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許多植物放在水中都能生出根,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2.通過探究與實驗,瞭解根的作用(能喝水)並發現植物的根是不同的。

3.培養幼兒愛觀察、喜探索的精神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記錄,比較不同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吸水情況。

難點:觀察瓶子裏的水位,討論水到哪兒去了。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的植物(如:帶根的白菜、葱、蒜、芹菜等)

2.透明容器(如:果凍杯、可樂瓶等透明無色容器)

3.記號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注:此活動過程需跟蹤觀察、比較,才能得出結論)

1.導入:

提問:你們都見過那些植物?名字叫什麼?形狀怎樣?見過它們的根嗎?

2.組織幼兒討論:“用什麼辦法能知道植物的根長的.是什麼樣子呢?

3.採納幼兒意見,一起種植植物(將幼兒尋找來的植物放入裝水的容器中)

4.老師幫忙用記號筆在透明容器上畫上刻度,觀察水位變化,看看小植物每天各喝幾格水?從而發現根有吸水的作用。

5.在記錄表中記錄植物每天的變化(植物的生長及水的多少)

6.這些植物都能生出根嗎?你看到了嗎?它們像什麼?你見過沒有?

7.粗根和細根吸水一樣多嗎?

結論:經過將近四周的觀察、比較、記錄,孩子們找到了答案:白菜的根又細又密,像老爺爺的鬍子;蒜的根密密的,像小朋友的頭髮;芹菜的根又粗又長像老鼠的尾巴......並且,孩子們通過透明容器上的刻度發現,小植物的根最大的作用是能“喝水”,而且根越大越粗喝水越多。

延伸:

在自然角中種植多種植物讓幼兒觀察、比較,進一步加深對植物根的作用的認識並利用春遊、植樹節等活動教育幼兒熱愛自然,愛護植物及瞭解植物根系的發達程度和根的穿透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通過幼兒種植、觀察、記錄瞭解了植物的根、葉等生長變化過程。

首先我借用孟若愚小朋友的問題,引導組織幼兒種植,通過區角材料投放,讓幼兒自由探索、討論,使課程能真正追隨幼兒發展的一種思維。在教學中我學會發現-——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學會尊重——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學會支持——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及時地捕捉到了孩子感興趣的事,並能即時迴應。把個別的問題變成大家的疑惑,吸引更多的孩子有探索的興趣。

其次,我能尊重孩子。孟若愚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我想:如果我當場就把答案告訴大家的話,她肯定還會追根問底,而且其他孩子們也可能似懂非懂,。在這個案例中,我覺得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鼓勵孩子們一起動手、動腦、觀察,讓孩子們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了自主發展。

本活動中對幼兒情感教育稍欠缺,課後老師反響還好。總之,生成課實施的過程,是專業化水平提升的過程。我們要努力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機智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在“生成活動”中體現自己的教育智慧。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故事情節內容,知道遇到困難要先動腦筋想辦法。

2、掌握詞語:火辣辣、銜來。

3、根據故事情節內容進行創編。

4、發揮幼兒想象力,培養幼兒傾聽能力。

教學準備:故事《小烏鴉喝水》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圖片講故事。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小烏鴉喝水》,小朋友們仔細聽烏鴉喝到水了嗎?如何喝到的?

二、提出問題:

1、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2、天氣如何?天很熱,火辣辣的。

3、烏鴉怎麼了?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

4、烏鴉遇到了什麼困難?

5、烏鴉都請了哪些小動物來幫忙?

6、小朋友可不可以幫烏鴉想一想辦法呢?

三、再次聽故事,回答問題。

1、烏鴉最後喝到水了嗎?

2、烏鴉想到了什麼辦法?

3、烏鴉是如何把石頭放到瓶子裏的?把石頭銜來放到瓶子裏。

4、如果你是小動物,你如何運石頭呢?

四、故事創編。

老師:如果你是小烏鴉,你會如何創編故事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創編故事。

五、表演小烏鴉喝水。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3

1、感知討論,瞭解水對身體生長的重要作用。

(1)通過回憶激活已有體驗,感受口渴後喝水帶來的`舒適。

(活動前進行適當體育活動,之後教師帶幼兒喝水。)

(2)觀察洋花蘿蔔,瞭解缺水的後果。

師:這兩盆蘿蔔有什麼不同?你知道為什麼嗎?

師:原來,蘿蔔沒有水喝就會枯死。人也像蘿蔔一樣離不開水,我們只有每天多喝水才能長高長大。

2、瞭解什麼時候應喝水、那些水不能喝。

(1)觀察圖片,瞭解鍛鍊後、外出遊玩時、洗澡後想喝水,睡覺起牀時也會想喝水。口渴了不喝水會很難受,小朋友想喝水可以自己喝水。

(2)瞭解有些水不能喝。

出示圖片:井水、自來水、池塘水。師:這些水看上去清清的,但是不能喝,因為水裏有細菌,只有燒開了才可以喝。

3、通過保健醫生的講解,瞭解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

飲料裏有色素、糖、香精,對身體很有害,只有白開水是最好的。

4、評選“喝水小寶寶”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2、善於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6個杯子、3個量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幼兒產生比較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家裏來了幾個客人,客人分成兩桌坐下,媽媽給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師揭開遮擋杯子的布)小明發現左邊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樣粗細,右邊也有3只杯子,這3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樣,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別特別的想知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二、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1、引導幼兒觀察,提出疑問。

(1)、你們是怎麼比的呢?

