋友們在欣賞圖片時提出的種種疑問正是活動的技能難點、重點所在。強調了使用遮蓋、這一技能,這裏,孩子不僅能理解遮蓋的意義,而且提醒了孩子們,城市裏大家要手拉手肩並肩,相互團結、相互友愛。這是城市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使用錯的方法“高架橋怎麼是透明的?”展開討論,讓孩子們從自己的認知經驗出發,自己尋求答案,自己解決問題。

最後我在講評時,用孩子們手中的作品連成一幅城市的地圖,孩子們説:“我的小區在XXX的樓下。”“XXX的新家在左邊”。把巨幅地圖投放到區角活動中,讓他們課餘可以玩走城市觀光遊戲,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作品有更有趣的用處,從而加深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建築是多維立體的,而且是龐大的,孩子對立體建築的感受可以促使他們三維觀念的.發展,而且建築大多以幾何圖形為主,孩子可以通過幾何圖形的變形創造出更有意思的房子,打破侷限在他們頭腦中方方正正的四方形房屋的印象。城市的概念其實並非侷限在本土、本國,而且還存於與世界各國中,世界各國都有城市,瞭解外國的城市中的建築,可以拓寬他們的眼界,瞭解到房子的多樣性、有趣性。

其後我設計了以創造、變形為主的美工活動,運用多媒體電腦進行,這是我的嘗試。因為電腦繪畫有色彩均勻、亮麗、圖形規整、容易變形的特點,孩子只要操作鼠標就能進行繪畫、修改,比紙面上作畫容易出效果,孩子們一定很喜歡這樣的嘗試。而且電腦打印出來的效果也不錯喲!

城市是我們大家的,孩子們有了這種熱愛生活的家園、保護生活的環境的慾望了,我想我們的孩子就能真正地瞭解生活的意義,瞭解為人的道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設計賀卡,充分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畫面。

2、掌握賀卡的製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現畫面的主次層次。

3、在學會製作不同類型的賀卡的基礎上,讓幼兒創造性的裝飾各種圖案,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2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活動準備

1、油畫棒、試塗顏色的砂紙、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紙賀卡

2、作品展示區 各種賀卡彩筆 各種紙卡、

3、上課用的課件及多媒體教室。

活動流程

一、欣賞各種賀卡,進行發散思維: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

1、擴散思維:瞭解賀卡的種類:生日卡、賀年卡、畢業卡、聖誕卡、節日卡……、

問:你在哪裏見過賀卡?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賀卡有什麼用處?讓幼兒知道:賀卡可以傳達友誼,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發散思維:為不同的賀卡分類:(根據材料、形狀、內容、圖案不同進行分類)

3、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瞭解賀卡的演變:

樹葉賀卡——紙賀卡——電子賀卡(幼兒根據賀卡的不同進行討論,説説自己賀卡的種類。)

二、創新制作賀卡:

1、幼兒觀察砂紙的特點,砂紙和白紙的不同之處。砂紙和白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砂紙與白紙的不同之處。

(白紙光滑、塗上顏色鮮豔,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着色力較好。)

2、畫畫時用什麼樣的方法塗色呢?師幼共同用手指撫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輕重。(塗底色時用油畫棒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掃過。畫主要景物時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歡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在砂紙上試塗各種顏色,探索發現適合砂紙畫選用的顏色。(白色、粉色、黃色、天蘭色、桃紅色、淺綠色、紫羅蘭等一些色彩豔麗的顏色,還可以讓幼兒試用先塗白色打底,再塗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4、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賀卡準備送給誰?(這麼美麗的砂紙畫賀卡你想送給誰?)

