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3篇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3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3篇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

活動目標:

1.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令自己最高興的事情。

2.能合理安排空間,大膽構圖。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過程:

1.識字引入,認識“高興”

提問:高興是什麼意思?

反思:

進入中班下學期,孩子們對文字等抽象符號開始有了最原始的學習興趣。爸爸媽媽對孩子識字這一塊也相當地重視,我們班已有個別孩子在外面參加了識字興趣班。因此帶動了整個班孩子的識字熱情。所以以識字“高興”引入,既切入主題,又迎合孩子們興趣。

問題“高興”是什麼意思的提出,旨在瞭解班中孩子對“高興”這個描寫心裏活動詞語的'理解程度。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中班下學期的孩子已能較好地知道自己的心裏變化,較正確地理解“高興”這個詞語的含義。大部分的孩子能正確地找同義詞來解釋“高興”的意思。最後通過老師正確的詞義解釋,梳理了孩子原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孩子對“高興”這個詞語有個完整的理解和掌握。

2.談話交流

①人們遇到高興事情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②你遇到什麼事情,你覺得很高興?

幼幼交流——集體交流

反思:

本次美術活動是屬於命題畫的範疇。希望通過孩子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高興地事情”以畫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孩子們能在作畫之前回想自己曾經遇到過什麼事情,感到很高興。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問題②較好地解決了這個重點。通過幼幼交流、集體交流等不同的交流方式,拓寬了孩子們的思維。孩子們説的高興的事情從幼兒園到家裏,從生活上到學習上,從和同伴之間到和家人之間的種種開心的事……每個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意願非常地強烈,積極性非常地高漲。

問題①是為突破難點所作的鋪墊。

3.提作畫要求,講解

提問:如果請你把你剛才所説的開心的事畫下來,你會怎麼畫?畫面上應該畫些什麼呢?

反思:

更細小的問題,把孩子們原有腦海中的“高興的事”中的形象組合起來,把作畫的方法呈現出來,直接點破難點。

4.範畫欣賞,引導欣賞人物表情、畫面背景等

引導欣賞範畫中的人物表情和背景等細節之處,旨在讓幼兒瞭解處處體現“高興”的主題。

範畫的欣賞,把第三個環節中的作畫方法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幼兒面前,供幼兒借鑑。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6.展評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

2、想辦法幫助小老鼠解決在看望奶奶途中發生的問題,並大膽表述。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二、活動準備:

故事《大西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謎語遊戲,引起導入故事。

提問:(1)誰來猜一猜?師:這隻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大西瓜。

2、看圖講故事,並播放幻燈片。

(1)、故事講述至“還有半個留給奶奶吃吧!”

提問:①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覺得怎麼樣?

②發現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麼想的?

③還有半個西瓜,小老鼠為什麼不吃呢?

(2)、續講故事至“這下可涼快多了。”

提問:吃完了半個西瓜,小老鼠是怎麼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嗎?為什麼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兒看圖,想辦法幫助小老鼠過河。

提問:小老鼠又不會游泳,這可怎麼辦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老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聰明的小老鼠是用什麼辦法過小河的呢?(故事講至穩穩當當的'過了河。)

(4)、續講故事至“小傢伙,我要吃掉你。”幼兒大膽猜想幫助小老鼠的辦法。

①發生了什麼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麼説的?小老鼠覺得怎麼樣?

③你要是小老鼠會怎麼辦呢?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師:讓我們來看看這隻小老鼠是怎麼做的?(講故事至結尾。)

3、完整的欣賞故事。(播放課件。)

討論:你們喜歡這隻小老鼠嘛?為什麼喜歡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學活動中,老師以幼兒為主體,課件為載體,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交談,並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針對膽小的幼兒,鼓勵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此次語言活動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使幼兒更加生動、直觀的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能根據小老鼠遇到的困難,設身處地的為小老鼠着想,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它,並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對問題的設計也是緊扣目標,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驗了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整個課堂幼兒的語言表述慾望非常強烈,興趣也很濃厚。

五、教學反思

1、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學方案。

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從小就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維非常的活躍和開闊。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師的主觀設想而進行,而要根據孩子們的愛好來確定。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地運用。就如,我請幼兒為像老鼠想辦法時,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設計的幾個環節,幼兒都不是很積極,但當我隨機改變一下教育方案,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於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幼兒園語言教育除了要運用一般的教育教學方法外,還應從語言自身的教育特點出發,形成一套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應從幼兒親身參與其中的生活現實出發挖掘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加以合理利用,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新綱要指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到幼兒的遊戲中,和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困難,形成了各種思想的一個有機結合點,給幼兒以新的刺激,進而激起了幼兒開動腦筋的熱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體會故事的誇張與想象,學習用“我給奶牛吃××(顏色)的××(食物),就擠出×顏色的牛奶。”句式説話。

2、藉助故事中的神奇想象,關注蔬菜的顏色特徵與作用。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神奇的奶牛》、奶牛手偶、蔬菜指偶、蔬菜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利用奶牛手偶,引出故事。

導語:牛奶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見過彩色的牛奶嗎?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神奇的奶牛》。這頭神奇的奶牛怎麼變出彩色的牛奶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提問:

(1)牛大叔帶來的奶牛什麼地方很神奇?