(2)、我們來看看究竟誰説得對。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瞭解比較的方法。

(1)、將左邊3只杯子裝滿水,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難直接判斷出來的。

(2)、師:這3杯水哪一個裝得多,哪一個裝得少?(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3)、拿出測量水杯,引導幼兒觀察水面到達的不同刻度,進行比較。

(4)、師:現在可以説一説,那杯水多?"(教師將三個量杯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水面高的那個水多)。我們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準確地比較出多少的,得用測量工具來測量。

3、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對右邊桌子上的水進行比較。

(1)、師:大家來看看右邊這3只杯子,這3只杯子是一樣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樣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導幼兒先比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種類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結論。)

(2)、師:相同形狀的杯子怎麼目測比較多少(引導幼兒説出水面高看起來滿的就是多。)

4、小結:這節課,大家都知道怎樣比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嗎?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們一起請客人喝水。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新課《請喝水》。

在家裏嘗試找不同形狀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測量哪杯水多。

教學反思

1、活動的開始我先從幼兒身邊的事談起,通過啟發式提問,層層遞進,引發幼兒思考“假如沒有水,動物、植物、大自然、人類生活發生什麼變化”。為了拓展幼兒的視野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幼兒通過自由觀察、和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課件中,整個自然界從有水到沒有水的強烈變化,不僅增進了幼兒對水的作用的瞭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兒都發自內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處在於:在討論互動環節風有些匆忙,應該多給幼兒説的機會和時間而且還可以拓展到保護水資源同治要單純地停留在節約用水的方法上。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5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户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驗證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為此,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我先説一下我這節課的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

活動過程:

(一)觀察《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這個問題為實驗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要求,這裏,我還明確了兩個人一組合作做。這對幼兒的實驗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讓幼兒懂得必須兩兩合作進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在這二個環節裏,我用了3種不同顏色的瓶子,使幼兒更方便的找到相應顏色的格子作記錄。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我儘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祕密,因為讓幼兒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問題只有一位小朋友龍龍表達的比較完整,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講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後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們已經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對於藴藏的科學原理還需要老師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有了兩張圖的比較,幼兒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較簡單了。

我認為本次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等五個環節,整個

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着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兩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為什麼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裏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複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活動中教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係。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6

主題名稱 :

我就是我

課題名稱:

烏鴉喝水

活動目標

1、理解《烏鴉喝水》故事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嘗試在新的問題情景下創編故事。

2、通過實驗驗證,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烏鴉喝水》、圖片兩張。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

3、飲料瓶子若干、

4、統計紙

活動流程

一 、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1、觀看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隻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沒有)

2、“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幼兒猜測並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小組討論,將猜測的方法記錄下來

“現在我們要五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説説自己想出的辦法然後請一個小朋友當記錄員,將你們想的辦法畫下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説本組的討論結果。

三、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實驗,並記錄。

1、提出探索要求:一組中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並將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裏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台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彙報。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現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迴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哪些材料實驗成功哪些材料實驗不成功)

四、教師進行小結,並評選出最佳合作小組,獎勵小貼畫。

五、讓幼兒完整看課件並欣賞故事《烏鴉喝水》

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烏鴉想的辦法和哪一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樣的!讓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六、根據實驗結果、創編故事

(價值取向:藉助傳統的故事和實驗的驗證,以此作為幼兒創編故事的基礎,讓幼兒在説中鞏固實驗的結果)

小朋友能根據我們剛才的實驗來編一個不一樣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請幼兒看着前兩幅圖片和自己的'實驗記錄的結果進行講述,講述時注意要提問:小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時是什麼樣子的?小烏鴉是怎樣找到水的?找到水後是什麼心情?當遇到困難喝不到水時是什麼心情?小烏鴉想到了什麼辦法?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烏鴉?)