從畫面的主次層次表現情況、顏色的選擇、內容的表現的情況。問幼兒你在賀卡里面畫些什麼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想要送給什麼人。

三、郵寄賀卡

利用週末請家長幫忙把自己製作的賀卡郵寄給你最喜歡的人。並把結果反饋給老師。

活動反思

活動層層遞進,孩子的感受層層深入。

本次活動由蒐集賀卡、欣賞賀卡、設計賀卡等組成一系列的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看看、畫畫、貼貼、寫寫、剪剪這樣由淺入深地進行了探索,他們的感受也應該是層層遞進的。

孩子們從最初的蒐集到欣賞再到設計和郵寄,是一個極其自然而流暢的過程,每一次活動都是下一次活動的基礎和鋪墊,這與老師的精心預設與隨時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為老師要根據孩子每次的經驗水平和現實表現進行調解,才會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動中都有所收穫。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遊戲的方法來表現巖畫的特點。

2、幼兒瞭解古代巖畫的初步知識。

3、培養幼兒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準備好的畫2張、黑色藍色紅色記號筆、背景音樂、各種相框。

三、活動過程:

1、欣賞巖畫。

師: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畫畫?那你們都在哪裏畫過畫呢?

(紙上、玻璃上、牆上、碟子上、板子上)。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特別的畫,你們想不想看?PPT看看這些畫是畫在什麼地方?這些石頭長得什麼樣?

畫在石頭上的畫看上去怎麼樣?

2、教師:原來這些畫是畫在石頭上的,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些石頭,這些石頭是什麼樣的啊?(圓的,橢圓的,三角形的,等等)。這些石頭上畫了各種圖案,看看這些石頭上畫的畫。你有什麼感覺?(有的看不清楚、模糊的、凹凸不平的)

3、瞭解巖畫。教師:為什麼這些畫會畫在巖石上呢?原來古時候的人們沒有我們現在這麼方便的紙和筆,也不會寫字,但是想告訴別人一些事,就把石頭當紙,尖鋭的東西當成筆,把生活的場景刻在了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這些在巖石上刻的畫叫做巖畫。

巖畫就是在在石頭上刻的畫。你覺得這些古代人聰不聰明啊?

4、老師覺得這些古代人真聰明,也學着他們的樣子畫了一幅畫!你們看!(出示教師巖畫作品)看到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了?

(紙不一樣,平時畫的紙是白色的,今天的紙是黃色的,這些黃色的紙叫牛皮紙。幼兒一起説牛皮紙。今天的紙是皺皺的,平時的紙是光滑的、平整的。師問:那這些紙是本來就這樣皺皺的還是後來變成這樣的呢?(是後來揉成一個紙團,這樣看上去就和巖畫一樣有模糊的、凹凸不平的感覺了)

5、那誰有好辦法?把我們剛才畫的畫變成和巖畫一樣有模糊的、凹凸不平的感覺?(幼兒説,説了就請他試)你來做給我們看看!

(可以把紙揉成一個團,還可以怎麼揉?四個角落揉、中間揉、局部揉。還可以怎麼樣?把紙折起來,橫的折、豎的折、對角折、折大這小)

6、幼兒嘗試製作巖畫。

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那今天我們就在牛皮紙上畫畫,小朋友挑選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把自己的故事畫下來,再用用這些好辦法來試試看。把你的畫也變成和巖畫一樣。看哪個小畫家畫的又快又好。

7、展示、。

1)做好的幼兒教師放入相框裏。

2)我們現在看看自己的畫是不是凹凸不平的、模糊的、有的眼睛都看不清了啊?

結束:今天我們也變成了古代人,刻下了自己的故事。那我們把這些故事説給大一班的其他小朋友聽聽好麼?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抱的動作中手與人的關係。體驗家人抱自己時的關愛之情。

2、能在繪畫中表現出抱的姿勢。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收集“温馨的抱”的留影,並帶孩子欣賞、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愛的抱抱情感調查表;有人物畫的繪畫經驗,能夠表現人的主要特徵。

2、物質材料:繪本《大衞,不可以》ppt;背景音樂《人狼之戀》主題曲。

3、幼兒人手一份畫紙、畫夾、畫筆;塑料小筐若干;一個可以操作活動的紙形圖;展示平台;投影儀;“温馨抱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大衞的故事導入,引導幼兒聯想被媽媽抱的感覺

幼兒看畫面聽故事,引導幼兒思考,大衞被罰坐角落時心裏是什麼感受?當媽媽對因調皮正在受懲罰的大衞説“寶貝,到媽媽這兒來,大衞乖,媽媽愛你”時,大衞心裏又是什麼感受呢?