(2)故事裏説道了那些小動物?

(3)有那些顏色的牛奶?它們是怎麼變出來的呢?

2、分段理解故事。

利用PPT課件《神奇的奶牛》,逐步出現圖片,教師邊講邊指圖,注意故事誇張的語調,及語速,給孩子觀察思考的空間。

提問:

(1)橙色的牛奶是怎麼來的?小白兔喝了橙色的變成了什麼兔?

(2)綠色的牛奶是怎麼來的?誰喝了?結果是怎麼樣的?(紫紫的牛奶、紅紅的牛奶)·······

(3)小動物們喝了會變顏色的牛奶心裏覺得怎麼樣?小動物能變回原來的顏色嗎?怎麼變?

小結:牛大叔帶來的奶牛真是太神奇了,吃了不同顏色的蔬菜就擠出不同顏色的牛奶,小動物們喝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就變成什麼顏色小動物。不同顏色的蔬菜有不同的營養,小朋友要什麼菜都吃,身體才會健康強壯。

3、學習用句式説話。

(1)幼兒自由説一説:吃過的各種顏色的蔬菜名稱和顏色

(2)教師操作指偶,示範使用句式説話“我給奶牛吃××(顏色)的××(食物),就擠出×顏色的牛奶。”

(3)幼兒選自己喜歡的蔬菜圖片練習用句式説話“我給奶牛吃××(顏色)的××(食物),就擠出×顏色的牛奶。”

4、討論:這個故事有趣嗎?你覺得哪裏比較有趣?

小結:這個故事實在有趣,奶牛吃了不同顏色的食物就擠出不同顏色的牛奶,小動物們喝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就變成什麼顏色的小動物。自然界是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神奇的植物,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小朋友們下次吧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把它變成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這節語言課《神奇的奶牛》,其中牛奶是孩子們在生活中最熟悉的食品,而通常我們喝的都是白色的牛奶,為什麼會有彩色的牛奶?這一問題是幼兒很好奇的一個話題。這個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完整的欣賞故事。第二個環節是分段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第三個環節是學習用句式“我給奶牛吃××(顏色)的××(食物),就擠出×顏色的牛奶”説話。第四個環節是討論,幼兒自由發言説説自己對故事的印象,自己覺得故事哪裏比較有趣,進一步體驗想象的樂趣。第一個環節中通過引出課題,完整欣賞故事並提問:“為什麼説牛大叔的奶牛是一頭神奇的奶牛?引起幼兒的興趣。第二個環節,主要是請幼兒分段透過圖片欣賞故事,二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看課件傾聽故事興趣還是比較濃的。注意力也很好,也能很好的關注蔬菜的顏色特徵與作用,達到目標二的效果,第三個環節是學習用句式“我給奶牛吃××(顏色)的××(食物),就擠出×顏色的牛奶”説話。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熟悉故事的具體內容,並使用句式,可是在句式使用進行的時候,我發現這樣的設計對幼兒來説,比較簡單了,於是臨時改成一個人連着説幾種食物或是幾個小夥伴説而連起來,並創編故事,但效果比較差,以至於出現有些失控了。也讓我想到出現問題的兩個原因,一是材料的不足,如果是加上合適的圖片,即前面兩句讓幼兒看着圖説,後面的在幼兒熟悉了之後再讓幼兒想象的去説。二是環節設計中前面沒有為創編故事做鋪墊,例如:分段欣賞後沒有再次完整欣賞故事,只是單方面的注意到句式的使用,所以臨時的急性加上創編對於孩子們來説就有很大的難度了。三是孩子們在這方面的合作意識很弱。我想這在以後的語言課中是非常值得我去思考的問題。第四個環節,它是主要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體驗想象的樂趣,在這個環節孩子們很興奮,很樂意講自己喜歡的故事環節,而且通過這樣交流結束也能很正面的瞭解到孩子對故事的理解。

通過了這個活動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訓,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在課前要更多從孩子的角度能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汽車的基本結構,在合適的位置添畫車輪。

2.給汽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感受豐富色彩所帶來的美的享受。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帶一輛玩具小汽車

2.各種各樣的小汽車圖片。

3.油畫棒、勾線筆等人手一份。

4.畫好的小汽車模型人手一份。

5.音樂:《我是汽車小司機》,《去郊遊》,背景音樂《神祕花園》

活動過程:

一、入場音樂《我是汽車小司機》

二、介紹自己的玩具小汽車。

教師: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喜歡的小汽車,能説一説自己的小汽車是什麼樣子的嗎?(長方形、半圓形)車身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有幾輪子?(四個,六個。)你的小汽車是什麼顏色的?有幾種顏色?