活動延伸

1、讓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2冊第35頁的圖片,給圖片進行排序。並把故事講給爸媽聽。

2、在區角中開展設立《烏鴉喝水》的內容,引導幼兒繼續探索水、石子與能否喝到水的關係。

小結及反思

《烏鴉喝水》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剛看到這個故事時,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太熟悉了,而就是因為太熟悉,又讓我感到了把握這次活動的難度。作為傳統的語言活動,要給予幼兒的可能更多的是理解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按照原先的預設思路,我是準備先欣賞故事,再做小實驗。但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被自己推翻,這樣做很有可能會得到一致的實驗答案:扔石頭,那麼實驗也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將這兩個環節互換一下位置,或許故事的內容能在實驗的過程中被理解,被再現。調整後的預設環節果然效果頗佳,幼兒不僅對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次嘗試和體驗到了小組實驗的成功,而且創編故事時能根據實驗結果創出不一樣的故事情節,效果很好!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同形狀的瓶子、石子、細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吧。那誰來告訴我: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請幾個幼兒交流,注意語言的完整性:烏鴉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過渡:對呀,故事裏的烏鴉真聰明,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兒實驗探索,並記錄

(一)用石子進行第一次實驗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師這裏就有兩個裝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水位線、水的顏色不同、水不一樣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進去,烏鴉能喝到水嗎?(幼兒猜測)

3、有的小朋友説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説都不能喝到,還有的小朋友説一個能喝到,一個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樣的呢?請我們小朋友呆會自己去試一下。試了以後要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出示記錄紙)那我們怎樣來記錄呢?(幼兒討論)

5、四個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個瓶子,操作完把結果記錄下來,拿到紅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這邊,藍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那邊上,並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

6、幼兒操作

7、交流:你在什麼瓶子里加了石子,發現了什麼?

8、你們都發現了:在藍水裏加了石子,水到達了水位線,而在紅水裏加了石子,水沒能到達水位線。同樣是加了石子,為什麼結果不同呢?

9、小結:原來烏鴉能否喝到水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是有關係的。

過渡:那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紅水呢?是嗎?老師在那邊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瓶子,和剛才是一樣多的紅水,我們換一種材料——沙子再來試一下,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進行第二次實驗

1、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同樣也要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操作

3、交流:你在紅水瓶子里加了沙子,發現了什麼?

4、哇,烏鴉終於喝到了紅水。咦,為什麼一樣多的紅水,加了石子沒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兩瓶比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較大,它們之間的縫隙也大,而水很調皮就喜歡鑽到下面的縫隙裏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較細,它們的縫隙很小,

水不能再調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動結束

1、總結:今天通過我們小朋友自己實驗,知道了烏鴉能喝到水,除了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有關係,還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2、延伸:其實這裏面還有很多的祕密,譬如水的多少還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關係,我們小朋友下課後再去試一下。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閲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並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並沒有急於讓孩子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説説你還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麼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隻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後,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後,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説:“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於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8

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一一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説説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大班活動教案:磁鐵(優質課)

設計意圖:

自選遊戲時,孩子們發現卡片後面有一塊黑黑的東西,有經驗的孩子説這是吸鐵石,我順勢告訴孩子們這叫磁鐵。當我追問“磁鐵能幹什麼”時,許多孩子告訴我“能吸鐵做的東西”。我決定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尋找“鐵製品”,結果孩子們找來了積木、手工紙、卡片、鏡子、VCD片等,於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知道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2.願意記錄實驗結果並與同伴交流。

準備:

1.幼兒自己準備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

2.磁鐵、記錄板、紙、筆人手一份。

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鐵夾子、湯匙、剪刀、各種鐵盒、小鐵桶等。

過程:

1.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昨天,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現磁鐵能吸起很長一串回形針,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今天,你們找來了許多認為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能介紹一下嗎?

幼:我覺得磁鐵可以吸住熱水袋。

幼:我準備了喝水杯,它能被磁鐵吸住。

幼:我帶來了髮夾。

幼:我準備了VCD片。

幼:我找來了易拉罐。

幼:我想鏡子能被磁鐵吸住。(除此以外,孩子們還認為木珠、塑料盒、玩具汽車、花布、手工紙、塑料小圓片、眼藥水瓶、乒乓球、木片、小鈴等能被磁鐵吸住。)

2.做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師:這些東西真的都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一試。我這裏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之後,也可以試試我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都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表達,如請幼兒説説發現了什麼,是怎樣記錄的。孩子們的記錄方式頗具個性。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寫上數字“6”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在物體上畫上小點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3.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現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把全體幼兒認可的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陳列在桌子上。)

幼:我的易拉罐能被磁鐵吸住。

幼:巧克力盒能被磁鐵吸住。

幼:磁鐵把我的小茶杯吸住了。

幼:我的髮夾也被吸住了。(教師請該幼兒演示。)

幼:小水桶也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的手柄不能被磁鐵吸住。

4.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

師:做了那麼多實驗,我們發現易拉罐、盒子、茶杯、小水桶、髮夾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

幼:電冰箱。

幼:電風扇。

幼:電腦外殼。

幼:門鎖。

幼:家裏的窗户。

師:那好,今天我們回到家也用磁鐵做做實驗,別忘了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明天帶來告訴大家,好嗎?

