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5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5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按大小特徵排序並進行相應的匹配。

2、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皮球大小各1個,圖片,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大熊和小熊)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瞧!他們是誰啊?出示圖片(小熊大熊)兩隻熊哪裏不一樣?你們能猜出誰是大熊誰是小熊啊!為什麼? (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師:你們都認識了這兩位客人了,你們怎麼跟他們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實物直觀比大小

師:大熊和小熊想來做運動帶來了一個球 (出示大皮球)。你們説這個球應該給誰呢?

你們覺得這個球是大球還是小球啊?為什麼?

我再拿來一個球,現在請你來比一比,哪個球大,哪個球小?你們是用什麼辦法比出來的呀?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較出大小,一個東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個好朋友跟它一起比,兩件東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誰大誰小。(目測法)

三、幼兒實物探索

師:兩隻熊啊,今天還帶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麼呀?請你找出大的東西用手上的.貼貼紙貼在它身上。教師和幼兒邊説邊檢驗。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現在我要加大難度靠考考你們,咦?又滾來一個球,現在三個球請你説説看哪個最大哪個最小?請個幼兒來從大到小來排排隊,再請個幼兒從小到大排排隊。

五、分辨圖片大小

師:兩隻熊非常開心又來了一隻熊,她來了,現在請小朋友説説哪個熊最大,哪個熊最小?請幼兒從大到小排序。 三隻熊現在要去動物園找朋友做遊戲。看是什麼動物?你能給三隻熊找到相應的好朋友嗎?為什麼?

小結:大熊要找大的動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動物做朋友,剩下來的動物就可以和中間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兒操作,檢驗

師:動物園裏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都已經放在你們的小凳子底下了,你們拿出來看看,請幼兒舉起手中大的動物搖搖,再舉起最小的動物搖搖(幼兒上來粘貼)現在請你們幫他們找朋友吧。

師:你們看,大熊中熊,小熊他們的朋友可真多啊,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是不是他們的好朋友?(比對大小,如發現錯誤,請幼兒指出糾正)

七、延伸活動

師:玩累了,我有兩塊正方形的餅乾,你們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時候,有其他的好辦法知道誰大誰小嗎?

這時候我有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把兩塊餅乾重疊在一起,一邊對齊,看看哪個有多出來邊緣那就哪個比較大。

現在請小朋友到後面每人拿一塊餅乾和不同顏色的好朋友疊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誰的大,誰的小。

八、舞蹈遊戲:三隻熊(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大小)

師:今天大家都很開心,我們來學學大熊和小熊的動作來跳舞吧,我們用身體來表示大熊,我們用縮起來動作來表示小熊,好好一起來跳舞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逛果園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出發,我設計了《逛果園》這一活動,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動動、説説、玩玩的過程中,認識、區分兩個物體的“大”和“小”,並大膽地嘗試讓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大”和“小”,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並區分兩個物體的大與小,並能用相應的動作及語言加以表達。

2、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情感。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二)活動準備:

1、佈置果園的環境(大樹、小樹等)

2、大、小蘋果;大、小樹葉卡片若干。

3、大小籮筐若干。大小汽車各一輛。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大、小汽車,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個美麗的果園,那裏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們要乘汽車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車:“嘀嘀,開來了兩輛汽車。”(幼兒觀察)“是什麼樣的.汽車?你想乘哪輛車去?為什麼?”(公共汽車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車小小的,只能坐幾個人)“好,我們坐着大汽車去果園吧!”

(3)師生一起開汽車去果園。

2、通過摘蘋果,觀察蘋果的大與小,並進行分類。

(1)認識大樹和小樹:“這是誰呀?”(大樹媽媽)“大樹媽媽旁邊是誰呀?(小樹寶寶)

(2)觀察大樹媽媽和小樹寶寶及它們身上的蘋果的大與小,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用動作表示出來。(教師給予肯定和支持)

(3)摘蘋果。

①師:“大樹媽媽請我們吃蘋果,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大蘋果。”(幼兒摘蘋果)“把你摘的大蘋果舉起來給老師看,你的大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請你做一個‘大’的動作!”(表揚與別人做的不一樣的幼兒)

②“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小蘋果,舉起來,聞聞看蘋果香不香!請你做一個‘小’的動作。”