三、看各種小汽車的圖片。

1、觀察車輪的數量變化和所在的位置。

教師:你最喜歡哪一輛小汽車?它是什麼樣子的?看看這些小汽車有幾輪子?(只能看見兩個或三個。)車輪在汽車的什麼時候地方?(車身的下面、前面看見一個,後面看見一個。

2、觀察汽車的色彩。

教師:

四、幼兒添畫車輪、給小汽車塗色。

教師出示範畫,沒畫車輪沒塗色的,教師演示如何塗色。交代幼兒如畫輪子。教師指導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活動。

五、作品展示和評價。

教師:你給汽車添畫了幾個輪子?在哪裏添畫的?你給小汽車塗上了什麼顏色?

六、結束:音樂《去郊遊》,開着自己畫好的車去郊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添畫車輪,有四個學習要點:1、學習畫封閉的圓,2、學習在合適的位置上畫圓;3、圓的大小是否合適、4、車輪的數量。畫封閉的圓幼兒有一定的基礎,我班的幼兒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在讓他們畫車輪前,我讓他們白紙上試過畫圓的效果不錯。上完整堂課幼兒的興趣很高。塗色塗的很好,但,車輪還是沒畫好,我自己反思,覺得應該是示範不夠清楚,我只是大概的説了一下怎麼畫,兩張畫進行前後對比,我應該示範畫圓時蹲下一點,這樣全班小朋友都能看到,再塗色也要評清楚一些,教他們橫塗,豎塗,畫圈的塗。還有在開始部分介紹的太多,可以不用講那麼多,時間應該放在示範塗色畫輪子上,這樣目標就更明確了,幼兒也知道怎麼入手了。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瞭解主人公的活動和感受。

2、通過語言或肢體動作演示,初步理解“繞”、“越”、“趟”、“衝”等動詞。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教學準備:大書,教師或幼兒騎車的相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一張騎自行車的照片,問問幼兒喜歡騎自行車嗎?接着請幼兒説説騎車都到過哪裏?看到了些什麼?幼兒討論後,教師進行小結。

二、閲讀圖畫:

封面:先出示題目,明確“我”指的是誰:這讀本的題目叫“我的自行車”,“我”指的是誰?你們覺得他可能要騎去哪裏?

第1頁:他騎車來到了哪裏?前面有棵樹,要繼續往前騎的話,該怎麼辦呢?

第2頁:他又騎車到了哪裏?要是從小橋上騎過去,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這個動作呢?

第3頁:(遮住“來到樹下”)請幼兒看圖補充“我”騎車來到了哪裏?

第4頁:教學同2頁

第5、6頁:分別觀察“騎上”“衝下”的動詞

第7頁: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三、總結分享:

教師小結小男孩去過的地方及用到的動詞。

(本案例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這讀本素材來源於生活,這是幼兒身邊見過或經歷過的事,所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參與性很高。通過對讀本的學習,幼兒明白了這個故事是按時間順序來描寫的,以一週的時間展開,每過一天句子就相對的'擴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動作的演示,讓幼兒模仿讀本中出現的動詞,加深幼兒對動詞的理解。存在的不足有:所提的問題不是很具有開放性,有點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維能力,同時在課堂上過多的關注積極活躍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參與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動中吸取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表現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語言。

2.體驗幫助別人的居心快樂。

3.激發幼兒主動複述故事的慾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請幼兒數一數小姑娘珍妮的這朵花有幾個花瓣,各是什麼顏色。

2.如果每個花瓣都能幫助珍妮實現一個願望,那麼這朵七色花能實現幾個願望?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2.結合幼兒活動材料的閲讀,以提問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重點引發討論: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為什麼?