二、探索各種抱的姿勢

請幼兒兩人一組,試一試可以怎麼抱、看誰的辦法多。

老師與幼兒一起遊戲,共同探索不同的抱的姿勢。(躺在老師的懷抱裏、坐在老師的腿上、被老師從背後抱起……)

出示家人抱孩子的温馨圖片,欣賞各種抱的姿勢。(播放背景音樂。)

邊帶着小朋友們欣賞,邊隨機地問:媽媽抱着寶寶時臉上是什麼樣的表情呀?爸爸的手放在寶寶身體的什麼地方?寶寶是什麼樣的表情。

三、觀察分析“媽媽”抱“寶寶”時手的位置

在展示平台上出示“媽媽抱寶寶”的紙形人,引導幼兒觀察:寶寶被媽媽抱着了嗎?為什麼?誰能幫媽媽抱住寶寶?請個別幼兒上前嘗試。

四、幼兒繪畫創作

提示:小朋友都有過被家人抱的温馨的時刻吧,你想畫誰在抱你呢?他是怎麼抱的?想好後畫下來與大家分享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最美好、最温馨、最快樂的樣子。

五、作品評賞

展示全體幼兒作品。幼兒互相觀摩,評價喜歡的作品,並請作品的主人講述自己的畫。最後鼓勵小朋友和身邊的同伴抱一抱,和周圍的老師們抱一抱。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有效手段。天妃幼兒園的孫老師能結合幼兒愛玩的天性,設計了《愛的抱抱》這一活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體現了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剛開始孫老師以快樂的兒歌音樂,可愛的小兔形象,從小兔跳跳、長耳朵彎彎、短尾巴扭扭中孩子們快樂而又準確的感知5以內的數量,在活動中我發現孫老師事先在場地上貼好圓圈標記,從而在遊戲中老師順利地讓小朋友自覺主動的沿着圓圈的邊邊站好進行遊戲。可見孫老師的細心準備了。這樣的熱身運動後導入到了第二環節“愛的抱抱,合作感知數量”,這是重要環節。在教師的層層深入中根據圓點數量和數字要求進行的“愛的抱抱”,讓孩子們在抱一抱中以小組的形式進一步感知6以內的數量。在介紹遊戲方法時,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後來在遊戲中教師逐步提醒、強調,幼兒才會配合着玩遊戲了。同時為了增加遊戲樂趣和激發幼兒的興趣,告知幼兒有大灰狼出現,我們要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讓大灰狼發現、抓走。既然有大灰狼這一角色,何不讓其它教師扮演,這樣遊戲的氛圍會濃郁,幼兒也就更投入遊戲了。同時孫老師充分利用現場的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快樂互動,滿足多人次的組合。第三環節是活動延伸。快樂配對,感知7和8,利用數字卡和圖片卡,找到相對應的卡片朋友進行愛的抱抱。這一環節遊戲指導不是很到位。結束部分有點太快,幼兒還十分想玩遊戲呢。

以“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為理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並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組織遊戲活動,讓幼兒園教育更有效地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需要我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深化和反思。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用揉、搓、團、捏等技能製作饅頭。

2、藉助輔助食品裝飾饅頭。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洗淨雙手,做好桌面、器具等消毒工具。

2、揉好的、放過酵母的麪糰若干。沒有放過酵母的麪糰一個(教師用)。

3、酵母粉少許。

4、輔助食品(葡萄乾、香腸、青梅、紅棗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花色麪包。

1、這些麪包與一般的麪包有什麼不一樣?

2、動物臉形的麪包添加了哪些食品?分別代表什麼?

二、討論製作材料和衞生要求。

1、製作麪包需要使用哪些材料?

2、麪包和饅頭都是食品,製作中應注意哪些衞生?