③蘋果分類:“開心嗎?摘了這麼多的蘋果,我們把它帶回去給哥哥姐姐們嘗一嘗,好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籮筐,有大的,有小的,請你們把大蘋果放在大籮筐,小蘋果放在小籮筐裏。”

3、遊戲“撿樹葉”,進一步觀察和區分樹葉的大與小。

(1)撿樹葉:請小朋友一個手撿一片大樹葉,一個手撿一片小樹葉。

(2)玩樹葉:

師:“大樹葉在哪裏?”(幼:大樹葉在這裏)舉起來給我看看,我們把大樹葉舉起來,把小樹葉藏起來;“小樹葉在哪裏?”……

(3)和樹葉一起跳個舞。(聽音樂跳“歡樂舞”,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冬天到了,對於冬天裏的事物,幼兒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小雪花了,小雪花飄飄灑灑。有的孩子説像糖,有的説像羽毛……議論紛紛,充滿了興趣。在瞭解了一系列小雪花的知識後,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地得到提高,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於是我設計了《美麗的雪花》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雪花的特徵,並能用語言表達。

2、運用撕撕、拼拼、貼貼、塗塗的方法制作美麗的雪花。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顏料、膠水、抹布、刷子、白蠟筆畫好的雪花圖案、畫好的雪花圖案

活動過程:

一、導人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聽音樂小雪花的歌曲,讓幼兒聽着好聽的聲音一起邊唱邊跳進教室。)

師:小朋友,冬天到了,你們最喜歡冬爺爺的什麼禮物呀?引導幼兒討論。教師:冬天天氣很冷,天空中下起了雪花,小朋友你們喜歡雪花嗎?今天,冬爺爺真的`送來了你們最喜歡的禮物,看,放課件。

二、欣賞雪花,教師講解。

(通過看課件,讓幼兒認識下雪了、雪花、雪人的詞,並知道雪花有六個花瓣。)師:今天老師給雪花拍了一張照片,讓幼兒看,問幼兒有沒有看到呀?沒有?可是,這片雪花就在這一張紙上,老師來變一個魔術給你們看看,把他變出來,好不好。

三、介紹一種新的畫畫工具。出示刷子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畫邊講解。

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朋友來幫忙,你們看,他是誰呀?這是刷子,我們已經學習了一首小刷子的兒歌,我們一起來念一遍,“我是一個粉刷匠,小刷子,手中拿,找中顏色做朋友,蘸一蘸、舔一舔,來來回回仔細刷,我的本領真正大”。教師示範,請一名幼兒上來練習。講解塗色的要領。提醒幼兒顏色未乾時千萬不能用手去摸畫面,如果手上髒了,可以請抹布幫忙。

四、幼兒操作。

請幼兒也來變魔術,一組幼兒撕貼雪花,一組幼兒塗色變雪花。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顏色未乾時千萬不能用手去摸畫面。

五、欣賞並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手拿作品相互欣賞拍照合影。

延伸活動:打雪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l 學習用塑板的方法制作荷花花瓣,探索將大小不同的花瓣拼成荷花的方法。

l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荷花的典型特徵,並用瓷泥表現荷花的典型特徵。

l 感受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成功的喜悦。

準備

l 盛開的荷花圖片,事先畫好的荷葉每組一份,荷葉上做好花心蓮蓬。

l 瓷泥、泥漿、乾布、反罩衣。多媒體設備。

l 幼兒對荷花已有一些瞭解。

過程

l 荷花真美麗。

——展示荷花圖,這是什麼花,它漂亮嗎?什麼地方最漂亮?

——引導幼兒重點觀察荷花的花瓣特徵。(扁扁的,一頭尖尖,花瓣中間凹進去)。

l 荷花怎樣開。

——思考:用瓷泥怎麼做荷花?(先做花瓣,再將大小不同的花瓣拼成一朵荷花。)

——做花瓣。教師和幼兒共同探討荷花花瓣的做法:取一團泥,拍成泥板,用手將泥板捏塑成一頭尖的橢圓形葉子狀,在用大拇指將花瓣中間壓成凹進去狀。幼兒嘗試製作幾片大小不同的荷花花瓣。

——拼荷花。引導幼兒注意荷花花瓣的疊放順序:大的花瓣在下面,小的花瓣在上面。每一層的花瓣是插空擺放的.。請幼兒小組合作將大小不同的花瓣拼粘在底板荷葉上的花心上,變成一朵荷花(提醒幼兒要使用泥漿),教師可以給予幫助。