想象擁有七色花。

三、想象擁有七色花

1.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2.請幼兒學習使用珍妮的“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

3.歌表演:《給爺爺奶奶敲敲背錘錘腿》

幼兒分組進行歌表演,敲敲背錘錘腿,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語言類故事教學,一般都是老師講,幼兒聽,一張圖片一張嘴,形式比較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也難以很好的完成語言教學的任務。

本教案力求這方面有所突破。《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寫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並用它實現了自己的七個願望。教學中,一開始我會出示教具:神奇的“七色花”,可以讓小朋友們直觀的認識七色花的樣子,數數花瓣有多少,都有些什麼顏色,然後引出故事內容,小珍妮的花瓣是不是非常神奇呢,帶着好奇心的孩子一下子就激發了情緒,趁着這種好奇心的熱度我讓孩子把故事完整的欣賞了一遍,雖然故事內容很長,但幼兒對故事中的細節掌握很好,每次提問幼兒都能把故事內容完整的説完,甚至是珍妮每一次飛出去是什麼顏色的花瓣都能完整的説出來,看來幼兒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

活動中,我通過引導、討論,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模仿表演形式,幫助幼兒理解“七色花”的每片花瓣神奇的作用和不同情景中人物語言的變化,這一環節又把幼兒帶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幼兒的興趣也非常的高。都認為珍妮用最後一個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義的事,大家都喜歡這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在充分掌握故事內容之後,我就讓孩子們來説説:“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實現什麼願望?”並讓孩子用故事中珍妮的語氣説,活動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爭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與別人分享。有的説:“飛喲!飛喲!小花瓣,我想買一件漂亮的衣服。”“飛喲!飛喲!小花瓣,我想買一輛小自行車。”......對於這一點我沒有加深孩子的印象,沒能把最後幫助小男孩恢復健康的那一片花瓣很好的體現,在這裏我也要做一下深刻的反思。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我特此準備了一個歌表演活動,讓孩子們相互敲背錘腿。

孩子們天真浪漫的笑容和幫助別人時的眼神都是那麼的無暇,我還要繼續的學習,反思,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好好充實,爭取做到更好。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特點,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

2、瞭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

3、體驗探究的快樂,培養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二、活動準備:

1、課件:“指紋種類”及“指紋畫”。

2、放大鏡、記錄紙及筆人手一份;印泥、圖畫紙若干。

3、錄象:《藍貓淘氣3000問》。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指紋圖”導入,引發幼兒想象。

1、提問:“這是什麼?你覺得它像什麼?”(師慢慢將放大的指紋圖縮小,然後再慢慢放大)

老師小結:這就是我們的指紋。

2、初步觀察指紋:

(1)我們的指紋長在哪兒呀?

(2)看一看自己的指紋是什麼樣的?

(二)探索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發現。

1、引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及同伴的指紋,並用印泥採集指紋。

提問:“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裏?”

2、“請你們先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紋,然後再用印泥將指紋採集到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指紋採集記錄表中進行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

(三)利用錄象及課件讓幼兒瞭解指紋的種類及用途。

1、出示課件讓幼兒瞭解指紋的種類。

“我們的指紋一共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叫渦形紋:它的紋路中心就像水流湍急的小旋渦一樣。第二種叫蹄形紋:它的紋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小馬蹄子一樣。第三種叫弓形紋:它的`紋路中心就像一把彎彎的弓箭一樣。

2、利用採集的指紋讓幼兒判斷自己的指紋屬於哪一類並把他送回家。

師:請小朋友再認真的觀察一下你採集的自己的指紋屬於哪一類,並把他送回到相應的“指紋的家“裏。

3、引導幼兒討論指紋的用途,再播放錄象小結。

師:指紋有什麼用呢?讓藍貓先生來告訴我們吧。

(繼續播放多媒體課件)

(四)指導幼兒進行指紋創作畫。

1、欣賞指紋畫。

“那麼關於指紋你們有哪些奇思妙想呢?你們見過指紋畫嗎?”

(教師演示課件《指紋畫》)

2、分組創作指紋畫,教師巡視指導。

師:孩子們,拿上你們的畫,我們一起到班級佈置“奇思妙想——指紋畫吧”

(活動自然結束)

教學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科學常識活動,幼兒對於自身的祕密很感興趣。我對這次活動用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主次分明。至始至終,幼兒對活動興趣都很非常濃厚。無論是用放大鏡觀察指紋,還是看課件,還是最後幼兒自己動手畫指紋。因此,通過本次活動,我覺得自己在設計上很完美,但是在備課的時候出了點問題,沒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幼兒雖然都上大班了,但是他們的年齡基本上都只有四歲,這次活動內容有點多,以致於最後幼兒達到疲勞的狀態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備好課,特別是要備好自己的學生這一點,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真正上好一節課。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8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班幼兒對故事有較強的體驗願望,但在觀察畫面、思考畫面與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繫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在閲讀活動中,我們注重了幼兒的拓展體驗活動,希望幼兒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體驗故事中的情節。

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實踐活動會非常投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以實踐、操作、體驗的活動形式,創設與讀本中的動詞相關的遊戲場景,引導幼兒在騎車的遊戲活動中,理解、感悟動詞意義。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騎自行車(三輪自行車)的體驗活動,理解“騎”“越”“趟”“衝”等詞的`含義和用法。

2、掌握完整敍事要素,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敍述一件事。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騎自行車。