點評:雖説孩子們知道“磁鐵能吸鐵”,但事實上,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對“鐵製品”並不熟悉,從他們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為此,教師從幼兒現實的認知水平出發,讓孩子通過實驗分辨能被磁鐵吸起的物品,瞭解鐵製品的特性。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既齊備又有針對性,沒出現“幼兒想得到,教師備不齊;教師準備好,幼兒想不到”的尷尬,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幼兒認識上的“誤區”。這個活動還可以延伸,教師可組織幼兒繼續通過比較、觀察、分析等途徑,真正建構有關“鐵製品”的概念。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牙膏舞會(優質課)

設計意圖:

樂曲《七個半跳》詼諧幽默、輕鬆愉快,尤其是B段層層累加的延長音,更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樂又何嘗不是如此?同一首樂曲,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並會演繹成不同的故事。《七個半跳》已被賦予了許多形象,並被設計成許多精彩的教學活動,如《打蚊子》、《撕報紙》等等。而我的靈感,則得益於清晨擠牙膏的一剎那,牙膏條的造型帶給我創作的衝動。每天擠牙膏、刷牙是孩子們的“必備功課”,而我在孩子們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加工、提煉,將牙膏、牙膏條擬人化、形象化,使孩子們更加感興趣,願意參與進去舞蹈、遊戲。你再聽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長音,不正好像是一條條長短不一的牙膏條嗎?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初步理解樂曲ABAB’…反覆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的特點。

2. 引導幼兒在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進行表情交流。

活動準備:

教學圖譜一張,用小紙張將“牙膏條”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個;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鬆、詼諧的情緒,並大膽用動作愉快地表現。

難點:初步理解樂曲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

活動過程:

1. 幼兒完整地傾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 教師結合教具簡述故事《牙膏舞會》,幫助幼兒瞭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3. 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結構。

(1)教師聽音樂指圖譜,依次出示牙膏條;提問:牙膏跳舞時,音樂是一樣的嗎?

(2)幼兒隨音樂指圖譜;提問:擠牙膏時,音樂一樣嗎?有什麼變化?

(3)請能力強的幼兒聽音樂領指圖譜。

4. 教師啟發幼兒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5. 完整地隨音樂表演。全體幼兒跳圓圈舞,B段時,教師依次請幼兒進圈當牙膏條,做出各種造型。

6. 教師簡單介紹樂曲,啟發幼兒起名字。

活動延伸:

1.可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可啟發幼兒用牙膏盒、牙膏皮製作美工作品。

《》 marrina 編輯

大班活動教案――半日活動

一、生活活動:

1.接待幼兒入園:提醒幼兒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加強晨檢工作。

2.進餐:提醒幼兒進餐時的正確坐姿。提醒幼兒進餐時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提醒幼兒多喝水,以免上火。

4、提醒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後要及時洗手。

二、活動區活動:

1.合作天地:搭建“未來小學校”

2.“蠟筆屋”: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小禮物,給幼兒園留作紀念。

3.“饞嘴屋”:開張後重新接待客人,注意禮貌用語。學習簡單的算賬的方法。

4.把你的聰明用出來:讓幼兒選擇有興趣的活動材料進行科學實驗。(斜面賽車、水的張力、小噴泉、火箭炮等。)

5.奇妙的數:進行加減法的練習。

6.開心一課:情景表演“小學校”。

7.表演區:自編舞蹈。

重點指導:

1合作天地:利用大型積木讓幼兒憑想象搭建“未來小學”提醒幼兒學校裏應有各種場所,如:教學樓、餐廳、體育館等。

2蠟筆屋:主要讓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作品,如小紙盒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學會多動腦筋。

三、教育活動:

(一)活動名稱 :主題活動-《我要上學去》之數學‘奇妙的數’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在遊戲中,讓幼兒用拼、擺、組等方法操作,複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訓練。

2、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活動材料:

1、小汽車掛牌,牌上寫有若干道計算題。

2、數字卡1-10。

3、大樹掛圖,蘋果卡片,鉛筆。

4、1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題活動卡。

(四)活動過程:以遊戲的形式進行。

遊戲:一“把小汽車開回停車場”

讓幼兒自選一輛“小汽車”憑車上的加減法把它們開會停車場。[[]遊戲可以進行多次]

二“粘果子”

讓幼兒在果子上自編數學題,但必須題的結果與大樹身上的號碼一致。

三“組裝機器人”

出示“機器人”複習圖形,幼兒發現其中的奧祕後,讓幼兒也自己組裝“小機器人”。

結束:“機器人”要送幼兒禮物,要求幼兒完成後第二天一定要教回老師。

四、户外活動:

目標:1、加強幼兒體能訓練。

2、練習幼兒身體協調性。重點指導:加強幼兒躲閃及靈活力的培養。

半日開放活動是一種向家長全面展示幼兒園生活教育的有利時機,也是實現家園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徑。敬請關注微專題:

大班活動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目標:

1.初步學習遊戲,嘗試與同伴合作,用各種動作表現洗衣機洗衣服的程序。

2.進一步學習根據動作和語言的提示,在遊戲情節中記憶洗衣動作的順序。

3.在做轉圈動作時能與同伴協調,控制圓圈的大小。

準備:

1.幼兒事先在家中觀察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

2.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圖(圖一:放衣服;圖二:放水後衣服飄起來了;圖三:洗衣服;圖四:甩幹)

3.音樂磁帶。

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感受音樂

1.教師逐一出示流程圖,引導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①用洗衣機洗衣服,我們第一件事情要幹什麼?請你用動作來回答。

②幼兒創編放衣服的動作。③出示圖一,明確第一步驟是“放衣服”。

2.幼兒隨音樂用自己創編的動作表現“洗衣服”情景。

3.個別幼兒示範按音樂節奏做動作。

4.幼兒按節奏隨音樂“洗衣服”。

二、幼兒集體探索遊戲

1.集體討論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①討論。

A.我們怎麼變成一台洗衣機呢?

B.洗衣服的時候是怎麼轉的?

C.甩乾的時候又是怎麼轉的?

②在教師動作、語言的提示下,幼兒練習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③教師哼唱曲譜,幼兒練習。

④幼兒隨音樂練習。

2.集體討論表現衣服的動作。

①教師做衣服,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共同遊戲。

②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觀察衣服的動作,猜測衣服動作的不同含義。

三、幼兒分角色遊戲

1.少部分幼兒做衣服,大部分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遊戲。

2.幼兒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延伸活動:

教師與幼兒討論“晾衣服”的情節,並引導幼兒創編相應的動作,隨音樂遊戲。自我反思

設計分析:

該設計思路來源於我園的一次教科研活動。原方案的內容是表現洗手帕的情景,研討意圖是老教師向新教師示範如何引導幼兒合拍地做律動。

研討時我們沒有采用老教師直接教新教師的方法,而是採用了老、中、青三代教師各自設計、相互交流的方法,結果“生成”了這一新的方案。該方案既吸收了老教師關注幼兒學習的細膩的策略思考,又吸收了新教師關注社會生活發展的有活力的創新思考。

策略分析:

1.探索環節的適度引導

①活動前讓幼兒在家中觀察,蒐集相關的生活經驗。將洗衣機洗衣服的主要流程寫給家長,讓其引導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重點注意兩個問題:

A.放水之後,衣服會怎樣;

B.甩幹之後,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②在自我探索的環節中,幼兒調動原有經驗(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身體動作。

③分兩個部分集體探索“洗衣機”的遊戲環節。洗衣機――教師逐一拋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並讓幼兒逐步練習:在語言、動作的提示下練習――在教師的唱譜下練習――隨樂練習。衣服――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遊戲,幼兒進行觀察並猜測教師所做動作的含義。

④在延伸活動“晾衣服”的環節中,由於現場有觀摩教師,執教教師就將“晾衣架”的問題拋給了觀摩教師,重點讓幼兒探索如何“晾衣服”。

2.記憶策略的提煉運用

①教師利用流程圖幫助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②教師和幼兒共同遊戲,並在交換動作時給予動作和語言提示。

③幼兒遊戲時,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引導幼兒觀察並和幼兒共同討論其動作的含義。

3.空間位置的自我調整

遊戲中,幼兒動作的隨意性會導致空間位置的改變,影響幼兒連續遊戲。教師採取兩種方法解決該問題:其一,當個別幼兒位置改變時,教師用遊戲化的語言或改變自己站位的方式,提醒幼兒調整位置,並引導他們思考調整的原因。其二,當大多數幼兒改變位置時,教師引導幼兒反思其原因,並用合適的遊戲情境(如甩幹)進行調整。

同行點評:

活動設計很有時代感,而且特別關注對幼兒主動學習的指導。

大班活動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想想、看看、説説、寫寫、畫畫,辨認各種筆,瞭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筆的發明在人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二、活動準備:

常用的鉛筆、油筆、粉筆、水筆各種色畫筆。

三、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一幅五顏六色,色彩鮮豔的彩筆畫,提示幼兒:這幅美麗的畫是用什麼筆畫成的?回答:彩筆,引出本課主題,《各種各樣的筆》。

(二)基本部分:觀察比較,激發幼兒對筆的興趣

第一次嘗試:請幼兒介紹自己見過的筆(引導幼兒從外觀,作用,書寫特點等方面進行介紹)。

第二次嘗試:説説鉛筆、油筆、粉筆各有什麼不同。

1)鉛筆能削,筆跡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兒常用它畫圖畫、寫字。

2)油筆不用削,筆跡不容易擦掉。

3)粉筆,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或教學用,易擦掉。

提問:除了這些筆,你還知道哪些筆,他們是用來做什麼的?

