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指南有感

讀指南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W 次

讀指南有感1

在細看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籍非常實用。它在五大領域即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上都有明確的分目標和教育建議。

讀指南有感

關於健康,是孩子第一位的要素。孩子沒有健康就什麼都談不上。那麼孩子到底擁有怎樣的身高和體重才算可以,在《指南》一書中,分別對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做出了三種男孩女孩的身高體重參考。另外,在健康領域方面還有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方面的目標與教育建議。可以使教師在幼兒户外運動時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目標,在生活培養方面也有了指明燈。心中能清楚自己所帶班級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掌握哪些生活技巧,該養成哪些生活習慣。

在語言培養方面,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用語言同我進行溝通,我又無時無刻不以語言迴應教育他們。語言方面的目標能清晰地讓我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語調在不同的情況下同孩子們進行溝通。今年我帶小班,小班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根據《指南》中講故事所用的建議,我可以知道怎樣的語氣更適合孩子們。

我是語言老師,對語言和健康有更深的感觸,同時覺得《指南》上面的內容非常適合現在的幼兒環境,但現實往往和理想有一定的距離,在實現過程中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指南》不僅是家長的指南針,更是老師的指南針,它引導我們往哪些方面發展幼兒,同時也讓我們老師繼續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學習,加油!

讀指南有感2

在閒暇時間裏,我拜讀了傑夫·佩蒂的作品《當代教學實用指南》。雖然只是斷斷續續、較為粗略的讀了一遍, 有“餘味生津回甘”的感覺,令我受益匪淺,使我禁不住願意去進一步深入拜讀。

《當代教學實用指南》系英國的中譯本,全書共分五部分,依次為學習者的實際需要與情緒需要、教師工具包、教學與學習資源、教學整合、教學實踐,涵蓋了教學的方方面面。傑夫·佩蒂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來作為切入點,對於我們的日常教學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建議,而不是泛泛而談、空洞無味。

這是一本旨在指導我們如何教學的實用工具書。作者在書中融入了英國當代最新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 適用於各級各類學校教師或相關教育人士。書中來自一線教師的所思、所感、所行的生動案例,使它兼具了綜合性與通俗性,讀起來更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對教學實踐頗具支持性和挑戰性,彷彿是在聽一位人生導師在為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指點迷津。

通過拜讀《當代教學實用指南》,依據中職生學習意識不強、自我約束意識有待提升的特點,本人認為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重視重視學生的情緒需要

不同學段的學生需求是不相同的,但是優質的教與學卻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優先考慮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否符合大綱的需求,能付達到教學目標;然後因為要進行有效的授課,要依據精心設計的課程,在這個環節中,要將學生的情緒考慮進去。嚴格的紀律、平等的師生關係、表揚與批評,紀律問題的解決、激發各類不同的學生參與活動,在嚴格的紀律要求下滿足了情緒的需要,獲得成就感。對於中職生來説,紀律意識淡薄,喜歡實踐課不喜歡理論課,而實踐課上又往往眼高手低。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盡最大可能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矛盾,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去積極參與,通過表揚和鼓勵,調動學生的情緒需要,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在滿足學生情緒需要後,通過教學引領在教學活動中反覆強調學生的實際需要部分,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加強課前準備工作,提升新時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理念。

教師工具包和教學與學習資源部分,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內容涵蓋了教師課前的準備部分:教學內容和環節的設計、活動的設計、教師授課的藝術、學生活動、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教學模式、教師研討、家庭作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等。該部分內容對於教師應該做的教學準備工作介紹細緻入微,將我們日常教學準備工作總結的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它帶給我的是對整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過程的一場深刻學習和思考,被稱為是“教師必備叢書當”之無愧。本書結合當前信息手段和教育理念,對我以後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角色以及學生地位等方面的設計和處理有着很好的指導作用。

  三、加強資源整合和總結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過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但是,在我們的周圍,有的教師已從教數年,其課堂教學效果卻一直沒有沒有得到較大的提升,這是為什麼呢?通過對傑夫·佩蒂的教學整合部分我們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仔細讀來教學整合部分有我們日常一直在做的工作,像實現目標、課程活動、教案、教學評價等,但是教學結束後的一些反思和總結工作往往被我們忽視。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固然重要,但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缺乏進行反思和不斷積累的意識,教師很難提升駕馭課堂能力。只有不斷反思,才會逐漸剖析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具體地對教學中出現的某一個問題的對策和某一教學環節中的問題的進行質疑並展開思考。在總結反思過程中,隨着經驗的日益積累,教駕馭課堂的能力就會提升,教學改革方向就會明確。所以我們只有通過教學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以良好的心態對待教學

教和學既相互統一又相互對立,當我們教學心態好、教學方法合適時,學生們就會喜歡學、自覺學,教和學會達到和諧統一,反之亦然。對傑夫·佩蒂在教學實踐環節對教師提出較高要求,從對學生的初始與診斷性評價、教學支持、差異化教學、多樣性成績、合作、情境教學、教學評估、質量改進、教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解,體現了教師在教和學的關係中的主導性和重要性,教師的教要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進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促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並取得教學高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只有在親密的師生關係中學習,才能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成功的班級管理案例中,師生關係都是和諧、平等的,老師與學生亦師亦友,關係融洽。幸運地是,我醒悟得不算太晚,耐着性子和學生多年交流之後,我漸漸地摸索出一些適合我自己的獨特的課堂管理的方法,處理學生問題不再那麼簡單粗暴,而是更多地去把握學生的心理。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讀書是生活的延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這本書打開我心中的一扇窗,使我們工作更高效、更有條理,豐富、生活,發展獨特個性。少一點抱怨,沉下心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平和的心態待人處事。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讓努力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

讀指南有感3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書是知識的海洋,是通往智慧的大門”。就在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植物觀察指南》的這本書,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植物的基礎知識,圖説植物識別技巧,詳述常見植物特徵,讓讀者更容易對大自然有進一步的瞭解。書中有個介紹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的特徵和用途。例如:芒萁;芒萁屬於古老的蕨類植物,由於蕨類植物的若干種類有細裂如羊齒的葉片,因此最早研究它們的科學家就把它們形象地稱為“羊齒植物”。芒萁的特徵是為多年草本,高達1.2米。葉柄長可達60多釐米,2~3回杈,葉片細裂如羊齒。孢子囊着生於葉片背面。芒萁的用途,人工栽培多用於高速公路邊坡綠化。芒萁大量生長於酸性紅壤的山坡上,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也是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好幫手。根、莖、葉入藥。也可以用葉柄編織手工品。這本書還介紹了一種大家很常見的植物 狗尾草。狗尾草是種常見的雜草,因花序形同狗尾,故名狗尾草。狗尾草的特徵:高達1米,葉扁平長達30釐米。花序生長緊密,長達15釐米,外形似狗尾草。狗尾草用途:稈、葉可作飼料,也可入藥,治痛瘀、面癬疥;全草加水煮沸20分鐘後,濾出液可噴殺菜蟲;小穗可提糠醛。像這樣介紹得這麼詳細的書,難道還不能説讀者更加深入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嗎?這本書不單隻寫了芒萁和狗尾草這兩植物,其它還有很多植物很多知識都在這本書裏呢!只要認真去看,就一定能知道更多的知識,瞭解到更多大自然的奧祕的!

讀了《植物觀察指南》這本書後,使我彷彿是走進了美麗的大自然中,看見了各種各樣新穎的植物,深深地瞭解到了植物們的特徵、用途,更進一步地深入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奧祕。我一定更多讀書,知道大自然更多的知識,瞭解大自然更多的奧祕。