2、物質準備:大書及幼兒用書、適宜幼兒騎車遊戲的場地、自行車越過的障礙物。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騎車遊戲,理解故事中動詞的意思。

難點:體會動詞的含義並能正確使用。

活動過程:

1、大書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都喜歡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有什麼感受?為什麼?(幼兒回答問題時可以邊説邊做動作。)

2、大書圖畫閲讀。

教師出示已被遮住文字的大書,引導幼兒逐頁猜想畫面內容。

教師:畫面上的小朋友騎自行車都經過了哪裏?每到一個地方,他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l:書上的小朋友騎着自行車經過大樹、小橋、小水坑、山坡。

幼兒2:這個小朋友繞過大樹;趟過小水坑;騎上山坡。

教師:小朋友們在騎自行車時做過這些動作嗎?

幼兒1:我也騎着車繞過大樹,繞就是車把向一個方向圍着大樹轉一個圈。

幼兒2:我騎車時,遇到小水坑就會加速趟過去。

幼兒3:我騎車經過小橋時是越過去的。

3、大書文字閲讀。

(1)教師指讀文字,每指讀一頁,可以先請幼兒傾聽,然後再請幼兒跟讀。

(2)結合文字,引導幼兒説一説:書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間去騎自行車的?

(3)重點強調書中的動詞:“騎”“繞”“越”“趟”“衝”,每講到一個字請幼兒模仿,加深印象。

(4)請幼兒觀察、思考書中每一頁的句型有什麼聯繫,並發現:每一頁的句型都會重複前一頁的地點併到達一個新的地點。

(5)請幼兒仿照書中的句型創編出自己在一週之中都做了些什麼事。例如,星期一,我……星期二,我……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敍述。

幼兒1:五一假期時,我和爸爸去旅遊。星期一,我們去了北海公園;星期二,我們去了天安門廣場;星期三,我們去了遊樂園;星期四,我們去了長城;星期五,我們去了動物園;星期六,我們去了回龍觀公園;星期日,假期快結束了,我們在家休息,準備第二天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幼兒2:我幫媽媽做家務,星期一,我掃地;星期二,我擦桌子:星期三,我為花澆水;星期四,我洗碗;星期五,我自己洗襪子;星期六我發碗筷;星期日,媽媽誇我是乖孩子。

(6)引導幼兒指讀小書,找出反覆出現的文字:星期、我、騎自行車。

4、拓展學習。

(1)引導幼兒來到户外活動場地,觀察場地上已佈置好的各種障礙物,猜測活動內容。

(2)一名幼兒騎着自行車出現在幼兒面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幼兒分成四隊,分別騎自行車用書中提到的各種動詞穿越地上的障礙物。在通過後,大聲説出:“我……過了障礙,我勝利了!”引導幼兒通過實踐進一步感受詞彙所表達的含義。

幼兒l:我騎着自行車繞過飲料瓶。

幼兒2:我趟過皺紋紙做成的小水坑。

幼兒3:我衝過大門。

(4)幼兒創新活動:創新騎自行車越過障礙的方法,並用語言表述。

幼兒1:我越過了地板塊做成的小橋!

幼兒2:我繞過了椅子做成的樹樁!

幼兒3:我衝過了柱子門1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掌握情節,學習動物對話。

2、豐富詞彙:苦惱、耕田、傳播、報時。

3、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4、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快樂。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6、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課件《快樂的小公雞》。

2、老牛在田地耕種、青蛙在池塘邊捉蟲、蜜蜂在花叢中採花蜜傳花粉的圖片

3、老牛、青蛙、蜜蜂、小公雞、公雞爸爸頭飾。

4、佈置田野、池塘、花叢的背景。

活動過程:

一、邊看角色演示邊討論,幼兒初步體驗情感。

1、出示老牛(頭飾)——“我快樂的是老牛,小朋友好”。

教師以角色口吻引導幼兒討論: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快樂嗎?

2、演示青蛙(頭飾)、蜜蜂(頭飾),鼓勵幼兒猜想它們快樂的原因。

師:小青蛙和蜜蜂都説自己快樂,請你們猜一猜它們為什麼快樂呢?

3、出示小公雞(頭飾),引出故事《快樂的小公雞》

師:“我是一隻小公雞,我也想找快樂。”

討論:小公雞怎麼樣才能找到快樂?

二、教師有感情講述故事,提問幼兒。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故事>。

1.故事裏有哪些動物?

2、小公雞整天沒事幹,它心情怎樣?(豐富詞彙:苦惱)

3、故事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4、小公雞找到誰,它們怎樣説?

三、觀看課件,欣賞故事,讓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師;現在,我們一起觀看小電影《快樂的小公雞》。

1、小公雞跑到田野問誰?