第三次嘗試:引導幼兒思考:假如你是小發明家,你想發明一支什麼樣的筆?(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或畫出來)。

第四次嘗試:教師簡單為幼兒講神話故事《神筆馬良》讓幼兒加深對筆的印象。

第五次嘗試:學習兒歌《小鉛筆》

小小鉛筆細又長,

身穿綵衣黑心腸,

嘴巴尖尖會寫字,

只見短來不見長。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筆是我們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學習用品,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時注意安全,鉛筆的鉛有毒,不應用舌頭舔。另外筆尖太尖,不要傷了自己和別人。

四、活動延伸:

全體幼兒合作,用各種筆畫一副意願畫,畫好後仔細看一看每種筆畫的畫,風格有什麼不同。

園長點評

王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和在教案書寫方面都是虛心好學進展很快的,從教案的內容結構上不難看出她突出“嘗試教學法”的靈魂――先試後導,幼兒在先,教師在後。充分注意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體現了幼兒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園長:叢瑩)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9

活動案例

一天,我和孩子們正在整理自然角,“油桶車”裏的吊蘭被原原一不小心碰掉了一截兒,這立即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他們小心翼翼地撿起它,捧到我面前。“老師,小吊蘭掉下來了,是不是會死的?”他們急切地問道。“它受傷了,肯定會死掉的,我們快想辦法救救它吧!”孩子們焦急的情緒也感染了我,於是我們一同商量着怎麼來救它。有的説用膠帶紙把它粘到掉下來的地方,可是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同意這個辦法。最後我們決定把它重新種起來,看看是不是能把它救活。這時,佳偉提議,想把它種到水裏試試。飛飛也指着窗台上的洋葱和大蒜説:“老師,我們把它們也種上吧。”於是,我們決定把吊蘭、洋葱和大蒜一起放在水中來養。比一比,它們三個誰能活,誰能長得足快更好。主意拿定後,我們開始行動起來。我們找來三個果醬瓶子洗淨,裝滿水,然後將吊蘭、洋葱、大蒜放到了水中。

兩天之後,大蒜就長出了綠綠的芽,孩子們可高興了。又過了兩天,洋葱也長出了綠芽,只有吊蘭還和原來一樣。孩子們可着急了,每天都跑來看它。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吊蘭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孩子們都在猜測它活了沒有。

忽然有一天,洋洋叫了起來:“吊蘭沒有死,它活了,你看它長出根來了。”果然,吊蘭不聲不響地、慢慢地長出了新根,只是它長得很慢,讓人以為它一直都沒有長。看到吊蘭長出了新根,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他們救活了一個“小生命”。

日子慢慢地過去了,吊蘭也長大了許多,根也越來越長了。這時洋葱和大蒜已經長得很高了,它們的根把瓶子裝得滿滿的。有的孩子説大蒜的根像亂糟糟的毛線;有的説洋葱的根像老奶奶白花花的頭髮,有的説吊蘭的根上面粗下面細,像個錐子。而且他們發現這些根也不一樣粗。吊蘭的根最粗,其次是洋葱,大蒜的根最細;大蒜的葉子和吊蘭的葉子很像,只是吊蘭的葉子寬些,大蒜的葉子窄些,而洋葱的葉子是圓的,好像吹的笛子。孩子們都興趣盎然的關注着它們的成長。

有一天,潔星突然對我説:“老師,你為什麼不多給大蒜澆些水呀?大蒜的水那麼少?”我一看,果然是大蒜瓶裏的水最少,原來大蒜的根最多,吸水量也最大。但我並沒有把這些直接告訴孩子們,而是悄悄地在瓶子壁上貼上了刻度,然後我們一起給瓶子裏澆滿了水。第二天,孩子們發現瓶子裏的水少了,還是大蒜瓶裏的水最少。於是,我便問孩子們:“瓶子裏的水為什麼少了呢?水到哪兒去了呢?徐一清看着瓶子想了想後説:“水讓根給喝走了。”“那為什麼喝得不一樣呢?誰喝得多,誰喝得少呢?”我又一次提出了問題,並請他們仔細觀察瓶子裏的水和根。“老師,大蒜喝的水最多,它喝了四個格。洋葱喝了三個格,吊蘭喝了不到兩個格。”潔星發現了瓶子壁上的刻度説出了答案,“那為什麼喝得不一樣多呢?”我提醒他們觀察根的多少與喝水多少的關係.結果他們發現:根多喝的水就多,根少喝的水就少。

吊蘭的.根還在長,而大蒜和洋葱的根就長得很慢了,那麼有一天,吊蘭喝的水會不會超過洋葱和大蒜呢?孩子們正在探討這個問題,期待着早日找到答案。

目標

1.學習吊蘭的另一種種植方式——水植。

2.認識植物的根和葉,並學會比較不同。

3.培養幼兒愛觀察、喜探索的精神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內容與材料

1.內容:

有一天,在整理自然角時,“油桶車”裏的吊蘭被原原一不小心碰掉了一截兒,立即引起了圍在身邊的幾個孩子的注意,孩子們商量着把它種上,看能不能活下來。有的孩子又提出,想把它種到水裏試試。於是我尊重了孩子們的意見,把吊蘭種到了水裏,同時我們又在水裏種下了一個洋葱和一頭蒜,請他們比較一下這三者之間誰長得更快些。幾天之後,孩子們發現種在水裏的吊蘭、洋葱和大蒜三者中,大蒜長得最快,吊蘭長得最慢。而且它們的根、葉的形狀也不同,吸水量也不一樣。孩子們每天都在關注着它們,希望它們長得更高更大,同時新的探究活動還在繼續進行着。