——用數碼相機記錄幼兒的操作過程和成品。

l 荷花朵朵開。

——在電視屏幕上展示幼兒製作荷花花瓣的錄像,請片斷中的小主角做補充介紹,也可請其他幼兒説説自己的觀後感。

——展示每組幼兒的作品。哪組的荷花開的漂亮?你覺得每組的荷花什麼地方做的最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感知身體的温度變化。

2、能知道如何向周圍人説自己的感受。

3、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過程:

1、一件衣服。

2、冷的圖片和熱的圖片幾張。

活動過程:

1、通過交流,引出話題。

如:親愛的小朋友,冬天到了,小朋友們都穿的很厚,是不是感覺很暖和了,那小朋友,我也穿了衣服,那小朋友猜一猜老師暖和嗎?我們來做個遊戲猜一猜,我現在走到每個小朋友們的身邊,然後請小朋友們伸出手來摸一摸我的手,好不好?(幼兒作答:好)小朋友們,遊戲結束了,小朋友們都摸了摸老師的手,那能不能告訴我你們的感覺嗎?(幼兒作答:冷,涼)小朋友們的感覺太棒了,老師是很冷,那小朋友們能不能幫幫老師,讓老師身體暖和呢?(幼兒討論作答:穿衣服)。

2、出示衣服,然後穿身上,引起幼兒的感受。

如:好,小朋友們告訴老師穿衣服,那好,我就加件衣服,我穿好了,小朋友們認為老師還冷嗎?(幼兒作答:不冷)的確加件不怕冷的大衣是暖和了,那好,我現在不怕冷了,我要出去跑步咯。

3、教室演示在教室裏來回跑步。

4、再次通過提問和小朋友們的互動,讓幼兒感受老師身體的變化。

如:親愛的小朋友們,我已經跑了幾圈,那我讓小朋友感覺一下我現在的身體是怎麼樣的?依然是那個遊戲,遊戲結束,哎喲,小朋友們是什麼感覺呢?(幼兒作答:熱了)哦,剛才老師很冷,然後穿了件衣服,之後我又跑步,我又熱了,那小朋友們,老師熱了怎麼辦呢?(幼兒作答:脱衣服)

5、教師小結:哦,原來冷的時候是多穿點衣服,熱的時候就減掉衣服,小朋友們教老師的方法真好,老師現在知道解決冷熱的方法了,那還有一些小朋友不知道,你們也來幫一幫他們吧!

6、出示冷和熱的圖片,引導幼兒解決方法,並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

7、教師總結:在家,當小朋友感覺自己很熱的時候要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而在學校,要及時告訴自己的老師,請求幫忙,千萬不要讓自己滿頭大汗,以免受驚,生病,也不要穿太少的`衣服,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鍛鍊是少不了的,我希望小朋友們多多參加晨練,跑步等活動,也希望小朋友們三餐要吃好哦,確保營養跟上,還有不要挑食,多吃點蔬菜、水果,冬天冷,水果要用熱水燙一下,以免受涼拉肚子,小朋友們記住了嗎?

8、引導幼兒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

課後反思:

這個活動上下來有一個最深刻的體會是,孩子們在活動中過於興奮,也可能是因為平時活動中我對他們的一些違反教學活動紀律的行為沒有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夠深入,活動中他們常常因為自己的情緒發出聲音或者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舉動,比如趴到地上。所以活動過程中我故意提高聲音或者壓低聲音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講故事的時候。但是就算這樣的控制,也讓孩子們錯失了一部分的教學環節。

第二個不足之處是故事講完後讓幼兒按按看皮球,説説按起來怎麼樣,有沒有按到故事裏的兔子、輪子和喜鵲,孩子們可能是受故事影響,説摸到了,有的甚至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説出了其他東西在皮球裏。在這個環節中,我用了太多時間對他們進行糾正,導致他們思維比較混亂,不知道老師到底想他們説摸到了還是沒摸到。其實在之後癟皮球和充足氣的皮球比較的時候,孩子們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皮球裏住的是什麼,我沒有必要過分強調皮球裏沒有住着兔子、輪子和喜鵲。

第三,我可以通過對一隻癟皮球進行充氣,來讓孩子們觀察到皮球裏住了什麼,這樣更加直觀深入。癟皮球的出示也是需要孩子們想象和靠他們平時經驗總結得出皮球裏住着空氣的結論的,不夠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