2、小公雞怎樣問老牛呢?(學習句子: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

3、出示圖一:老牛爺爺怎樣回答?(學習對話: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彙:耕種)

4、小公雞跑的那裏問青蛙?

5、出示圖二:青蛙哥哥怎樣回答呢?(學習對話:為莊稼,捉害蟲就會快樂。)

6、它跑到花叢問誰?

7、出示圖三:蜜蜂姐姐又是怎樣説的?(學習對話: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彙:傳播)

8、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説的`不一樣,小公雞怎樣辦呢?

9、公雞爸爸怎樣回答小公雞?(學習句子: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師:小公雞怎樣找到快樂呢?(幼兒討論後,提問個別幼兒)

師:原來小公雞每天早早起牀,為人們報時,它成為一隻快樂的小公雞!(豐富詞彙:報時)

六、引導幼兒思考其它動物快樂的原因。

師:老牛爺、青蛙、蜜蜂它們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所以它們快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那些動物?它們有什麼本領去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呢?

七、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邊聽故事,邊故事表演。

師:等會,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記住在表演中一定要説出你所扮演角色的對話啊!現在請大家故事表演!

七、教育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事。

結束師:在生活中,原來我們經常幫助別人,愛勞動,做一位勤勞有愛心的小朋友,就會贏得大家的喜愛,自己也快樂了!

我們現在就和老師一起去尋找自己的快樂吧!

故事《快樂的小公雞》:小公雞整天沒有事情做,心裏很苦惱,它想:怎樣才能快樂呢?它跑到田野裏問老牛:“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老牛説:“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快樂了。”它跑到池塘邊問青蛙:“小哥哥,怎樣才能快樂呢?”青蛙説:“為莊稼捉害蟲就快樂了。”它跑到花叢中問蜜蜂:“小姐姐,怎樣才能快樂呢?”蜜蜂説:“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快樂了。”小公雞回到家裏問爸爸:“爸爸做什麼事最快樂?為什麼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説的不一樣的呢?”爸爸笑着説:“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從此,小公雞每天早早起牀,和爸爸一起為人們報時,它成了一隻快樂的小公雞。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我選擇的是語言生動有趣,結構簡單,易於複述的故事《快樂的小公雞》。故事的中重複句式較多,段段落結構也基本相同。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進行開放性的問題“你們看小夥伴們見到大公雞為什麼苦惱?”讓孩子自己猜測下一個情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併為幼兒聽故事提供了指向性,然後我運用多媒體豐富的色彩、生動的畫面、逼真的效果,讓幼兒饒有興致得觀看故事,從而更好的理解了整個故事。之後再逐一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並進行深層次的追問,去引發幼兒思考故事的內涵,幼兒在反覆的感受、理解、學習、表現中受到啟發,並能根據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讓幼兒從中明白:“幫助別人就會快樂”,這一道理。不足這就是我對於整個活動的設計一心想完成我們的教學活動,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師的主觀設想而進行教案所設計的幾個環節,幼兒都不是很積極,思維非常的活躍和開闊。雖然幼兒的興趣濃厚,但是對於參與度不高的幼兒孩子的自主性和猜想太少了,該採取的哪些有效措施讓更多的幼兒參與活動,感受快樂課堂?這一點還是不能很好地把握。這些就是我對本次教學活動的一點反思,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兒歌,能理解兒歌的內容,有熱愛實幼的美好情感。

2、初步知道比喻句的用法。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1、兒歌《幼兒園是我家》

2、與兒歌內容相符的圖片和幼兒平時活動的照片。

三、教學過程:

(1)、談話

1、我們的幼兒園有個好聽的名字,它是?(一幼)

2、你們在幼兒園開心嗎?為什麼感到很開心?

3、我們的幼兒園就像我們所熟悉的什麼地方?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2)、教授兒歌,激發幼兒愛幼兒園的情感。

1、教師(出示本班幼兒活動的數碼相片),照片上都記錄了哪

些我們在幼兒園度過的快樂時光?

2、(出示圖片)提問:圖片裏畫了些什麼內容?你最喜歡哪張圖?為什麼?

3、老師把小朋友剛才説的話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聽!

A、教師範讀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麼?你在兒歌裏聽到哪些好聽的歌詞?

B、你最喜歡兒歌裏的哪一句?