2.材料:

在尊重幼兒建議的前提下,為了鼓勵幼兒觀察,我找來三個果醬瓶,洗淨,裝滿水後,將洋葱、大蒜、吊蘭種到了裏面。同時為了便於幼兒的觀察,又在瓶壁上貼上了刻度。

指導與提示

1.指導幼兒探討掉下來的吊蘭該怎麼辦,嘗試新的種植方式。

2.指導幼兒觀察吊蘭、洋葱、大蒜三者的根和葉之間有何不同。有的説大蒜的根亂糟糟的,像弄亂了的毛線團;有的説洋葱的根像老奶奶白色的頭髮,有的説吊蘭的根上面粗下面細,像個錐子,粗的地方像我們吃的蒜薹;有的説大蒜的葉子和吊蘭的葉子很像,不過吊蘭的葉子寬些,大蒜的葉子窄,洋葱的葉子像個筒兒,像吹的竹笛。

3.指導幼兒觀察瓶子裏水的多少,討論水到哪兒去了。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0

設計意圖: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兒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學習、表達的機會,有利於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發,同時這種學習是要與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這種學習方法尤為有效。前幾天,有一位小朋友給大家講了個《烏鴉喝水》的.故事,許多孩子對石子投入瓶中能讓水位升高很感興趣,並提出,要是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還會想出其他辦法嗎?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同時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如何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

2 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烏鴉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

3、飲料瓶子若干

4、統計紙

活動過程:

一、 課件引題

1、觀看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隻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沒有)

2、“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 幼兒猜測並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小組討論,將猜測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我們要五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説説自己想出的辦法然後請一個小朋友當記錄員,將你們想的辦法畫下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説本組的討論結果。

三、 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1

小班健康優秀教案《秋天多喝水》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給各種飲料分類,知道白開水比其它飲料更好,口渴時知道去喝水,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健康優秀《秋天多喝水》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知道白開水比其它飲料更好,口渴時知道去喝水。

2、學習給各種飲料分類。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各種飲料瓶等。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討論,大家帶來了哪些飲料。

今天,我們這裏有許多的飲料,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呢?

二、為飲料瓶分類。

1、大家帶來了這麼多不同的飲料瓶,如果我們希望很快地找到想要喝的飲料,怎麼辦呢?(讓幼兒相互討論分類方法、分類標準。)

2、我們一起將牛奶瓶放在一起,果汁瓶放在一起,礦泉水瓶放在一起。

3、幼兒上前操作,將瓶子分類。

三、師生共同討論:口渴了喝什麼。

1、秋天到了,天氣比較乾燥,如果口渴了,我們喝什麼好呢?

2、果汁等飲料喝到嘴裏很甜,白開水喝到嘴裏清涼舒服。(幼兒分別品嚐飲料和白開水,然後説説它們各自的味道。)

3、出示蛀牙圖:這位小朋友的牙怎麼了?形成蛀牙的.原因是什麼?甜食吃多了牙齒會怎麼樣?

4、小結:喝太多甜飲料,容易蛀牙,對身體不好。白開水不會引起蛀牙,清涼解渴,所以口渴時我們要多喝白開水。白開水不僅可以防蛀牙,還能補充身體內所需的水份,能讓皮膚看上去更有光澤。堅持每天起牀後喝一杯白開水,還可以順腸通便呢?喝白開水有這麼多好處,小朋友們回家一定要告訴家人!

四、幼兒知道口渴時自己去喝水。

1、如果我們口渴了,你會選擇喝呢?

2、我們每天都會有各種活動開展,小朋友如果覺得口渴了,自己可以隨時去喝水,每天多喝水,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

反思:

幫助幼兒瞭解,什麼時候要喝水呢?而不僅僅是口渴的時候。整個活動,小朋友能夠大膽發言,瞭解喝水的重要性,會主動要水喝,知道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但生活中還得我們的家長堅持督促幼兒良好喝水習慣的養成。

幼兒百科:白開水又名涼白開、凍滾水,是平常生活中人們喝得最多的食用水。它清淡無味,極其普通,但對人體的生理機理具有很重要的調理作用。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親自實驗,進行驗證,嘗試在新的問題情境中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托盤、瓶子數個。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1、聽歌曲《烏鴉喝水》第一段,思考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並在歌曲第二段中證實。

2、説一説烏鴉是想什麼辦法喝到水的。(烏鴉在瓶子裏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組實驗

1、第一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和大小均與歌曲中的一致。

(1)實驗提示:瓶子裏有水,幼兒扮作烏鴉,嘗試用烏鴉的'辦法往有水的瓶子裏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來。

(2)分組試驗、驗證討論,並加以解釋(瓶子裏的水都滿了上來,大家都喝到了瓶子裏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實驗:石子的數量和大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樣多。

(1)實驗提示:烏鴉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嗎?