製作花色饅頭。

1、幼兒分組用揉、搓、團、捏等技能製作不同造型的饅頭,並進行裝飾。

2、記住自己的饅頭(或做上標記)後,連同教師沒有酵母的饅頭放入蒸架蒸熟。

三、賞饅頭,嘗饅頭。

1、辨認“自己的作品”(注意不要讓幼兒燙着),陸續將其他饅頭全部蒸熟。

2、饅頭在蒸熟前和蒸熟後有什麼變化?

3、為什麼你們做的饅頭又白又胖,而老師做的饅頭又黑又小呢?

4、原來你們製作的麪糰加入了一種神奇的東西,它的名字叫酵母。

5、比較哪一種好吃,理解又鬆又軟和又黑又硬。

活動反思:

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活動中,注重兼顧羣體需要與個別差異,關注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鋭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提供物質材料和技能支持。幼兒不僅僅是看,而是親身體驗。並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與引導,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獲得成功體驗,並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雲雀”,感受樂曲表現的快樂小鳥形象,能用身體動作進行模仿,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給予展現。

2.認識口笛,瞭解口笛的音色,感受絲竹樂豐富的表現手法。

活動準備:

笛子曲“雲雀”、畫有背景的畫紙四張、筆和顏料。

活動過程:

一、第一遍傾聽笛子曲“雲雀”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曲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聽一聽是誰來了?

2)幼兒欣賞。

3)提問:A.誰來了?

B.你為什麼覺得是小鳥來了? 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C.這首曲子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是什麼樂器能演奏出像小鳥的音樂)

4)看圖片瞭解口笛:

a。你認識這種樂器嗎?

b。你覺得它和什麼樂器比較像?哪裏像?哪裏不同?

c。老師介紹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還要高。

d。師:口笛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細細高高)小鳥的聲音呢?(也是細細高高的),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用口笛來表演了嗎?(引導幼兒説説口笛的音色與小鳥的匹配)

二、傾聽音樂,模仿表演,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1)你好象聽到小鳥在幹什麼?

請幼兒大膽模仿小鳥的各種動作。(老師可重點指導幾個動作如:飛翔、在樹枝上跳來跳去等,為下面繪畫作鋪墊)

2)學一學個別表演得好的小朋友。

師:剛才某某小鳥飛得可開心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飛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我還看見某某小鳥和某某小鳥在一起,你們來表演一下好嗎?我們找個好朋友一起學一學……

三、進一步理解樂曲。

1)教師小結:這首曲子叫“雲雀”,是用江南絲竹裏的口笛來演奏的。聽了這首曲子啊,我們就好象看到了小鳥在藍天上飛翔,在樹林裏舞蹈,特別地開心。

2)請幼兒聽樂曲,模仿表演小鳥的各種姿態和動作。

四、引導幼兒將小鳥歡快飛舞、嬉戲的形象畫下來。

1)師:快樂的小鳥們,你們剛才是在哪裏跳舞的呀?

2)師:對,樹林、花園、草地都是小鳥喜歡的地方,是小鳥的天堂。瞧!這裏也有小鳥喜歡的地方,我們一起去看看(帶幼兒到底稿前,稍稍欣賞,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我們讓小鳥們飛上去吧,讓這裏也成為小鳥的天堂吧。

3)幼兒合作繪畫小鳥,教師播放“雲雀”,巡視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適當講評。

師:你的小鳥在哪裏?它在幹什麼?你最喜歡哪隻小鳥?為什麼??

五、再次欣賞。

1.師:小鳥的天堂裏真幸福啊!我也想去小鳥的天堂了,你們和我一起去嗎?