4、幼兒集體學習兒歌

A、整體跟讀要求幼兒讀準字音:操(cao)、場(chang)

B、分組朗誦引導幼兒説準語氣詞:哈,瞧,嘿

C、個別表演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到前台表演

5、重點講述:“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提問:為什麼説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教學反思:

這是一課關於主題活動“我們的幼兒園”,所開展的語言教育

教學活動——《幼兒園我的家》。課前,我認真地進行備課,準備了相關的圖片。在活動中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育方案,其中我採取了談話,自由講述,跟讀等一系列的形式,可是在複習鞏固時,我發現:有的幼兒在和旁邊小朋友講話,有的幼兒在打呵欠,有的幼兒在玩餐巾紙。這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的表現,可是我的教學內容還沒完成,於是我嘗試改變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引起反思。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不同的速度、力度的變化及所表達的不同形象,大膽用歌聲和動作來表現勤快人、懶惰人的不同形象。

2、初步嘗試創編圖譜及歌詞,體驗創編的快樂。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並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事先在家和學校觀察大人在廚房做家務的情景

情境佈置事先幾個小朋友學會表演

圖譜

活動過程:

1、引導語:今天我們班來了幾個小客人?(是請自己班的孩子好還是請別的班級的孩子好),猜猜他們是誰?

2、清唱歌曲,幼兒欣賞

3、觀看小客人表演

4、清唱歌曲,幼兒欣賞

5、出示圖譜,學習歌詞

6、學唱歌曲:

要求:勤勞人要越唱越快,越唱越有力,懶惰人要越唱越慢,越唱越無力

指圖演唱

動作表現

趣味對唱

7、幼兒自制圖譜?(是事先畫好直接創編好還是上課臨時創編好),創編歌曲,分享幼兒創編的歌曲。

活動反思:

《勤快人與懶惰人》是一首朗朗上口,易學易唱的歌曲,貼近幼兒的.生活,

本次活動,我以觀看錶演的形式讓幼兒欣賞,傾聽歌曲,調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然後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出示勤快人與懶惰人的圖片。在歌曲教學中,我先第一遍完整示範清唱歌曲;幼兒欣賞歌曲並回答歌曲中勤快人與懶惰人在幹什麼;再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帶領幼兒看着黑板上的圖片以各種形式學習歌詞,對勤勞人和懶惰人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判,使幼兒懂得了要向勤快人學習的道理,同時也讓他們感受歌曲的滑稽、風趣;在幼兒興趣正濃時,我鼓勵幼兒用集體歌表演、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表現歌詞內容;最後,我還利用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創編歌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活動還存在不足之處:

1、在活動中由於教師太投入了,導致時間太長了一點。

2、幼兒的動作創編不夠,受老師限制了。

3、因為馬上創編歌詞馬上唱出來,孩子們對歌詞還不是太熟悉,所以孩子們沒有把“快”和“慢”唱出來表現出“勤快”和“懶惰”,而且跟不上伴奏。其實可以先創編歌曲,然後再進行節奏活動。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2

設計意圖:

故事“星期天的兔子”生動有趣,既符合大班幼兒樂於探究、分析、預設、質疑的年齡特點,又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個故事,他們似乎在故事裏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講述了星期天的兔子從不快樂——學做別人喜歡的事情——找到了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並在師幼的相互交流中分析、理解兔子的心理變化。故事為幼兒提供一個想説能説的語言環境,又讓孩子從中感受到了各人有各人的快樂,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

(2)、通過預期、欣賞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對話,理解兔子的心理變化。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個性。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故事,教育幼兒做適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自己找快樂。

難點:通過預期、欣賞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對話,理解兔子的心理變化。

三、活動準備:

故事大圖片、幼兒用書、故事磁帶

四、活動準備:

1、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

師:“平時做什麼事情,你會感到快樂?”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師:有一隻兔子,它不知道星期天的時候該幹什麼事情能讓自己快樂起來,他會怎麼做呢?

2、師幼共同欣賞故事圖片,通過相互交流、討論,理解故事的內容。

(1)師:到底小兔子會怎樣去找快樂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2)圖一至圖三:教師先講故事(從“今天是星期天”講到“。卻沒有鼴鼠説得那麼快樂”),並學習詞語:腰痠背痛。

(3)圖四提問:兔子又遇到誰?他們之間説些什麼?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再請個別幼兒説一説。師:兔子會怎麼做?他感到快樂了嗎?

(4)圖五至圖七:教師引導幼兒逐圖交流、分析故事內容。學説角色對話,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

提問:兔子還會遇到誰?他們之間説些什麼?兔子會怎麼做?他感到快樂了嗎?

3、引導幼兒完整閲讀幼兒用書,瞭解故事的結局並感受兔子的心理變化。

師:“最後兔子會怎麼做呢?是繼續找快樂還是放棄呢?”

4、欣賞故事的結局部分,理解小兔的心理變化。

師:兔子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麼找到的`?為什麼?

5、師幼談話小結,提升故事的主題。

師:兔子、鼴鼠、河狸和熊感到快樂的事情是一樣的嗎?為什麼兔子這樣做會感到快樂呢?