(2)幼兒分組試驗、驗證討論,並加以解釋(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進去也沒有用,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石頭分兩種大小。

(1)先假設:你們覺得烏鴉這次能喝到水嗎?為什麼?

(2)再實驗:幼兒分組試驗並加以驗證。(瓶子裏放大石子,烏鴉喝倒了水,因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佔據了,水就漸漸地滿上來了。而小石子小,佔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到上面來,烏鴉就喝不到水。)

4、教師:除了上面幾種實驗得出結論,還有其他方法嗎?

5、幼兒大膽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側過來。教師鼓勵幼兒活動結束後再去驗證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三、表演歌曲

1、根據不一樣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分成4組,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組。

2、表演部分歌曲內容(幼兒按照所選擇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內容)。

3、幼兒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個歌曲(將創編的內容融入其中)。

活動延伸:

1、對幼兒實驗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可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材料讓幼兒在實驗。

2、對幼兒進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斷的可能性,教師可再次幼兒所需的材料,讓其嘗試驗證。

附歌曲: 烏鴉喝水

1、小烏鴉 呱呱呱, 想喝水, 沒辦法, 瓶口小 頭太大, 水又淺, 伸不下,哎呀呀呀 哎呀, 哎呀呀呀 哎呀, 累壞啦, 渴死啦。

2、小烏鴉 呱呱呱, 要喝水, 想辦法, 銜石子 輕放下, 三、四、五、 六、七、八, 啊哈哈哈 啊哈, 啊哈哈哈 啊哈, 水滿啦, 喝到啦。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白開水是兒童最佳的飲品

2、鼓勵幼兒多喝白開水,促進身體健康

3、初步學習設計和製作表格的方法

活動內容:常識活動

活動準備:

電腦、蒐集短片(世界各地、生命之源-水)圖片、粘貼版、紙、筆。

活動過程:

(一)欣賞短片世界各地

師:你們看到短片中各地區和各民族的人們都喜歡喝什麼飲品

幼:蒙古人-奶茶,藏族-青稞酒、酥油茶,西方人-咖啡、可樂、啤酒,東方人-茶

師:你們最喜歡喝什麼?

幼:果汁、可樂、雪碧、杏仁露、椰汁、茶、牛奶、豆漿、酸奶......

遊戲:陽光飲料站"幼兒自取圖片進行分類擺放,師生共同統計出飲品人數,貼在粘貼板上"

(二)白開水,益處大

師:户外活動和劇烈活動後會出很多汗,應該喝什麼?

幼:喝白開水

師:讓幼兒瞭解為什麼喝白開水?請幼兒再次欣賞短片:"生命之源-水"

教師小結

A:白開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B:能幫助人身體進行代謝

C:白開水也是一種營養素

兒歌"多喝水好處多"

(三)引導幼兒製作飲水錶格

1、遊戲"陽光飲料站"第一次遊戲統計人數與第二次遊戲統計人數進行對比

2、對比人數表貼在粘貼板上(喝白開水人數居多)

3、幼兒設計並製作飲水記錄表格

4、鼓勵幼兒日常多喝白開水促進身體健康

活動結束:

利用幼兒自制飲水記錄表,每週五評比喝水標兵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實驗、觀察的技巧。

2、培養關心植物的行為。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剪刀、紅藍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動過程:

做小實驗,請幼兒仔細觀察植物是怎麼喝水的。

1、芹菜實驗:

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裝進一些水,並滴進一些紅墨水。

將芹菜插進杯子裏,並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記號。

過一段時間,讓幼兒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水面低於橡皮筋),芹菜的莖有什麼變化(變紅)。

2、兩色花實驗:

請大人將花朵的莖剪開。

兩個杯子各裝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色、藍色墨水。

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進不同的杯子裏。

經過一天以後,看看或多有什麼變化(植物的莖將兩種顏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變成紅花或藍花了。

問幼兒:如果植物沒水會怎樣呢?請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講解為植物澆水的方法:

土壤乾燥時需要水,而且要將水澆在土上。看到有水從花盤底下漏出來時,應停止澆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每隔10天左右幫植物洗洗澡,這樣可以沖掉葉子上的灰塵和蟲子。

提醒幼兒回家幫植物澆水。

活動評價:

能參與實驗的過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發現的願望。科學活動並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瞭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

幼兒園大班喝水教案15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課件)。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啤酒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實驗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麼,後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裏,只要投入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係。

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師: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在2個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後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裏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後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師:實驗後,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縫隙關係。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個。加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現在我們換一換,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師:這次你發現了什麼?烏鴉能不能喝到瓶子裏的水?

師: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麼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總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裏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後,水也流到縫隙裏去,但縫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

教師小結 :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並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裏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以後,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本着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於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於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並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係,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