2.師:輕輕閉上眼睛,安靜地聽着音樂,想象一下,我們變成了小鳥,在小鳥的天堂裏快樂地遊戲、生活。(幼兒安靜欣賞音樂)

3.結束課時。

活動評析:

音樂欣賞,我們應該在“賞”字上多動腦筋,達到賞樂、賞情而賞心悦目;整合教學,我們應該在“合”字上多下功夫,達到合理、合情、合和而天衣無縫。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通過各種圖形展開想象,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大膽創作。

3、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4、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在原有的各種形狀上進行想象的方法。

2、難點:幼兒通過添畫更直觀地表現出自己所想象的物體。

活動準備

1、“圖形王國”畫展的場景佈置(範畫作品、夾子、繩子、大門及“圖形王國”大字)

2、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及背景音樂

3、各種剪好的圖形(蠟光紙)、畫紙和膠水人手一份、抹布

活動過程

1、參觀“圖形王國”的第一期畫展。(播放背景音樂)

“小朋友,圖形王國今天舉行第一期畫展,裏面的畫非常特別非常漂亮,每一幅畫裏都藏有一些圖形,圖形王國的主人聽説大×班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想考考你們,看你們能不能找出畫裏藏着什麼圖形!好了,我們出發吧!”(參觀時可與幼兒小聲討論,引導幼兒發現藏在裏面的圖形)。

自由討論:你最喜歡圖形王國裏的哪一副畫?它是由什麼圖形變出來的?

總結:小朋友都很厲害,能夠發現圖形王國裏的畫都是由三角形、半圓形、圓形和正方形變出來的。

2、觀看多媒體,擴展幼兒思維。

出示三角形的蠟光紙,提問:三角形除了變出圖形王國裏的東西外,還可以變出什麼圖形呢?(依次出示半圓形、圓形、正方形)

“讓我們看看電腦裏這個小畫家把這些圖形變出了哪些漂亮的東西呢?”打開多媒體,觀看課件。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柔的音樂)

“小朋友,圖形王國的主人説馬上就要舉行第二期的畫展了,他邀請小朋友來當小畫家,用各種圖形添畫出更漂亮的東西,然後把你們的作品展覽在圖形王國裏,給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師參觀,但是圖形王國的主人説他有個要求:就是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圖形要用膠水貼在自己的畫紙上再用蠟筆添畫,如果手髒了可以在桌子上的抹布上擦一擦,畫好了就可以把你的作品掛在圖形王國去了。”(指導重點: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創作,同時瞭解幼兒意圖,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鼓勵幼兒獨特表現)

4、展示與體驗――參觀“圖形王國”第二期畫展。(播放音樂)

“小朋友們,圖形王國的第二期畫展開展了,讓我們和我們的老師一起去參觀參觀吧!”

參觀完畫展後,提問一幼兒:“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可以告訴我嗎?你為什麼喜歡這副畫?”(幼兒作答)

老師給以簡單及鼓勵性的評價。

“老師發現今天小朋友的小手都很巧,每副作品都很棒,圖形王國的主人也説要謝謝大×班的小朋友,他説以後還要請你們幫忙出第三期的畫展,你們願意嗎?(願意)那小朋友下課後還要動動腦筋,想想這些圖形還可以變出什麼樣更有趣的東西來。”

活動反思

一、手、口、腦並用,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在“用圖形變魔術”的操作環節中,幼兒將已知經驗轉化為直觀的圖畫,將單調的圓形、三角形、梯形等利用自己手中的小畫筆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紅紅的太陽、憨態可掬的熊貓、誘人的葡萄、可愛的烏龜、美麗的房子……在交流作品時,幼兒有的用簡單的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作品,有的用幾句話……不但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更是有了質的飛躍。

二、適時的表揚和鼓勵,促進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

在幼兒繪畫時,多數幼兒只會把圓形變成太陽等簡單的東西,當我能發現一名幼兒用圓形、半圓形、三角形變出一隻可愛的小鳥時,我馬上向小朋友介紹了他的作品,並表揚了他。幼兒們得到啟發,運用多種不同的形狀形創造出了很多讓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如用三角形、橢圓形拼出了狡猾的狐狸、用圓形、三角形拼出了美麗的花朵等。有人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要説:好作品也是誇出來的!

整個活動緊湊但不緊張,氣氛熱烈但不混亂,幼兒活動積極,樂學、願學,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活動主體、教師主導的綱要精神。實現了“通過對各種圖形展開想象,充分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侷限的可識別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