教師小結:各人有各人的快樂方法,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6、師幼完整地欣賞錄音故事,進一步感受兔子的經歷給其帶來的不同感受。

師:讓我們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星期天的兔子》,請小朋友邊聽故事邊看書。教師巡視觀察每一位幼兒的閲讀情況並做適當指導。

五、延伸活動:

1、舉身邊的例子,幫助幼兒瞭解快樂對身體健康的益處,歸結“使自己快樂的方法”。

2、自制圖書,畫出自己遇到的快樂的事情。

檢查是否有新評論文章評論

幼兒園我的自行車教案13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熱鬧的氣氛,靈活運用紗巾巧妙的運用生活勞動中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2、初步掌握“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基本理解樂曲三段體的特徵。

3、在自由動作的創編中發展幼兒的音樂想象力、創造力。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目標反思:針對能力較弱的幼兒,我希望他們能夠掌握“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並能通過肢體和音效的嘗試來感應頑固節奏型,為嘗試頑固伴奏做好鋪墊。

活動準備:各類動物等圖片,十六宮格圖,多媒體音樂,紗巾等。

重點:和着音樂用各種動作表現“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

難點:和着樂曲運用樂器嘗試頑固伴奏。

重難點反思:根據能力,我希望通過各種肢體和音效的嘗試來讓能力較弱的幼兒掌握"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之所以沒有把樂器伴奏作為重點,因為這一組幼兒能力欠佳,只有在完全理解伴奏的基礎上才能嘗試用樂器伴奏,我則把樂器伴奏作為了難點。

活動過程:

一、律動《請跟我來》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一個充滿歡樂的地方,那個地方的名字就叫歡樂谷。歡樂谷請來了很多的小動物,猜猜都是誰?

2、幼兒聽音樂請跟我來來到歡樂谷。

二、《歡樂滿山谷》

(一)、感受樂曲

1、師:歡樂谷裏都來了哪些客人,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都有誰?請用動作告訴我。

傾聽音樂一遍。幼兒動作回答。

2、傾聽第二遍,教師依次找出形象。

環節一反思:由於音樂裏面的形象音效有些並不是很清楚,所以幼兒聽出部分清楚的音效就可以了,這個環節,我只作為一個熟悉音樂的過程,不進行具體細化分析。

問:來了這麼多動物,我們用果汁招待他們吧

A段:採果子——洗果子——切果子——壓果子——出汁

指導幼兒用道具紗巾替代果子

(二)感受節奏

1、做果汁有一個固定的節奏?

A、稍微聽一小段音樂,引出“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教師在十六宮格上演示。

B、引導幼兒運用頑固伴奏進行律動,如:拍手、彈舌、跺腳等。

C、模仿其他動物音效進行節奏律動,如:鴨子“嘎嘎嘎嘎嘎”

教師:又來了這麼多小動物來我們一起多製作一些果汁吧。

D、幼兒和老師一起跟着音樂説語詞,製作果汁。

環節二反思:肢體和音效對節奏的模仿,是希望幼兒能對“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印象能夠更深刻。我認為身體能出聲音的地方卻是太少了,而開頭導語部分又剛好説到來了很多動物需要用果汁來招待。所以用動物音效模仿節奏進行創編,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編能力,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音效模仿也十分容易。另一方面與導語部分相呼應,説明我的動物客人越來越多,需要更多的果汁來招待,能夠更好的進行整節活動的語言銜接。

2、感受漸快。和朋友一起分享果汁

B段:打嗝、乾杯

C段:打招呼

(三)、動作創編

1、邀請好朋友也加入這麼一個歡快的隊伍吧。

跟着音樂,進行肢體律動:摘果子、洗果子、榨果汁、喝果汁、乾杯。

2、舞會結束,樂器伴奏嘗試。

環節三反思:當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頑固節奏型。並能夠用肢體、音效對整個樂曲伴奏的時候,可以嘗試進行樂器演奏會環節。由於幼兒能力較弱,教師部需要整段樂曲都進行伴奏。可以分段,分組伴奏,讓孩子們都能感受到伴奏的樂趣。

反思2:節奏律動環節

活動中,“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在十六宮各中共重複出現四行,如教師需要幼兒肢體感受節奏的時候,會在每一行的節奏前面貼上“拍手”“踏腳”“拍腿”“彈舌”的圖片,教師手拿鼓槌指着哪張圖片,幼兒就根據圖片提示拍出或踏出“塔塔踢踢塔”的節奏型。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教師如果指着圖片敲奏相應節奏,再進行更換所指圖片時,節奏就會滯後,幼兒就會跟不上正常的音樂節奏。我的做法是:指相應的圖片,在圖片旁輕敲“塔塔踢踢# ”的節奏型,最後一拍“塔”,指向下一張圖片,幼兒便可以及時反映,節奏銜接緊湊不間斷,而且也能演奏出完整的節奏,節奏不會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